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课件 认识生命现象

合集下载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复习课件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复习课件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
☆应根据该物体是否具有生物基本特征。生物
一定具有一项或多项生物的基本特征。不能单 纯的根据物体能否运动或者长大来判断。
不断长大的钟乳石 不断长大的珊瑚 会跳舞的机器人
随堂测试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蝴蝶 ②珊瑚 ③蘑菇 ④智能机器人 ⑤卫星
A.①②③
B.①③
01 02
03 目 标 三 生物学的探究工具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显微镜的构造
1、目镜、物镜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的关系
【规律】 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规律】 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物、目镜组合与视野物像大小、数目、亮度、视 野范围及物镜与玻片之间距离的关系
【规律】 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视野中的五变化:视野变暗、范 围变小、细胞数目变少、细胞图像变大、物镜与玻片之间 的距离变小。
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原则
1、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2、重复实验原则(多次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 可靠性,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随堂测试
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当移开花盆时,鼠妇会 很快爬到其他隐蔽潮湿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 为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该兴趣小组开 展了如下实验: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 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 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 记录。
☆生长发育
☆遗传:保持一样 ☆变异:出现差异
生物的生命现象
☆适应环境
☆影响环境
生物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
生长和发育 生物
繁殖后代 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第1节生物的基本特征》课件和(共22张PPT)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第1节生物的基本特征》课件和(共22张PPT)

讨论: 根据你现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你还能说出
生物的(课本上除外)其他特征吗?
生物有寿命 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生物的特征
1、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摄取营养排出废物)
2、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3、能够繁殖后代 4、遗传和变异 5、具有应激性 6、有细胞结构(病毒除外) 7、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虽然人形解说机器人具 有较高的仿真性,但是它不具 有生物所具有的生命现象:不 需要进行呼吸、不需要从外界 获取营养物质、不会产生并排 出废物、不存在生长和繁殖现 象等,所以它不是生物。
4.宇宙航行时代的到来,使“宇宙食品”的 供应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人们想到了 小球藻:它的直径只有3—5毫米,却能够吸 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 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净化太空 飞船中的空气。它还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 行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 小球藻是生物吗?从文中找出证据!
人排汗
观察上面的图片,尝试描述:鲸鱼呼气呼出了什么?松鼠摄食 获取的是什么?人体排汗排出了什么?
看图片 说特征
植物不断长大 狗排尿
欣赏图片,看征
猫妈妈的孩子可爱吗?冰天雪地里小企 鹅萌不萌?孩子们和父母一样吗?
看图片 说特征
沙漠中的仙人掌高大挺拔,像不像沙漠中的卫 兵;含羞草是害怕了吗,还是有意识的反应?
让我们一起聆听优美的音乐: 《春天在哪里》说出歌曲中 生物有哪些?
正 确 区 别 生 物 和 非 生 物
生物的分类:
•植物:杨树、松树、玫瑰花、兰草 •动物:鸡、鸭、鹿、松鼠 •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 •真菌:蘑菇、灵芝、酵母菌、霉菌 •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
看图片 说特征
鲸呼吸

第一单元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共48张PPT)

第一单元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共48张PPT)

生物的特征
实例
A
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兔吃草,猫吃老鼠
B
生物能进行呼吸
庄稼需要浇水,施肥
C
生物需要排出体内废物
人体排尿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反应
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合拢
4、下面是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 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一条小鱼长成一条大鱼的现象是属
于 生长发育 。
• 〈2〉一只母猪产下九只小猪的现象是属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物圈
4、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 件 •阳光 •空气 •水分 •适宜的温度 •稳定的营养供给
(二)栖息地 •1、 生物圈内生物生存、 居住的场
所称为栖息地。
2、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
的关键因素
3、目前,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
资源的 掠夺式开发 及 不合理利用
导致一个物种的灭绝。这是因为生物(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
B.是由细胞构成的
C.能适应环境
D.能生长和繁殖
命题角度❸ 根据古诗、具体事例等判断属于生物的哪
种特征
例3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
D 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
)
A.燕子育雏
B.子女与父母不同
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
光线转穿动过反哪光镜些,使结光构线,通过哪 些结通构光就孔反在射同到一镜筒条内直,通线 上。过野目。镜,可看到白亮的视
目镜
镜筒
物镜 通光孔 光圈
1.小明使用显微镜时,看不到白亮视野。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 A.使用了低倍物镜
A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生物的特征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生物的特征PPT教学课件

