大气网格化监测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四位一体”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测管理体系实施方案
“四位一体”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测管理体系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整合林业、国土、水利、环境保护监测管理资源,健全生态保护监察网络,推进生态保护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按照《X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美丽X建设的决定》(X政发〔X〕1X号)和《X省X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精神,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以生态护林员队伍、生态护林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构建林业、国土、环保、水利“四位一体”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测管理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全覆盖、全时段、大格局。
现结合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X届X中、X中、X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方式,通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时段监管”的林业、国土、环保、水利“四位一体”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测体系,将环境监管的触角向最基层延伸,层层夯实环境监管责任,消除环境监管盲区,下大力气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态环境问题,着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二、目标任务(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X省X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要求,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进一步优化森林生态、水生态、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高综合执法效能,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类违法行为,强化生态保护执法监管责任,形成良好的生态保护监管体系格局。
(二)主要任务。
按照“行业主管、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的原则,以全县生态护林员(天保护林员)队伍、生态护林员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建立林业、国土、环保、水利“四位一体”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
通过推行“条块结合、网格划分、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和“职责明确、精抓细管、严格考核”的工作机制,层层夯实部门、镇村和生态护林员三级网格责任,及时掌握区域内环境现状、化解环境矛盾问题、查处破坏环境类违法案件,做到“寸寸土地有人管、条条河流有人看”,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优化。
大气污染网格化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解决方案
大气污染网格化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解决方案1概述(一)面临的问题目前,秸秆焚烧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地区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秸秆的露天焚烧属于低温焚烧,不完全燃烧,其烟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光化学氧化剂和悬浮颗粒物等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破坏,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雾霾的发生,不仅如此,各地区每到收获的季节因为焚烧秸秆而引发火灾的事情时有发生,给大气质量、生态环境、交通安全和火灾防护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二)秸秆焚烧监管难的原因政府管理部门虽然对秸秆焚烧管理极为重视,每年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监控秸秆焚烧的情况,但秸秆焚烧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每年仍有大量秸秆被当作废弃物直接焚烧,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点多面广,监管人员匮乏,监管力不从心农田分布广泛,面对季节性的秸秆焚烧问题,相对少量的监管人员,仅靠人力无法管理如此大的范围。
➢监测手段单一,监测效率低下部分地区依靠监管人员巡查或视频监控巡查等方式,无法第一时间自动监测到秸秆焚烧事件,使得监管人员无法快速响应,很难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缺乏自动预警机制,信息获取滞后过多的依靠人力去完成监管,缺乏自动化的预警机制,监测信息获取滞后。
(三)解决办法针对上述问题,云创大数据汲取全国两百多个城市大气污染管理的经验,通过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及人工智能技术总结出解决我国农业地区秸秆焚烧问题的解决办法如下:➢网格化的监测模式利用高性价比的新型前端监测设备,在重点秸秆焚烧区域内实现高密度的网格化采样布点,实现“区域全覆盖,管理无死角”以较小的经济代价解决监管范围大、监管人力不足的问题。
➢自动化在线监测采用微型在线监测前端监测空气质量六因子(SO2、CO、O3、NO2、PM2.5、PM10),同时结合高空瞭望视频监控,从空气指标及视频图像两方面进行秸秆焚烧监测,全面感知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从而提高大气环境监管水平。
➢人工智能自动识别+自动定位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基于高空瞭望视频,自动分析识别出秸秆焚烧事件,并进行定位,然后向相关人员发出预警,监管人员接到预警后迅速出动前往现场解决事件。
智慧环保-大气环境监测解决方案
智造物联网产业服务商大气环境监测解决方案背景分析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全世界每年有650多万人死于空气污染。
报告预计,到2040年,这个人数将增加到750万。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在科学杂志《PLOS One》上刊登的一份报告说,中国每年有超过16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引起的疾病,中国每年空气污染死亡人数世界第一。
由于近年来空气污染的加重,人们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升,特别是一些老人、孩子和孕妇,他们的抵抗力比一般年轻人的抵抗力减弱许多,因此也成了空气污染侵害最为严重的人群。
大气污染对人体受害有三条途径,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背景分析李克强总理部署的《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强调,大气污染防治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
中国日益突出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
治理好大气污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
当前必须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多管齐下、科学施策,把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和保护环境生态结合起来,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确保防治工作早见成效,促进改善民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环境监测已经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和百姓切身利益。
