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科072班《草地学》复习参考
1.草地:草地是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或稀疏树木,可以为家畜或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活场所,并可以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物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
2 .优质的干草应该是适时刈割、含叶量丰富、色绿而具有干草特有的芳香味,不混杂有毒有害物质,含水分在17%以下。
根据草地植物的经济价值分为4种经济类群:禾本科草类、豆科草类、莎草科草类、杂类草类。
3.禾本科草类的形态特征:1)根:须根2)秆:节为叶片着生的地方。3)叶:单生生于秆之每节,二列互生,每叶包括叶片和叶鞘两部分,平行叶脉。4)花和内外稃合称小花5)小花和颖共同组成一小穗。6)果实:禾本科的果实叫颖果。
4.禾本科草类的经济价值:(1)从营养的成分来说,富含无氮浸出物(NFE);(2)适口性好,大多数禾本科草无论放牧或调制干草,家畜都很喜欢吃;(3)在天然草地上的出现率和丰富度较高;(4)禾本科特别有价值的特性是调制干草或运输时叶子不易脱落,长期贮存产生的草末很少,也不易霉烂,是最好的调制干草的原料;(5)禾本科草有很强的耐牧性,再生力强。因此,禾本科草的经济价值居首位。
6.豆科草类的形态特征:1)根:深根性的直根系2)茎:根颈3)叶:多为复叶,可分羽状复叶和三出复叶。4)花:花冠为蝶形5)果:豆科之果实皆为荚果
7.豆科草类的经济价值:(1)从营养的成分来说,蛋白质量高,含钙丰富;(2)适口性好,家畜都很喜欢吃;(3)豆科草开花期长,营养成分下降没有禾本科迅速;(4)豆科草的根部具有根瘤,有固氮作用,能增加土壤中氮含量;(5)豆科草叶片干燥时容易脱落,调制干草时养分容易损失。
8.禾本科草类的物候期:萌发(返青期)—分蘖—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结实期—果后营养期—枯黄期。
9.豆科草类的物候期:萌发(返青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期—结实期—果后营养期—枯黄期。
10.萌发返青、分蘖——分枝、拔节三个期总称为营养生长期。
11.生育期:多年生草从春季萌发到种子完全成熟的这段时间。生长期:从萌发返青到枯萎这段时间。
12.多年生草类的繁殖更新方式:种子繁殖、营养繁殖。
13.根据多年生草株丛中各种枝条的比例和叶子着生特点,可以分为:上繁草类、下繁草类、半上繁草类
14.多年生草类的株丛结构:枝条:1)生殖枝;2)营养枝(长营养枝,短营养枝)。
15.营养物质随生育期推进的变化规律:1)水分逐渐增加,DM逐渐减少;2)CP、EE、Ash和胡萝卜素、VC逐渐下降;3)CF、NFE逐渐增加。
16.牧草的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被家畜采食后,重新生长的特性。
17.牧草的再生能力:牧草的这种重新生长的能力叫,再生能力包括再生速度、再生次数和再生强度。
18.再生速度:指牧草被利用后,在单位时间内生长的高度。因此,它以失去株丛后,恢复绿色株体到原来可供利用状态所需的时间来衡量。
19.再生次数:指在生长期内牧草能忍受刈割或放牧利用的次数。
20.影响多年生牧草再生的因素: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一般来讲,豆科牧草的再生能力要比禾本科强。2)生长环境条件的影响,长环境条件的影响主要是日照、温度、雨量、地势、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的影响。3)利用情况的影响:利用时期的影响,利用方式和程度的影响,利用强度。4)管理措施。
21.生态因子:气候因子(光、热、水、气)、土壤因子(质地、肥力、生物)、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地形因子、人类活动。
22.群落:群落是指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23.群落的形成:1.先锋植物阶段2.生态选择阶段3.生物选择阶段4.稳定群落阶段。
24.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一)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1)建群种(2)优势种:是在群落中占主要地位的一些种,少了它们群落就失去原有的特征。(3)亚优势种:数量仅次于优势种。(4)显著伴生种:种数可以很多。(5)不显著伴生种:种数可能比显著伴生种多,但个体数少,难以分种计算重量。(二)植物群落的结构(三)植物群落的外貌:决定外貌的因素:生活型、种类、季相和生活期。
26.牧草化学成分的评价方法:1.概略养分分析法2.Van Soest牧草分析法3.近红外反射光谱法(NIRS)
27.影响牧草化学成分的因素:1.草地植物种类2. 植物的器官和部位3.生长阶段4.环境因子。
28.牧草消化率的评定方法:体内法消化试验、体外法消化试验。
