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地域建筑
青岛地域性建筑文化
青岛地域性建筑以欧式建筑为主,同时融合了中式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 格。其特点包括建筑形式多样、注重细节装饰、色彩丰富、材料质感独特等。
青岛地域性建筑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青岛地域性建筑起源于19世纪末德国侵占青岛时期,德国建 筑师在青岛进行了大量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此后,青岛地域 性建筑在不断地吸收和融合各种建筑风格和技术的过程中逐 渐发展成熟。
02
青岛地域性建筑的风格与特色
青岛地域性建筑的风格
德国风情
青岛的许多建筑都带有明显的德 国风格,如哥特式、巴洛克式和 罗马式等,这些建筑风格在青岛
的老城区尤为常见。
中西合璧
青岛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中国传 统的建筑元素,又有西方的建筑技 术,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
海洋元素
作为海滨城市,青岛的建筑也融入 了海洋元素,如贝壳、海浪等造型 ,体现了海滨城市的特色。
04
青岛地域性建筑的文化价值与 社会意义
青岛地域性建筑的文化价值
历史传承
青岛地域性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 史文化信息,体现了不同历史时 期的建筑风格、技术和艺术特色 ,是城市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
多元文化融合
青岛地域性建筑展现了多元文化 交融的特点,既有中国传统建筑 元素,又吸收了西方建筑风格, 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貌。
青岛地域性建筑的特色
红瓦绿树
青岛的建筑以红瓦为顶,配以绿色的 树木和植被,形成了独特的“红瓦绿 树”的城市景观。
坡屋顶
石材运用
青岛的建筑大量使用石材,尤其是花 岗岩和石灰石等,这些石材不仅坚固 耐用,还赋予了建筑独特的质感和色 彩。
青岛的建筑多采用坡屋顶设计,有利 于排水和通风,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 立体感和层次感。
18种地域特色建筑,至少有3种你没听过
18种地域特⾊建筑,⾄少有3种你没听过在新教材《地域⽂化与城乡景观》⼀节,建筑⽆疑是最易于考察的、地域特⾊最显著的景观,这⾥给⼤家总结了全国各地的⼗⼋种特⾊建筑,可以让学⽣开阔视野。
01吊脚楼吊脚楼是苗族、壮族、布依族等族的传统民居,基本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往往有部分悬空并靠柱⼦⽀撑,属于半⼲栏式建筑,分布范围:贵州东南、湖南西部、⼴西北部、湖北西部等与⾃然环境的关系:主要是与⼭区地形崎岖、建筑⾯积狭⼩有关,此外还可以起到通风⼲燥、防范野兽和毒蛇的作⽤。
02傣家⽵楼(⾼脚楼)傣家⽵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是上下两层的⾼脚楼房。
底层⼀般不住⼈,⽤于饲养家畜、家禽,上层供⼈居住,属于⼲栏式建筑。
分布范围:云南,主要是西双版纳地区。
与⾃然环境的关系:⾼脚是为了阻隔地⾯的潮⽓、空⽓流通便于通风去湿,适应⾼温多⾬的⽓候;此外⽵楼简单易建,还能避开洪⽔和⾍蛇的侵袭。
03⾼台民居⾼台民居是新疆喀什⽼城东北部⼀处建于600多年前的⾼40多⽶、长800多⽶的黄⼟⾼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
与⾃然环境的关系:⾼崖距地⾯三⼗多⽶,居⾼临下,空⽓清新,可免受洪⽔、暴⾬灾害。
04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称四合房,是⼀种传统的合院式建筑,基本格局为⼀个院⼦四⾯建有房屋,从四⾯将庭院合围在中间。
⽂化内涵:体现传统居住观念,正房供长辈居住、厢房供⼦孙居住,等级分明、尊卑有序。
05窑洞窑洞是黄⼟⾼原上的古⽼居住形式,属于“⽳居式”民居的遗存。
分布地区:陕西、⼭西、河南、河北、内蒙古、⽢肃以及宁夏等省与⾃然环境的关系:黄⼟层巨厚,结构紧密且直⽴性强,不易坍塌;黄⼟保温性强,能够使得屋内冬暖夏凉,适应当地的⽓候条件。
06地坑院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属于地下的窑洞,亦是古代⼈们⽳居⽅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的“地下四合院”。
分布范围:河南、⼭西、⽢肃、陕西等与⾃然环境的关系:除了具有窑洞的特点之外,还需考虑到暴⾬乃⾄洪⽔的影响,地坑院建设在黄⼟塬上,⽽且所在地区年均降⾬量⼀般在500毫⽶左右,很少有⼤暴⾬发⽣,⽽且黄⼟塬三⾯都是沟壑,⾬⽔出路通畅,也不会殃及地坑院群。
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研究
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研究一、概述中国的西南位于亚洲大陆南部,是连接亚洲大陆腹地与印巴次大陆及中南半岛的枢纽。
它同时具有中国由北至南三种主要的地理空间类型,是中国三大文化板块延伸、接触、碰撞、交融的地区。
西南地域文化的格局包括文化边界、地理空间差异、民族种类构成、信仰以及文化交流廊道等。
根据地理空间、气候特征、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发展等因素,西南地区被划分为以“巴蜀地区”为主的农耕文化,以“滇黔地区”为主的农耕—渔猎文化和以“川西滇西北高原”为主的农耕—游牧文化三种典型的文化区域。
进一步研究这些文化区域中的建筑文化发展,有助于理解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的特点、历史与现状,以及其独特的价值和未来发展趋势。
1. 西南地域的地理、历史与文化背景介绍中国西南地区,地理上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和重庆五个省级行政区,是一个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极为丰富和多元的区域。
这里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从高原到盆地,从雪山到热带雨林,自然环境的变化孕育了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从古代的夜郎、滇国、蜀国,到后来的南诏、大理国等,西南地区的历史是一部多民族交融与互动的历史。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为西南地区的建筑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风格。
在文化上,西南地区是中国民族文化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里的建筑文化,不仅仅是汉族建筑文化的延伸,更是融合了藏族、彝族、苗族、傣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西南地区的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西南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为这里的建筑文化提供了独特的土壤。
这种建筑文化,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共生。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西南地区建筑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2. 西南地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建筑史中的地位中国西南地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孕育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你有没有注意到,走进不同地方的建筑,仿佛可以通过这些建筑感觉到那片土地的脉搏?就像我们去到某些城市,瞬间就能被它的风格和氛围吸引,那种感觉有时候让人忍不住想说:“这地方真是充满了故事!”建筑其实不仅仅是一些砖瓦木头叠在一起,它能说话,能讲故事。
而这种故事,正是地域文化赋予它的灵魂。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传统,不同的习俗,这些都深深地印在建筑的骨架里。
我们常说,“地理决定命运”,其实建筑的设计也跟地方的历史、气候、风俗、材料息息相关。
有些建筑一看就知道,它来自南方;有些则一眼看去就能感觉到北方的豪迈。
你能想象在炎热的南方,房子怎么可能是厚重的大墙和窄小的窗户呢?那样的设计早就被热得不行的南方人抛弃了。
反过来,北方的房子那种严谨、坚固,像是随时准备迎接严冬的样子,真的让你一看就知道,这地方冬天特别冷。
比如说,咱们南方的建筑,大部分都是讲究通透和自然的。
你看那些传统的江南水乡的小院,窗户大,门口小,院子里总会有一池水,四周花木扶疏。
