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丹青 教案
初中笔墨丹青教案
![初中笔墨丹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272a3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e.png)
初中笔墨丹青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画的绘画技巧和基本技法。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绘画技巧。
2. 中国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学难点:1. 中国画的笔墨运用和构图技巧。
2.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PPT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毛笔、墨水、宣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中国画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二、基本技法和绘画技巧(10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2. 教师演示如何运用毛笔和墨水进行绘画。
3.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一些简单的绘画练习。
三、创作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帮助和建议。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努力。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收获。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向。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深入学习中国画的技法和理论,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画的知识。
2. 学生可以参加一些相关的绘画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画的绘画技巧和基本技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支持。
笔墨丹青单元课程设计
![笔墨丹青单元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d58ca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a.png)
笔墨丹青单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国绘画的基本知识,包括笔墨的使用、丹青的色彩搭配及构图原则;2. 了解中国绘画的历史演变,认识不同时期的绘画特点及代表作品;3. 掌握至少三种中国传统绘画技巧,并能在创作中灵活运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笔墨丹青进行绘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表现力和创造力;2. 培养学生对中国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学会从专业角度分析、评价绘画作品;3. 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沟通交流的能力,学会共同创作和分享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特点为具有一定绘画基础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小学五年级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笔墨丹青的基本技能,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中国绘画基本知识:介绍笔墨丹青的基本概念、绘画工具和材料的选择及使用方法。
涉及教材中第一章“绘画基础知识”相关内容,包括笔法、墨色、构图等基本技巧。
2. 中国绘画历史演变及代表作品:讲解中国绘画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重点介绍不同时期的绘画特点和代表作品。
参考教材第二章“中国绘画史”内容,包括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绘画风格和代表画家。
3. 传统绘画技巧及实践:教授至少三种传统绘画技巧,如工笔画、写意画、泼墨画等,并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和掌握这些技巧。
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第三章“绘画技巧与实践”相关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中国绘画基本知识介绍,包括笔墨丹青概念、绘画工具和材料选择。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f60fa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c.png)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笔墨丹青是一门用于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学科,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笔墨丹青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笔墨丹青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学会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
3.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欣赏和评价不同类型的绘画作品。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图片、绘画工具和材料、电脑或投影仪等。
2.学生准备:纸张、铅笔、调色板、颜料、水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笔墨丹青的基本概念和技巧(30分钟)1.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中国绘画作品,并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这些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2.讲解:介绍笔墨丹青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如线条、明暗、对比、透视等。
通过图片和实例解释这些概念和技巧。
3.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线条和明暗练习,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技巧。
第二课时: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0分钟)1.回顾:复习上节课学到的基本概念和技巧,通过展示和讨论一些绘画作品加深学生的理解。
2.讲解:介绍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和特点,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颜料等。
向学生展示这些工具和材料的实际应用。
3.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鼓励他们进行尝试和实验,培养创造力。
第三课时:创作和评价(40分钟)1.导入:展示一些学生的绘画作品,并让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指导:向学生讲解一些创作方法和技巧,如构图、色彩运用、画面表达等。
帮助他们改进和提升自己的绘画作品。
3.创作: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创作想法和主题进行绘画,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发挥空间。
4.分享:学生完成作品后,让他们向全班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成果,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和交流。
第四课时:艺术鉴赏和评价(40分钟)1.引导: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绘画作品,如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笔墨丹青 教案
![笔墨丹青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cf2a75ccbff121dd3683be.png)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学习目标】1.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2.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
3.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老师学习。
4.能够分辨中西绘画的差异。
【教材分析】一.重点难点与疑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2.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3.教学疑点:绘画艺术与中国政治之间的关系。
