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资料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资料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bd76da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5.png)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资料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意识的提升,人们对于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学习也越来越重视。
然而,由于法律法规的内容繁杂、专业性较强,很多普通人对于其中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甚至存在误解。
为了增加公众对于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了解,提高法治素养,下面为大家普及一些基础的知识。
一、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定义和作用1.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是指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规范以及相关法律和法规的总称。
它们通过确定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方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二、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规定国家的机构和职责。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是保护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法律法规。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民法通则是规范社会公民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是调整合同关系,保护合同当事人权益的法规。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著作权法规定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相关权益。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
三、常见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误解1. "网络用语可以随便使用":事实上,网络用语在正式场合和法律文书中并不适用,我们应该学会正确运用书面语言。
2. "心里默念的话不算数":民法通则规定了口头和书面的合同等效原则,心里默念的承诺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3. "删帖就能摆脱法律责任":网络信息传播也要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删帖并不能完全摆脱法律责任。
四、如何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1. 学习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参加法律教育培训、阅读相关法律书籍等方式,增加对法律法规的了解。
2. 尊重法律法规:作为公民,要遵守法律法规,不仅是为了维护社会和谐,也是维护自身权益的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笔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06a04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0.png)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内地广泛使用的语言文字规范法律,于2001年通过颁布实施。
该法案的实施旨在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益,以及加强对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管理。
此法案的颁布,对我国的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内容和要求1. 语言文字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保证其准确、清晰和统一。
这意味着在书面和口头表达中都应当遵循语言文字的规范用法,使人们能够准确、清晰地理解和交流。
2.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促进此法案也着重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益,鼓励少数民族传承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文化,同时保障其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权益。
3. 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鼓励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之成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主要语言文字,促进国家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撰稿人,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水平,也保护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益,以及促进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
这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回顾:通过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内容涵盖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促进,以及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
这些举措有助于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管理,推动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
我个人认为,这一法案的颁布实施,为我国的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为国家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撰稿人,我会继续关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效果,并不断深入研究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用法,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
[全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知识
![[全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f565a0569dc5022abea0064.png)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知识第一部分法律摘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第十八条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第十九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第二十条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话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取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设汉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五)《扫除文盲条例》:第六条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六)《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五条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七)《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第十四条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第二部分文件摘录(一)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二)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级种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三)《国务院要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27.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推广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把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要求,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规范意识.(三)转国家语委《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请示》(国发[1992]63号):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基础工程,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推广普通话,学校是基础.学校用语一律使用普通话.学校和社会的推广普通话工作要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学校推广普通话,必须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建立必析规章制度.学校推广普通话的重点是各级师范院校,初等和中等学校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和职业高中的幼师类、文秘类、公共服务类专业都要开设普通话课程,要把普通话作为一项重要基本功,认真训练,严格考核;普通话不合格的毕业生必须进行补课和补考,补考合格后方可发给毕业证书.用普通话教学是合格教师的一项必备条件,应当成为评估教学质量、评选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的一个内容.对语文教师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水平应有理高的要求.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教育和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初等、中等学校语文学科和大专院校中文系的有关课程,要讲授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
完整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培训内容
![完整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培训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545ada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9.png)
完整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培训内容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以下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一、语言文字方针政策1、推广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通用的交际语言。
推广普通话对于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广普通话,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普及普通话教育,加强普通话的宣传和培训等。
2、规范汉字使用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规范汉字使用是维护汉字的纯洁性、提高汉字的使用效率、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保障。
政府通过制定汉字规范标准、加强汉字书写教育、规范出版物和公共场合的汉字使用等方式,推动汉字的规范化。
3、促进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发展在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同时,我国也尊重和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政府鼓励各民族在保持本民族语言特色的基础上,加强语言交流和融合。
