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合集下载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为了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合理选择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环境条件,防止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对绿色食品产地的影响,并促进生产者通过综合措施增施改进土壤肥力,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从2000年04月OI日实施,同时代替1995年8月颁布的《绿色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标准名称;——定义(增加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调整了限值);——农田灌溉水质(调整了部分项目和限值);——渔业水质(调整了部分项目和限值);——土壤环境质量(调整了评价体系和含量限值);——附录(增加了土壤肥力分级);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和环境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德中、杨林书、张从、孟凡乔、刘英。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Environmental technical terms for green food production area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三产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渔业水质、畜禽养殖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浓度限值,监测和评价方法。

适用于绿色食品AA级和A级隆产的农田、蔬菜地、果园、茶园、饲养场、放牧场和水产养殖场。

本标准还提出了绿色食品产池土壤肥力分级,供评价和改进土壤肥力状况时参考,列于附录之中。

适用于栽培作物土禁,不适于野生植物土壤。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3O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O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16O7-89渔业水质标准GB5749-85生活饮用水质标准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9137-88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7173-87土壤全氮测定法GB7845-87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GB7853-87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GB7856-87森林土壤速效钾的测定GB7863—87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是指规定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要求和质量指标的标准。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环境质量要求:要求绿色食品产地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环境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

2. 农药和化肥使用限制:对于绿色食品产地,要求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限制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农药和化肥。

3. 农业生产管理要求:要求绿色食品产地采用科学的农业生产管理方法,包括合理的土壤肥力管理、病虫害防治措施、农产品的储存和运输等环节的管理。

4. 绿色食品认证要求:要求绿色食品产地必须通过相关认证机构的认证,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和质量要求。

通过制定《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可以确保绿色食品的产地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该标准还可以提高绿色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任和认可。

绿色食品a级标准

绿色食品a级标准

绿色食品A级标准绿色食品A级标准绿色食品A级标准是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特定时间段内对绿色食品产业制定的一系列标准,旨在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绿色食品A级标准的八个方面:1.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A级标准的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生产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且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包括空气、水质、土壤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

2.生产技术标准绿色食品A级标准的生产技术标准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种植、养殖、加工等技术,包括使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

此外,生产技术标准还规定了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产品质量标准绿色食品A级标准的产品质量标准要求产品符合国家或地方的质量安全标准,同时要求产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等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标准。

此外,对于不同种类的绿色食品,还有特定的质量标准要求。

4.包装标准绿色食品A级标准的包装标准要求产品的包装材料符合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同时要求包装上标明产品的品种、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此外,包装标准还规定了包装的环保要求,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储存标准绿色食品A级标准的储存标准要求产品的储存条件符合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同时要求储存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例如,对于易腐食品,要求在低温下储存,以延长保质期。

6.运输标准绿色食品A级标准的运输标准要求产品的运输工具符合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同时要求运输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例如,对于易碎品,要求在运输过程中采取防震措施,以避免产品损坏。

7.销售标准绿色食品A级标准的销售标准要求产品的销售渠道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规和标准,同时要求销售过程中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例如,对于生鲜食品,要求在销售过程中采取必要的保鲜措施,以确保产品的新鲜度。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 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3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一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二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特点
1 根据农业生态的特点和绿色食品生产对生态环
境的要求;充分依据现有国家环保标准;对控制项目
进行优选;
2 促进生产者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图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2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评价标准
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空气质量标准 水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渔业水质标 准 畜禽饮用水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3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三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9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三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3 绿色食品原料产地环境质量评价
⑵水评价因子 主要评价因子包括常规化学性质pH值 溶解氧 重金属及 类重金属汞Hg 镉Cd 铅Pb 砷As 铬Cr 氟化物F 氰化物CN 有机污染物BOD5 有机氯等和细菌学指标大肠杆菌 细菌;
耕作方式
旱田
水田
pH 值
<6.5 6.5-7.5 >7.5
<6.5
>6.5~7.5
>7.5
镉≤
0.30
0,30
0.40
0.30
0.30
0.40
汞≤
0.25
0.30
0.35
0.30
0.40
0.40
砷≤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同时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产品。

