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对多环芳烃去除的影响

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对多环芳烃去除的影响
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对多环芳烃去除的影响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对多环芳烃去除的影响

作者:张录龙, 孙敏, ZHANG Lulong, SUN Min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刊名:

水资源保护

英文刊名: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年,卷(期):2013,29(3)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939232520.html,/Periodical_szybh201303014.aspx

生活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论文

生活饮用水的深度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摘要:膜处理技术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饮用水深度处理的核心技术。本文指出了饮用水的处理要求,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最后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字: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 abstract: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foreign film has become the core technology of the deep treatment of drinking water.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requirements, introduces several kinds of typical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micro filter, ultrafiltration, nanofiltration, reverse osmosis. at las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 micro filter, ultrafiltration, nanofiltration, reverse osmosi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保证饮用水质量,世界各国不仅及时修订了本国的水质标准,而且制定了控制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对策。随着这些调查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人,人们逐步认识到,在很多情况下,常规的净化工艺已不能完全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病原菌、病毒等。因此,以去除饮用水中有机污染及有毒有害物质为目标的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得到 日益广泛的应用。

安全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

安全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一、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概述 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所要求的水质。水处理方法应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水对象对水质的要求胡定。在给水处理中,有的处理方法除了具有某一特定的处理效果外,往往也直接或间接地兼收其它处理效果。为了达到某一处理目的,往往几种方法结合使用。本节仅列出几种主要给水处理方法,以便于读者对给水处理有一概括的了解。 1.澄清和消毒 这是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生活饮用水的常用处理工艺。但工业用水也常需澄清工艺。 澄清工艺通常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原水加药后,经混凝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而后通过沉淀池进行重力分离。过滤是利用粒状滤料截留水中杂质的构筑物,常置于混凝和沉淀构筑物之后,用以进一步降低水的浑浊度。完善而有效的混凝、沉淀和过滤,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水的浊度,对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等的去除也是有一定效果的。根据原水水质不同,在上述澄清工艺系统中还可适当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例如,处理高浊度原水时,往往需设置泥沙预沉池或沉沙池;原水浊度很低时,可以省去沉淀构筑物而进行原水加药后的直接过滤。但在生活饮用水处理中,过滤是必不可少的。大多数工业用水也往往采用澄清工艺作为预处理过程。如果工业用水对澄清要求不高,可以省去过滤而仅需混凝、沉淀即可。 消毒是灭活水中致病微生物,通常在过滤以后进行。主要消毒方法是在水中投加消毒剂以灭致病微生物。当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消毒剂是氯,也有采用漂白粉、二氧化氯及次氯酸钠等。臭氧消毒也是一种消毒方法。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可称之为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我国以地表水为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一般水质处理器(2001)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 ——一般水质处理器(2001) Sanitary Standard for Hygienic Safety and Function Evaluation on Treatment Devices of Drinking Water ——General Devices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的定义,与水接触材料的卫生要求,卫生安全性与功能性试验及出水水质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以市政自来水或其他集中式供水为水源的家庭和集团用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生产纯水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另作规定。 2引用资料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 生活饮用水检验方法规范(2001)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2001) 活性炭净水器(CJ 3023-93) 3定义 3.1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以市政自来水或其他集中式供水为原水,经过进一步处理,旨在改善饮水水质,去除水中某些有害物质为目的的饮用水水质处理器。。 4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与水接触材料卫生要求 4.1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所用材料必须按照本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和鉴定,符合要求的产品方可使用。 4.2用于组装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的材料和直接与饮水接触的成型部件及过滤材料,应按照卫生部《水质处理器中与水接触的材料卫生安全证明文件的规定》提供卫生安全证明文件,否则必须进行浸泡试验。 4.2.1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所用材料浸泡试验步骤、浸泡水配制方法和检验结果的评价方法参照《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2001)进行。 4.2.2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所用膜组件及其他可能被活性氯损坏的样品则用纯水作浸泡试验。 5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的卫生安全试验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性试验采用整机浸泡试验方法。整机浸泡试验方法是按

