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城市道路网规划与交通分配.pptx

合集下载

第09章 基本交通分配模型

第09章 基本交通分配模型
该方法简单,精度可以根据 N 的大小来调节,因而在实际中 常被采用。
该方法仍然是近似算法,有时会将过多的流量分配到容量小 的路段。
N 越大,配流结果越接近均衡解,但计算工作量相应增加。 另外,非常大的 N 值也不能完全保证配流结果一定满足用户 均衡条件。
算例:
9.3.4 二次加权平均分配法 (method of successive averages)
分配步骤
分配算例:
试用二次加权平均分配法(MSA方法)求解下面的固定需求交 通分配问题(迭代2次)。
9.4 用户优化均衡交通分配模型(User Equilibrium Model) UE(用户均衡)的概念最早由Wardrop于1952年提出。User Equilibrium的基本假设有:
假设出行者都力图选择阻抗最小的路径;
假设出行者能随时掌握整个网络的状态,即能精确计算每条 路径的阻抗从而做出完全正确的路径选择决策;
假设出行者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水平是相同的。
User Equilibrium的定义:当不存在出行者能单方面改变其出 行路径并能降低其阻抗时,达到了UE状态。
9.4.1 均衡分配模型的建立 Wardrop第一原理的数学描述 变量说明: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大规模网络,通常4至6次迭代就够了。确定 迭代次数时,要综合考虑原始数据的准确性、财力约束和具体的 网络结构。
UE分配算例: 网络模型如下,试用F-W算法求两边的交通量。
9.5 系统优化均衡交通分配模型(SO Model)
9.5.1 SO模型的基本思想
Wardrop第一原理有时也称为用户均衡(UE)原理、或用户最优原理 。UE模型就是建立在UE原理上的数学模型。
Wardrop第二原理反映的是一种系统目标,即按什么样的分配是最 好的,为规划管理人员提供了一种决策方法,在实际中难以实现, 除非所有的道路使用者都相互协作为系统最优而努力。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第三节 网络交通分配
交通分配就是把各种出行方式的空间OD 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 所得的路段、交叉口交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 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依据。
某城市机动车高峰小时路段交通量分布
某城市机动车高峰小时交叉口交通量分布
某市上班高峰小时路段自行车交通量分布
一、综述
WARDROP原理 • Wardrop第一原理:网络上的交通以这
本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路径选择过程中的最 短路因素及随机因素。源自五、容量限制——多路径分配
该方法考虑了路权与交通负荷之间的关 系及交叉口、路段通行能力的限制,使 分配结果更加合理。
包括:多路径——增量加载分配、多路 径——迭代平衡分配
容量限制--多路径交通分配
T=100 = 60 + 30 + 10
33
最短路交通分配 容量限制交通分配 多路径交通分配 多路径--容量限制交通分配
交通流重分布基础:
车辆路径 选择模拟
交通规划方案
最短路交通分配 容量限制交通分配 多路径交通分配 多路径--容量限制交通分配
二、最短路交通分配
在分配中,取路权(两交叉口间的 出行时间)为常数,即假设车辆的路段 行驶车速、交叉口延误不受路段、交叉 口交通负荷的影响。每一OD点对应的 OD量被全部分配在连接该OD点对的最 短线路上,其他道路上分配不到交通量。
P1 0.3
18
P2 0.4 12
40
P3 0.3 3
A
B
P1 0.5 30 P2 0.2 6 P3 0.4 4
P1 0.2
27
12
P3 0.3 3
P2 0.4 12
交通网络规划方案

