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程序的制订依据
养猪户一定要懂猪场免疫程序制定4个原则
养猪户一定要懂的“猪场免疫程序制定的4个原则”免疫接种是防控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其目的是使疾病感染后果最小化。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合理地制定免疫程序。
制定一个良好的免疫程序的前提需了解不同病原的潜伏期、疫苗起效期(猪发病的严重程度、母源抗体的持续时间)、免疫持续期、疫苗相互影响情况、疫苗与其他疾病之间的影响情况等各影响因素。
以下为笔者整理的制定猪场免疫程序的一些基本原则,以期能为在如何制定免疫程序存在困惑的生产管理者提供参考思路:根据疾病流行特点制定正确地把握疾病的流行新特点,有利于免疫程序的制定。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传染性,选择疫苗时应充分了解猪场及附近一定区域内目前及过往疫情流行情况,以及区域流行的主要疫病血清型。
对某些未查清流行情况的新病必须谨慎,不能盲目使用疫苗,以免暴发该病。
不同的疾病有其不同的发展规律,在制定程序时应因地、因时制宜。
有的病原感染对各阶段猪群都具有致病性,而有的只危害某一阶段猪群,因此应考虑到在不同生产日龄进行不同病原疫苗的免疫。
有些传染病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则需根据疾病的发病季节特点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考虑抗体水平当机体内抗体水平较高时接种疫苗会中和原有抗体水平,免疫效果往往不理想;而体内抗体水平较低时接种疫苗会出现空白期。
猪只免疫与母源抗体水平有关,母源抗体水平高,会干扰疫苗的免疫作用,只有当母源抗体下降到一定水平,使用疫苗才能充分地发挥其免疫作用。
因此,在考虑制定免疫程序时应监测猪群体内抗体水平,选在抗体水平到达临界线前进行较合理。
猪场免疫程序制定后并非一成不变的,在制定好免疫程序后,还需结合猪场免疫监测结果、猪发病严重程度及当地疾病流行特点的变化,及时修改免疫程序。
疫苗的选择疫苗分为活苗与灭活苗,单价苗与多价苗以及强毒苗与弱毒苗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疫苗储存条件、免疫期与免疫作用不一样,所以在疫苗的选择上应结合猪场需求、疾病流行状况、疫苗起效期、疫苗免疫持续期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免疫程序的制订依据
规模化猪场免疫程序设计探讨规模化猪场的免疫程序制定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对一种传染性或侵袭性疾病的免疫程序设计必须与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和疫苗的特点相结合,制定的程序必须适合本场的实际情况,但目前有不少规模猪场在免疫程序的设计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结果导致一些疫病常常发生,给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因此,笔者结合多年来规模化猪场工作实践中推行的程序化免疫模式取得的经验与各位同行一起就免疫程序的设计进行探讨:1、免疫程序制定的依据:1.1 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免疫程序首先考虑的是了解猪场附近一定区域内以往及目前疫情流行的情况,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传染性,附近区域的猪病疫情状态会影响或威胁猪场易感猪,如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传染性胃肠炎等,在免疫程序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将当地经常流行、危害性大的疫病防制列入免疫范围。
但对某些未查清流行情况的新病必须谨慎,不能盲目使用疫苗,以免暴发该病。
1.2 科学地制定一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必须以实验室数据为基础猪只免疫与其体内母源抗体水平有关,母源抗体水平高,要干扰疫苗的免疫作用,只有当母源抗体下降到一定水平,使用疫苗才能充分地发挥其免疫作用。
当前猪瘟免疫失败就与母源抗体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据王宝琴(1982)报道免疫母猪所生仔猪在7日龄免疫,65—75日龄攻毒全部死亡,15日龄注苗,67天时能保护50%,30、40日龄注苗,71日和104日龄攻3/4以上得到保护。
四川省兽防站测定,免疫母猪所生仔猪在20日龄免疫,3月龄攻毒只保护50%;50日龄注苗,8月龄攻毒还能保护75%,9月龄保护50%,可见母源抗体水平与免疫的关系。
因此要科学地制定一个免疫程序,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实验室工作,以确定猪只母源抗体水平。
仔猪出生后头10—14天内其预防全身性感染的抵抗力主要是从初乳中获得,很显然如果母猪分娩后不能正常泌乳,就会影响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
仔猪采食初乳后血液中IgG水平在12—24小时就达到高峰,并会较长时间地存在于仔猪体内。
技术控猪场免疫程序制定若干基本原则(干货众多)
技术控猪场免疫程序制定若干基本原则(干货众多)资料来源:兽医在线导读猪病是制约我国养猪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免疫接种:是防控疾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离不开免疫程序的制定。
猪场免疫程序制定的基本原则,是根据一定地区或养殖场内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动物健康状况和不同的疫苗特性,为特定动物群制定的接种计划,包括接种疫苗的类型、顺序、时间、次数、方法、间隔时间等规程和次序。
一、目标原则1、保护胎儿:猪细小病毒,配种前4-8周免疫2次,保护怀孕全程。
2、保护哺乳仔猪:猪流行性腹泻产前40日龄、20日龄免疫。
3、同时保护母猪、胎儿、仔猪:猪伪狂犬、猪瘟和口蹄疫。
4、保护未发病的同群猪:紧急免疫。
二、地域性与个性结合原则因地/场/群制宜,通过病原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疾病类型,选择同源性高或交叉保护好的疫苗免疫,如口蹄疫。
三、强制性原则A类(一类)动物疫病。
如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强制免疫。
四、免疫分类原则1、基础免疫:猪瘟、猪伪狂犬和口蹄疫,关系猪场的生死存亡。
2、关键免疫:猪圆环病毒病和蓝耳病,严重免疫抑制。
3、重点免疫:母猪乙脑、猪细小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仔猪支原体肺炎。
4、选择免疫:细菌性疫病(猪链球菌、猪副猪嗜血杆菌、萎鼻疫苗等)。
