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走进李清照》+课件+1+(共51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
•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 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 。 •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为全 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 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 之情。 •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
又终惟念千悲新别满起 添日有武万秋来苦,来香 ,凝楼陵遍。瘦,日慵冷 一眸前人阳休,多上自金 段。流远关休非少帘梳猊 新凝水,,!干事钩头, 愁眸,烟也这病、。。被 。处应锁则回酒欲生任翻 ,念秦难去,说怕宝红 从我楼留也不还离奁浪 今、。。,是休怀尘,
瘦知棠问浓 。否依卷睡昨 ?旧帘不夜 应。人消雨 是 ,残疏 知 绿 却酒风 否 肥 道。骤 ? 红 海试,
如 梦 令
•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 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 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首小令写的是 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 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 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 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 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 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 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 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 • • •
不 肯 过 江 东 。 至 今 思 项 羽 , 死 亦 为 鬼 雄 。
生 当 作 人 杰 ,
夏 日 绝 句
•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八月,金兵再次 进攻开封。闰十一月,开封陷落。第二年 二月,金人废黜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 亡。 南宋建炎元年(1127)十二月,青州 兵变。李清照与丈夫数十年收藏的金石古 玩字画付之一炬,仅有少数留了下来。背 负着亡国之恨、丧宝之痛的李清照对金人 入侵和一味求安、东渡保全自己的南宋政 府表示了强烈的愤慨。于是这位表弱骨刚 的女子就借项羽当年垓下战败,不肯回到 江东的事,讽刺南宋政府。
听去风带翠暇侣香第宵笛何 落 人。鬟争冠,。车岂佳怨处日 笑不霜济儿记中宝无节,?熔 语如鬓楚,得州马风,春染金 。向,。拈偏盛,雨融意柳, 暮 ? 、怕如金重日谢 和知烟云 帘见今雪三,他来天几浓合 儿夜憔柳五闺酒相气许,璧 底间悴,。门朋召,?吹, 下出,簇铺多诗、次元梅人 在 ,
永 遇 乐
•
滩争 回 醉 鸥渡 舟 不 常 鹭, , 知 记 !争 误 归 溪 如 渡入路亭 梦 ,藕。日 令 惊花兴暮 起深尽, 一处晚沉 。
•
•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 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 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 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 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 如梦令》以李清照 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 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 够的美的享受。 •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
凤 凰 台 上 忆 吹 箫
•
本词抒写惜别的深情和刻骨铭心的怀念。 上片写不忍丈夫离去,着意刻画慵懒的情态, 下片着重写怀念和痴情。笔触细腻生动,抒 情极凄婉。 • 【对爱情的追求和相思之苦 】
李清照前期词作
• • • • • • 内容: 【少女的多情 】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 【对爱情的追求和相思之苦 】 风格: 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
愁舟舟春泪人日 。,。尚先非晚风 住 流 事 倦 好 载只 尘 。 事 梳 , 不恐 香 休 头 动双也闻 花 , 。 、溪拟说 已 许舴泛双欲物尽 多艋轻溪语是,
武 陵 春
• 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时在绍 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 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 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 在连天烽火中 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 而词情极为悲苦。 • 上片极言眼前暮春的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 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 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 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 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 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 •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 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 起首三句十四个叠字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 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满地黄花堆积,慌 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情景交融 ;“梧桐更兼 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以声衬情 。
烧了 残 起 夹 ,除 。 觉 衫 风 香非 故 微 乍 柔 消醉 乡 寒 著 日 酒。 何 , 心 薄 未沉 处 梅 情 春 消水 是 花 好 犹 。卧 , 鬓 。 早 时忘上睡,
•
菩 萨 蛮
•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 的思乡之情。
这首词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片写早春之 喜,下片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 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
应看 涯 泪好 花 年 难取 , 。意 醉 年 年 看晚 萧 , 。 雪 年 梅来 萧 今赢 挼 里 雪 花风 两 年得 尽 , 里 。势 鬓 海满 梅 常 李 , 生 角衣 花 插 清 故 华 天清 无 梅 照 。
•
清 平 乐
•
此词为李清照晚年所作,借赏梅自叹 身世。词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 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少年时赏梅醉酒、 中年时对梅重泪和晚年时无心赏梅。借不 同时期的赏梅感爱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 历程:少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 沧落。运用对比手法,物态人事双关,表 现出词人生活的巨变,着重写作者晚漂零 凄之境和国破家亡之悲,真切感人。
此为李清照晚年所写元宵词,借流落江南孤身度过元宵佳 节所产生的切身感受,寄托深沉的故国之思、今昔之感。上片 开始连下三个设问。第一个设问是问自己在何处?是明知故问, 问的前提却是元宵夜夕阳西下,玉兔东升之际,是“人约黄昏 后”的良辰美景,一对比,便知作者有化不开的漂泊异乡的凄 凉愁怀。第二问也是在“染柳烟浓”的大好春光之后,先以听 笛“怨”转,再问自己还有多少春意可享受,正反映了晚景凄 凉的心情。第三问也是同样,用“岂无”递反,也反映出晚年 生活动荡不安、祸福莫测的忧患。“来相召”二句,状节日人 物之盛,谢却“诗朋酒侣”,则气氛陡转,写自己自甘寂寞的 心灰意懒,可以感知到作者几乎万念俱灰的心境。孤独中最易 追怀往事,“中州盛日”六句,极写往年京华热闹欢乐,浓厚 兴致。“如今”以下折转到当前,憔悴神态,寥落心理,与往 昔形成强烈反差。最后两句看似淡泊自守、不慕繁华,实则是 满腹辛酸,一腔凄怨的总爆发。全词以元宵为焦聚点展开记叙, 思路由今而昔再到今。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以他人反