【本课提纲】一、绘画艺术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源头(1)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汉代——帛画(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结(1)原始岩画和彩陶图案,记录了远古先民们的生活情景和文化心理。
(2)战国汉代帛画将天、地、人三者于一体,色彩浓烈,气势宏大,手法夸张。
这种特点与战国汉代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开疆扩土和充满民族信心的时代精神分不开的。
二、绘画艺术的发展——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魏晋时期:开始出现__________________(1)时代背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征:_______________(3)代表人物:___________①贡献:A:长于丹青,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绘画理论:_________________,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初中美术笔墨丹青教案
![初中美术笔墨丹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61f80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7.png)
教案:《笔墨丹青——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课程类型:美术鉴赏与实践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理解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基本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2.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3. 中国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基本元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它们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2. 教师讲解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展示相关作品,让学生感受这种艺术形式的美感。
3. 学生欣赏一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分析其中的线条、墨色、构图等特点。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2. 每组选出一幅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解说。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和解说,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和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基本元素,展示相关作品,让学生感受这些元素在绘画中的运用。
2. 学生欣赏一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分析其中的线条、墨色、构图等特点。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特点。
2. 每组选出一幅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解说。
笔墨丹青单元课程设计
![笔墨丹青单元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d8741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8.png)
反馈机制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安排
本单元的教学安排如下:
19.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和内容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中国画的知识和技能。
20.教学时间:安排适量的课堂时间进行讲解、示范和实践操作,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练习。
21.教学地点:选择适合绘画的教室进行教学,确保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安排应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学安排还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如学生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
14.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15.实验设备:准备毛笔、墨、纸等绘画工具,以及相关的实验材料,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
本单元的教学评估分为三个部分:平时表现评估、作业评估和作品评估。
16.平时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10.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11.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
本单元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2.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中国画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13.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中国画理论知识书籍,供学生课后拓展阅读。
29.信息技术融入: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线上线下的互动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30.教学游戏化:设计一些与中国画相关的教学游戏,如“中国画猜猜乐”、“线条接力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笔墨丹青教案语文
![初中笔墨丹青教案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213fb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f.png)
初中笔墨丹青教案语文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初中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如勾勒、皴擦、泼墨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之能独立完成一幅笔墨丹青作品。
教学内容:1. 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2. 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3. 笔墨丹青的创作步骤和要领4. 欣赏和分析名家的笔墨丹青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中国绘画的历史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笔墨丹青的魅力。
2. 展示一些名家的笔墨丹青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绘画的艺术魅力。
二、基本技法和特点的学习(15分钟)1. 向学生讲解勾勒、皴擦、泼墨等基本技法,并示范操作。
2. 分析中国绘画的特点,如线条流畅、色彩和谐、构图讲究等。
三、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毛笔、墨、纸、砚等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 示范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进行绘画。
四、创作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幅笔墨丹青作品,可以是自己喜欢的景物或人物。
2.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表现细节,如树叶的形状、人物的表情等。
五、欣赏和分析名家的笔墨丹青作品(10分钟)1. 让学生欣赏一些名家的笔墨丹青作品,并分析其技法和特点。
2. 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灵感和创作思路。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
2. 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笔墨丹青技法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创作的笔墨丹青作品的质量。
3. 学生在欣赏和分析名家作品时的表现。
备注:本教案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笔墨丹青教案
![笔墨丹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6fa9eb227916888586d7ac.png)