甚至连那几块小小的青石板路,踏上去都能让你觉得步步生风。
就是那种“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感觉,几乎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透露着一种“我有故事”的味道。
再看看大街上的老房子,屋顶常常是灰瓦飞檐,像展翅的鸟儿一样,给人一种轻盈、灵动的感觉。
你能感受到那种水乡的文化,那种宁静、悠远的气息,仿佛整个小镇的历史都在这座建筑里流淌。
你站在房门前,想象着几百年前的书生在院子里读书,老婆婆在花坛里种花,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咱们说到地域文化,北方的建筑绝对不能忽视。
北方建筑的粗犷和大气,可不是随便能模仿的。
要说最具代表性,莫过于北京的四合院了。
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就特别有北方的气质,方方正正的院子,中间一个大院子,四周环绕着房屋,简直就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这种设计不仅让人觉得气派,更有着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
你看那种红墙灰瓦,屋脊的脊兽,还有那一扇扇大门,走进去简直像走进了历史的深处。
【地理】素材地域文化《中国十大特色民居建筑》课件 23-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闽南古厝的建筑风格
大厝的厅堂为中轴线 围绕厅堂组织空间 体现中国传统民居布局特点
第八章
土家族吊脚楼
吊脚楼的特点
吊脚楼的建筑 风格
虎坐形状和三合院结构 注重朝向和规模 吊脚楼和楼板下方的储物空间
第九章
云南民居“一颗印”
“一颗印”的特点
昆明地区汉族、彝族 采用的住屋形式
外观方方整整如印章
广东镬耳屋
镬耳屋的特点
青砖、石柱和石板砌筑
01
外墙绘有花鸟图案
02
象征官帽和富有地位
03
镬耳屋的建筑风格
三间两廊的典型广东民居结构
廊檐相间的布局和通风散热效果
廊庑的连接作用和房间数量
第七章
闽南古厝
闽南古厝的特点
合院式结构和三合院、四合院形式
红砖厝和闽南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之一
主次分明、对称严谨、封闭性强的中国传 统民居布局特点
中国十大特色民居建筑
壹
北 京
四
合
院
肆
客 家
民
居
目录
贰
皖 南
徽
派
民
居伍川ຫໍສະໝຸດ 南民居叁江 南
民
居
陆
广 东
镬
耳
屋
目录
柒闽
南 古 厝
捌土
家 族 吊 脚 楼
“ ”
玖 印云
南 民 居 一 颗
拾西
北 窑 洞
第一章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的特点
封闭、私密的家庭 生活
对称美学和传统习 俗
四合院的布局 和建筑风格
长方形的院落 南北朝向的对称布局 青瓦和白墙的显著特征
第二章
皖南徽派民居
地域文化与建筑装饰形态的关系分析
地域文化与建筑装饰形态的关系分析摘要:建筑装饰语言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
正是由于这种文化特征的存在,我们才能看到大量丰富多彩的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形式的内在文化精髓。
同时,纵观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从产生到发展,再到衰落,始终伴随着这种文化从空间的某一点萌芽,然后向更广阔的领域传播的过程。
由于传统建筑装饰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载体,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传统建筑装饰的传播规律变得极其复杂。
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地域文化与建筑装饰形态的关系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装饰形态;关系分析引言建筑是一种受地域文化影响、响应地域文化特征的实体形象。
对地域建筑的研究表明,地域文化与建筑装饰形式密不可分。
地域文化中的自然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决定着建筑的朝向、造型和材料;地域文化中的人为因素的影响是隐性的,决定着建筑的造型、色彩和装饰,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1、地域文化与建筑装饰形态的相关概念解析“地域文化”可以定义为:一种具有地域特色和属性的文化形态,是在一定地域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迹、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多种文化的综合体。
地域文化是在“地域”、“民族”、“文化”的交织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探索“建筑装饰形式”的定义,首先要理解建筑装饰的定义:它是指从艺术的角度对建筑进行维护和装饰,主要目的是使建筑更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形式”是指形式的外在特征,主要强调外在形式的表现性。
2、地域文化与建筑装饰形态的关系2.1地域文化为筑装饰形态的形成提供基础保证地域文化是在人类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不同时代的人会给它添加不同的内容。
由于其漫长的发展时期,区域文化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创新。
地域文化不仅包括一个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形态,还包括该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民族特点和社会习惯,使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人民和不同地区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可识别性,这也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标志,即使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社会行为也会有所不同,这也成为一个地区的标志。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与工程Һ㊀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许晓丹摘㊀要: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很多行业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建筑是评价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元素,故而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㊂时代发展道路上,建筑的风格能够全方位展现人类的精神文明内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合理应用地域文化,也可加深建筑设计的总体风格㊂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应用一㊁引言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展现了城市的形象,建筑群所代表的地域文化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㊂城市建筑风格能够彰显城市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也传达出地域文明㊂为更好地传达城市的内涵,有必要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在保留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地域文化,积极培养高水平的建筑人才,充分展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㊂二㊁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内容建筑是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的资源条件,同时,建筑设计水平往往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力水平㊂建筑设计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域文化的影响㊂这也是各地区建筑构造形式与建筑文化形式存在本质性差异的关键原因㊂建筑能够更加具象化㊁更加立体化的传达地域文化特征㊂文化特征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