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内涵及作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现象上看 , 网络 民族主义是 指 民族 主义借助先进 的网络
传播技 术 , 隐性或显 性地表 达 民族主 义情绪 和思 想 , 并进 行思 想传播 、 组织动员和 行动指 挥 , 时甚至 会 出现基 于民族 主义 有
心 态破 坏 和攻 击 当事 国 网 站 等 行 为 。该 界 定 将 网 络 民族 主 义
视为一种个人或 集体 的情 绪 、 想 和行动 , 基于 民族认 同 和 思 它
民族文化的独立性 , 强调民族 和 国家团结 以及 民族和 国家利益 至上。所以 , 既不能简单将其界定 为一种 以网络为平 台的爱 国 主义 的言论 和行 动 , 也决不 能将 其称 之为狭 隘 的 民族 主义 , 它 更与“ 愤青” 网络上极端 的言论无关 , 在 而是具有更深层涵义 。 从行为上 看 , 中国 网络 民族 主 义主 要表 现 为一 种言 语 行 为, 或到处散发帖子 , 或发泄进而发 动民族 主义“ 口水” , 战 或借 势抨击现实不满 , 以其 言语行 为也最易 弓起 争议 。值得 注意 所 l
的是 , 于 网 络具 有 虚 拟 性 、 放 性 的 特 点 , 民 往 往 可 以 隐 匿 由 开 网
二 、 进 公 民意 识 生 成 的 新 路 径 促
公 民意 识 是 指 公 民个 人 对 自己 在 国家 中地 位 的 自我 认 识 ,
也是公 民自觉地 以宪法和法 律规 定 的基本权 利 和义务 为核心
往往只是一种符 号互动 。但 是 中 国网络 民族 主义之所 以 引起
广泛关注 , 就在 于通过这些 符 号互 动即 言语行 为所 渲染 的“ 民
尤其在促进公民意识生成 、 政治参 与功能 和推 动市 民社 会建构 等层面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所 以, 有必要透 过现象理性 把握其
内涵 和 本 质 , 确 评 估 其 对 当 下 社 会 主 义 政 治 文 明发 展 的现 实 正
可察觉 的时空位置和形态 , 网上交往 活动不具有 实体性 和外 其
在 的可 触 摸 性 。 因 此 , 网络 民族 主 义 者 的 交 往 论 战 或 言 语 行 为
猛发展等诸多要素综 合作 用 , 以及 它们彼此 间 的互 动紧密联 系
的。它非 自觉地 成为我 国社 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 设的推 动力量 ,
第 2卷 3
第4 期
山 西 青 年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Ju a fS a x olg rY uhAd ns aos o r lo h n i l ef o t mii rtr n C e o t
v0 . 3 No. 12 4 No . 0l v. 2 0
21 0 0年 1 月 1
络技术 , 通过 言语行为表达 民族主义情绪 ; 它不但 以崭新形态备受关注 , 而且对 当下社会生活的影响 日益显著 , 并且 已经 非 自觉地成为我 国社会 主义民主政 治建设 的推动力量 , 尤其在促进公 民意识生成、 大民众政 治参与和推动 市民社会 建 扩
构等层面上发 挥 了独特 作用。
意” —— 网络舆论 。网络 民族主义舆论是 网络 民族 主义的一个
子概念 , 即网络 主体通过 网络语 言对社会 热点事件 发布具有 民 族 主义倾 向的新 闻, 或者发表带 有 民族 主义性质 的观点看法所 形成的网络舆论 _ , 言语行 为必 然彰 显他们 的行 为意识 , 】其 J 如 使命意识 、 责任意识 、 忧患意识和 自我认 同意识 等 , 既反映 了他
【 政治・ 法律】
论 中 国 网络 民 族 主 义 的 内涵 及 作 用
崔 海峰 , 建华 卜
( 州 医 学 院 临 床学 院 , 滨 山东 烟 台 240 ) 60 3
摘
要: 网络 民族 主 义的 勃 兴 , 与 当代 中 国社 会 的 深 刻 变革 以及 其他 社 会 环 境 因素 的综 合 效 应 紧 密关 联 的 。 它借 助 网 是
关键词 : 民意识 ; 治参与; 公 政 市民社会 ; 网络 民族主义 中图分类号 :02 文献标识码 : 18 3 A 文章编号 :08 9 72 1 )4 O6 4 10 —89 (00 0 —04 —0
中国网络 民族 主 义之 所 以蓬勃 兴 起 , 与 中国 的和 平 崛 是 起、 经济全球化 的冲击 、 际体系结 构 的变迁 以及 互联 网 的迅 国
识、 法制意识 、 政治宽容 意识等要 素。在现实 中 , 由于公 民意识 淡薄 , 当一部分公 民对 个人权 利 和义务 缺乏认 识 , 能合理 相 不 地 主张权利 、 不能正常地履行义务 等现象普遍 。
其真实身份 , 以虚 拟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出现 , 们所 依托 的 网络空 间具有 不 他
收 稿 日期 :0 0 7—0 2 1 —0 3
影响 , 这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
一
、
中国网络 民族主义的 内涵
们 的行为动机和 目标 , 也反 映了 民众 觉醒 的公 民意识 。毋庸讳 言, 民族 主义者言语行 为具 有多样性 、 杂性 、 复 应激性 、 随意性 、
分散性等鲜明特点 , 中不可 避免 地存 在极端 和暴 力语 言 , 其 偏 激和理性并存 , 总体上是具有建设性的 。 但
作者简介: 崔海峰(93 )男 , 18一 , 山东省莱 芜市人 , 滨州医学院l 临床学院学生工作办辅导员, 师, 讲 主要研究政治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建华(92 , , 17一) 男 山东省邹平县人 ,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 民族研究中心 20 09级博士研究生 , 滨州医学院基础学 院讲师 , 主要研究政治学与
内容 , 自己在 国家政治生活和 社会生活 中的主体地 位为思想 以 来源 , 国家主人 的责任 感 、 把 使命 感和权 利义 务观 融为 一体 的
自我认 识。这种 意识 还 包含公 民对 于 国家和 社会 的认 同感和
责任感 。公 民意 识包 括主体 意识 、 民主参 与意识 、 社会责 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