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成长足迹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成长足迹教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成长足迹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c2d3695a8102d276a22ffb.png)
(3)自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课堂上来交流
(4)写一写难忘的人或事
(5)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制作班级纪念册
板 书
设 计
课后记
第 周
成长的足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 题
成长足迹
教 学
目 的
了解活动主题,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谈语导入
1、师:同学们,六年了,你们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少年,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难忘的小学生活
2、导读:六年时光,变化最大的就是你们成长了,一路走来我们留下了许多足迹,如何把这些足迹记录下来呢?我们读读课文给我们的建议
二、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题目,了解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阅读《阅读材料里的文章》
(2)写写难忘的人和事
(3)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4)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5)制作班级纪念册
三、制定计划
1、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我们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反馈
(1)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班级的照片以及自己成长的照片,搜集班级纪念册的插图
六年级下册语文《难忘小学生活-成长足迹》
![六年级下册语文《难忘小学生活-成长足迹》](https://img.taocdn.com/s3/m/3001c83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f.png)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难忘的启蒙
爱国、要有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启蒙”是什么意思? 作者回忆了哪三件事? “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受到了哪些启蒙教育?
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自己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
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难忘的启蒙
“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这句话中的“宽”指的是什么?“严”指的是什么? “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指什么道理? 从作者回忆的三件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阅读时要体会文章通过哪些具体事例的叙述,表达出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让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
咯咯咯 嘿嘿 嘻嘻嘻 呵呵呵
喜笑颜开 眉开眼开 哈哈大笑 嫣然一笑 哄堂大笑 捧腹大笑 笑里藏刀 回眸一笑
微笑
哈哈大笑
耻笑
嘲笑
奸笑
练一练
5 作文上的红双圈
老师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引领
作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了成功,作文《补考》被老师打了九十八个红双圈,后被陆续刊载。
《忘不了的笑声》是一篇描写同学的文章。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之间的亲切情谊,写作角度别出心裁。
九江县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成长足迹教案1新人教版
![九江县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组成长足迹教案1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8fc3982b84ae45c3a358cdc.png)
成长的足迹第周狼牙山五壮士班级姓名一、读拼音,写词语。
tiào wàng qi qū zhuì luò chóu hèn ( )( ) ()( )mǎn qiāng nù huǒáng shóu tíng xiōng()()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比喻说话或做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比喻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 )◆形容气魄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 )◆处在高处,对着低处。
形容所处的地势有利。
( )三、选一选,填一填。
◆陆续继续相继①到了狼牙山峰顶,五壮士居高临下( )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②班长马宝玉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从悬崖往下跳。
◆站立挺立屹立①五位壮士( )在狼牙上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远去的方向.②一棵小松树迎着寒风()在山坡上.四、写反义词。
崎岖-—( ) 撤退—-( )沉着-—()激动——()五、摘录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
例:顶天立地气壮山河六、想一想,填序号。
()诱敌上山()顶峰歼敌()接受任务( )壮烈跳崖 ( )果断决定七、读句子,说说这些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 )◆胡德才和胡福林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瞄准敌人射击。
