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生产原理技术
海藻菌肥生物有机肥的工作原理
![海藻菌肥生物有机肥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c368dd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f.png)
海藻菌肥生物有机肥的工作原理
海藻菌肥是一种天然有机肥料,其工作原理是将海藻、菌类等天然物质进行微生物发酵,产生一定的微生物代谢产物,使其富含多种微生物代谢物质和营养物质,进而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
具体来说,海藻菌肥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植株生长:海藻菌肥中富含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氮、磷、钾等元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
这些元素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品质和产量。
2. 促进土壤生态环境优化:海藻菌肥中的微生物代谢产物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生态平衡,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污染,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品质和产量。
3. 促进植物抗病抗逆能力:海藻菌肥中的一些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抗逆等功能,能够提高作物的抗病抗逆能力,减少损失和病害危害。
4.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海藻菌肥源于自然,具有天然、无公害的特点,使用后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周围生态环境。
因此,海藻菌肥作为一种天然有机肥料,具有多种优点和工作原理,能够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同时也能够保护环境和促进生态平衡。
有机肥发酵原理
![有机肥发酵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7012e4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0.png)
有机肥发酵原理
有机肥的发酵原理是指将含有丰富有机物质的生物废弃物或植物残渣,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产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将有机物分解为养分丰富的物质。
其主要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微生物作用:将生物废弃物或植物残渣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质,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热能。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参与的微生物有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2. 分解过程: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物质被分解为较小的分子,如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简单的糖类,脂肪被分解为脂肪酸等。
3. 发酵过程:微生物在有机废弃物中进行代谢作用时,会产生乳酸、醋酸等有机酸,降低酸碱度。
同时,微生物还会产生一些酶,如蛋白酶、纤维素酶等,分解有机物质。
在这个过程中,有机废弃物中胆碱、嘌呤和嘧啶等有机物质也会被分解。
4. 转化过程:发酵后的有机物质可以被微生物进一步转化为无机养分,如氮、磷、钾等,这些养分对植物生长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有机肥的发酵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含有丰富有机物质的废弃物或植物残渣分解为养分丰富的物质,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营养。
这种发酵过程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增加农作物产量。
垃圾发酵成有机肥的原理
![垃圾发酵成有机肥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54a52e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7.png)
垃圾发酵成有机肥的原理
垃圾发酵成有机肥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有机肥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垃圾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并释放出热能。
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例如果皮、蔬菜残余、纸张等。
这些有机物质被称为碳源,微生物需要它们来生存和进行代谢活动。
在垃圾堆积过程中,微生物会利用这些有机物质作为营养来源,通过分解产生能量。
垃圾堆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
这些微生物会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繁殖和生长。
当垃圾堆中的温度上升时,这些微生物会更加活跃,并分解有机物质。
微生物分解的过程称为发酵。
发酵的过程中,微生物会分解有机物质,并产生一些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水和热能。
这个过程称为有机物的分解和矿化。
分解后的产物会逐渐变成稳定的有机质,称为有机肥。
垃圾发酵过程需要注意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以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质的分解。
合理的管理和操作能够加速垃圾发酵过程,提高有机肥的质量和产量。
总之,垃圾发酵成有机肥的原理是通过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并释放热能,最终转化为稳定的有机质,以用作肥料。
这一过程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来确
保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有机肥如何发酵,详解其原理
