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件)站立与步行训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臀中肌无力
38
下肢支撑能力
• 下肢支撑相时足外旋内偏导致膝内翻,髋内旋,支撑稳 定性下降
• 屈肌模式占优势的患者常见原因
39
40
训练原则
• 以步态分析为依据。 • 以异常步态的关键环节为训练重点。 • 同时注重关节、肌肉、平衡能力等训练。 • 适当使用矫形器和步行辅助具。 • 必要时采用手术矫治。 • 其他对症治疗:疼痛步态的止痛治疗;帕金森步态的药
• 原因:摆动前期时蹬地不充分及诱发和强化的躯干前倾 的反向负荷
• 举例:偏瘫下肢屈肌协同占优患者、外周神经损伤致下 肢屈肌肌力低下患者
37
躯干侧倾
• 躯干向支撑侧下肢侧倾,另一侧下肢外展外旋位摆动, 造成躯干侧倾
• 原因:一侧下肢于支撑中期躯干与髋外展肌反向控制不 充分或对侧下肢髋关节内收受限,由于反向负荷的代偿 动作,目的是很容易使下肢完成摆动,双足着地完成平 衡,也是摆动期变短的主要原因
• 部分承重:
• 患侧下肢承受身体的部分重量,呈部分受力状态
• 全承重:
• 患侧下肢可承受身体的全部力量 • 是达到行走功能的必要条件
25
零承重
(患侧下肢未承受身体重量,呈完全不受力状态)
26
部分承重 患侧下肢承受身体的部分重
量,呈部分受力状态
全承重 患侧下肢可承受 身体的全部力量
27
零承重
部分承重
• 步行训练:是在步态评定的基础上,恢复独立或者辅助 步行能力的锻炼方法。
35
问题及训练要点
• 1、躯干前倾 站立末期,要将下肢向前摆动,重心前移,必须先
伸髋,踝背屈,然后足蹬地、足跟离地、加速重心前移 常见原因:上肢躯干先移 、下肢蹬离不充分
举例 帕金森患者
36
百度文库
2、躯干后倾
• 患侧下肢要通过支撑足向前方移动,为了维持下肢和躯 干平衡,躯干向后移动,形成反向负荷
• 训练以安全为基本,训练强度、训练时间等应很好掌握, 避免患者过度疲劳。
• 综合分析患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并强化对进一步的步 行训练有益的功能训练项目。
• 训练过程中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逐渐过渡训练项目。
33
步行训练
34
定义
• 步行是涉及全身多关节和肌群的一种周期性、移动性运 动。正常步行是高度自动化的协调、均匀、稳定的运动, 也是高度节能的运动
21
• 一旦患者能够较好地 保持静态站立平衡后, 治疗人员可于不同方 向轻推患者,训练患 者保持或重建新的平 衡(即保持动态站立 平衡)。
22
23
下肢的承重训练
• 当患者下肢关节可承受身体重量时,即可进行下肢承重 训练。
• 承重是下肢承受身体重量而受力的状态。
24
• 分类
• 零承重:
• 患侧下肢未承受身体重量,呈完全不受力状态
17
平行杠内的站立训练
• 患者移动到平行杠的一端,面向平行杠,向前移 动身体,直至双足接触地面。 • 治疗人员面向患者站在平行杠内,用双膝分别从 患者双膝的外侧固定患者,同时双手置于患者的 臀部两侧。 • 患者身体前倾,双手扶握平行杠向下用力支撑; 治疗人员双手同时向上托起,使患者完成站立。 • 站立训练开始时可10~20min/次,随后可根据患 者体能状况而逐渐延长训练时间。
10
下肢截肢的患者
残肢肌群力量训练
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
11
残肢肌群力量训练
12
• 四点步的步行训练前,需要分别对两侧的背阔肌进行肌 力训练。
13
起立床训练
•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可利用起 立床将患者逐渐从水平位倾斜至垂直位,使患者达到站 立状态。
14
• 体位性低血压:
• 在患者由卧位向坐位或站位转移的过程中,出现头晕、视物模糊、 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胸闷、心慌不适、冷汗等症状,甚至意 识丧失或晕厥,同时患者血压先将1.33~2.67KPa。
15
• 可利用起立床将患者逐渐 从水平位倾斜至垂直位, 使患者达到站立状态。 • 训练时间和训练频度:
• 训练时间一般为30min /次, 2次/d
• 训练调整:
• 倾斜的角度可以每天调整5° 的速度逐渐改变。