传承和保护地域文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㊂通常来说,文化特征主要具有三个层次,而且这三个层次之间并非是完全独立的,是存在着某种紧密联系的㊂第一,浅层次,即建筑中的平面布局㊁细部构造㊁装置色彩以及图案纹饰等㊂通过这些多样化元素的整合,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第二,中层次,即从理论沉淀和实践积累中获得丰富的灵感,如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手法㊁建筑图案㊁建筑纹饰㊁建筑符号等;第三,高层次㊂与浅表层次和中层次相比,这一层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象征性较强㊂通过对传统建筑实行全面且深入的钻研和分析,达到升华建筑物的目的㊂三㊁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筑既是彰显建筑文化内涵的主要工具,又是凸显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㊂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地域文化与建筑文化的融合体现得淋漓尽致㊂如,北京四合院㊁陕西窑洞㊁湘西吊脚楼㊁客家土楼等㊂在地域文化与建筑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也充分凸显出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的紧密联系㊂可以说,建筑为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提供了必要的载体,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则为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㊂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有机整合,不仅可以丰富建筑设计形式,推动建筑设计逐步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还能充盈建筑内涵,提升建筑价值㊂名胜古迹就是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型代表㊂四㊁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方式(一)提炼文化符号传统符号在地域性建筑形象打造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不同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形成的艺术效果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㊂设计师主要提炼传统绘画㊁雕刻以及陶艺等艺术形式中的图案㊁纹饰和符号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如屋顶㊁房檐㊁山墙㊁梁柱以及门窗等结构㊂江南园林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较强,其小巧精致且在高度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尽量保留了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㊂苏州园林中的窗也被誉为景观之眼,不同风格㊁造型和结构的取景窗既是内外环境相连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将一切美景尽收眼底的工具,给人流连忘返的感受㊂苏州博物馆和拙政园只有一墙之隔,设计师在设计中使用了江南园林的形式,采用粉墙瓦黛的形式以及多个园林中的取景窗元素㊂将其应用到新型建筑当中,能够借助不同规格的取景窗生动展现馆外的景色㊂馆中所陈列的文物和馆外的景色相互衬托,使游人在欣赏展品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江南文人园林的独特风韵㊂(二)秉承因地制宜基本原则,合理运用地域材料建筑设计师往往会根据地域文化特色进行设计,同时,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基本需求㊂在建筑设计中,要高效且合理地应用当地现有的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㊂例如,客家民居中的围龙屋,充分彰显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云南地区傣族的竹楼,不仅与地域文化相契合,也利用区域特有的自然资源,使民居环境适宜当地的气候环境㊂此外,建筑设计师还应秉承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进行设计㊂例如在地热资源丰富的区域,利用火山石堆砌建筑,既可以体现出地域文化特征,又可以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㊂(三)建筑语言文化的隐喻性表达建筑设计的过程,也就是诠释设计语言,表达设计情怀的过程㊂建筑设计并非是单纯意义上的仿造复制,而是在传承和保护地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材料㊁质感与装饰色彩等途径,真切表达建筑语言的文化隐喻㊂例如,走进苏州博物馆,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整体感㊂尽管博物馆属于现代化建筑,但其中仍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使得整体建筑与江南水乡的文化气韵水乳交融㊂总之,建筑设计中语言文化的隐喻表达,对缅怀古文化,赞扬新文化具有积极意义㊂五㊁结语综上所述,建筑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表现形式㊂同时,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象层面和文化内涵层面的体现,也使得整体建筑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文化价值㊂地域文化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深厚的内涵,而建筑设计也为传承和保护地域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㊂参考文献:[1]许若翊.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探析[J].河南建材.2020(4).[2]肖思.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26).[3]关放.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居舍,2019(30).[4]魏华伟.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建材科技,2019,28(3).作者简介:许晓丹,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建工程有限公司㊂921。
地域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以潮汕地区为例
地域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以潮汕地区为例摘要:地域文化是一个城市建设的核心,随着科技以及社会的发展和转变,中国已经从生存型转变为发展型阶段,文化经济将成为一个城市的主流,要想提高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地域文化建设,在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如何让人民大众满足于现状已经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而文化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尤为重要,是城市现代化、品牌化的过程。
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同时也是地域文化竞争开始的时候,对于地域文化作出深入探讨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建设一、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1.1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指某个地区较其他地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文化。
从政治文化生活的角度来说,地域文化实质上是说文化具有地域性,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潮汕文化是指粤东潮汕地区民系所创造的文化。