二、语言文字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专门法律,它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规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规范要求以及相关的管理和监督措施。
这部法律的出台,对于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保障公民的语言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2、相关的教育法规在教育领域,也有一系列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法规。
例如,《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教学。
这为在教育系统中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提供了法律依据。
3、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在其他法律法规中,也对语言文字的使用有相应的规定。
例如,在广告法中,对广告中语言文字的使用规范进行了明确;在商标法中,对商标中的文字使用也有相关要求。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5151cd0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7.png)
2023年度: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一、语言学习1.1 汉字学习- 1.1.1 历史演变- 1.1.2 基本笔画- 1.1.3 常用部首- 1.1.4 常用生僻字1.2 普通话学习- 1.2.1 拼音- 1.2.2 声调- 1.2.3 常用词汇- 1.2.4 语法基础1.3 英语学习- 1.3.1 单词记忆- 1.3.2 语法基础- 1.3.3 阅读训练- 1.3.4 口语训练二、文字学习2.1 繁体字转换- 2.1.1 繁体字简介- 2.1.2 常用的繁体字- 2.1.3 简体字与繁体字互换方法2.2 标点符号使用- 2.2.1 基本标点符号- 2.2.2 常用文本符号- 2.2.3 标点符号使用规则2.3 写作技巧- 2.3.1 文章结构- 2.3.2 段落写作- 2.3.3 文字组织技巧三、法律法规知识学习3.1 宪法- 3.1.1 宪法基本原则- 3.1.2 公民权利与义务- 3.1.3 国家机构与行政管理3.2 刑法- 3.2.1 罪名分类- 3.2.2 刑事责任- 3.2.3 刑法实施要点3.3 民法- 3.3.1 婚姻家庭法律知识- 3.3.2 财产继承法律知识- 3.3.3 合同法律知识四、其他知识学习4.1 计算机技术- 4.1.1 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4.1.2 网络基础知识- 4.1.3 编程语言入门4.2 经济管理- 4.2.1 企业管理理论- 4.2.2 财务管理知识- 4.2.3 市场营销基础总结1. 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 涉及各个领域的知识点,包括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
- 对每个章节下面的编号列表做到了2级详细描述。
2. 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宪法: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原则和重要制度内容,是国家的最高法律。
-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和刑事责任,是惩罚罪犯的法律。
- 民法:规定民间、个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包括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和合同等法律。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23599d4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9.png)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本文档是关于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综合文档,旨在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和参考。
请注意,文档仅供参考,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
一、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概述1.1 语言和文字的基本概念1.1.1 语言的定义和特征1.1.2 文字的定义和特征1.2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重要性1.2.1 维护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1.2.2 促进语言文字的传播和交流1.2.3 保护语言文字的知识产权二、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内容2.1 语言文字的规范2.1.1 语法规则和规范2.1.2 词汇用法和规范2.1.3 语言文字的表达和修辞手法2.2 语言文字的安全和保护2.2.1 语言文字的著作权和版权保护2.2.2 语言文字的商标和标识保护2.2.3 语言文字的隐私保护2.3 语言文字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3.1 语言文字的翻译和传译规范2.3.2 语言文字的国际化和标准化2.3.3 语言文字的文化传承和推广三、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法律基础3.1 国内相关法律法规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3.2 国际相关法律法规3.2.1 《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 3.2.2 《巴黎公约》3.2.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四、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执行机构和管理办法4.1 国内执行机构和管理办法4.1.1 文化部门4.1.2 法律部门4.1.3 语言文字规范委员会4.2 国际执行机构和管理办法4.2.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2.2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4.2.3 国际语言学会五、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文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全文5.3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全文5.4 《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全文 5.5 《巴黎公约》全文5.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全文六、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中国的最高法律文件,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资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资料二](https://img.taocdn.com/s3/m/53247cc12cc58bd63186bd57.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2000 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第三章管理和监督第四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第四条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五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条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第七条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第八条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第九条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一条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学校语言文字法规常识共48页文档
![学校语言文字法规常识共48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3579784f01dc281e43af061.png)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校语言文字法规常识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知识2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知识2](https://img.taocdn.com/s3/m/34ac93d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0.png)
---------------------------------------------------------------范文最新推荐------------------------------------------------------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知识第一部分法律摘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
第十八条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第十九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1/ 13(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话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取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设汉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五)《扫除文盲条例》:第六条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六)《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五条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七)《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第十四条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二部分文件摘录(一)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范文最新推荐------------------------------------------------------ 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常识专题培训课件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常识专题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220ac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0.png)
2023年度: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常识专题培训课件一、语言文字基础知识1.1 汉字的基本构造和笔画顺序1.2 常见汉字的读音和注音符号1.3 词语的基本构成和词性1.4 句子的基本成分和语法结构二、语言文字进阶知识2.1 汉字的部首和偏旁2.2 常见汉字的多音字和异形字2.3 常用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2.4 常用句型和常见语言表达方式三、法律法规基础知识3.1 宪法和法律的概念及其作用3.2 维护国家主权和制度的有关法律3.3 保护公民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3.4 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作用和适用范围四、法律法规进阶知识4.1 法律程序和司法流程的基本要素4.2 案件证据的收集和审查标准4.3 法律责任的种类和适用条件4.4 外国法律的适用和冲突解决五、常识专题基础知识5.1 环保、安全和卫生知识5.2 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5.3 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道德规范5.4 经济规律和市场行为准则六、常识专题进阶知识6.1 公职人员廉政和反腐败知识6.2 法人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6.3 社会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6.4 文化传承和艺术鉴赏总结:1、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本文档涵盖了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常识专题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读者提高相关领域的素养和能力。