( )八、阅读.寻找恩人成新平当年五勇士跳下悬崖,有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和宋学义被树枝挂住,绝处逢生。
葛振林究竟被谁所救,这曾经是个“谜团”。
直到1 986年9月,这个“谜”才得以揭开.那年,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落成典礼在狼牙山峰顶隆重举行。
数千群众参加了庆典,葛振林戴着大红花,也应邀出席。
伫立在圣洁的纪念塔前,葛振林抚今追昔,思绪万千。
成长的足迹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成长的足迹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5a92d2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b.png)
重难点
经过分组讨论、心得分享,自在发言等方式,使先生进一步感受小先生
活的美好与难忘,感受同学间的友谊与关怀,爱护保重一切的记忆与经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活动法,小组分享法
教学用
具预备
1、小学六年来先生参加活动的照片或者是与家人的合影。
2、研读教学活动设计及相关补充材料。
3、成长路线图。
教学过程
3、展现动态图片,列举小时分听过的歌曲和玩儿过的游戏,请先生补充。(经过游戏将同学们带入小时分的场景,使同学们用身临其境来感受。)
补充:光阴似箭,稍纵即逝,大家很快就要结束小学的学习生活迈入中学校。在小学六年的光阴里必然发生了不少值得你回味令你难忘的事情。刚刚听了童年这首歌这首歌,又回忆了这么多游戏,同学们只是这样回忆可能会觉得有些枯燥,如果能与你的同学、老师一同感受当时的场面,那该多好啊。
4、请先生将记录小先生活的同学情谊(或者是家庭合影)的照片贴在课本39页空白处,补充相关内容。先在小组内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然后推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分享。(用小组分享的方式进行课堂活动,突出先生的主体性,使先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5、课件出示成长路线图。请同学拿出手中的图纸,按照要求填写。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个同学在全班进行分享。
活动评估: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 成长的脚印
一、预备活动:
二、发展活动:
三、综合活动:
四、活动评估:
课 题成长的脚印教学 Nhomakorabea目
标
知识与技能:
回忆小学阶段美好的光阴,回顾与分享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
和同学畅谈本人成长的故事,共同寻觅班级“成长的脚印”。
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成长足迹新来的王老师》课教案1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成长足迹新来的王老师》课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501857491a37f111f0855b61.png)
教课目的:1、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要点词句掌握人物形象,领会新来的王老师的人品魅力。
3.让学生正确理解自我,建立自信;扔掉差生看法,学会公正待人、尊敬别人。
学习要点:抓住要点词句掌握人物形象。
难点:正确理解自我,建立自信;扔掉差生看法,学会公正待人、尊敬别人。
教课过程:一、导入:1激趣导入:同学们,今下学期我们学校将要来一位新老师,大家看看他的照片,猜猜他是什么样的?(出示侧面图片,表现新老师外形)大家能描绘一下他吗?他有什么性格呢?下边我们一同来认识一下他吧!他是明德小学四(2)班新来的王老师,(出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那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理解一下这位新来的王老师吧!二、整体感知1、字词我会读,复习旧知撇撇嘴自顾自折叠齐刷刷(shuā)大踏步哄堂大笑差生(chà)自传(zhuàn)(让学生自由朗诵主要红色字体读音。
)2、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诵课文,思虑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新来的王老师发问蔡林,惹得全班同学___________。
过后,王老师找到蔡琳,送给他一封_____________。
里面写了有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小时候的弊端,目地是为了_____________蔡林。
大家归纳的特别好,,下边我们就来一同详细剖析一下这两个人物。
三、走进文本,小组合作学习,分析人物。
A、走进蔡林:1、迅速阅读课文,用“_____”划出描绘蔡林的句子。
同桌沟通指名读。
2、领会上边的句子,达成资料1。
蔡林从前是一个_____的孩子;在王老师的辅助下,蔡林变成一______的孩子。
3、全班报告沟通,教师点拨要点语句。
明确描绘蔡林的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诵:①坐在最末一排的一个男孩站起来,他低着头,一言不发,恼火地盯着笑的前仰后合的同桌。
六年级下成长足迹教案
![六年级下成长足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81564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7.png)
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长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个人成长的条件和方式;3.通过分享和交流,增强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习并理解成长的概念;2.掌握成长的条件和方式。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分享和交流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PPT以及教学素材;2.学生准备好自己的成长经历。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孩子成长图,并询问学生他们对成长的理解。
2.学习成长的概念(15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成长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学生共同总结成长的过程。
3.分享个人成长经历(20分钟)学生分小组,每个人依次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教师引导学生自信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并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倾听和提问。
