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课件 第4讲 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晚清时期(共48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主干知识线索——知识时序重组 二、思想上——晚清时期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早期维新思想 (1)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2)主张:提出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兴办学 校;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3)特点: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 的思想;同时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 制度。 (4)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把握主干知识线索——知识时序重组 二、经济上——晚清时期的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
4.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的变化 ①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装 革履并行不悖。 ②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 制度。 ③辛亥革命时期:“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中山装 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礼仪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 神。 (2)交通事业的进步 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②1881年,清政府请英国人设计的从唐山开平到胥各庄的铁路通 车;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 路网的基本格局;1909年,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通车。 ③1909年,中国航空事业起步。
把握主干知识线索——知识时序重组 二、思想上——晚清时期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5.三民主义 (1)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发刊词 》上首次提出,并成为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2)内容 ①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②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3)评价 ①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 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②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 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把握主干知识线索——知识时序重组 一、政治上——晚清时期的中国政治
1.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1)两次鸦片战争 ①1840年,英国发动了旨在打开中国市场的鸦片战争,战 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屈辱的《南京条约》而告终,中国开 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56年,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获取更多的侵略权 益,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 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把握主干知识线索——知识时序重组 二、经济上——晚清时期的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
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外国商品冲击。 (2)标志:中国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3)影响: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近代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 2.洋务运动 (1)目的: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 建统治。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活动 ①军事工业: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 ②民用工业:带有极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 (4)意义 ①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和技术工人。 ②在客观上既诱导了本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又对 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时空坐标★知识结构 时间范围: 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 利的历史,共近110年。 总特点:屈辱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时空坐标★知识结构 晚清时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把握主干知识线索——知识时序重组 一、政治上——晚清时期的中国政治
(2)甲午中日战争 ①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加紧对 外扩张。 ②过程:1894年,在丰岛日本挑起战争,黄海大战中国失 去黄海制海权。 ③结果: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④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 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八国联军侵华 ①原因:义和团运动危及列强在华利益。 ②结果: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③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把握主干知识线索——知识时序重组 一、政治上——晚清时期的中国政治 2.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 (1)太平天国运动 ①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②《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 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 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③《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 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 没有真正实行。 (2)戊戌变法 ①1895年,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②1898年,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标志着政治领域的近代 化开始启动。
把握主干知识线索——知识时序重组
一、政治上——晚清时期的中国政治
(3)义和团运动 ①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概况: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在天津、北京东交民 巷和西什库教堂阻击侵略者,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③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中国 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把握主干知识线索——知识时序重组
一、政治上——晚清时期的中国政治
(4)辛亥革命 ①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 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1911年10月10日,发动武昌起义。 ③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 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 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⑤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此,民主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把握主干知识线索——知识时序重组 二、思想上——晚清时期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新思想的萌发——开眼看世界 (1)代表人物 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各国律例》和 《四洲志》;仿制西方战舰。 ②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2)核心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环 球,探索救国之路。 2.中体西用 (1)内涵:“中学”指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 化,主要指近代科技。 (2)实践:洋务运动。 (3)影响:①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迈出了中国近代 化历程的第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②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的“自强”梦彻底破灭。
把握主干知识线索——知识时序重组 二、思想上——晚清时期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4.维新思想 (1)背景:①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 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 益严重。 ③洋务运动的破产使先进人士认识到改革制度的必要性。 (2)兴起: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 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 (3)内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开国会 、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4)特点: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并利用 进化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 (5)影响: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中国融 1、自然经 入世界市 济对外来 场(2) 侵略的抵 2、中国海 制(1) 外移民(2) 2、洋务运 3、民族工 动的社会 业发展(3) 环境(2) 近代中国 向西方学 习的发展 状况(3)
革命派维护 传统意识 (3)
1、康有为 关于儒学的 认识(1) 2、新学伪 经考(2)
总特征
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 期。一方面,西方列强逐步侵华,使中国社会不断地 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求索,中国发 展艰难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现代化)。具体表现: ①政治上: 屈辱线索: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 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 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争探索: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 动;地主阶级先后发起了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资产 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 晚清统治于1912年结束。(法制化、民主化)
总特征
②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 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 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 业的出现,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 ‚实业救国‛的思潮,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工 业化、市场化)
总特征
③思想文化上: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梦 幻中逐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中 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 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 蒙的作用;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戊戌变法和辛亥 革命的推动,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 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科学 化、大众化) ④社会生活上:西风东飘,工业文明的城市化发展 成为中国趋势。西方近代的饮食、服饰、礼仪、风俗 等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城市化、多样化)
把握主干知识线索——知识时序重组 二、经济上——晚清时期的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
(3)通讯工具的变迁 ①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②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 ③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 (4)大众传媒的变迁 ①报刊业: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 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 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 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②影视事业: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 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时空坐标★知识结构 晚清时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近代报刊、交通、航空发展、婚姻制度、社会风俗
最新考纲★考点分布
考纲 政 治
来自百度文库2018
2017
2016
清政府自 开商埠(3)
2015
经 济 思 想
1、近代外交的舆论 宣传(1) (1)1840至 2、近代外交观念 1900年间列 (2) 强侵略与中 3、清末地方自治背 国人民的反 景(1) 抗斗争 (2)辛亥革 命 (3)晚清 中国经济结 构的变化和 民族工业的 兴起 (4)维新 维新变法严复救亡 思想 图存思想(3)
把握主干知识线索——知识时序重组 二、经济上——晚清时期的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1)产生 ①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外商企业的 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 创办近代企业。 ②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 来牟机器磨坊。 ③影响: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自然经济进一 步解体,推动了近代化进程;顺应了工业文明的发展潮流;推动 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出现。 (2)初步发展 ①原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甲午中日 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 国的思潮。 ②表现:棉纺织业等轻工业发展尤为迅速。
深化历史理解
1、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1)19世纪40~60年代:列强以发动战争作为打开中国 大门的侵略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主要国 家为英、法、美、俄。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 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 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 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妄图独霸中国。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强侵华方式主要从‚以华治 华‛到一国独霸中国;侵华主要国家是日、美;侵华格 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美国分别独霸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