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561-2012 泥鳅养殖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好巡塘工作。每天早、中、晚巡塘 3 次。密切注意池水的水色变化和泥鳅的活动情况,及时观察 饵料投喂后的摄食状况,防止逃逸。
6.2 稻田养殖 6.2.1 稻田的选择
选择不干枯、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田埂应高 60 cm,埂顶宽 40 cm,能以蓄水 40 cm 深的稻田为好, 或在田四周加插石板、木板等,进出口应设拦网。在田中开挖鱼沟、鱼溜和鱼坑,水深以 40 cm、其面 积以占稻田面积的 5%~10%为宜。 6.2.2 天然饵料的培养
4.2.2.1 施经腐熟发酵过的有机肥,宜用鸡鸭粪,用量为 500 g/m ,水2 色以黄绿色为宜。 4.2.2.2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394 的规定。
4.3 放养
4.3.1 鳅苗应来源于国家级、省级良种场或其他有苗种生产许可的专业性鱼类繁育场。外购鳅苗应检 疫合格。 4.3.2 鳅苗放养前,应先在同池网目为 100 目~120 目的网箱中内暂养 6 h~8 h,并喂 1 只~2 只蛋 黄浆。向网箱内放入鳅苗时,温差不超过 2 ℃,并在网箱的上风头轻轻放入。经过暂养的鳅苗方可放 入池塘。放养密度为 750 尾/平方米~1000 尾/平方米,微流水或网箱饲养 1000 尾/平方米~2000 尾/ 平方米。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要求
3.1 场地选择 水质清新,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养殖池环境和底质应符合 GB/T 18407.4 的规定。
土池面积以 150 m 2为宜,池壁高 110 cm~120 cm 。土质以中性、微酸性的粘质土壤为宜。土池四 周用网目 20 目的网布围绕,网布整体高度以 100 cm~110 cm 为宜,底部埋入池底 20 cm,池塘进出水口 应用网片或尼龙筛绢围住。
4 鳅苗培育
1
DB33/T 561—2012
2012 - 12 - 31 发布
2013 - 01 - 31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3/T 561—2012
前言
本标准根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33/T 561.1-2005《无公害泥鳅 第 1 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和 DB33/T 561.2-2005 《无公害泥鳅 第 2 部分:养殖技术规范》。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删除了对泥鳅水花、夏花鱼种、仔口鱼种的术语和定义; ——删除了泥鳅亲鱼培育池塘要求; ——删除了泥鳅亲鱼池塘培育饲养管理要求; ——删除了泥鳅人工繁殖催产剂使用; ——改进了泥鳅苗种池塘和水泥池培育方法; ——改进了泥鳅稻田养殖的要求; ——改进了泥鳅池塘培育夏花鱼种的培育方式; ——改进了泥鳅池塘培育鱼种和成鱼养殖的饲料营养和投饲技术 ; ——改进了泥鳅稻田养殖鱼种放养要求; ——规范了泥鳅捕捞的相关内容。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新昌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起草人:周志明、胡廷尖、张玉明、王雨辰、李倩、刘士力、黄小红。
6 食用鳅饲养
6.1 池塘养殖
6.1.1 养殖池准备 选择面积为 667 m 2 ~22000 m 的池塘。清塘消毒、饵料培养同 5.1。
3
DB33/T 561—2012 6.1.2 鳅种放养
在 5 月份,水温 20 ℃以上时开始放养,放养规格为 5 cm~8 cm,应大小整齐、行动活泼、体质强壮、 无病无畸形。放养量为 1.0 万尾/100 平方米~1.5 万 尾/100 平方米。 6.1.3 水质管理
5 鳅种培育
5.1 培育池准备
5.1.1 清塘消毒
2
DB33/T 561—2012
清塘消毒同 4.1。 5.1.2 饵料培养
鳅种培育应采用肥水培育的方法。在饲养期间,可用麻袋或饲料袋装上有机肥,浸于池中作为追肥。 有机肥的用量为 0.5 kg/m 。2 5.2 夏花放养