五、经济性原则感染发病后严重影响生长速度,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投入产出比具有价值的猪圆环病毒病(80元)、猪气喘病(60元)、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25元)。
六、季节性原则3-4月份(猪乙脑)/4-9月份(链球菌、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10-来年4月份(口蹄疫/猪流行性腹泻)。
七、阶段性原则一般在易感染阶段前3-4周免疫,必要时4周后要加强免疫猪圆环病毒病、猪副猪嗜血杆菌(14、35日龄)。
八、安全原则首次应用新厂家、新品种、不同批次疫苗,先小群试验密切关注免疫副反应,如发烧、痉孪、流产、死亡。
然后再作定夺。
九、避免干扰原则1、母源抗体:合格率下降到65-70%时首免猪伪狂犬。
规模猪场免疫程序制定的原则
规模猪场免疫程序制定的原则第一,健康问题的评估。
制定免疫程序之前,必须对猪群的健康问题进行评估。
这需要进行充分的病原学调查和疫学调查,了解可能对猪群健康产生影响的疾病。
通过病原学调查和疫学调查,可以了解疾病传播途径、感染方式、致病性及病原的分布情况等,从而为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第二,疫苗的选择。
疫苗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选择适当的疫苗对确保猪群的免疫效果至关重要。
根据病原的特性和感染途径,选择具有高效、安全、经济的疫苗,确保适当的免疫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第三,免疫计划的制定。
制定免疫计划时应考虑不同生产阶段和疫苗的特性,确保最佳的免疫效果。
根据疫苗的免疫周期、有效期和保护期等因素,制定适宜的接种时间和接种方案。
免疫计划应考虑到年龄、季节、环境和生产目标等因素,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免疫策略,确保猪群能够在不同的生产环境下充分获得免疫保护。
第四,免疫程序的执行和监测。
免疫程序的成功实施需要有系统的操作和监测。
确保疫苗正确存储、接种程序正确执行、接种工具的卫生和消毒等都是关键环节。
同时,要建立科学的监测系统,定期监测猪群的健康状况和免疫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五,保持免疫压力。
猪场要保持一定的免疫压力,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和健康水平。
适度的免疫压力可以促进猪群的免疫系统发育,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
同时,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压力都会对猪群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免疫程序时需要根据猪场的具体情况以及环境条件,合理确定免疫压力的强度和频率,确保猪群的免疫力能够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第六,与兽医合作。
规模猪场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必须与兽医进行密切合作。
兽医是猪场健康管理和疾病控制的专家,能够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意见。
与兽医合作可以确保选择适宜的疫苗,制定科学的免疫计划和操作程序,并及时处理疫情。
总之,规模猪场免疫程序制定的原则应包括健康问题的评估、疫苗的选择、免疫计划的制定、免疫程序的执行和监测、保持免疫压力以及与兽医合作等方面。
如何制订一个合理免疫程序
如何制订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制订免疫程序需要知已知彼,即既要了解本场的疫情,又要知道常见疾病和疫苗的特点和性能。
●根据本场的规模、性质、生产技术水平等提出免疫的要求。
●要了解本场和本地区主要猪病的流行情况(包括各类疾病抗体检测的数据)为制订程序提供依据。
●对危害猪场主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等知识要有所掌握。
这是执行免疫程序的基础。
●猪场常用疫苗包括国产和进口产品的种类、剂型、性能、用量用法、生产厂家、价格、优缺点等等都要了解得一清二楚,这是制订免疫程序的前题。
●当前疫苗的种类很多,对一个猪场来说,并非所有疫苗都要接种的,每种疫苗接种的次数也并非一致的,对一只猪来说,频繁接种疫苗可能导致免疫麻痹,甚至还能使病原产生抗苗性,所以疫苗并非接种越多越好。
●制订免疫程序要有明确的目标;是控制还是消灭某种传染病,在免疫程序中有所体现,有人认为:在一个国家内一要消灭一种传染病是不容易的。
但是在一个猪场中要控制某种传染病的危害是可能的,由于控制消灭,因此我们认为与病共存是当前许多猪场的权宜之计,这一观点是制订免疫程序的原则。
为此,我们将猪场的常见传染病分为以下几类,便于采用不同的免疫程序(其他防疫措施不在本文赘述)。
○急性、外源性的传染病:猪瘟、口蹄疫,通过基础免疫后,间隔6个月补防一次,是免疫的重点,必须拒之门外。
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虽归属于本类疾病,但其流行有明显的季节特点,故免疫接种可定于每年的流行季节来临时进行。
○隐性、内源性的传染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感染、乙型脑炎、气喘病、兰耳病、萎缩性鼻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等,这类病往往在一些猪场内长期潜伏,时而隐居,时而袭击。
通过检验、检疫可判断其危害程度和发病方式,酌情选用疫苗,一般只要求免疫种猪,经过基础免疫后即行,不必反复接种。
因为这些疾病都有自然感染的机会。
○急性、内源性的传染病:仔猪黄痢、白痢、轮状病毒感染、链球菌病、巴氏杆菌病等,防制这类疾病着重改善环境条件,同时也可适当使用药物控制,疫苗接种与否,并不很重要,可根据本场情况而定。
免疫程序-文档资料
免疫程序的制定
制定免疫程序的职能在国家级和省级。(卫生 部确定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种类,报国务 院批准后予以公布。省级卫生厅确定增加免疫 规划疫苗种类,经省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国 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免疫程序的调整 在某个人群已经普遍得到免疫时,或某种传 染病的流行规律改变和已经消灭时,疾病谱变 化,新疫苗的研制成功等。
内容
免疫程序及制定依据、内容
培训目标
掌握现行的儿童免疫程序及制定原则、依 据、内容和方法
免疫程序
广义—指哪些人群(地域和年龄范围)需 要接种疫苗的种类,以及接种的先后次序 和要求; 狭义—指某种疫苗的初次免疫月(年)龄、 针次间隔时间、基础免疫完成时间及加强 免疫的时间、次数等。
制定免疫程序原则
