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内镜消毒、保养维护的护理分析
消化内镜消毒管理

消化内镜消毒管理【摘要】医源性感染引起的事故越来越多,医疗器械消毒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医护工作者的重视,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消化内镜消毒管理经验,就如何在对消化内镜进行消毒管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希望对医护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消化内镜;消毒管理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引进了消化内镜,消化内镜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诊疗和治疗水平。
消化内镜技术是微创性技术,若清洗工作不到位,将会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医疗的安全。
随着内镜检诊量的日渐增多,早期采用流动水洗、酒精擦拭以及水桶法清洗消毒造成的交叉感染病率已被证实。
近期国家卫生部又进一步强调加强内镜的洗消工作,因此加强医院消化内镜的清洗和清洗过程中的监控管理,保证医疗安全,努力预防交叉感染,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
伴随着消化内窥镜技术的成熟与成本的降低,很多医院包括中小型医院都配置了多种消化内窥镜。
消化内窥镜在给患者检查带来了方便,同时,如果消毒不彻底,消化内镜是要进入人体内的医学仪器之一,由于消化内镜一般结构比较复杂,形状也很不规则,并且一般都比较精细,这就给清洗和维护带来了很多麻烦,但是由于消化内镜的特殊性,医院必须将强其对消毒工作的管理。
医护工作者加强对消化内镜的消毒与管理,对预防和控制医源感染显得尤为重要。
1.化内镜消毒管理的重要性消化内镜中的胃肠镜和它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是非常重要的,如消毒执行不严格有可能可引起某些疾病的交叉感染,人体自然腔道带菌而造成内镜污染的主要细菌为口咽部的正常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较少见。
内镜在使用过程中常被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血液等体液污染。
再接受内镜检查的病人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大于50%。
类杆菌污染胃镜后,粘附在胃镜内壁上,很难冲洗干净,若操作中洗消不严格,则会造成院内交叉感染,研究指出幽门螺旋杆菌是诱发胃、十二指肠癌变的重要因素。
在这些传播因素例,经血液传播病原体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的显得尤为突出,有人曾经做过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内镜检查是医源性感染的潜在因素之一,当前中国医学界公认戊二醛为理想的消毒剂之一,这种消毒净不仅对多种细菌、霉菌有杀灭的作用,而且对乙肝、丙肝等等病毒、HIV均有一定的灭杀作用。
消化内镜的维护和保养

消化内镜的维护和保养
(1)检查病人后,应立即进行床侧清洗,洗涤间清洗按漏水测试、手工清洗、消毒液侵洗、无菌水洗净、妥善保管的程序进行。
(2)内镜本身不能进行高温高压灭菌(通常能高温高压灭菌会在外观上标有“AUTOCLAVE”或“AUTOCLAVABLE”或涂有绿色标识)。
(3)确认清洗工具没有脏污,防水盖内侧没有水滴,确认清洗工具没有磨损划痕、裂缝、扭曲、金属与刷毛脱落等,劣质清洗工具不但不能有效清洗内镜,反而能造成内镜破损。
(4)在保存内镜之前,请确认内镜表面和所有管道完全干燥,残留水汽有助于空气中的细菌在内镜内外繁殖增生,造成污染。
(5)干净的内镜应该垂直挂放在干燥、温度适中的地方,手提箱不宜用作保存清洗和消毒后的内镜,只可用作运输往来工具。
消化内镜进行冲洗消毒护理对策

消化内镜进行冲洗消毒护理对策目的探讨消化内镜冲洗消毒护理对策。
方法对本院的消化内镜冲洗消毒护理对策进行总结。
结果护理对策包括健全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消毒间配置、人员配置、冲洗消毒流程。
结论对冲洗消毒的护理对策改进,健全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合理的消毒间及人员配置,严密、细致的冲洗消毒流程,以及对多酶清洗剂、戊二醛消毒液浓度和消毒效果控制,可以达到和防止通过消化内镜造成的医源性感染。
标签:消化内镜;冲洗消毒;护理对策消化内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微创性的诊疗技术,在我国以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消化内镜结构复杂、材料特殊,使用频率高、许多部位不耐高温、高压或易腐蚀,导致冲洗消毒不到位,危及患者的安全。
正常人的胃、十二指肠是有菌的腔道,但在诊疗操作时,易损伤黏膜,特别是活检时必然会穿破黏膜,接触血液,破坏黏膜屏障,造成医源性感染。
通过内镜传播的有幽门螺杆菌(HP),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梅毒、结核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均可通过内镜感染[1]。
内镜的清洗消毒问题,越来越引起临床上重视。
我们就我院消化内镜防止医源性感染,改良冲洗消毒护理对策汇报如下。
1 健全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4月卫生部颁布)要求,及与我院相结合的实际情况,详细的制定本院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向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宣教,并统一制作上墙。
建立严格的清洗消毒登记制度,详细记录清洗消毒流程和人员进行规范登记,责任到人。
2 消毒间配置专门设置专一的消毒间,消毒间通风良好,水电设施齐全并安装强力排气装置,消毒间进行明确的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和相应的分隔,良好合理的操作工作流程。
