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的社会心理学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文化研究与精神分析理论的转向
对于文化现象的关注 ,不仅使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以确立 ,而且还促成了精神分析学说 由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理论向社会心理学理论的转变 ,从而使精神分析理论成了最为重要的社会心理学 的理论流派之一 。这可以看作是文化研究在理论形态方面对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贡献 。安德列耶娃指 出 “: 不考虑精神分析的影响 ,就不可能理解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的整个面貌及其某些根本特征和方 向 。”②这足以说明作为社会心理学理论流派之一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整个西方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和影响 。但是 ,如此重要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在它创立之初却与社会心理学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它 甚至都算不上是一种心理学理论 ,而仅仅是一种关于神经病的治疗学说 。因为“精神分析思潮不是在心 理学或社会心理学的内部产生的 , ……它的发源地是精神病学的临床治疗”。③然而就是这样一种理论 , 在它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把注意力转向文化时它便获得了社会心理学意义 ,直至成为一种 足以引起所有社会心理学家 (不管是反对者还是赞成者) 都给予高度重视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的出版是民族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在拉扎鲁斯和施坦达尔的具有纲领意义的文章《民族心理学序言》 中 ,二位学者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心理学的任务 ,即民族心理学就是要探讨“民族精神”或“整体精神”的本 质 。所谓“民族精神”或“整体精神”,从其理论渊源上看 ,他们是对早在 19 世纪初黑格尔就在《精神现象 学》中提出的“绝对精神”的继承和引申 ,或者说“民族精神”就是“绝对精神”的世俗化翻版 。不同于黑格 尔将“绝对精神”神秘化的是 ,拉扎鲁斯和施坦达尔认为 ,通过对现实社会中的语言 、神话 、道德等今天我 们称之为文化内容的考察 ,便可以揭示出“民族精神”的本质 。这样 ,他们在指出了通向“民族精神”本质 的道路的同时也就宣告了民族心理学的确立 。
总之 ,不管是精神分析的古典理论还是后期理论 ,都是由于对文化因素的高度关注和对文化研究的 高度重视 ,才使得这一理论学说真正获得了社会心理学的意义 ,从而也确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在所有社会 心理学理论流派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
三 、社会行为研究中文化向度的引入
以上论述使我们明确了文化研究在社会心理学自身的确立以及理论流派的形成方面的作用 。而当 我们进一步考察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行为 ———方面的文化探索时 ,我们将会看到文化研 究对于社会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我们知道 ,弗洛伊德的理论一开始是一种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上的心理决定论 ,这种理论仅属于个体 心理学的范畴 。“潜意识”和梦的分析等只适合于个体心理与行为的解释 ,涉及到较为宏观的社会心理 现象时便显得无能为力 。为此 ,自 1913 年开始 ,弗氏把精神分析向社会科学推进 ,进行了新的开拓 。这 种开拓使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开始了涉入群体或社会心理的里程 。首先 ,弗洛伊德将人类学的素材纳入 了他的研究范围 ,他力求探讨诸如图腾 、禁忌 、宗教 、道德等文化现象的起源 。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 , 弗洛伊德大胆地运用想象力把人类学关于禁止乱伦 、关于原始民族图腾崇拜的材料和俄狄浦斯情结的
关于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属性 ,以往学术界多关注其“社会”与“心理”的要素 ,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社会 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近年来 ,这样一种观点正在被人们所接受 :即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建立在社会 学 、心理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等母体学科基础上的边缘学科 。这种观点强调了文化人类学也是社会心理 学的母体学科之一 “, 文化”成为关乎整个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的独立概念 。然而 ,目前对于文化研究在 社会心理学中的意义尚缺乏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 ,这将直百度文库关系到文化人类学作为社会心理学母体学 科是否具有充足理由的问题 。本文试对文化研究的社会心理学意义给予探讨 ,以期为文化人类学作为 社会心理学的母体学科寻找更为有力的证据 。