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质量标准是保证绿色食品质量的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产地的土壤质量是影响食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是食物的基础,良好的土壤质量可以保证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丰富,并且不含有有害物质。

绿色食品产地应该建立和实施一套科学的土壤质量标准,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主要肥力元素含量等指标。

同时,对于土壤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限制也是必要的,确保绿色食品不会受到污染。

其次,水质是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水是植物生长和农田灌溉的重要资源之一,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绿色食品产地应该对农田灌溉用水和水体环境进行监测,并设置合理的水质限制指标。

常见的水质监测指标包括总溶解固体、pH值、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等。

这些指标的标准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和水环境特点来制定。

此外,空气质量也是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关键要素。

空气污染会导致农作物受到直接污染,进而影响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绿色食品产地应该确保空气质量良好,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监测空气中的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建立相应的空气质量限制标准,确保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会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

此外,还应该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措施。

绿色食品产地应该建立完善的农田生态系统,通过科学的农田布局、合理的农作物轮作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等,保护土地生态平衡和农田生物多样性,降低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同时,绿色食品产地还应该加强农田水源保护,保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总之,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是保证绿色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基础。

通过制定和实施土壤质量、水质量、空气质量等指标和标准,以及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可以确保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安全和可持续的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和分级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和分级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和分级标准》发布《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和分级标准》(1)中国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的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标准、包装标准、储藏和运输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是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农业初级产品或食品的主要原料,其生长区域无工业企业的直接污染;水域上游、上风口无污染源对该地区构成污染威胁;该区域的大气、土壤质量及灌溉用水、养殖用水质量均符合绿色食品大气标准、绿色食品上壤标准、绿色食品水质标准,并有一套具体的保证措施。

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各个环节必须具有遵守的规范程序,以及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使用原则.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参照国际、国家、部门行业标准制定,通常高于或等同于现行标准,有的还应该有检测项目。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包括质量和卫生标准两部分,其中卫生标准包括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污染和有害微生物污染。

绿色食品产品的包装、装潢应符合《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标准手册》的要求。

取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资格的单位,应将绿色食品标志用于产品的内外包装。

《手册》对绿色食品标志的标准图形、标准字体、图形与字体的规范组合、标准色、广告用语及用于食品系列化包装的标准国形、编号规范等要作严格规定,同时加上了应用示例.在参照国外与绿色食品相类似的有关食品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将绿色食品分为两类,即AA级绿色食品和A级绿色食品。

(2)AA级绿色食品标准:①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大气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O95—82中所列的一级标准;农田灌溉用水评价,采用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养殖用水评价采用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加工用水评价采用生活饮用水质标准GB5749—85;畜禽饮用水评价采用国家地面水质标准GB3838—88中所列三类标准;土壤评价采用该土壤类型背景值的算术平均值加2倍标准差。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

这些标准可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质量:要求绿色食品产地的土壤必须没有受到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物质的污染,土壤质量良好,适合无污染的农作物种植。

2. 水质:要求绿色食品产地的水质必须符合安全饮用水的标准,不能受到重金属、农药残留、化学物质等污染物的影响。

3. 空气质量:要求绿色食品产地的空气质量应良好,没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确保农作物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不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

4. 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保护绿色食品产地内的生物多样性,不破坏或破坏较小的绿色生态系统,尽量采用保护性种植方式,避免对野生动、植物的破坏。

