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会考复习专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会考复习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0ab68afe6137ee06eff918f7.png)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会考专题复习)一、【学习目标】:1.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3. 举例说出与性别有关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点】运用遗传的基本规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学习难点】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基础层次问题:(一)知识清单:1.基本概念:1.1 交配类型:杂交:基因型的生物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自交是获得的有效方法。
测交:就是让与相交,用来测定F1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某生物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2 性状类型: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1.3 基因类:等位基因: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性状的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
1.4 个体类: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基因型+ 。
纯合体:是由含有基因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体:是由含有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2.1 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分别位于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杂合体形成配子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2.2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的分离或组合是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决定不同性状的,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3.伴性遗传3.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1)女性患者的________ 和________ 一定是患者。
(2)因为男性只有一个X,女性有两个X,所以_________患者多于_____________。
(3)具有________遗传现象。
3.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1)男性患者的________ 和________ 一定是患者。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复习指导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复习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0d6b1498fab069dc50220162.png)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复习指导一、知识结构网络图解:伴Y染色体遗传|二、高频考点解读考点一豌豆的杂交实验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传粉植物,在自然情况下后代都是纯种,若要获得杂种后代则需要进行人工杂交。
该处通常依据豌豆的特点考查杂交方法,如去雄的时期、套袋及作用、与双亲显隐性和正反交的关系等。
【例1】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杂交时,须在花蕾期人工去雄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解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人工杂交,必须去掉母方的雄蕊,而人工去雄要在花蕾期花粉还没有成熟之前进行,A项正确、C项错误;豌豆为雌雄同株,自花授粉且是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都是自交,无需去雄,B项正确;去雄和人工授粉后都要套袋,防止其它豌豆花的花粉落入,D项正确。
【答案】C¥特别提醒:①人工杂交的具体做法是:在花蕾期去除母本的雄蕊后套袋,等父本的花粉成熟后进行人工传粉,传完粉后再套袋,以防其它豌豆花的花粉落入。
②杂交时无需考虑父母本的显隐性。
③正交与反交的结果相同。
【举一反三】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答案】D考点二核心概念及其应用遗传的基本规律中,有许多重要概念,如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等位基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性状分离、基因型和表现型、纯合子和杂合子等等。
对这些概念,一是要理解其本质,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二是要注意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判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等。
【例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高茎和粗茎是一对相对性状B.测交是鉴别豌豆是纯合子的简便方法C.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一定相同D.小麦连续自交可以降低杂合子的比例【解析】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A项错误;鉴别植物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的最好是用自交,因为自交不需要去雄套袋等,B项错误;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项错误;小麦连续自交能够使杂合子不断出现性状分离,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少,D项正确。
高考生物专题总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专点步破解遗传系谱图中的
![高考生物专题总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专点步破解遗传系谱图中的](https://img.taocdn.com/s3/m/6866e9d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0.png)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考点15 “三步”破解遗传系谱图中的相关推断与计算1.遗传概率的常用计算方法(1)用分离比直接计算: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1aa→3正常∶1白化病,生一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3/4,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4。
(2)用产生配子的概率计算: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1AA∶2Aa∶1aa,其中aa为白化病患者,再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父本产生a配子的概率与母本产生a配子的概率的乘积,即1/2a×1/2a=1/4aa。
(3)用分支分析法计算:多对性状的自由组合遗传,先求每对性状出现的概率,再将多个性状的概率进行组合,也可先算出所求性状的雌、雄配子各自的概率,再将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
2.遗传概率求解范围的确定在解概率计算题时,需要注意所求对象是在哪一个范围内所占的比例。
(1)在所有后代中求概率:不考虑性别归属,凡其后代均属于求解范围。
(2)只在某一性别中求概率:需要避开另一性别,只看所求性别中的概率。
