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2017届高三地理复习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得云开见月明

——高三地理最后阶段复习指要

©郑淮元刘梓凝

2017西城高三一模考试刚刚结束,通过文综地理学科的考试,同学们会发现,之前复习过程中积累的“套路”和“模板”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有用,相反,一味地拘泥于“套路”、“模板”反而影响了答题质量和最终成绩,一些同学因此感到自己的复习进入了瓶颈期。事实上,一模考试的从严阅卷,是为了启示我们敢于突破“教条”的约束,在知识体系趋于完备的基础上尝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提升思维品质,灵活调用所学、独立地、有逻辑地解决现实问题,而非简单的“模板背诵”、“要点罗列”。这种导向,再一次证明,地理不是“八股”学科,在史地政三科中,地理是唯一不需要刻意背书的学科。那么,在最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如何超越瓶颈期,实现地理学习上的质变与飞跃呢?希望下面的几条建议,能够给予大家或多或少的启迪和帮助。

一、俯视高考,方能赢在高考

(一)以地理视角分析具体问题,熟练掌握地理学科基本思想方法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需要我们能够驾驭多变的高考试题,这要求我们在“多变”的试题中寻找“不变”之处,即要抓住学科本质,通过学习实践,达到甚至超越高考文综的四大基本能力要求,以俯视的视角看高考。

地理学科的本质,即地理视角与思想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核心方面:

1. 建立时空观。这是地理研究的切入点。考试思考作答时一定要充分获取图文信息,考虑其所在的时空背景,这也是老师常常强调的“从位置出发”、“从材料出发”,因为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具有差异的个性优势劣势是指导人类活动、决策区域发展方向的根本依据。

【例1】(2016西城二模36题第一问)

分析摩洛哥降水量西北多、东南少的原因。(10分)

答案:西北部:濒临大西洋和地中海(或位于30°—40°

N大陆西岸),受湿润西风影响(或位于亚热带地中海气

候区)(2分),冬季多雨(2分);且处于山地迎风坡(2

分),降水较多;

东南部:受副热带高压、东北信风控制(或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2分);且处于山地背风坡(2分),降水较少。

分析:该题要求分析影响区域间降水差异的原因,难度较小。参考答案思路清晰,充分运用了图中位置、地形信息,联系全球大气环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等知识,对西北、东南部的气候情况分别进行分析,体现了“从位置出发”、“从材料出发”的基本原则。

2. 关注地理要素间密切联系与相互作用。这是地理研究的根本。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揭示了五大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及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之间的密切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则反映了要素间不可忽视的相互作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渗透着对这一点的考查。

【例2】(2016北京高考36题第一问)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8分)

答案:春季(2分)。位于亚热带北部(2分);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2分);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2分)。

分析:该题要求分析山地南北坡景色差异的原因,难度中等。参考答案再次反映了“从位置出发”(位于亚热带北部)、“从材料出发”(主峰海拔高)的基本原则,根据“位置+海拔—气温—地表积雪”、“地形坡向—气温—植被状况”两条逻辑线索进行分析,言简意赅、清晰明了。该题考察的要旨,是纬度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温、植被的作用和影响。

3. 采用系统性、综合性的分析方法。由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也就是地球表面这个复杂的整体,因而要想全面地分析、探讨地理问题,就必须采取系统性、综合性的分析方法。我们既要有全局观,同时也要能从纷繁复杂的影响因素中抓住关键,具体地、理性地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件的形成过程。

【例3】(笔者原创试题)

重庆是著名的“山城”、“雾都”,也是长江水系的枢纽之地。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是诸侯国巴国的都城,有几千年的建城史。(30分)

图1 重庆“平行岭谷”遥感图

图2 重庆“平行岭谷”地貌示意图

(1)有地理学家将重庆比作“观音轻展玉臂,轻拈玉指拾起的一枚珍珠”,事实上,“观音

的玉指”在地质学上被称为“平行岭谷”。根据材料及所学,简述“平行岭谷”地貌的形成原因,描述图1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其对重庆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14分)(2)重庆多雾,素有“雾重庆”之称,年平均雾日高达104天。说出重庆雾天高发的季节,并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重庆多雾的原因。(16分)

答案:

(1)形成原因:水平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受到挤压发生弯曲变形(1分),形成背斜(岭)、向斜(谷)(1分);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1分),裂隙发育,在外力作用(风化、流水侵蚀)(1分)下形成小型槽谷;

地形特征:盆地、丘陵、山地为主(1分);东北、东南较高,多山地(1分),中西部较低,为盆地(1分);中部多条东北—西南走向山脉(1分)与多条山谷相互平行、相间排列(1分);

影响:山间谷地平坦、宽广(1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1分),有利于农耕聚落的形成和城镇的发展(1分);“平行岭谷”使城市发展受到山地、河流的制约,分散成多个片区,呈现“组团”形态(2分)。

(2)高发季节:秋冬季(2分);

原因: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2分),河流众多(或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1分),近地面水汽充沛,空气湿度大(1分);白天,地面温度高,蒸发作用(1分)不断加强,空气中容纳大量水汽(1分);夜间,尤其是秋冬季的晴夜(1分),地面辐射降温(1分)作用十分明显,与此同时,盆地边缘山地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1分),近地面空气降温快,工业发展又使城市空气中多尘埃、烟粒(或提供了“凝结核”)(1分),水汽凝结形成大雾天气;重庆位于四川盆地(2分),周围有山地阻挡,近地面风力较小,大气层结稳定(1分),水汽不易扩散(1分)。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运动、水的运动、地质作用、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第四章地形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知识,基本涵盖了自然地理最核心的规律,要求考生从较多的图文信息中获取、提炼关键信息,灵活调动所学原理知识,并采用系统性、综合性的分析方法描述、分析、探讨地理问题,难度较大。笔者命题的意图,是希望同学们进一步重视自然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在解答相关问题时,要灵活调动所学、有逻辑地解决现实问题,在“想清楚”的基础上“写清楚”。如第2小问,应全面考虑、综合分析雾这一天气现象的形成过程,从物源条件(近地面水汽含量大: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动力条件(白天增温、水汽蒸发随气流上升)、凝结条件(夜间地面辐射降温、山风的降温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