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
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
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
并评价总
完成本节课的知识
,
使学生
崇高的民族
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和处理空间关系的
让学生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
导入
《潇湘竹石图》北宋苏轼
《潇湘竹石图》采用长卷式构图,展现湖南省零陵县西潇、湘二水合流处,遥接洞庭巨浸的苍茫景色。
整幅画作以潇湘二水的交汇点为中心,远山烟水,风雨瘦竹,近水与云水、蹲石与远山、筱竹与烟树产生强烈对比,让人在窄窄画幅内如阅千里江山。
举图例证
《兰花图》南宋郑思肖
兰花是传统国画题材中“四君子”之一,文人多绘此类,以寓意清高、有节,坚韧挺拔的象征。
郑思肖画兰尝题“纯是君子,绝无小人”。
此幅兰花枝叶疏简,兰叶线条挺拔。
笔墨丹青教案
![笔墨丹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8f75657c1cfad6195fa7fe.png)
第八课笔墨丹青【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方法】探究、赏析、材料阅读。
【学习方法】探究学习,体验了解【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画史长廊(学生通过事先的课前预习,整理出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简史,提问学生完成表格)教师讲解: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我们通过学案,基本整理出二、名家精品(学生通过欣赏一些代表性的古代绘画作品,分析古代绘画的特点)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很快的整理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但是,这只是我们走进这条画史长廊的第一步,我们领到了一张引导图罢了。
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走近名家,欣赏名画,感受一些古代中国绘画的魅力。
(教师展示两组图片组合,作品组一: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吴道子《天王送子图》;要求学生总结出特征:注重写实。
作品组二: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清八大山人《孤鹰图》,提供苏轼的相关文字材料“能文不求举,善画不求售。
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
”要求学生总结出特点: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情趣和意志。
)三、大家谈“画”(教师展示两组图片,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鉴赏)。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已经总结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些特点。
但是,这些是从美术的角度去考究,如果光是从美术的角度,我们是“外行看热闹”,我们还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看绘画作品,看出一些历史的门道来。
下面,我们就以两幅同是宋代的绘画作品,抛砖引玉,来学习和掌握一下如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绘画作品。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3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3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8ea597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9.png)
-推荐学生阅读一本与中国书画艺术相关的书籍,如《中国美术史》、《中国书画家传记》等,拓展知识面,提高艺术素养。
-阅读后,学生需提交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所学所得。
5.课堂反思:
-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以多媒体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山水画,如《富春山居图》,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画作所表达的艺术特点。
-提问学生:“大家在欣赏这幅画作时,有什么感受?能从中发现哪些中国书画艺术的特点?”
-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笔墨丹青”,激发学生对书画艺术的兴趣。
2.导入语:
4.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依赖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有待培养。此外,学生在书画创作过程中,对作品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中国书画的基本技法,如笔法、墨法、构图等。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书画作品。
-学生需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课堂反思,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凝聚了古代艺术家们的智慧与才情。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笔墨丹青’,一同探索书画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讲授新知
1.知识讲解:
-介绍中国书画的基本技法,如用笔、用墨、构图等,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分析不同流派的书画特点,如文人画、院体画、民间画等,以及各流派代表人物和作品。
-结合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经典书画作品,提高其鉴赏能力。
笔墨丹青教案美术
![笔墨丹青教案美术](https://img.taocdn.com/s3/m/cded55000722192e4436f624.png)
笔墨丹青教案美术【篇一: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第三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了不同学派的思想和主张,统治者会根据当时社会情况选择某一学派的主张作为其主导思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汉代的治国思想。
讲授新课——师: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汉初的社会状况,经历了秦末长期农民战乱和楚汉之争,汉初在经济上呈现了什么状态?生: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师:在如此动荡的环境下,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稳固政权,安定民心。
可见一个安定的环境对恢复经济、稳定统治秩序至关重要,加之吸取了秦朝因暴政而亡的经验教训,汉初统治者奉行提倡“无为”的黄老思想,同学们看课本,什么是黄老之学?师:黄老之学指的是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指黄帝的学说,传说中,黄帝善于养生,最终得道成仙,“老”指的就是老子的学说,前面我们学过,老子主张什么?生:道法自然。
师: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无为而治。
黄老之学的内容就是黄帝的治身思想和老子的治国思想,黄老之学强调什么?生:无为而无不为。
师: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那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告诫统治者不要妄为、不要胡作非为、不要过分威逼百姓,而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念,那么在黄老思想的指导下,汉初统治者是如何“因时制宜、与民休息”的呢?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徭役。
我们看方框中萧规曹随的典故体现出汉初保持清静无为、不扰民事的思想。
师:正是黄老顺应自然的思想,使得社会逐渐趋于稳定,适应了汉初政治、经济上的需要,由此在汉初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随着汉朝社会的发展,黄老思想的权威受到挑战,这个挑战来源于儒学,课本小字部分列举了一个事例,景帝时期,儒生辕固生把《老子》一书说成“家人言”,什么是家人言?“家人”就是仆役、下等人的意思,就是说《老子》这本书不过是下等人说的话罢了,这就惹怒了崇信黄老的窦太后,其实窦太后本事就出身庶民,还做过宫中婢女,因此听到辕固生这么说,十分生气,就命令辕固生与野猪搏斗,野猪大家都知道,攻击性特别强,一个儒生赤手空拳能不能战胜野猪?生:不能师:幸得有景帝暗中给了辕固生一把利剑,辕固生杀死了野猪,从而保住性命。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9e154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6e.png)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一、教材解析《课程标准》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本课专门介绍中国绘画,与上一课《汉字与书法》共同实现课标要求。