(3)连同性别一起求概率:此种情况性别本身也属于求解范围,因而应先将该性别的出生率(1/2)列入范围,再在该性别中求概率。
(4)对于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因此,其在女性或男性中的概率与其在子代中的概率相等。
(5)若是性染色体上的遗传,需要将性状与性别结合在一起考虑,即在具体某一性别中求某一性状所占的比例。
3.有关伴性遗传及遗传病的5点提示(1)并非所有基因都在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细胞等不具有染色体,但是存在遗传物质。
(2)X、Y染色体上并不是不存在等位基因——二者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
(3)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和遗传方式的范围不同——前者在人群中随机调查(社会调查),而后者在某种遗传病患病家系中调查(家系调查)。
(4)家族性疾病并不一定就是遗传病,如传染病;先天性疾病也不一定就是遗传病。
(5)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患病,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病。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文稿演示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文稿演示](https://img.taocdn.com/s3/m/83003ac76c175f0e7dd13766.png)
③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存在等位基因,这些基因控 制的性状在后代中的性状表现是否有性别之分,要视具体 基因型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如:甲图与性别有关,而乙 图与性别无关。
(4)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在写基因型、表现型以 及统计后代比例时一定要与性别联系。
2.遗传系谱图的解题策略 (1)“排除法”分析遗传系谱图 ①确定或排除伴Y染色体遗传 观察遗传系谱图 父病子全病,女全不病→伴Y染色体遗传 父病子女均有患者→非伴Y染色体遗传 ②确定遗传性状的显、隐性 Ⅰ.无中生有→隐性遗传病 Ⅱ.有中生无→显性遗传病
遗传定律的应用
1.性状显隐性判断
(2)杂交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子代所 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显性,未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 为隐性(此法最好在自交法基础上,先确认双亲为纯合子前 提下进行)。
3.利用分离定律中的典型数据判断亲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亲代基因型
显∶隐=3∶1 Aa×Aa
计算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实质 (1)分离定律
实质: 等位基因 随同源染色体 的分开而分离。(如图 所示)
(2)自由组合定律
实质: 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之间的自
2.两大基本遗传定律的验证方法 (1)根据基因位置确定 一对等位基因位于 一对 同源染色体上,则这一对等 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 两对 同源染色体上,则这两对等 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文稿演示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 律和伴性遗传
考纲扫描 1.孟德尔遗传实验
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
与自由组合定律 (Ⅱ) 3.伴性遗传(Ⅱ)
高考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讲人类遗传参数新
![高考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讲人类遗传参数新](https://img.taocdn.com/s3/m/c84ae8c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4.png)
THANKS
感谢观看
伴性遗传现象
伴性遗传是指某些基因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现象,如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等。这些基因在X染色体上,男性患者多 于女性患者。
关联分析方法
对于高考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的关联分析,通常采用双亲与后代遗传信息的比较分析,找出一系 列相关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联程度。
高考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遗传力
遗传力是指某种表型特征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程度,通常以百分数表示。例如,精神分裂症 的遗传力可能为80%,意味着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起到了80%的作用。
遗传参数在医学和健康领域的应用
疾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险预测
通过分析人类遗传参数,可以预测个体或群体的疾病风险,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 疗。例如,根据家族史和基因检测结果,可以对某些癌症、心脏病等疾病进行风 险评估。
高考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 遗传讲人类遗传参数新
汇报人:
2023-12-06
• 高考遗传的基本规律 • 伴性遗传 • 人类遗传参数新 • 高考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的
关系
01
高考遗传的基本规律
分离定律
内容
描述了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实质
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 。
实质
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 叉互换。
03
应用
解释了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重组的原因;预测杂合子 与纯合子之间进行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比例。
02
伴性遗传
X连锁遗传
X连锁隐性遗传病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X连锁显性遗传病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https://img.taocdn.com/s3/m/6593b0a1ff00bed5b8f31d06.png)
2基因型类型的问题
例:
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 先将问题分解为分离定律问题:
Aax Aaf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laa);
Bbx BB f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x Cc f后代有3种基因型(ICC:2Cc:1cc)。
因而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3X2X3=18种基因型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容概述]
本专题容包括: 基因分离定律、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上的应用;性别决定和伴性遗
传。
[重点难点]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研究方法采用由单因素到多因素;能科学地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
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程序科学严谨:实验-假设-验证-总结规律。
