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庄子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64874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16.png)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对于世间,庄子既是“热肠挂住”,为何却又“冷眼看穿”?根本原因在于庄子的救世主张与当时的“世之显学”儒家思想不同。
儒家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苦口婆心地规劝君王实行仁政、德治,希图以此救世。
而在庄子看来,这样救世无异于“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儒家的救世主张虽然用心良苦,但是这种一厢情愿的主张是根本行不通的。
庄子认为,“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至乐》)儒家的救世主张如同一个人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养鸟,而不是按照鸟的习性来养鸟,所以结果就是把鸟折腾死。
同样道理,救世一定要遵循人的本性。
天下之所以混乱不治,是由于世人的纯真质朴的本性正在丧失。
所以,救世的根本方法在于“救心”,让人们归心“大道”所谓天道,就是道家所说的天地万物的根本之道。
依庄子之见,让世人归心天地大道、还原纯真本性,才是治世之要义。
唯有如此,社会才能真正走向安宁。
《庄子·大宗师》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庄子以鱼喻人,以水喻道,认为人丧失了本性,就如同鱼离开了水。
因此尽管儒家竭力提倡仁德之治,固然也能够收一时之效,却无法解决社会的根本问题。
庄子认为,与其号召天下人遵从仁义道德,不如引领天下处恢复本性,归于天道,即“救心”。
从庄子对儒家救世主张的多次批评,也可以看出他并非对世事冷漠无情的“出世”之人。
倘若庄子真的漠视天下治乱和民间疾苦,又何必如此关注、批评儒家的救世主张?若无“热肠挂住”之情怀,何必谆谆而言之?为子“救心”,庄子提出了破除“机心”的思想。
《庄子·天地》中借与子贡辩论的老者之口说:“胸怀投机取巧、算计诈伪之心的人,他的纯真质朴的本性就会丧失;纯真质朴的本性丧失了,他就会远离天下大道。
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答案阅读原文
![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答案阅读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3f3eff2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a.png)
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答案阅读原文庄子行於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1,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2。
”夫子出於山3,舍於故人之家。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4。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於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先生将何处5?”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6。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7,无誉无皆8,一龙一蛇9,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10。
一上一下,以和为量11,浮游乎万物之祖12。
物物而不物於物13,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14,则不然。
合则离,成则毁15,廉则挫,尊则议16,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17,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18!”[注]1大木:大树。
2.没有材料:没有村庄。
天年:自然寿命。
3夫子,指庄子。
4:男仆。
鹅:鹅。
鹅是由鹅驯养的,所以它们也被称为鹅。
烹饪:享受、奉献、娱乐和娱乐的含义。
5何处:如何自处。
指在村与不材间选择哪种以立身自处。
6.太累:你无法避免卷入其中。
因为在楚彩和夏村之间,既没有材料也没有材料疲劳。
7若夫:至於。
乘道德:顺自然。
浮游:茫然无心的漫游。
8.所有的Zǐ:诽谤。
9一龙一蛇:或如龙之显现,或如蛇之潜藏,随时而变化。
10:不在一端。
11和,中和,与外物相和谐。
量:度量。
万物之父:丈夫曾在万物之前拥有虚无。
13物物:按物本性去主宰支配物。
下物於物:不被外物所支配役使。
14《人类退化传记:人类伦理的传播》。
15成则毁:有成就有毁,成必转为毁。
16连:直立,有梭角。
批评:批评。
17谋:算计、暗算。
欺:戏弄欺侮。
18:注释。
乡镇:在同一个方向,趋势和回报。
1.解释下列句字中的加点字。
① 庄子在山上行走② 萨达林③ 问他原因④舍于故人之家⑤命竖子杀雁而烹之⑥以不材死2.用适当的标点符号标出带下划线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庄子-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庄子-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03c725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6.png)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庄子•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颜阖将傅①卫灵公太子,而问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杀②。
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
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奈之何?”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身也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
虽然,之二者有患。
就不欲入⑧,和不欲出⑨。
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
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
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⑥,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
达之,入于无疵。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危矣。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
伺其饥饱,达其怒心。
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夫爱马者,以筐盛屎,以蜄盛溺⑥。
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选自《庄子·人间世》,有删改) 材料二: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巽⑦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背矣。
笾豆⑧之事,则有司..存!”孔子于乡党,恂洵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选自《论语》,有删改) [注]①傅:师傅,老师。
②天杀:天性刻薄、凶残③入:陷入,苟同。
④出:显露,显示。
⑤町畦:田界。
⑥溺:马尿。
⑦巽:恭顺。
⑧笾豆:古代王于祭祀的两种礼器。
⑨恂恂:温和恭顺的样子。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除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3