潮汕地区的城市建设,经过改革开放初期的高速发展以后,加之和台湾的相对地理位置,无形中保护了许多古村落,旧城区和古建筑。
作为潮汕地区的文化代表,汕头古城,陈慈黉故居和永宁古寨展示出它们独特的审美特别是建筑风格、传统工艺和居民的生活形态方面,要了解历史文化如何影响到居住在这片土地人们的行为方式,就需要对汕头的老城区、陈慈簧故居以及永宁古寨的建筑、工艺和居民生活方式进行细致分析,而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更是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1.2地域建筑汕头老城大多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建筑,特点是靠近马路的一面往里缩一米,作为避雨的“骑楼”,而且门窗附近有装饰花纹,老城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汕头老城是汕头开埠以来的历代建筑,小公园是当时的金融中心,至今有着一百多年商业传统的汕头,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小公园以中山纪念亭为中心,环绕着九条街,以此有“九龙吐珠”的美称,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道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形成了具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和居民区,尽管老城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这里依旧是汕头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群。
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的紧密关联
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的紧密关联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出了不同的建筑风格,而不同的建筑风格又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的紧密关联。
一、气候条件地域的气候条件对建筑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人们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会采用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
例如,在炎热干燥的地区,人们会采用通风良好的开放式建筑形式,利用自然通风来降温;而在寒冷潮湿的地区,人们则会采用厚重的墙体和密集的窗户来保温。
此外,不同的建筑材料也会受到地域气候的影响,例如在寒冷地区,人们会使用大量的木材和石材来建造房屋;而在热带地区,人们则会使用轻质的材料来建造房屋。
二、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影响建筑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形地貌会对建筑物的布局、形态和高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在山地地区,建筑物通常会采用错落有致的布局方式,以适应地形起伏;而在平原地区,建筑物则通常会采用较为平直的布局方式。
此外,河流、湖泊等水体也会对建筑风格产生影响,例如在水边建造的建筑通常会采用临水的布局方式,以充分利用水景资源。
三、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影响建筑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出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例如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文明孕育出了不同的建筑风格;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孕育出了独特的木结构建筑形式。
此外,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也会对建筑风格产生影响,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通常会采用富丽堂皇的建筑形式;而在现代社会,简洁明快的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了主流。
四、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影响建筑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居民会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这些习惯和风俗会对当地的建筑风格产生影响。
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居通常会采用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形式和装饰元素;而在一些沿海地区,由于海洋文化的影响,建筑物通常会采用具有防水功能的建筑形式和材料。
山西建筑特色简介
山西建筑特色简介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建筑特色。
这些建筑特色体现了山西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建筑风格。
山西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古代城墙和城门:山西拥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代城墙和城门,如太原城墙、大同城墙等。
这些城墙和城门是古代城市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和防御建筑的精髓。
城墙高大厚实,城门雄伟壮观,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2. 木结构建筑:山西的木结构建筑以庙宇、官邸、民居等为主,代表建筑有悬空寺、五台山寺等。
这些建筑采用了独特的木结构,结构严谨、雕刻精美,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高度。
3. 城市街巷和庭院建筑:山西的城市街巷和庭院建筑多采用砖木结构,风格古朴典雅。
那些砖瓦斑驳、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和院落,散发出浓郁的历史气息。
尤其是山西的传统四合院建筑,具有独特的院落布局,突出了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内敛和隐蔽的特点。
4. 古塔和古桥:山西拥有许多古老的塔和古桥,如悬空寺的佛光塔、晋城的平遥古桥等。
这些古塔和古桥建筑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5. 四合院建筑:山西的传统民居以四合院为主,这种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布局和结构特点。
四合院由四个建筑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天井,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格局。
四合院建筑注重内敛和隐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私密性和家庭观念的特点。
山西的建筑特色丰富多样,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和独特文化。
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山西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我们珍爱和保护的宝贵财富。
希望山西的建筑特色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后代子孙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山西的独特魅力。
建筑物的风格和材料的地域文化特色
建筑物的风格和材料的地域文化特色建筑物作为人们活动和生存的场所,早已经成为了文化的体现之一。
它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和材料,深刻地反映出了地域文化的特色。
本文将从风格和材料角度出发,分别探究建筑物地域文化特色的表现。
一、风格的地域文化特色1.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是线条流畅,色彩丰富,注重环境的融合。