4.探讨成长的条件和方式(20分钟)教师提问:你觉得成长需要什么条件?学生逐个回答。
教师通过引导,总结出成长的条件和方式,例如:努力学习、勇于尝试、相信自己等。
5.合作游戏:共同成长(2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游戏。
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关卡,小组成员需要共同解决问题才能过关。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和分享。
6.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总结成长的概念、条件和方式,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七、课后拓展:1.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自己成长的作文,记录自己的成长点滴;2.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并进行交流。
八、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成长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了个人成长的条件和方式。
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师在训练学生分享和交流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倾听和提问,增强了学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同学,可能存在成长经历隐私的问题,需要尊重学生的自愿原则,确保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感到安全和舒适。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成长足迹 新来的王老师》优质课教案_8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成长足迹 新来的王老师》优质课教案_8](https://img.taocdn.com/s3/m/e5235e7ff18583d049645986.png)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习字词,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新来的王老师的魅力。
3、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抓住相关语句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新来的王老师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教育名言每一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只要教育得法,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齐刷刷大踏步差生哄堂大笑工工整整前仰后合资质平庸1、我会读:齐刷刷(shuā) 大踏(tà)步差(chà)生哄(hōng)堂大笑工工整整前仰后合资质平庸2、我会用词语说句子:资质平庸二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起因,经过,结果)2用一句话概括3、我能填:本文赞扬了王老师________,表达了蔡林对万老师的___________。
1阅读3-14自然段,请大家速读,找出相关语句,了解以前的蔡林是个怎样的孩子?阅读19自然段, 蔡林又是个怎样的孩子?①恼火地盯着笑得前仰后合的同桌。
②蔡林看了看老师,撇撇嘴:“老师,我是差生,没人提问我。
”③蔡林想了想:“大家都这么认为。
我,我自己也承认。
”④蔡林把信纸放回信封里,小心折叠起来,放进口袋里,大踏步回家去,他一面走,一面伸手摸着衣袋,好像里边装着宝贝。
2走进3--14自然段,请大家速读,找出相关语句,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①他很年轻,宽宽的额头,明亮的眼睛。
当他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教室时,全班同学热烈鼓掌欢迎。
②王老师看看他们,拿起了座位表:“蔡林同学,请你回答。
”③王老师重复了一遍问题,见蔡林还是不出声,才挥手让他坐下,请其他同学回答。
④课后王老师把蔡林找到办公室。
⑤“蔡林我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会吗?我猜你是会的。
”⑥同学们笑你好像不太高兴。
不过他们为什么要笑呢?我做错了什么吗?”⑦王老师正想说话上课铃声响了。
王老师让蔡林回班上课。
⑧“差生?”王老师摇摇头“谁说你是差生?”⑨放学时,王老师在教室门口等蔡林把他叫到一旁递给他一个大信封让他回家去看信封上面是几个大字--差生档案3、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形象四回忆,说给父母听哪位老师以前在你不顺利的时候,给了你巨大的信心和鼓励?举一个事例来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我的成长足迹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我的成长足迹](https://img.taocdn.com/s3/m/bdec2158dd3383c4ba4cd280.png)
《我的成长踪迹》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引领学生回想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体验自己的成进步步,加强对学校的亲密感,感觉同学之间的友善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2、指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成长踪迹,培育学生采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感觉成长的快乐。
教课重难点:指引学生回想成长的踪迹,感觉成长的快乐。
教课流程:一、教师深情的导语创建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1、提到童年,总令人有些神往。
无论童年生活是快乐,是悲痛,人民总感觉都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有很多印象,很多习惯,深固地刻画在他的人品及气质上而影响他的一世。
——冰心2、六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神往、对老师的仰慕走进校园。
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绚丽的同学,平和可亲的老师,发散着油墨香气的课本,全部都是那样诱人。
转瞬间,我们已经度过了六年的小学光阴。
这六年关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极其重要。
回望六年的小学生活,你必定有许多发现,也有许多感触。