本课第一目“质朴与浪漫”,以岩画、陶画、帛画、壁画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为例讲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
第二目“从顾俏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讲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点在吴道子。
第三、四两目“文人意趣”和“民间风情”讲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文人意趣”的成因和特点。
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
本课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和演变,及其反映的历史风貌。
本课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均安中学高二(1)班学生,学生历史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和历史学习方法,对中国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历史的理性分析有待提高,本课重点是训练学生欣赏并从中国画中提取历史信息。
三、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中国画,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
(三)、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历史信息。
四、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创设情景法学法:小组讨论史料分析法五、上课流程新课讲授分4个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二),学习新知感悟历史(28分钟)(三),联系现实课堂延伸(3分钟)(四),板书梳理理清思路(课堂练习时间)(6分钟)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我前几天看到一则旧新闻,想分享给大家。
大家看这幅画-清代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在一场拍卖会上卖出,猜猜他卖出多少钱?生:各种回答。
师:(适时引导学生答案,并给出答案)它以1.34亿高价卖出,打破当时记录,这幅中国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卖出这样的价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笔墨丹青,好好研究一下中国画的奥妙!2.学习新知,感悟历史师:本节课主要按照中国画起源、发展、繁荣的发展过程讲,在欣赏画作的同时,要体会其历史意义。
小学美术《笔墨丹青》教案
![小学美术《笔墨丹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fb6a4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2.png)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创作练习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操作毛笔时还不够熟练,墨色控制上也存在困难。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会多安排一些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练习,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中国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中国画的美丽和实用价值,分析其艺术特色并探讨如何创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艺术作品欣赏:培养学生对中国画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了解不同画家的风格特点,提高审美水平。
举例:在讲解笔墨技法时,以齐白石的国画作品为例,分析其运用勾勒、皴擦等技法表现出的鱼虾生动形象。
2.教学难点
-笔墨运用技巧: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毛笔的运用和墨色的浓淡变化有一定难度,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创作实践:如何将所学笔墨技巧运用到实际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是学生需要突破的另一个难点。
小学美术《笔墨丹青》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笔墨丹青》案,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画家笔下的色彩》。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宣纸、墨、颜料等;
2.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色运用,如勾勒、皴擦、泼墨等;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3第8课笔墨丹青优秀教学案例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3第8课笔墨丹青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eb7025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a.png)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文人画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获取反馈,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这种反思与评价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美术艺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他们关注和思考人类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5.通过对文人画的深入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品质。
2.小组内交流:学生围绕讨论任务,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共同探讨和分析文人画的艺术价值。
3.小组展示和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绘画作品,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反馈。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总结习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文人画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同时,我还注重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文人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他们对美术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人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人画的艺术氛围。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和分析大量的文人画作品,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文人画的基本特点和绘画技巧。
笔墨丹青教案
![笔墨丹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9812b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d.png)
笔墨丹青教案教案:《笔墨丹青》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提高其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升其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2.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和表现技巧;3.中国传统绘画的题材和选材;4.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1.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包括神话传说、佛教题材、山水画、花鸟画等;2.学生们自由讨论,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中国传统绘画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第二课: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和表现技巧1.通过观赏名家绘画作品,让学生们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之处和表现技巧;2.对比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差异,让学生们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审美观和表现方式。