![有机肥如何发酵,详解其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16774a6c175f0e7cd137f2.png)
有机肥如何发酵,详解其原理
有机肥的作用
有机肥的作用很多,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环境,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有机肥发酵主要分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发热阶段,主要以主要原料中一些霉菌、芽孢细菌等在有氧、低温的条件将一部分原料先分解为糖类等,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大概温度可以上升到40度以上。
第二个阶段计入高温阶段,随着温度上升,好热微生物开始活跃,他们将一些复杂有机物例如纤维素进行分解,继续发热,直到70-80度这个时候包括好热微生物在内微生物开始死亡或休眠,如果密封不好,就会出现温度不够腐熟不透情况。
第三是开始降温阶段,这个时候有机物都基本上已经腐熟,当温度回到40度以下时,参与第一过程的微生物又开始活跃了,如果降温太快,则说明腐熟不够,可以重新翻堆进行第二次升温。
结束语
最后是对于有机肥进行保存阶段,可以把堆肥压紧减少养分流失,有机物的腐熟过程其实也是微生物的全程参与活跃过程,我们可以加入一些含有复合菌的发酵剂加快有机肥的腐熟。
喷浆造粒有机肥
![喷浆造粒有机肥](https://img.taocdn.com/s3/m/1ea2be7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0.png)
喷浆造粒有机肥喷浆造粒有机肥是一种新型的有机肥料制造技术,它的制造过程通过喷雾系统将有机肥料原料喷洒入制备池内,经过润湿、均质、烘干等多环节处理后,形成具有粒状结构的有机肥料。
这种有机肥料不仅具有营养全面,使用方便等特点,而且能够解决传统有机肥料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臭味、污染等问题。
下面将介绍喷浆造粒有机肥的制作原理、优点和应用场景。
【制作原理】喷浆造粒有机肥的制作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原料处理:选择高质量的有机原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
2.喷洒处理:将混合好的原料喷入喷雾系统中。
3.干燥处理:经喷雾后的原料下坠到制备池内,通过温度烘干形成颗粒状有机肥料。
4.包装储存:颗粒状有机肥料需要进行包装和储存。
【优点】1.全面持久的营养成分:喷浆造粒有机肥通过科学配比和细致加工,能保持有机肥料中各项营养元素的最大程度,为土壤提供全面的养分,持久的肥效。
2.易于施用:喷浆造粒肥料的颗粒大小适中,不易散落,能够均匀撒布于土壤表面,易于施用。
3.无臭味、无污染:由于喷浆造粒有机肥的制作过程中没有臭味和对环境的污染,其使用也不会对地下水、水源地等造成影响。
【应用场景】1.大型种植业:喷浆造粒有机肥能够为大面积耕地提供充分的养分和生物活性物质,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城市绿化:喷浆造粒有机肥能够为城市公园、花坛等环境提供养分,提高植被生长的质量和效率。
3.农田环保:与传统有机肥料的制作过程相比,喷浆造粒有机肥不仅减少了有机原料的散落和破坏,而且能够在制作过程中有效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达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的效果。
【总结】喷浆造粒有机肥是一种新型的有机肥料制造技术,它的制作过程简单、安全,能够解决传统有机肥料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臭味、污染等问题,并具有全面,易施用,环保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利用秸秆堆制有机肥料技术
![利用秸秆堆制有机肥料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31dc8c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c.png)
利用秸秆堆制有机肥料技术—、秸秆分解的科学原理秸秆分解是在微生物活动下,粗有机物分解成为小分子有机物或无机物的过程。
秸秆的基本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由于各个部分在结构上的差异性,参与其分解的微生物在分解的各阶段有所不同。
首先是在喜糖霉菌(白霉菌)和无芽孢细菌为主的微生物作用下,先分解水溶性物质和淀粉等,然后过渡到以芽孢细菌和纤维菌占优势,主要分解蛋白质、果胶类物质和纤维素等,后期以放线菌和某些真菌为主,主要分解木质素、单宁、蜡质等。
秸秆分解是一个以微生物活动为主的过程,要堆制出优质的有机肥,必须控制与调节秸秆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活动所需要的条件,重点掌握好以下几个因素。
水分水分在秸秆分解过程中起到多方面作用。
首先,水分是微生物生存的必要前提;其次,秸秆吸水软化后,有机质易于被分解;最后,通过水来调节秸秆堆肥中的通气情况。
秸秆堆肥中适宜的水分含量应为堆肥原料湿重的60%〜75%。
通气通气状况直接影响秸秆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的活动。
秸秆分解前期,主要是以好气性微生物的矿质化过程为主,通气状况应好;后期以嫌气性生物合成腐殖质为主,通气量可减少,以利于合成腐殖质,保存养分。
温度秸秆分解合适的温度为25-65C,通常采用接种髙有机胞料力口工与施用温纤维分解菌以利于升温,控制秸秆堆的大小以利保温,控制水分和通气状况来调节温度。
碳氮比微生物体成分有一定的碳氮比,一般为5:1,微生物同化1份氮平均需要4份碳被氧化所提供的能量,因此秸秆堆肥中的碳氮比以25:1为宜。
酸碱度中性或弱碱是微生物活动的适宜条件,秸秆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机酸,不利于微生物活动,可加人少量石灰或草木灰调节秸秆堆肥的酸度。
用于分解秸秆的微生物菌种大致可分为好气性细菌与兼性嫌气性细菌两大类。
所谓好气性细菌,就是在空气(氧气)多的条件下繁殖的细菌,好气发酵速度快,许多微生物发酵菌种大都是以好气性细菌为主体。
所谓兼性嫌气性细菌,是在空气(氧气)少的条件下繁殖的。
废弃机油变有机肥的原理
![废弃机油变有机肥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32d99d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5.png)
废弃机油变有机肥的原理
废弃机油变有机肥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废弃机油中含有大量的含碳化合物,如碳氢化合物、芳香烃等,它们是有机肥料的重要成分。
机油中的这些有机物质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和转化而成为有效的有机肥料。
因此,废弃机油在变成有机肥料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处理。