它不仅在建筑结构上融入自然元素,保持着对环境的敬畏,同时在细节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建筑中的装饰,结构中的布局等等。
而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不同风格的建筑在不同地域形成。
例如,明清时期的江南水乡建筑就大量运用了彩画和雕刻,表现出精致细腻的文化特点,而北京的传统建筑则显现出了朴素而刚健的气质。
2.日本传统建筑日本传统建筑讲究对整个建筑的沉稳感和优美感的表现。
比如,日本建筑中常见的枯山水庭院,用“枯”的布局结合石子、桥梁、假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无声的美感。
此外,日本建筑中的构造和装修手法都十分细致,特别是对木材的运用,表达了其热爱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特点。
3.欧洲古典建筑欧洲古典建筑延续了古代罗马、希腊等文化的特点,建筑外观具有严谨、雄伟、精美的风格。
希腊神庙的柱式便是欧洲古典建筑的代表之一,它运用了精致的构造和丰富的装饰,达到了宗教、政治和艺术的统一。
二、材料的地域文化特色1.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最常用的材料是木头、石头、青瓦等自然材料。
在不同地域,建筑材料也会有所差异。
比如,南方的传统建筑多采用天然材料,如白天鹅石、五色土等,同时在结构上也更加注重建筑的水利性能。
而北方传统建筑则多善于利用砖石和黄土等文化特色的材料,表现出雄浑大气的特点。
2.日本传统建筑日本传统建筑最常用的材料是木材和竹子。
日本的环境非常适合竹子的生长,因此日本建筑中不少地方利用了竹子作为建筑材料。
同时,在一些京都的传统建筑中,还会大量运用竹子来搭建围墙、自然的遮蔽物等。
这些文化特色的应用,使得日本的传统建筑在视觉上带来了很多新意。
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研究
汇 报 人 :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地 气候特征: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地形地貌: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形并存 民族文化:多民族聚居,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地域特色:受 地理、气候、 民族等因素影 响,具有鲜明
彩绘:采用彩绘作为装饰,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 化内涵
竹编:使用竹编作为建筑屋顶 装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 值和文化内涵
雕刻艺术:石雕、 木雕、砖雕等,具 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彩绘艺术:壁画、 彩绘、漆画等,色 彩丰富,图案精美
建筑结构:斗拱、 飞檐、翘角等,具 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建筑材料:西南地区的建筑材料多为当地特有的石材、木材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和历史价值
建筑功能:西南地区的建筑功能多样,包括居住、祭祀、防御等,反映了古代社会的 生产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
问题:部分建筑面临老化、 破损等问题
现状:西南地域建筑具有独 特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问题:部分建筑缺乏有效的 保护和管理
装饰材料:竹、木、 石、砖等,就地取 材,环保节能
地域特色:西南地区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 候条件,形成了独特 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民族文化:西南地 区是多民族聚居区, 各民族的文化特色 在建筑中得到体现
历史传承:西南地区 的建筑具有悠久的历 史,反映了不同历史 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变 迁
艺术价值:西南地区 的建筑具有独特的艺 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如雕刻、彩绘、装饰 等
建筑特色:因地制 宜,就地取材,注 重通风、采光、排 水
建筑材料:木材、 石材、竹材等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分析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分析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设设计的内涵和形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倡导尊重本土文化的设计理念。
现代建筑设计从模仿国外的形式逐渐转变为保持民族特色为主的设计。
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中国现代建筑应在符合国际化的基础上,将本土地域文化继承和弘扬,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当中。
文章对地域文化特征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作用;影响1.地域文化的概念与形成因素1.1 地域文化的概念我国有一句谚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其可以理解为,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
从建筑设计的层面上分析可以理解为不同的地方建筑风格样式不同,不同的地域文化会给建筑带来一定的差异性特点,而不同地域的建筑设计者也会有自己的设计手法[1]。
也就是这种不同风俗的流行,经过长久的发展逐渐被保存下来,但是并不是说一个地方的流行就一定能形成属于它地方的文化。
地域文化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地方独有的特色类型,比如北京文化、天津文化等。
它涉及了较为丰富和复杂的结构内容,对人的行为意识有一定的影响。
1.2 地域文化形成因素中国有很多的地域文化,其主要原因与我国地理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土地资源辽阔,有世界屋脊西藏,也有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不同的高山、平原、盆地、峡谷等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景观。
不同的地理和自然环境,其物质基础也存在不同,它们在建筑建设中应用的材料也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建筑风格与自然条件有很大关系。
人口迁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不同的生活方式会对生活条件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有人居住窑洞、有人居住瓦房。
另外,各自的民族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这也会影响文化的差异,比如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人的生活方式不同等,因此影响不同地域文化的因素有很多。
2.地域文化特征对建筑设计的影响2.1 自然环境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建筑在形成起就与其地方自然环境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人们在建筑的建设中会不断地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由此可以看出,建筑的地域文化易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2]。
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特色
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特色建筑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从而展现了其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特色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探讨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
首先,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的联系是紧密相连的。