5. 农药和化肥使用:要求限制绿色食品产地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鼓励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6. 可持续发展:要求绿色食品产地的生产方式具有可持续性,包括节能减排、循环利用资源等方面,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旨在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绿色食品的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标准对于消费者选择绿色食品具有指导意义,也对农业生产者起到规范和激励作用。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水源保护
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避 免工业、农业和城市污水 对水源的污染。
大气环境质量要求
空气质量
大气保护
产地的大气环境应清洁,无有害气体 和颗粒物污染,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 量标准。
加强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减少 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降低空 气污染。
气候条件
产地应具备适宜的气候条件,如温度 、湿度、光照等,有利于农作物的生 长和品质提升。
添加剂使用
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 法规和标准。
加工工艺
优化加工工艺,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和营 养成分的损失。
产品包装与标识
规范产品包装和标识,明确标注绿色食品相 关信息,便于消费者识别。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பைடு நூலகம்
02
产地生态环境质量 要求
生态保护措施
保护自然植被
保持和恢复自然植被,防止水土 流失和土地退化。
生态修复
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高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 衡和生物多样性。
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废弃物分类
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避 免混杂和污染。
资源化利用
将废弃物转化为肥料、饲料、能 源等资源,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利用。
无害化处理
对不能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 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农业投入品管理
农药管理
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
留的农药。
肥料管理
合理使用肥料,提高肥 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流
失对环境的污染。
种质资源管理
保护和利用种质资源, 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农 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是指一系列关于保证食品安全和维护环境的标准。

具体的标准包括:。

一、产地环境污染状况:检查产地周围土壤、地表水、大气环境、以及污染源是否达到环保质量标准,保证所产的绿色食品不受环境污染的影响;。

二、抗虫害能力:要求在农作物栽种过程中要采取抗虫害的技术、药剂和设施,避免在作物成熟过程中受到不同种类虫害的侵扰;。

三、水质管理:不仅要求产地水质符合国家规定,而且要求水及水果灌浆水质高,控制水果受到水质污染;。

四、肥料使用量:要求在进行农药与肥料的使用时按照国家规定的使用量使用,不得过量,以防止有毒有害的物质进入食品;。

五、收获质量:绿色食品的收获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严格的检测,要求产品品质好、持久性强、无污染,保证其可被消费。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要求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要求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要求作者:薛建宇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2年第01期舞阳县2020年12月被国务院定为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花生、高粱)生产县,这就需要种植户在这四种农作物的整个栽培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要求进行。

只有把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关,才能保证所生产的绿色食品达标。

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一、环境要求(一)选择适宜区域要选择离有废水、废气、废渣排放的工厂4 km以上,且不受农业废弃物、城镇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农业生产区域。

(二)土壤选择要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

(三)水源选择用水要符合绿色食品有关要求的地下水源。

种植户应加强对机井的管理,确保机井水源无污染。

二、农药使用原则作为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种植户必须在生产实践中,把保护环境作为第一要务,遵循“预防为主,最好少施或不施农药,保护自然生态”的绿色植保原则,彻底改变“轻预防、重防治,轻农业防治、重化学防治”的错误观念。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化学农药对土壤和环境的危害:一是有机氯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对害虫的天敌及传粉的益虫、益鸟也有伤害,因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二是长期使用同类型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导致农药量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三是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使土壤环境遭受污染、酸化,板结越来越严重;四是农药在土壤环境中会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产生二次污染,也会通过物理化学作用,牢固吸附在土壤有机质上,或通过地表水下渗,污染深层土壤和地下水;五是农药可在农产品中残留,进入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在农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中,对病虫草害进行防治时,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提倡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农药防治。