其次,废弃机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磷、氮和其他营养元素,它们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养分。
通过适当的处理,可以提取出这些养分,以供植物吸收和利用。
这样,废弃机油变成的有机肥料不仅能够提供碳源,还能够为植物提供必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
再次,废弃机油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氯化物等,需要进行去除和降解。
这是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对土壤和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可以将这些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较低毒性的物质,以保证废弃机油转化后的有机肥料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安全性。
最后,废弃机油变成有机肥料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
其中,包括去除机油中的杂质、分离不同密度的组分、调节养分的平衡等。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提高有机肥料的质量和效果,使其更适合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
总的来说,废弃机油变成有机肥料的原理是通过处理、转化、去除有害物质和调
节养分平衡等一系列步骤,将废弃机油转化为适用于植物生长的有机肥料。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废弃机油中的有机物质和养分,减少废弃机油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供有机肥料供应,促进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提高。
柑橘有机肥制作原理
![柑橘有机肥制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1e9b11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f.png)
柑橘有机肥制作原理柑橘作为一种极受人们欢迎的水果,富含多种营养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
然而,柑橘树在生长过程中也需要足够的养分和肥料。
而如何制作一种有机肥料,不仅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同时还能保护环境,并且价格合理,是很多农户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分步骤阐述柑橘有机肥制作的原理。
第一步:原料准备。
柑橘有机肥的主要原料是甘蔗渣和稻壳。
在制作过程中还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肥料,如牛粪、鸡粪等。
这些原料制作成的肥料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可以有效地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第二步:加工处理。
在制作柑橘有机肥之前,需要对原料进行加工处理。
首先将稻壳和甘蔗渣混合,并添加一定比例的水,将其放入堆肥窖里堆积。
堆积的时间大约为2-3个月,这段时间需要不断翻堆、通气等工作,使其达到良好的发酵效果,最终形成肥料。
第三步:添加其他肥料。
在制作柑橘有机肥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添加一些其他的肥料,如牛粪、鸡粪等。
这样可以丰富肥料的营养成分,提高肥料的作用效果。
添加其他肥料需要注意比例,不宜过多,以免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第四步:施用肥料。
柑橘有机肥制作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施用肥料了。
通常情况下,每亩柑橘需要添加约50-70公斤的有机肥料。
将肥料均匀撒在村橘树下,用锄头轻轻掘开一条沟,将肥料填入土中,然后再将沟填平即可。
总结:制作柑橘有机肥的原理十分简单,主要的关键是堆肥的过程。
在制作过程中要确保原料的质量,保证健康环保。
同时要仔细掌握肥料的施用量和方法,确保村橘能够顺利成长。
有机肥造粒原理
![有机肥造粒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76f85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b.png)
有机肥造粒原理
有机肥造粒是将有机肥料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加工,使其成为颗粒状的形态,以便于储存、运输和施用。
有机肥造粒的主要原理为物理压缩和粘结。
首先,物理压缩是将细小的有机肥料通过压力机、造粒机等设备进行压缩,使其颗粒形态得以改变。
通过这种方式,有机肥料的颗粒变得更加紧实,减少了其体积,提高了储存空间的利用率。
其次,粘结是一种将有机肥料粒子粘结在一起的方法。
通常采用添加一定量的粘合剂或混合其他物质,使有机肥料颗粒间产生粘结作用,从而形成坚固的颗粒。
在有机肥造粒过程中,通常还会加入一些辅助剂,如湿润剂、分散剂、磨碎剂等,以提供合适的湿度和黏度,促进颗粒的粘结和形成。
总之,有机肥造粒原理是通过物理压缩和粘结使有机肥料成为颗粒状,以提高其储存、运输和施用的便利性。
有机肥发酵原理
![有机肥发酵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27754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7.png)
有机肥发酵原理
有机肥的发酵原理是指将有机物质经过一系列微生物的作用,逐渐转化为有机肥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由两类微生物参与,一类是好氧微生物,一类是厌氧微生物。
首先,有机物质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发酵的主要底物,可以被好氧微生物利用。
好氧微生物以有机物质中的碳水化合物为碳源和能源,通过氧气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能量维持其生命活动。
其次,有机物质中的蛋白质和脂肪酸等高能底物是发酵的次要底物,常被厌氧微生物利用。
厌氧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通过无氧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有机酸和气体(如二氧化碳、氨气等),其中有机酸可以进一步转化为氨基酸和有机酸盐。
最后,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将有机物质中的碳、氮、磷、钾等元素转化为有机肥的组分。