建筑的风格通常反映了当地社会的价值观和方式。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古典建筑风格经常被视为权威和优雅的象征,反映了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影响。
而在中国文化中,传统建筑风格则强调平衡、和谐和尊重自然的原则。
通过对建筑风格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其次,建筑风格也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在寒冷的地区,建筑物通常会采用加强保温的措施,如厚实的墙壁和小型窗户,以防止冷气和寒风的侵入。
而在炎热的地区,建筑物则会采用通风和遮阳的设计,如宽敞的门窗和遮阳篷,以保持建筑内的凉爽。
这些设计和策略是根据地理和气候条件的特点而定的,旨在提供最佳的舒适度和居住条件。
另外,建筑风格还能够反映当地的历史和传统。
许多地区的建筑遗产可以追溯到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前,成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
例如,英国的乡村小屋通常采用英格兰都铎玛丽时期的建筑风格,比如尖顶屋顶和石制外墙。
这种建筑风格不仅是对过去时代的致敬,也是对当地传统和历史的重要纪念。
同样地,在日本,寺庙和传统住宅的建筑风格通常反映了古老的日本文化和宗教传统,如禅意的庭院和木制结构。
此外,建筑风格还受到当地材料和技能的影响。
许多地区根据可用的材料和技术,开发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例如,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人们使用砂岩和泥浆来建造宽阔的平顶屋顶,以应对炎热的气候和沙尘暴的侵袭。
在印度,人们运用石头和大理石,创造出印度教和佛教建筑的精美细节和装饰,如泰姬陵和吉尔吉斯堡。
总的来说,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特色是紧密相关的。
通过建筑风格,我们可以了解当地的价值观、历史和传统,并且可以从中感受到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建筑与地域文化建筑如何反映地域特色
建筑与地域文化建筑如何反映地域特色建筑是一种艺术形式,既满足人类的居住需求,同时也展示了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地域文化建筑通过其独特的设计、材料和建筑风格等方面,反映了所处地域的独特特色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地域文化建筑如何反映地域特色。
1. 地域特色与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与环境、气候和特定地域条件相结合的过程。
地域特色在建筑设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同地域所处的气候、自然地貌和文化传统都会对建筑的设计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在干旱地区,建筑设计通常会采用低矮的建筑形式,以降低室内温度和节约能源;而在山区,建筑设计则会充分利用山势和地形来打造独特的建筑风格。
2. 地域材料与建筑构造地域特色建筑还通过使用当地材料和独特的建筑构造来体现地域文化。
不同地域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造具有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
例如,在木质建筑盛行的地区,建筑师利用当地木材和传统的木构造技术,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而在石头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筑师则会运用石材和石结构,建造出坚固耐用的建筑。
3. 建筑风格与文化传统地域特色建筑的风格也是体现地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屋顶形式、雕花工艺和风水理念而闻名;而日本的传统建筑则以其简洁的线条、自然材料和禅宗哲学为特色。
建筑风格的独特性让人们在看到建筑时能够立即联想到相关的地域文化。
4. 地域文化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建筑对于维护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维修和保护措施,地域文化建筑能够延续下去,并成为当地文化遗产的重要象征。
同时,通过教育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地域文化建筑,有助于促进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结:地域文化建筑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建筑设计、材料和风格等方面,反映了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
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融合
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融合建筑设计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和技术。
而地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建筑设计。
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既要尊重和传承地域文化的精髓,又需要将其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相结合,以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或群体特有的文化表达形式,包括语言、宗教、风俗、建筑等多个方面。
当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使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更能够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首先,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可以体现当地的历史和传统。
历史与传统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积淀,通过在建筑中体现这些元素,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
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常常融入吉祥图案和传统建筑风格,这不仅为建筑增添了艺术价值,更向人们传达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次,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也体现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成为建筑设计的灵感和素材。
比如,北方地区多用红砖和花岗岩等材料,南方地区则常采用青石板和木材。
这些材料不仅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环境,还能够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协调,使建筑与自然融合,形成一种谐和的景观。
另外,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还可以提升人们对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当人们居住在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中,他们往往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感受到自身与社区的联系。
这种归属感不仅有助于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认同,更有助于社区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然而,在将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融合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持平衡。
只注重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而忽视现代的建筑设计理念,可能会导致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的不足。