饮用水净化的一般方法

饮用水净化的一般方法 饮用水净化目前大致有以下方法。 1、软化法 将水中的硬度〔指水中所含的钙、镁离子浓度〕去除或降低到一定程度。不能去除其它盐类离子和有机分子,对病毒、细菌、藻类和微生物没有丝毫去除作用,软化水用来洗浴会有利于皮肤的保养,洗衣服干净且可节约洗衣粉。 2、蒸馏法 将水煮沸,收集蒸汽,再使之冷却凝聚成液体。蒸馏水是极安全的饮用水,但有一些问题要进一步探讨。由于蒸馏水不含矿物质,这成为反对者提出人的寿命容易老化的理由。另外利用蒸馏法成本较高,耗费能源,不能去除水中挥发性物质。 3、煮沸法 是指自来水煮沸后饮用,这是一种古老的方法,在国内被普遍应用。水煮沸可杀死细菌,但对一些化学物质、耐高温的病毒有机物、藻毒素和重金属盐不能去除,饮用仍是不安全的。 4、磁化法 利用磁场效应处理水,称为水的磁化处理。磁化处理的过程确实是水在垂直于磁力线的方向通过磁铁,改变水分子团的缔结结构,提高水分子的活性。我国水磁化处理工艺和设备,到目前为止仍是处于实践和研究的初级阶段,国外的净水器没有磁化功能的要求,因为磁化水不属于净水的范围,而是属于医疗方面的问题。 5、矿化法 在净化的基础上再向水中增添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如钙、锌、锶等元素〕其目的是增加微量元素,发挥矿泉水的保健作用。市售净水器一般通过在净水器中添加麦饭石来达到矿化的目的,但人为的矿化功效现在依旧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6、臭氧、紫外线杀菌 这些方面都只能杀菌和消灭病毒等活性物质,不能除掉水中的重金属盐和有害有机物、有害无机物等化学物质,经杀死的细菌和病毒尸体仍残留在水中。 7、整水器 整水器是日本新发明的产品,它是把水先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再进行电解活化,其碱性活化水与人体内环境之pH值相对应,对人体有保健作用,适于饮用;酸性活化水可用于洗脸、洗澡,有美容作用。只是,对整水器的整水原理、整水水质以及使用后对人体的其他妨碍,均有不同的看法,需进一步探讨。 8、活性碳吸附有三种方式: ①颗粒活性炭 较为常用,多用木质、煤质、果壳〔核〕等含碳物质通过化学法或物理活化法制成。它有特别多的微孔和比表面积,因而具有特别强的吸附能力,能有效地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此外在活化过程中,活性碳表面的非结晶部位形成一些含氧官能团,这些基团使活性碳具有化学吸附和催化氧化、还原性能,能有效去除水中一些有害物质。 ②渗银活性碳 将活性炭和银结合在一起,不仅对水中有机污染物有吸附作用,还具有杀菌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不少地区水源短缺,有的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严重,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1985年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已不能满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为此,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原有标准进行了修订,联合发布新的强制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下称“新标准”)。 2007年7月1日,由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强制性国家标准和13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这是国家21年来首次对1985年发布的《生活饮用水标准》进行修订。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修订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协调下,由卫生部牵头,会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卫生、供水、环保、水利、水资源等各方面专家共同参与完成了该项标准的修订工作。 新标准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新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增加了71项。其中,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饮用水消毒剂指标由1 项增至4项;毒理指标中无机化合物由10项增至21项;毒理指标中有机化合物由5项增至53项;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由15项增至20项;放射性指标仍为2项。二是统一了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三是实现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新标准水质项目和指标值的选择,充分考虑了我国实际情况,并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参考了欧盟、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饮用水标准。 1985年出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里,饮用水浑浊度的指标是“3-5”,新《标准》则将之提高到“1-3”,也就是说,抛开一大堆老百姓看不懂的理化指标不说,最直观能感受到的,是水色将更为清亮。