5.2.1 质量
放养的夏花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畸形,体长 3 cm 以上。外购泥鳅夏花应检疫合格。 5.2.2 放养
7.2.3 用药方法
药物使用应符合 NY 5071 的规定。
5
DB33/T 561—2012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泥鳅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图
4
DB33/T 561—2012
饲料可以投喂鱼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米糠和配合饲料等,可将饲料加水捏成团投喂;鳅种 放养第一周先不用投饵。一周后,每隔 3 d~4 d 喂一次。开始投喂时,饵料撤在鱼沟和田面上,以后逐 渐缩小范围,集中在鱼沟内投喂;一个月后,泥鳅正常吃食时,每天喂 2 次,日投喂量占鱼总重量的 2%~ 4%,早春和初秋一般为 2%,7 月份~8 月份以 4%为宜。每次投喂的饲料量,以两小时内吃完为宜。超过两 小时应减少投喂量。
水温 15 ℃~20 ℃时,投饲量以鱼体重的 2%为宜;水温 20 ℃~28 ℃时,投饲量增至鱼体重的 3%~ 5%;水温高于 30 ℃或低于 10 ℃时,减少投饲。 6.1.4.3 投饲方法
配合饲料直接投喂,粉状饲料将饲料搅拌成软块状,沿池塘四周散投。每天投喂二次,分别在上午 8:00~9:00,下午 17:00~18:00 各投喂一次。 6.1.5 日常管理
6.2.5 日常管理
降雨量大时,将田内过量的水及时排出。经常整修加固田埂。注意检查进排水口拦鱼设施,有损坏 应及时修补。
当水温超过 30 ℃时,应经常换清水,并增加水的深度,严防被农药污染的水入田。 在养鳅稻田防病治虫时,应正确选用对症农药,掌握放药浓度、时间和方法,使用高效低毒、低残 留的农药,尽量将药液喷在稻叶上,放药后及时换水。
I
DB33/T 561—20பைடு நூலகம்2
泥鳅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tus)无公害养殖的环境要求、鳅苗培育、鳅种培育、 食用鳅饲养和病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泥鳅的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6.2.6 收获
在当年年底至第二年 6 月前捕获。捕捞时缓慢放水,用地笼捕捞。
7 病害防治技术
7.1 病害预防
病害预防常采取以下措施: ――放养前对养殖池进行清整消毒; ――鳅苗(种)放养前严格消毒; ――定期对食台及养殖生产工具进行消毒; ――控制水质,投喂新鲜饲料; ――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 ――根据水质情况,对水体进行消毒。
4.2 饵料培养
4.2.1 豆浆培育法
鳅苗下塘后,每天应泼洒 2 次豆浆,用量为每 100 m 2水面一般需干黄豆 0.5 kg。下塘 5 d 后,每天的 黄豆用量可增加至每 100 m 2水面一般需干黄豆 0.75 kg。泼浆时间为上午 8 时~9 时、下午 14 时~16 时各 一次。
4.2.2 肥水培育法
4.4 水质管理
鳅苗下塘时,池水以 30 cm 为宜。鳅苗视池塘水质情况,在 5 d~10 d 饲养后,应适当加注新水。注 水的数量和次数,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隔 10 d 注水一次,每次注水 15 cm。保持透明度 15 cm~ 25 cm。
4.5 日常管理
4.5.1 鳅苗培育期间,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 3 次。 4.5.2 第一次巡塘应在凌晨。发现鳅苗群集在水池侧壁下部,并沿侧壁游到中上层,应立即换水或增 氧。 4.5.3 午后的巡塘主要查看鳅苗活动的情况、勤除池埂杂草。 4.5.4 傍晚查水质,并作记录。 4.5.5 此外还应注意随时消灭池中的有害昆虫和蛙,经常检查有无鱼病。
7.2 常见病防治
7.2.1 疾病种类
泥鳅的常见病害有车轮虫、舌杯虫等寄生引起的疾病。细菌感染引起的赤皮病、腐鳍病、烂尾病, 以及由水霉感染引起的水霉病等。
7.2.2 防治措施