为啥学生物 怎么学生物
植物
动物
什么是生物 微生物
生物学什么
为啥学生物 怎么学生物
细菌、病毒
真菌
什么是生物 生物学什么 为啥学生物 怎么学生物
如何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
生物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生物 生物学什么 为啥学生物 怎么学生物 生物的基本特征
观察课本 P4 的图片,归纳生物共有的生命现象。 要求: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限时5分钟。
怎么学生物
开花结果
什么是生物 生物学什么 为啥学生物
四、生物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怎么学生物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什么是生物
五、应激性
生物学什么 为啥学生物 怎么学生物
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乌贼喷墨
含羞草受到刺激时, 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打冷战
什么是生物 生物学什么 为啥学生物 怎么学生物
什么是生物 生物学什么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为啥学生物 怎么学生物
鹰捕获食物
营养早餐
植物通过根从土壤吸收水和无机盐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什么是生物 生物学什么 2、生物能进行呼吸
为啥学生物 怎么学生物
我们呼吸的器官是什么?
植物的呼吸作用
什么是生物 生物学什么 为啥学生物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什么是生物?
为啥学生物?
生物学什么?
怎么学生物?
什么是生物 生物学什么 为啥学生物 怎么学生物
“生” “物”
生命 物体
生物:一切有生命的物体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什么是生物 生物学什么 为啥学生物 怎么学生物 在我们的校园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呢?说说你的理由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4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课件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4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课件

低 目倍




镜高 倍




低 物倍




镜高 倍




物镜 反光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转换器 遮光器 载物台 通光孔
大幅度升降镜筒 放大物像 调换物镜 放置玻片 小幅度升降镜筒 调节光线强弱 反射光线 光线通过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15-18的内容,思考并在课本上画出下列 问题的答案要点。
显 微
光学部分
放大物像
物镜
镜 的
机械部分 粗、细准焦螺旋; 镜筒;镜座等。


照明部分 反光镜 调节光线
遮光器 强弱
一手握镜臂一手
显 取拿与安置 托镜座
微 镜 对光
实验台略偏左
的 使 用
安置装片 视察物像
整理和存放
其他常用研究工具:如刀片、烧杯、酒
精灯、试管等。
1 目镜
2 粗准焦螺旋 3细准焦螺旋 4 镜臂 5 压片夹 6 镜柱 7 镜座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透镜
放大倍数 10x 12.5x
目镜
镜头长度 长 短
透镜大小 大 小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放镜透
镜大头镜 口倍长大 率数度小
物镜
盖 玻
10x 短



度 40x 长 小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镜头 透镜大小 镜头长短 视野亮度 物像大小
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 移动方向相反。
物 像 偏 左 下 方
结论:物像偏什么方向,玻片 向什么方向移动
(五)整理存放

1.1.1 生物的基本特征 课件 (共17张PPT)2024-2025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

1.1.1 生物的基本特征 课件 (共17张PPT)2024-2025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1.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探究主题 一】
我们身边的生物
想一想 说一说
说出图中你所熟悉的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牛、羊、鱼等 非生物:水、空气等。
生物的种类 动物
生物
植物 微生物
真菌(如蘑菇等) 细菌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一项是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的生活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C )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出的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A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 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能呼吸
个妈妈所生,但还 是有差异的!
图示中的现象属于生物的哪种生命现象? 这种现象是生物共有的吗? 生物都有变异现象;是生物共有的现象。
看图片 说特征
含羞草被碰 触后叶片合 拢
图示中的现象属于生物的哪种生命现象? 这种现象是生物共有的吗? 生物能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是生物共有的现象。
看图片 说特征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诗说明了生物的哪一
特征( D )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4.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展开的叶子会合拢。与含羞草反应
相同的生命现象是( B )
A.子女与父亲不同
B.人手被针刺后缩回
C.母鸡下蛋
D.大豆由小长大
5.学以致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元代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你能说出其中所包含的生物 吗?