2、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包含了多个法律名词,如宪法、法律、司法解释等。
这些名词均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对于理解和应用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3、本文档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问题,以及法律解决方案:(1)涉及侵权行为时,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对侵权行为进行处罚。
(2)涉及合同纠纷时,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合同约定或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
(3)涉及劳动争议时,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e98d519958f5f61fb73666c3.png)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资料1.什么时候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答:2000年10月31日颁布,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3.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的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7.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8.国务院规定从哪年起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答: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9.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形象代言人是谁答: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和着名演员王刚。
11.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
12.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是怎样的答:普通话水平分为3级。
每一级别内部再划分为甲、乙两个等次,共三级六等。
13.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
更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l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学习材料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学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fd07aa3b52acfc789ebc9be.png)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学习材料一、什么是普通话与规范汉字?1.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字。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及其颁行的意义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七号主席令公布,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可以说是我国近百年来尤其是近50年来汉语规范化运动的结晶,是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必然产物,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确立和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它的制定与颁行,使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从而必将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
三、推广通用语言文字有什么重要意义?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面积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经济基础和文化教育基础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使用全国通用的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才能在保证交际顺利,信息、政令畅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增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点在哪些领域?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在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
当普通话成为学校教学语言、成为机关工作语言、成为宣传语言、成为社会交际语言时,便是基本普及了普通话。
国家推行规范汉字的重点是:学校教育教学用字,机关公务用字,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用字,公共场所的标牌、宣传标语、广告等用字。
语言文字规范化学习材料-----法律法规
![语言文字规范化学习材料-----法律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b8445c4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69.png)
语言文字规范化学习材料—----法律法规1、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我国语言文字法的正式名称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根据什么法制定的?答: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中有关语言的规定是什么?答: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4、推广普通话是哪一年载入宪法的?答:1982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答:2001年1月1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什么作为基本的播音用语?答:普通话。
8、推广普通话的十二字方针是什么?答:“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9、新世纪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目标是什么?答: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
10、目前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思路是什么?答:以大中城市为中心,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主要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带动全社会推广普通话。
11、国家语委规定,什么时间实现普通话在全国初步普及、汉字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答:2010年。
12、国务院规定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答:国务院决定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13、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教育、教学、会议、宣传及其他公共活动中,应当以什么为基本用语?答: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
14、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公文、印章、标语(牌)、电子屏幕、校刊(报)、试卷、教育教学用书等应当以什么为基本用字?答: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1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哪些地方应当使用规范汉字?答: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公文、印章、标语(牌)、电子屏幕、校刊(报)、试卷、教育教学用书以及教师板书等.16、国家机关、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什么样的培训和测试.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培训和测试。
语言文字法规知识点总结
![语言文字法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bd2f17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8.png)
语言文字法规知识点总结文字法规的知识点可以分为语法、拼写、标点和修辞四个主要部分。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四个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语法知识点1. 词类和句子成分词类是指定语和作用相同的词的总称,包括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动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和助词等。
句子成分则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
掌握词类和句子成分的知识对于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关系至关重要。
2. 句子成分的搭配和语序不同的语言和文字系统有不同的语序和句子成分搭配规则,比如英语是SVO(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而汉语是主谓宾的语序。
了解不同语言的语序和句子成分搭配规则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运用句子成分。
3. 时态和语态时态是动词表示的时间状态,包括一般时态、进行时态、完成时态和将来时态等;语态是动词表示的动作对象,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时态和语态的运用要符合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语境,避免出现错用或误用的情况。
4. 主谓一致和成分搭配主谓一致是指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成分搭配是指不同成分之间在语法上的搭配关系。
主谓一致和成分搭配要求准确把握成分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不符合语法规则的情况。
二、拼写知识点1. 词汇拼写和词义辨析语言文字系统中的词汇数量庞大,掌握词汇的拼写和词义是文字表达能力的基础。
特别是在英语等有拼写困难的语言中,需要重点掌握拼写技巧和词义辨析能力。
2. 复合词和缩略词复合词是指由两个或多个词汇组合而成的词语,比如“火车”、“学生会”;缩略词是指由一个词或词组的首字母构成的缩写形式,比如“NBA”、“CCTV”。
掌握复合词和缩略词的拼写规则对于正确书写和理解词汇至关重要。
3. 词尾和词根的转换不同的词尾和词根可以表示不同的词义和语法功能,掌握词尾和词根的转换规则有助于拓展词汇规模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标点知识点1. 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标点符号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和省略号等。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班会学习课件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班会学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1a25f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4.png)