将大气环境监测与物联网结构体系、云计算、局域网/通讯网等多网无缝连接等技术结合,建立一套智能大气环境监测系统,为大气质量日常监测、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发挥重大作用。
基于云计算服务器中心的监测系统可容纳上万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形成区域性监测平台,实现区域内的统一监控管理。
技术路线一体化智能检测仪器监测与预警云平台完善的运维服务大气环境监测综合解决方案功能介绍被动式网关:网关仅做透传,不对数据做任何加工处理,由平台定期下发轮询采集指令实现数据采集主动式网关:网关主动采集传感器数据,并按一定格式将数据打包后上传平台,无需平台下发轮询采集指令。
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施方案范本(四篇)
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施方案范本____年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环境的质量,____年我们将全面实施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
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是指以区域网格为基础,通过建立和优化环境监测监测网络、信息化技术、流程管理和工作机制,实现对环境问题的有效预警、快速反应和精准管控,进而全面提升环境保护的水平。
二、实施目标1.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监测网络。
通过增加监测点位,强化监测设备更新和维护,实现对大气、水、土壤、噪音等环境指标的全面监测和数据收集。
2. 加强环境信息化建设。
通过推进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维,实现环境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提高环境监管的精确性和效率。
3. 建立高效的环境监管工作机制。
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各部门协作,实现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中各节点的有机衔接和协同作业,提高环境监管的整体效能。
4. 提高环境监管工作的精准性和针对性。
通过采取先进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手段,对环境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和研判,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5. 加强环境监管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机制、加强社会组织和媒体的参与,增加公众对环境监管工作的了解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
三、实施步骤1. 确定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覆盖范围和划分原则。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划定原则,明确各个环境监管网格的大小、责任范围和监测指标。
2.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监测网络。
根据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划定原则,增加监测点位,提高监测设备的更新和维护频率,实现对大气、水、土壤、噪音等环境指标的全面监测和数据收集。
3. 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
建设环境信息系统,实现环境数据的实时传输、共享和分析处理,提供环境监管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4. 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工作机制。
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技术指南
附件8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目次前言 (1)1适用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2)4系统组成和原理 (3)5技术要求 (3)6技术指标 (5)7检测方法 (5)8检测项目 (9)附录A(规范性附录)网格化监测设备数据格式要求 (11)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大气颗粒物污染,改善大气质量,规范城市利用新技术开展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技术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城市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系统的网格化监测设备的原理、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等内容。
本指南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组织制订。
本指南主要编写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技术指南1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系统的小型监测设备(以下简称网格化监测设备)的原理、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城市大气PM2.5网格监测系统网格化监测设备的设计、生产、检测和比对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 17214.1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工作条件第1部分:气候条件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393 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 618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 633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5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监测方法HJ 663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网格化监测grid monitoring为达到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根据不同监控需求及环境特征,将目标区域分为网格化的网格进行点位布设,对各网格中相关污染物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
XX县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严格落实《XX县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方案》《XX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深入贯彻落实XX县政府“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的工作要求,按照“通过划定网格确定区域,通过属地管理落实责任”的原则,划定全县大气污染防治重点网格点位,制定网格管理制度,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推进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环境品质,努力建成“幸福触手可及,美丽抬头可见”的幸福美丽XX。
二、总体目标通过全县范围内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建立有效推进大气环境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推进辖区内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任务。
三、组织机构成立XX县大气污染防治网格监管领导小组,确定总网格长、乡镇网格长和网格员。
总网格长由县长担任,副总网格长由分管环保副县长担任;乡镇网格长由乡镇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乡镇副网格长乡镇政府分管环保领导担任,网格员由网格所在地的相关工作人员担任。
XX县大气污染防治网格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县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县环保局、县住建局、县城管执法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局分管领导任办公室副主任。
负责日常工作。