第三课:中国传统绘画的题材和选材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常见题材和选材,如山水、花鸟、人物等;2.学生们自行选择一个题材,进行创作,并运用所学的技法和表现方式进行绘画。
第四课: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式1.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如运笔、渲染、勾勒等;2.利用示范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们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如皴法、点彩法等;3.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式,如写意、工笔等。
第五课:综合实践1.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选材,运用所学的技法和表现方式进行一幅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2.学生们互相欣赏和交流作品,分享创作的体验和感悟;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和提高。
教学评估:1.学生的绘画作品和创作过程的记录;2.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观点表达和文化理解的文章;3.学生对他人作品的欣赏和评论。
教学资源:1.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和名家作品;2.绘画材料,如画纸、颜料、毛笔等。
笔墨丹青教案教学设计
![笔墨丹青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c6116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10.png)
笔墨丹青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水墨画基础知识1.1 水墨画简介1.1.1 让学生了解水墨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1.2 介绍水墨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1.2 水墨画工具和材料1.2.1 介绍水墨画所需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墨、纸、砚等。
1.2.2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
第二章:基本绘画技巧2.1 笔墨运用2.1.1 教授如何控制毛笔的力度和速度,以产生不同的笔墨效果。
2.1.2 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笔墨技巧。
2.2 构图与布局2.2.1 讲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对比、层次感等。
2.2.2 指导学生进行构图和布局的实践。
第三章:水墨画主题创作3.1 山水画创作3.1.1 教授如何观察自然景观,并将其转化为水墨画作品。
3.1.2 引导学生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实践。
3.2 花鸟画创作3.2.1 介绍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3.2.2 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花鸟画的创作技巧。
第四章:传统水墨画欣赏与分析4.1 介绍中国古代水墨画的代表性作品和画家。
4.1.1 分析这些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
4.1.2 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
4.2 让学生欣赏和分析现代水墨画作品,了解其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第五章:水墨画创作与展示5.1 指导学生进行个人水墨画创作。
5.1.1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1.2 提供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5.2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
5.2.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的心得体会。
5.2.2 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促进彼此的交流和学习。
第六章:水墨画与传统文化的关联6.1 水墨画与中国哲学6.1.1 探讨水墨画中的道家、儒家思想体现。
6.1.2 分析水墨画如何反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6.2 水墨画与诗词、书法的关系6.2.1 介绍水墨画与诗词、书法的密切联系。
6.2.2 展示诗词、书法与水墨画相互交融的实例。
第七章:水墨画技法进阶7.1 墨色运用与渲染7.1.1 教授如何通过墨色变化表现光影和质感。
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教案
![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5cb6adaaea998fcd220e0a.png)
必修三第8课笔墨丹青(一)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艺术。
本课第一目以岩画、陶画、帛画、壁画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为例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第二目“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在吴道子;第三、四目“人文意趣”和“民间风情”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述“人文意趣”的成因和特点。
贯穿本课的主要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二、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
要围绕本课主题分层次设计问题,如:“名家、名作连线——在名作中找特点——在特点中找历史。
”必须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名家画作中获取历史信息,而不是单纯的从美术学角度欣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二、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五)知识结构(六)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截取奥运会开幕式第四章:画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主体特征。
教师讲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直观的形式,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远比书法和文学的自觉产生与成熟悠久得多。
今天,我们就走进中国绘画历程,探寻笔墨丹青之趣。
二、讲授新课板书:一、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汉代远古人民生产力低下,其绘画材料及绘画水平都是非常原始的。
高中历史三第课笔墨丹青(教案2)
![高中历史三第课笔墨丹青(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2ef0124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b.png)
4)明清时期: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如“扬州八怪"等。
【课后检测练习】
2)画家素养: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最为突出。
3)绘画风格: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4)绘画功能: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唐代
画种
丰富
创制法度,雍容华贵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推动文化发展
吴道子“吴带当风”《送子天王图》
宋
文人
山水画
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恢弘,画风阳刚豪放.南宋偏安,文人山水画,构图不追求对称,墨色恬淡。
“重文轻武"的国策使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
马远、夏圭
“残山剩水”
风俗画
描绘市井生活
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明清
文人画
不拘成法
时代变化、社会动荡
八大山人《松鹰图》
民间
绘画
木刻版画、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中国绘画的特点
1.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单位:通河一中(历史组)姓名:***
日期:2017、5、23
第8课笔墨丹青
通河一中吴红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古代艺术的内容,使学生逐步理解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三、课堂设计
导入:
08年中国发生了一件令我们全民族为之振奋的事情,中华儿女与世界人民一同见证了在独立、发展、崛起后的巨大变化,在中华大地上一同分享了欢乐、友谊、竞技与健康。
是哪一件事啊?