其中,含氮底物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氧化作用,转变为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形式的氮化物;含磷底物则转化为磷酸盐等形式的磷化物;含钾底物会生成可溶性的钾盐,而且微生物的生物膜还能吸附矿质离子,形成钾、钙等离子的有机络合物。
综上所述,有机肥的发酵原理是通过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联合作用,将有机物质中的碳、氮、磷、钾等元素转化为有机肥的成分,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一定的能量和气体产物。
有机肥实施方案范文
![有机肥实施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1ea97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f.png)
有机肥实施方案范文
一、有机肥基本原理
有机肥是指以有机物质(例如动植物残体,粪肥,秸秆等)为主要成分,经过酵素催化、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形成的土壤修复剂。
有机肥属于有机肥料,它的基本原理是有机肥料分解发生过程中,微生物释放出可以被植物吸收的氮、磷、钾、镁等营养元素,因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二、有机肥实施方案
1.地块考察:根据地块的土壤性质,确定有机肥的种类,并对地块进行测量和考察,确定施肥量;
2.秸秆选肥:结合地块特点,选择符合有机肥性质要求的秸秆,秸秆选肥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同时可以提高作物的品质;
3.选择肥料:结合作物的生长特性,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料,如有机液体肥料、秸秆、牲畜粪便等;
4.有机肥施入:按照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将有机肥料施入地块中,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5.灌水管理:根据土壤性质及施肥时间,开展有效的灌水管理,以防止土壤缺水和雨水流失;
6.植物管理:及时修剪植物,增加有机肥料的微生物活性,促进有机肥料的分解与吸收;
7.熟化处理:在施肥后的一定时期。
有机肥原理
![有机肥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41c8a0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c.png)
有机肥原理
有机肥原理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有机肥的来源:有机肥主要来自于动植物的残体和粪便等。
这些有机物质会在自然界中发生分解和腐烂的过程,产生有机肥。
2. 有机肥的成分:有机肥主要由有机物质组成,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这些成分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3. 有机肥的作用机制:有机肥可以通过多个途径来为植物提供养分。
首先,有机肥中的有机物质可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释放出植物所需的养分。
其次,有机肥中的有机物质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同时,有机肥中的微生物还可以与土壤中的其他微生物互相作用,形成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微生物群落。
4. 有机肥的优点:有机肥相较于化学肥料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有机肥对土壤和环境的危害较小。
有机肥中的养分释放缓慢,减少了养分流失的风险,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较小。
其次,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此外,有机肥还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增加土壤的肥力。
总之,有机肥原理是通过提供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活动,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有机肥具有
较少的环境污染风险和较好的土壤改良效果,是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析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
![浅析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dc2ce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f.png)
浅析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对于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有机农业土壤培肥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有机农业土壤培肥的基本原理有机农业土壤培肥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增施有机肥料、保护土壤微生物和提高土壤肥力三个方面。
1.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指由动植物及其残体、粪肥、农作物秸秆、农副产品和城市生活垃圾等通过发酵、堆肥等工艺处理后形成的肥料。
有机肥料具有养分含量高、肥效稳定、对土壤环境影响小等特点,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保肥保湿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生长,提高土壤生物多样性,对土壤环境有积极影响。
2. 保护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生物成分,对土壤养分的循环、有机质的分解、土壤通气透水和植物的生长发育等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有机农业土壤培肥要重视保护土壤微生物,保持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提高土壤生物的多样性,进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产量。
3. 提高土壤肥力有机农业土壤培肥还要重视提高土壤肥力,包括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和生物性状,提高土壤的湿度、通气性和保肥能力,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产量,并且确保土壤对农作物的供肥供水效果。