1.1探究奇妙的生命现象 复习课件(共46张PPT)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生物上册

1.1探究奇妙的生命现象 复习课件(共46张PPT)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生物上册











命题角度❺ 显微镜的使用范围 例12(2023·潍坊)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
是( B )
A.“观察葫芦藓和肾蕨”需用显微镜观察葫芦藓棕褐色孢蒴里的孢子 B.“观察水螅”需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水螅身体的内部结构 C.“观察叶片的结构”前,徒手制作叶临时横切装片时要 用碘液染色 D.“观察酵母菌和霉菌”需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孢子囊的颜 色、着生部位
C.该装置中①和②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
D.该装置中种子数量太少,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大
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 1.对照性原则。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 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一个对照 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指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 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或常态下的那一组。
生命现象(举例) 豌豆幼苗不断长大 猫养育后代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含羞草受到刺激合拢叶片
仙人掌适于生活在干旱的环境;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能运动、生长的不一定都是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物 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如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 等。例如:不断长大的钟乳石、珊瑚属于非生物,珊瑚虫 属于生物。 链接真题模拟实训真题精选T2,模拟预测T3
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Ⅰ.对光过程中视野是否明亮取决于物镜、光圈是否 对准通光孔以及反光镜是否对准光源。 Ⅱ.转动粗准焦螺旋,将物镜靠近载玻片时,眼睛要看物 镜,以免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
Ⅲ.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所看到的污点有可能存在于三个位 置: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如果移动其中的两个位置,污点 都不动的话,即可判断污点很可能在未移动的那一个位置。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课件(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课件(济南版)

仙人掌能够生活 青蛙的保护色 在干旱的沙漠里
蚯蚓疏 松土壤
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 环境。
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以 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的现象。 (2)生物都能生长发育。 (3)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4)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5)生物具有应激性。 (6)生物体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7)除病毒外,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的分类
生物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病毒 细菌 真菌
生物的生命现象有哪些?
鲸呼吸
说明生物需 要呼吸
松鼠摄取食物
说明生物需 要从外界获 取营养物质
人体排出部 分代谢废物
说明生物需 要排出废物
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的生命现象
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质转变为自
身物质,同时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 物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知识目标
1.我们身边的生物 2.生物的生命现象
调查我们美丽的校园。 问题:校园中哪些是生物 ?哪些不是生物?为什么 ?
观察我们身边的生物 中 华 鲟
东 北 虎
啄 木 鸟 蝴蝶
电镜下的流感病毒
大肠杆菌
自然界中生物分为哪几种?




微生物
病毒
细菌
真菌
3.猫、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生物,以下是他们的部分生命现象,请 分析说明他们分别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这种现象属于___生__长__发__育_____ 。
(2)猫生小猫的现象属于__繁__殖__后__代______。 (3)猫生猫,鼠生鼠,这种现象属于__遗__传__________。

认识生命现象复习课件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认识生命现象复习课件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名称 物镜
图示
放大倍数
标有“10×” 或“20×”的 字样,表示放 大倍数为10倍 或20倍
位置
安装在 转换器