当然 ,施坦达尔和拉扎鲁斯并没有完成这一任务 。他们的民族心理学思想最后被心理学家 W·冯特 所掌握并加以发展和完善 ,冯特成了民族心理学的集大成者 。冯特认为 ,生理心理学不能穷尽成熟意识 的实在内容 ,最高的心理过程乃是人类共同体历史发展的产物 ,所以应该由专门的科学即民族心理学来 研究 。他认为 ,民族心理学较为合适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由共同的人类生活所创造的那些精神产品”,所 以民族心理学处理的合适对象是民族精神以及作为民族精神之体现的语言 、习俗和神话等 。冯特以其 惊人的刻苦 ,历时 20 年 (1900~1920) 写成了 10 卷本巨著《民族心理学 ———对语言 、神话和习俗的发展 规律的探讨》。在这部巨著中 ,正如副标题所提示的那样 ,冯特分别论述了语言 、艺术 、神话和宗教等文 化现象 。凭借着对这些“超个体的活动成果”的研究 ,冯特完成了民族心理学的庞大体系 。
多数社会心理学家都承认 ,社会心理学是以社会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⑦但是 ,在对社会行 为的研究上采取什么立场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重视的是社会群体及群 体中的相互作用与社会行为的关系 ,而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考虑的则是社会活动中的个体的态 度 、情感 、价值观念等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虽然这两种取向在社会行为的研究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 但这并不是对社会行为的全部解释 。因为 “, 在人类行为中 ,除了个人自身的机体因素以及来源于个人 间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因素之外 ,还存在着传统的风尚习俗 、典章制度 、工具器械 、哲学信仰等等的影 响 。”⑧怀特称以上因素为“人类行为的超心理的决定因素”,也就是文化因素 。因此 ,在社会行为的研究
建立在文化研究基础上的民族心理学的确立 ,不仅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形成 , 而且还为创立现代社会心理学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因为民族心理学通过对文化要素的分析证明 “, 除个 体意识之外 ,还存在着表征团体心理性质的某种东西 ,并且 ,个体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是由这种东西决定 的”①。这也就是个人心理与群体心理或社会心理的关系问题 。尽管现代社会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已 经截然不同于民族心理学 ,但是 ,个人心理与社会心理或个人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一直就是社 会心理学的中心课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 ,民族心理学作为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源头 ,对今天社会心理 学的科学研究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
94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心理动因结合起来 ,将俄狄浦斯情结用于文化现象的解释上 ,他信心十足地指出 “: 我可以肯定地说 ,宗 教 、道德 、社会和艺术之起源都系于俄狄浦斯情结上 ,这正和精神分析的研究中认为相同的此情结构成 了心理症之核心不谋而和 。最令我惊奇的是 ,社会心理学必须对这一种最基本的事情 ,即人们与其父亲 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找出其中的解决之道 。”④弗洛伊德本人也确实对此问题提出了他的解释之 道 。他认为原始社会中的图腾动物实际上就是父亲影象的替代物 ,原始人类对图腾的崇拜活动就是出 现在我们今天的儿童身上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情感表现 。而且 ,人类的群体心理以及作为群体心理之产 物的宗教和道德也就产生于这种原始图腾崇拜活动中 。且不论弗氏的这种解释具有多大程度的合理 性 ,我们说 ,仅是他把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置于精神分析的视野之内 ,就足以使精神分析理论产生一次 历史性的转折 。在弗洛伊德晚年的著述中 ,他又把对原始社会文化的研究推广到了对人类社会的普遍 文化 (文明) 与人性本能的关系的考察上 。