7.2.2.1 车轮虫和舌杯虫采用 0.2 mg/L~0.3 mg/L 浓度硫酸铜溶液来治疗。 7.2.2.2 赤皮、腐鳍、烂尾病采用 0.8 mg/L~1.0 mg/L 漂白粉、0.2 mg/L~0.5 mg/L 的聚维酮碘泼 洒或 0.2 mg/L~0.3 mg/L 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7.2.2.3 水霉病用 400 mg/L 的小苏打与 0.04%的食盐配置而成的混合液全池泼洒。
4.1 池塘清整消毒
鳅苗下池前 10 d~15 d,进行清塘消毒。先将池水排干,检查有无漏洞。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池水 深 10 cm 时,生石灰用量 200 mg/L~250 mg/L。当池水无法排干时,用 20 mg/L 的漂白粉进行清塘。清塘 后一个星期注入新水,注入的新水应过滤,进水口套用网目为 80 目的网袋过滤。
ICS 65.150 B52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 33/T 561—2012
DB33/T 561.1-2005、DB33/561.2-2005
泥鳅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Loach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5.3.3 投饲方法
配合饲料直接投喂,粉状饲料将饲料搅拌成软块状,沿池塘四周散投。每天投喂二次,分别在上午 8:00~9:00,下午 17:00~18:00 各投喂一次。 5.3.4 日常管理
5.3.4.1 经常清除池边杂草,检查防逃设施有无损坏,发现漏洞及时抢修。 5.3.4.2 每日观察泥鳅吃食情况及活动情况,发现鱼病及时治疗。 5.3.4.3 定期测量池水透明度,通过加注新水或施追肥调节,保持透明度 15 cm~25 cm。酌情使用有 益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池水以黄绿色、透明度以 20 cm~30 cm 为宜,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 或水中溶氧量 2 mg/L 以下时,应及时注入新水。适时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 6.1.4 饲养管理 6.1.4.1 饲料种类
种类有鱼粉、蚕蛹、猪血(粉)等动物性饵料及谷物、米糠、大豆粉、麸皮、蔬菜、豆腐渣等植物 性饲料和配合饲料。可使用浮性配合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 30%以上。 6.1.4.2 投饲量
在沟、溜内施放经发酵后的有机肥料,每 667m 2放 200 kg 为宜。 6.2.3 放养
在放养时间上要求做到“早插秧,早放养”。一般在早、晚稻插秧后 10 d,再放夏花或鳅种。规格为 3 cm~5 cm 的鳅种,放养量为 2 万尾/667 平方米~3 万尾/667 平方米。 6.2.4 投饲管理
基肥施放后 7 d 即可放养。一般放养体长 3 cm 的泥鳅 250 尾/平方米~300 尾/平方米。还可少量放 养滤食性鱼类,鲢、鳙等。有流水条件的,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
5.3 饲养管理
5.3.1 饲料
饲料种类有鱼粉、鱼浆、蚕蛹、猪血(粉)等动物性饲料及谷物、米糠、大豆粉、麸皮、蔬菜、豆 腐渣、酱油粕等植物性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蛋白含量为 35%右,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 NY 5072 的规定。 5.3.2 投饲量
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水质条件酌情投喂。每日投喂分两次进行,上午喂 30%、下午喂 70%。泥鳅的食 欲与水温有关,10 ℃以下时,不投喂饲料,水温 10 ℃~25 ℃以下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 2%~4%; 25℃~30℃时,为鱼体重的 4%~10%;30℃以上,则少喂或不喂。投喂量,以投饲后 1 h~2 h 内吃完为 好。
3.2 水质 水源水质应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 NY 5051 的规定。
3.3 养殖池 3.3.1 水泥池