考虑接种疫苗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应以最合适的初始免 疫年龄,最少的接种次数,最合理的针次 间隔时间,使其充分发挥疫苗应有的免疫 效果,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目的。 还必须易于实施,为接种当事人所能接受。
免疫程序制定依据
根据疫苗特性、免疫原理、传染病流行特征和对 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接种后的利弊和效益,以 及国家或地方疾病控制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 定的。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规划 传染病流行情况 当地传染病流行种类、强度、特点、因素,以及 年龄别发病危险性、年龄别并发症危险性等。 WHO把四苗针对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病种列入 EPI,中国把乙肝,其他国家风疹HIB等
联合免疫和几种疫苗同时接种
免疫实践研究证明:有些疫苗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并 不增加临床反应或产生抗原间干扰。 WHO倡导儿童计划免疫四种疫苗可同时接种。以简化免 疫活动,提高接种率。 国内研究实施乙肝可与四苗同时接种。报道也可与流脑、 乙脑疫苗同时接种。 联合疫苗是发展方向。要研制多联多价,即1针含多种 抗原。已经有四联、五联疫苗。 省规定每次不多于3种。 活疫苗接种4周后再接种另一种苗。灭活苗,间隔长短影 响免疫效果 长间隔比短间隔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好。 但过长会推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增加暴 露的机会。 应间隔适当。 间隔过长中断者,不需重新开始或增加次数 间隔过短,超前的一次(包括起始提前)不应 作为程序中的一次,应认为无效接种。
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
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从目前生产实践看,多数养鸡场(户)饲养蛋鸡所采用的免疫程序大都是参照疫苗厂家或由鸡雏供应商直接提供的免疫程序,这些免疫程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由于每个地方疫病的流行情况不同,免疫程序也不尽相似,养鸡场(户)必须根据本地的实际疫病流行情况和需要,科学地制订和设计一个适合于本场的免疫程序。
1.制订免疫程序应该考虑的因素(1)鸡场及周边疫病流行情况本场、本地区疾病的流行情况、危害程度,鸡场疫病的流行病史、发病特点、多发日龄、流行季节,鸡场间的安全距离等都是制订和设计免疫程序时应该综合考虑的因素。
如传染性支气管炎首免的时间一般在7~9日龄,由于春、秋两季温度变化较大,是传染性支气管炎高发期,首免的时间应选择在3~5日龄。
(2)疫苗毒力疫苗有多种分类方法,就同一种疫苗来说,根据疫苗的毒力强弱可分为强毒、中毒、弱毒疫苗;根据血清型同时又有单价和多价之别。
疫苗免疫后产生免疫保护所需的时间、免疫保护期长短、对机体的免疫应答作用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活疫苗比灭活疫苗抗体产生的快,病毒疫苗比细菌疫苗的保护率高。
毒力越强、免疫原性越好,对机体应激越大,免疫后产生免疫保护需要的时间越短;毒力弱则情况相反。
灭活苗免疫后产生免疫保护需要的时间最长,但免疫后能获得高而整齐的抗体滴度。
现在市场中经常见到使用毒力强的法氏囊活苗,毒力越强,对法氏囊的损伤就越大,易造成机体免疫器官的损坏,引起严重的自身免疫抑制,同时也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
(3)疫苗免疫后产生保护所需时间(即免疫空白期)免疫后因疫苗种类、毒株类型、免疫途径、毒力、免疫次数、鸡群的应激状态等不同而产生免疫保护所需时间及免疫保护期长短差异很大,一般的新城疫灭活苗注射后需15天才具有保护力。
抗体的衰减速度因管理水平、环境污染程度差异而不同,但盲目过频的免疫或仅免疫一次都是很危险的。
(4)疫苗之间的干扰多种疫苗同时免疫,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单苗与新城疫单苗同时混合使用或免疫间隔过短,会产生严重的干扰作用,两者间隔的时间最少为14天。
怎样制定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
怎样制定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首先谈一谈制定免疫程序的依据一、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当地疫病流行情况是制定免疫程序的第一依据。
1、当地流行的重大疫病应该是免疫的重中之重,特别是禽流感、新城疫、法氏囊、传支的流行往往给养殖业造成重创,必须格外重视!在当地和周围没有的疫病,完全可以不防!2、应随时了解禽厂周围疫情变化,随时做出调整应定期对平常不进行免疫的几种危害禽业疾病如传染性贫血、肺病毒、传染性鼻炎等,进行监测,以确定环境中是否有此种病毒存在,下一批雏鸡入舍是否应该五、各种疫苗不同接种方法对于机体的免疫力的影响;不同的免疫方法对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着不同的效果。
如对于新城疫的免疫效果依次为气雾法-点眼法-滴鼻法-注射法-饮水法。
因不同的免疫方法其优点和缺点不同,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目的选用不同的免疫方法。
对呼吸道类传染病首免最好是滴鼻、点眼和喷雾免疫,这样即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又能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
1、不同疫病引起感染门户和免疫门户不同所采用的免疫方法不同,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如呼吸道病一般采用气雾、滴鼻、点眼方法进行,法氏囊病一般采用消化道免疫方法如滴口和饮水,鸡痘一般采取刺种法,传喉一般采用滴眼、滴鼻和滴肛法。
雏鸡传支主要依靠局部粘膜免疫作用,来获得对传支的免疫力,蛋鸡传支还需要较高的体液免疫作用来支持。
2、不同疫苗所采取的免疫方法是有一定的固定性。
如一般情况下,弱毒苗可以采用气雾、点眼、滴鼻、注射、饮水、刺种等,而油苗只能采取注射法。
六、不同形式的抗体在体内的消长规律;1、疫苗免疫后,会在一定的时间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并不断增高,达到高峰后再逐渐下降,到一定时间后降到保护范围以下,这个时候就需要重新进行免疫。
所以应根据抗体的消长规律,来确定疫苗免疫的间隔时间。
一般情况下,首免属于基础免疫,主要刺激机体产生识别和应答的能力,产生的抗体较少,维持时间较短,所以间隔时间也短,二免和再免产生的抗体维持时间逐渐延长;油苗产生抗体较多,维持时间较长,间隔时间可以延长。