16
• 注意事项
• 训练过程中,治疗人员应经常测量患者的血压和脉搏,如果血压 降低、脉搏加快,提示所调整的倾斜角度不当
步行训练
1
站立与步行训练 步行三要素:可动性,稳定性, 协调性
2
负重训练
双足底着地 保持头颈躯干及骨盆的对线关系
伸髋 膝屈8-15度 双足并拢,重心保持在中线位置
3
重心左右转移训练
• 反向负荷模式:患者身体向支撑侧倾斜,体重几乎全部 转移到支撑侧,非支撑侧下肢外展外旋保持平衡。
• 反向控制模式:正常的是头、颈、躯干保持在中线上, 体重以骨盆为中心向侧方移动,利用髋关节控制身体重 心
完全承重
28
• 目的
• 治疗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程度的承重训练,并 逐步达到全承重水平。
29
上肢的支撑训练
• 训练患者应用肩下降肌群,控制躯体下半部分的动作, 将身体撑起并离开地面,同时注意控制平衡不至于跌倒。
• 这一训练对需要使用辅助具步行的患者尤为重要。
30
31
32
注意事项
起立床
支具
7
必要的肌力训练
• 借助于助行器或拐杖行走的患者,应重点训练上肢肘关 节、腕关节的伸展肌群和肩下降肌群,下肢髋、膝关节 伸展肌群以及外展肌群。
8
借助于助行器或 拐杖行走的患者
肘关节、腕关节 的伸展肌群
肩下降肌群
下肢髋、膝关节 的伸展肌群
9
• 若为下肢截肢的患者, 还需要进行残肢肌群 和腹部肌肉力量的训 练。
18
19
• 患者双手扶握平行杠, 由治疗人员帮助调整 站立平衡。 • 治疗人员一手置于患 者背后保持患者髋后 伸,一手置于患者上 胸部前面,使患者上 身前挺,保持平衡。
20
• 患者在学会髋伸位维 持躯干平衡的基础上, 保持体重均匀地分布 于双足,之后先将一 手脱离对平行杠的扶 握,然后过渡到双手 脱离对平行杠的扶握, 当可较好维持站立体 位时,逐渐将双手改 放于髋前或髋后。
• 重力患侧残留不转移患者,过度侧倾患者
4
重心前后转移训练
• 利用髋膝踝关节的控制和反向控制来达到前后转移 • 小腿三头肌为推动器 • 平衡很重要 • 髋膝踝的节律性用力
5
禁忌证
• 站立平衡功能障碍者。 • 下肢骨折未愈合者。 • 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
6
仪器设备
• 起立床、平行杠、支具等。
38
下肢支撑能力
• 下肢支撑相时足外旋内偏导致膝内翻,髋内旋,支撑稳 定性下降
• 屈肌模式占优势的患者常见原因
39
40
训练原则
• 以步态分析为依据。 • 以异常步态的关键环节为训练重点。 • 同时注重关节、肌肉、平衡能力等训练。 • 适当使用矫形器和步行辅助具。 • 必要时采用手术矫治。 • 其他对症治疗:疼痛步态的止痛治疗;帕金森步态的药
• 原因:摆动前期时蹬地不充分及诱发和强化的躯干前倾 的反向负荷
• 举例:偏瘫下肢屈肌协同占优患者、外周神经损伤致下 肢屈肌肌力低下患者
37
躯干侧倾
• 躯干向支撑侧下肢侧倾,另一侧下肢外展外旋位摆动, 造成躯干侧倾
• 原因:一侧下肢于支撑中期躯干与髋外展肌反向控制不 充分或对侧下肢髋关节内收受限,由于反向负荷的代偿 动作,目的是很容易使下肢完成摆动,双足着地完成平 衡,也是摆动期变短的主要原因
• 部分承重:
• 患侧下肢承受身体的部分重量,呈部分受力状态
• 全承重:
• 患侧下肢可承受身体的全部力量 • 是达到行走功能的必要条件
25
零承重
(患侧下肢未承受身体重量,呈完全不受力状态)
26
部分承重 患侧下肢承受身体的部分重
量,呈部分受力状态
全承重 患侧下肢可承受 身体的全部力量
27
零承重
部分承重
• 步行训练:是在步态评定的基础上,恢复独立或者辅助 步行能力的锻炼方法。
35
问题及训练要点
• 1、躯干前倾 站立末期,要将下肢向前摆动,重心前移,必须先
伸髋,踝背屈,然后足蹬地、足跟离地、加速重心前移 常见原因:上肢躯干先移 、下肢蹬离不充分
举例 帕金森患者
36
百度文库
2、躯干后倾
• 患侧下肢要通过支撑足向前方移动,为了维持下肢和躯 干平衡,躯干向后移动,形成反向负荷
• 训练以安全为基本,训练强度、训练时间等应很好掌握, 避免患者过度疲劳。
• 综合分析患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并强化对进一步的步 行训练有益的功能训练项目。
• 训练过程中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逐渐过渡训练项目。
33
步行训练
34
定义