因此,在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当地传统与现代化需求,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总之,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和技术。
它既需要建筑师对地域文化的深入理解,也需要他们有创新的思维和设计能力。
古建筑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
古建筑的建筑风格与地域特色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精华。
在中国,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和地域特色深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地域特色两个方面谈谈古建筑的魅力。
一、建筑风格中国古建筑的风格丰富多样,从北方的木结构建筑到南方的砖木结构建筑,每种风格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例如,北京的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宫殿建筑,它采用了典型的明清式建筑风格,倡导“居中思想”,即有组织地排列大量建筑物,形成了宫廷文化风范。
同时,故宫的风格也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美。
在江南水乡,因地制宜的砖木结构造型则成为了流行的建筑风格。
例如,苏州的园林建筑鄱阳湖,其风格兼具了明清两朝的元素,采用了广泛建筑排列、错落有致等江南特色风格。
在杭州灵隐寺中,建筑家们根据山体地貌的特点,设计了以天然岩石为骨架,以木结构和砖石杂合为外墙的建筑形式,造就了雄奇壮美的建筑风格。
二、地域特色中国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古建筑所处的地域环境也影响了其风格等各方面元素。
中国北方地域特色鲜明,其土地广阔,一年四季气候、风土等各方面因素决定了建筑风格。
北方的建筑更注重实用性,因此其风格比较朴素大方,以木材和琉璃瓦为主要建材,色调偏暗,符合当地气候特点。
例如,位于山西的乔家大院,其朴素大方的建筑风格,深受中外文化爱好者的赞誉。
南方地域环境的多变性,又形成了独特、多样的建筑文化。
这种文化特性也体现在古建筑的雕刻和装饰中,南方古建筑的建材多以青砖为主,而且建筑的色彩往往比北方明亮、鲜艳。
例如,福建土楼是华南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在色彩、构造、细节等方面展现了华南的文化特色。
其特点是建筑坚固、装饰精美、风格独特,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和地域特色感受到了强烈的本土文化影响。
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艺术文化,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古建筑也是中国近代和现代建筑艺术继承和创新的重要资源,为我们构思美好的生活和环境提供了无限的启示。
地域主义建筑概述
地域主义建筑概述一、定义与特点地域主义建筑是一种强调与特定地域文化、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相融合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的建筑注重对当地材料、技术和传统的运用,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
地域主义建筑的特点包括:1. 尊重当地文化和传统:地域主义建筑注重对当地历史、文化和传统的挖掘与表达,使建筑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
2. 适应性和灵活性:地域主义建筑强调适应不同地域的气候、地形和资源条件,采用灵活的建筑设计手法,以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3. 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地域主义建筑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当地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担。
4. 富有地域特色和识别性:地域主义建筑的外观和空间布局常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易于识别,丰富了城市的景观和文化多样性。
二、历史发展地域主义建筑的思想和实践源远流长,早在古代社会,人们就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需求创造出了丰富的地域性建筑。
在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现代主义建筑的普及,地域主义建筑逐渐受到关注和发展。
许多建筑师开始反思现代主义建筑的普遍主义倾向,强调建筑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
三、地域文化影响地域主义建筑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历史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
不同地域的地理、气候、资源条件以及民族、风俗习惯等因素都会对建筑产生影响。
例如,北欧地区的建筑注重保温和采光,南亚地区的建筑则注重通风和遮阳。
因此,地域主义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
四、建筑材料与技术地域主义建筑注重利用当地的材料和技术,这不仅有利于降低建筑成本,还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
例如,在热带地区,地域主义建筑常常采用天然的遮阳材料和通风设计;在寒冷地区,则注重建筑的保温性能和能源效率。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地域主义建筑也开始运用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以实现更高的能效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五、现代地域主义建筑现代地域主义建筑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既继承了地域文化的传统精髓,又注入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与地域建筑
摘要:文章较深刻地剖析了文化与建筑的互动关系,指出现代地域建筑特色的创造必须从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去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地域文化;地域建筑;传统;现代建筑、
1.前言——历史的启迪
建筑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且处在一定的时代。
建筑创作也就必然离不开地域的环境启示,摆脱不了时代的需求和域外先进文化的渗入。
古今中外,一件好的建筑作品,常常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地域文化的某些特征:迈耶的德国法兰克福博物馆以轴线和单元旋转表述了“新与旧”的关联;厦门高崎机场候机楼微微曲起的构架隐喻着闽南屋顶的特征;上海金茂大厦对中国“塔”的联想。
或许正是表现了各自开放的地域文化特征而为世人赞赏。
然而,“地域文化”面对网络时代、虚拟空间与场景、经济全球化等,似乎正慢慢地被人所遗忘与不屑。
我国的建筑事业在近十几年得到飞速发展,成就瞩目。
可这其中有着惨痛的教训,一大批极富地域特色、富含文化韵味建筑和街区被无情破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缺乏地域性、民族性风格、形式统一的现代“国际式”建筑,单调、生硬、冷漠。
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地域建筑的保护、更新和发展,己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摆在建筑界面前。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建筑的问题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因为建筑正是在文化的土壤
中培养出来的,同时作为文化发展的进程,并成为文化有形的和具体的表现。
为此,地域建筑的保护、更新和发展以及地域建筑特色的再创造.必须从地域建筑滋生的地域文化背景中去发掘、去研究。
2.地域文化和地域建筑的概念
广义地讲,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的,并不断得以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和成就。