3 人员配置消毒工作人员选用责任心强的护士,长期固定担任,保证消毒质量的稳定性。
对消毒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岗前培训,进行清洗消毒的系统培训以及《消毒管理办法》的学习,熟练的掌握内镜结构。
4 冲洗消毒流程4.1 初步清洗每检查完1位患者后,在床边立即用纱布将内镜插入管上的粘液清除,抹去镜身外表污物。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护理问题与策略分析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护理问题与策略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护理过程中存在问题,且提出合理的有效处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分析的60件消化内镜以及20名消化内科护理人员所有资料,分析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问题,提出合理对策。
结果我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包括医院人员缺少专业培训、基础设备不完善、不规范护理过程等护理问题,进而采取合理措施来健全管理机制,提升消毒操作技术,切实满足消毒基本需求。
结论采取健全管理制度、提升护理人员水平、改正人员防护意识来改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对于以后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护理问题;策略消化内科中消化内镜是常用的一种仪器,因仪器设备存在较为特殊的材质,繁琐的结构,继而会增加清洗消毒难度,在清洗消毒仪器设备过程中高压消毒、高温灭菌以及强酸灭菌等方式不能获得理想效果[1],但反复使用消化内镜十分容易引发医院感染,进而需要医院操作人员注重消毒清洗质量。
目前为了避免不全面消毒清洗仪器引发感染现象,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逐渐发展成为内镜消毒的依据。
现对我院60件消化内镜与20名消毒内镜清洗操作人员分析情况予以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分析的60件消化内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消化内镜消毒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其中包括20名消毒内镜清洗操作人员。
1.2 方法调查护理人员培训情况,如是否公开工作方式、消化内镜消毒监督机制应用情况、是否有专业消毒人员、消毒护士是否经过专业培训,是否有专业监督消毒工作;检查设备情况,如一次性活检钳是否使用、单独消毒清洁应用情况、是否分开诊治两端消化道、是否利用清洗刷清洗内镜;调查操作流程,每天是否清洗仪器,是否依据相关规范进行清洗、酶清洗使用原则、是否高温灭菌处理活检钳、是否顺利执行清洗步骤;检查每月消毒记录情况,每月是否有专门护理对仪器附件检测情况进行记录;检查人员防护情况,如防护眼罩、手套、帽子等,消毒人员是否每次消毒都更换手套。
消化内镜检查准备及清洗消毒灭菌和保养的护理

消化内镜检查准备及清洗消毒灭菌和保养的护理(湖北省兴山县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湖北兴山 443711)摘要:医院消化内镜室从器械准备、患者准备、术后清洗、消毒、灭菌和保养等方面严把医院感染关和医疗质量关,没发生一例院内感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准备;清洗消毒灭菌保养;护理【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53-01随着消化内镜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内镜在清洗消毒灭菌和保养等各个环节中,要切实规范临床专业技术操作,强调院感质量,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
我们医院自开展胃镜检查以来,没发生一例院内感染病例,我们消化内镜室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器械准备1.1 做胃镜检查前,应将经过消毒灭菌后的各类器械物品按要求妥善放置固定置,避免碰撞。
接通电源,将胃镜与光源、吸引器、注水器连接好,注水瓶内应装有1/2-2/3的蒸馏水.1.2 检查胃镜角度、注气、注水和吸引器等功能及光源是否正常、安全和完好。
1.3 用乙醇溶液纱布擦拭镜身、弯曲部及前端部,1.4 检查活检钳、照相系统等是否正常。
1.5 治疗车上按要求备齐内镜检查用物及常用药物和消毒灭菌的口圈、弯盘、纱布、治疗巾和卫生纸巾等。
2 患者准备2.1 严格掌握适应症:凡有上消化道症状者,包括上腹部不适、胀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暖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必须做内境止血治疗检查者;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符者;必须随访的病变,如溃疡、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
2.2 严格掌握禁忌症: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精神病史和意识障碍不能合作者。
2.3 检查前准备,先了解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再按要求做好以下准备。
2.3.1 检查前一天晚餐(必须在晚6点钟以前)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如面条、稀饭,晚8点钟后至第2天早晨检查前严格禁食水(包括不喝口服药),不吸烟。
消化科内镜下治疗的护理措施

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三): 1、术前用药同消化道出血部分; 2、器械准备: 根据息肉部位、类型选择合适的胃肠镜; 准备高频电刀、微波发生器、圈套器等手术器械; 做好管线连接及测试工作。