在有机农业土壤培肥中,需要合理选择适宜的有机肥料,包括稻草、生猪粪、鸡粪、牛粪、羊粪、绿肥等,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和土壤类型进行合理配置使用,充分发挥有机肥料的优势和作用。
有机农业土壤培肥要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包括控制有机肥料的施用量和施用时间,根据土壤肥力和农作物需肥量进行合理施用,避免施肥不均匀、施肥过量等现象,保证有机肥料的肥效,并且要注意控制土壤酸碱度和盐碱度的变化。
牛粪发酵有机肥的工作原理
![牛粪发酵有机肥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eef1f2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c.png)
牛粪发酵有机肥的工作原理牛粪发酵有机肥是一种以牛粪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脱水、堆肥等工艺处理而成的有机肥料,具有肥效稳定、营养全面、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等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牛粪发酵有机肥的工作原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微生物转化有机物质牛粪发酵有机肥的一个重要工作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成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营养成分。
牛粪中含有的有机物主要是秸秆、粪便和尿液等,其中秸秆含有的木质素和纤维素难以被植物吸收,而粪便和尿液中含有的氮、磷、钾等元素是植物所需的基本养分。
通过牛粪的发酵处理,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谢,生产出一些有机酸和酶类物质,分解固定在秸秆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使之变成植物易吸收的氮、磷、钾、钙、镁、硫等元素,从而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和农作物的生产力。
二、增强土壤理化性质牛粪发酵有机肥的另一个工作原理是增强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善土壤质量。
在牛粪的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能够降低土壤的pH值,使之趋向于中性或微酸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
有机酸还具有良好的配位作用,能够与土壤中的一些难以被植物吸收的铁、锰、铜、锌等微量营养元素结合,使之变得可供植物吸收利用。
牛粪发酵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可以作为土壤生物肥料,增加土壤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稳定土壤结构和改善土壤通气性、保水性等理化性质。
三、减少土壤污染牛粪发酵有机肥还具有减少土壤污染的作用。
牛粪是一种含有较多致病菌、杂草种子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有机废弃物,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施用,会对土壤环境和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而通过将牛粪进行发酵、脱水、堆肥等处理,可以有效地杀灭致病菌和杂草种子,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降低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的浓度,从而保护土壤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健康的农业生产。
牛粪发酵有机肥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微生物将牛粪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的营养成分,同时增强土壤理化性质和减少土壤污染,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有机肥料的制作及应用实验报告
![有机肥料的制作及应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58820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b.png)
有机肥料的制作及应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有机肥料的制作方法。
2. 掌握有机肥料施用的方法。
3. 研究有机肥料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实验原理:有机肥料制作的原理是将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分解,转化成为含有大量营养成分的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具有不同的养分组成和营养水平,用于补充种植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同时也能改善土壤质量。
实验步骤:1. 实验材料:(1)鸡粪、牛粪、猪粪、鸟粪等各种畜禽粪;(2)腐熟堆肥、绿肥、秸秆、草木灰等有机原料。
(3)装有气孔,并带盖的塑料桶或水泥池。
2. 确定堆肥的比例:将畜禽粪、腐熟堆肥、绿肥、秸秆、草木灰等有机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制成堆肥。
通常,堆肥的比例为畜禽粪3:腐熟堆肥2:绿肥(麦草、豌豆、菜叶等)1:其他原料(草木灰、秸秆、糠等)1。
3. 制作有机肥:将混合好的原料铺在有机肥制作设备(如上述的塑料桶或水泥池)中,并加入适量的水,使原料湿润。
然后用铲子或绳子拌匀,在一定时间内转动或翻动。
4. 陈化:将拌好的有机肥密封存放于阴凉、干燥处,定期翻动和湿润,待约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成为肥料使用。
如果等到翻动时已经完全干燥,就需要再次加入适量水分。
一般情况下,有机肥料需要陈化1-2个月,待有机物质分解完成,即可使用。
实验结果:用制作好的有机肥料施肥后,对土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经过数周的生长,种植的作物的叶绿素含量,生长状况和产量均有显著提高。
实验结论:1. 混合有机原料,可制成有机肥料。
2. 在制作有机肥料时,应掌握好比例,分配好各个原材料之间的相对含量。
3. 在有机肥料的施用过程中应该保持基本的生态环境,以确保肥料的充分利用。
4. 通过制作有机肥料,可以对土壤进行改良,促进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效益。