(3)患病双亲生出正常孩子是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如不符合上述 色体显性遗传。
2.遗传病概率计算:所谓概率是指在反复试验中,预期某一事件的出现次数的比例。
①加法定律:当一个事件岀现时,另一个事件就被排除,这样的两个事件互为排斥事件,它
们出现的概率为各自概率之和。
②乘法定律:当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个事件的发生时, 生的概率是他们各自概率的乘积。
因型。
规书写遗传图解,例如:(复杂的遗传图解也可用棋盘法)
5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应用题简便算法: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研究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或更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遗传,其中每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规律仍然遵循基因分离规律。在解题时,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
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要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再把结果综合起来。(以丫、y;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https://img.taocdn.com/s3/m/ce3dd9664b73f242336c5f8a.png)
专题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考点整合一、遗传的基本定律1.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特别提醒①分离定律的实质为“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而不是指性状的分离;性状分离比是分离定律的检测指标。
②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而不能说成“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③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不是受精时精卵的自由组合。
2.利用分离定律中的典型数据判断亲代基因型3.子代中重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和5/8。
子代中纯合子占1/4,重组纯合子占1/8。
4.利用典型数据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1)直接验证法若F1的花粉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现四种组合形态,且比例为1:1:1: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间接验证法①测交法——孟德尔杂交实验的验证测交时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1:1:1: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自交法——孟德尔杂交实验的重复杂种F1自交后代F2中出现了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3:3: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二、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1.与分离定律的关系(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若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则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正、反交结果有差异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反交结果往往相同;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反交结果一般不同,且往往与性别相联系。
2.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解答这类题的原则如下:(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2)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则按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3.伴性遗传的特殊性(1)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而存在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表达的情况,如X b Y。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https://img.taocdn.com/s3/m/a95e3204cc7931b765ce1539.png)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一.[连接处思考](1)两个基本定律之间有怎样联系?(2)伴性遗传与遗传规律有怎样的关系?答案(1)①两定律均发生在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定律同时进行,同时发挥作用。
②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③两定律均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
(2)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也会分离,同样遵循分离定律;同时与其他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性别性状也会和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发生自由组合现象。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总结下面显、隐性性状的判断(1)据子代性状判断①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显性性状②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隐性性状(2)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①具一对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具两对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
(3)遗传系谱图中显、隐性判断①双亲正常→子代患病→隐性遗传病②双亲患病→子代正常→显性遗传病特别提示若以上方法无法判断,可用假设法。
注意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时,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作假设或对同一性状作两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做出片面的结论。
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时,则不必再作另一假设,可予以直接判断。
2.总结下面遗传基本定律的确定(1)自交法①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3∶1 ,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若F1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9∶3∶3∶1 ,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测交法①若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若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1∶1 ,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花粉鉴定法根据花粉表现的性状(如花粉的形状、染色后的颜色等)判断。
①若花粉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
