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感受与欣赏”是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培养青少年音乐兴趣、开阔艺术视野、发展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感受能力是各个领域音乐学习的基础,歌唱、演奏和创造等音乐学习都离不开听觉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它通过欣赏各类中外优秀声乐,器乐作品,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想象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我们知道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了解民族音乐,接触外国优秀作品等,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要实现这一目标仅教唱歌曲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开设音乐欣赏课,而且要上好音乐欣赏课让音乐欣赏陪伴孩子们的成长,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艺术修养。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上欣赏课?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视音响、以听为主
音乐的欣赏并不神秘和困难,只要大脑、听觉健全的人都能欣赏音乐。但要真正理解音乐作品、把握住作品的内涵,并引起相应的共鸣,就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具备相应的知识,并经历一个长期反复聆听和学习的过程。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德国音乐评论家舒曼也说过:“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早点学会辨别调性和个别的音。”“要及早注意各种乐器的声音和性质,把它们的独特音色深深地铭刻在听觉记忆里。”这种感知能力的获得,只有通过聆听实践才能提高。对学生
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当然都不可能离开音乐、音响和听觉,倾听音乐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音乐欣赏固然需要某些“非音乐”因素的辅助,但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倾听音乐”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目的。因此,我们提供给学生们欣赏的音乐应是最优秀、最有代表性、最能激发学生美感的经典作品。应该是优秀的演奏和演唱,最好的音响品质和优美清晰的画面,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音乐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并因而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欣赏教学的中心点是“听”,教师应紧密围绕“听”来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不要因为采用了过多的“辅助形式”而偏离“倾听音乐”这个主要环节。
二、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
“感受与欣赏”音乐本来的含义是“听”,但对于学生来说,单纯依靠听来接受音乐存在着各种局限,采用“参与音乐“的方式更符合感受鉴赏音乐的规律。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也就是说,音乐教学要注意发挥“通感”的作用。例如,唱一唱欣赏曲的主题或主要片断、用乐器演奏乐曲主题或片断,熟悉、背记音乐主题。再如,结合音乐进行身体动作或表演,可以随音乐节拍踏脚、拍手、做各种即兴动作和舞蹈表演等。教师采用这种综合性的、生动活泼的欣赏教学方法,避免依靠过于
单调的听觉和语言讲述使欣赏教学呆板乏味的现象。
在欣赏《瑶族舞曲》时,引导学生根据图形谱演奏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图形谱是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一种有效方式,作为欣赏音乐的辅助手段,它使学生对乐曲的节奏和结构以及使用的打击乐器一目了然,从而降低了学生识谱的难度,使他们更容易参与到音乐之中。这种配合欣赏音乐演奏打击乐器就是一种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感受音乐的好方式。
三、激发想象、联想和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许多音乐教师往往理论上同意音乐教育要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
造力,而在实践中还是习惯于用自己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没有被赋予音乐学习中的平等地位,想象力和创造力被禁锢,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欣赏教学中要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音乐欣赏教学启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和想象,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由描绘性音乐引发联想,二是由情节性音乐引发联想,三是由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引发联想和想象。前两种方式相对浅显、易懂,也较容易收到效果,适合小学低年级教学使用,后一种方式需要学生结合自身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较高的欣赏能力,更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教学使用。教师可借助生动形象的故事、诗歌、语言以及录像、图画、幻灯等,为学
生在生活经验和理解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还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如不同音乐情绪的对比,不同音乐表现手段的对比,不同演唱、演奏形式的对比等;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诗歌、短文和图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所有这些活动都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在聆听《空山鸟语》时,学生为乐曲起了一个颇具想象力的名字——“捉鸡”。教师并没有就此否定学生的联想,而是采取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的做法。其实,对音乐的理解不同是正常的,正是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才为人们提供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为创造性音乐奠定了基础。
四、教师的讲解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教师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音乐基础,对欣赏曲进行一定的讲解和提示有时是必要的,如作品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作曲家所属的风格流派、创作意图、音乐主题及其发展变化、乐曲的结构等相关音乐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应力求精简、生动,注意讲解的时机,多启发学生倾听音乐后积极思考和主动表达。有时可引导学生先倾听音乐,再作探索,最后由教师作必要的讲解和引导。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引起人的共鸣,过多言语的描述使学生对音乐本身理解的知之甚少,忽略了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主动性。教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象。
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
充……”。学生平时接触知识面比较窄,认识事物很浅显,所以联想不够丰富,但是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此时,教师简单生动的引导就起了关键的作用。如:欣赏《动物狂欢节》时,哪段音乐表现狮王?哪几段情绪有何不同?强弱规律有什么不同?由于学生的欣赏水平有限,必须借助教师的讲解,来表现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教师在讲解中做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学生就能快速并准确的理解了乐曲。
总之,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给人们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音乐鉴赏是学生获得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学生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通过教学和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帮助他们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为每个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