总结:有机肥料是一种优质的肥料,具有很强的作物生长促进作用。
它是由各种有机物资料制成,包括各种畜禽粪便、绿肥、秸秆等。
通过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生物化学反应等多个步骤,产生各种营养物质,可以很好地补充作物的营养成分。
有机肥生产原理
![有机肥生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392fb0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a.png)
有机肥生产原理
有机肥的生产原理主要涉及有机物质的分解与转化过程。
一般来说,有机肥的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料的分解,发酵,以及后处理与加工。
首先,有机肥的生产需要选取适当的有机原料,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菜籽渣等。
这些原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营养物质来源。
在原料的分解阶段,通过粉碎和压碎等预处理工艺,将有机原料切碎成适当大小,增加其表面积,促进微生物的侵入。
然后,将切碎的原料与适量的水混合,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大肠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作用,进行分解过程。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产生酶类物质,将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接下来,经过发酵阶段的处理,有机物质逐渐分解并转化为有机肥。
在这个过程中,要控制好发酵的时间、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运作。
同时,适量的通风和翻堆操作,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过程。
最后,在后处理与加工阶段,需要对发酵后的有机物质进行处理,以提高其肥效和利用价值。
这包括添加适量的辅料和微生物菌剂,调整化学性质和营养成分,促进有机物质的降解和转化。
通过筛分、干燥和包装等工艺,将有机物质处理成成品有机肥。
总的来说,有机肥的生产原理就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原料分解成有机化合物,并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加工,形成高效的有机肥产品。
这种生产方式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具有较高的肥效和经济效益。
微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 有机肥
![微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 有机肥](https://img.taocdn.com/s3/m/32e932ba998fcc22bdd10d1e.png)
微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有机肥一、微生物有机肥生产原理和微生物学过程1、基本原理好氧发酵是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通过自身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将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从中获得微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能量,同时将一部分的有机物转化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使微生物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生物体的过程。
发酵的结果是废弃物中有机物向稳定化程度较高的腐殖质方向转化。
2、微生物学过程好氧发酵的微生物学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的微生物类群:1)产热阶段(中温阶段,升温阶段)发酵初期(通常在1-3天),肥堆中嗜温性微生物利用可溶性和易降解性有机物作为营养和能量来源,迅速增殖,并释放出热能,使肥堆温度不断上升。
此阶段温度在室温至45℃范围内,微生物以中温、需氧型为主,通常是一些无芽胞细菌。
微生物类型较多,主要是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其中细菌主要利用水溶性单糖等,放线菌和真菌对于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物质具有特殊的功能。
2)高温阶段当肥堆温度上升到45℃以上时,即进入高温阶段。
通常从堆积发酵开始,只须2-3天时间肥堆温度便能迅速地升高到55℃,1周内堆温可达到最高值(最高温可达80℃)。
嗜温性微生物受到抑制,嗜热性微生物逐渐取而代之。
除前一阶段残留的和新形成的可溶性有机物继续分解转化外,半纤维素、纤维素、蛋白质等复杂有机物也开始强烈分解。
在50℃左右进行活动的主要是嗜热性真菌和放线菌;温度上升到60℃时,真菌几乎完全停止活动,仅有嗜热性放线菌和细菌活动;温度上升到70℃以上时,大多数嗜热性微生物已不适宜,微生物大量死亡或进入休眠状态。
此时,产生的热量减少,堆温自动下降。
当堆温降至70℃以下时,处于休眠状态的嗜热性微生物又重新活动,继续分解难分解的有机物,热量又增加,堆温就处于一个自然调节的、延续较久的高温期。
高温对于发酵的快速腐熟起到重要作用,在此阶段中发酵内开始了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并开始出现能溶解于弱碱的黑色物质。
玉米芯发酵成有机肥的原理
![玉米芯发酵成有机肥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6e8033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3.png)
玉米芯发酵成有机肥的原理
利用玉米芯发酵制作有机肥的基本原理如下:
1. 玉米芯提供碳素
玉米芯主要由纤维素和肌醇组成,可以为发酵过程提供丰富的碳源。
2. 微生物分解碳水化合物
加入的EM菌等微生物附着在玉米芯上,分泌纤维素酶等酶类,分解玉米芯中的纤维素、淀粉等碳水化合物。
3. 有氧发酵
保持一定的通风,使发酵过程获得氧气。
有氧条件下,微生物会快速生长和代谢,分解碳水化合物释放能量。
4. 产生有机酸
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降低材料的pH,为发酵创造酸性环境。
5. 控制好湿度
添加适量水分,保持约50-60%的湿度,既能提供微生物合适的生存环境,也方便氧气的溶解。
6. 微生物合成蛋白質
微生物利用分解的碳水化合物,同时吸收氨基酸等物质,合成各种酶蛋白、细菌体蛋白等。
7. 发酵温度控制
控制厩肥堆积温度在55-65C,可以为主要发酵菌种创造最适温度,加速发酵。
8. 充分转堆
定期充分翻转厩肥堆,使材料混合均匀,供氧充足,利于微生物作用。
9. 腐熟阶段