李清照后期词作
• 内容: • 惆怅哀愁的念旧之情 • 思恋故国的爱国之情
• 风格: • 凄清哀婉、忧愤深沉、苍凉悲楚
别 样 李 清 照
蓬里 诗 我 语 佛 星 舟风 谩 报 , 梦 河 吹鹏 有 路 殷 魂 欲 天 取正 惊 长 勤 归 转 接 三举 人 嗟 问 帝 千 云 山。 句 日 我 所 帆 涛 去风 。 暮 归 , 舞 连 。休 九 , 何 闻 。 晓 住万学处天仿 雾 , , 。
李清照简介: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 人,南宋杰出女词人,婉约 派代表人物。著有《漱玉 词》、《金石录》等作品集。 李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 称为《易安集》,文词绝妙, 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 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也 曾被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 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 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 丰碑。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 人。父亲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是当时著名的学者。 母亲知书能文。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之子,历 任州郡行政长官。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 搜集了大量金石书画,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殁于建康(今南京),她 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 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亲历变乱,只身飘泊于杭州、 越州(今绍兴)、台州(今临海)和金华一带,过 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此后即在孤寂中度过晚年,怀 着沉痛的家国之思,在极度的愁苦中死去。 作品集:《漱玉词》(《易安集》)
•
渔 家 傲
•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 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 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 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 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 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 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 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却溜 袜 汗 纤 把, 剗 轻 纤 蹴 青和 ( 衣 手 罢 梅羞 同 透 。 秋 点 嗅走 “ 。 露 千 。。 铲 见 浓 , 绛 倚”有花起 唇 门)人瘦来 回金来,慵 首钗,薄整 ,
•
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写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下片写少女乍见 来客的情态。 • 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 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 少年。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 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 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 昵人无邪。 • 【少女的多情 】
思乡
浓愁、哀愁--沉郁凄苦
各 时 期 作 品 欣 赏
走近少女李清照—
幸福 快乐 闲适
• 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 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 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二 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凤凰台上忆吹箫]、[一 剪梅]、[醉花阴]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 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表现出 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 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
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抒写伤 春之情,下片抒写伤别之情。伤春、 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 刻画出一个爱情执着专一、情感真 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心才此相零满来舟轻 头下情思水西?。解红 。眉无,自楼雁云罗藕 一 头计两流。字中裳香 剪 ,可处。花回谁,残 梅 却消闲一自时寄独玉 上除愁种飘,锦上簟 ,。 月书兰秋 。
走近少妇李清照—相思满怀
比魂香把半又瑞 黄,盈酒夜重脑薄 花帘袖黄凉阳消雾 瘦卷。昏初,金浓 醉 。西莫後透玉兽云 花 风道,。枕。愁 阴 ,不有东纱佳永 人消暗篱橱节昼 , ,
赏析
•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 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 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 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 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 ● ● ● ● ● ● ● ● ● ● ● ●
• “李三瘦” :
• 《凤凰台上忆吹箫》 “新来瘦,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 《如梦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醉花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
赞誉
1、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沈去矜
2、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3、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4、词压江南,文盖塞北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 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
少妇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 生活,感时伤怀,怀旧 思乡,表现思夫、思国、
凄惨孤独 走近孀妇李清照—思家忧国 (孀妇:死了丈 忧郁苦闷
夫的妇女)
•
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 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南渡后的词与 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 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 • 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 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 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声声 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 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 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