交通网络布局及形式 城市路网结构分析 PPT

交通网络布局及形式 城市路网结构分析 PPT
❖缺点
▪ 容易将过多的交通引入市中心,而外围路网容量得不 到充分
▪ 方向性差,不利于建筑物布置 ▪ 机动性较差
❖改进方法?
自由式道路网
❖ 自由式路网没有固定的形式,多呈不规则状 ❖ 代表城市:重庆、青岛
自由式道路网
自由式道路网
❖ 特点
▪ 常结合自然地形,呈现出不规则状、路网形式多变 ▪ 节省工程费用 ▪ 如果能有机的结合城市布局、建筑布置及城市园林绿
❖ 代表城市:北京、西安等城市的老城区
方格网状路网
方格网状路网
❖ 优点
▪ 布局严整、简洁,方向性,有利于建筑布置 ▪ 交通分布均匀 ▪ 交叉口组织较容易 ▪ 重新分配车流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缺点
▪ 交叉口较多,对车流运行的连贯有影响 ▪ 非直线系数较大,对角线方向交通联系不便 ▪ 主次干道之间功能不易明确 ▪ 不利于过境交通分流,对城市扩展不利
城市道路功能结构
❖ 功能分级 ▪ 第一级(快速路、主干路)
承担出入境、过境和组团间的长距离、通过性极强、 机动化出行为 主;道路两侧严禁开口的道路
▪ 第二级(次干路)
通过性交通和集散性交通并重,道路两侧可少量开口,既达到一定程 度上的“通”,又满足一定程度上的“达”。
▪ 第三级(支路)
主要以到达和出入为服务目的,允许在道路两侧开口,短距离、集散 性极强的道路,同时满足非机动车形式需要。
化等因素,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果、交通效果、景观 效果
❖缺点
▪ 方向性差 ▪ 非直线系数大
混合式路网-方格环形放射式
❖ 混合式路网是根据地区的地形和交通需求将城市 不同区域的道路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是城市不同 分阶段发展的体现
混合式路网-方格环形放射式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与用地布局ppt(共84页)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与用地布局ppt(共84页)
1. 交通运输本身就是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之一 2. 交通是城市化过程的先决条件 3. 城市大多数位于水陆交通的枢纽地
07.08.2019
6
07.08.2019
7
(二)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1. 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的影响; 2. 确定了城市的贸易,旅游等方面的发展; 3. 交通枢纽城市,直接影响城市的人口规模。
城市道路的功能:
(1)影响城市总体布局的形态 (2)为城市基础设施管道提供地下空间 (3)沿街建筑采光、通风,逃生通道 (4)城市开发的最低限度的必要条件 (5)构成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因素 (6)户外活动场所
07.08.2019
10
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一)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布局的基础上,组 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07.08.2019
22
机动车道的宽度 = 所需车道数 × 一条车道的宽度
– 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路缘:0.5米
– 自行车道宽度 –1.0--1.1米/条 一般4条以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 人行道的宽度
–分车带(绿化隔离带)
–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 道路横断面类型 板
• 红线宽度的确定 07.08.2019
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
性质、流量、形式
23
07.08.2019
24
(六)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
• 沿道路中心线纵向所作的垂直截面。
–道路纵断面形式
–波浪式、锯齿式
–道路坡度
• 机动车最大坡度
3%
• 非机动车坡度
2%
07.08.2019
25
四、停车场布置 (一)停车场规模
1. 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

城市道路网规划教学 ppt课件

城市道路网规划教学 ppt课件
3〕普通环路 位于大城市、特大城市中心区位置,主要为 客运效力。中等城市位于中心区边缘,其功能客货兼用引 导市区内交通量。采用快速路规范设计。部分全部控制出 入。
环形放射干道系统
c.环路的分层与层数 1〕环路的构成过程
环路普通在构成时,随城市扩展,是由内向外推行 的过程,如北京建立环路的过程。环路具有自发产生的 特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中等城市
道路中机动 车车道条数 (条〕
大城市 中等城市
道路宽度(m〕 大城市
>200 ≤200
>200 ≤200
中等城市
—— 6~8 4~6 —— 40~45 35~40
——
1.0~1.2 6~8 4~6 4 45~55 40~50
35~45
1.2~1.4 4~6 4~6 2~4 40~50 30~45
2〕环路数量多导致的问题 环路与环路之间衔接困难,交通迂回途径增大。
环路呵斥土地利用蔓延开展〔俗称摊大饼〕
环路也能够呵斥周边土地资源边缘化〔西方国家称为 “面包圈〞的空洞景象〕
北 京 市 六 环 道 路
d.放射路的布设
1〕放射路的直达功能 是对环路缺乏的弥补 2〕放射路的交通特点 向心方向越接近市中心,交通聚集越多,交通 干扰越大 3〕大城市放射干道尽量采用快速路规范
三、道路面积率
道路面积率又称道路面积密度或道路,是道路用 地总面积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 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总建立用地面积8%~15%, 对规划人口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
城 城 市 市 道 用 路 = 地 ( 用 L 面 F B 地 )(积 K面 M /K积 2 M )
L-道路长度 B-道路宽度 F-道路所效力的城市用地面积
7.2.5 城市主要也出口每个方向应有不少于两条对外放 射的道路。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PPT课件( 32页)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PPT课件( 32页)