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护理措施
术前 护理 术中 护理 术后 护理
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护理措施
术中护理(一): 1、术中配合要默契, 特别是收圈时要慢慢 收紧,用力均匀,切 忌速度过快,用力过 猛引起机械切割导致 出血; 2、并发症的发生率除 与息肉大小、形态、 治疗方法选择是否得 当,还与操作者熟练 程度密切相关。
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一): 1、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 生命体征; 2、创面较大,出血风险高的多参 数监护24小时; 3、注意有无呕血、便血及腹痛; 4、胀气较重的可采取按摩腹部、 针灸等综合措施; 5、警惕出血及穿孔。
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二):
术后合理饮食及休息是预防迟发出血的关键! 1、息肉切除术后,一般禁食24小时,其后24 小时温凉流质,以后根据大便情况改为半流 质或少渣饮食; 2、肠息肉套扎后无渣饮食一周,以后逐渐 过渡到普食; 3、三周内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 4、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5、术后卧床24小时,年老体弱或创伤较大者 2-3天; 6、六周内避免持重物及长途步行,三个月 内避免骑自行车。
主要内容
1
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的护理措施
2
消化道息肉内镜治疗的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的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 食管、胃、十二指肠及肝胆胰疾病引发的出血, 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也包括在内。 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大量出血多伴有 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 命,死亡率高达8-13.7%。 治疗除扩容、输血、血管活性 药物外,内镜下止血是 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消化科内镜下治疗的护理措施

消化道狭窄扩张术后的护理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 了解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症状。
饮食护理
术后需禁食,待肛门排气排便后方可 逐渐恢复进食,先少量流质饮食,逐 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
并发症观察
注意观察有无消化道穿孔、出血等并 发症的发生。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确保手术安全。
配合医生操作
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内镜治疗操作步 骤和流程,熟悉手术器械的使用和保 养。
在手术过程中,根据医生的要求,准 确、迅速地传递器械和用品,确保手 术顺利进行。
03
术后护理
饮食护理
术后饮食调整
根据手术类型和医生建议 ,逐步从流质、半流质食 物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 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根据需要给予肠道清洁 剂,如聚乙二醇电解质 散等,以清洁肠道。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电解 质紊乱、脱水等不良反 应,及时处理。
02
术中护理
患者体位
01
患者应取左侧卧位,双腿向胸前 弯曲,两手交叉抱于胸前,充分 暴露腹部。
02
根据手术需要,协助患者摆好体 位,保持舒适并有利于手术进行 。
监测生命体征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 、呼吸等。
心理护理
解释内镜检查的必要 性及注意事项,减轻 患者焦虑和恐惧。
对患者的疑虑和问题 给予耐心解答,增强 患者的信任感和配合 度。
告知患者内镜检查的 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 适感,帮助患者做好 心理准备。
肠道准备
01
02
03
04
指导患者术前1-2天少渣 饮食,避免进食过多难 以消化的食物。
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护理知识

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护理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消化道内镜检查技术逐渐完成和成熟,在诸多疾病中广泛使用。
消化道内镜检查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常见医疗程序,如胃镜、结肠镜和十二指肠镜等,通过规范有效开展各项操作,并配合使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能够提高其检查结果准确性,从而为疾病诊治夯实基础。
以下是与消化道内镜检查相关的护理知识的详细内容:一、消化道内镜检查护理目的消化道内镜检查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患者的安全。
这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和氧饱和度,以及维持合适的麻醉状态。
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护理人员的任务之一是确保患者在整个过程中感到舒适。
这包括解释检查的过程,提供镇静和麻醉,以减轻不适感。
消化道内镜检查通常需要合作患者的主动吞咽或耐受一定的不适。