3、今日,让我们一同往返首难忘的小学生活,记录我们成长的踪迹吧!(板书课题:我的成长踪迹)二、引领学生回望六年难忘的学习生活,记录展现童年景长踪迹。
1、演示“学生从入学到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渐渐成长”的多媒体课件,老师深情地伴诵: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呀!每日清早,我们迎着旭日跨进学校的大门,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
讲堂上,我们专心听讲,仔细学习,就像棵棵幼苗尽兴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活动中,我们踊跃参加,你追我赶,就像是雏鹰睁开了理想的翅膀;艺术节上,我们发挥才干,尽情歌唱,在嘹亮的歌声中我们健康成长!2、同学们,看了方才的录像片段,你想到了些什么?(自主回望)3、同学们,课前老师部署大家采集能反应自己成进步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等,你能把最能反应自己成进步步的资料展现给大家吗?让我们来认识自己的成长变化。
(登台沟通)教师可依据学生的表面合时予以鼓舞、夸奖。
4、看到同学们采集的这些宝贵的资料,老师真为你们的成进步步感觉快乐。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成长足迹 作文上的红双圈》优质教案_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成长足迹 作文上的红双圈》优质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a725ab2990c69ec3d5bb75c1.png)
《作文上的红双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并识记下列词语:矜持、赫然、折腾、迫不及待、从头到尾2.品读课文,体会老师的鼓励对作者的影响3.感知作者的感恩之情,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二、教学重点:体会老师的鼓励对作者的影响以及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作文上的红双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惑?你能够提出哪些问题?(什么是红双圈?作文上的红双圈有什么作用?)【板书:“红双圈”?作用?】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文本,希望这节课下课后我们能找到答案3.作者简介:黄蓓佳,1955年6月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历任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干部,省作协理事、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
专业作家。
1984年调入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船,小船》《这瞬间如此辉煌》《目光一样透明》《玫瑰房间》《夜夜狂欢》《午夜鸡尾酒》《何处归程》《世纪恋情》及《含羞草》等。
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2003年12月加入民进。
现任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室主任、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苏省政协常委,江苏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民进省委副主委、省社会工作委员会顾问。
(二)自学要求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矜持赫然折腾偶然必然刊物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作者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了成功,作文补考被老师打了九十八个红双圈,后陆续刊载。
在这次成功的激励下,作者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最终成为了一名作家。
文章选材独具匠心,以小见大,九十八个红双圈代表着老师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引领。
结尾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老师、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3.过渡:是的,同学们都很善于提问,作文中的红双圈是如此普通,我们平日书写作文经常能看到,为什么作者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跟随作者看看这红双圈到底奇特在何处。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成长的足迹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成长的足迹_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c7fd41318e9951e79b8927d0.png)
成长的足迹——忘不了的笑声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表达出来的同学形象,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意。
2、体会作者如何描写每位同学的特点。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特点,领悟本课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笑声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情感,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学生课前制作精美贺卡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家笑一个我看看。
恩,真漂亮,可每个人的笑都不一样,徐文琦一笑露出了洁白的牙齿,王阔正一笑眼睛眯成了缝。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作者和他那《忘不了的笑声》,齐读课题。
2.在读课题的时候,我们应该重读哪几个字?忘不了,好,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忘不了哪些人的笑?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呢?开始。
(教师板书课题)2.同学们读书声真美妙。
一起告诉我作者忘不了哪些人的笑?徐晓、鲁珊、方萍、陈立。
3.好,谁来说一说他们笑起来各有什么特点?徐晓:“格格格”有感染力;鲁珊“嘿”文雅,乐于助人。
方萍:“嘻嘻嘻”爱捉弄人;陈立“呵呵呵”洪亮,关心集体。
4.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