制定家兔免疫程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制定家兔免疫程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作者:范秀娟来源:《兽医导刊》 2016年第11期免疫是家兔的一种生理功能,家兔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异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机体的抗原物质,或家兔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等,以保持机体的健康。
免疫是当前防控家兔疫病的有效手段,是避免和减少家兔疫情发生的关键。
免疫程序是指养殖户根据当地疫情、家兔体质状况(主要是指母源或后天获得的抗体消长情况)以及现有疫(菌)苗的性能等实际情况,为使家兔机体获得稳定的免疫力,选用适当的疫苗,安排在适当的时间给家兔进行免疫接种的预防接种计划。
即依据疫病在本地区流行情况及规律,用途、年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条件,使用疫苗的种类、性质、免疫途径。
一个地区、一个养兔场户可能会发生多种兔病,而可以用来预防这些疫病的疫苗性质又不尽相同,免疫期长短不一,因此需要根据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合理的制定免疫接种的剂量、接种时间、接种次数和间隔时间。
没有一个一成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的动态,随着季节、气候、疫病流行情况、生产过程的变化而改变。
虽然可以参照他人的成功经验,但不能生搬硬套、照搬照抄。
因此,在制定一个免疫程序时,必须根据本场兔子疫病实际发生情况,考虑兔场所在地区的疫病流行特点,结合兔群的种类、年龄、饲养管理、母源抗体的干扰以及疫苗的性质、类型和免疫途径等各方面因素和免疫监测结果,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制定免疫程序时应考虑如下8个方面的因素。
一、免疫的目的不同用途、不同代次的家兔,其免疫要达到的目的是不同的,所选用的疫苗及免疫次数也不尽相同。
二、疫病流行情况及严重程度家兔疫病的种类多、流行快、分布广,养殖场户在制定免疫程序时,首先应考虑当地家兔流行情况和严重程度,以及该兔场已发生过什么病、发病日龄、发病频率及发病批次,依此确定疫苗的种类和免疫时机。
一般情况下,常发病、多发病而且有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应该重点进行免疫,而本地区、本场从未发生过的疫病或尚未证实发生的新流行疾病,即使有疫苗,也应该慎重免疫,必须证明确实已受到严重威胁时才进行免疫接种。
免疫程序的制定原则(精)
免疫程序的制定原则1.计划免疫免疫接种不仅需要质量优良的疫苗、正确的接种方法和熟练的技术,还需要一个合理的免疫计划,才能充分发挥各种疫苗应有的免疫效果。
一个地区、一个养殖场可能发生多种传染病,而可以用来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不仅相同,而且免疫期长短也不一样,因此,应根据动物的免疫状态和传染病的流行季节,结合当地疫情和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合理的预防接种次数和间隔时间,制定免疫程序。
2.抗体水平动物体内存在的抗体来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先天所得,即通过免疫而遗传给后代的母源抗体;另一类是通过后天免疫产生的抗体。
母源抗体在体内存在的时间较短,但在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
动物体内的抗体水平与免疫效果有直接关系,在动物体内抗体能中和接种的疫苗,动物体内抗体水平高时接种疫苗往往不会产生理想的免疫力。
因此免疫应选择在抗体水平降低到临界线时进行,科学的免疫程序应该是在对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的基础上进行的。
3.依据疾病种类不同的疾病有其不同的发生发展规律。
有的疾病各种年龄段动物都有可能发生,有的只有一定年龄段的动物才会发生。
针对不同的疾病应在不同的年龄段给予动物免疫,而且免疫时间应设计在本场发病高峰期前7~15天,以达到最好效果。
4.免疫时机应在该疫病流行季节之前1~2个月对动物接种,以便疫病流行高峰时期畜群的免疫效果达到最好。
5.选择适宜剂型及毒力的疫苗首先要了解病原有无型别差异,若有则须用当时流行的型或应用多价苗,因为有些病原不同的型或亚型之间没有或仅有部分的交叉免疫性。
一般情况下应首先选择毒力弱的疫苗做基础免疫,然后再用毒力稍强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各种疫苗的免疫期及产生免疫力的时间不相同,要合理安排免疫时间,避免干扰现象。
干扰降低机体对某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两种疫苗使用间隔应在7天左右,或者使用联苗,但不能随意的将两种疫苗混合使用,因为有些疫苗间存在干扰作用,会导致免疫效果降低甚至失败。
6.其他注意事项接种链球菌活疫苗、猪丹毒和猪肺疫二联苗、副伤寒口服疫苗后,10天内禁用各种抗菌药物。
免疫程序制定的因素
免疫程序制定的因素
免疫程序制定的因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遗传因素:个体的基因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免疫系统的特征和功能。
个体的基因差异会影响到其对不同病原体的敏感性和免疫反应的效能。
2. 年龄因素: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在个体的不同生命阶段会有所差异。
例如,在胎儿和婴儿期,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病原体的应对能力较弱。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成熟并建立起丰富的记忆库,对病原体的应对能力增强。
3. 环境因素:个体所处的环境会与其免疫系统相互作用。
例如,日常接触到的微生物群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发展和调节。
同时,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4. 疫苗接种:接种疫苗可以帮助免疫系统建立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记忆,从而在再次暴露于同一病原体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反应。
5. 健康状况:个体的健康状况会对免疫系统的效能产生影响。
例如,营养不良、疾病、压力等因素都可能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因素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
定了免疫程序的制定。
免疫程序的制定
免疫程序的制定