护理人员的目标是确保患者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检查,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在消化道内镜检查中,通过器械或黏膜进入体内。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所有设备和材料都是无菌的,以防止感染。
消化道内镜检查可导致诸多并发症,如出血、穿孔或其他器械相关的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
二、消化道内镜检查护理方法(一)检查前护理方法通常,患者需要在检查前至少6至8小时内禁食,以确保胃肠道清空,使医生能够更好地检查内脏。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还会要求患者在检查前停止饮水。
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物等药物,需要在检查前暂时停药或调整剂量,以减少出血风险。
检查过程中,医生会使用麻醉或镇静剂来使患者放松并减轻不适感。
患者应该告诉医生关于任何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的信息。
在检查前,患者应告知医生关于自己的健康状况、药物过敏、手术历史和其他重要的医疗信息。
在术前,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差,护理人员开展心理护理方法,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同时对于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耐心细致解答,并开展放松训练方式,全面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
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与保养

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与保养发表时间:2019-05-30T08:46:34.5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0期作者:郭锐[导读] 近年来,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拓宽和深入,由此带来的医院内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摘要】近年来,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拓宽和深入,由此带来的医院内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
由于消化内镜是深入身体消化腔道的医疗器械,其结构比较复杂,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携带的病原体污染。
因此,对消化内镜使用前后彻底的清洗、消毒是预防和控制消化内镜相关感染的关键。
一定要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的相关规范、要求,在对消化内镜及其附件进行清洗、消毒的过程中,一定要在使用后立即清洗、消毒。
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水洗—酶洗—清洗—消—冲洗—吹干”的程序来对其进行操作,并用计时器来对清洗、消毒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确保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消化内镜及其附件均处于安全范围内。
确保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能够得到不断地提升,让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有效地改善 , 为内镜诊疗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231-02随着医用内窥镜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临床医疗能力不断提高,消化内镜在临床诊疗中得到广泛认可[1]。
消化内镜是指专用于食管、胃、大小肠、胰胆管的消化道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一种光学仪器,属于软性内镜。
是由插入部分、操作部及导光插头部组成,通过人体消化道自然腔道进入体内,帮助观察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及通过钳道对病变进行活检取材的一种医疗器械,在消化系统诊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消化内镜是随人体消化道自然腔道插入的一种光学器械,属于侵入性的医疗器械。
在检查和诊疗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损伤消化道黏膜,容易造成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因此消化内镜使用过程中清洗消毒工作格外重要。
胃肠内镜的清洗消毒与保养课件

内镜本身 防水帽
(MH-553)
超声波清洗
×
×
酶清洗液
√
√
酒精
√
√
戊二醛
√
√
环氧乙烷气体
√
×
高温高压消毒
×
×
清洗刷
(BW-20T) (MH-507)
√
√ √ √ × √
先端帽
(MAJ-311 (MAJ-411)
√
√ √ √ × √
ETO帽
(MB-156)
× × × × √ ×
注意:内镜本身不能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高压蒸气灭菌的条件
✓ 外观标有“AUTOCLAVE" 或“AUTOCLAVABLE” 字样
5) 反复按动吸引按钮, 吸引洗涤液,冲洗钳子与 吸引管道
洗滌液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有抬钳器的內镜( 例如十二指肠镜) (a) 连接洗涤管
洗涤管
90o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3) 从钳子口插入