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它反映了当地的经济水平、科技成就、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化修养、艺术水平.社会风俗、生活方式、社会行为准则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精神文化。
本文的论述着重在于精神文化方面。
同时,不同的地域,因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环境,建设人类文明的时间、方式、程度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各具特色。
因此说地区性是地域文化最鲜明的特征。
作为地域文化结晶和凝聚的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自发形成。
它不仅满足了社会的物质功能要求,体现了人们的意识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生活行为方式和社会心理需求等精神需求,反映了隐含于其中的深层次的地域文化内涵,造就了建筑的地域特色。
同时,地域建筑及其所产生的地域建筑环境(包括城镇聚落环境)一旦形成,就会对置身其中的人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生活方式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一种
新的文化情境,包藏并孕育着新的文化发展,并在与外域文化的交流融台中不断推动地域文化的改造更新和发展;反过来,新的文化土壤又滋生新建筑,产生新的特色。
这就是地域文化与地域建筑的互动性。
二者相互作用推动着地域文化和地域建筑的不断演进。
难怪说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3.地域建筑文化陷入的困境——文化趋同与特色失落
众所周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地推动下,出现了以欧美西方现代文化为主导的全球文化趋同现象。
这种文化的趋同有其两面性。
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是积极的,是主流;一方面.却是压抑了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破坏了文化的多样性,这是负面的影响反映在建筑文化领域,则是出现了建筑的“国际化”趋向,虽使众多传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却更多地是导致了建筑风格、形式的雷同,地域建筑特色的消逝、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没落,城市历史文脉的断裂。
4.地域建筑文化的新方向——回归理性
回归,绝不是简单的复活,而是批判地继承与创新回归,不是对地域传统文化在现今的简单延续与重复,而是要透过它把握传统文化的脉络,以批判态度吸收与创造。
回归,也不是对外域文化的消极抵触和无理排斥,而是要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实现两者的综台创新。
这样的回归,才是地域文化理性的回归。
4.1 必须认识到只有创造性地发展地域建筑和文化才能使它产
生长久的魅力。
发扬地域建筑文化并不能一味怀旧和复古,那是被动和消极的表现,而是应该积极地面对全球物质文明,对其进行分析取舍,在保留本地区地域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充实和发展本地域的地域文化。
4.2 用现代的建筑语言表达传统建筑之神韵。
传统建筑之美,并非全是写在表面形式上。
如安藤的建筑决不复古,却传日本悠久文化之神。
安藤携带了日本民族文化的基因,又用国际性的建筑语言来阐释,散发出浓厚的日本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让全世界人读懂了日本。
有人说丹下创造了“日本的现代建筑”而安藤创造了“现代的日本建筑”。
4.3 “模仿”是地域文化消失的重要原因。
这时既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又有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模仿。
在各种“快速设计”工具书充斥建筑案头时,各种不加分析,不加取舍的建筑耸立在各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域上,有kpf的挑棚,高技派的构架,后现代的山花,新古典的柱式,“欧陆风情”的住宅等等,大大冲击了当地地域文化特征,各城市出现了新的“千遍一律”。
同样,那些为片面强调民族性、地域性,为表现“中国固有民族形式”、“夺回古都风貌”等做法,都是一味模仿中国古代建筑,用本土文化被动地抵制全球文化趋同的趋势,企图通过固有的传统形式来保持地域性建筑文化也是消极的和不现实的。
最好的模仿作品也不能称之为创造,模仿外来形式的直接后果
就是大量外来形式掩盖了地域文化特色,使地域建筑文化遭到极大破坏。
模仿“传统形式”则会使地域文化陷入了教条、死板、僵化的泥潭。
4.4 “现代建筑的地区化,乡土建筑的现代化,殊途同归,共同推进世界和地区的进步与丰富多彩。
”《北京宪章》中的这段话很好的总结和归纳了在全球化形式下如何保持和发扬地域文化的问题。
现代建筑必须扎根当时当地环境,突出其地方个性,而乡土建筑应在保留地域文化特征的同时,充分利用全球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创造出符合现代生活需要,满足现代功能需求的“现代”乡土建筑。
5.地域建筑应具有的新内涵
传统地域建筑是我们塑造现代建筑地域个性的创作源泉,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但传统地域建筑自身封闭的观念、结构、技术等制约了它的发展,甚至面临崩溃.地域建筑要重放生机,必须解决自身本质问题,具备开放、包容的胸怀,发挥尊重环境的特性,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1 开放性
地域建筑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基础之上,受封建宗法制度制约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当今世界日益走向开放和融通,封闭自守的地区、民族不复存在,借助、吸收其他地区的优势为本地区建筑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积极、主动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
能量、信息交换,并在与外部环境互动中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今天,地域建筑应更具开放性,固守狭隘的地域或本土观念,拒绝外界的信息、资源和能量,无异于扼杀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全球化”进程中去,才能自觉意识到“地域性”存在的意义,才能使“地域性”和“全球化”在开放融通中得到互补与发展。
5.2 兼容性
在地域化和全球化、传统文脉与现代文明、高科技与传统工艺等普遍共存又相互矛盾的今天,地域建筑应兼收并储.在传统的设计观念、地方材料、精致的工艺构造方式等基础上,自动吸收新技术、新观念、新材料来适应人们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反映新时代的特点,实现地域建筑的更高层次的发展。
如上海的金茂大厦,按世界一流的智能建筑设计理论,采用最先进的建筑材料、构造措施与施工技术,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使建筑的技术、艺术与民族传统文化巧妙结合,再现了中国古砖塔的风貌,成为智能化超高层建筑结合地域文化的经典之作。
5.3 生态和谐的可持续性
建筑有特定地区的属性,在同一地区里,相同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达成了共识,形成了共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
因此,地域建筑反映了人们在解决生存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互助,使地域建筑的外在矛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利用。
建筑形式与
基地环境具有融洽协调之美,也使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态各异的地域建筑具有生态和谐的整体美,如江南水乡的雅致精巧之美,黄土高原的粗犷之美。
今天,在全球生态环境危机,人类生存条件恶化的形势下,继承地域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基本原理,给地域建筑注入现代文明成果,使地域建筑始终保持积极的活动状态,实现节省能源、减少污染,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