同学:2008年奥运会
教师: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短片,看看这段内容与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有何联系?
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画卷》
讲授:
教师: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从绘画的起源、发展、高潮、成熟四个阶段来欣赏一下这种东方艺术特有的韵味与魅力。
把书翻到34页,学习第8课“笔墨丹青”。
1、绘画艺术起源
顾名思义“笔墨丹青”就是画者用工笔、墨汁或特定的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而在遥远的原始社会,绘画材料基本没有的情况下,远古的先民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的呢?我们来看几幅图,看看绘画艺术的起源
新石器:《集体舞蹈图》《东巴舞》
这三幅绘画的作图位置都不一样?
同学:陶器地面岩壁上
找同学来说一下原始人是如何绘画的?
同学:新石器线条人动地陶器岩壁上
介绍:《集体舞蹈图》
马家窑彩陶集体舞蹈图,画面上的舞蹈者达15人,分成3组,每组5人。
舞蹈者为正面并列的整齐形象,脑后发辫摆动,腰前飘带飞扬,手拉着手踏歌而舞。
每组两边的舞者的外则手臂都画成两两道,标志空着的臂膀在频繁得摆动,是当时画工表现人物连续动作的特殊手法。
最有意味的是在舞蹈者跳跃着的两腿中间,又多了一条黑线,这是动物的尾饰,可以想象,人们正扮成动物的模样载歌载舞,而这些舞蹈者所扮演的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动物图腾形象,他们正身着自
己氏族特有的图腾装束,用热烈的图腾舞姿和歌声,表达对自己想象中的师祖图腾的亲切认同和殷切祝祷。
这种图腾舞蹈绘画,包含着民族成员的情感和原始宗教的意义
体现这一时期特点
同学:虽线条稚拙、色彩和图案简单,却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2.战国秦汉的帛画
①形式
同学: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以墨笔勾勒,并加以平涂和敷色渲染,这一基本绘画的形式和技巧,两汉以后一直被沿用下来。
因此,可以说战国时代已经奠定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
结合教材小字部分介绍《人物龙凤图》和《马王堆汉墓帛画》两幅战国时期的代表作品
②同学:特点
充满珍奇异兽、神仙怪魔,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体现浪漫、神秘而又不失古拙的特色
我们来总结一下
汉以前的绘画共同点:质朴、浪漫汉代“视死如归”的风格
这是绘画艺术的初步发展阶段,我们在来看一下它的形成阶段
3、从魏晋到隋唐的绘画
教师介绍一下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
a.魏晋南北朝时期
②师: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同学“画祖”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他也开创了我国古代的绘画理论——“以形写神”,注重抓住绘画对象的精神气质。
《女史箴图》(现存英国大英博物馆)歌颂古代妇女的贤德,为后世借鉴。
由于女官们各自工作不同,那么从每一个人的眼神中,我们就能看出他们的精神气质。
作品绢地设色,共分9段(原本11节),每一节均有小楷字体的箴文,图文互显。
介绍《洛神赋》图
b.唐朝时期
①背景
唐代国家的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兴盛,文化全面辉煌、博大精深,这一时期的绘画淋漓尽致描绘和再现雍容华贵盛唐气象的特征。
(唐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不论是经济上、政治上、外交上可以说都是一个十分多元开放的时代,书法颜柳的楷书、张旭怀素的草书,以及唐诗都成为这一时期璀璨夺目的光辉,那么唐代绘画有哪些特征?)
