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论评析:搜寻摩擦市场_搜寻和匹配模型的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11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ol.32No.112010年11月ForeignEconomics&ManagementNov.2010
搜寻摩擦市场:搜寻和匹配模型的发展及其应用
———201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主要学术贡献
李宝良1,郭其友2
(1.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福建泉州362021;2.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戴蒙德、莫滕森和皮萨里德斯三位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研究劳动力市场存在空缺职位而失业者又找不到合适职位的现象方面所做出的理论贡献。本文在简要介绍他们的学术生涯和主要著述后,着重阐述他们有关搜寻摩擦市场的学术贡献以及搜寻市场分析框架、搜寻与匹配模型的发展与应用,最后对他们的理论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进行简要的评价,以飨国内读者。
关键词:戴蒙德;莫滕森;皮萨里德斯;劳动力市场;搜寻摩擦;搜寻和匹配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50(2010)11-0001-09
一、引言
阿罗-德布鲁范式是一种理想状态(斯塔尔,2003),它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假设: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买方和卖方,买卖双方拥有商品价格和质量等方面的完全信息,市场交易可以无任何阻碍地瞬时完成,买卖双方无需经过搜寻过程就可以找到交易对手,市场总能达到出清的状态。然而,现实中的市场并不能满足阿罗-德布鲁范式的理论假设。在现实市场中,随时存在阻碍交易顺利达成的因素。因此,买卖双方要达成交易,通常需要经历一个搜寻过程。譬如在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雇主在寻找雇员,另一方面雇员也在寻找雇主。搜寻过程需要耗费时间和资源,即花费搜寻成本,这就是所谓的搜寻摩擦①(searchfrictions)。正因为这样,市场才会经常处于非出清状态,就像劳动力市场上同时存在失业和空缺职位那样的市场非出清状态。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戴蒙德(PeterA.Diamond)、美国西北大学的戴尔·莫滕森(DaleT.Mortensen)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A.Pissarides)这三位经济学家对劳动力市场的非出清状况,即存在搜寻摩擦的市场进行了理论分析,极大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因此,今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这三位学者。瑞典皇家科学院称,这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了分析搜寻市场的理论框架。其中,戴蒙德奠定了该理论框架的基础,莫滕森和皮萨里德斯进一步扩展了该理论框架,将戴蒙德提出的搜寻和匹配模型应用于分析存在搜寻摩擦情形下的价格差异(pricedispersion)和经济效率,发展了基于搜寻和匹配模型的失业理论,并且运用该理论深入分析了失业的决定因素。
戴蒙德、莫滕森和皮萨里德斯能荣膺201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是因为他们的收稿日期:2010-10-28
作者简介:李宝良(1980-),男,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助理教授,经济学博士;
郭其友(1963-),男,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搜寻摩擦市场:搜寻和匹配模型的发展及其应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