生活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知识交流

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 一、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概述 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所要求的水质。水处理方法应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水对象对水质的要求胡定。在给水处理中,有的处理方法除了具有某一特定的处理效果外,往往也直接或间接地兼收其它处理效果。为了达到某一处理目的,往往几种方法结合使用。本节仅列出几种主要给水处理方法,以便于读者对给水处理有一概括的了解。 1.沉淀和消毒 这是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生活饮用水的常用处理工艺。但工业用水也常需沉淀工艺。 沉淀工艺通常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原水加药后,经混凝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而后通过沉淀池进行重力分离。过滤是利用粒状滤料截留水中杂质的构筑物,常置于混凝和沉淀构筑物之后,用以进一步降低水的浑浊度。完善而有效的混凝、沉淀和过滤,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水的浊度,对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等的去除也是有一定效果的。根据原水水质不同,在上述沉淀工艺系统中还可适当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例如,处理高浊度原水时,往往需设置泥沙预沉池或沉沙池;原水浊度很低时,可以省去沉淀构筑物而进行原水加药后的直接过滤。但在生活饮用水处理中,过滤是必不可少的。大多数工业用水也往往采用沉淀工艺作为预处理过程。如果工业用水对沉淀要求不高,可以省去过滤而仅需混凝、沉淀即可。 消毒是灭活水中致病微生物,通常在过滤以后进行。主要消毒方法是在水中投加消毒剂以灭致病微生物。当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消毒剂是氯,也有采用漂白粉、二氧化氯及次氯酸钠等。臭氧消毒也是一种消毒方法。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可称之为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我国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主要采用这种工艺流程。如前所述,根据水源水质不同,尚可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 2.除臭、除味 这是饮用水净化中所需的特殊处理方法。当原水中臭和味严重而采用沉淀和消毒工艺系统不能达到水质要求时方才采用。除臭、除味的方法取决于水中臭和味的来源。例如,对于水中有机物所产生的臭和味,可用活性炭吸附或氧化法去除;对于溶解性气体或挥发性有机物所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曝气法去除;因藻类繁殖而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微滤机或气浮法去除藻类,也可在水中投加除藻药剂;因溶解盐类所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适当的除盐措施等等。 3.除铁、除锰和除氟 当地下水中的铁、锰的含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时,需采用除铁、锰措施。常用的除铁、锰方法是:自然氧化法和接触经法。前者通常设置曝气装置、氧化反应池和砂滤池;后者通常设置暴气装置和接触氧化滤池。工艺系统的选择应根据是否单纯除铁还是同时除铁、除锰,原水中铁、锰含量及其它有关水质特点确定。还可采用药齐氧化、生物氧化法及离子交换法等。通过上述处理方法(离子交换法除外),使溶解性二价铁和锰分别转变成三价铁和四价锰沉淀物而去除。 当水中含氟量超1.0mg/L时,需采用除氟措施。除氟方法基本上分为成两类,一是投入硫酸铝、氯化铝或碱式氯化铝等使氟化物产生沉淀;二是利用活性氧化铝或磷酸三钙等进行吸附交换。目前使用活性氧化铝除氟的较多。 4.软化 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钙、镁离子。软化方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前者在于使水中钙、镁离子与阳离子交换剂上的阳离子互相交换以达到去除目的;后者系在水中投入药剂如石灰、苏打等以使钙、镁离子转变成沉淀物而从水中分离。 5.淡化和除盐

生活饮用水处理项目设计方案

羚山泵站生活饮用水处理项目 设 计 方 案 2011年8月

目录 1项目概况 (1) 2工程设计依据及原则 (1) 2.1设计依据 (1) 2.2设计原则 (1) 3项目范围 (2) 4进水水质和出水要求、处理水量 (2) 4.1进水水质 (2) 4.2出水要求 (2) 4.3设计处理水量 (3) 5处理方案选择及工艺流程 (3) 5.1处理方案选择 (3) 5.2原则流程 (3) 5.3工艺说明 (4) 6设备参数 (4) 6.1高效过滤器系统 (4) 6.1.1原水提升泵(兼反洗水泵) (4) 6.1.2絮凝加药装置 (4) 6.1.3高效过滤器技术参数 (5) 6.1.4配套反洗设备 (7) 6.2中间水池 (7) 6.3锰砂过滤器 (8) 6.4消毒水池 (8) 6.5消毒加药装置 (9) 6.6电控系统 (9) 7电气及自控 (10) 7.1电气 (10) 7.2自动控制 (10) 8主要设备(材料)及报价 (11)

1项目概况 本处理项目为新建工程。该项目处理水量为3m3/d, 原水为井水,要求经处理后,达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2工程设计依据及原则 2.1设计依据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3)《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GB5749-2006); 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5)《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JB/T2932-1999); 6)建设方提供的原始水质、水量等基础资料。 2.2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环保、卫生和安全等法规,经处理后主要水质指标均符合建设方提出的要求; 2)设计中坚持科学态度,采用的水处理工艺既要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又要成熟、安全可靠,并具有操作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 3)处理单元相对紧凑、占地尽可能少,在确保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及运行成本。