必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每种化学农药在每种作物生长期内只能使用1次,对病虫害发生严重需要进行2次以上防治的地块,可以轮换不同类型农药进行防治。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指南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指南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指南第一章绿色食品生产概述 (2)1.1 绿色食品的定义与标准 (3)1.2 绿色食品生产的重要性 (3)1.3 绿色食品发展趋势 (3)第二章绿色食品生产环境要求 (4)2.1 土壤环境要求 (4)2.2 水源环境要求 (4)2.3 空气环境要求 (4)第三章绿色食品种子与种苗选择 (4)3.1 种子质量要求 (4)3.1.1 纯度 (4)3.1.2 净度 (5)3.1.3 发芽率 (5)3.1.4 生活力 (5)3.1.5 抗逆性 (5)3.2 种苗繁育技术 (5)3.2.1 选择优良品种 (5)3.2.2 严格筛选种子 (5)3.2.3 培育壮苗 (5)3.2.4 控制病虫害 (5)3.2.5 适时移栽 (5)3.3 种子处理与保存 (5)3.3.1 种子处理 (5)3.3.2 种子保存 (6)第四章绿色食品栽培技术 (6)4.1 土壤管理 (6)4.2 水分管理 (6)4.3 肥料使用 (7)4.4 病虫害防治 (7)第五章绿色食品种植制度 (7)5.1 轮作制度 (7)5.2 套作制度 (8)5.3 间作制度 (8)第六章绿色食品施肥技术 (8)6.1 有机肥料使用 (9)6.1.1 概述 (9)6.1.2 有机肥料的选择 (9)6.1.3 有机肥料的施用方法 (9)6.2 化学肥料使用 (9)6.2.1 概述 (9)6.2.2 化学肥料的选择 (9)6.2.3 化学肥料的施用方法 (9)6.3 生物肥料使用 (9)6.3.1 概述 (10)6.3.2 生物肥料的选择 (10)6.3.3 生物肥料的施用方法 (10)第七章绿色食品病虫害防治 (10)7.1 农业防治 (10)7.1.1 选育抗病虫害品种 (10)7.1.2 轮作与间作 (10)7.1.3 土壤消毒 (10)7.1.4 清洁田园 (10)7.2 生物防治 (10)7.2.1 天敌昆虫利用 (11)7.2.2 生物农药 (11)7.2.3 微生物肥料 (11)7.3 化学防治 (11)7.3.1 安全使用农药 (11)7.3.2 农药残留监测 (11)7.3.3 农药使用技术指导 (11)7.3.4 农药废弃物处理 (11)第八章绿色食品收获与加工 (11)8.1 收获技术 (11)8.2 清洗与处理 (12)8.3 储藏与保鲜 (12)第九章绿色食品质量检测 (12)9.1 检测标准与方法 (12)9.1.1 检测标准 (13)9.1.2 检测方法 (13)9.2 检测设备与操作 (13)9.2.1 检测设备 (13)9.2.2 操作规范 (14)9.3 检测结果处理 (14)9.3.1 结果判定 (14)9.3.2 结果报告 (14)9.3.3 异常情况处理 (14)第十章绿色食品市场与推广 (14)10.1 绿色食品市场现状 (14)10.2 绿色食品品牌建设 (15)10.3 绿色食品营销策略 (15)第一章绿色食品生产概述1.1 绿色食品的定义与标准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环境条件下,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并经过专门机构认证,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绿色食品执行标准

绿色食品执行标准

绿色食品执行标准是指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保障绿色食品的安全、营养和环保特性,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食品执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要求绿色食品的生产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无污染源,土壤、水源等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2.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种植、养殖、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以确保绿色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3. 绿色食品加工标准:对绿色食品的加工过程进行规范,包括原料选择、加工工艺、设备设施等方面,确保绿色食品的卫生安全和营养价值。

4. 绿色食品质量标准:对绿色食品的外观、气味、口感、营养成分等方面进行规定,确保绿色食品的品质优良。

5. 绿色食品包装与标签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的包装材料、包装方式、标签内容等方面的要求,以便于消费者识别和选择绿色食品。

6. 绿色食品认证与监管标准:建立了绿色食品的认证体系,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审核和监督,确保其符合绿色食品执行标准。

通过实施绿色食品执行标准,可以有效保障绿色食品的安全、营养和环保特性,提高绿色食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引导消费者养成健康、环保的消费习惯,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绿色食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意义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是指为了生产绿色食品所需达到的环境质量要求。

它的制定与执行对于实现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1. 保障食品安全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通过要求农田、水源、大气质量等环境要求,限制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及其他环境污染物,减少了食品中农残的残留。

同时,该标准也要求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要求绿色农业的标准管理和农田环境的保护,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同时,该标准也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绿色农业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 促进消费者健康饮食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执行,有助于提供给消费者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品。

通过限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了食品中的化学残留物含量,减少了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消费者在选择绿色食品时可以更加放心,获得更高质量的营养物质。

