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肃白银平川长征小学王育

科学课做为科学领域的一大分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涵盖了动物、植物、物理、化学、地理知识。从课程标准上看,通过科学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知道动植物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初步学会运用动植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常见的生物现象,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态度。从教学方法上看,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课。实验课教学是科学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更是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各种科学素养得到提高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校不重视科学实验教学,部分教师因为种种原因放弃实验而取之以在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等现象。可以说科学实验仍然是小学科学实验中最薄弱也是最值得提升的一个领域。笔者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科学实验存在的问题

1.科学实验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开展科学实验的复杂性。

科学实验取材难。科学课实验不象语文课图文并茂,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高昂。也不像数学那样具有条理性,准确计算、认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的科学实验,有现成的试剂,有配套的仪器可供随时选择使用,而有的大多数实验材料取材都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只能在实验前有限的时间内采集或者购买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而材料保存时间过长则会失去活性。比如:三年级叶的观察,上课前几天,我就跑了好多地方采集花叶和树叶,苹果树叶、梨树叶、桃树叶、柏树、松树叶、三角梅叶……但是上课时候这些树叶都不新鲜了,有的已经成了植物标本了。再如:五年级探索岩石的变化,探究河流对土壤的影响,这就增加了获取此类实验材料的难度。老师就会因此而放弃实验。有些实验材料连买都买不到,必须是教师自己去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去采集、再经过比较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开展实验。比如,三年级蜗牛身体的观察,提前准备好蜗牛,这些耗时的准备,尤其,在大城市的学校,这个过程对科任教师来说阻力太大,放弃实验就成了最简单的选择。有些实验在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与季节不协调,也导致实验材料难以采集。

实验时间长。比如五年级上册《植物种子的发芽》实验,从种下黄豆到黄豆的发芽至少得一星期多。又如三年级实验《蚕卵里孵出新生命》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

观察和记录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而我们北方又没有蚕,这给我们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实验困难,对学生刺激性也不强。

2.人的惰性和功利性影响科学实验开展。

从教师的角度。目前教育体制下,有些学校、老师教学具有很强的功利性,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甚至把“做”科学实验变成了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虽然也被大多数老师认可,但从应试层面来看,科学识记性内容较多,不一定要通过动手实验才能达到好效果,突击强化也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甚至于比实验得到的更全面更准确。人总是趋利避害的、人又总是有惰性的,这两者加起来势必造成教师对开展科学实验积极性普遍不高。即使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学实验,通常也只要求记忆实验现象要点和结论,把生动活泼的实验活动,变成僵死呆板的条条,抹杀了学生学习科学课的个性思维,学习毫无创造性可言。这样的科学实验没有悬念,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没有发现时的快乐,体验不到科学的魅力。

从学生角度。科学实验步骤繁杂,对学生实验技能要求比较高,而学生又缺乏平时的实验技能的练习,在科学实验中获得成就感比较困难。如在五年级《机械钟摆》中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每次一定要认真细心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再如五年级《造一艘小船》看看它在水中的沉浮。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教师指导,是绝对不可能熟练造一艘小船。加上学生受教师功利性教学影响,思想上也轻视科学实验,认为做与不做对自己成绩影响并不大。

二、解决的对策

在所有影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所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从观念上改变对科学实验的认识是最重要的。认识到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和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同组学生的分工合作,体会人与人之间合作交流;通过亲历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体验实验过程中的失败与成功,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做为教师,要从思想意识上真正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摆正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关系。

成立班级生物兴趣小组,以点带面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每班选出10名学生加

入兴趣小组,由课代表任组长。利用课余时间依次开展“调查学校周围的材料”、“测量校园温度”、“采集培养小动物”等一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观科学实验室陈列的各种动植物标本,人体器官模型等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可以验证教师做过的演示实验、或补做实验课堂内失败的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科学实际上都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并服于生活。作为一个科学课教师,要想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就要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就要根据孩子的天性,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科学。而在玩中学科学,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在玩中学科学,寓学于玩,在玩中体验,在玩中思索、在玩中辨析、感悟、甚至创新。许多著名教育家也提出: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认识生活中的科学是孩子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孩子最贴近学习的内容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玩蕴含着科学知识,蕴含着创造,蕴含着科学的认识过程。如果我们进行恰当的引导,把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与科学的认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就可以把这种纯粹的“玩”转化为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比如:让学生自己从大自然中搜集观察树叶的种类及结构,并组织采集各种标本保留以备后用,这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直接的素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助手。当学生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探究活动设置一个可行的方案,然后用实验去验证,这就自然而然地需要一定的材料。此时,教师适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放手让学生“玩”,学生必定会玩有所获、受益匪浅。提供材料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材料是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反复的试验,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做充分的预测,进而为学生准备大量合适的材料。比如:我在五年级教学《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形地貌的变化》这一课时,我提前一周时间在网上搜索了有关这节课大量的几十张图片,有火山喷发的瞬间图片,火山喷发后火红的岩浆流动的图片;地震的图片;还有地形、地貌的很多图片:有山脉、高原、平原、盆地、雪山、岩石、溶洞、沟壑、沙漠、绿地等;再有大江、大河、大海、峡谷等,让学生细心观察图片,学生就观察得格外仔细,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孩子们没有亲自去体验,自始至终都是吸引着孩子们,让孩子们如同身临其境,仿佛亲身经历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