②若花粉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必修2专题三 遗传的基本规律
![必修2专题三 遗传的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65ccf9174431b90d6c85c7d8.png)
必修2专题三遗传的基本规律考点1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豌豆作为研究对象: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合子,有较明显的相对性状。
人工授粉的方式:去雄(未成熟期)、套袋、人工授粉、套袋过程:首先从一对相对性状研究,进而研究两对相对性状,通过数据统计得出结论。
考点2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1、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生物的性状是指生物的外在特征和生理特性。
表现方式有显性性状(杂交F1代显现出来的性状)和隐形性状(杂交F1代没有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杂交(X):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相互交配测交:待测个体与隐形纯合子相互交配表现型: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
例如高茎与矮茎基因型:与表现型相关的基因组成。
例如DD或Dd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
例如D与d,A与a。
2、遗传的分离定律①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高茎×矮茎↓高茎↓自交高茎矮茎3 : 1②对分离现象解释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③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④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遗传的自由组合规律自由组合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补充:遗传学的解题方法-----乘法定理,隐性纯合突破法,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考点3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人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②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是因为编码跨膜蛋白(CFTR)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所引起的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而且呈线型排列,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第8课时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第8课时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https://img.taocdn.com/s3/m/66a601a70029bd64783e2c7c.png)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遗传定律 比较项目 发生时期 遗传定律 的细胞学 基础—— 减数分裂 遗传实质 配子(2N 生物) 基因的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分离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配子中含等位基 配子中含不同基因组 因中的一个 合 一对 两对(或两对以上)
【例1】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
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
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 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 为扁盘,F2 中扁盘∶ 圆∶长=9∶6∶1
实验2:扁盘×长,F1 为扁盘,F2 中扁盘∶圆∶
长=9∶6∶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 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 于1∶2∶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两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基因的自由组合 且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 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 AAbb 、 Aabb 、 aaBb 、 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aaBB AABB、AABb、 ________,扁盘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
让待测个体长大开花后,取出花粉粒放在载玻片上,
加一滴碘酒→结果分析(若后代一半红褐色,一半
蓝色,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全为红褐色, 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强化训练】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强化训练】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https://img.taocdn.com/s3/m/c615bb1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64.png)
专题强化训练: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1.(2016・江苏卷)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 A,I 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
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0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8B.他们生的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C.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觉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0型血色盲女儿D.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2.(2016・湖南省十校联考)某植物红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
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组二F1基因型可能是AaBbCcDdB.组五F1基因型可能是AaBbCcDdEEC.组二和组五的片基因型可能相同D.这一对相对性状最多受四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2016・山东省潍坊市统考)鸡的雄羽与母羽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母鸡只能表现为母羽,公鸡既可以是雄羽也可以是母羽。
现用两只母羽鸡杂交,F1公鸡中母羽:雄羽=3:1。