四、网格划分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参照综治、秸秆禁烧等现有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立以县、乡镇、村社为主体的三级监管网格。
制定《XX县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划分表》,每个网格以阿拉伯数字为序,统一划分网格号段。
一级网格:共1个,即县人民政府,网格主要负责人为县总网格长,直接责任人为副总网格长;二级网格:共63个,即各乡镇人民政府,网格负责人为乡镇网格长,直接责任人为乡镇副网格长;三级网格:各镇乡以村社为基本单元网格进行划分,网格员对责任网格负责。
五、工作要求按工作要求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要求,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各部门、乡镇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配合,认真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工作。
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预警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及管理办法的通知
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预警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及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9.18•【字号】保政办函〔2016〕124号•【施行日期】2016.09.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预警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及管理办法的通知保政办函〔2016〕124号莲池区、竞秀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预警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及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9月18日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预警及决策支持系统管理办法为了及时发现大气污染来源,更加有效地实施精准治霾,我市决定建设“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预警及决策支持系统”(以下简称为“网格化监控系统”),该系统的建设和建成后的日常运行维护需要市政府有关部门、相关区政府及高新区管委会,以及各有关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和协助,为保障其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并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网格化监控系统的监督管理,包括网格化系统建设、软件平台系统运行分析、系统预警及各单位及时响应和系统管理。
第二条本系统的监测结果只用于快速捕捉环境空气质量的异常变化,实时预警,发现来源,及时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不作为对污染源进行执法处罚的依据。
第三条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筑工地、工业企业、学校和居民小区,应配合负责承建网格化监控系统的单位安装相应仪器设备,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相关设备的安装调试。
第四条各种监测仪器的地基建设、设备安装及运行维护的费用已计入政府采购项目的总费用中,系统建设过程中由中标承建单位承担。
第五条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大气办”)负责网格化监控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协调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各有关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协调保障本区域内仪器设备的安装、设备稳定运行所需条件。
大气网格化监测方案
大气网格化监测方案1. 简介大气网格化监测方案是一种通过网络技术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环境监测方法。
该方案可以对大气污染情况进行实时、全面、精准的监测与评估,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支持。
本文将介绍大气网格化监测方案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应用前景,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方案并推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
2. 基本原理大气网格化监测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将监测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并在每个网格单元内布设监测设备。
这些监测设备可以采集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并将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中心。
通过收集并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建立起全局性的大气污染模型,实现对大气污染物的分布情况进行精细化的监测与评估。
同时,还可以通过与相关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进一步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与演变趋势。
3. 关键技术大气网格化监测方案的实施需要借助多种技术手段,下面将介绍几个比较关键的技术。
3.1 环境传感器技术环境传感器技术是大气网格化监测方案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
通过不同类型的环境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温度、湿度等参数,并将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进行处理与分析。
为了达到高精度的监测效果,环境传感器需要具备较高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数量,以确保监测点的覆盖范围和密度。
3.2 数据传输与存储技术大气网格化监测方案要求实时传输和存储大量的监测数据。
为了满足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需求,可以采用传统的有线通信方式,如以太网或RS485总线;也可以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LoRa等。
同时,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的数据存储系统,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这样既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也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使用。
3.3 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气网格化监测方案产生的数据量庞大,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需求。
因此,需要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和规律。
大气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大气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和治理大气污染,实施大气网格化管理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目标。
大气网格化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对大气污染源的全面监控和精准管控,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三、实施方案。
1.建立大气监测网络。
通过建立大气监测网络,覆盖城乡各个区域,实现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同时,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构建大气污染源数据库。
建立大气污染源数据库,包括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生活排放等各类污染源的详细信息和排放数据。