![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3](https://img.taocdn.com/s3/m/10eda09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e.png)
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论述类文本阅读①庄子批评仁义礼,古今多数人遂以为他主张不仁不义。
其实庄子的善恶观非常复杂,非直线性思维所能把握。
《庄子·养生主》里有“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以此为中心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察见庄子的善恶观。
而与儒家做比较研究,则可使我们深切认识到庄子的主张。
②儒家总体上是倾向于立名的。
《论语》:“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仁义成了成名的一个必要条件。
客观地讲,儒家对名的这种态度,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倒向为求名而修德,甚至把仁义当成博取名利的敲门砖。
③庄子主张,“为善无近名”。
显然与《老子》“善行无辙迹”相通。
老子此语是说行善非但不能求名,而且要不留痕迹。
庄子认为善行的最高境界是行善而不自知,其次是自知但不留痕迹,故不为人所知。
怀持这样的思想,自然不会求名。
朱熹批评道,为善固然不能求名,但也不能为了避好名之嫌而不去为善。
笔者以为,说庄子“畏名之累己”是合适的,说他为了逃名而不为善并告诫他人不为善,则是误解。
如前所述,庄子不是否定为善,而是否定近名,崇尚为善而不知自己在为善之“上善”。
行善若此之人,才是真正的圣贤。
④“为恶无近刑”一语令古今学人困惑不已,因为它的言外之意似乎是,不犯刑之恶是可以为的。
其实庄子反对的是为大恶。
但世人接受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所以又批评庄子鼓励人们避重就轻,没有诫人不为“小恶”。
徐复观则辩护道,精神落到现实生活中总是要打折扣的,“为恶无近刑”只是出于无可奈何,不是庄子本义的说法。
对此,笔者并不认同。
实际上庄子认为,人就是人,没必要也不可以被要求成为圣贤;“小恶” 只要对人对己都没有实质性的伤害,就应该加以宽容。
⑤儒者心中时刻盘旋着明确的善恶意识,总想以“善”去“恶”。
庄子则认为,一个人尤其不能自以为善而去指摘他人,《渔父》就将“好言人之恶”视为八疵之一,因为对“善”的过分强调,必使宽容精神渐次遗失,从而对他者造成一些伤害。
阅读材料庄子
![阅读材料庄子](https://img.taocdn.com/s3/m/9c0c013ec8d376eeaeaa31f8.png)
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庄子”专题阅读【庄子简介】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
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着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生平经历】庄周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只在不长的时间里做过管漆园的小官。
庄子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
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
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
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
你赶快给我走幵,不要侮辱我。
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庄周的才学不可小视,然而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着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
后厌恶仕途,隐居着书,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庄子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4a16dcd1f34693dbef3e1f.png)
高中高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比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责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1)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简要说一说。
【答案】(1)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2)【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
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重义轻利;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
【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
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庄子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所以我不赞同。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语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根据材料二中句子“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以及庄子拒绝出仕的邀请可以看出庄子注重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2)先明确观点,是“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还是“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然后再具体阐述自己的看法。
从材料一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可知,孔子式的快乐,在于内心是否充实,从材料二中庄子面对邀请的态度以及最后一句“吾将曳尾于涂中”可知,庄子鄙弃名利富贵,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
阅读材料庄子
![阅读材料庄子](https://img.taocdn.com/s3/m/4f44f5b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b.png)
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庄子”专题阅读庄子简介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着书庄子为南华真经;生平经历庄周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只在不长的时间里做过管漆园的小官;庄子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庄周的才学不可小视,然而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着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后厌恶仕途,隐居着书,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庄子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聃的思想,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哲学思想“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在庄子看来不滞,就是于自然无所违;不凝滞于任何思想、利益等任何事物,从而达到圣人不凝滞于物的境界;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极端的追求无穷的知识、利益,而忽略身边一切的美好这是滞碍郁滞的;庄子认为只有不滞于不滞,才可乘物以游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才是全生;对中国后世哲学、艺术、各宗教经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庄子故事1.