这免疫程序可以确保鸡获得积极的免 疫保护,并传递给下一代均匀高效的 母源抗体。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 H120活苗通常进行首免激活鸡体对支 气管炎(IB)的免疫反应,H52活苗 毒力较强不能接未免疫过(IB)的鸡 群。近些年来出现IB的变异株很多, 需要使用含IB变异株的疫苗才能得到 很好的保护。为了获得更好的保护首 免使用的(IB)活苗和(IB)灭活苗 都应该包括IB变异株的疫苗。
免疫程序的制定
(三)各免疫方法及操作要领: 免疫方法及操作事项 (1)皮下注射: a.技术员事先调好剂量,针头和注射器都 要经过煮沸,烘干消毒才可使用。 b.操作:提起鸡只颈部皮肤,用7号针头 在颈部后1/3处进针。 c.要求进针方向与鸡背方向水平,以免注 射到血管和神经而造成死亡。 d.注射时可以明显感觉到疫苗注射两手指 之间。
疫苗应激因素
正规的操作:免疫过程当中正规 的操作是很重要的,应注意以下 几点: α、疫苗的温度,活苗要现用现配, 防止失效。各种免疫要按照操作 规程来做。
b、油苗的注射要特别注意剂量 和疫苗的温度,一般要求温度 不低于20℃。
疫苗应激因素
免疫后的饲养管理:这方面十分重要,在 好多鸡场因免疫应激而发病的都与这方面 有关。就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温度变化造成的应激: 鸡群免疫后的2-7天内如果温度变化太大, 将大大加强疫苗对鸡只的应激。即使本来 弱毒苗造成的应激就相当于中强毒疫苗造 成的应激。 在免疫前后2-3天,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 可以增强免疫效果和减轻疫苗应激的药物 比如:电解多维等。或者在免疫后投点不 影响免疫效果的抗生素以减轻疫苗反应。 在保持好温度的前提下适当加大通风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应激反应。
怎样制定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精选文档
怎样制定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怎样制定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首先谈一谈制定免疫程序的依据一、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当地疫病流行情况是制定免疫程序的第一依据。
1、当地流行的重大疫病应该是免疫的重中之重,特别是禽流感、新城疫、法氏囊、传支的流行往往给养殖业造成重创,必须格外重视!在当地和周围没有的疫病,完全可以不防!2、应随时了解禽厂周围疫情变化,随时做出调整应定期对平常不进行免疫的几种危害禽业疾病如传染性贫血、肺病毒、传染性鼻炎等,进行监测,以确定环境中是否有此种病毒存在,下一批雏鸡入舍是否应该接种疫苗二、雏鸡母源抗体状况;1、各种疾病的母源抗体水平是确定首免时间的主要依据。
了解雏鸡的母源抗体的水平、抗体的整齐度和抗体的半衰期及母源抗体对疫苗不同接种途径的干扰,有助于确定首免时间。
如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母源抗体的半衰期是6天。
新城疫(ND)为4-5天。
母源抗体水平的获得可以通过种鸡场以及实际检测的方式获取。
2、通过已有的检测数据推测数据怎样确立首免日龄。
不同疫病依据不太一样,如新城疫一般情况要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1d雏鸡的母源抗体,再推算出合适的首免日龄:首免日龄=4.5×(1日龄HI滴度-4)+5。
一般对鸡群抽样时,采取0.5%的雏鸡样品来测HI的均值,平均监测HI≤1:16,就应免疫。
3、无条件的鸡场只能凭经验。
一般新城疫的首免时间大约在1-10日令,法氏囊的首免时间大约在4-6天(种鸡未免疫鸡群)或12-16日令(种鸡免疫鸡群),传支的首免在1-10日令,禽流感灭活苗(包括H5和H9)的首免一般在7-20日令。
三、疫苗的选择及其不同疫苗的免疫原性;有的疫病由于存在毒株众多,所以,会制作出不同毒株的疫苗;由于佐剂可以增强免疫原性,所以可以制作出不同的灭活苗。
要了解不同疫苗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的选用疫苗,以达到更好的防病效果。
免疫程序的制定原则及常用生物制品
养殖场免疫程序制定的原则随着养鸡业的蓬勃发展,鸡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据不完全统计,鸡的病毒病有30余种,细菌病20余种,寄生虫病10余种,另外还有代谢病和中毒病,但90%以上为传染病。
从某种程度上讲,控制好病就等于养好鸡。
所以,鸡病的控制,更确切的说,鸡传染病的控制,是养鸡业成败的关键。
如何控制好传染病,预防是根本。
每一鸡场的免疫程序应如何确定,确定依据是什么?现就该问题并结合我们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进行阐述。
鸡场确定免疫程序的依据1、免疫程序的制定首先应了解当地的疫病流行特点,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特点,来制定基本的免疫程序框架。
2、其次要了解各种疫苗的特性,合理安排各种疫苗的防疫次序。
避免疫苗交叉干扰。
3、结合自身鸡场发病史,制定特定免疫程序,务必记录好该场曾已发过什么病、发病日龄、发病频率。
依此确定投苗免疫的种类和免疫时机。
4、鸡场原有的免疫程序和免疫使用的疫苗:如某一传染病始终控制不住,这时应考虑原来的免疫程序是否合理或疫苗毒株是否对号。
及时改变免疫程序或疫苗。
5、测定雏鸡的母源抗体:了解雏鸡的母源抗体的水平、抗体的整齐度,有助于确定首免时间。
避免母源抗体干扰,以更加合理制定免疫程序6、确定合理的免疫途径,不同疫苗或同种疫苗通过不同的免疫途径进行免疫,其效果完全不同。
7、考虑季节性因素,根据季节交替情况,适时合理调整免疫程序,预防季节性疾病的发生。
8、对烈性传染病:应考虑死苗和活苗兼用,同时了解活苗和死苗优缺点及相互关系,合理搭配使用。
如新城疫、肾型传支、变异传支等。
9、随时了解周围疫情:对附近鸡场暴发传染病时,除采取常规措施外,必要时进行紧急接种。
10、对国家重大疫情:即使本地区或本场还没有,也应考虑免疫接种,以防万一。
11、疫苗的剂量的合理确定及疫苗毒株的合理选择。
避免所用毒株过强或剂量过大引起发病或免疫麻痹。
家禽常用生物制品一览表一、常用活疫苗1、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性状:系采用自然低毒力的马立克氏病弱毒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培养后制成。
怎样制定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
烈 性病 用 3 5 %~ %的碳 酸 ; 未 知病 原 微 生 物 的 消毒 对
则 应 采 用高 效 广 谱 消 毒 药 品 . 比如 : 氧 乙酸 、 氧 过 氢
苗产 生抗 体较 多 , 维持 时 间较 长 , 隔 时间 可 以延 间
长。
日龄 以后 免 疫 , 一次 即可 ,5日龄 以 内免疫 , 必 须 3 则
免疫 两次 。 鸡痘 具有 明显 的季 节性 , 夏秋 季节 育雏 防 两遍 , 第一 遍应 根据 季节 及早 免疫 , 二遍 产蛋 前 免 第
的效 果不 同
51不 同疫 病 引起 感 染 门户 和 免疫 门户 不 同 .