4、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应按道路等级、服务功能、交通特性,结合各种控制 条件,在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合理布设。
横断面可分为单幅路、两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及特殊形式的断 面:
4、横断面设计
当快速路两侧设置辅路时,应采用四幅路;当两侧不设置辅路 时,应采用两幅路。
主干路宜采用四幅路或三幅路;次干路宜采用单幅路或两幅路, 支路宜采用单幅路。
山区丘陵城市往往采用自由 式道路网,如我国青岛、重庆 以及国外很多新城。
2、道路系统——混合式
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受不同规划思想的影响、不同城区地形条件的限制 以及其他原因,城市道路网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类型,从而形成混合式道路网 系统。
其最大优点是扬长避短,能充分发挥各类型道路网的优点。也是大多数城 市普遍采用的路网形式。比较多的有两种类型:
国内许多小城镇沿着公路发展,公路同时作为城镇内部主要道路使用。在发 展初期,利大于弊,但是当城镇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弊大于利,主要是公路 穿越性交通与城镇内部交通相互影响。 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
(一)公路立体穿越城镇 利用地形条件将公路改为路堤式(高架式)或路堑式,从公路上引出交通 性道路分别与两侧镇区相联系,两侧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可设置分离式立交 穿越公路。 (二)公路绕过城镇 选择适当位置将公路移出城镇,改变城镇道路与公路的连接位置,原公路 成为城镇内部道路。改建时必须处理好城镇发展与公路之间的关系,并对移 出的公路两侧实施绿化保护,防止形成新的建设区。 特大城市,则应将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直接衔接,高速公路可以直接引 到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同城市快速交通环线相连。必要时也可采用高架或地 下快速路的方式通过城市中心区。城市常速路则应与一般公路相衔接。 此外,高速公路不得直接与城市生活性道路和次干路相连。 入城干道的选线以及与路网的衔接方式等非常重要,它将直接决定着城市 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各自的顺畅性和衔接的合理性。

09-城市道路网规划与交通分配

09-城市道路网规划与交通分配

2
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3
自由式道路网
4
混合式道路网
5
线性或带状道路网
6
方格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7
星状放射式道路网
方格形道路网
环形放射式道路网自Fra bibliotek式道路网4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与交通分配
第一节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 三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的前期工作
2、确定规划年城市规模
序号
城市类别
1
超大城市
2
特大城市
3
大城市
各类道路
主干路
宜采用四幅路或三幅路
次干路
宜采用单幅路或两幅路。
支路
宜采用单幅路
12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与交通分配
第一节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 三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的前期工作
两幅路横断面形式示意
四幅路横断面形式示意
11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与交通分配
第一节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 三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的前期工作
4、确定各类道路横断面形式
(2)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中道路横断面布置的要求进行各类道
路横断面形式的确定。
快速路
两侧设置辅路时,应采用四幅路 两侧不设置辅路时,应采用两幅路
3、确定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
(2)确定小城市道路网规划相关内容
项目
城市人口 (万人)
干路
支路
1)确定小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
机动车设计速度
>5
(km/h)
1~5
<1
>5
道路网密度
(km/km²)
1~5
<1
40
20
40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ppt课件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ppt课件
.
– 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 将自然、人文景色引入城市 对景、借景——专题讲
– 结合现状,节约用地
• 山区与平原城市的路网不同
– 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大平直
– 要靠虑地质、水文情况
– 尽量利用原有设施,避免拆迁量过大
.
•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 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路缘:0.5米
– 自行车道宽度
1.0--1.1米/条 一般4条以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 人行道的宽度 – 分车带(绿化隔离带) – 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 道路横断面类型 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板 • 红线宽度的确定 性质、流量、形式
– 道路选线利用景观环境
北海大桥改造
– 利用道路营造景观
城市入口处、道路节点
– 道路空间尺度
道路宽度与建筑高度的关系
.
一般,三块板型式主要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相互干扰的矛盾。适 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多,道路红线较宽(不小 于36~40米)的主要交通干道。山区、丘陵地区的城市道路,一般路副 窄纵坡大,非机动车数量很少,则不宜采用三块板。
两块板型式用以解决机动车对向行驶的矛盾。适用于机动车辆多,夜间 交通量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类型较单纯,且数量不多的联系远郊 区之间交通的入城干道。城市道路横向高差较大或为迁就现状,也可采 用两块板型式。当交通量的双向不均匀系数较大时,由于这种断面车辆 行驶灵活性差,车道利用率不高,宽度不够时,往往因超车造成事故。 通常,在我国非机动车比例相对高于机动车的具体条件下,对交通量大 市区交通干道上,就不宜采用两块板型式。为此,有的城市对原建成的 两块板断面型式,多陆续拆改为一块板. 或三块板断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与交通分配
第一节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 二 城市初始道路网获取方法
获取方法
城市总体规划中获取 城市初始道路网的布局与检验
3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与交通分配
第一节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 三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的前期工作
1、确定规划年城市道路网基本布局形式
序号
基本布局形式
1
方格形道路网
中等城市
大城市
>200 ≤200
中等城市
道路中机动车车道条 数(条)
大城市
>200 ≤200
中等城市
道路宽度(m)
大城市
>200 ≤200
快速路
80 60~80