2023年度: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第一章语言文字的基本概念与原则1.1 语言文字的定义及作用1.1.1 语言文字的定义1.1.2 语言文字的作用1.2 语言文字的分类1.2.1 汉字1.2.2 拼音1.2.3 外来语1.2.4 方言第二章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范围2.1 法律法规的定义及作用2.1.1 法律法规的定义2.1.2 法律法规的作用2.2 法律法规的分类2.2.1 宪法2.2.2 法律2.2.3 行政法规2.2.4 司法解释2.3 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2.3.1 全国普通法律法规适用范围2.3.2 地方性法规适用范围2.3.3 行政法规适用范围2.3.4 司法解释适用范围第三章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与标准3.1 语言文字的标准化3.1.1 语言文字标准化的定义3.1.2 语言文字标准化的意义3.2 法律法规的遵循原则3.2.1 法律法规的遵循原则3.2.2 法律法规遵循原则的意义3.3 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3.3.1 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意义3.3.2 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方法总结1、列举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 语言文字:指人们在思想交流和表达过程中所采用的工具,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
- 法律法规:国家制定的有关行为规范的总称,是国家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民众权利与利益而制定的强制性规定。
- 标准化:指将同一类事物按一定的规范进行分类、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使其达到一定的标准。
2、列举如下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宪法:是一部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总章程。
- 法律:是国家对社会行为进行管理、调整、约束和惩罚的规范性文件,是国家权力的表现。
-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 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适用问题作出的解释性文件,对下级法院、检察机关具有指导性意义。
3、列举如下10个本文档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问题,以及法律解决方案:1. 对于语言文字的使用是否规范存在争议,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法》第三十五条,由有关部门或者其他组织协调处理。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53b0eaf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3.png)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资料1.什么时候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哪年开始颁布实施(de)答:2000年10月31日颁布,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3.国家通用(de)语言文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de)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de)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de);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de)特殊情况.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de)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6.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de)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de)现代汉民族共同语.7.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de)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de)传承字.8.国务院规定从哪年起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答: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9.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de)形象代言人是谁答: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和着名演员王刚.11.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12.普通话水平测试(de)等级标准是怎样(de)答:普通话水平分为3级.每一级别内部再划分为甲、乙两个等次,共三级六等.13.推广普通话(de)法律依据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de)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更重要(d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l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de)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de)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14.新时期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de)12字方针是什么答: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15.国家推广全国通用(de)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方言将在一定领域和指定地区内长期存在,普通话和方言将处在一个不断融合丰富(de)过程中,这句话对吗答:对.16.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语言文字与普通话和规范汉字(de)关系是什么答:国家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地位平等(de)基本原则和政策.1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de)监督管理部门是什么部门答: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18.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是什么答: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现设在教育部.20.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由哪个部门颁布答: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21.城市公共场所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规定(de)应如何处理答: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de),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2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应当做到三个“有利于”.这三个“有利于”指什么答: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23.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de)违法行为(de)管理途径有哪些答:有3条管理途径:一是社会共同管理,二是责任人所在单位管理,三是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管理.25.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de)社会应用监督管理职责是什么答: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de)教育教学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de)规范化、标准化使用列入学习督导、检查、评估和考核(de)内容.26.有关部门不履行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进行监督管理职责(de),由哪个部门予以处罚答: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会处罚.27.推广普通话(de)基本措施有哪三项答:推广普通话(de)基本措施有:1.目标管理、量化评估;2.普通话水平测试;3.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28.说出几部你知道(de)有关推广普通话(de)法律法规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de)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经、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29.新时期我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de)奋斗目标是什么答:新时期我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de)奋斗目标是:在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汉字(de)社会应用基本规范,汉语拼音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建立起有效(de)中文信息处理(de)管理制度.30.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分为几个等级答:国家级示范校、省级示范校和市级示范校.31.汉语有多少种方言答:汉语有七大方言,即:⑴北方方言;⑵吴方言;⑶赣方言;⑷湘方言;⑸闽方言;⑹粤方言;⑺客家方言.32.什么是汉字(de)标准化答:汉字(de)标准化是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de)基础上,做到现行汉字(de)“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33.什么是不规范汉字呢答:所谓不规范(de)汉字是指书写已经淘汰(de)异体字,已经简化(de)繁体字,已经废止(de)“二简字”和错字、别字.34.国家对各民族语言实施怎样(de)政策答: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de)语言文字(de)自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de)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de)相关规定实施.35.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中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吗答:可以.36.对教师和国家公务员(de)普通话达标要求是有年龄界限(de),对哪一年以前出生(de)教师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不作硬性规定,但也要鼓励他们在教学和公务活动中使用普通话答:1954年1月1日以前出生.37.在少数方言复杂(de)地区,特别是农村(de)教师及相关毕业生(de)普通话水平达标要求是否相应放宽答:是(de),他们(de)普通话水平可暂时放宽到不低于三级甲等.38.国家语委规定,什么时间实现普通话在全国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de)目标答:2010年.40.普通话等级证书由什么机构颁发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语委办颁发.41.什么是“三纳入一渗透”答:所谓“三纳入一渗透”就是要求学校“把普及普通话(de)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教师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活动中”.42.社会用字中禁止使用哪些不规范用字答:⑴已经简化(de)繁体字;⑵已经淘汰(de)异体字;⑶自造(de)简化字,已经废止(de)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de)字;⑷已经淘汰(de)旧字形;⑸已经更改(de)生僻地名和旧译计量单位名称用字.43.“普通话”这个词语最早是有谁在哪一年提出来(de)答: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de).44. 2010年推普周(十三届)活动时间:2010年9月12---9月18日,活动主题: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资料
1.什么时候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
答:2000年10月31日颁布,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3.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什么?