特点
有螺纹, 物镜越长, 放大倍数 __越__大___
越大
(2)调换物镜:[ B ]____转__换__器_。 (3)调节光线强弱:[ G ]_遮__光__器____和[D ]____反__光__镜_。
10.2
19.8
8.3
15.1
5
17.3
20.2
16.1
15.4
7
20.8
25.6
20.3
22.3
9
32.7
43.9
26.8
32.8
A. 有光无光绿豆种子都可萌发,光影响幼苗的生长B. 光照组幼苗的茎
相对较粗,幼苗不易倒伏C. 黑暗组幼苗叶片呈黄白色是由于缺乏光照无
法形成叶绿素D. 相同实验条件下茎的伸长速度大于根的伸长速度
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__物__镜__和__目__镜__放__大__倍__数__的__乘__积___。显微镜的 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物像大小、视野范围的关系:
比较 项目
低倍镜 高倍镜
物镜 长短
短 长
镜头与标 本的距离
远 近
视野 Hale Waihona Puke 暗亮 暗物像 大小
小 大
细胞 数目
多 少
2.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与存放。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6.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结构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 转 动1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4B. 显微镜的放大倍 数是3和4放大倍数的乘积C. 调节5上的光圈可以改变视野的大 小D.6 是反光镜,分为凹面镜和平面镜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山东省诸城市东鲁学校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共63张PPT)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山东省诸城市东鲁学校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共63张PPT)

200米
100米 100米
10千米 10千米
20千米 海平面
生物圈的范围:海平面上下10千米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约100米和海平面以下约100米之间)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条件
生物生存的 基本条件
阳光 水分 空气 适宜的温度 稳定的营养供给
一定的空间
栖息地 认识不同生物的生存环境:
A.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开的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D.生物圈能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2语.“中清可明知插影柳响,这端两午种插植艾物”生(活艾的是非草生本物植因物素)主是要烟是台(乡B村)保持多年的习俗,从谚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A.惊弓之鸟 B.蜻蜓点水 C.杯弓蛇影
D.望梅止渴
2.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
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B )
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3.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B )
(1)要点通览
认识生命
生物的 基本特征
种类
数量 最基本特征
生命的基本特征 其他基本特征
(2)典型例题 1.下列各项中均是生物的一组是( D)
①能弹出声音的钢琴 ②优美挺拔的水杉 ③分布广泛的细菌 ④清澈溪流边的苔藓
⑤千姿百态的珊瑚 ⑥会洗衣做饭的机器人 ⑦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A.①②③ B.②③⑤⑦ C.①③⑤ D.②③④⑦
威胁生物生存
各种生物栖息地被破坏或丧失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复习课件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复习课件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D.目镜20倍、物镜40倍
2.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玻片
再转动目镜,污点都没有移动,则说明污点在〈 C 〉
A、目镜上 B、载玻片上 C、物镜上 D、反光镜上
3.使用显微镜时,错误的操作是 〈BC 〉
A、对光是要看到雪白的视野 B、安放时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5cm C、观察使用时一定用右眼看着目镜 ,左眼睁开,便于画图 D、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1.结构及功能: 2.使用方法: 3.成像特点: 4.放大倍数:
1.污点问题 2.低倍转高倍 3.物像移动问题
名说 称出 及显 功微 能镜
各 部 分 的
1结构及功能:
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 镜臂:连接作用 通光孔:光线通过
压片夹:固定玻片 镜柱:支持作用
镜座:支持、稳定作用
目镜:放大物像 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制定计划
基 本
实施计划
步 得出结论 骤
表达交流
前提 关键
原则:设置对照 控制单一变量
变量
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1、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究。 2、为验证这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
实验。 3、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外,其他条件应
完全相同。
第四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般 A:先用粗准焦螺旋后,后用细准焦螺旋 B:只用粗准焦螺旋 C: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 D:先用细准焦螺旋,再用粗准焦螺旋
6.一个细小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
”是指该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CD
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优秀课件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优秀课件

3样、”“说种明瓜生得物瓜界种中豆普得遍豆存”在及着遗“传一母生九变和子异,连母十个现
象。
某同学为探究肉汤编制是由空气中的细菌引起的,
将烧开的肉汤分装在甲、乙两个圆底烧瓶内,其中甲
瓶上方加有棉塞,问:
(1)实验探究的问题