通过数据采集、整合和分析,形成全面的大气污染源清单,为精准管控提供数据支撑。
3.实现大气网格化管理。
基于监测数据和污染源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大气网格化管理。
通过空间分析和模型预测,对不同区域的大气污染情况进行评估和预警,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4.加强监管和执法。
建立健全的大气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对大气污染源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形成对大气环境的有效保护和治理机制。
5.推动政策和技术创新。
积极推动大气环境保护政策和技术创新,加大对大气治理的投入和支持。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广节能减排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四、效果评估。
通过大气网格化管理实施,可以实现对大气污染的全面监控和精准管控,提高大气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同时,可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大气污染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
大气网格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治理手段,才能实现对大气污染的有效控制和治理,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大气污染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及优化
大气污染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及优化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不断进步,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将极大地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因此,建立大气污染监测与预警系统已成为保障社会和环境安全的关键。
二、大气监测与预警系统架构(一)系统组成大气污染监测与预警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四部分组成,其中:1.数据采集:包括大气污染参数传感器、流量计、温度计、湿度计等,旗下有自主研发的安装特点多元化、适用于各种气候环境、自动化程度强等优点的设备。
2.数据传输:通过现代通讯设备,建设无线及有线双重实时传输系统,以实现大气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
3.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及实时的实时解析处理,应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
4.数据应用:将分析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以预测气象、污染物浓度及排放风险,为环境治理、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系统优化目前,大气污染监测与预警系统面临着以下挑战:1.分布式设备部署及大量数据采集带来的数据传输和管理难题。
2.大量采集数据处理及分析、决策常规工作负担的问题。
3.监测、直接自动化控制方案难以制定,监控、预警体系建设有待提高等。
为解决以上问题,从系统的架构、硬件和软件等层面进行改进。
1. 系统架构优化针对分布式设备部署问题,可建设统一监测管理平台,实现对各分布式设备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同时,对系统的传输能力进行增强,提高传输速率和效率,以确保大量监测数据可实时传输。
2.硬件优化可选用低功耗、高精度、多功能传感器,以提高采集精度和数量。
另外,可以考虑将无人机、小卫星等新技术引入系统中,采集更为准确的监测数据。
3.软件优化可选用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政府部门提供制定环保政策的科学依据和支持。
同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判断和处理,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三、总结大气污染监测与预警系统是保护公共健康及环境安全的关键设施。
2024年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工作方案(2篇)
2024年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保护工作愈发重要。
为了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和效率,我市决定在2024年启动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工作。
本方案的目标是建立高效、科学、精细的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全面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水平。
二、工作内容:1. 建立网格化监管机制:按照市域范围划分,将全市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指定一支专职监管队伍,建立专业化的网格化监管机制,并加强网格内部和网格之间的协调配合。
2. 完善监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监管设施,包括监测设备、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等,提高监管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环境保护监管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数据的实时监测。
3. 加强监管力量建设:加大对环境监察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形成专业的监管队伍。
同时,加强对环境保护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将其纳入网格化监管体系。
4. 完善监管制度和政策: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明确责任分工和监管权限。
制定奖惩机制,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充分激励和保护环境保护行业的从业人员。
5. 强化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建立环境保护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环境数据的共享、交流与协作,提升联防联控能力。
加强监管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三、工作计划:1. 第一季度:启动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工作,确定网格划分和监管队伍编制,建立网络监控中心。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监管队伍的业务水平。
2. 第二季度:完善监管设施建设,加强监测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提高监管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加强对环境保护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发挥其在网格化监管中的作用。
3. 第三季度:制定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明确责任分工和监管权限。
建立奖惩机制,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激励和保护从业人员。
4. 第四季度:建立环境保护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环境数据的共享、交流与协作,提升联防联控能力。
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技术方案
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技术方案一、点位布设(一)布设原则1、科学性网格化点位布设应综合考虑城市自然地理信息、气象等环境因素,以及城市建设、工业布局、经济结构、人口分布等社会特点,满足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2、完整性网格化点位布设应涵盖各类功能性监测点位,能够反映污染物浓度较高区域的空气质量变化,满足区域环境空气监测的需求,客观评价重点污染区域的空气质量。