安全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安全饮用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 周鑫根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概述 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所要求的水质。水处理方法应根据水源水质和用水对象对水质的要求胡定。在给水处理中,有的处理方法除了具有某一特定的处理效果外,往往也直接或间接地兼收其它处理效果。为了达到某一处理目的,往往几种方法结合使用。本节仅列出几种主要给水处理方法,以便于读者对给水处理有一概括的了解。 1.澄清和消毒 这是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生活饮用水的常用处理工艺。但工业用水也常需澄清工艺。 澄清工艺通常包括混凝、沉淀和过滤。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原水加药后,经混凝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而后通过沉淀池进行重力分离。过滤是利用粒状滤料截留水中杂质的构筑物,常置于混凝和沉淀构筑物之后,用以进一步降低水的浑浊度。完善而有效的混凝、沉淀和过滤,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水的浊度,对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等的去除也是有一定效果的。根据原水水质不同,在上述澄清工艺系统中还可适当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例如,处理高浊度原水时,往往需设置泥沙预沉池或沉沙池;原水浊度很低时,可以省去沉淀构筑物而进行原水加药后的直接过滤。但在生活饮用水处理中,过滤是必不可少的。大多数工业用水也往往采用澄清工艺作为预处理过程。如果工业用水对澄清要求不高,可以省去过滤而仅需混凝、沉淀即可。 消毒是灭活水中致病微生物,通常在过滤以后进行。主要消毒方法是在水中投加消毒剂以灭致病微生物。当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消毒剂是氯,也有采用漂白粉、二氧化氯及

次氯酸钠等。臭氧消毒也是一种消毒方法。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可称之为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工艺。我国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主要采用这种工艺流程。如前所述,根据水源水质不同,尚可增加或减少某些处理构筑物。 2.除臭、除味 这是饮用水净化中所需的特殊处理方法。当原水中臭和味严重而采用澄清和消毒工艺系统不能达到水质要求时方才采用。除臭、除味的方法取决于水中臭和味的来源。例如,对于水中有机物所产生的臭和味,可用活性炭吸附或氧化法去除;对于溶解性气体或挥发性有机物所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曝气法去除;因藻类繁殖而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微滤机或气浮法去除藻类,也可在水中投加除藻药剂;因溶解盐类所产生的臭和味,可采用适当的除盐措施等等。 3.除铁、除锰和除氟 当地下水中的铁、锰的含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时,需采用除铁、锰措施。常用的除铁、锰方法是:自然氧化法和接触经法。前者通常设置曝气装置、氧化反应池和砂滤池;后者通常设置暴气装置和接触氧化滤池。工艺系统的选择应根据是否单纯除铁还是同时除铁、除锰,原水中铁、锰含量及其它有关水质特点确定。还可采用药齐氧化、生物氧化法及离子交换法等。通过上述处理方法(离子交换法除外),使溶解性二价铁和锰分别转变成三价铁和四价锰沉淀物而去除。 当水中含氟量超1.0mg/L时,需采用除氟措施。除氟方法基本上分为成两类,一是投入硫酸铝、氯化铝或碱式氯化铝等使氟化物产生沉淀;二是利用活性氧化铝或磷酸三钙等进行吸附交换。目前使用活性氧化铝除氟的较多。 4.软化 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钙、镁离子。软化方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前者在于使水中钙、镁离子与阳离子交换剂上的阳离子互相交换以达到去除目的;后者系在水中投入药剂如石灰、苏打等以使钙、镁离子转变成沉淀物而从水中分离。

常规饮用水净化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常规饮用水净化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白晓慧1,贺兰喜2,王宝贞3 (1 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浙江杭州 310029;2 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北京 100800;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摘要:分析了我国饮用水水源的污染现状,指出我国一直沿用至今的常规饮用水处理技术所面 临的巨大挑战,以及对人们健康造成的潜在影响。结合优质饮用水的概念,提出饮用水水质指 标体系的发展方向。根据世界各国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的研究现状,认为吸附、氧化和膜技术 及其结合是当前较有前途的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 关 键 词:饮用水;水源水;污染;深度净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R 123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6791(2002)01 0122 06 1 饮用水水源的污染及危害 人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主要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表水分布较为广泛,来源丰富且利用较为方便,加之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水位急剧下降,因而各种地表水源(如江河、湖泊、水库等)已成为人们用水的主要来源。近几年来,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是有机化工、医药、农药、杀虫剂及除草剂等生产工业的迅速增长,有机化合物的产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各种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就直接进入水体,对地表水体造成了极大危害,水源水质也因此急剧下降。 除化学物质大量排入水体外,在饮用水中还不断出现新的病原微生物。微小似病毒、贾第虫、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包括O-157大肠杆菌)、小隐孢子虫、嗜肺军团菌等都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检测出来的。 自来水供水系统的病毒存在已引起各国深切关注。法国、美国、罗马尼亚、印度等国都从常规处理后投氯消毒的自来水中检出病毒。俄罗斯的研究资料指出,在自来水系统中一年四季均可分离出肠道病毒。1982年在我国武汉市某自来水厂出水中检出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1987年,在同一水厂出水中检出肠道病毒量达78pfu/L 。 有几百种肠道病毒,水是传染疾病的重要媒介。由于病毒的抗性及其单体的大小(20nm),使其能容易地穿过土壤系统。病毒能在地下水中存活达数月之久,与大肠杆菌相比对水消毒剂的抵抗性更强。 第13卷第1期 2002年1月 水科学进展ADVANCES I N WATER SCIENCE Vol 13,No 1 Jan ,2002 收稿日期:2000 09 04;修订日期:2001 01 08 作者简介:白晓慧(1969-),男,山西太原人,浙江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理论和技术的研究。