庄蕙辩论庄子与老乡的惠子,即惠施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同为战国时期宋国商丘人;论学问,他是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成语“学富五车”就是源于庄周对他的评价;论政绩,他以梁国为政治舞台,在制订律法以及外交斡旋等方面卓有建树,是合纵抗秦的主要组织人之一;在诸子百家中,名家是致力于研究名与实关系的学派,通常围绕事物的概念与实体展开辩论,其学术范畴相当于今天的思辨逻辑;他们以善辩成名,所以又被称作辩家;先秦名家两大流派中,惠施的“合同异”观点独树一帜,他提出的“历物十事”的十个命题,至今仍是哲学界研究的课题;作为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惠施最先提出了物质无限可分的假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惠施与庄周身份有别,性情不同,一个身在官场,醉心功利,一个无意仕进,超然物外,按理说没有共同语言;可就是这样两个人物,却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并成为知交;要知道,庄子的朋友圈不大,又很少同官场来往,能称得上知交的人就更少;集政治家与哲学家于一身的惠施,怎么就成了庄周的知交了呢庄周送葬,经过惠施墓地时,回头对跟从者说,郢都有个人,鼻尖上沾了一丁点白灰,就让一个名叫石的匠人用斧头把它削掉;匠石抡起斧头,呼的一声,白粉削得干干净净,鼻子却丝毫无伤;郢人站立如常,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后,把匠石叫来,让他在自己身上试试看;匠石回答,我确曾做到过,但那个能配合我的人早就不在人世了;讲完这个寓言,庄周叹口气说,自打惠夫子去世后,我失去了论争的对手,没有说话的人了;这情形,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剑客,一旦没了对手,反而失去了活力,陷入了孤独;由此可知,惠施是庄周平生唯一可以对话的契友;自此尔后,“惠子知我”便成了知交的经典出处,为后世所借用;如曹植与杨德祖书:“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李白与贾少公书:“惠子知我,夫何间然;”惠施与庄周之所以能成为知交,是因为他们就像运斤成风中的郢人与匠石,已经达成高度默契,既是论辩的对手,通过激辩擦出思想火花,又是过招的高手,点到为止;他们无话不谈,却又经常抬杠,称得上“不是冤家不聚头”;哲学上有个术语叫相反相成,庄周与惠施的关系就是相反相成、和而不同;庄周重感性,喜欢取譬自然讲故事,惠施重理性,善于逻辑推导辩名实;这样一来,他们走到一起后才有可能发生理念的碰撞;庄周的许多思想,也正是在与惠施的激辩中发挥到极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惠施在弘扬正名辨义逻辑的同时也成就了庄周的大道无为思想;从历史记载来看,庄子的作者不见得是庄周本人,其中,庄惠之间的对话,单方面记叙的色彩比较明显,很大程度上是其弟子依据记忆整理出来的,并未经过惠施本人审阅;被批驳的似乎总是惠施,庄周每每都能占上风;因此,尽管辩论场面很精彩,语言很犀利,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作秀;比如说“惠子相梁”这件事,褒庄贬惠的倾向就很突出;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的位子;惠施吓坏了,在国中搜了三天三夜;庄子见到他后说,你知道吗南方有一种鸟叫鹓雏,从南海飞往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吃,非醴泉不饮;这时,猫头鹰得到一只臭老鼠,见鹓雏飞过,就仰头看着,发出驱赶的呵斥声;现在,你也想拿梁国的相位虚声恫吓我吗细心想想看,惠施乃一国之相,又不是小孩子,明知庄周不想做官,怎么可能轻信别人的传言即便庄周来梁国有争夺相位的可能,惠施至于吓成那个样子吗再说,这件事并没交代惠施的态度,完全是一家之言,可信吗由此可见,这只是庄周弟子编撰出来的“辩论秀”,意在揶揄那些醉心于功名利禄者,至于是否发生在惠施身上倒在其次了;庄周与惠施之间的其他几场辩论,大抵也有这样的情形;当然,庄惠之间的辩论秀,秀出来的不是胜负高下,而是精妙的辞采,精深的义理;庄子和同乡的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2.濠梁之辩庄子看着水里的儵鱼说:“儵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而我是在濠水河边上知道的;”3.材与非材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树长得很美很高大,枝叶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树旁却不伐它;庄子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伐木者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结果得以终其天年了;”庄子出了山,来到县邑,住在老朋友的家里;老朋友很高兴,准备酒肉,叫童仆杀一只鹅款待他;童仆请示道:“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只”主人的父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里的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现在这位主人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先生您将在成材与不成材这两者间处于哪一边呢”庄子笑着说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似乎是合适的位置,其实不然,所以还是免不了遭到祸害;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美誉,也没有毁辱,时而为龙,时而为蛇,随时势而变化,而不肯专为一物;时而上,时而下,以顺应自然为准则,在万物的原始状态中漫游,主宰万物而不被万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遭到灾祸呢这就是神农、黄帝所取法的处世原则;至于万物之情,人伦相传之道,就不是这样了;成功了就会毁坏,强大了就会衰微,锋利了就会缺损,尊贵了就会受到倾覆,直了就会弯曲,聚合了就会分散,受到爱惜就会被废弃,智谋多了就会受人算计,不贤德就会受人欺辱;怎么可以偏执一方而加以依仗呢”4.庄周梦蝶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5.鼓盆而歌庄子晚年丧妻,惠施闻讯,前去吊唁;他是庄子的老朋友,此时已非梁国宰相,不必再摆官架子了,有必要去安慰庄子;庄子家居陋巷,马车进不去;巷口下了车,惠施走进去;庄子的长子跪在门外迎接吊客,口称:“俺娘给伯父道谢了;”惠施扶起孝子,说了两句按照礼仪应说的话,然后面罩悲悯之容,很严肃地进了大门,步入灵堂;庄子坐守棺旁,两腿八字张开,撮箕似的很不雅观,手拍瓦盆伴奏,毫无愁容,放声歌唱;看见惠施吊丧来了,也不招呼,仍唱他的;惠施说:“伉俪多年,同床共枕,她为你养儿成人,自己送走青春,老了,死了;你看得淡,不哭也行,可你,唉,竟然敲盆唱歌;你不感到做得太过分了吗”庄子说:“你说错了;我也是人啊,哪能不悲伤;但我不能一味的受感情支配,还得冷静地想想呀;我想起从前,那时她未生,不成其为生命;更早些呢,不但不成其为生命,连胚胎也未成;更早些呢,不但未成胚胎,连魂气也没有;后来恍恍惚惚之际,阴阳二气交配,变成一缕魂气;再后来呢,魂气变成一块魄体,于是有了胚胎;再后来呢,胚胎变成幼婴,她生下来,成为独立生命;生命经历了种种苦难,又变成死亡;回顾她的一生,我联想到春夏秋冬时序的演变,多么相似哦;现在她即将从我家小屋迁往天地大屋,坦然安卧;我不唱欢送,倒去嗷嗷哭送,那就太不懂得生命原理了;这样一想,我便节哀,敲盆唱起歌来;”惠施双手奉上一袋赙金,放入瓦盆,暗自骂了一句“活见鬼”,便告辞了;366.