50≤人口<100 <50
6~8 4~6 — 40~45 35~40
主干路
60 40~60
40 0.4~0.5 0.3~0.4
— 6~8 4~6
3、确定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
(2)确定小城市道路网规划相关内容
项目
城市人口 (万人)
干路
支路
1)确定小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
机动车设计速度
>5
(km/h)
1~5
<1
>5
道路网密度
(km/km²)
1~5
<1
40
20
40
20
40
20
3~4
3~5
4~5
4~6
5~6
6~8
>5
2~4
2
道路中机动车
车道条数(条)
1~5
2
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3
自由式道路网
4
混合式道路网
5
线性或带状道路网
6
方格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7
星状放射式道路网
方格形道路网
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自由式路网
4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与交通分配
第一节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 三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的前期工作
2、确定规划年城市规模
序号
城市类别
1
超大城市
2
特大城市
3
大城市
<20
5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与交通分配
第一节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 三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的前期工作
3、确定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
(1)确定大、中城市道路网规划相关内容
1)确定大、中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
项目
机动车设计速度 (km/h)
道路网密度 (km/km²)
城市规模与人口 (万人)
大城市
>200 ≤200
规划人口 >5 1~5 <1
相交道路
干路 支路 干路 支路 干路 支路
次干路
C,D,B —
C,D,E —
D,E —
支路
D,E E E E E E
10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与交通分配
第一节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 三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的前期工作
4、确定各类道路横断面形式 (1)道路横断面形式。
单幅路横断面形式示意 三幅路横断面形式示意
两幅路横断面形式示意
四幅路横断面形式示意
11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与交通分配
第一节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 三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的前期工作
4、确定各类道路横断面形式
(2)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中道路横断面布置的要求进行各类道
路横断面形式的确定。
快速路
两侧设置辅路时,应采用四幅路 两侧不设置辅路时,应采用两幅路
第一节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 三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的前期工作
3、确定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
2)计算大、中城市各类道路总长的上下限值。根据表9-3中各类道路的道路网密度上下限值
计算各类道路总长的上下限值。
LІk =ckІ M
(9-1)
式中: LІk ——第 k 类道路总长的上限值(km);
c
І k
——第
2~4
2
<1
2~3
2
>5
25~35
12~15
道路宽度(m)
1~5
25~35
12~15
<1
25~30
12~15
9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与交通分配
第一节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 三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的前期工作
3、确定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 2)计算小城市各类道路总长的上下限值。 3)确定小城市道路交叉口形式。
4 45~55 40~50
次干路
40 40 40 0.8~1.2 0.8~1.2 1.0~1.2 4~6 4~6 2~4 40~50 30~45
支路
30 30 30 1.2~1.4 1.2~1.4 1.2~1.4 3~4 2 2 15~30 15~20
中等城市

35~45
30~40
15~20
6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与交通分配
交通版高等学校交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交通规划
邵春福
主审
刘博航 杜胜品 主 编 马昌喜 徐慧智 副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版高等学校交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与交通分配
PPT制作 闫广强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与交通分配
章节目录
第一节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 第二节 道路网络信息化 第三节 非平衡分配方法 第四节 平衡分配方法 第五节 城市初始道路网调整方法 第六节 OD反推 第七节 城市道路网规划与交通分配的应用流程 第八节 案例
1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与交通分配
第一节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 一 《导则》中城市道路网的总体要求
(1) • 规划城市干路网布局方案,提出支路网规划控制密度和建设标准 (2) • 提出城市各级道路红线宽度指标和典型道路断面形式 (3) • 确定主要交叉口和广场的用地控制要求 (4) • 确定城市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和大型装备运输的道路网络方案
各类道路
主干路
宜采用四幅路或三幅路
次干路
宜采用单幅路或两幅路。
3、确定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 3)确定大、中城市道路交叉口形式。
相交道路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快速路 A — — —
主干路 A
A,B — —
次干路 A,B B,C C,D

支路 — B,D C,D D,E
8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与交通分配
第一节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 三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的前期工作
4
中等城市
5
小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
城市档别
≥1000
超大城市
500≤人口<1000 特大城市
100≤人口<500 50≤人口<100
<50
Ⅰ型大城市 Ⅱ型大城市 中等城市 Ⅰ型小城市 Ⅱ型小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 ≥1000
500≤人口<1000 300≤人口<500 100≤人口<300 50≤人口<100 20≤人口<50
k
类道路的道路网密度上限值(km/km2);
M ——用地面积(km2)。
LПk =ckП M
(9-2)
式中: LПk ——第 k 类道路总长的上限值(km);
ckП——第 k 类道路的道路网密度上限值(km/km2);
M——用地面积(km2)。
7
第九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与交通分配
第一节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 三 城市初始道路网布局的前期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