所 采用 的免 疫方 法不 同 , 具有 一定 的固定性 。 呼 如
吸道 病 一 般 采 用气 雾 、 鼻 、 眼 方法 进 行 , 氏 滴 点 法
囊 病 一 般 采 用 消化 道 免 疫 方 法如 滴 口和 饮 水 。 鸡 痘 一般 采 取刺 种法 , 喉一 般 采用 滴 眼 、 鼻 和滴 传 滴
动鞠晴囊
怎样制定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
董 志 刚
( 州金牌 药业有 限公 司 , 苏徐 州 2 1 0 ) 徐 江 2 2 0
1当地 疫病 流行 情 况
的 主要 依据 。了解 雏 鸡 的母源 抗体 的水平 、 体 的 抗 整 齐 度 和抗 体 的半 衰 期 及 母 源 抗 体对 疫 苗 不 同接 种 途径 的干扰 , 助 于确 定首 免 时 间 。如 传染 性 法 有 氏囊 病 ( D)母 源抗 体 的半衰 期 是 6天 ,新 城 疫 I B ( D) 4 5天 。母 源 抗 体水 平 的 获得 可 以通 过 种 N 为 ~ 鸡场 以及 实 际检测 的方 式 获取 。
02 2016免疫程序介绍20170329
苗第4剂:<7周岁完成。
完成疫苗接种时间建议
HepB1
HepB3 bOPV3 DTaP3 MR JE-L1 JE-I2
MMR DPaT4 HepA-L HepA-I1
DT MPSVAC1 JE-I4 MPSVAC1
24h
<3m <12m <18m
(二)完成疫苗接种时间建议
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
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
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 1.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3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3剂 、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2 剂:<12月龄完成。
背景2
新的程序有哪些变化内容 ? 系统增加一般通用原则。 系统对每个疫苗详细说明。
对每一条阐述提出参考依据。
背景3
免疫程序都包括哪些内容 ?
对某一特定人群
预防相应传染病
需要接种疫苗的
•种类、时间、剂次 •次序、剂量、部位 •及其它具体要求。
背景4
制定或修订免疫程序应考虑主要依据 ?
(六)感染HIV母亲所生儿童接种疫苗建议
(七)其它存在免疫缺陷或使用免疫抑制儿童
(一)起始免疫年(月)龄要求
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 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年(月)龄。
疫苗种类 名称 缩写 出生时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年(月)龄 8月 9月 18月 2岁 3岁 4岁 5岁 6岁
2016版免疫程序介绍
宁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浅谈畜禽免疫程序设计的依据
2014年第03期随着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和集约化养殖规模的逐渐增大,畜禽疫病的“防重于治”就得显尤其重要。
对于一个畜禽规模养殖场,是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免疫程序供其应用,因此要根据该规模场畜禽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既符合该场畜禽要求又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另外还要考虑一些造成免疫失败的各种因素,以便有效地防止在该场发生一系列的畜禽传染病。
1免疫所谓免疫就是机体识别和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生理学反应。
畜禽机体通过对非己物质的识别,从而激发了免疫应答。
免疫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抗感染过程中,病原微生物侵入到机体,被免疫系统识别后,通过淋巴细胞的选择性活化,产生了特异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致使机体进入免疫状态,最后将致病微生物清除起到免疫作用。
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称为免疫器官,包括外周免疫器官和中枢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和法氏囊,其中的胸腺能产生T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可分化为致敏淋巴细胞,直接杀伤抗原或释放淋巴因子,而获得细胞免疫。
骨髓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它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机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除T 细胞外,其余的大部分免疫细胞是在红骨髓中发生、发育,它被认为是法氏囊的类同器官。
法氏囊是禽类特有的淋巴器官,来自骨髓的多能干细胞,经血流进入法氏囊后,分化成B 细胞,经抗原刺激后产生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等,是T 细胞核B 细胞定居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2免疫分类抗原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即免疫球蛋白叫抗体。