29.影响牧草消化率的因素:(一)牧草:1.牧草的生长阶段2.牧草的器官3.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的消化差异:一般豆科牧草在家畜口腔里容易嚼碎,到瘤胃中分解成很小的碎片状结构,能较快地通过消化系统。4.牧草的化学成分:牧草的化学成分以粗蛋白和粗纤维对消化率影响最大。牧草本身含有的各种抗营养物质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牧草的消化率。这些抗营养物质包括单宁、皂素、胀气因子等。5. 牧草生长期的温度(二)动物:1.动物种类2.年龄3.个体(三)牧草的加工调制
30.影响牧草适口性的因素:1.化学组成:粗蛋白含量高的饲草采食度也较高。含糖量高或者添加糖的饲草和含脂肪高的饲草通常适口性也较高。家畜喜食含磷和钾高的牧草。2.植物的器官和部位:叶、花和种子的适口性普遍高于茎秆的适口性。3.牧草的生育期与适口性4.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5.植物的种类6.组合饲料的可利用性
7.家畜种类。
31.中国草地分类:中国草地分类的方法:1.综合顺序分类法(任继周)2.植物——生境分类法(贾慎修)
32.中国草地分类的原则和系统:(一)草地分类原则(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1.气候因素:水、热是草地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2.草地植被:草地主体,是草地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3.地形因素:是非地带性草地分类的主要依据;(二)草地分类的系统和标准:1.第一级:类:具有相同的水、热大气候带和特征。亚类:草原具有相同的形成过程及植被优势生活型的特点,亦反映不同的地理特性,各亚类之间亦有质的不同。2.第二级:组:在草地类和亚类范围内,组成建群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植物所属经济类群相同的草地。3.第三级:型:在草地组的范围内,以具有饲用价值的主要层的主要优势种(1~2个)相同,生境条件相似,利用方式一致来划分。型是草地分类的基本单位。
32.草地类型:相同自然和经济特征的草地单元。草地分类:为了认识草地人为划分草地的类型。
33.草地综合调查内容:(1)社会经济条件(2)草地自然环境(3)草地类型(4)草地生产力(5)其它饲料资源(6)草地水土资源(7)草地植物资源(8)野生动物资源(9)草地生产现状。
34.草地调查的方法:概查、普查、详查。草地调查用途:获取信息、分析机理、监测评价。内容:植被特征、环境特征、生产信息、灾害状况、生态保护。
35.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简称为GRMDS,是以电子计算机及其软件所构成的信息处理系统为核心,利用地面和遥感信息采集网为手段,按照草地资源利用开发和保护管理为目标,为草地生态建设服务。
36.草地生产能力评价:(一)草地产草量评价:可食草产量(二)草地营养和等级评价(质)
37.草地生态功能评价:(一)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产品、生命系统支持功能(二)草地基况评价:草原基况是指草地目前或近期生产状况与原有或前一时期草地生产状况的比较,它是指草原当前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1.顶极植被成分评价法2.演替阶段——生态生产评价法(三)草地健康评价:草地生态系统健康是指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地、植被、水和空气及其生态学过程的可持续程度。
38.放牧对草地的影响:(一)放牧对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1.对牧草储藏营养物质合成和积累的影响2.家畜采食牧草影响牧草的再生和草层的形成 3.家畜采食牧草根系的生长(二)放牧对牧草繁殖的影响:1.放牧对牧草种子繁殖的影响 2.放牧对牧草营养繁殖的影响(三)放牧对草地植被及牧草产量的影响:⑴放牧抑制了的高大草层发育,促进下繁禾草、低矮的豆科牧草和杂类草发育,并渐渐取得优势。⑵放牧降低种子繁殖的禾本科草和杂类草的繁殖能力,而不被采食的或少采食的牧草得到发育,数量增加,从而改变群落的外貌。⑶过度放牧和强烈践踏,草群中莲座状、根出叶、偃伏地面的植物大量出现,这是草地退化的重要标志。(四)放牧对土壤的影响:1.家畜践踏土壤是直接影响。
39.早春放牧过早会有如下害处:1.严重影响牧草再生和产草量;2.影响草地的利用价值。3..早春放牧破坏土壤,易使家畜患蹄府病及肠道寄生虫病4.容易发生“跑青”现象,使家畜更加虚弱,甚至造成死亡。
40. 划区轮牧:有计划地将草地先分成若干季带或放牧单元,再在每一季带或放牧单元里分成若干轮牧小区,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循序轮回利用的一种放牧制度。
41.划区轮牧的优点:A减少牧草浪费,节约草地面积B可改进植被成分,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C可增加畜产品D有利于加强放牧地的管理E可防止家畜寄生性蠕虫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