除了这四位小伙伴,作者还写了哪些笑声?学生答:野炊时的笑声、春游中的笑声、智力竞赛得胜的笑声、早会评比获奖时的笑声。
说的太棒了。
我们班也有这样的笑声,瞧,他来了。
(出示大屏幕笑声,引导学生回答什么笑声。
)三、写法探讨1. 一转眼,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一张张熟悉的笑脸渐渐变得模糊。
孩子们,你们愿意分离吗?是啊,作者也忘不了小队的小伙伴们,让我们饱含深情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看着这一句话,这是课文的开头,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
真聪明!这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第一个写作手法:首尾呼应。
2.同学们,作者在刻画徐晓鲁珊方萍陈立时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手法呢?同桌简单交流,一会回答。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成长足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成长足迹](https://img.taocdn.com/s3/m/163f465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b.png)
第六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教材简析时间像从指尖流过的细沙,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 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课题成长足迹内容简说:阅读材料《难忘的启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作者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自己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表达了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新来的王老师》是一篇小说.从王老师的言谈举止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善于洞察学生心理、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忘不了的笑声》是一篇描写同学的文章.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的别具一格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了成功,作文《补考》被老师打了九十八个红双圈,后被陆续刊载,作者在激励下成为作家,表达了自己对老师、母校的感激之情.课题依依惜别内容简说:阅读材料:《给老师的一封信》是翁钦露写给老师的信.《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是一篇激情昂扬的演讲稿,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回忆,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给校长的建议》这封建议书语言恳切,表意清楚、透彻.作者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新开放图书馆的建议.《同学录》是一首短诗.这首诗也是一封情味浓浓的倡议书,鼓励同学们动手制作一本班级同学录.《毕业赠言》中选登了两组赠言,一组是学生写给老师的,一组是学生写给学生的.学习目标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有效利用《同步阅读》教材,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2.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整合课内外知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学习重点1.通过阅读《同步阅读》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课时分配3长足迹 ................... 7〜8课时4依惜别 ................... 7〜8课时教法与学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阅读、交流、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时光,在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意要分工合作,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活动目标】1.通过实物、实例、照片、档案等资料的梳理和展示,激起学生对母校和老师的眷恋之情.2.通过阅读和讨论,初步了解本单元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形式和任务,合理组合和安排系列活动,制订出切实可行而有创意的综合性学习班级和小组活动计划.3.初步讨论和交流计划,借鉴别人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正.同时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心活动】制订和交流综合性学习小组班级和活动计划.【活动流程】一、回味,唤起眷恋之情1.时间在悄悄地流逝,我们在一天天地成长.当我们学完了前五组课文之后,同学们,这意味着什么?2.我们小学的学业即将完成,即将离开熟悉的校园,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去开始自己新的学习生活.此时此刻,你能说说自己的心情吗?3.还记得六年前,我们第一次来到校园的情景吗?那时你有多高?是谁陪着来的?还记得那时的样子吗?4.今天,我们已经长成了一个“小大人”,已经不再依偎父母,已经完成了小学学业,现在我们又是什么心情呢?二、展示,激发任务驱动1.我们,几十个成员,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团结奋进,我们互相帮助,我们在这儿留下欢笑,我们在这儿流过汗水.大家请看一一(展示以往活动剪影,班级在学校中获得的奖状、证书,激发学生追忆往事的愿望.)2.其实,值得说的、值得忆的太多太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围绕“难忘小学生活”,开展一次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好不好?三、阅读,拟订活动计划1.你想在这次活动中做哪些事情呢?2.请大家浏览活动建议后,将我们可以开展的活动罗列出来.L 捌览建议.制定计划收集整理实物、图片、资料一阅读别人同忸小学生播的作品L 讲述自己成长E 的故事制作班缎纪念册一临别赠言'再为母校做些玉_栽一棵纪念树 ’写一份倡议书■交一封建议书3 .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活动?可以以个人形式开展的是什么活动?