3、代表性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客观反映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水平和变化规律,客观评价区域环境空气状况和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4、可比性同类型监测点位环境条件应客观一致,确保各个监测点获取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5、动态性应结合城市建设规划、能源结构调整、区域空气质量变化等因素,确定重点评价区域,及时合理、科学有效地调整网格化点位布设。
(二)点位分类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用于监测各网格内的空气整体状况和变化趋势而设置的监测点。
2、污染源区域监测点用于监测本网格内主要固定污染源、道路交通、工地扬尘及工业园区等污染聚集区对网格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而设置的监测点。
3、区域背景监测点用于监测网格上风向或网格边界环境空气质量背景值而设置的监测点。
4、污染传输通道监测点用于监测污染传输通道或风道污染物输送对区域网格影响而设置的监测点。
5、垂直梯度监测点用于监测城市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而设置的监测点。
6、网格质控点用于微型空气质量监测设备量值传递与平行比对,保证监测数据质量而设置的监测点。
(三)布设要求1、监测网格点位布设可采用方位法和网格法。
采用方位法布点时原则上不少于8个方位,采用网格法布点时,地级及以上城市监测网格原则上不大于3km×3km,县级城市监测网格原则上不大于2km×2km。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需求可适当加密布点。
2、监测设备距地面高度一般应在3m—20m范围内,在保证监测点具有空间代表性的前提下,若所选监测点位周边无法满足此安装高度要求,其设备安装高度可放宽至20m—30m范围。
大气环境质量整治行动方案(四篇)
大气环境质量整治行动方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气环境质量逐渐变得严重,空气污染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困扰。
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人民健康和生态平衡,制定一套科学且可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整治行动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项整治方案,旨在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阶段:制定政策和法规1. 制定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和政策,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和惩罚体系。
鼓励并加强环境保护机构的监管能力,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
2. 完善环境污染数据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对大气污染影响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大气环境质量的认知和参与度。
3. 建立完善的排放许可制度和排放标准,对高污染排放企业进行淘汰和整治,鼓励低污染排放和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
第二阶段:加强大气污染源控制1. 加强工业和交通污染源控制。
对于高污染行业和企业,进行全面减排,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实施在线监测和排污许可制度。
2. 推广清洁能源,鼓励企业和居民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
3. 严格控制机动车排放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工具,鼓励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
第三阶段: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1. 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鼓励发展高技术、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并减少高污染产业的比重。
2. 推动能源结构转变,逐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并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
3. 加强节能和能效管理,制定和实施能源消耗限制政策,鼓励企业和居民采取节能措施。
第四阶段:推动环境监测和治理体系建设1. 建立综合性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和空气质量状况。
2. 加强大气污染物监测网络的建设,提高监测能力和覆盖范围。
3. 监测数据分析和预警机制建设,及时发布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并采取措施应对突发性污染事件。
第五阶段: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1. 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和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加强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大数据+”网格化环境空气监测系统综合效能提升探讨
“大数据+”网格化环境空气监测系统综合效能提升探讨张婉婷;万斌;汪璞;叶驹;张强
【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24(30)3
【摘要】“大数据+”网格化监测系统综合效能的提升,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以华中地区W市为例,分析了其环境空气网格化监测系统现状,揭示了其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环境空气网格化监测系统综合效能提升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87-90)
【作者】张婉婷;万斌;汪璞;叶驹;张强
【作者单位】武汉市生态环境宣教中心;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31;TP311.13
【相关文献】
1.大数据环境下健康信息服务平台的效能提升
2.环境监察效能的提升思路探讨
3.大数据时代的政府直接传播平台效能提升探讨
4.以行政效能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策略探讨
——以X市为例5.大数据环境下贸易企业内部审计效能的提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B13T 2544—2017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系统组成和原理、技术要求、技术指 标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的设计、生产和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10
小型颗粒物监测站 small particle monitoring station 采用标准方法的小型化、便于移动且可直接用于室外监测大气污染状况的,检测参数为PM10或PM2.5 的监测设备。在本标准中用作微型颗粒物监测站的质控设备。
3.11
移动式空气质量监测站 moving air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 采用标准方法或其他可溯源到国家标准方法的小型化、可直接移动且可直接用于室外空气质量监 测的装置,检测参数可以包含PM10、PM2.5、SO2、NO2、CO、O3、TVOC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标准中 用作微型空气监测站的质控设备。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 air pollution control gridded monitoring 为达到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根据不同污染源类型及监控需求,将目标区域分为 不同的网格进行点位布设,对各点位相关污染物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3.2 微型空气监测站 micro air monitoring station 采用光散射、电化学、金属氧化物或光离子的传感器检测方法的,体积小于0.1 m3、重量小于5kg 且可以直接用于室外监测大气污染状况的监测设备,检测参数可以包含PM10、PM2.5、SO2、NO2、CO、O3、 TVOC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3.3 微型六参数监测站 micro six parameter monitoring station 检测参数包含PM10、PM2.5、SO2、NO2、CO和O3的微型空气监测站。 3.4 微型颗粒物监测站 micro particle monitoring station 检测参数包含PM10和PM2.5的微型空气监测站。 3.5