他指出 ,文化或文明以及随之而来的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等不 仅改善和满足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满足了人类的心理需求 ,而且还调节着人们的社会关系 ,使社会得以 存在下去 ;但是另一方面 ,文化或文明又是以对人性的本能的否定为代价的 。“在文明产生以前 ,自由的 程度最大 。 ……文明发展限制了自由 ,公正地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受到限制”。⑤这些关于文化和文明的 极富哲理的论述 ,使弗洛伊德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此时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是一种出色的社会 心理学理论 ,更是一种对社会文化与人类行为进行全面考察的综合性学说了 。
山东大学学报 (哲社版)
1999 年第 4 期
文化研究的社会心理学意义
马广海
内容提要 :在社会心理学中 ,对于文化现象的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当社会心理学以经验社会中的文 化现象作为自己的分析要素时 ,社会心理学走上了对以后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社会经验论”之路 ;对 于文化现象的关注还促成了精神分析学说由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理论向社会心理学理论的转变 ,使精神分 析理论成了最为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流派之一 ;在社会行为的研究中 ,文化向度的引入不仅使社会心 理学更为深刻地把握了社会行为的本质 ,还完善和发展了社会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 关键词 :文化研究 社会心理学意义
如果我们从这一角度来考察社会心理学在这一时期的演变就会发现 ,社会心理学的“社会经验论” 正是缘起于对现实社会中文化现象的探索 。正如在社会哲学阶段以“人性”、“灵魂”或“意识”等形而上 学概念为主题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只能是一种“社会哲学”一样 ,当社会心理学以经验社会中的文化要素 作为自己的基本话语时 ,社会心理学也就走上了对以后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社会经验论”之路 。而 首先迈出这一步的典型样板则是在这一时期社会心理学的最初形态 ———民族心理学 。我们将会看到 , 文化研究是民族心理学全部理论建构的基础 ,更是它得以确立的根本 。
一 、文化研究与社会心理学独立形态的确立
就社会心理学的整个发展历史来看 ,在进入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的社会分析学之前 ,这一学科还经历 了社会哲学阶段和社会经验论阶段 。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 ,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形态的出现 ,是在 社会心理学由社会哲学阶段转向社会经验论阶段的 19 世纪中叶 。以往的研究在解释这种转变时 ,注意 的多是这一时期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与渗透 ,认为社会心理学独立形态的产生就是这种结合与渗透 的结果 。当然 ,就社会心理学形成的知识背景来看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 ,往往人们在注意社会心理学 形成的知识背景时 ,忽视了从社会心理学自身来寻找原因 ,特别是从当时社会心理学初级形态的研究内 容来看待社会心理学得以确立的原因 。
在阿德勒 、霍妮 、弗洛姆等这些后期精神分析理论家手中 ,精神分析运动全面转向了社会文化领域 , 形成了有声有色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社会文化学派 ,而卡伦·霍妮堪称是社会文化学派的旗手 。她从对 神经症的研究入手深入地分析了文化因素对人格和行为的影响 ,她指出 “: 如果我们对我们生活于其中 的文化环境有所认识 ,我们就有可能更深刻地理解正常情感和正常心态的特殊性质 。 ……如果我们未 能详细了解一特殊文化对个人所发生的种种影响 ,我们就不可能理解个人的人格结构 。”⑥霍妮认为 ,容 易得神经病的人往往是这样一些人 ,他们都以一种极端的形式经历了文化所酿造的困难 。因此 ,神经症 患者的内心冲突 ,只不过是一定文化内在冲突的缩影 。正是基于这一思想 ,霍妮形成了她的“文化病因 说”。另外 ,她还借用当时文化人类学家的诸多发现 ,提出了神经病的相对观 ,她和本尼迪克特 、米德一 样意识到 ,不仅行为的正常与否取决于文化的正常与否 ,而且 ,行为是否正常的标准也是因文化或亚文 化而异的 。由此可见 ,霍妮已经完全把她的理论建筑在了文化分析的基础之上了 。
1859 年 ,德国学者 M·拉扎鲁斯和 H·施坦达尔联袂主编了《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杂志》,这个杂志 93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