4) 以吸引方法沖洗管道
堵住吸引
口阀
10 秒
~10cm
注意:
消化道内镜及附件的保养与维护

后,再使用消毒剂消毒。直接使用消毒剂
处没有连续气泡冒出。不活动弯曲部,有 使蛋白质凝固,容易使喷嘴堵塞。
时很难发现弯曲部橡皮及钳子管道上面的
五、喷嘴堵塞的预防
针空。
1、使用送气送水专用按钮清洗送气送
(6)将内镜连同测漏器一起从水中取 水管道彻底清洗内部管道。
出。关闭保养装置或光源。将测漏器从保
2、正确的握持内镜的方法,避免先端
络系统信息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功能:医 院感染监测系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测 系统、医院感染细菌学检测系统、医院感 染综合查询分析系统。
比较理想的医院感染监控系统,应能 在医院范围内,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病 房、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医学影 像、病理科以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感 染监控相关科室等组成一个医院感染监控 网,实现全院范围内的数字共享和通讯, 能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医院感染动态 信息。我们在院内信息平台上,使用北京 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 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一,并很好地配合 了该管理系统的持续改进,注重实用性, 与北京感染中心不断实现信息接轨,使医 院信息系统(HIS)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中更好地完善。更适合临床应用,提高一 线人员上报积极性。
一、临床资料 1、收集本科2006年1 O月至2008年 10月期间收住院的自血病患者176例,发 生院内感染58例,其中男31例,女27例, 年龄5—73岁,平均35岁,感染率为32.95 %,均符合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2、本组58例院内感染中,2 1例上呼 吸道感染,下呼吸道11例,败血症8例, 口腔6例,泌尿道5例,皮肤4例,肛周3
消化道内镜及附件的 保养与维护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内镜中心龙晓英 熊弦王艳秋王磊563003
胃、肠内镜的清洗消毒与保养课件

机器清洗步骤
预清洗
使用预清洗机对内镜进行 初步的冲洗,去除大部分 的污渍和残留物。
清洗
将内镜放入清洗机中,按 照设定的程序进行清洗, 包括热水冲洗、洗涤剂清 洗、漂洗等步骤。
消毒
清洗完成后,将内镜放入 消毒机中进行彻底的消毒。
清洗后的检查与保养
检查内镜是否干净
对清洗后的内镜进行检查,确保无污渍和残留物。
胃、肠内镜的清洗消 毒与保养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胃、肠内镜的基本知识 • 胃、肠内镜的清洗流程 • 胃、肠内镜的消毒方法 • 胃、肠内镜的保养技巧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01 引言
课程背景
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
培训需求的增加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内镜技术在诊 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压力蒸汽灭菌法
原理
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 病毒和芽孢等。
方法
将内镜放入专用的灭菌袋中,封口后放入灭菌器 内,按照操作说明进行灭菌。
注意事项
使用前应确保灭菌器经过正确校准和维护,避免 损坏内镜。
化学消毒法
原理
利用化学消毒剂杀灭各种微生物。
方法
根据使用的消毒剂种类和浓度,将内镜放入消毒液中浸泡一定时间, 达到消毒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防霉
在潮湿的环境中,应定期在内镜表面和管道上涂抹防霉剂, 以防止霉菌生长。
内镜故障排查与维修
故障识别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内镜操作不灵 活、图像不清晰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应及时排查故障原因。
维修流程
根据故障情况,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 行维修。维修时应遵循厂商提供的维 修指南,确保内镜的安全性和性能恢 复。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常见问题及控制要点

清洁--消毒成功的重要保证!
清洁的定义 清洁(去污)就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被清洗物品 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尽可能地降低到比较安全的水平,保 证消毒灭菌成功 。
医务人员多注重消毒灭菌,而忽视清洁环节。
已发现生物膜粘附于内镜内腔中,阻止消毒剂的穿透,导致消毒失败。 通过清洁,将生物膜破坏掉,这个发现强调了彻底人工清洗的重要性。
卫生部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第七条 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 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清洁的环境要求
清洁消毒区域应有适当的通风,以排除有毒蒸汽和空气传播的病 原体。
应有专门的洗手槽。 房间应配备适当的设备来支持(如:吸引、氧气)。 应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内镜及其附件的干燥和储存。