饮用水处理方案

饮用水处理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广西**县**村饮用水处理 技 术 方 案 北京***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6月

1 项目概况 项目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为了让“生命之水”更洁净安全,崇左市切实把解决全市人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从完善规划、加强监管、加大应急储备以及消除污染隐患等多方面入手,逐步建立健全崇左市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根据监测数据显示,近几年崇左饮用水源地的水质保护良好,左江沿岸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环境质量标准达II类标准。 崇左市辖区饮用水源包括江河及水库水源两部分,有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23个(含乡镇),其中以河流作为集中式饮用水源有19个,以水库为集中式饮用水源的有4个。大多数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地处偏僻,远离污染源,饮用水源水质好,左江沿岸的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达到二类标准。2012年,崇左市开展了县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目前7个县(市、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顺利完成。2013年,崇左市还重点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目前划定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在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市级水功能区的同时,崇左市注重开展日常水质监测和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环保、水务部门对全市主要水厂取水口以及供水水库开展经常性水质监测,并在左江河段设立有自动化监测点。着力清除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隐患,环保、水务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城市河流型集中饮水水源专项整治行动,对违法排污企业以及非法养殖场进行逐一清理,保障供水安全。 表一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左江水质为II类标准。 项目概述 **村位于广西崇左市**县昌平镇东南方向,距左江仅200米左右,现有人口1752人,目前饮用水主要靠村内的自备井,但在枯水期,出水量不能满足村民的生活用水要求。为了彻底解决**村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由**县政府出资,**县移民局具体负责,筹建**村饮用水处理项目,水源水为左江水,出水水质要求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一般水质处理器

附件四 A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 ——一般水质处理器 Sanitary Standard for Hygienic Safety and Function Evaluation on Treatment Devices of Drinking Water —— General Devices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 ——一般水质处理器 Sanitary Standard for Hygienic Safety and Function Evaluation on Treatment Devices of Drinking Water —— General Devices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的定义,与水接触材料的卫生要求,卫生安全性与功能性试验及出水水质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以市政自来水或其他集中式供水为水源的家庭和集团用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生产纯水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另作规定。 2引用资料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 生活饮用水检验方法规范(2001)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2001) 活性炭净水器(CJ 3023-93) 3定义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以市政自来水或其他集中式供水为原水,经过进一步处理,旨在改善饮水水质,去除水中某些有害物质为目的的饮用水水质处理器。。 4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与水接触材料卫生要求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所用材料必须按照本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和鉴定,符合要求的产品方可使用。 4.2用于组装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的材料和直接与饮水接触的成型部件及过滤材料,应按照卫生部《水质处理器中与水接触的材料卫生安全证明文件的规定》提供卫生安全证明文件,否则必须进行浸泡试验。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所用材料浸泡试验步骤、浸泡水配制方法和

饮用水中常见的毒害及处理方法

饮用水中常见的毒害及处理方法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的好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因水质不好而引起的地方疾病时有发生,因水质污染引起新发病种的情况越来越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影响人民身体建康的重要因素。饮用水中主要超标物质有总硬度、硝酸盐氮、氟化物、锰、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数等,了解其危害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可以保障供水水质安全,减少疾病的发生。 一、总硬度 1、危害性 习惯上把总硬度定义为水中钙、镁浓度的总和。硬水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较大影响。如果长期饮用硬水,会导致肾结石发病率升高。高硬度水中钙镁离子与硫酸根结合,会使水产生苦涩味。人对水的硬度有一定的适应性,饮用不同硬度的水(特别高硬度的水)可引起胃肠功能的暂时性紊乱,但在短期内即能适应。据国内报道,饮用总硬度为707~935mg/L的水,第二天人们出现不同程度腹胀、腹泻和腹痛等肠道症状,持续一周开始好转,20天后恢复正常。 2、处理方法 硬水软化方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法、药剂软化法和膜分离法。药剂软化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以提高PH值,使Ca2+和Mg2+分别以CaCO3和Mg(OH)2的形式在水中沉析出来。常用的药剂软化法为石灰法、石灰-碱化法与石灰-石膏法,用石灰碱化法去除水中总硬度的同时,也可以去除不凡溶解性总固体的其他部分,从而达到降低水的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的目的。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把水中的离子与离子交换剂中可扩散的离子进行交换作用,使水得到化的方法。膜分离法(反渗法)是以压力为驱动力,提高水的压力来克服渗透压,使水穿过功能性的半透膜而除盐净化。 二、氟化物 1、危害性 氟是人体微量元素。可以通过水、食物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成年人每天约摄入0.3~0.5mg,婴儿每天需氟化物0.5mg,儿童则需1mg,以保证牙齿钙化期所必需的氟化物离子。人体中的氟35%来自食物,65%来自饮水,适宜的饮水含氟量0.6~1.0mg/L。饮水含氟量低