2024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2024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监管任务也越来越重。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战略,提高环境监管效率和精准度,推动环境治理工作取得实际成效,我国决定在2024年实施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建设。
此举对于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加强环境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任务1.目标- 建立全国覆盖的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实现环境监管全覆盖。
- 提高环境监管工作的精细化和精准化水平,实现环境治理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 加强环境监管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监管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 推动环境监管工作向数据驱动转变,实现环境监管工作的智能化。
2.任务- 建立环境监管网格划分标准和流程,确保网格划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落实环境监管网格长制,通过网格长组织和协调网格内环境监管工作。
- 健全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制度,建立环境监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环境监管工作的互联网化。
- 加强环境监管人员能力培训,提高环境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 整合环境监管数据资源,建立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开展数据分析和挖掘,为环境监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力量建设,提高环境监管执法效果和执法水平。
- 加强环境监管工作宣传,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三、工作重点1.网格划分与长制建设- 制定环境监管网格划分标准和流程,确保网格划分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 建立网格长选任机制,通过公开招聘和内部竞聘等方式选任网格长。
- 设立网格长工作奖励与考核机制,激励网格长务实工作,推进环境监管工作的落地。
2.环境监管信息化建设- 建立环境监管信息管理平台,包括环境监测数据、环境执法数据、环境投诉举报数据等。
- 推动环境监管信息共享和交互,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同,实现环境监管工作的整合。
- 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环境监管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3.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组织环境监管人员培训,提高环境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大气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及治理方案
大气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及治理方案摘要:大气环境质量能够直接影响人类生存发展,当前世界范围内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世界各国相继开展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在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为了提高治理策略科学性,需要明确当前大气环境的具体污染情况,所以需要全面开展环境监测工作,通过环境监测明确当前大气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种类、污染物含量以及污染物来源的数据信息,将其与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科学性,确保所采用的大气治理方法符合实际污染情况。
关键词:大气污染;生态环境;应对污染;污染治理引言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解决环境污染,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已经成为目前各个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
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保障,近几年来,我国面临环境污染和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提出了绿色经济和环保经济。
为了能够进一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大气质量,就必须针对大气污染成分以及环境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测,结合监测结果分析各个地区面临的污染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所以,必须进一步推进环境监测治理工作的完善,以满足当代社会环境监测的实际需求,从根本上提高环境治理效果。
1大气污染的主要特点及其危害大气污染问题与污染物成分息息相关。
形成大气污染的各种成分十分复杂,而且污染范围广,针对特定区域开展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难度比较高,这些都是目前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特点。
大气污染会随着气体的流动进一步扩散而影响到周边区域的安全,特别是对周边区域的大气质量以及生活在该区域的人民身体健康等方面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对植物、动物以及建筑物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比如大气中危害性成分含量较高的如化学颗粒或有毒气体等被人体吸收后,会导致人体出现病变或者中毒,甚至发生癌变。
又比如像大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如果其含量超过了一定标准,就会出现酸雨,对一些建筑物造成腐蚀,还会改变农田的pH值,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大气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
大气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监管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制定并实施大气网格化监管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大气监测网格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大气监测网格,以全面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通过在城市和工业区域建立监测站点,实时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情况,为后续的监管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其次,针对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大气污染源,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管措施。
严格监管高污染排放行业,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并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在可控范围内。
三、加强执法监管加强大气污染执法监管,建立健全的执法制度和监管机制。
加大对违法排放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震慑效应,确保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护。