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必须灭菌。 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应当按照《消
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按照《消毒管理办法》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 菌。
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 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虽然昂贵,自动清洗消毒机还是有优点的,尤其是在进行大量检 查的医院。另外,可以减少工作人员对毒性化学物质的暴露并使 消毒因子的作用时间标准化。
仔细的人工清洗是优于自动处理机的。 内镜在放入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前,要人工彻底清洗。
消毒质量监测
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 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 使用部门。
检查人数超过限值,为了减少病人的等候时间,容易人为地缩短 了清洗消毒的时间,造成消毒不严。
消化内镜怎样清洗消毒

消化内镜怎样清洗消毒消化内镜的消毒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消化内镜会直接进入人体内部,一旦清洗消毒出现纰漏,残留病菌,是极易引起感染的,因此,一定要做好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处理,那么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如何做呢?下面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
一、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材料方面,软镜由不同材料制成,所有材料必须对于整个处理过程中所应用的物理和化学介质兼容。
复杂几何形状方面,长管腔,嵌入结构及光滑表面,密封管腔,电器元件,镜头,微小部件等,均对清洗、消毒、灭菌剂带来挑战。
所有表面及密封连接均会在处理过程中受到损伤,并可能导致内部原件的损坏,造成高额维护费用!1.预处理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在与光源和视频处理器拆离之前,应立即用含有清洗液的湿巾或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擦拭用品应一次性使用;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s;将内镜的先端置入装有清洗液的容器中,启动吸引功能,抽吸清洗液直至其流入吸引管;盖好内镜防水盖;放入运送容器,送至清洗消毒室。
2.测漏取下各类按钮和阀门;连接好测漏装置,并注入压力;将内镜全浸没于水中,使用注射器向各个管道注水,以排出管道内气体;首先向各个方向弯曲内镜先端,观察有无气泡冒出;再观察插人部、操作部、连接部等部分是否有气泡冒出;如发现渗漏,应及时保修送检;测漏情况应有记录;也可采用其他有效的测漏方法。
3.清洗在清洗槽内配制清洗液,将内镜、按钮和阀门完全浸没于清洗液中;用擦拭布反复擦洗镜身,应重点擦洗插人部和操作部。
擦拭布应一用一更换。
刷洗软式内镜的所有管道,刷洗时应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反复刷洗至没有可见污染物。
连接全管道灌流器,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将各管道内充满清洗液,浸泡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
刷洗按钮和阀门,适合超声清洗的按钮和阀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进行超声清洗。
每清洗1条内镜后清洗液应更换。
将清洗刷清洗干净,高水平消毒后备用。
4.漂洗将清洗后的内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按钮、阀门移人漂洗槽内;使用动力泵或压力水枪充分冲洗内镜各管道至无清洗液残留;用流动水冲洗内镜的外表面、按钮和阀门;使用动力泵或压力气枪向各管道充气至少30 s,去除管道内的水分;用擦拭布擦干内镜外表面、按钮和阀门,擦拭布应一用一更换。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第一篇: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概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试行)》(2002年7月)的要求,为确保内镜诊治安全有效,对医院内镜检查治疗的消毒方法作如下规定。
1.内镜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及方法(1)必须灭菌的内镜及其附件腹腔镜等进入人体无菌部位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的内镜(术中内镜),以及进入破损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
(2)必须消毒的内镜及其附件如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十二指肠镜、子母镜、喉镜等。
(3)内镜消毒与灭菌方法内镜的消毒与灭菌应首选物理法,对不耐湿热的内镜可选用化学消毒法。
(4)压力蒸汽灭菌121℃作用20~30min,用于金属直肠镜与直接金属喉镜的灭菌(但灯泡与导线部分的消毒采用化学消毒方法)。
(5)环氧乙烷灭菌在环氧乙烷灭菌器内消毒6h(于55~60℃,环氧乙烷800mg/L,相对湿度60%~80%)。
可用于各种内镜的消毒与灭菌。
在空气中放置8h以上方可使用。
(6)2%戊二醛浸泡消毒与灭菌消毒为10~20min;灭菌需10h。
(7)电解酸性离子水消毒1 050mV以上高氧化还原电位产生的离子水,在pH<2.7时,对细菌、病毒皆有杀灭作用,10min可杀灭芽胞。
可用于消化道内镜的消毒。
(8)煮沸消毒煮沸20min,可用于金属内镜部分的消毒及某些内镜附件的消毒。
(9)其他消毒方法经卫生部批准的内镜消毒剂和消毒器,具体用法见产品使用说明。