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魏云霞1,李彦锋2#,刘晓丽2,叶正芳3 (1.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3.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871) 摘要简要介绍了饮用水的常规处理技术,指出了常规处理技术中的局限性,综述了目前几种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膜技术等,同时介绍了吸附和氧化两种预处理技术,最后对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水水处理技术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micro-polluted drink water Wei Yunxia 1, Li Yanfeng2, Liu Xiaoli2, Ye Zhengfang 3.(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00; 2.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730000; 3.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actuality of mankind drink water treatment methods from three sides. Firstly,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are point out, and then some depth treatment technology such as active carbon adsorption, oxidation, and member technology are summarized, some pretreatment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Finally,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new research technology and methods are prospected. Keywords: micro-polluted;drink water;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一般来说,水源水所含的污染物种类较多、性质较复杂但浓度比较低微时,通常被称为微污染水。针对不同的污染类型,人们在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很多新的工艺和技术,归结起来主要有常规水处理工艺;深度处理技术;源水预处理技术。 1 常规处理工艺及其局限性 1.1 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 饮用水常规处理技术是指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技术。这种常规处理工艺至今仍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成为目前饮用水处理的主要工艺。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的主要去除对象是水源中的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混凝是向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水中难以自然沉淀分离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相互聚合,形成大颗粒絮体;沉淀是将絮凝后形成的大颗粒絮体通过重力分离;过滤则是利用颗粒状滤料截留经沉淀后出水中残留的颗粒物,进一步去除水中杂质,降低水的浑浊度。过滤之后采用消毒方法来灭活水中致病微生物,从而保证饮用水卫生安全。 1.2 常规处理的局限性 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对受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进行致突变试验,发现许多饮用水呈现阳性结果。我国的上海、武汉、哈尔滨、新疆的塔什库尔干、伽师等地的饮用水,在致 第一作者:魏云霞,女,1980年生,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修复与化学生物。 ?国家“十一五”计划支撑项目(No.2006BRD01B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人才培养基金资助项目(No.J0730425);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资助项目(No.2GS064-A52-036-02)。

饮用水净化设计方案

饮用水40T/H 净化水改造设计方案 二〇一八年七月

一、简介 为进一步饮用水安全用水需要, 提升并完善水源设施标准及水质净化能力,根据原水的实际状况,我公司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协商,结合我公司工程经验,提出以下改造工艺方案,现将改造方案分述如下: 二、设计技术 2.1、设计进水水质条件及电气要求 浊度:<10度 水温: 5~50℃ 工作压力: 0.25~0.6MPa 工作电压: 220V/50Hz 2.2、设计出水水质(同时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出水硬度:≤mmol/L 出水流量: 40m3/h 出水方式: 24小时连续产水 2.3、系统对外界的要求 进水管:进水管由用户接至自来水站进水口。 出水管:用户按我方要求接至自来水站出水口。 药品:调试过程中的所用化学品由用户提供。 供电:根据我方的用电容量,由用户提供动力电源送至我方动力设备2m以内。 三、工艺流程及说明 井水→饮用水复合精滤器(多介质过滤器)→紫外线消毒器→蓄水池→至用户 3.1、工艺说明: 井水通过变频提升泵依次经过饮用水复合精滤器进行处理,过滤器内装填磁铁矿、石英砂和无烟煤等滤料,利用多级滤料深层过滤的方式去除自来水中剩余浊度、悬浮物、胶体有机物等,出水水质已满足水质要求。出水直接进入蓄水池,利用变频加压输送至用水点。

四、饮用水复合精滤器 五、设备技术规范 5.1、饮用水复合精滤器 饮用水复合精滤器其内部设有独特的布水器和集水器,拥有独特自动冲洗阀,可实现在正常系统运行中三个过滤器单独的过滤,反冲洗,全自动程序控制。 具有反冲洗用水量小,设备安装方便,易于操作等优点。该设备流量大,过滤精度高无需人工操作。 体积小、易安装、节省空间。可户外安装、无须建房,节省土建造价,占地面积极小,