庄子陪葬庄子快要死了,学生想用很多好东西给他做陪葬;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时间为连璧,星辰为珍珠,万物是可以作为我的陪葬;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够多吗哪里还用着加上这些东西”学生说:“我恐怕乌鸦老鹰的吃您的遗体;”庄子说:“在地面上被老鹰吃,在下面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这是多么偏心啊;”后世评价荀子:“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司马迁汉: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着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李白唐:“万古高风一子休,南华妙道几时修;谁能造入公墙里,如上江边望月楼;”白居易唐: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读庄子王安石宋: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题蒙城清燕堂苏轼宋: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徐渭明: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读庄子金圣叹清:认定为“天下奇书;”郭沫若: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鲁迅与庄子鲁迅: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闻一多:“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38李泽厚:“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胡文英: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独见于丹:如果一定要用一种色彩形容庄子的话,我看庄子是白色的,如果用一种温度形容庄子的话,庄子的温度比论语要低;说得有点玄妙,却没有跳出儒道相争的泥潭;我读庄子我读庄子穿越中国千年的历史长河,打破时间空间的束缚,在文字的海洋里,找寻庄子的足迹,逍遥于天地间,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庄子,也唯有庄子;最早对于庄子的认识始于庄周梦蝶的典故吧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究竟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正所谓,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我们又怎知自己是不是生活在别人的梦里呢其实人生就像是一次旅行,不论如何轮回,哪怕在人间轮回千次万次,如果记忆消失了,那么,我们在人间的生命只有一次,不知道前世,也不清楚来世,前世来世与我们有何联系和意义惟有清楚明白自己的过去,又能看到自己未来的人,才算是活得明白的人,也惟有这样的人,才能将悲剧化为喜剧,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去尽享生命旅途上的美味佳肴和锦绣风采;所以,无论悲欢离合,无论贫穷富贵,重要的是我们人生旅途上的风景,至少我们经历过,有何必太在意梦亦或者是现实呢曾经,有段时间疯狂地迷上了古典文学,从老子的道德经到孟子、庄子、中庸、诗经等然而能让我始终读不舍手的唯有庄子,喜欢庄子他那自由浪漫的想象,雄奇瑰丽辞藻;庄子他贫而不穷,深居陋巷,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他能断然拒绝楚王送上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做供奉在庙堂之上,受人尊敬的乌龟;老子曾在道德经中写道:“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欲庄子选择的是"无为",甘于随之而来的寂寞与贫困,崇尚“无为而无不为”的生活态度;我们总是为这尘世的种种或烦恼,或悲伤,或犹豫不决,我们总是在这喧嚣繁华中,在灯红酒绿间渐渐的迷失了自己,不若在这个无人的雨夜,邂逅上古先贤,洗涤我们的心灵,若他般顺其自然、随意而安;就像小鸟飞过天空,不留一点痕迹;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有很多事情其实不是我们人力所能干预的,人生色彩斑斓,生活五味籍全;难得来到这个世界上,谁不愿意如诗如画般的灿烂美丽;谁不想生活如风似云般的洒脱自如;然而,有所追求就有所失落;正如要结果而花就要落去,有潮起就会有潮落,并且追逐的目标越高追逐的越执着就会失落的越大;也许这就是人生的真实;在旅途中,在公交车站侯车的间隙,总喜欢拿出随身携带口袋版庄子翻阅,虽然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只是不同心情,不同地点,所感悟的也是不同,也曾有人会用看老学究的眼神看我,我自如故,何必在意他人的眼光呢正所谓,“子非鱼,安之鱼之乐”就像白天永远不懂夜的黑,我的心思,你又怎会明了黄帝、尧、舜、禹、商汤等在庄子看来都不过是被利益迷惑而遗失本真的人,强扭曲了真性情,而伯夷、叔齐、鲍焦、介子推等也不过拘泥于名,忘本轻生,是不珍惜生命的人;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不禁想起唐伯虎的那首桃花庵的诗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易中天谈老子与庄子老子和庄子不好讲;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只有三个字:老、大、难;我们知道,老子并不姓老,也不以老为氏;他叫“老子”,是因为活得长;老子,是否就是老子的作者,也不一定;再说“大”;老子这本书,虽然只有五千字,含金量却非常之高;即便不是“一句顶一万句”,一千句是顶得上的;其中讲到的内容,也遍及哲学、美学、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甚至军事学;所以陈鼓应先生说,老子的思想就像永不枯竭的水井或清泉,只要我们把桶放下去,就一定满载而归;实际上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从老子那里看到了不同的东西,比如庄子看到了人生态度,韩非看到了帝王之术;再往后,又有人从庄子那里看到了艺术规律;这就是“大”;又老又大,再加上不好读,也就“难”;不过,老子也包括庄子虽然无比丰富,却可以拎出一条基本线索,这就是“人生哲学”;读老庄,就是读人生,读人生哲学;如果说有什么不同,也不过是一个偏于人生智慧老子,一个偏于人生态度庄子;那就先说老子;老子的人生智慧是什么不妨与进化论做比较;进化论怎么说天择物竞,适者生存;老子呢天择物竞,弱者生存;有个故事,许多古书都讲过,这里说太平御览的版本;这故事说,老子有个老师;叫商容;这个商容病重时,老子去看他;老子说,先生有没有什么遗言要教导学生的呢商容问:经过故乡要下车,明白吗老子说,是不是不要忘本商容又问:经过大树要趋行,明白吗老子说,是不是应该敬老商容又张开自己的嘴巴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商容又问,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不在了;商容再问:你明白了吗老子说,是不是刚硬的就灭亡,柔弱的就存活非谓刚亡而弱存乎商容笑着说,嘻嘻所有的道理都在这里了天下事尽矣老子从头到尾,都是讲弱者的生存这个故事虽然没有记载在老子中,但确实能代表老子的思想;因为老子从头到尾,都是讲弱者的生存;老子一再说,不要以为强大的就强大,弱小的就弱小;天底下最柔弱的是什么水;最能攻坚胜强的又是什么还是水;所以,最弱小的,其实是最强大的;最坚强的,其实是最脆弱的;想想看,一个人,什么时候最软,活着的时候;什么时候最硬,死了以后;可见“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因此,那些争先恐后的,没有一个不失败;那些巧取豪夺的,没有一个不输光;只有那些与世无争的,才最安全,也才最丰富,简直就应有尽有;道理很简单:正因为他们不争,所以没人争得过他们,这就叫“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老子一再说:弱一点好,软一点好,柔一点好,凡事往后靠一点好;韩非写过许多故事来说明老子的观点;其中有一个,讲的是楚庄王与孙叔敖的事;孙叔敖是帮助庄王成就霸业的功臣;但是这个功臣,为人处世却十分低调;孙叔敖临终时,把儿子叫到跟前说:老爸生前,多次谢绝了大王的封赏;我死之后,大王一定会给你加封,而你是谢绝不了的;这样吧,你就挑一块最差的;儿子果真按照他爸的嘱咐去做,结果怎么样呢按照楚国的政策,功臣的封地,两代以后就要收回,只有孙叔敖儿子的封地延续了好几代;为什么就因为他那块地太差了,鬼都不要;于是韩非说,这就是老子所谓“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啊老子所谓“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绝不是要你下死力,建得牢牢的,抱得死死的;事实上,你建得再牢,也能拔起;抱得再紧,也能挣脱;美国的世贸大楼建得牢不牢牢;怎么样了呢防不胜防嘛所以,不要在这方面下工夫;你真正要做的,是打消别人动摇、挣脱的念头,甚至根本就不会有这念头;没人想动摇,才叫“善建者不拔”;没人想挣脱,才叫“善抱者不脱”;这就不折不扣地是“弱者生存”;有趣的是,老子的这一套,并非只有弱势群体才听得进,权势人物也受用的;因为谁都有处于弱势的可能;即便贵为天子,也未必总是强势,或一定就是强势;就算强势,他也是孤家寡人,哪里敌得上众人觊觎这个时候,就用得着老子哲学了;怎么用装;老子书中,有一。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531-535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531-535](https://img.taocdn.com/s3/m/60a76bc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1.png)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531-535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庄子说,高山上看到的山下人,皆如蝼蚁,大小高低如一,何必去争谁高谁低。