2.内镜室消毒的基本设置(1)内镜检查应在内镜室中进行,胃镜、肠镜等检查应分室进行。
对于检查数量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应在X线检查室进行,用于作ERCP的十二指肠镜更应严格消毒。
(2)应划分清洁区和检查区,有条件的单位应建立消毒室,检查区内配置内镜消毒专用槽(四槽:清洗槽、洗涤槽、消毒槽、冲洗槽),应使用含酶洁液洗涤。
消化内窥镜护理常见问题及处理

消化内窥镜护理常见问题及处理关键词:内窥镜安全护理问题及对策内窥镜使用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内窥镜使用维护过程中工作中,严格遵守内窥镜使用维护制度和仪器的操作程序,精准无误地执行医嘱,确保患者在进行内窥镜治疗前后获得身心安全。
内窥镜是近年来医院普遍开展的一项特殊的检查,随着医用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内窥镜护理技术操作日趋复杂。
如何在复杂的技术操作过程中规范内窥镜安全护理工作,做好内窥镜安全护理常见问题的应对防范措施,对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保证医疗和护理安全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1内窥镜安全护理的常见问题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内窥镜作为临床辅助检查和医疗辅助越来越普及,但在内窥镜使用过程中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也就是说内窥镜安全护理的问题时有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医护人员的素质、患者本身、管理制度、仪器操作规程、环境等方面习习相关。
通过近年来的临床发现,内窥镜安全护理的常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1患者出现不适的反应如悲观、恐惧、多虑等心理的波动会导致在进行内镜检查和医疗辅助过程中,患者的不配合导致出现患者与仪器之间的排斥、抗拒、身体不适等反应,甚至出现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困难、肢体发凉等危急情况。
1.2心血管意外如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偶尔可引起心跳骤停等心血管意外,特别是本身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容易出现意外。
1.3出血内窥镜检查和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因操作不当或患者身体原因出血,甚至有口渴、烦躁、面色苍白、呕血不止或窒息等危重情况。
2内窥镜安全护理问题出现的原因2.1患者的悲观、恐惧、多虑等心理原因进行内窥镜检查的患者难免会产生悲观心理,特别是长期对自己病情缺乏了解的患者容易出现这种心理。
此外,由于患者对内窥镜检查及治疗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还有很多患者没有接触过内窥镜检查。
另外,检查时内窥镜的仪器导管会机械性地接触到患者的身体,能引起患者身体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反应和排斥的现象,所以很多患者都会产生恐惧的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科内镜消毒、保养维护的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7-06-09T17:04:13.3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作者:王鑫
[导读] 所以必须要每日使用前及使用后对其按操作规范进行测漏实验,发现问题要即刻进行测漏实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57000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科内镜消毒与保养维护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对消化科内镜清洗消毒与保养维护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我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抽检内镜消毒合格率为99.8%。
结论:内镜室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科学、合理的清洗、消毒、保养维护和使用,可有效保证消毒合格率,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最大限度地延长内窥镜无故障使用时间,充分发挥器械功能。
【关键词】内镜;清洗;消毒;保养维护;护理;
内镜是一种深入人体腔内的仪器,由于内镜使用频率高,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内镜管腔表面会形成生物被膜,影响消毒效果,在开展内镜诊疗时有引发疾病传播的危险,严重影响医疗安全及质量[1-2]。
文献报道,内镜检查引起感染的感染率约为0.8%,通过内镜传播感染的可能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严格执行2004年卫生部颁发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3],进行规范、科学、合理的清洗消毒、保养维护,保证医疗安全。
1 内镜消毒存在问题⑴内镜清洗不到位,活检、送气、导光、吸引等孔道未用毛刷刷洗,或虽经刷洗但不到位,如两端未见刷头、刷头未及时清洗干净等;⑵用海绵块未用一次性纱布,存在着交叉感染的危险;⑶酶洗不规范,酶洗液浓度不到位,酶液配制时随意性太大,无量杯、酶洗槽无刻度表,无法掌握酶洗液浓度。
酶洗液水温不准确。
无水温计,无法掌握酶洗液的温度。
酶洗液浸泡时间不达标。
无定时器或不用定时器,无法掌握浸泡时间。
酶洗液灌注不合格。
胃镜管道内腔内没有灌满酶洗液,无法彻底溶解内腔内附着的生物污染物;⑷水洗不规范,未采用全管道灌洗器将内腔内酶液抽吸干净,未冲洗吸干内腔内的酶液和水分,而稀释消毒液浓度、影响消毒效果;