水泥池面积以 50 m2 为宜,新修水泥池应浸泡清水 2 个月~3 个月,水泥池底部铺有 15cm 的黏土,设 进排水口。排水口直径以大于 15 cm 为宜,进排水口应用网片或尼龙筛绢围住。 3.3.2 土池
6.2 稻田养殖 6.2.1 稻田的选择
选择不干枯、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田埂应高 60 cm,埂顶宽 40 cm,能以蓄水 40 cm 深的稻田为好, 或在田四周加插石板、木板等,进出口应设拦网。在田中开挖鱼沟、鱼溜和鱼坑,水深以 40 cm、其面 积以占稻田面积的 5%~10%为宜。 6.2.2 天然饵料的培养
4.2.2.1 施经腐熟发酵过的有机肥,宜用鸡鸭粪,用量为 500 g/m ,水2 色以黄绿色为宜。 4.2.2.2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394 的规定。
4.3 放养
4.3.1 鳅苗应来源于国家级、省级良种场或其他有苗种生产许可的专业性鱼类繁育场。外购鳅苗应检 疫合格。 4.3.2 鳅苗放养前,应先在同池网目为 100 目~120 目的网箱中内暂养 6 h~8 h,并喂 1 只~2 只蛋 黄浆。向网箱内放入鳅苗时,温差不超过 2 ℃,并在网箱的上风头轻轻放入。经过暂养的鳅苗方可放 入池塘。放养密度为 750 尾/平方米~1000 尾/平方米,微流水或网箱饲养 1000 尾/平方米~2000 尾/ 平方米。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环境要求
3.1 场地选择 水质清新,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养殖池环境和底质应符合 GB/T 18407.4 的规定。
土池面积以 150 m 2为宜,池壁高 110 cm~120 cm 。土质以中性、微酸性的粘质土壤为宜。土池四 周用网目 20 目的网布围绕,网布整体高度以 100 cm~110 cm 为宜,底部埋入池底 20 cm,池塘进出水口 应用网片或尼龙筛绢围住。
4 鳅苗培育
1
DB33/T 561—2012
2012 - 12 - 31 发布
2013 - 01 - 31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3/T 561—2012
前言
本标准根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33/T 561.1-2005《无公害泥鳅 第 1 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和 DB33/T 561.2-2005 《无公害泥鳅 第 2 部分:养殖技术规范》。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删除了对泥鳅水花、夏花鱼种、仔口鱼种的术语和定义; ——删除了泥鳅亲鱼培育池塘要求; ——删除了泥鳅亲鱼池塘培育饲养管理要求; ——删除了泥鳅人工繁殖催产剂使用; ——改进了泥鳅苗种池塘和水泥池培育方法; ——改进了泥鳅稻田养殖的要求; ——改进了泥鳅池塘培育夏花鱼种的培育方式; ——改进了泥鳅池塘培育鱼种和成鱼养殖的饲料营养和投饲技术 ; ——改进了泥鳅稻田养殖鱼种放养要求; ——规范了泥鳅捕捞的相关内容。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新昌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起草人:周志明、胡廷尖、张玉明、王雨辰、李倩、刘士力、黄小红。
6 食用鳅饲养
6.1 池塘养殖
6.1.1 养殖池准备 选择面积为 667 m 2 ~22000 m 的池塘。清塘消毒、饵料培养同 5.1。
3
DB33/T 561—2012 6.1.2 鳅种放养
在 5 月份,水温 20 ℃以上时开始放养,放养规格为 5 cm~8 cm,应大小整齐、行动活泼、体质强壮、 无病无畸形。放养量为 1.0 万尾/100 平方米~1.5 万 尾/100 平方米。 6.1.3 水质管理
5 鳅种培育
5.1 培育池准备
5.1.1 清塘消毒
2
DB33/T 561—2012
清塘消毒同 4.1。 5.1.2 饵料培养
鳅种培育应采用肥水培育的方法。在饲养期间,可用麻袋或饲料袋装上有机肥,浸于池中作为追肥。 有机肥的用量为 0.5 kg/m 。2 5.2 夏花放养
5.2.1 质量
放养的夏花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畸形,体长 3 cm 以上。外购泥鳅夏花应检疫合格。 5.2.2 放养
