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分子克隆工具酶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C↓TCAGC GGAGT↑CG
同裂酶:识别相同序列的限制酶称为同裂酶。
同序同切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置都相同
HpaⅡ与MspⅠ识别切割位点为C↓CGG MobⅠ与Sau3AⅠ识别切割位点为↓GATC
同序异切酶:识别序列相同,但切割位点不同
KpnⅠ:GGTAC↓C Acc65Ⅰ:G↓ GTACC
星星活性 在极端非标准条件下,限制酶能切割与识别序列相 似的序列,这个改变的特殊性称星星活性。 引起星星活性的原因
甘油浓度高(>5%) 酶过量(>100 U/µl ) 离子强度低(<25 mM) pH值过高(>8.0 ) 加了有机溶剂,如乙醇等
三、限制酶产生的末端
限制酶产生黏性末端 在对称轴5´侧切割底物,DNA双链交错断开产生5´ 突出黏性末端,如 EcoR I;
在3´侧切割,则产生3´突出黏性末端,如Pst I;
限制酶产生平末端 在回文对称轴上同时切割DNA两条链,产生平末 端,如HpaⅠ。
限制酶产生非对称突出末端 当识别序列为非对称序列时,切割的DNA产物的 末端是不同的,如BbvCⅠ的识别切割位点如下:
第三章 分子克隆工具酶
第一节 限制性内切酶 第二节 甲基化酶 第三节 DNA聚合酶 第四节 其他分子克隆工具酶
第一节 限制性内切酶
一、限制与修饰 二、限制酶识别的序列 三、限制酶产生的末端 四、线性DNA末端对酶切的影响 五、酶切反应条件 六、酶切位点的引入
一、限制与修饰
细菌的限制与修饰系统(R/M系统) 由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修饰酶(甲基 化酶)组成。 R / M系统的作用:保护自身的DNA不受切割; 破坏外源DNA使之迅速降解。 λ噬菌体在不同宿主中的转染频率。(见p17) 实验说明:K菌株和B菌株中存在一种限制作 用,可排除外来的DNA.
位点偏爱(site preference) 某些限制酶对不同位置的同一识别序列表现出不同 的切割效率,这种现象称作位点偏爱。
pBR322质粒上有4个NarⅠ位点,在标准条件下1单 位NarⅠ可在1h内将2个位点完全切割,但另外2个位 点在50单位16h内也不能切割完全。
造成位点偏爱的原因
在切割DNA之前需要同时与2个识别位点作用; 在要切割的DNA序列上有两个明显不同的结合位点, 其中一个是为DNA切割时激活另一个的变构位点。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一类 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使每条链 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断开的脱氧核糖核酸内切酶。 限制酶的生物学功能
用来保护宿主不受外来DNA的感染,可降解外来的 DNA,从而阻止其复制和整合到细胞中。
限制酶的种类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型酶 (种类很少,只占1%)
“同工多位”酶:识别简并序列的限制酶包含了另一种限制 酶的功能。
EcoR I:G↓AATTC
Apo I: R↓AATTY (R=A/G Y=C/T)
同尾酶 可产生相同的黏性突出末端的酶统称为同尾酶。 同尾酶切割DNA得到的产物可进行互补连接。
EcoRⅠ: G↓AATTC Apo I: R↓AATTY Mfe I: C↓AATTC
限制酶的命名原则 第1个字母:大写,来自微生物属名第1个字母 第2和3字母:小写,来自微生物种名前两个字母 其它字母:大写或小写,来自微生物菌株号 罗马数字:该菌株发现的限制酶的编号 例:EcoR I 来源于Escheria coli RY13的第一个限制 酶,其识别序列为:GAATTC;
二、限制酶识别的序列
稀切酶
有较长的识别序列和富含GC或AT的识别序列的限制酶称 为稀切酶。 在基因操作中使用稀切酶可以获得大的片段。
四、线性DNA末端对酶切的影响
DNA末端长度的影响 限制酶切割DNA时,识别序列两端必须有一定数 量的核苷酸,否则难以发挥切割活性。 一般在识别序列末端有3 ~ 4个碱基对时能满足常 规的酶切需要。
限制酶降解外源 DNA,维护宿主遗 传稳定的保护机制
识别自身遗传 物质和外来遗 传物质
A→N6-MeA C→5'-MeC
限制酶的发现
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H.Smith于1970年偶然发现,流感 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能迅速降解外源的噬菌体 DNA,其细胞提取液可降解E.coli DNA,但不能降解自身 DNA,从而找到Hind II限制性内切酶。
三亚基双功能酶,分子量较大,反应需Mg2+、ATP 有特异识别位点但没有特异切割位点
Ⅱ型酶 (占90%以上)
分子量较小,反应只需Mg2+; 识别位点是一个回文对称结构,切割位点在回文对 称结构上; 多数Ⅱ型酶切割DNA后形成粘性末端
Ⅲ型酶 (种类更少,不到1%)
二亚基双功能酶,能识别特定顺序,在该顺序的3’ 端24~26 bp处切开DNA,切割位点没有特异性。
五、酶切反应条件
缓冲液 包括Tris-HCl、Mg2+、DTT、BSA(小牛血清蛋白)
限制酶缓冲液按离子强度的差异分为高、中、低3 种类型
H Buffer (100 mM NaCl); M Buffer (50 mM); L Buffer (0 mM)
反应温度:大多数为37 ℃ 反应时间:通常为1h或更多 终止酶切的方法: 10 mM EDTA;加热失活;苯酚抽提除去蛋白质
识别序列的长度 一般为4~8个碱基,最常见的为6个碱基.
4 bp识别序列:Sau3AI ↓GATC 5 bp识别序列:EcoRⅡ ↓CCWGG (W=A/T) 6 bp识别序列:EcoRⅠ G↓AATTC 7 bp识别序列:BbvCI CC↓TCAGC 8 bp识别序列:NotI GC↓GGCCGC
当DNA中可识别的序列在完全随机的情况下:
识别序列为4个碱基时,平均每256个(44)碱基中会出 现一个识别位点;
识别序列为6个碱基时,平均每4096个(46)碱基中会 出现一个识别位点。
识别序列的结构 大多数为回文对称结构,切割位点在DNA两条链 相对称的位置。
限制酶切割的位置 大多数在识别序列的内部,如EcoRI、SmaI等; 但也有在外部的:有两端、两侧和单侧之分,如 Sau3AI (↓GAT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