• 步行是涉及全身多关节和肌群的一种周期性、移动性运 动。正常步行是高度自动化的协调、均匀、稳定的运动, 也是高度节能的运动
21
• 一旦患者能够较好地 保持静态站立平衡后, 治疗人员可于不同方 向轻推患者,训练患 者保持或重建新的平 衡(即保持动态站立 平衡)。
22
23
下肢的承重训练
• 当患者下肢关节可承受身体重量时,即可进行下肢承重 训练。
• 承重是下肢承受身体重量而受力的状态。
24
• 分类
• 零承重:
• 患侧下肢未承受身体重量,呈完全不受力状态
17
平行杠内的站立训练
• 患者移动到平行杠的一端,面向平行杠,向前移 动身体,直至双足接触地面。 • 治疗人员面向患者站在平行杠内,用双膝分别从 患者双膝的外侧固定患者,同时双手置于患者的 臀部两侧。 • 患者身体前倾,双手扶握平行杠向下用力支撑; 治疗人员双手同时向上托起,使患者完成站立。 • 站立训练开始时可10~20min/次,随后可根据患 者体能状况而逐渐延长训练时间。
10
下肢截肢的患者
残肢肌群力量训练
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
11
残肢肌群力量训练
12
• 四点步的步行训练前,需要分别对两侧的背阔肌进行肌 力训练。
13
起立床训练
•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可利用起 立床将患者逐渐从水平位倾斜至垂直位,使患者达到站 立状态。
14
• 体位性低血压:
• 在患者由卧位向坐位或站位转移的过程中,出现头晕、视物模糊、 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胸闷、心慌不适、冷汗等症状,甚至意 识丧失或晕厥,同时患者血压先将1.33~2.67KPa。
15
• 可利用起立床将患者逐渐 从水平位倾斜至垂直位, 使患者达到站立状态。 • 训练时间和训练频度:
• 训练时间一般为30min /次, 2次/d
• 训练调整:
• 倾斜的角度可以每天调整5° 的速度逐渐改变。
16
• 注意事项
• 训练过程中,治疗人员应经常测量患者的血压和脉搏,如果血压 降低、脉搏加快,提示所调整的倾斜角度不当
步行训练
1
站立与步行训练 步行三要素:可动性,稳定性, 协调性
2
负重训练
双足底着地 保持头颈躯干及骨盆的对线关系
伸髋 膝屈8-15度 双足并拢,重心保持在中线位置
3
重心左右转移训练
• 反向负荷模式:患者身体向支撑侧倾斜,体重几乎全部 转移到支撑侧,非支撑侧下肢外展外旋保持平衡。
• 反向控制模式:正常的是头、颈、躯干保持在中线上, 体重以骨盆为中心向侧方移动,利用髋关节控制身体重 心
完全承重
28
• 目的
• 治疗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程度的承重训练,并 逐步达到全承重水平。
29
上肢的支撑训练
• 训练患者应用肩下降肌群,控制躯体下半部分的动作, 将身体撑起并离开地面,同时注意控制平衡不至于跌倒。
• 这一训练对需要使用辅助具步行的患者尤为重要。
30
31
32
注意事项
起立床
支具
7
必要的肌力训练
• 借助于助行器或拐杖行走的患者,应重点训练上肢肘关 节、腕关节的伸展肌群和肩下降肌群,下肢髋、膝关节 伸展肌群以及外展肌群。
8
借助于助行器或 拐杖行走的患者
肘关节、腕关节 的伸展肌群
肩下降肌群
下肢髋、膝关节 的伸展肌群
9
• 若为下肢截肢的患者, 还需要进行残肢肌群 和腹部肌肉力量的训 练。
18
19
• 患者双手扶握平行杠, 由治疗人员帮助调整 站立平衡。 • 治疗人员一手置于患 者背后保持患者髋后 伸,一手置于患者上 胸部前面,使患者上 身前挺,保持平衡。
20
• 患者在学会髋伸位维 持躯干平衡的基础上, 保持体重均匀地分布 于双足,之后先将一 手脱离对平行杠的扶 握,然后过渡到双手 脱离对平行杠的扶握, 当可较好维持站立体 位时,逐渐将双手改 放于髋前或髋后。
• 重力患侧残留不转移患者,过度侧倾患者
4
重心前后转移训练
• 利用髋膝踝关节的控制和反向控制来达到前后转移 • 小腿三头肌为推动器 • 平衡很重要 • 髋膝踝的节律性用力
5
禁忌证
• 站立平衡功能障碍者。 • 下肢骨折未愈合者。 • 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
6
仪器设备
• 起立床、平行杠、支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