胡适先生说,我是山下人,就在山下看人,怎能不计较大小、高低、胖瘦?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从材料的字面理解出来的意思如下∶如果一个人的起点很高,或是在某一个领域里遥遥领先,那么他就好比站在"高山"之上,看其他人,都觉得一样渺小,无论如何也追不上自己。
相反,如果一个人只是很平凡地生存在人海中,那么他身边各色各样的人,在他眼中都是不一样的,假使不用心去留意,很可能不知何时,自己就会被取代。
做人处事要有忧患意识。
不因为自己高高在上就忽略了身后追赶的人,更不能因为自己很平凡,就甘于平凡,不思进取。
总而言之,停滞不前,就是退步。
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带有一种消极的避世的理念,因此他的很多主张都是"不作为"的。
而胡适的思想相对于庄子,在历史进程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当然会更积极一些。
综合分析,材料中庄子和胡适的观点不同是因为各自所处的位置或站的角度不同,由此得出∶如何看待一个人,一件事,取决于你站在哪一个位置,处于什么样的立场。
不同的立场和角度,看到的效果是不同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从庄子的角度思考,一个人的起点很高,或是在某一个领域里遥遥领先,就如同站在"高山"之上,看其他人或事物,都觉得一样渺小,无论如何也追不上自己。
从胡适的角度,可理解为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
【参考立意】1.以出世的精神过入世的生活;2.人应该保持精神世界的高度,但不能脱离世俗脱离生活;3.淡然前行;高度决定态度;4.实事求是看问题。
【作文素材】1.出世的心,能让我们平静。
023新高考I卷作文《齐物论》内容
![023新高考I卷作文《齐物论》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545209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f.png)
2023新高考I卷作文《齐物论》内容2023新高考I卷作文《齐物论》[2023·新高考I卷]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材料:庄子在《齐物论》中讲了一个有趣又值得深思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罔两问影。
罔两是影子的影子。
一天,影子的影子诘问影子:“影子啊!你看你,一会儿动一动,一会儿又不动;一会儿坐着,一会儿又站着。
你能不能有独立的操守啊?”影子若有所思,它也很疑惑。
它回答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是因为有所依赖才是这样的吗?那我有所依赖的东西又有所依赖才是这样的吗?那我所依赖的像什么呢?是不是像蛇要游走需要依赖它的腹鳞,蝉要飞翔需要依赖它的翅膀吗?我分不清了。
谁能告诉我?我怎能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又怎能知道为什么不会这样呢?”请首先回忆你自身经历中关于“不由自主”的真实体验,再结合《齐物论》中影子“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的思考,谈一谈你对“不由自主的理解。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 800 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高考语文写作技巧有哪些1、审题立意我们拿到试卷后锕,首先要认真分析所给素材想要表达什么意思,选取立意。
注意,立意尽量不要太过宽泛,不然不好论述完整,或者内容也会比较空洞。
(1)立意一定要准确,明确。
(2)立意要健康,积极向上。
(3)立意言之有物,不然写起来会词语匮乏2、拟好标题一个好标题太重要了!若一时想不起来,可以在写作文前,草拟一个标题,在写完作文后再细细打磨。
注意,要先确定立意,再去写,立意+标题+内容三位一体,万不可跑题!(1)标题不要太长太大,要贴合*意思。
(2)实在不会可以浓缩材料里的话((和你的立意要相关)。
3、结构内容建议结构∶总分总;分总。
以总分总为例∶首段︰利用优美语句/句式,引出作文立意。
作文首段非常重要,语句务必要通顺流畅,也要开篇点题。
中间段落∶议论文︰首句总括性论点+论据。
阅卷老师并不会逐字逐句读,在开篇处点明论点,让老师一眼看到比较好。
现代文I篇:庄子游鱼之乐主题阅读理解与答案(2022汕头一模)
![现代文I篇:庄子游鱼之乐主题阅读理解与答案(2022汕头一模)](https://img.taocdn.com/s3/m/bf7d8a1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5.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庄子游鱼之乐所体现的思维,是一种会通万物的思维,在诗意的心灵中,打通“我”与世界的界限,通世界以为一,这一理论在中国美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在鱼乐之辩中,庄子以知游鱼之乐而发出会心的感慨,惠子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诘难之,透露出道、名二家的不同思想指向。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的问难若从理性角度看,是完全合理的:鱼的快乐是鱼的体验,人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
“出游从容”,是鱼游动的样态,并不表示鱼有这样的情绪体验。
庄子与鱼别而为二,二者各为孤立的世界,不存在相通的物质因缘。
因此,从科学角度看,庄子的论断不成立;从逻辑上看,庄子的推论也无根据。
游鱼之乐这个论题的要点之一,就是“知”,惠子认为,鱼之乐不可“知”,但庄子说“我知之濠上也”。
这句话是此论辩的关键。
正像宣颖所解释的:“我游濠上而乐,则知鱼游濠下亦乐也。
”正因“我”来到这河边,徘徊在河的桥梁上,正因“我”心情的“从容”,在这从容游荡中,“我”感到无拘束的快乐,所以“我”“觉得”游鱼是快乐的,山风是快乐的,白云是快乐的,鸣鸟是快乐的。
这是诗意的目光、审美的目光。
惠子中其孤明而不与万物相通之心,而庄子却致力于凿通孤立世界之间的界限,是人与物关系的“绝地天通”。
他以诗意的眼光超越“人”的态度,超越科学、功利的视角,以天心穿透世界。
他在桥上看鱼,鱼在桥下优游,在他的感悟中,桥没有了,水没有了,“我”没有了,鱼和“我”的界限也没有了,世界即如一大河流,他和鱼都在这河流中优游。
鱼非“我”眼中所见之鱼,而是在“我”生命中游荡的鱼,“我”也非故常之“我”,而是“丧我”之“我”。
在“遇”而不是“目视”中,二者会通合一。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如果站在人与天分离的角度看,天是天,物是物,我是我;如果站在诗意的立场看,“我”与世界的界限打破了,“我”和世界融为一体,还归于世界的大本。
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意的眼光,就是从生命的角度看世界。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物物而不物于物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物物而不物于物](https://img.taocdn.com/s3/m/541e246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d.png)
物物而不物于物——2024年2月各地联考作文金题及导写金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物物而不物于物”,是哲学家庄子的主要观点之一,意思是人既要能得心应手地利用外物,又要保持不为物役、不为物累的心境。
庄子的这一思想也是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保持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指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题要求根据材料进行联想和思考,写一篇关于“物物而不物于物”的作文。