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多方合作,包括政府、农民、科研机构和食品生产企业等。

1. 政府的责任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中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应设立相关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学者和企业进行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民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对绿色农业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2. 农民的自觉性农民是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执行的主体。

他们应遵守相关的环境要求,采用合理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的质量。

绿色食品产地选择与环境质量评价

绿色食品产地选择与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肥力
土壤应具备适宜的肥力,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
土壤类型
土壤类型应适宜所种植的农作物生长,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和通 透性。
土壤重金属含量
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农产品安全。
水质标准
01
02
03
水质清澈
水质应清澈透明,无悬浮 物和杂质。
饮用水卫生标准
水质应符合国家饮用水卫 生标准,确保生产出的绿 色食品不会受到水质污染 的影响。
推广有机肥料,减少化肥使用,改善 土壤质量,降低土壤污染。
土壤质量改善措施
土壤检测与评估
定期检测土壤质量,评估土壤污染状况,为采取 改善措施提供依据。
有机耕作
采用有机耕作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 肥力。
土地修复
针对污染土地采取修复措施,如土壤置换、化学 改良等,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水质保护措施
启示
产地应远离污染源,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均 需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经验二
采用生态友好型农业技术
启示
利用天然资源,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提高产品质 量和安全性
经验三
加强质量监管和认证
启示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内外权威认证,提高 产品信誉和市场竞争力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01
02
03
04
加强产地区域环境质量监测与 评估
绿色食品产地选择与 环境质量评价
• 绿色食品概述 • 绿色食品产地选择标准 •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提升措施
目录
•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管与认 证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目录
01
绿色食品概述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绿色食品备受关注。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对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包括农田土壤、水源、空气质量、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等多方面,以及相关的实施方法和监测指标。

通过对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一、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1. 土壤污染物限量标准: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物如镉、铬、汞、铅等进行限量要求,以保证土壤的健康。

2. 土壤肥力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保障土壤具备良好的肥力。

3. 农药残留检测:对农田土壤中化肥、农药残留情况进行定期监测,杜绝化学残留对农产品的污染。

二、水源环境质量标准1. 地下水和地表水质量:对水源的pH值、悬浮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严格监测,保证水源的卫生安全。

2.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要求严格限制农业面源污染,避免农业化学品和有机物质对水体产生污染。

三、空气质量标准1. 大气环境监测:对农场周边的大气环境进行监测,避免农业灰尘和化学物质对空气的污染。

2. 气溶胶浓度标准:要求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和颗粒物物浓度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标准1. 野生动植物保护区:要求在农业生产区周边设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保障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2. 野生动植物的监测:对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多样性、群落结构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保障生态平衡。

在实施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时,应考虑到不同区域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生产情况的差异性,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制定和实施。

还需要加强监测和评估手段的技术支持,确保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通过全面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绿色食品。

也能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农业的深度结合,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于绿色食品标准

关于绿色食品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是什么
绿色食品标准是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的一系列标准,旨在规范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保障食品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绿色食品标准的主要内容:
1.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必须产自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生态环境,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生产操作规程: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包括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规定。

3.产品标准:绿色食品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包括营养成分、添加剂、农药残留等方面的要求。

4.包装标准:绿色食品的包装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使用环保材料,标明绿色食品标志和认证号。

5.贮运标准:绿色食品的贮运过程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绿色食品标准不仅要求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还强调了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和安全问题。

同时,通过认证的绿色食品可以使用特定的绿色食品标志,帮助消费者识别符合标准的食品。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是我国绿色食品生产的一个重要标准,它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的大气、农田灌溉水质、渔业水质、畜禽养殖水质、加工用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从而保证绿色食品最终产品的无污染和安全性。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的大气质量应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中的一级标准。

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农田灌溉用水应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3. 渔业水质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渔业水质应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4. 畜禽养殖水质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畜禽养殖用水应符合国家地面水质标准GB3838-88中所列三类标准。

5. 加工用水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加工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质标准GB5749-85。