欣赏:阎立本《步辇图》法度雍容华贵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也叫《释迦降生图》
特点:找同学读小字(吴道子绘画特点及美誉)手法创新题材多样吴道子继承了张旭的笔法,在美学趣味上他也和李白、张旭一样,属于浪漫型、开拓型、力量型的一派。
苏轼对他评价很高,认为“诗至
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
唐王维《雪溪图》韩滉《五牛图》
吴道子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
师:通过刚才我们看过的绘画,题材、技巧时代背景,说明唐代绘画的特点
同学:1 、2 、3 (书上)
4、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文人画)
1、到了宋代,绘画艺术开始朝着两个不同的风格发展
一个是主写意的文人画,另一个是写现实的宫廷画、民间画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转折点,它奠定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风格讲究神似和意境,崇尚写意重于写实。
①文人画兴起的原因:
a、宋朝“重文轻武”文化普及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更加注重人的内心修养以及道德、品质(能文不求举,善华不求售,文人达吾心,画以适我意)
b、商业繁荣城市发展草市夜市都市
c、北宋统一
欣赏北宋米芾《春山瑞宋图》马远《山径春行图》夏圭《山水十二景》
②特点:注重意境
北宋构图气势恢弘,画风阳刚豪放;体现了国家统一后的开阔心态;南宋构图不讲究对称,墨色恬淡——“残山剩水”
③代表
马远(马一角)夏圭(夏半边)
南宋马、夏,故意避开一览无余、开门见山绘画的传统山水画格式,开创了“残山剩水”,固然与描绘对象由雄健壮阔的北方高山大川转变为秀丽的江南景色有关,但更主要是因“靖康之变”的民族耻辱,半壁江山的偏安政治而产生的愤恨的社会心态,在画家身上不自觉地流露。
马、夏在画面一角、一边的大胆构思,用笔疏朗,创造出了一种以无为有、虚实相生、令人回味无穷的美学意境,引发了绘画审美由繁至简,由实及虚的重大变迁。
3、明清时期
①背景
文人画全面占领画坛,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
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的松动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明清变革带来的冲击,以及异族统治下的思想文化专制。
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风格独特、不拘成法的画家和画派。
②特点:风格独特、不拘成法
③代表人物——“八大山人”朱耷
教材小字部分以明宗室画僧朱耷及其《松鹰图》为例,十分形象地讲述了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清初遗民画家群体。
朱耷的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著美于世,所画花鸟造型夸张、奇特险怪。
在他画中出现多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甚至禽鸟一足着地,或栖息于岩隙,或独立于危石,拱背缩颈,表情冰冷,眼珠向上,“白眼看清天”以示与清廷誓不两立,这些禽鸟已被赋予人格内涵。
特点:1、文人画主流
2、山水画以及写意画盛行
3、派别多样
5、民间风情画
1.题材和绘画代表
①风俗画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采用传统的“散点透视法”以长卷式的构图(L528.7cm,H24.8cm),描绘了北宋都成汴梁的生活场景。
整副画分为三个部分:郊外的村野风光、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赶集的场面,以及城内的繁华街市。
“恍然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的评语,可谓形象鲜明。
②木刻版画
随着明清小说在社会上的广泛流行,以木刻版画制作的小说插图更成为雅俗共赏的绘画形式,在社会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
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人们熟悉的名著小说插图,广为百姓喜爱。
③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随着社会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百姓更亲自动手将自己爱好的题材、审美情趣、思想感情等描绘出来,创造了年画、剪纸画、布贴画等各种直接服务于生活的场景、更具有下层民众生活情趣的绘画形式。
天津杨柳青年画是全国著名的三大传统年画品种之一(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江苏桃花坞),教材的《五子夺莲》形象丰满生动,色彩浓艳明快,对比强烈,体现了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6、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和作用
同学:风格特点:写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早期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后来逐渐出现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同学:国画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习题演练
五、课堂小结
文字是民族的语言,绘画是民族的记忆。
中国画的笔墨丹青积淀了我们太多的民族感情,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民族情怀,请记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同学齐读)
六、板书
8、笔墨丹青
一、绘画的起源
1、新石器:陶画地画岩画
2、战国及秦汉:帛画
二、绘画的形成阶段
1、魏晋时期:顾恺之
2、隋唐时期:吴道子
三、宋元明清时期:文人画宫廷画民间画
四、民间绘画:木刻版画、年画、剪纸
五、中国绘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