材料中引用了哲学家庄子的观点,强调人应该既能得心应手地利用外物,又能保持不为物役、不为物累的心境。
这一思想对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在物质世界中保持平衡与和谐。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联想和思考:分析“物物而不物于物”的内涵,探讨如何正确对待物质生活。
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可能导致的问题,以及如何在物质世界中保持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思考“物物而不物于物”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例如,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如何利用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又避免被科技所束缚,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阐述如何践行“物物而不物于物”。
可以提到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学会感恩和知足等,从而使自己在物质世界中找到心灵的平衡。
探讨如何在人际关系中运用“物物而不物于物”。
例如,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处理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关系,使自己与他人都能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中实现和谐共处。
总之,根据材料关于“物物而不物于物”的启示,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思考,从而写出一篇立意明确、观点深刻的作文。
【深度解析】联考作文题目较为简洁,分两层意思:第一层,引用哲学家庄子的观点“物物而不物于物”,并贴心给出了解释;第二层,强调了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如何界定“物”的内涵?“物”即外物,可以是“我”追逐的目的、对象;可以是人赖以生存的一般性的工具、器物,也可以是世俗眼光中的金钱、权杖、名声、地位这些极具诱惑力的对象。
(三材料)关于“庄子”文言文阅读训练
![(三材料)关于“庄子”文言文阅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d8a9b7d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4.png)
(三材料)关于“庄子”文言文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小猪),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乙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金。
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日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节选自《庄子·外物》)丙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节选自《庄子·秋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B.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C.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D.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专题26《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过关检测)(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26《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过关检测)(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3e5e193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b.png)
专题26:《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卷版)过关检测1.(2023春•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期末)阅读回答问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息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乙】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①,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②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③,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④!’”(选自《庄子•外物》)【注释】①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
②鲋(fù)鱼:鲫鱼。
③常与:常在一起的东西。
这里指水。
④肆:店铺。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请循.其本/循.序渐进B.我且.南游吴越之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君乃.言此/乃.不知有汉D.固.不知子矣/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②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3)【甲】文中的庄子根据认为濠梁之鱼很快乐(请用原文回答)。
【乙】文中庄周给监河侯讲的故事,留给我们成语“涸辙之鲋”,这成语用来比喻。
(4)以论辩的方式展示对人生和自然的理解,这是庄子的智慧。
请结合【甲】【乙】两篇短文,从说话技巧及内容方面,说说庄子论辩中的智慧。
2.(2023春•湖南省郴州•期末)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ㅤㅤ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 至乐》黄庭坚《黄几复墓志铭》(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庄子 至乐》黄庭坚《黄几复墓志铭》(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15ed0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5.pn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峰,随行列而止,委蛇而处。
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
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
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
(节选自《庄子·外篇·至乐》) 材料二:几复年甚少,则有意于六经,析理入微,能坐困老师宿学。
方士大夫未知读庄、老时,几复数为余言,庄周虽名老氏训传,要为非得庄周,后世亦难趋入。
予尝问名《逍遥游》,几复曰:“逍者如阳动而冰消,虽耗也而不竭其本;遥者如舟行而水遥,虽动也而不伤其内;游于世若是,唯体道者能之。
常恨魏晋以来,误随向、郭,陷庄周为齐物。
尺鹦与海鹏,之二虫又何知,乃能逍遥游乎?”熙宁九年,乃得同学究出身,调程乡尉。
后举广州教授。
岭南人士承几复讲解章句,闻所未闻,稍有知名者。
改楚州团练推官,知四会县。
新兴民岑探自言有神下之,越俗祈鬼相传,数郡推宗焉。
新州捕得探兄弟妻子系治,探欺野人,言“吾能三呼陷新州城”。
不逞子及老弱从者以百数。
至城下,言不效,皆溃去。
而新州声张,以为豪贼挟众攻城。
经略使遣将童政捕斩,而官军所遇薪水行商皆杀之,亦檄几复护枪手策应。