让F1母羽鸡随机交配,后代出现雄羽鸡的比例为()A.1/8B.1/12C.1/16D.1/244.(2016・江西省模拟考试)果蝇的黑背对彩背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黑背纯合子致死;红腹对黑腹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一只彩背红腹雄蝇和一只黑背黑腹雌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代中()A.彩背红腹雄蝇占1/4B.黑背黑腹雌蝇占1/4C.雄蝇中红腹和黑腹各占1/2D.雌蝇中黑背和彩背各占1/25.(2016・河南省洛阳市统考)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位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高三一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第1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高三一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第1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https://img.taocdn.com/s3/m/5a9a2f6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e.png)
[答案] (1)显性性状 (2)思路及预期结果 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 交,F1 自交,得到 F2,若 F2 中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 验证分离定律。 ③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 F1 都 表现一种性状,则用 F1 自交,得到 F2,若 F2 中出现 3∶1 的 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④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 F1 表 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 1∶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 律。(任答两种即可)
2.与交配方式相关的概念及其作用
【对点落实】 1.(2020·合肥市质检)下列对遗传学概念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的现象 B.伴性遗传: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遗传上总是
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C.显性性状: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D.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同学是利用自交法判断显隐性,即设置相同性 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 性状;若子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为显性纯合子或隐 性纯合子,可再设置杂交实验判断,杂交后代表现出的性 状为显性性状。(2)乙同学利用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若杂 交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若杂交后代 同时表现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性状。
解析:(1)根据甲自交后代出现腋花和顶花性状分离可以确定这对性状的 显隐性,若甲为腋花,则腋花为显性,顶花为隐性,若甲为顶花,则腋 花为隐性,顶花为显性;根据乙自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的性状分离可 确定该性状的显隐性,若乙为高茎,则高茎为显性,矮茎为隐性,若乙 为矮茎,则矮茎为显性,高茎为隐性。(2)经分析,确定高茎和腋花为显 性性状,若用 A/a 表示控制茎高度的基因、B/b 表示控制花位置的基因, 根据甲和乙的自交后代均出现性状分离可知,甲和乙均为杂合子,故甲 的基因型为 aaBb,表现为矮茎腋花;乙的基因型为 Aabb,表现为高茎 顶花。若甲 aaBb 和乙 Aabb 杂交,子代中 AaBb 高茎腋花∶Aabb 高茎 顶花∶aaBb 矮茎腋花∶aabb 矮茎顶花=1∶1∶1∶1。(3)若要验证甲和 乙的基因型,可用测交的方法,则丙应该为隐性纯合子 aabb。分别与 甲、乙进行测交,若甲测交后代:矮茎腋花∶矮茎顶花=1∶1,则甲基 因型为 aaBb;若乙测交后代:高茎顶花∶矮茎顶花=1∶1,则乙基因 型为 Aabb,而且甲乙测交后代的分离比均为 1∶1。由于自花传粉植物 无性染色体,两对基因均在常染色体上,故乙测交的正反交结果相同, 均为高茎顶花∶矮茎顶花=1∶1。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总结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80f443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b.png)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孟德尔在豌豆实验中发现了遗传物质的存在和遗传现象有规律可循,提出了三条遗传规律,分别是:•个体遗传规律:个体从父母分得的遗传因子是一对,其中只有一个因子参与遗传,另一个因子隐性•分离规律:杂交后代第一代被覆盖的性状表现,而第二代中,隐性基因重新组合成为相应的表型•自由组合规律: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染色体上基因之间也自由组合,就算在同一个染色体上也会发生交换,而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提出,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后来的遗传学家和生物学家也通过实验验证了它的正确性。
2. 基因连锁规律基因连锁规律是基因遗传中的一种规律,指的是多个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存在的串联基因效应,即这些基因在游离染色体的新组合中的联合组合性引起的现象。
基因连锁规律的发现来源于Ångström和 Tjio对眼虫的研究。
他们发现一些形态的随机出现,但分开看后却发现其实是由基因的组合引起的。
基因连锁规律的发现,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基因遗传,同时也为人类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3. 随机独立规律随机独立规律指的是频率相对比较稳定的在群体中的基因或某种等位基因在自然条件下遵从大数定律而呈现的随机性分布规律。
随机独立规律是基于基因频率变动理论的基本原则,它揭示了群体基因分布的规律和周期。
对于群体基因每一代中的全面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伴性遗传伴性遗传是指染色体上携带并控制着伴性位点的一种遗传规律。
伴性遗传中的伴性位点通常指基因座(基因位点)。
通常出现在X染色体的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伴性连锁基因。
伴性遗传中,母亲为患者的孩子所患的疾病可能在XX和XY两种基因型中出现,而且患病率相对积极。
而伴性基因常常被视为隐性基因,其表现受到染色体性别和其他基因因素的影响,不同基因位点的基因表达不同。
三、遗传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影响了生命的发展过程,还决定了生命的后代。
高考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专题
![高考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639ab599650e52ea54189864.png)
高考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专题一、遗传的基本规律(共7题;共15分)1.椎实螺是雌雄同体动物,群养时通常为异体受精,单个饲养时会同体受精。
螺壳旋向的右旋和左旋分别由等位基因D和d控制(D不符合题意d为显性),子代螺壳的旋向只由母本的基因型决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螺壳旋向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螺壳左旋的椎实螺的基因型不可能为DDC.单个饲养时,后代的螺壳旋向不会改变D.异体受精时,后代的螺壳旋向与母本的相同2.下列选项中能判断出性状显隐性的是( )A. 一红色茉莉花与白色茉莉花杂交,子代全部为粉红色茉莉花B. 果蝇的眼色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遗传,一白眼雄果蝇与一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代中雌果蝇中白眼和红眼各占一半C. 患某遗传病的男子与一正常女子结婚,生育一患病的儿子D.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代中高茎豌豆∶矮茎豌豆≈1∶13.已知猫毛的长短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甲、乙,丙、丁四只猫,其中甲和乙都是长毛猫,丙和丁是短毛猫,甲与乙生了一只长毛雄猫,甲和丙生了两只短毛雄猫,而丙和丁生了一只短毛雄猫和一只长毛雌猫,上述涉及的所有猫中,能确定基因型的有几只()A. 九B. 八C. 七D. 六4.大麦中,带壳(M)对裸粒(m)为显性、散穗(N)对密穗(n)为显性。