经过1-2个月腐熟,各种有机物质充分矿化,产生种类繁多的营养物质和活性物质。
10. 产出优质有机肥
经过发酵,玉米芯会转化为氮、磷、钾含量丰富,并含有丰富腐殖酸等的优质有机肥料。
玉米芯作为低碳氮比的原料,添加菌种促进有机发酵,是制取优质有机肥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有机肥发酵原理及技术要点
![有机肥发酵原理及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6f7f543caaedd3383c4d396.png)
有机肥料的生产一般都必须经过堆肥发酵过程。
堆肥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有机物不断被降解和稳定,并产出一种适宜于土地利用的产品的过程。
堆肥这种古老而简便的处理有机废弃物和制造肥料的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方法的改进,其应用很受各个国家的重视。
有许多报道指出,用腐熟堆肥制备种子苗床能抑制土传病害;并且在堆肥过程的高温阶段过后接踵而来的拮抗性细菌,可使菌数达到很高水平;堆肥过程中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达到不易分解、稳定、作物易吸收状态;同时微生物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减少重金属毒害作用。
可见,堆肥是制造生物有机肥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有益于生态农业的发展。
我国国内大多数有机肥料产品只堆肥发酵15-20天,这样的产品只能达到无害化标准,而优质的有机肥料堆肥发酵过程一般需要45-60天的时间。
这是因为在堆肥前期的升温阶段以及高温阶段会杀死植物致病病原菌、虫卵、杂草籽等有害微生物,但此过程中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新陈代谢、繁殖,而只产生很少量的代谢产物,并且这些代谢产物不稳定也不易被植物吸收。
到后期的降温期,微生物才会进行有机物的腐殖质化,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有益于植物生长吸收的代谢产物,这个过程需要45-60天的时间。
经此过程的堆肥可以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无害化;二是腐殖质化;三是大量微生物代谢产物(如各种抗生素、蛋白类物质等)。
有机肥发酵原理堆肥过程中有机质的转化堆肥中的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复杂的转化,这种转化可归纳为两个过程:一个是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即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成为简单的物质,最后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矿质养分等;另一个是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即有机质经分解再合成,生成更复杂的特殊有机质——腐殖质。
这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但方向相反,在不同条件下,各自进行的强度有明显的差别。
1、有机质的矿化作用(1)不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多糖化合物(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首先在微生物分泌的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单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有机肥生产技术
2011-02-10 18:35
一、有机肥生产原理和微生物学过程
1、基本原理
好氧发酵是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通过自身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将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从中获得微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能量,同时将一部分的有机物转化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使微生物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生物体的过程。
发酵的结果是废弃物中有机物向稳定化程度较高的腐殖质方向转化。
2、微生物学过程
好氧发酵的微生物学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的微生物类群:1)产热阶段(中温阶段,升温阶段)
发酵初期(通常在1-3天),肥堆中嗜温性微生物利用可溶性和易降解性有机物作为营养和能量来源,迅速增殖,并释放出热能,使肥堆温度不断上升。
此阶段温度在室温至45℃范围内,微生物以中温、需氧型为主,通常是一些无芽胞细菌。
微生物类型较多,主要是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其中细菌主要利用水溶性单糖等,放线菌和真菌对于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物质具有特殊的功能。
2)高温阶段
当肥堆温度上升到45℃以上时,即进入高温阶段。
通常从堆积发酵开始,只须2-3天时间肥堆温度便能迅速地升高到55℃,1周内堆温可达到最高值(最高温可达80℃)。
嗜温性微生物受到抑制,嗜热性微生物逐渐取而代之。
除前一阶段残留的和新形成的可溶性有机物继续分解转化外,半纤维素、纤维素、蛋白质等复杂有机物也开始强烈分解。
在50℃左右进行活动的主要是嗜热性真菌和放线菌;温度上升到60℃时,真菌几乎完全停止活动,仅有嗜热性放线菌和细菌活动;温度上升到70℃以上时,大多数嗜热性微生物已不适宜,微生物大量死亡或进入休眠状态。
此时,产生的热量减少,堆温自动下降。
当堆温降至70℃以下时,处于休眠状态的嗜热性微生物又重新活动,继续分解难分解的有机物,热量又增加,堆温就处于一个自然调节的、延续较久的高温期。
高温对于发酵的快速腐熟起到重要作用,在此阶段中发酵内开始了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并开始出现能溶解于弱碱的黑色物质。
C/N比明显下降,肥堆高度随之降低。
通过高温能有效杀灭有机废弃物中病原物,按我国高温发酵卫生标准(GB7959-87),要求发酵最高温度达50-55℃以上,持续5-7d。
3)腐熟阶段
在高温阶段末期,只剩下部分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和新形成的腐殖质,此时微生物活性下降,发热量减少,温度下降。
此时嗜温性微生物再占优势,对残留较难分解的有机物作进一
步分解,腐殖质不断增多且趋于稳定化,此时发酵进入腐熟阶段。
降温后,需氧量大量减少,肥堆空隙增大,氧扩散能力增强,此时只需自然通风。
在强制通风发酵中常见的后熟处理,即是将通气堆翻堆一次后,停止通气,让其腐熟。
还可起到保氮的作用.