几复察童政部曲多不法,即自言经略司不隶将下,得以土丁捕贼。
且言童政所效首级,莫非王民,斫已瘗之棺刳方娠之妇一童政之祸百岑探不足云。
其后皆如几复所言。
(节选自黄庭坚《黄几复墓志铭》)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斫已瘗之A棺B刳方娠之C妇D一童政之E祸F百岑G探H不足云。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九韶》,相传是舜时代的乐曲,韶乐九章,故名,一般在隆重的场合才演奏。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c4db74add15abe23482f4dd5.png)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比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责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1)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简要说一说。
【答案】(1)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2)【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
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重义轻利;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
【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
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庄子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所以我不赞同。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语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根据材料二中句子“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以及庄子拒绝出仕的邀请可以看出庄子注重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2)先明确观点,是“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还是“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然后再具体阐述自己的看法。
从材料一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可知,孔子式的快乐,在于内心是否充实,从材料二中庄子面对邀请的态度以及最后一句“吾将曳尾于涂中”可知,庄子鄙弃名利富贵,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
庄子 阅读理解
![庄子 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ee267b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3.png)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课文《<庄子>二则》)【乙】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
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
跨蹑地络,周旋天纲。
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
我呼尔游,尔同我翔。
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
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唐代:李白。
《大鹏赋·并序》)【注】①掩:遮蔽遮盖。
②西极:西边的尽头,谓西方极远之处。
③跨蹑:跨越。
④地络:地脉。
土地的脉络也指将界。
⑤周旋:盘桓,辗转反复。
⑥天纲:天的纲维。
⑦恍惚:迷离难以捉摸。
⑧虚无:道家用于指道的本体。
⑨斥鷃:亦作斥鴳即鷃雀。
⑩藩篱:指认识事物的局限。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_______________②志怪者也_______________③亦若是则已矣_______________④怒而飞_______________⑤于是乎大鹏许之_______________(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3)【甲】文中,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4)【乙】文用什么手法展示了大鹏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1)①悬挂,②记载,③这样,④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⑤答应(2)①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②而斥鷃一类的小鸟,因囿于自己的见识,徒自对他们发出嘲笑。
(3)说明鲲鹏是有所待的(有所依靠,有所凭借),并非真正的逍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材料庄子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庄子”专题阅读【庄子简介】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
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着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生平经历】庄周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只在不长的时间里做过管漆园的小官。
庄子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
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
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
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
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
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庄周的才学不可小视,然而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着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
后厌恶仕途,隐居着书,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庄子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
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聃的思想,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
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哲学思想】“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
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
“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
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
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在庄子看来不滞,就是于自然无所违。
不凝滞于任何思想、利益等任何事物,从而达到圣人不凝滞于物的境界。
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极端的追求无穷的知识、利益,而忽略身边一切的美好这是滞碍郁滞的。