机体对抗原的刺激产生的特异性应答叫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应答是指由T 淋巴细浅谈畜禽免疫程序设计的依据孙晓燕,孙淑梅(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畜牧兽医局,济宁277600)DOI:10.3969/J.ISSN .1671-6027.2014.03.003来动物疫病的鉴定、诊断、风险分折和控制管理水平,以适应在出入境检验检疫中对动物疫病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模化猪场免疫程序设计探讨规模化猪场的免疫程序制定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对一种传染性或侵袭性疾病的免疫程序设计必须与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和疫苗的特点相结合,制定的程序必须适合本场的实际情况,但目前有不少规模猪场在免疫程序的设计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结果导致一些疫病常常发生,给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因此,笔者结合多年来规模化猪场工作实践中推行的程序化免疫模式取得的经验与各位同行一起就免疫程序的设计进行探讨:1、免疫程序制定的依据:1.1 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免疫程序首先考虑的是了解猪场附近一定区域内以往及目前疫情流行的情况,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传染性,附近区域的猪病疫情状态会影响或威胁猪场易感猪,如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传染性胃肠炎等,在免疫程序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将当地经常流行、危害性大的疫病防制列入免疫范围。
但对某些未查清流行情况的新病必须谨慎,不能盲目使用疫苗,以免暴发该病。
1.2 科学地制定一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必须以实验室数据为基础猪只免疫与其体内母源抗体水平有关,母源抗体水平高,要干扰疫苗的免疫作用,只有当母源抗体下降到一定水平,使用疫苗才能充分地发挥其免疫作用。
当前猪瘟免疫失败就与母源抗体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据王宝琴(1982)报道免疫母猪所生仔猪在7日龄免疫,65-75日龄攻毒全部死亡,15日龄注苗,67天时能保护50%,30、40日龄注苗,71日和104日龄攻3/4以上得到保护。
四川省兽防站测定,免疫母猪所生仔猪在20日龄免疫,3月龄攻毒只保护50%;50日龄注苗,8月龄攻毒还能保护75%,9月龄保护50%,可见母源抗体水平与免疫的关系。
因此要科学地制定一个免疫程序,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实验室工作,以确定猪只母源抗体水平。
仔猪出生后头10-14天内其预防全身性感染的抵抗力主要是从初乳中获得,很显然如果母猪分娩后不能正常泌乳,就会影响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
仔猪采食初乳后血液中IgG水平在12-24小时就达到高峰,并会较长时间地存在于仔猪体内。
据高瑞伦(1984)检测了536头仔猪,1-2月龄保持母抗者占62.5%;3-4龄保持母抗者占36.8%(其中20%的猪在1:32以上);5-6龄保持母抗者占18.7%;7-8龄保持母抗者占5%,因此监测猪群母源抗体水平是制定猪场免疫程序的最根本依据。
1.3 了解疫苗质量与其特性把好疫苗的质量关,首先要选择正规的渠道。
对选购的疫苗产品要有批准文号、有效日期和生产厂家,同时要确保疫苗的来源稳定,不能频繁更换疫苗。
另外疫苗厂家提供的产品均有使用说明,实施免疫必须根据其特性进行免疫,合理的免疫途径可以刺激机体迅快产生免疫应答,而不合适的免疫途径可能导致免疫失败和造成不良反应,同种疫苗采用不同的免疫途径所获得的免疫效果是不一样的。
1.4 正确地把握疾病的流行新特点,以利于免疫程序的制定目前猪的传染病种类多、流行快、分布广,旧的疾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新的疾病又不断涌现出来,如现今流行的非典型猪瘟、圆环病毒2型、副猪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等等,如今规模化猪场面临的问题是越来越头疼,猪场流行的疫病常常是几种疾病并发,给防制上带来很大的困难。
如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流行形式已从频发的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形的地区性散发为主,通常3-4年为一个周期,疫点显著减少,多局限于所谓“猪瘟不稳定地区”的散发性流行。
发病特点也出现了变化,出现了持续性感染、胎盘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等,在制订免疫程序时就必须考虑这些新特点。
2、免疫程序制定方案:结合免疫程序制定的依据及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特点现制定如下方案:2.1 猪瘟(HC/CSF)2.1.1 母猪后备母猪配种前半个月必须加强免疫一次,同时对于延期未发情、返情、流产猪只等必须及时补注;经产母猪的免疫不可选择普防及妊娠阶段免疫,否则易导致免疫失败、散发及隐形感染,同时坚决淘汰带毒母猪,一般情况下可选择分娩后14-20天免疫接种;目前主要有哈兽研研制的牛体反应苗、中牧成都研制的组织苗等。
2.1.2 公猪后备公猪在5个月龄时需进行免疫,同时在使用前半个月必须再次免疫接种;成年公猪宜一年三次免疫接种,同时免疫时最好分批免疫,并间隔一周,以确保精子活力;2.1.3 仔猪2.1.3.1 超前免疫(吮初乳前免疫)赖秀惠(1979)对初生仔猪进行超前免疫,4-8周后攻毒,仔猪全部存活,又推广应用1万头仔猪,效果良好。
盛祖恬(1983)选择了分娩前1 个月同期免疫所生的仔猪分成5组,以吮乳前不同时间进行疫苗接种,60日龄保护率为:0h,100%;4h,100%;8h,50%;16h,25%;哺乳组,25%;对照0。
抗体效价:0h,1:128;对照1:8以下,说明生后0-4小时作超前免疫效果良好。