宜于集体 开展的是什么活动?想一想,除了活动建议里的活动,我们还可以开展什么活动?4 .上学期开展综合性活动时,我们就已经尝试着制订个人和小组活动计划, 想一想,我们的计划要包括哪些内容?(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及方式、参加 人员及分工)5 .交流、展示、评议、调整、修订计划.“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一一活动计划“成长足迹”板块1 .难忘的启蒙【学习目标】1 .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品质和习惯.3 .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学习难点】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准备阶段 成长足迹 依依惜别【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1.(板书:知识做人)看到这两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2.(板书:难忘的启蒙)启蒙是什么意思?老师的启蒙为什么令作者难忘呢?3.作者在文中写与了哪些令他难忘的事情?(板书:抗日演讲两次批评宽容逃课)二、学习课文、体会内容(一)抗日演讲1.哪些段落写了抗日演讲?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3 —5自然段,可以用心读读,可以拿笔圈画,也可以小声地与同桌交流,想想这部分写了老师启蒙我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到?2.指名交流(板书:爱国)引导:那时我还小,不大懂得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老师们知道吗?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3.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老师们显然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何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勇气,怎么不令学生敬佩?4.齐声朗读第5自然段,感受老师们的英勇的爱国精神.(二)两次批评1.批评是老师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学也不例外,作者在小学时有两个强项一一作文和写字,为什么在这两个强项会受到批评?2.指名交流“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道鼻子有这么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师在告诫我什么(板书:正直诚实)为什么老师说“对我来说,丙就是不及格”?这句话告诫我什么?(板书:勤勉)3.对我的过错老师丝毫不放过,表现了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指名朗读表现老师对我的批评的语句.4.丰富插图内容: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根据课本描述,想象一下老师对我某次批评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受到批评后,我对老师说了些什么?5.虽然隔多年,但这样的批评作者还是刻骨铭心.同学们,你在的小学中有类似的情景吗?(三)宽容逃课1.对学生的教育,老师一向很严格,但在作者印象中,老师对我们上日语课特别宽容,为什么?2.联系课文讨论,体会老师爱国情感.(四)首尾段落1.引读:正因为启蒙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染着作者,因此作者一直向往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后来,作者沙健孙也走上了启蒙老师走过的路,成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2.理解重点句:既然我的老师……开花结果呢?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齐读这句话)3.这一段与哪一段相互呼应?4.指名朗读第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齐读第一段,体会作者的满怀深情)三、欣赏歌曲、升华感情.1.的确,儿童纯洁的心灵就像一块未开垦的土地,启蒙老师播下怎样的种子,就会获得怎样的收获.钱老师今天之所以站在讲台上跟你们上课,也深受我的启蒙老师一一杨老师的影响.我也经常想起一首歌一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今天我把它带来与大家一起欣赏,让我们把这首歌献给天下所有的启蒙老师.2.播放歌曲.2.老师领进门【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文段充分感知文章中田老师的形象.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谢之情.【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介绍作者.1.出示课题:老师领进门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其实是一份埋藏在大作家记忆深处4 0年的真实表白,是一位著名学者对一个乡村私塾老师的真情流露,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课题.2.这位作家就是刘绍棠.(出示人物介绍)作家刘绍棠,1936年2月生,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曾先后出版长篇小说11部,中篇、短篇小说集8部等.在他上中学的青少年时代,即发表文学作品.他上高中时,作品《青枝绿叶》就被选为语文教材.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指名读一读)过渡:这是一位有名的大作家,他却对一个普通的乡村私塾老师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指名说一说在作者心中田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如:在“我”心中田老师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好老师.)二、细读课文,感受文中情感1.作家刘绍棠走在家乡的路上偶遇阔别40年的老师时心中除了那份激动还会有……(学生:尊敬、感谢)是的,“我”感谢老师的教育、培养.你从哪里看出来?(出示句子:我仍然像4 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播下文学的种子.)(1)自由读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为什么作者讲这样的话?(如:田老师的讲课使“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种子在“我” 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2)一起用激动、感谢的心情读读这句话.2.