7.2.3 用药方法
药物使用应符合 NY 5071 的规定。
5
DB33/T 561—2012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泥鳅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图
4
DB33/T 561—2012
饲料可以投喂鱼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米糠和配合饲料等,可将饲料加水捏成团投喂;鳅种 放养第一周先不用投饵。一周后,每隔 3 d~4 d 喂一次。开始投喂时,饵料撤在鱼沟和田面上,以后逐 渐缩小范围,集中在鱼沟内投喂;一个月后,泥鳅正常吃食时,每天喂 2 次,日投喂量占鱼总重量的 2%~ 4%,早春和初秋一般为 2%,7 月份~8 月份以 4%为宜。每次投喂的饲料量,以两小时内吃完为宜。超过两 小时应减少投喂量。
水温 15 ℃~20 ℃时,投饲量以鱼体重的 2%为宜;水温 20 ℃~28 ℃时,投饲量增至鱼体重的 3%~ 5%;水温高于 30 ℃或低于 10 ℃时,减少投饲。 6.1.4.3 投饲方法
配合饲料直接投喂,粉状饲料将饲料搅拌成软块状,沿池塘四周散投。每天投喂二次,分别在上午 8:00~9:00,下午 17:00~18:00 各投喂一次。 6.1.5 日常管理
6.2.5 日常管理
降雨量大时,将田内过量的水及时排出。经常整修加固田埂。注意检查进排水口拦鱼设施,有损坏 应及时修补。
当水温超过 30 ℃时,应经常换清水,并增加水的深度,严防被农药污染的水入田。 在养鳅稻田防病治虫时,应正确选用对症农药,掌握放药浓度、时间和方法,使用高效低毒、低残 留的农药,尽量将药液喷在稻叶上,放药后及时换水。
I
DB33/T 561—20பைடு நூலகம்2
泥鳅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tus)无公害养殖的环境要求、鳅苗培育、鳅种培育、 食用鳅饲养和病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泥鳅的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6.2.6 收获
在当年年底至第二年 6 月前捕获。捕捞时缓慢放水,用地笼捕捞。
7 病害防治技术
7.1 病害预防
病害预防常采取以下措施: ――放养前对养殖池进行清整消毒; ――鳅苗(种)放养前严格消毒; ――定期对食台及养殖生产工具进行消毒; ――控制水质,投喂新鲜饲料; ――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 ――根据水质情况,对水体进行消毒。
4.2 饵料培养
4.2.1 豆浆培育法
鳅苗下塘后,每天应泼洒 2 次豆浆,用量为每 100 m 2水面一般需干黄豆 0.5 kg。下塘 5 d 后,每天的 黄豆用量可增加至每 100 m 2水面一般需干黄豆 0.75 kg。泼浆时间为上午 8 时~9 时、下午 14 时~16 时各 一次。
4.2.2 肥水培育法
4.4 水质管理
鳅苗下塘时,池水以 30 cm 为宜。鳅苗视池塘水质情况,在 5 d~10 d 饲养后,应适当加注新水。注 水的数量和次数,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隔 10 d 注水一次,每次注水 15 cm。保持透明度 15 cm~ 25 cm。
4.5 日常管理
4.5.1 鳅苗培育期间,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 3 次。 4.5.2 第一次巡塘应在凌晨。发现鳅苗群集在水池侧壁下部,并沿侧壁游到中上层,应立即换水或增 氧。 4.5.3 午后的巡塘主要查看鳅苗活动的情况、勤除池埂杂草。 4.5.4 傍晚查水质,并作记录。 4.5.5 此外还应注意随时消灭池中的有害昆虫和蛙,经常检查有无鱼病。
7.2 常见病防治
7.2.1 疾病种类
泥鳅的常见病害有车轮虫、舌杯虫等寄生引起的疾病。细菌感染引起的赤皮病、腐鳍病、烂尾病, 以及由水霉感染引起的水霉病等。
7.2.2 防治措施
7.2.2.1 车轮虫和舌杯虫采用 0.2 mg/L~0.3 mg/L 浓度硫酸铜溶液来治疗。 7.2.2.2 赤皮、腐鳍、烂尾病采用 0.8 mg/L~1.0 mg/L 漂白粉、0.2 mg/L~0.5 mg/L 的聚维酮碘泼 洒或 0.2 mg/L~0.3 mg/L 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7.2.2.3 水霉病用 400 mg/L 的小苏打与 0.04%的食盐配置而成的混合液全池泼洒。