6.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该土壤类型背景值的算术平均值加2倍标准差的要求。

7. 土壤肥力分级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土壤肥力分级的评价方法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通过执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可以确保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提高绿色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绿色食品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访问:549 次最后更新:5/9/2009 绿色食品概念一个定义: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发展绿色食品的两个根本目的一是通过开发绿色食品,保护和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二是通过消费绿色食品,增进人民身体健康。

绿色食品的三个根本特征一是强调产品出自优良生态环境二是对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三是依法对产品实行标志管理绿色食品的四个条件一是产品和原料的产地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二是农作物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食品加工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三是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四是包装储运符合绿色食品包装、储运标准。

提纲一、绿色食品标准的概念二、绿色食品标准的内容、特点三、绿色食品标准的作用一、绿色食品标准的概念(一)、绿色食品标准的定义(二)、绿色食品标准的性质(三)、产品依据标准分级管理(一)、绿色食品标准的定义绿色食品标准是应用科学技术原理,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所制定的,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守,在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性文件。

(二)、绿色食品标准的性质绿色食品标准是由农业部发布的推荐性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对于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来说,是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三)、产品依据标准分级管理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按有机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二、绿色食品标准的内容、特点(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三)、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四)、绿色食品包装、储运标准(五)、绿色食品其它相关标准(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2、《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技术导则》《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空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总悬浮微粒;农田灌溉水:PH值、重金属(汞、镉、砷、铅、铬)、氟化物、粪大肠菌群;渔业用水:重金属、色臭味、漂浮物质、PH值、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总大肠菌群、挥发酚、石油类;畜禽养殖用水:重金属、色度、混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氟化物、氰化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二)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特点
1.根据农业生态的特点和绿色食品生产对生态
环境的要求,充分依据现有国家环保标准,对控制 项目进行优选; 2.促进生产者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3.配套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导
则》,规定了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4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2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评价标准
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空气质量标准 水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渔业
水质标准、畜禽饮用水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3
④绿色食品加工用水质量要求

