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一轮复习_精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
3.意义
杰尔诺沃村“伊里奇之灯” 在我们的家里装上这么美妙的灯,这是过去任何一 个政权都没有替我们做到的。但是苏维埃却做到了。 为煤油和松明操心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可以安静 的等待黄昏时刻的到来,看灯光闪烁起来,照亮我们 的农舍。心里是如此欢乐和愉快,禁不住要高喊叫: 苏维埃政权,你干得多么出色! 现实意义:工农支持,经济恢复发展,政权巩固
阅读材料回答:根据党纲,列宁在俄国实行了什么经 济政策?背景?内容?效果?如何评价?
1.背景:
政治形势严峻: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 经济形势严峻:物资严重匮乏
2.内容: 农业 工业 商业 分配
实行余粮征集制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取消商品贸易
强制劳动, “不劳动者不得食”
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 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 ……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如何全面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目的:为了保证军事胜利,并幻想以此直接 过渡到社会主义。 2、积极: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物力财力,保 障军事胜利。 3、消极:违背经济规律,损害农民利益(表现), 造成1921年经济政治危机。 4、特点: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 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5、结论:它是战争时期的一种非常手段,不是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一、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
1、马克思的构想(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2、列宁的实验(战时共产Leabharlann Baidu义政策1918-1921年)
3、实验失败后的反思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 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 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 多问题上,必修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一场悲壮的实验 ——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
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 ——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 第二次:面对现实的实验 ——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实验 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 ——斯大林模式建立的实验
一、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 社会主义—— 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 品生产和货币。
理论意义: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 的途径。
前进两步该怎么走?
……随后的几年中,最大的问题是这‚前进两 步‛应该怎么走。新经济政策的确给了人民一 段喘息时间,并使经济从1921年的普遍萧条中 恢复过来,……但这还不够。更令人不安的是 富农对国家的敌视并拒绝出售粮食。1924年列 宁去世,用什么来取代新经济政策和由谁来继 承列宁合二为一。两派的观点:一派是对富农 让步,允许其自由贸易。另一派反对,理由是 它不会带来工业化所需要的大量资本,他们主 张全面规划来加速工业化的发展。……
材料二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 限问题。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 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 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 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也不能用“未来的砖 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 农业 集体 个体 工业化 优先重工业 轻重协调 社会主义发 展动力 阶级斗争 发展生产力
第三单元
苏(俄)联: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三次 改革。 美国:国家干预国家经济新模式的开创。 欧洲:经济政策的调整。(国家调整、企业调整)
20世纪人类的四大实验:
民主社会主义实验:瑞典,1932 法西斯主义实验:德国,1933 资本主义调整实验:美国,1933年 社会主义的实验:苏联,1936
根据列宁的构想,苏俄实施了什么政策?内容? 新在何处?评价?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
领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固定的粮食税 有区别地对待大、中、小企业 产品交换转为自由贸易 按劳分配 农业 余粮征集制 工业 工业国有化 商业 取消商品贸易 分配 强制劳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 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 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 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工农联盟,逐步 过渡到社会主义。
——转引自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二、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1、现实的困境(经济困难、政治危机) 2、勇敢的调整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 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 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 法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一、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
2、列宁的实验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 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 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 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 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 要的门径‛。 ——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纲(1919)
材料二:1919年,俄国一普特粮食的价格为:国家征购价: 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
材料三: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 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 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根据以上材料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劳是什么? 受伤最大的是谁?错在哪里? 脱离了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即生产力落后)的这一 实际国情。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
材料一 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 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正是 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 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 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 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 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 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 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 了。—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 内的右倾》(1928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