⑸消毒灭菌不规范,胃镜内腔内未灌满消毒液、镜身未全部浸泡在2%碱性戊二醛消毒液内,达不到消毒目的。
消毒时间不够;⑹内镜清洗设备的配置不齐全。
2 内镜消毒护理
2.1清洗使用过的内镜表面附有血液、黏液、组织液等,彻底清洗可使污染微生物下降,去除有机物,对保证消毒灭菌效果至关重要[4]。
内镜如清洗不及时,容易造成病人分泌物、排泄物、血液残留在内镜表面及管腔内,促使黄斑形成,管腔堵塞,缩短了内镜使用寿命,影响医生操作和诊疗质量,而且增加了内镜的维修成本[5]。
彻底清洗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当内镜从患者身体中取出后,首先应由操作人员立即对内镜内外表面进行清洗,内镜清洗应细致、认真,流水冲洗,并要卸下活检管阀及头端部套圈清洗,对钳子孔、送气、送水孔应当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
有效的清洁能够去除内镜表面的生物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镜被有机物污染,提高和保证消毒效果[6]。
2.2 多酶液浸泡多酶液是一种含有蛋白水解酶的清洗液,可避免清洗不彻底使内镜不能有效的与消毒液接触,使用多酶液清洗后再消毒,内镜清洁度好,且无菌要求合格率高,大大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7],也可防止细菌蛋白凝固造成内镜送气/送水管道阻塞,增强消毒灭菌效果。
槽内盛1∶200的多酶液1500~2000 ml,将内镜置入其中,用多酶液反复擦洗镜身各部,换上清洗专用按钮和全管道灌流器,使各管腔充满多酶液,保留3 min 后,负压吸尽槽内多酶液。
使用多酶液清洗内镜及各种附件,具有较好的延长其使用寿命的作用,虽然成本高,但延长了贵重器械的使用时间反而大大的减少了总成本支出[8]。
有效浓度和浸泡时间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关键。
2.3消毒用流动水清洗外表面,用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并注气排出管道内水分;将内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一起浸入2%碱性戊二醛消毒液中。
用全管道灌流器将管道灌满消毒液后浸泡15 min。
同时用50 ml 注射器反复抽吸戊二醛2~3 次确保各管腔充满消毒液。
用注射器向各管腔内注气排出消毒液后,将内镜置于流动水冲洗外表面,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用纱布擦干外表面,吸干孔道,接上阀门与按钮备用(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需延长时间至30 min)。
用75%酒精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悬挂储存于专用镜柜中。
由于操作中水分的带入,消毒液的挥发及取镜时带出,常可引起消毒液浓度下降。
每天使用前做好消毒液浓度监测,以确保有效浓度。
内镜消毒中定时器的使用可确保消毒液的浸泡时间,浸泡时间不应因患者多而缩短。
3内镜保养维护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消化内镜的结构特点、各旋钮、按钮、附件的位置和性能以及辅助器械的性能,保养维护要点:⑴内镜及其附属器械装拆的零配件应轻拿轻放,正确装配。
镜体离开受检者后在移动过程中应应一手握住操作部,一手握住两根软管部,尽量不使其弯折重叠,切勿使软管部呈锐角弯曲,勿使镜身尤其是镜先端部与台车、桌面边缘、坚硬的物体和器械碰撞摩擦,引起CCD故障,外套塑料皮破损,失去密封而漏水;⑵内镜检查、治疗、清洗操作中,活检道是各附件必经之道,附件使用前助手要仔细肉眼观察表面并用手抚摸,避免将外表是有毛刺、弯折、开关不灵的附件插入活检道。
诊疗中插入或退出附件时如有阻力,应放松角钮,伸直弯曲部位后,再试缓慢插如或退出,勿强行操作。
行治疗时电凝及激光治疗必须探头伸出活检道,注射针必须在套管内,以免造成活检管道内膜橡皮损坏,镜体失去密封漏水;⑶镜体插入部容纳各种管道和部件,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吐出牙垫,可咬伤镜体插入部,造成严重后果,应在检查前向患者详细讲解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检查中护士密切观察,绝对避免患者咬伤内镜镜身事件发生;⑷测漏的重要性:电子内镜在诊疗过程中都要与液体接触,如果镜体漏水,液体会进入镜体内部造成电子元件失灵、导光束发霉、CCD损坏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所以必须要每日使用前及使用后对其按操作规范进行测漏实验,发现问题要即刻进行测漏实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蔡文智,智发朝.消化内镜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20.
[2]吴良娟,冯乐.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事业管理,2009,1(20):4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4.
[4]管琪琪.消化内镜诊治消毒有效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7,17(3):290-291.
[5] 李阳,刘枫,田文华.机洗消毒条件下邻苯二甲和戊二醛耐用性比较及其经济学评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2):77.
[6]王红玲,黄梅芳,黄星,等.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情况调查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5):283-285.
[7]李悦虹,蔡先彬,陈惜遂.联合应用多酶清洗液及酸化水清洗消毒胃镜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6(7):35-37.
[8]夏雪梅,金海燕,张锦萍,等。
多酶液在内镜活检钳保养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