加工用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指标要求单位:mg/L
项目 pH 值 汞 镉 铅 砷 铬 氰化物 氟化物 氯化物 细菌总数(个/ml) 总大肠菌群(个/L) 指标 6.5~8.5 ≤0.001 ≤0.01 ≤0.05 ≤0.05 ≤0.05 ≤0.05 ≤1.00 ≤250 ≤100 ≤3.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μg/m3)
g/(dm2.d)](挂片法)
注:①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②l 小时平均指任何一小时 的平均浓度;③连续采样三天,一日三次,晨、中和夕各一次;④氟化 物采样可用动力采样滤膜法或用百灰滤纸挂片废,分别按各自规定的浓 度限值执行,石灰滤纸挂片法挂置七天;⑤总悬浮颗粒物(TSP) :指能 悬浮在空气中,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 的颗粒物; ⑥标准状态: 指 温度为 273K ,压力为 101.325KPa 时的状态。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三)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1.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要求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 规定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基本要求: ⑴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 良好的地区;
绿色食品初级产品或加工产品的主要原料产地,其生长区 域内没有工业企业的直接污染,水域上游和上风口没有污染源 对该区域构成污染威胁,使产地区域内的大气、土壤质量及水 体(灌溉用水、养殖用水质量)等生态因子符合绿色食品产地 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三)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3.绿色食品原料产地环境质量评价
②渔业用水要求 适用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 水产增养殖区等海、淡水的渔业水域。渔业水质的采样和 分析方法根据GBll607的6.1规定执行。 绿色食品产地渔业用水中各项污染物含量应符合下表 指标的要求。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2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表 渔业用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mg/L
项目 色、臭、味 漂浮物质 悬浮物 pH 值 溶解氧 生化需氧量 总大肠菌群 石油类
浓度限值 不得使水产品异色、异臭和异味 水面不得出现油膜或浮沫 人为增加的量不得超过 10 淡水 6.5~8.5,海水 7.0~8.5 >5 5 5000 个/L(贝类 500 个/L) 0.0005
15 度, 并不得呈现其他 异色
项 目 总砷 总汞 总镉 六价铬 总铅 细菌总数 总大肠菌群
标 准 值 0.05 0.001 0.01 0.05 0.05 100(个/mL) 3(个/L)
3 度 不得有异臭、异色 不得含有 6.5~8.5 1.0 0.05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4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殖地的空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空气质量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量 标 准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 质量标准
畜禽养殖用水水质
绿色食品产地 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技术导则
渔业水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3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2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①农田灌溉水质要求
农田灌溉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mg/L
项 目 浓度限值 5.5~8.5 0.001 0.005 0.05 0.10 0.10 2.00 10000(个/L) pH 值 总汞 总镉 总砷 总铅 六价铬 氟化物 粪大肠菌群
注:灌溉菜园用的地表水需测粪大肠菌群,其他情况下不 测粪大肠菌群。
项目 总汞 总镉 总铅 总铜 总砷 六价铬 挥发酚
浓度限值 0.05 0.005 0.05 0.01 0.05 0.1 0.005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3
第三节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③畜禽养殖用水要求
表 畜禽养殖用水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mg/L
项 目 色度 混浊度 臭和味 肉眼可见物 pH 值 氟化物 氰化物 标 准 值
的6.1、6.2.7和GB9137的5.1和5.2规定执行。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4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三)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3.绿色食品原料产地环境质量评价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具体为:
⑴大气评价因子
主要评价因子包括总悬浮微粒(TSP)、二氧化硫(SO2)、 氮氧化物(NOX)、氟化物。
⑵水评价因子 其中:农田灌溉用水评价采用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92; 渔业用水评价采用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畜禽饮用水评价采用国家地面水质标准GB3833-88所 列三类标准; 加工用水评采用生活用水标准GB5749-2006。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9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三)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3.绿色食品原料产地环境质量评价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具体为: ⑴大气评价因子
要求产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上风口没有污
染源;不得有有害气体排放,生产生活用的燃煤锅炉需要
除尘除硫装臵。大气质量要求稳定,符合绿色食品大气环 境质量标准。空气环境质量的采样和分析方法根据GB 3095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内容提要】 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一)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概念
(二)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制定的依据和原则
(三)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概况 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一)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概念 为了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合理选择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 求的环境条件,防止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对绿色食 品产地的影响,并促进生产者通过综合措施增施改进土壤肥力, 特制定《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 质、渔业水质、畜禽养殖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浓 度限值,监测和评价方法。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是指绿色食品植物生长地和动物养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6
第三节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三)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3.绿色食品原料产地环境质量评价
⑶土壤评价因子 要求产地土壤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区域,周围没有金 属或非金属矿山,并且没有农药残留污染,评价采用《土 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995)。同时要求有较高的土 壤肥力。
产地环境质量,为绿色食品认证提供科学依据。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8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三)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3.绿色食品原料产地环境质量评价
※现状质量评价程序
现状质量评价→产地调查与评估→选择评价参数
→环境监测 →确定环境标准 → 确定评价方法 →划分质量等级 → 评估结论、环境建设建议
绿色食品产地空气中各项污染物含量应符合下表的规
定要求。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5

空气中各项污染物含量的深度值mg/m3(标准状态)
浓度限值 项目 日平均
总悬浮颗粒物 (TSP )
1 小时平均 0.50 0.15
0.30 0.15 0.10 7(μg/m3) 1.8[μ
二氧化硫(SO2) 氮氧化物(NOx) 氟化物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7
第三节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三)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3.绿色食品原料产地环境质量评价
⑶土壤评价因子 土壤质量符合绿色食品土壤质量标准。 土壤评价采用该土壤类型背景值的算术平均值加2倍 的标准差。 主要评价因子包括重金属及类重金属(汞Hg、镉Cd、 铅Pb、铬Cr、砷As)和有机污染物(六六六、DDT)。
3.绿色食品原料产地环境质量评价
为有效地贯彻和实施《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1—2000),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依据《绿色食品标志
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的要求,配套编写了《绿色食品产地环
境质量现状评价导则》,规范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监测、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科学、正确地评价绿色食品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5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三)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1.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要求 ⑵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
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
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具有可持续的生产
能力。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6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