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
五、加强监管技术支持加强大气监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监管的精准度和效率。
通过引入先进的监管技术手段,如遥感监测、大数据分析等,实现对大气污染的精准监管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大气污染问题。
六、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大气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环保知识宣传、举办环保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共同维护好我们的蓝天。
七、加强协作合作加强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合作,形成合力推动大气环境监管工作。
建立跨部门的协同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推动大气环境监管工作。
总结大气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大气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大气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 点位布设技术指南(试行)
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 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技术指南(试行)
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 系统质保质控与运行技术指南(试行)
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 系统安装和验收技术指南(试行)
• 采用光散射法;
P7• 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可大量布点,实现对空气质量全方面精细化监控。
产品特点和优势
• 适用于网格化监测、园区/道路/隧道污染物监测 • 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采集 • 可通过RS232或RS485与PC、工作站、工控设备连接 • 配有动态加热模块和采样泵,保证稳定进样,数据准确性高 • 供电方式:支持市电220V或内置锂电池加太阳能组合供电 • 支持风向/风速监测、支持噪声与气象参数监测 • 模块化设计,参数配置灵活,体积小巧,便于安装
染( 201~300 )、大于300(严重污染) ✓ 优良天数比例
P2
2
环境空气质量
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99个城市环境 空气质量达标,占29.3%;23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 占70.7%。
338 城市发生重度污染 2311 天次、严重污染 802 天 次,74.2%以 PM2.5为首要污染物,20.4%以 PM10为首要 污染物。
序号 1 2 3 4
5
6
国家标准要求监测方法
监测因子
监测原理
PM2.5 PM10 SO2 NO2
CO
β射线法 β射线法 紫外荧光法 化学发光法 气相滤波相关红外吸
收法
O3
紫外吸收法
• 成本高、高运维工作量,监测点 位受限,不能全面反映空气质量 情况。
6
相关标准
2017年《关于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点位布设技术指南等四项技术指南(试行)》
加强降尘量监测,2018年底前,重点区域各区县布设 降尘量监测点位。严格环境执法检查,开展重点区域 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加强工业炉窑排放、工业无 组织排放、VOCs污染治理等环境执法 ,严厉打击 “散乱污”企业。(摘自国务院2018年6月27日发布 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4地方行动P3 Nhomakorabea3
国家行动
P4
到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 80% 以 上 , SO2 、 NOx 排 放 总 量 分 别 比 2015 年 降 低 15%以上,PM2.5未达标城市浓度比2015年降低18% 以上,重污染及以上天气比率降低25%以上。(摘自 国务院2018年6月27日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 行动计划》)
P11
监测系统介绍 — 微型站
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
微型空气质款量监测站是一高性能的环境气体监测系统,采用高性能的传感器技术,结合嵌入式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可 以连续监测空气污染物浓度和温湿度等参数,全面显示需要的测量数据。
技术特点 ●供电方式:市电220V;
标准配置清单
●通讯方式:3G/4G移动/联通无线通讯;
P5
到 2020 年 , 二氧 化 硫 、 氮 氧 化 物 排 放 总 量 分 别 比 2015年下降16%;PM2.5未达标设区市浓度比2015 年下降18%以上,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 国家考核要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 降25%以上;全面实现“十三五”约束性目标。(摘 自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 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大气网格化监测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P0
1.
大气监测背景概述
目C O N
2.
大气监测解决方案
T
E
录N T
3.
大气监测案例分析
S
4.
案例介绍
P1
术语和定义
✓ PM2.5(细颗粒物):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um的颗粒物 ✓ PM10(可吸入颗粒物):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um的颗粒物 ✓ TSP(总悬浮颗粒物):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0um的颗粒物 ✓ TVOC:总的挥发性有机物 ✓ 常规六参数:PM10、PM2.5、SO2、NO2、CO、O3 ✓ AQI:空气质量指数 ✓ 空气质量等级: 优( 0~50 )、良( 51~100 )、轻度污染( 101~200 )、重度污
●储存环境温度要求:-40℃~60℃;
●储存环境湿度要求:5%~95%RH;
●工作环境温度要求:-20~50℃;
●工作环境湿度要求:5%~95%RH;
●可通过RS485与PC,工作站,工控设备连接,也可接RS232;
● GPRS远程无线数据传输实现云端数据库存储或选配
大气监测解决方案
T
E
录N T
3.
大气监测案例分析
S
4.
案例介绍
P9
大气监测综合解决方案
地面监测
P10
天空监测
改善 质量
ll
数据分 指导 析团队
+
管理 平台
+
监测 设备
精准执法 和治理
监测系统介绍 — 微型站
产 品
➢ AQMS-1100微型空气站,用于大气网格化精确布点监测; ➢ 监测项目:SO2、NO2、CO、O3、PM2.5、PM10、TVOC、气象五参数; ➢ 采用电化学、光散射、PID传感器技术。
7
大气网格化监管
AQI
A 环保局人力、物力有限,监督管理有心无力 B “小散乱污”问题严重,监管难 C 传统监测设备成本高,覆盖范围和监测要素不全 D 大气污染治理由经验主导,无数据支撑, 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
E 敏感点周边问题难及时发现,难及时采取措施
P8
8
1.
大气监测背景概述
目C O N
2.
2018年上半年,安徽省16 个地级市优良天数比例在 46.4%(亳州)~97.2%(黄山)之间,平均优良天数比 例为 64.6%,与上年同期相比,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上 升 7.1 个百分点,超标天数中以 PM2.5 为首要污染物的天 数最多、O3次之。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 3 位城市是宿 州、淮北和亳州;较好的前 3 位城市是黄山、宣城和六安。
加强扬尘综合治理,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 完善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加 强区县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2020年底前, 全省区县实现监测站点全覆盖。 (摘自安徽省人民政 府印发《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 案》)
5
相关标准
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 系统质保质控与运行技术指南(试行) 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