4.1 池塘清整消毒
鳅苗下池前 10 d~15 d,进行清塘消毒。先将池水排干,检查有无漏洞。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池水 深 10 cm 时,生石灰用量 200 mg/L~250 mg/L。当池水无法排干时,用 20 mg/L 的漂白粉进行清塘。清塘 后一个星期注入新水,注入的新水应过滤,进水口套用网目为 80 目的网袋过滤。
ICS 65.150 B52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 33/T 561—2012
DB33/T 561.1-2005、DB33/561.2-2005
泥鳅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Loach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5.3.3 投饲方法
配合饲料直接投喂,粉状饲料将饲料搅拌成软块状,沿池塘四周散投。每天投喂二次,分别在上午 8:00~9:00,下午 17:00~18:00 各投喂一次。 5.3.4 日常管理
5.3.4.1 经常清除池边杂草,检查防逃设施有无损坏,发现漏洞及时抢修。 5.3.4.2 每日观察泥鳅吃食情况及活动情况,发现鱼病及时治疗。 5.3.4.3 定期测量池水透明度,通过加注新水或施追肥调节,保持透明度 15 cm~25 cm。酌情使用有 益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池水以黄绿色、透明度以 20 cm~30 cm 为宜,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 或水中溶氧量 2 mg/L 以下时,应及时注入新水。适时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 6.1.4 饲养管理 6.1.4.1 饲料种类
种类有鱼粉、蚕蛹、猪血(粉)等动物性饵料及谷物、米糠、大豆粉、麸皮、蔬菜、豆腐渣等植物 性饲料和配合饲料。可使用浮性配合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 30%以上。 6.1.4.2 投饲量
在沟、溜内施放经发酵后的有机肥料,每 667m 2放 200 kg 为宜。 6.2.3 放养
在放养时间上要求做到“早插秧,早放养”。一般在早、晚稻插秧后 10 d,再放夏花或鳅种。规格为 3 cm~5 cm 的鳅种,放养量为 2 万尾/667 平方米~3 万尾/667 平方米。 6.2.4 投饲管理
基肥施放后 7 d 即可放养。一般放养体长 3 cm 的泥鳅 250 尾/平方米~300 尾/平方米。还可少量放 养滤食性鱼类,鲢、鳙等。有流水条件的,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
5.3 饲养管理
5.3.1 饲料
饲料种类有鱼粉、鱼浆、蚕蛹、猪血(粉)等动物性饲料及谷物、米糠、大豆粉、麸皮、蔬菜、豆 腐渣、酱油粕等植物性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蛋白含量为 35%右,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 NY 5072 的规定。 5.3.2 投饲量
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水质条件酌情投喂。每日投喂分两次进行,上午喂 30%、下午喂 70%。泥鳅的食 欲与水温有关,10 ℃以下时,不投喂饲料,水温 10 ℃~25 ℃以下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 2%~4%; 25℃~30℃时,为鱼体重的 4%~10%;30℃以上,则少喂或不喂。投喂量,以投饲后 1 h~2 h 内吃完为 好。
3.2 水质 水源水质应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 NY 5051 的规定。
3.3 养殖池 3.3.1 水泥池
水泥池面积以 50 m2 为宜,新修水泥池应浸泡清水 2 个月~3 个月,水泥池底部铺有 15cm 的黏土,设 进排水口。排水口直径以大于 15 cm 为宜,进排水口应用网片或尼龙筛绢围住。 3.3.2 土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