农村生活饮用水处理方案

农村生活饮用水处理方案 一、设备特点: 1.将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等净水工艺组合在一个设备内完 成,占地少、安装方便。 2.运行自动化、智能化。可根据用户需要全程电脑控制,全面 实现人机对话。除了对水泵和加药系统的管理外,设备从进水、混凝、沉淀、过滤、出水、反冲、排污等均自动进行,不需要人工操作。 3.适应性强,出水水质稳定、可靠、水量充足,在源水浊度高 达3000毫克/升时,出水浊度能稳定在3毫克/升以下,达自来水浊度标准

二、工艺流程: 加药 ↓ 源水→增压泵→砂过滤器→碳过滤器→精密过滤器→缓释消毒器→水箱 技术规范 包括原水泵、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其主要作用是去除原水中的颗粒、胶体、有机物、色度、余氯、细菌。 1) 机械过滤器 工作原理:机械过滤器是一种压力式过滤器,利用过滤器内所填充的精制石英砂滤料,当进水自上而下流经滤层时,水中的悬浮物及粘胶纸颗粒被去除,从而使水的浊度降低, 当设备运行到一定时间后,即停止运行进行反冲洗。采用进水反洗,反冲洗时间为15~20min。定期手动控制。

机械过滤器产水浊度一般在2度以下,SDI(污染指数)一般可在4度以下。 2) 活性炭过滤器 工作原理: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主要以物理吸附为主,它也可以进行一些选择性吸附,即化学吸附。活性炭是水处理中广泛应用的主要吸附剂,在活化过程中晶格间生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空隙,因而形成了巨大的表面积,所以炭-水接触面很大,吸附能力很强。有效的保证后续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出水水质。在纯水制造过程中,活性炭的作用主要是表现在四个方面:降低水的氧化度;除去水中残留的余氯;除去水中的三卤化物(THM)。 3) 精密过滤器 精密过滤器内装多支聚丙烯材质熔喷滤芯,在达到1kg/cm2压差时更换。正常工作条件下,滤芯可维持3~6个月以上的使用寿命,滤器的结构满足快速更换滤芯的要求。 4) 缓释消毒器 缓释消毒器采用化学反映,自动缓释延时压力加氯工艺,以含量90%以上的强氯固体药剂为主要原料,水与药剂合理混合后所产生的消毒杀菌液,投加到水池、水井、管道和污水池与接触达到灭菌的作用。

饮用水处理办法

精心整理广西**县**村饮用水处理 技 1 2 3 4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工艺设计及设备选型.............................................................................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预处理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CMF处理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5.3深度处理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5.4消毒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5.5供水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6工程投资...................................................................................................................错误!未指定书签。 7运行费用...................................................................................................................错误!未指定书签。 7.1计费标准....................................................................................................... 错误!未指定书签。 7.2运行费用....................................................................................................... 错误!未指定书签。

最新-饮用水水质处理工艺设计研究 精品

饮用水水质处理工艺设计研究 摘要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水资源问题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我国矿区及其周边饮用水水质普遍受到矿区的影响,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本文结合矿区的饮用水水质特点,结合基本的水处理技术,提出了一套适合矿区及周边饮用水水质处理的工艺技术,可大大缓解矿区生活用水的污染问题。 关键词矿山,饮用水,工艺0引言矿区及其周边饮用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当前威胁矿区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矿区及其周边居民的生活饮用水资源相当匿乏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矿区及其周边的特殊环境使得当地居民以地下水作为主要的饮用水源,由于矿区的特殊的环境使得当地的地下水受到了一定的污染,有些严重到不能直接饮用。 如何及时有效的对矿区周边的地下水进行适当处理,是关系到矿区职工及矿区周边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在对矿区周边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经济成本,提出了一套切实有效的矿区周边饮用水处理工艺。 1工艺流程多介质过滤器+保安过滤器+纳滤+浓水回收纳滤系统的处理装置,新建提水泵房一座,设3台离心泵,为多介质过滤器供水。 通过纳滤膜分离作用分离出清水和浓水,纳滤回收率≥75,总硬度硫酸盐去除率≥95,总脱盐率≥75;纳滤浓水进入浓水回收纳滤,浓水回收纳滤回收率≥60,基金项目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201602收稿日期2018-03-17第一作者简介王红梅1981-,女,硕士,河北石家庄人,从事水处理研究工作。 总硬度硫酸盐去除率≥95,总脱盐率≥70;保证连续运行状态下纳滤系统总回收率≥90。 纳滤产水排入产水池,重力自流进入进水渠,与未处理的水在西干渠混合,按原供水方式输送到最终的用水点。 纳滤最终浓水排入修建的浓水管网,输送至指定地点。 2技术指标21提水泵房1提水泵从原水进水池到水处理车间有6米的高差,提水泵是把水从进水池提升到水处理车间。