现有杂合带壳散穗植株与隐性纯合植株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数目:带壳散穗145、带壳密穗341、裸粒散穗350、裸粒密穗151。
可推测()A. M、N 基因完全连锁B. M、n 基因完全连锁C. m、n 基因不完全连锁D. m、N 基因不完全连锁5.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A. 图中发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是④⑤⑥B. 乙图中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类型占5/8C. 图甲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中Aa占1/2的原因之一D. 图乙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166.小麦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
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小麦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
五、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 PPT课件
![五、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0c8c46b4daa58da0114a9c.png)
3、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 1)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
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随配子传递给后代
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练习
1、幼儿黑蒙性白痴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这是一种 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遗传病,请分析回答: (1)如果两个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儿和 一正常的儿子,那么这个儿子携带此隐性基因的几率
例1: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家系谱,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设 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请分析回答。
(1) 该致病基因位于 常 染色体上,
是 显性 遗传病
ⅠⅡ
(2)Ⅰ2和Ⅱ4的基因型依次为
其 aa 和
A。 a
(3)Ⅱ4和Ⅱ5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
几率是 3/8 。
Ⅲ
1
2
1
234
5
1
234
例2:下图是某家族的一种遗传系谱,请根据对图的分析回答问 题:
Aa的概率为1/2
例、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正常,但该 夫妇均有一个白化病弟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 子的概率
•确定夫妇基因型及概率: 均为2/3Aa,1/3AA
2/3Aa×2/3Aa
1/9aa
5、个体基因型的确定
先暂定
1)显性性状: 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 A_ 2)隐性性状: 肯定是隐性纯合子, aa
A 1/2 B 1/4 C 1/8 D 1/16
2、萨顿假说
1)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①在杂交中保持完整和独立性 ②成对存在③一个来自父方, 一个来自母方 ④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3)证据: 果蝇的限性遗传
专题三_遗传的基础和遗传定律_新人教
![专题三_遗传的基础和遗传定律_新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e5ac43af27284b73f3425052.png)
噬
菌
体
(含S)——用35S标记
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外壳蛋白质
没
细菌的细胞内没
有
有放射性
放
射
性
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内部DNA
有
细菌内的DNA核苷
放
酸有放射性
射
性
标记
侵染
搅拌
检测
亲代噬菌体 同位素的去向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2P标记 DNA
32P标记
DNA
DNA进入 细菌体内
有32P标记
噬菌体成分 32P
细菌成分 31P
32S标记
35S
此实验所得结果是子噬菌体和母噬菌体的外形及侵染细菌的特性均
相同。请分析:
(1)子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
(2)子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
(3)此实验说明了 。
【答案】(1)32P、31P (2)35S (3)DNA是遗传物质
多 糖 类 荚 膜
R型菌 粗糙 (Rough) 无荚膜
无毒性
S型菌 光滑(Smooth) 有荚膜
有毒性
结论:
S型菌中有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物质 ——转化因子
思考:
如何寻找并确认这种物质——转化因子?
2、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1944年)
S型活细菌
多糖 脂类 蛋白质
DNA DNA水解物
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R
RR
RS
R
RS
结论:
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 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证据之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 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安徽)5. 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 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 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I的亲本基因型是
A.甲为AAbb,乙为aaBB B.甲为aaZBZB,乙为AAZbW C.甲为AAZbZb,乙为aaZBW D. 甲为AAZbW,乙为aaZBZB
(3) 推 测 两 亲 本 白 花 植 株 的 杂 交 组 合 ( 基 因 型 ) 是 __________ 或 ________;用遗传图解表示两亲本白花植株杂交的过程(只要求写一组)。
(4)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那 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答案:C
(2013安徽)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为了研究A、a与B、b的位置关系, 遗传学家对若干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婚配的众多后代的基因 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后代的基因型只有AaBB 和AABb两种。 据此,可以判断这两对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理由是 _______。
F1
AaBb
↓⊗
F2 正常比例
A-B- 9
A-bb 3
aaB- 3
aabb 1
原因分析 两对等位基因的遗 传正常完全显性
异常比例
9
3
1
aa或bb成对存在时
4
表现出同一种性状
异常比例 9
2
单显性表现出同一
6
1 种性状,其余表现
正常
F2
A-B- A-bb aaB- aabb
原因分析
双显性和一种单
异常比例3
通过某些性状遗传实例,确定亲、子代的基 (1)
