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学案设计答案不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学习重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学习难点】稳态的调节机制
【自查自纠】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影响内环境的稳态的因素
(1)外因:。
(2)内因:体内细胞不断进行的,都会使内环境的各种
和不断变化。
实例——体温变化
(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等的不同存在差异;
(2)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变化;
(3)健康人的体温始终。
2、内环境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叫做稳态。
(2)实质:各种理化性质(是或不是)保持不变的,处于中
波动是在一定的。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参与稳态的系统主要有:。
3、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发展:
法国生理学家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调节;
美国生理学家提出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依赖于:调节;
目前目前普遍认为: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内环境稳态的失调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若外界环境
或,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有: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正常的水平和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2、适宜的、等条件是酶正常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3、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破坏。
如果内环境遭到破坏,细胞代谢就会紊乱。
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四、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目的要求:通过比较、和在加入 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材料用具:略
方法步骤
1.以4
2.将25 mL 50ml烧杯中。
3.用pH计或pH
40.1 mol/L HCl5。
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将pH
5.充分冲洗烧杯并向其中倒入25 mL自来水。测定并记录起始的pH。再
如步骤4,一滴一滴地加入0.1 mol/L的,测定并记录pH。
6.充分冲洗烧杯,用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2至步骤5,记结果。7.充分冲洗烧杯,选分别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2至步骤5,
记录结果。
8.根据所得数据,以为横轴,以为纵轴,画出自来水pH变化的曲线。以实线表示加入的变化,虚线表示的变化。
再用其他颜色的线条分别表示、的变化情况,也同样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加入酸、碱后的变化。
讨论:略
【课前自测】
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A.温度B.酶 C.pH值 D.渗透压
3.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B.尽管外界环境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o C
C.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无限的
5.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6.稳态的生理意义是()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正常进行
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8. 对于高烧不退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B.在额头上敷一条冷水浸泡过的毛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D.适当撤减衣被
9.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 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C.血液运输氧和废物
D.血液中CO2增加,会使呼吸加快
10.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有错误的是
A. HCL和NaOH溶液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 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
C. 从加入HCL或NaOH溶液后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液
D. 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滴数为
从轴
※11、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的水分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12.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人患肠胃炎时,常感到四肢无力,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
B.人感冒发烧时,食欲不振,引起四肢无力,是因为体温过高导致代谢活动紊乱,
急救措施是加盖棉被,大量出汗而降温
C. 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说明环境条件变化超
过了人体对稳态的调节能力
D. 严重的肾功能衰竭者,会出现尿毒症
【课内探究1】内环境稳态是稳定不变的吗?举例说明并解释它是怎样实现的。
【课内探究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结果?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