二、发酵程序及工艺流程
发酵程序
1、原料的预处理:包括分选、破碎、含水率和碳氮比调整。
2、原料发酵:周期一般需要15-20天。
1)第一阶段:指好氧发酵中的中温与高温两个阶段的微生物代谢过程。
它是指从发酵初期开始,经中温、高温然后达到温度开始下降的整个过程,一般需10-12天。
2)第一阶段:物料经过第一阶段发酵,还有一部分易分解和大量难分解的有机物存在,需要继续发酵使之腐熟。
此时温度持续下降,当温度稳定在35-40℃左右时即达腐熟,一般需5-10天。
3、后处理:后处理包括去除杂质和进行必要的破碎处理。
工艺流程
1、堆制技术
堆前夯实地面,然后将粪便、泥炭、速腐剂等发酵原料按比例混合堆制。
2、搅拌翻堆条垛式发酵工艺
物料以垛状堆置,可以排列成多条平行的条垛,条垛的断面形状通常为三角形或梯形,高度1.5-2.0m,宽4-6m。
混合后堆料的含水率为55-65%。
发酵工艺流程如下:
发酵原料――预处理――混合――发酵――再调制――制粒――包装――出厂
在预处理中有时需要对原料进行破碎处理,调整原料的粒度,适宜的粒度范围是12~60mm。
破碎与筛分可使原料的表面积增大,便于微生物繁殖,提高发酵速度。
在堆置后每
4-7天可翻堆一次,1个月后可停止翻堆,让其自然后熟。
三、发酵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1、翻堆
翻堆供氧是好氧发酵化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
翻堆的主要作用在于:①提供氧气,加速微生物的发酵过程;②调节堆温;③干燥堆料。
翻堆次数少,通风量不足以提供给微生物充足的氧气,影响发酵温度的升高;翻堆次数多则有可能使肥堆的热量散失,影响发酵无害化程度。
通常根据情况在发酵期间翻堆2-3次。
2、有机质的含量
有机质含量高低影响堆料温度和通风供氧。
有机质含量过低,分解产生的热量不足以促进和维持发酵中嗜热性细菌的增殖,肥堆难于达到高温阶段,影响发酵的卫生无害化效果。
而且,由于有机质含量低,将影响发酵产品的肥效和使用价值。
有机质含量过高,则需要大量供氧,这会给翻堆供氧造成实际困难,有可能因供氧不足,造成部分厌气条件。
适宜的有机物含量为20-80%
3、C/N比
最适25:1
在发酵化中,有机C主要作为微生物的能源物质,大部分有机C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氧化分解变成CO2而挥发,部分C则构成微生物自身的细胞物质。
氮主要消耗在原生质合成之中,就微生物对营养的需要而言,最合适的C/N比在4~30。
当有机物C/N比在10左右时,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速度最大。
随着C/N比增加,发酵时间相对延长。
当原料的C/N比为20,30~50,78时,其对应所需的发酵化时间约分别为9~12天,10~19天,及21天,但当C/N比大于80:1时,发酵就难于进行。
各发酵原料的C/N比通常为:锯末屑300~1000,秸秆70~100,原料50~80,人粪6~10,牛粪8~26,猪粪7~15,鸡粪5~10,下水污泥8~15。
堆腐后C/N比将比堆腐前明显下降,通常在10~20:1,这种C/N比的腐熟发酵,农业利用肥效较好。
4、水分
水分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发酵发酵速度和腐熟程度。
对污泥发酵而言,堆料合适的水分含量为55-65%。
在实际操作中,简便的测定方法为:以手紧握物料能成团,有水迹出现,但水不滴出为宜。
原料发酵最合适的水分为55%。
5、颗粒度
发酵化所需要的氧气是通过发酵原料颗粒孔隙供给的。
孔隙率及孔隙大小取决于颗粒大小及结构强度,像纸张、动植物、纤维织物等,遇水受压时密度会提高,颗粒间孔隙大大缩小,不利于通风供氧。
颗粒适宜大小一般为12-60mm.
6、pH
微生物可在较大的pH范围内繁殖,合适的pH为6-8.5。
发酵时通常不需要调整pH值。
四、判定指标
1、腐熟度:发酵的腐熟程度
1)外观变化:直观定性判断标准是发酵不再进行激烈的分解,成品温度较低;外观呈茶褐色或黑色;结构疏松;没有恶臭。
2)温度变化:通常肥堆经过了高温阶段后,温度将逐渐下降。
当发酵达到腐熟时,堆温将低于40℃。
2、化学指标
1)有机质和挥发性固体含量的变化: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有机质和挥发性固体含量呈持续下降的趋势,最后达到基本稳定。
达到腐熟时,可下降15-30%。
然而这种变化趋势受原料来源的影响很大。
仅用其来衡量发酵是否腐熟,还不充分。
2)氮、C/N比及无机氮形态的变化:在发酵过程中部分有机碳将被氧化成CO2挥发损失,肥堆质量减少。
由于氮的损失(主要是在有机氮的氨化阶段,少量的氨氮会挥发损失)远低于有机碳的损失,因此,发酵腐熟后,发酵中全氮含量有上升的趋势,而C/N比持续下降,直至稳定。
一些研究指出,当堆料的C/N比从25~35:1下降至20:1以下时,肥堆将达到稳定。
3)水溶性有机碳(C)及水溶性有机碳与有机氮之比:水溶性有机碳与水溶性有机氮的比值是发酵腐熟的良好化学指标,该值约为5-6时表明发酵已经腐熟,而且该值与发酵原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