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并进行相关概率计算 借助9∶3∶3∶1的特殊分离比及遗传中的一 (2) 些特殊现象(如致死现象、多基因效应、基因 互作等),对遗传规律相关计算进行考查
[考点融会贯通]
1.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相应数量关系总结(n 为等位基
因对数,在完全显性条件下)
(2011安徽)31.(21分)Ⅰ.(12分)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 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 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蚕基因(G)与白色蚕基因(g) 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 对t,G对g为显性。 (1)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 × GGZtW,F1中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 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蚕的 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 雄性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现有下列基因型的雄、雌 亲本:GGZtW、GgZtW、ggZtW、GGZTW、GGZTZt、gg ZTZt、ggZt Zt GgZtZt,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区别的特点, 从F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蚕的雄蚕用于生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 述)。
(2) 呈现性状遗传现象,判断性状遗传方式,进行遗
传分析和概率计算
解析:若干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婚配的众多后代的基因型只有 AaBB 和AABb两种,说明AaBb只产生了aB和Ab两种配子,因此可 以判断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同源 基因AaBb个体只产生Ab、aB两种类型配子,不符合自 由组合定律
[考情前沿洞察] 生物性状遗传现象分析和相关概率计算是每年高考的 必考内容。考查形式多样,考查角度如下:
(2012安徽)甲型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H对h为 显性)。图1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发病史。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 体组成是XXY的非血友病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 正常。
(1)根据图1,__不_能__(填“能”或“不能”)确定Ⅳ2两条X染 色体的来源;Ⅲ4与正常女子结婚,推断其女儿患血友病的概率0是__ ___。
(2009安徽)已知人红绿色盲属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D对d完全显性)。下图中Ⅱ2为色觉正常耳聋患者,Ⅱ5为听 觉正常色盲患者。Ⅱ4(不携带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 患耳聋、色盲、既耳聋又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 A )
A.0、1/4、0 C.0、1/8、0
B.0、1/4、1/4 D.1/2、1/4、1/8
答案:(1)1/2 3/16 (2)考查的知识点是通过性状判断性别。此题两种情况。
(解法一)P:基因型 ggZtZt × GGZTW ↓
F1基因型 GgZTZt GgZtW
从子代中淘汰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保留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用于生产。
(解法二)P:基因型 GgZTZt × GGZTW ↓
F1基因型 GgZTZT GgZtW GGZTZT GGZtW
(2012安徽)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
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
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
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9
B.1/16
C.4/81
D.1/8
答案:B
(2009安徽)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 物化学途径是:
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对a、B对b为显 性。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白花=1∶1。若将F1紫花
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9∶7。 请回答: (1)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是由______对基因控制。 (2)根据F1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可以推测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其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纯合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答案: (1)两 (2)AaBb aaBB、AAbb、aabb (3)Aabb×aaBB AAbb×aaBb遗传图解(只要求写一组)
(4)紫花∶红花∶白花=9∶3∶4
(2010 安徽)南瓜的扁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 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 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 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
答案 B
(2013天津)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 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 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 和 F2 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F2 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 1/4
①配子组合数:4n;
②基因型种类:3n;
③表现型种类:2n;
④表现型比例:(3∶1)n。
2.性状分离比出现偏离的原因分析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 Aa×Aa→1AA∶2Aa∶1aa ①2∶1⇒显性纯合致死,即 AA 个体不存活。 ②全为显性⇒隐性纯合致死,即 aa 个体不存活。 ③1∶2∶1⇒不完全显性,即 AA、Aa、aa 的表现型各 不相同。 (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 ①自由组合定律的异常分离比:
从子代中淘汰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保留体色正常的雄性个体用于生产。
[考情前沿洞察]
以遗传系谱图为载体,考查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的理解和应用,数 学思维的迁移和概率计算能力是高考常用的命题方式,试题形式多样, 命题角度如下:
(1) 遗传系谱图中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与概率计算
通过图表、柱状图、遗传实例的文字描述等形式
12
3
1 显性表现出同一
种性状
异常比例4 9
单显性和双隐性
7
表现出同一种性
状
异常比例5
15
有显性基因就表 1
现出同种性状
除以上异常比例外还可能出现13∶3,即双显性、双隐性 和一种单显性表现出同一种性状,另一种单显性表现出另一种 性状。
②基因完全连锁现象:
伴性遗传与遗传系谱图的综合考查
[高考真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