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的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
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什么是普通话?
答: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7.什么是规范汉字?
答: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8.国务院规定从哪年起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答: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9.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形象代言人是谁?
答: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和着名演员王刚。
11.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
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
12.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是怎样的?
答:普通话水平分为3级。
每一级别内部再划分为甲、乙两个等次,共三级六等。
13.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
更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l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
14.新时期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的12字方针是什么?
答: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15.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方言将在一定领域和指定地区内长期存在,普通话和方言将处在一个不断融合丰富的过程中,这句话对吗?
答:对。
16.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语言文字与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关系是什么?
答:国家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地位平等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1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是什么部门?
答: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18.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是什么?
答: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现设在教育部。
20.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由哪个部门颁布?
答: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21.城市公共场所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规定的应如何处理?
答: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2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应当做到三个“有利于”。
这三个“有利于”指什么?
答: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23.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违法行为的管理途径有哪些?
答:有3条管理途径:一是社会共同管理,二是责任人所在单位管理,三是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管理。
25.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监督管理职责是什么?
答: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使用列入学习督导、检查、评估和考核的内容。
26.有关部门不履行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进行监督管理职责的,由哪个部门予以处罚?
答: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会处罚。
27.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措施有哪三项?
答: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措施有:1.目标管理、量化评估;2.普通话水平测试;3.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28.说出几部你知道的有关推广普通话的法律法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经》、《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
29.新时期我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答:新时期我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在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汉语拼音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建立起有效的中文信息处理的管理制度。
30.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分为几个等级?
答:国家级示范校、省级示范校和市级示范校。
31.汉语有多少种方言?
答:汉语有七大方言,即:⑴北方方言;⑵吴方言;⑶赣方言;
⑷湘方言;⑸闽方言;⑹粤方言;⑺客家方言。
32.什么是汉字的标准化?
答:汉字的标准化是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的基础上,做到现行汉字的“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33.什么是不规范汉字呢?
答:所谓不规范的汉字是指书写已经淘汰的异体字,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已经废止的“二简字”和错字、别字。
34.国家对各民族语言实施怎样的政策?
答: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实施。
35.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中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吗?
答:可以。
36.对教师和国家公务员的普通话达标要求是有年龄界限的,对哪一年以前出生的教师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不作硬性规定,但也要鼓励他们在教学和公务活动中使用普通话?
答:1954年1月1日以前出生。
37.在少数方言复杂的地区,特别是农村的教师及相关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达标要求是否相应放宽?
答:是的,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可暂时放宽到不低于三级甲等。
38.国家语委规定,什么时间实现普通话在全国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
答:2010年。
40.普通话等级证书由什么机构颁发?
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语委办颁发。
41.什么是“三纳入一渗透”?
答:所谓“三纳入一渗透”就是要求学校“把普及普通话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教师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活动中”。
42.社会用字中禁止使用哪些不规范用字?
答:⑴已经简化的繁体字;⑵已经淘汰的异体字;⑶自造的简化字,已经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字;⑷已经淘汰的旧字形;⑸已经更改的生僻地名和旧译计量单位名称用字。
43.“普通话”这个词语最早是有谁在哪一年提出来的?
答: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
44. 2010年推普周(十三届)活动时间:2010年9月12---9月18日,活动主题: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