庄子认为只有不滞于不滞,才可乘物以游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才是全生。
对中国后世哲学、艺术、各宗教经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
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庄子故事】1.庄蕙辩论庄子与老乡的惠子,即惠施(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同为战国时期宋国商丘人。
论学问,他是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成语“学富五车”就是源于庄周对他的评价。
论政绩,他以梁国为政治舞台,在制订律法以及外交斡旋等方面卓有建树,是合纵抗秦的主要组织人之一。
在诸子百家中,名家是致力于研究名与实关系的学派,通常围绕事物的概念与实体展开辩论,其学术范畴相当于今天的思辨逻辑。
他们以善辩成名,所以又被称作辩家。
先秦名家两大流派中,惠施的“合同异”观点独树一帜,他提出的“历物十事”的十个命题,至今仍是哲学界研究的课题。
作为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惠施最先提出了物质无限可分的假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惠施与庄周身份有别,性情不同,一个身在官场,醉心功利,一个无意仕进,超然物外,按理说没有共同语言。
可就是这样两个人物,却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并成为知交。
要知道,庄子的朋友圈不大,又很少同官场来往,能称得上知交的人就更少。
集政治家与哲学家于一身的惠施,怎么就成了庄周的知交了呢?庄周送葬,经过惠施墓地时,回头对跟从者说,郢都有个人,鼻尖上沾了一丁点白灰,就让一个名叫石的匠人用斧头把它削掉。
匠石抡起斧头,呼的一声,白粉削得干干净净,鼻子却丝毫无伤。
郢人站立如常,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后,把匠石叫来,让他在自己身上试试看。
匠石回答,我确曾做到过,但那个能配合我的人早就不在人世了。
讲完这个寓言,庄周叹口气说,自打惠夫子去世后,我失去了论争的对手,没有说话的人了。
这情形,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剑客,一旦没了对手,反而失去了活力,陷入了孤独。
由此可知,惠施是庄周平生唯一可以对话的契友。
自此尔后,“惠子知我”便成了知交的经典出处,为后世所借用。
如曹植《与杨德祖书》:“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
”李白《与贾少公书》:“惠子知我,夫何间然。
”惠施与庄周之所以能成为知交,是因为他们就像运斤成风中的郢人与匠石,已经达成高度默契,既是论辩的对手,通过激辩擦出思想火花,又是过招的高手,点到为止。
他们无话不谈,却又经常抬杠,称得上“不是冤家不聚头”。
哲学上有个术语叫相反相成,庄周与惠施的关系就是相反相成、和而不同。
庄周重感性,喜欢取譬自然讲故事,惠施重理性,善于逻辑推导辩名实。
这样一来,他们走到一起后才有可能发生理念的碰撞。
庄周的许多思想,也正是在与惠施的激辩中发挥到极致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惠施在弘扬正名辨义逻辑的同时也成就了庄周的大道无为思想。
从历史记载来看,《庄子》的作者不见得是庄周本人,其中,庄惠之间的对话,单方面记叙的色彩比较明显,很大程度上是其弟子依据记忆整理出来的,并未经过惠施本人审阅。
被批驳的似乎总是惠施,庄周每每都能占上风。
因此,尽管辩论场面很精彩,语言很犀利,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作秀。
比如说“惠子相梁”这件事,褒庄贬惠的倾向就很突出。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他。
有人对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的位子。
惠施吓坏了,在国中搜了三天三夜。
庄子见到他后说,你知道吗南方有一种鸟叫鹓雏,从南海飞往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吃,非醴泉不饮。
这时,猫头鹰得到一只臭老鼠,见鹓雏飞过,就仰头看着,发出驱赶的呵斥声。
现在,你也想拿梁国的相位虚声恫吓我吗细心想想看,惠施乃一国之相,又不是小孩子,明知庄周不想做官,怎么可能轻信别人的传言即便庄周来梁国有争夺相位的可能,惠施至于吓成那个样子吗再说,这件事并没交代惠施的态度,完全是一家之言,可信吗由此可见,这只是庄周弟子编撰出来的“辩论秀”,意在揶揄那些醉心于功名利禄者,至于是否发生在惠施身上倒在其次了。
庄周与惠施之间的其他几场辩论,大抵也有这样的情形。
当然,庄惠之间的辩论秀,秀出来的不是胜负高下,而是精妙的辞采,精深的义理。
庄子和同乡的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2.濠梁之辩庄子看着水里的儵鱼说:“儵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
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而我是在濠水河边上知道的。
”3.材与非材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树长得很美很高大,枝叶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树旁却不伐它。
庄子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伐木者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
”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结果得以终其天年了。
”庄子出了山,来到县邑,住在老朋友的家里。
老朋友很高兴,准备酒肉,叫童仆杀一只鹅款待他。
童仆请示道:“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只?”主人的父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里的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现在这位主人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先生您将在成材与不成材这两者间处于哪一边呢?”庄子笑着说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似乎是合适的位置,其实不然,所以还是免不了遭到祸害。
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美誉,也没有毁辱,时而为龙,时而为蛇,随时势而变化,而不肯专为一物;时而上,时而下,以顺应自然为准则,在万物的原始状态中漫游,主宰万物而不被万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遭到灾祸呢这就是神农、黄帝所取法的处世原则。
至于万物之情,人伦相传之道,就不是这样了。
成功了就会毁坏,强大了就会衰微,锋利了就会缺损,尊贵了就会受到倾覆,直了就会弯曲,聚合了就会分散,受到爱惜就会被废弃,智谋多了就会受人算计,不贤德就会受人欺辱。
怎么可以偏执一方而加以依仗呢”4.庄周梦蝶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
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
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
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5.鼓盆而歌庄子晚年丧妻,惠施闻讯,前去吊唁。
他是庄子的老朋友,此时已非梁国宰相,不必再摆官架子了,有必要去安慰庄子。
庄子家居陋巷,马车进不去。
巷口下了车,惠施走进去。
庄子的长子跪在门外迎接吊客,口称:“俺娘给伯父道谢了。
”惠施扶起孝子,说了两句按照礼仪应说的话,然后面罩悲悯之容,很严肃地进了大门,步入灵堂。
庄子坐守棺旁,两腿八字张开,撮箕似的很不雅观,手拍瓦盆伴奏,毫无愁容,放声歌唱。
看见惠施吊丧来了,也不招呼,仍唱他的。
惠施说:“伉俪多年,同床共枕,她为你养儿成人,自己送走青春,老了,死了。
你看得淡,不哭也行,可你,唉,竟然敲盆唱歌。
你不感到做得太过分了吗?”庄子说:“你说错了。
我也是人啊,哪能不悲伤。
但我不能一味的受感情支配,还得冷静地想想呀。
我想起从前,那时她未生,不成其为生命。
更早些呢,不但不成其为生命,连胚胎也未成。
更早些呢,不但未成胚胎,连魂气也没有。
后来恍恍惚惚之际,阴阳二气交配,变成一缕魂气。
再后来呢,魂气变成一块魄体,于是有了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