在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0-4小时)进行猪瘟免疫接种,该法要求管理精细,猪舍条件较好,有保温设施。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疫区或受威胁地区,效果良好,但由于仔猪免疫系统应答能力较低,保护力一般持续较短,所以45-50日龄还必须进行二免。
2.1.3.2 常规免疫门常平(1980)对有母源抗体仔猪进行免疫接种,随后攻击强毒,发现15-25日龄首免者的保护力持续不超过65日龄。
因此,宜首免20-25日龄,二免60-65日龄。
2.2 口蹄疫(FMD)口蹄疫(FMD)的发生没有严格的季节性,它可发生于任何月份,以秋末冬春为常发季节,尤其以春季为流行盛期,夏季较少发生,但在规模化猪场大群饲养的情况下,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因此,无论是疫区还是非疫区,必须进行疫苗接种。
当前许多猪场采用的是季节性预防,有的是每年3、9月份普防,有的根据当地疫情则每年三次(间隔4个月)普防,这些免疫方法对成年猪群效果较好,但母源抗体不是很均衡,因此可考虑分胎次免疫,后备母猪配种前1个月必须加强免疫一次,经产母猪断奶前进行免疫,分娩前35左右时再加强一次,这样仔猪的母源抗体就较为均衡,同时对于母猪本身的保护也得到了加强;成年公猪一年二次免疫接种即可,免疫时宜分批接种,间隔一周。
当然,目前常规疫苗由于佐剂的原因应激太大,产前接种影响大,因此,现兰州兽医研究所已研制出O型浓缩苗(Ⅰ、Ⅱ系等),采用的是进口佐剂,对猪群应激很小,成年猪群只要2ml即可,同时在接种前1周可于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如强力拜固舒等)以减小应激。
2.3 气喘病(MH)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日龄猪只均可感染。
不可通过免疫母猪的方法来控制该病,有效措施主要是通过仔猪免疫接种,控制好气喘病,对控制呼吸系统综合症至关重要;目前主要推荐的有美国辉瑞的“瑞倍适”二针苗,即7日龄首免,21日龄二免;还有德国勃林格气喘病单针苗,即3-4周龄免疫。
但该病宜早免疫效果较好。
2.4 乙脑(JEV)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高峰一般多在夏季至初秋,每年的7-9月份,这与蚊的生长有密切关系,该病6月龄猪多发,妊娠母猪表现为流产、产死胎、木乃伊等,公猪表现为睾丸炎等。
因此,不可只免新母猪,同时对于后备猪只宜在5月龄时开始免疫接种,间隔二周后加强免疫一次。
经产猪只及成年公猪宜在每年蚊子出来前进行免疫,即3月底4月初,采用弱毒苗效果好;同时由于公猪最易感染,宜间隔二周再加强一次免疫。
2.5 细小病毒(PPV)主要引起母猪流产、产死胎、产木乃伊(长度小于16cm)以及不孕,该病头胎母猪多发,因此,该病主要免疫头胎及二胎母猪,三胎及以上可考虑不免疫接种。
同时切记千万不可使用弱毒苗,必须使用灭活苗。
后备公、母猪5月龄时与乙脑免疫时一起接种,这二种疫苗同时免疫没有干扰,因此,可考虑于猪只颈部两侧分开接种,同时间隔二周后再次与乙脑疫苗接种时一起加强免疫。
母猪妊娠阶段免疫时宜避开胎儿死亡高峰期,可选择在配种后30天左右免疫。
目前主要有上海农科院及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灭活苗等。
2.6 伪狂犬(PRV)近年来猪发病后表现过去少见的搔痒症状;出现了较过去严重的神经症状和失明病猪,死亡率显著增加,甚至部分成年猪也出现死亡; PRV具有嗜神经组织和嗜呼吸道的特性,因此患猪的临床症状与这两个器官有关,神经症状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猪,呼吸症状见于育成猪和成年猪。
PRV只有一个血清型,且目前国内外对该病已基本研究透彻,因此,对该病的防制难度要小一些,现在的基因缺失苗效果相当不错,国内主要有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弱毒基因缺失苗等,国外主要有德国勃林格及美国辉瑞研制的弱毒基因缺失苗等。
免疫接种宜使用基因缺失苗,因其去掉了致热TK基因,对配种、妊娠阶段及分娩均影响很微,成年猪群可选择一年三次集中免疫,如猪场感染严重可选择一年四次集中免疫接种;仔猪群可根据本场母源抗体水平选择适宜时间接种,如感染严重猪场则于30-40日龄左右免疫;如感染较轻猪场可于50-60日龄免疫;2.7 蓝耳(PRRS)本病主要特征是导致初产母猪妊娠后期产死胎、木乃伊(长度大于17cm)以及早产等,经产母猪发生率要低一些,仔猪目前在保育阶段发病情况要少,主要表现于育肥段,以继发性感染为主,因此,控制本病的关键是做好生产公母猪群的免疫接种以及仔猪保育、育肥阶段的细菌继发感染预防工作。
现在还未有较为成功的疫苗进行控制该病,且对该病的防控也意见不一;因此,规模猪场宜自己根据本场周边及自身实际而制定相应免疫程序,选择弱毒苗还是灭活苗,弱毒苗效果要较灭活苗好,但易出现毒力返强;灭活苗较为安全,但效果不是很好,对猪群的保护没有弱毒苗坚强;如感染较重猪场宜选择弱毒苗,如现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弱毒苗、德国勃林格的弱毒苗等,成年猪群可选择随胎次免疫或者一年分三次集中免疫,公猪一年二次即可,仔猪于25日龄左右(宜在猪瘟免疫之后)免疫一次即可;如感染较轻的猪场,成年猪群可选择灭活苗,随胎次免疫,于断奶配种前接种,公猪一年二次即可,仔猪可选择14日龄免疫,如保育后期呼吸道疾病发生率高可再,于30日龄时加强免疫一次。
2.8 其他疫病的免疫如链球菌、大肠杆菌、萎缩性鼻炎(AR)、副猪嗜血杆菌(HPS)、肺疫、丹毒等,主要根据本场实际情况而定,可通过定期药物保健做好预防工作的可选择不免,如本场哺乳仔猪关节疾病发生率不高可选择不免,另外大肠杆菌主要是初产母猪分娩的仔猪黄白痢易发生,目前尽管有二价、三价、五价苗等,但由于其血清型太多,且变异也太快,生产上实际使用效果不佳,因此,也可考虑不免疫;AR主要视保育、育肥段猪只“甩鼻”情况及生长情况而定,HPS目前国内还无较好的疫苗,关键是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一旦感染该AR、HPS也是很麻烦的事,控制相当困难;3、小结与探讨3.1 没有一成不变的免疫程序,各规模猪场制定的是有一定差异的,主要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同时还必须根据定期抗体监测对一些免疫需要调整接种时间(如猪瘟、蓝耳等),因此,绝不能照搬别场的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