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主要表现及调适
教师心理问题是在职业压力、自身适应能力及社会支持系统的互动下形成的。若教师无法对来自职业、社会支持系统的压力作出有效的应对,就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从而导致心理不健康。其主要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因素
1、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是造成教师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教师劳动是一种个体劳动,与其它劳动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封闭的群体,与社会关联少,参与决策机会少,从备课、上课到辅导,到批改作业都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大部分教师生活在一个儿童世界里,进行反思和交流的机会很少,合群需要得不到满足,因而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教师的劳动成果具有后延性和集体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劳动成果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同时学生的成功与进步也很难说清楚是哪位教师教育的结果。
2、职业角色多元性也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教师角色提出了全新要求,教师不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教育科研人员,而且要充当心理辅导者的角色,班级领导者的角色,这一切都冲击着教师的心理。
3、师范教育与教学实践脱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从我国教师的来源来看,主要依靠师范院校,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着师范教育与教学实践脱节的现象,重理论轻实践,一些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走上教师岗位,很难适应教师工作,各方面表现较差,使其产生紧迫感,进而透发各种心理问题。
二、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既可对教师心理健康起促进作用,也可以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源。社会支持系统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及社区,从社会层面来看,一方面是传统因素的影响,如中国民间有“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工”,“三教九流,教为末等”的说法;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待遇、地位逐渐提高,但同西方国家和其他行业相比,依然较低。从学校层面上来看,一是学生学习意愿低落以及难矫治的偏差行为;二是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不关心与支持教师;三是来自学校教育政策的,如班级人数太多,难以兼顾教学之外的行政负担和杂务,与学校行政人员沟通不足等。从家庭及社区层面来看,主要是在家庭成员及社区内没有形成教师支持系统,没有形成激发创造,催人奋进的氛围。凡此种种,都可能形成教师心理不健康的来源。
三、人格因素。
在相同的影响因素下,有些教师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而有些则能维护健康的心理状态,这主要取决于人格因素。研究发现,不能自我认同,期望不切实际,自尊需要或自我实现需要强烈的教师易出现心理问题。
根据研究发现,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师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适应不良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日益扩大,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繁重的教学工作,他们要克服诸如学生人数激增、学生问题复杂、“升学”压力、社会及家长的期望与干涉等问题。同时,教师不同于学生,他还有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子女的家庭负担,或者年轻教师还有与异性朋友交往组成家庭等问题,因此他们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另外,在社会转型时期,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对停滞或下降,待遇低,繁重的工作和超负荷的工作难以得到相应的回报,尽管奉献是教师敬业精神的体现,教师个体却并非个个如此,长期处于这些压力下的教师,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容易产生焦虑,有的感到心力交瘁,有的则不安心教育工作。这种社会转型时期的心理失衡和社会适应问题,也是教师中常见的心理间题。
二、角色心理冲突。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是文化价值的代表、道德人格的楷模、引导学生的专家、家长的代理人、教育机构的成员,他们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多重角色。教师要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负责,这“三全”职责是社会角色的期望与要求,但教师的实际角色水平有时难以适应,实际角色与期
望角色、主观角色总有差距,因而容易出现角色心理冲突。特别是责任心越强的教师,这种冲突就越突出。
三、人际关系问题。
教师的这种适应不良,角色心理冲突还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影响到教师与周围人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心理失衡和角色冲突下人往往会发生认知偏差,容易对他人作出消极反应。未得到领导及他人重视,整日都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想法,则心情压抑、优郁;产生矛盾,遇到不愉快或与他人争吵,要么“迁怒”—发泄在不适宜的人或事物上,甚至迁怒于学生。这些情况既可能在学校环境中产生,也可能在家庭中发生。
四、职业倦怠问题。
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职业意识淡薄,工作应付性大,对学生冷淡,有的甚至体罚学生,对学生心理虐待(即以言语形式对学生心灵的虐待),个人成就动机低,易疲劳、烦燥、过敏、紧张等。
根据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关键在于学会自我调适,从而走出精神误区,摆脱困扰,主要方法有:
一、正确地认识压力。
常言道:“没有压力轼没有动力。”的确,适当的压力,对人的工作效率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而过高的压力则是一种冲突的力量和消极因素。压
力过大以至于不能适度应付或无法控制,就可能影响工作效率,于扰工作业绩,损害身心健康。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压力虽然无可避免,但却可以调节。
二、学会自我调适,调节不良情绪。
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特别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遇到不愉快的事,尽量往好的地方去想,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
1、爱工作,悦纳自己,保持良好的意识。教师要在工作暂不顺心、效果不佳时,能坦然面对,不能自暴自弃。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没有做好可以重新开始,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这样就会“天天有个好心情”。也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2、拓心胸,知进退,保持良好心态。要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拼搏进取,要知道优胜劣汰不仅是自然界的法则更是社会发展的公平法则,只有正视现实、不断奋进,才能适者生存。同时,要学会放弃因为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像评先、评优、晋级、提干等,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等待你的将是痛苦。有时即使你付出了全部也不会是满意的结果,毕竟你不是上帝,有许多东西自己是左右不了的,所以,该放下就放下,退一步海阔天空。
3、培兴趣,会放松,拥有良好情绪。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更利于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当自己的工作压力过大时,不妨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