肉汤变质与空气中的细菌有关吗 ?
(2)甲瓶与乙瓶对照,加上棉塞
的目的是 防止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肉。汤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 象
一 、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 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
生 1、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物 的 基
2、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3、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本 4、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特 征
5、生物具有应激性 6、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影响环
境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1 目镜
3粗准焦螺旋 4细准焦螺旋 5 镜臂 6压片夹
7 镜柱 8镜座
七、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 cm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转动 转换器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
载物台要保持2 cm距离)。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反通光光镜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
息地的主要因素之一。
五 、 步骤探究的 基 本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六、显微镜的结构
调焦部件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显微镜
放大部件 调光部件
目镜
物镜
遮光器 反光镜
镜筒 9 转换器10 通物光镜孔211 载物台12 遮光器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比较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 越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 。
▪ (2)仔细观察物镜,并转动 ,使不同倍数的物镜对准通 光孔,并注意观察物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的关系:物镜越长, 放大倍数越 ;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 。
▪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等于于

▪ (4)转动反光镜,外界光线较强时应使用 较弱时,应使用 镜。
▪ (5)若只选择乙探究种子萌发,你认为是否科学,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第3题
▪ 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探究唾液淀粉酶性质的实验,实验 仪器、材料、过程及结果如下:
1号
2号 3号
4号
注入物质
▪ 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排序是( )
▪ ①选择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只眼注视 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 2.在作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标本时,小明同学正在用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 下降至接近装片,此时他的双眼应( )
人性化
真题链接:
(2010.第二卷第4题)
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呢?我们
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 (1)提出问题: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吗?
▪ (2)作出假设:
▪ (3)实验设计:
▪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等量清水;
▪ ②如上图,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
▪ A.同时从侧面注视物镜
B.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 C.右眼注视目镜,左眼睁开
D.双眼同时注视目镜
▪ 3.若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是字母“b”,则其实际应是字母( )
▪ A.b
B.p
C.d
D.q
▪ 4.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为了能观察到更大的细胞,他应选用下列哪一 组合的目镜和物镜(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4.鸡能产蛋,并孵出小鸡,这说明鸡具有的特征是( )

A.需要营养物质 B.能由小长大

C.能繁殖后代
D.能排除废物
▪ 5.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 )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 B.钟乳石由小变大

C.小狗排尿
D.
▪ 6.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 )
▪ A.兔子发现狼之后迅速奔跑
▪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转换器
▪ 7.王刚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使用10×物镜时,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排细 胞共有8个,当他换用40×的物镜时(目镜不变),可以看到这排多少个细胞( )
▪ A.8个
B.4个
C.32个
D.2个
真题链接:
(2010.第二卷第1题)
▪ 下图中①和②为物镜长度,③和④为目镜长度,⑤和⑥为物像清晰时
B.
▪ C.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 D.
▪ 7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的基础是( )

A.遗传
B.变异

C.应激性
D.新陈代谢
▪ 8.一般来说,一种生物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 的绝灭,这是因为生物具有

A.遗传性
B.生长现象
▪ C.繁殖现象
D.应激性
▪ 9.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 接在一起。
▪ 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另取
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
▪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
▪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 ⑤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 (4)实验结果:甲烧杯中的孑孓


,乙烧杯中的孑
▪ (5)得出结论:

2011. 第2题
▪ 为研究阳光对花生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一 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花生,并对 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一、二两处应是
花盆 甲 乙
阳光 向阳处 暗室
温度 20℃ 一
水 充足 二
▪ A 20℃ 不充足 ▪ C 30℃ 不充足
B 20℃ 充足 D 30℃ 充足
(2011.第二卷第5题)
▪ 某校学生小敏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脑海中 时常浮现出一些生物探究创意。某天,她在游览泗水桃花园时,看着枝 头红艳的桃花,突发奇想:如果给桃花授梨花花粉,是否依然能结出果 实呢?在老师的支持下,她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探究,步骤如下:
▪ A.10×10 B. 5×10
C. 10×40
D. 5×40
▪ 5. 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
▪ 图像如右图,他想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 )
▪ A.向左上方移动
B.向左下方移动
▪ C.向右止方移动
D.向右下方移动
· ▪ 6.一个同学在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有点模糊,此时他应调节( )
2ml淀粉糊 2ml淀粉糊 2ml淀粉糊 2ml淀粉糊
加入物质
1ml蒸馏水 1ml唾液 1ml唾液
1ml唾液
水温处理
37℃
10℃
60℃
37℃
滴入碘液
变蓝
变蓝
变蓝
不变蓝
▪ A.受温度影响 B.受酸碱度影响 ▪ C.具有高效性 D.具有专一性
(2013.第二卷第2题)
请你仔细观察分析下面所示的实验装置,回 答有关问题:
练一练
▪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 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是( )
▪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生物都需要营养 ▪ 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 2.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一项是( ) ▪ A.能进行呼吸 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 ▪ C.能生长繁殖 D.能动 ▪ 3.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 ) ▪ A.种子萌发,长出幼苗 B.人体出汗 ▪ C.蛇的冬眠 D.石灰岩洞中的石笋逐渐长高
▪ 动物的取食
应激性
▪ 向日葵朝向太阳
生长
▪ 植物的开花结果
营养
▪ 人体的排汗
繁殖
▪ 蘑菇由小长大
排泄
二、生物圈和栖息地
▪ 1、生物圈范围、提供的条件 ▪ 2、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三、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 考点:

1、实验的6个步骤(提出问题、做出
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2、对照实验、变量唯一、偶然性、
▪ ①在果园里选择20朵含苞待放的桃花,将其平均分成A、B两组。
▪ ②将这些桃花的雄蕊去掉,并分别套上透气的袋子。
▪ ③分别采集一些桃花花粉和梨花花粉。
▪ ④将桃花花粉涂在A组花的柱头上,将梨花花粉涂在B组花的柱头上
▪ 请根据她们的设计完成下列问题:
▪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步骤③和④完成的是植物生殖过程中的 和种子形成之前还必须要完成 过程。
▪ (1)以上装置中能发萌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要验证适量的水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选择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丁装置种子不萌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此之外,在果实
▪ (3)实验结果表明A组结出了桃子,那么,设计B组的意义是

(2012.第二卷第4题)
▪ 我市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时, 选取四个干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乙、丙、丁,分别放入20粒完整 有活力的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你认为:25℃、 干燥 25℃、水适量 4℃、水适量 25℃、种子浸在水中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如想在视野内看到
的细胞最多,其正确组合应是
▪ A.①③⑤
B.①④⑥
▪ C.②③⑤
D.②④⑤
(2011.第二卷第1题)
▪ 右图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 为主要观察对象,当视野①转到视野②时, 操作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 A转动反光镜,选择平面镜 ▪ B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 ▪ C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 D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第1章 认识生命现象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 1、新陈代谢
▪ 2、生长发育,由小长大
▪ 3、繁殖后代
▪ 4、遗传、变异
▪ 5、应激性,对各种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
▪ 6、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 (2010年第2题).
▪ 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惊弓之鸟
B.蜻蜓点水
▪ C.杯弓蛇影
D.望梅止渴
▪ (1)甲装置可以用来探究植物的

▪ (2)乙装置验证的是植物

▪ (3)丙装置所示实验,a和b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 是。
▪ (4)丁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

四、显微镜
▪ 1、显微镜的结构及作用 2、显微镜的使用
3、物镜、目镜的区别 4、成像规律(倒像、移动方向、放大倍 数、放大倍数与细胞数目及光线强弱)
(2012.第二卷第3题)
▪ 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的 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 A.细准焦螺旋 B.粗准焦螺旋
C.反光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