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4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完整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超全的概括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 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意义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意义【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到“三型政党”建设,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学习型政党建设被放在了首要位置,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二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建的理论支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建;学习型政党;理论支柱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到“三型政党”建设,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这不仅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对90多年发展历程的精辟总结。
在“三型政党”建设中,学习型政党建设被放在了首要位置,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初期起就非常重视自身学习,始终把组织学习和政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二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涵上世纪30年代,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我们反对主观主义,不是降低马克思主义。
我们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化。
”这段话清晰阐明了,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目的是“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如果没有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就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从中可以看出,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革命、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由此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还要以中国人民的实践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坚持实践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使之上升为科学的、系统的理论形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为新的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不断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党和人民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和学风。
2.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
就是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研究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确定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
2、群众路线。
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3、独立自主。
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3.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3.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以来社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1982,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
1987,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论述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92.10月,十四大对特色主义理论系统概括,初步回答如何建设巩固发展,97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99写入宪法。
内容:社会主义本质,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理论。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分析和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当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4.2002,十六大,贯彻三个代表,关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执政为民。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3-4页,7-8页)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毛泽东思想的概念。
13页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5-19页)(论述)毛泽东思想概念有三层:1、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
这些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主要内容: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本身的建设)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a、把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反动派的专政互相结合起来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关于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在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经济工作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等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争取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实现国家的富强,一代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出路,先进的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
首先,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明派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着眼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其次,以洪秀全、洪仁玕为代表的农民阶级革命派在太平天国后期,不仅主张办工业、开矿藏、兴银行,而主张“请富者准予雇工”对穷人“以令作功以受值”即主张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的生产关系。
再次,维新派的革命领袖康有为将经济领域的学习转向政治领域,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还有,伟大的领袖孙中山直接参照欧美的经验,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建立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
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原因何在?仅仅是因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吗?当然不是!而是他们没有找到一种适合中国的先进理论。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但是,由于当时主要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没有与中国实际进行很好的结合,因而不能解决当时中国的主要问题。
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是怎样一步步地结合的?它具有哪些深刻的内涵呢?对我国革命和建设又有何意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党的幼年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2)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3)1938年,《论新阶段》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源于“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正面:党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中国实际,创建了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府,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击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
2015版毛概思考题(期末复习用
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具体的3点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富也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一、毛泽东思想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解决问题、化解挑战、攻坚克难的行动纲领。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意义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重要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坚持不渝地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经济和文化都十分落后,人民迫切希望通过革命改变自己的苦难命运。
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同样,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教条,更不能照抄别国经验。
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研究解决中国的问题,找到了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才能够知道中国革命、建设和革命不断取得成功。
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正是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才创造出新的东西呢,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毛泽东曾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深入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把握中国社会的性质、状况、特点和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传承优秀的历史传统,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完整的、统一的、深入的”结合。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物欲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和民族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润,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的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重内涵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重内涵【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悠久的进程和独特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践和时代内涵。
在实践中,中国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不仅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和世界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历史进程、发展特点、理论内涵、实践内涵、时代内涵、重要意义、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思想指导,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积极学习、吸收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并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探索和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研究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意义是多方面的。
对于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不可少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为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提供有益启示。
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特点及其理论内涵、实践内涵和时代内涵,可以拓展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和精神境界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与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与历史意义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状况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我国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构成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人民在今后不断探索实践的依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意义启示正文: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942年,毛泽东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过:“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过程是在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将实践经验升华的过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的进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做了明确界定,阐明了这一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将不断吸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从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斗争过程中取得了伟大胜利。
随之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重要意义:1.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体现了新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其之间的关系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
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
毛概大题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并结合实际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能够结合当前中国实际,适当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及其实践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并结合实际谈谈实事求是的现实意义。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一切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而制定并贯彻了合乎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者是因为违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或者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没有能够将原来制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贯彻下去;党之所以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也在于重新确立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优秀范文五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在于: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具体来说包括两方面。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仅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必须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同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一定国家和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二是使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具体的民族形式。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与其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在这个国家扎根并真正发挥自己改造世界的功能。
二、中国当时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的急迫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契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其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
一次次惨痛的失败和教训,使中国人民在付出巨大代价的同时,又追求着救国救民的真理,理论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犹如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搞社会主义才能救得了中国。
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超前意识和内涵的文化,而被中国先进分子所选择和接受的。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上的契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它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性的理论,它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进步要素具有价值契合点和学理上的相似性,这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得了文化根据,使得这个域外的理论迅速传入中国,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适应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巨大精神需求,在中国社会进程中发挥出强劲的精神动力、理论旗帜与思想解放作用。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3-4页,7-8页)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毛泽东思想的概念。
13页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5-19页)(论述)毛泽东思想概念有三层:1、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
这些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主要内容: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本身的建设)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a、把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反动派的专政互相结合起来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关于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在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经济工作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武器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同XXX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章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发展真理。
毛概考试二十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理论成果、意义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3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7~1927.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2.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3.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4.1945~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
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
(2)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社会主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意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指导意义: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渭南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皇甫世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从传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开始运用创新马克思主义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
其间,时而凯歌行进,时而挫折失误,一路坎坷,但最终还是从胜利走向胜利。
今天,认真总结、分析、研究、探讨这段历史,汲取经验教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重大。
我下面讲的四个问题,主要是给大家增加一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知识,了解一些当前的研究动态,提高大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意义的认识。
同时,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谈一些看法。
不正确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义、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只有毛泽东一人有这个思想,党的其他领导人就没有此类思想。
李大钊同志早在1919年8月写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就提出了把主义适用到实际中去,“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有些不同”,(《李大钊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本着主义作实际的运动”(同上,第4页)的思想。
此后还多次提到此类思想。
除李大钊外,恽代英、张太雷、陈独秀、周恩来、李达、蔡和森、瞿秋白等同志都先后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讲过此类的话和思想。
还应该承认,共产国际在此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4年七八月份召开的共产国际七大作出决定,共产国际执委会“一般地不要直接干预各国共产党内部组织上的事务”,应该由各国党的领导者“独立地来正确解决共产国际运动的政治任务和策略任务”。
各国党要“善于利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分析问题的武器”,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应用到各国的“具体环境中去,应用到具体条件中去”,“避免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笼统公式去代替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论文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的文化融合,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
但是这个过程是复杂的,有其自身的内涵和意义。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中国共产党85年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85年。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85年奋斗的一个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命运和出路、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命运和出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和出路。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
在这样的条件下,单靠套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建设和照搬外国经验是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
同样,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更无法照抄别人的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实践中去,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特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是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很好的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又要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嫁衣马克思主义的提炼和升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这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要是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结合进而达到融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
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二、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充分证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近代以来,西方的两种革命理论,即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都先后传到中国,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的先进分子先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进行了英勇的改良或暴力斗争,虽取得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的胜利,但旧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向失败。
后来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马克思主义并以其作为救国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革命才有了新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全国人民先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
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充分证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
可以说,正是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才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又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体现出巨大的理论威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针对性和生命力,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光明前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仍至关重要。
要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中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无疑是十分艰巨的。
我们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设创新型国家,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要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的生机活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等,都离不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
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
所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相关。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坚持、运用和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产物。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的,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
参考文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