农村饮用水净化过滤池-公孙合则

“S”形农村饮用水净化过滤池过滤效果好 信息来源:松源镇政府作者:沈元户发布时间: 2010-09-09 10:09:34 审核人:陈士平 我县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实施以来,大多数的水源是以山泉水、山涧坑水为水源,水体暴露,受到山体表土沙、泥冲刷及人、畜活动的污染机会较多,对水源没有进行处理,极易引起介水传染病的暴发。笔者根据水与水中的沉淀物、悬浮物及絮凝体等杂质的动态原理,进行大胆探索实践,科学合理研究、设计,在浙江省庆元县松源镇底村村,原来的储水池进水边方向,做一个“S”形饮用水净化过滤池,(约长2m,宽1.1m,高度比原储水池高0.2m)。见图:顺水流向:进水→沉淀→穿孔底层→棕过滤层→竹炭过滤层→棕过滤层→沙过滤层→净水池→原储水池;反冲洗水流向,将反洗进水管接到进水管活接头→清水进入净水池→冲洗过滤层→沉淀池→排污水出口(约半月清洗一次)。 饮用水通过四层过滤,一是筛除作用,水通过滤料,截留了水中悬浮物杂质和微生物等的净水过程;二是接触凝聚作用,未被沉淀去除的细小絮凝体或脱稳颗粒,因与滤料接触而被吸附,滤料吸附絮凝体后,其吸附作用进一步增强,使滤后水的浑度大幅度下降的作用。

经检测,同样的饮用水,经“S”形饮用水净化过滤池过滤后,各项指标都有较大程度地下降,从而提高饮用水质量指标。 “S”形饮用水净化过滤池过滤后各项检测指标对照表 检测项目未过滤经“S”形过滤下降幅度% 色度151033.3 肉眼可见物少量泥沙无 浑浊度NTU37.4 6.8281.8 总硬度 (以CaCO 3计) 11.38.723.0 溶解性总固体 mg/L 64589.4 “S”形饮用水净化过滤池结构简单,具有反冲洗清除过滤后被截留的悬浮物和未被沉淀去除的细小絮凝体或脱稳颗粒等杂质的作用。设计科学合理,投资少,净化过滤效果好、又安全、环保。对人民群众日不可少能否喝上干净清洁的饮用水,防止介水传染病的暴发,保证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技术目前国内尚无报道,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饮用水处理方案

广西**县**村饮用水处理 技 术 方 案 北京***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6月

1 项目概况 (2) 1.1 项目背景 (2) 1.2 项目概述 (4) 2 设计基础 (5) 2.1 设计原则 (5) 2.2 设计依据 (5) 2.3 自来水水量水质 (5) 3工艺路线 (8) 3.1 设计思想 (8) 3.2 工艺流程 (8) 4 主要技术 (10) 4.1石英砂过滤技术 (10) 4.2活性炭过滤技术 (10) 4.3CMF连续膜过滤技术(简称CMF 技术) (11) 5 工艺设计及设备选型 (14) 5.1 预处理系统 (14) 5.2 CMF处理系统 (16) 5.3 深度处理系统 (18) 5.4 消毒系统 (18) 5.5 供水系统 (19) 6 工程投资 (20) 7 运行费用 (25) 7.1 计费标准 (25) 7.2 运行费用 (26)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为了让“生命之水”更洁净安全,崇左市切实把解决全市人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从完善规划、加强监管、加大应急储备以及消除污染隐患等多方面入手,逐步建立健全崇左市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根据监测数据显示,近几年崇左饮用水源地的水质保护良好,左江沿岸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环境质量标准达II类标准。 崇左市辖区饮用水源包括江河及水库水源两部分,有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23个(含乡镇),其中以河流作为集中式饮用水源有19个,以水库为集中式饮用水源的有4个。大多数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地处偏僻,远离污染源,饮用水源水质好,左江沿岸的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达到二类标准。2012年,崇左市开展了县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目前7个县(市、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顺利完成。2013年,崇左市还重点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目前划定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在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市级水功能区的同时,崇左市注重开展日常水质监测和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环保、水务部门对全市主要水厂取水口以及供水水库开展经常性水质监测,并在左江河段设立有自动化监测点。着力清除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隐患,环保、水务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城市河流型集中饮水水源专项整治行动,对违法排污企业以及非法养殖场进行逐一清理,保障供水安全。 表一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左江水质为II类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