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建筑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
李双江1尹晓阳21.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了相关阐述,绿色建筑是建筑发展的趋势。

绿色建筑的设计应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出发,全面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体现建筑的人文关怀。

随着绿色建筑的不断推广应用,人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将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相关问题及方法。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可持续性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使得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一些发达国家陆续提出了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等概念。

在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节能、生态的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趋势,绿色建筑因此应运而生。

二、绿色建筑概念关于绿色建筑的定义有很多提法,目前在国际上也没有统一的完全一致的定义。

但是,各国对绿色建筑的特征描述是大体一致的。

在我国,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
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通常来说,绿色建筑是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可靠的居住生活及工作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高效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它的主要特征如下:1.节约能源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通过各种被动设计和主动设计技术,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2.结合气候设计。

人类为了抵抗自然界的风霜雨雪从而产生了建筑,可见建筑是人类适应气候环境的产物。

针对不同的气候类型,应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

3.材料循环利用。

为了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应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

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及旧材料的合理重复利用。

4.尊重人性,尊重基地环境。

为使用者创造健康舒适的环境,同时使建筑与周边建筑环境有机融合,保护建筑周边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

5.整体的设计观:绿色建筑提倡人及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因此结合社会生态的历史地域主义设计,可以将建筑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中。

三、绿色建筑的设计绿色建筑的设计应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出发,全面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体现建筑的人文关怀。

1.节约能源。

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采用适应当地气候
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再生能源供热、发电;采用保温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节能低耗的设备。

2.合理利用资源。

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对地下水、雨水等加以循环利用;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

3.回归自然。

建筑外部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有机协调、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还要根据地理、气候条件,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利用建筑周边的水体、植被调节小气候,改善热环境。

4.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利用安全的对人体无害的健康材料,营造舒适宜居的热、光、声、空气环境,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5.全寿命周期策略。

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运营及最终的拆除、废弃物的处理,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

在这一过程中,使用对环境污染少、可回收利用的新型环保绿色建筑材料,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对垃圾进行回收处理。

6.与历史地域人文环境相结合。

根据当地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

继承并发扬当地的传统建筑中的绿色经验,尊重使用者,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四、当前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筑业作为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消耗能源和资源也是最大的。

据统计,随着我国的城
镇化加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量居全球第二。

单位面积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

发展绿色建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我国建筑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率乃至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和国际社会的全面接轨,大量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主导趋势,发展绿色建筑会逐步被大家认识和理解。

顺应时代潮流,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不仅必须,而且刻不容缓。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建筑设计作为绿色建筑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伴随着绿色建筑飞速发展、大量绿色建筑的建造和实践,我们也不难发现,当前的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中存在着大量急需理清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统一认识,无疑会使今后的绿色建筑设计与创作道路更加顺畅,有章可循。

通过绿色建筑实际工程的全程操作,较常规的建筑设计流程而言。

我们不难发现绿色建筑设计的全流程中参与者的范围大大增加,不但涵盖了设计人员,建设方、使用方、承建方、技术提供方、技术咨询方、材料提供商等均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来,在设计的各个阶段提供决策依据、技术支持等等。

也正是因为各方的共同参与,原有的仅仅涵盖设计、技术人员的常规流程已经不能作为工作的指导。

我们发现,参与的各方只知道自己是整个过程的一个环节,却并不清楚自己
在整个流程中的位置,在当下的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出现了角色的混乱。

建筑师由于绿色建筑设计中层出不穷的非建筑专业新技术的出现,而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感到茫然。

与以往在常规设计中配合建筑专业完善相应的专业配套不同,绿色建筑设计中专业工程师作为绿色技术的重要设计力量,在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又受到专业的限制不可能起到整合设计过程的作用。

技术提供方在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和特殊的角色。

特别是新技术的推广和不普及时期,让建设方和设计方对技术加以了解,并提供多种选择(型号、作法、样式、规格等),在保护新技术的同时推广新技术,在推广和普及成熟技术的同时又需要使既有技术进一步提升。

五、绿色建筑的应用及发展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的不断探索创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绿色建筑的实践逐渐增多,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脚步也加快了。

首先,绿色建筑的评定标准的适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原来的住宅、公共建筑(办公、商厦、宾馆等),而是推广到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科技馆、展览中心等建筑,从而使得绿色建筑的面大量广。

其次,不但是对新建建筑物有提出申报绿色建筑的要求,改造既有建筑也有提出申报绿色建筑的要求,并且超高层建筑和工业建筑都已经开始纳入绿色建筑评价的对象。

再次,对绿色建筑的标准越来越严格,对部分公共建筑不但要进
行绿色建筑标识,还要实施能效标识。

对绿色建筑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的定性评价发展到了建筑碳排放量的计量分析。

六、结语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研究已成为国际建筑的发展趋势,建筑设计与施工应当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特征,以求“降低环境的负荷”、“与环境相融”且“有利于使用者健康”,建造出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建筑。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丁勇,李百战,刘猛,姚润明.绿色建筑评估方法概述及实例介绍[J].城市建筑,2006,(07).
李景奇.绿色建筑展望[J].科技导报,1997,(04).胡勤.绿色施工:建筑业实践科学发展观[J].建筑经济,2006.288工程管理 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