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么理解“文学的种子”的?为什么田老师在“我” 年幼时能播下“文学的种子”?请大家读课文,找到文中的语句来体会.(1)你从哪里感受到田老师讲的课娓娓动听?(理解词语:娓娓动听)(2)(出示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小路、村庄、炊烟、亭台以及花草等)来,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小诗.小结:你看,简简单单的一首诗,在田老师的口中却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美景.不仅让我们学到10个数字,还把诗歌内容与故事情节巧妙结合起来.你说,这样的创造怎能不使我们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读故事内容.有几处儿化音,是北方人讲话的特点,要读出韵味,注意语气、语调、情感.(出示此一:衣襟儿小喜神儿娘儿俩点数儿)(3)过渡:对,田老师就是这样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教育学生,尽管当时办学条件差,老师年纪又轻.男同学来读读第一、二自然段.(4)引导学生思考: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可看出田老师的讲课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重点理解句子:(出示句子)(根据学生感悟适时点拨)①“我听得入了迷,……我才惊醒.”“戛然而止”什么意思?田老师讲得那么好听,为什么戛然而止?“发呆”、“惊醒”是怎样状态?说明什么?(结合“直到……才”时间长理解,说明当时听故事很入迷,老师把简单的东西讲成含有文化的内容,使我从小产生对文学的兴趣.)“捅”是什么动作?为什么要“捅”我一下?(体会确实听得出神了.)②“我在田老师门下……春雨点点入土.”“门下受业”什么意思?(跟随田老师学习,在田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听到上千个故事”后会有什么收获?(联系上下文讨论:因为田老师故事讲得引人入胜,我不仅记下了许多故事,还潜移默化学到了许多骗故事的方法、丰富的语言,提高了听故事、说故事的能力,产生了编故事的欲望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凑.”听到上千个故事,我也会像田老师那样娓娓动听地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了)“有如春雨点点入土”为什么这样说?(联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喻田老师教的知识、编的故事以及生动的语言都被“我”接受了.“我”也有了创作的欲望和本领)3.过渡:在作者心里,田老师是伟大的,像魔术师一样,但老师却说…… (出示句子: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1)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老师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当时田老师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讨论明白:老师不以为然,无心的,随意做做,平时就是这样上课的,摇头笑笑等等.意思是:你现在有这样大的成就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小结:你看,田老师到现在还是那么虚心,他从不居功自傲认为学生的成就是靠他的教育,他认为学生才能是靠自己的努力.一个多么朴实的乡村老师.(2)过渡:刘绍棠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其中一条确实离不开田老师的教育.这次碰到老师,他就想起老师的教育,对他万分感激.当田老师说“无心插柳柳成阴”时,刘绍棠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句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生难忘)说说句子包含的意思.(如:田老师培养我、教育我的恩情,我终生难忘)小结:是啊,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田老师的教育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了课文,说说作者对老师是怎样的感情?(我觉得课文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3)今天老师的要求不是用句号,而是冒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把作者对老师的那份深情写成一段话.(出示:写话练习----- 写话-------- 交流)总结:所以尽管时隔40年,作家还是这样尊敬老师,感谢老师,感谢老师的桃李情.(板书:桃李情深)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这一段(出示句子:我回家乡去仍然像当年的一年级……)三、回到课题.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以“老师领进门”为题,你觉得“门”指什么?2.总结:是的,老师领着学生走进了文学的大门,知识大门,人生大门,领着学生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了一位著名的大作家.3.新来的王老师【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自主阅读,品读人物.3.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学习重点】1.通过本文教学,培养学生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2.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相遇相识的老师有很多,老师给予的关心、帮助、鼓励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回忆一下,哪位老师令你印象最深刻?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之情,走进第三课《新来的王老师》的学习.二、初读,学习生字词.打开书本P129页,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撇撇(pi苞)嘴折叠(zh6 die) 自顾自摇摇头齐刷刷(shua) 大踏(ta)步哄(hong)堂大笑工工整整前仰后合资质平庸差(cha)生(1)齐读.(2)学生点读巩固.(3)释词促解(资质平庸).(4)运用词语造句.(5)齐读巩固.三、再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大家仔细认真地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四、精读,把握人物形象.1.解读蔡林.(1)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这是一个的学生”.①学生举手回答.②有感情地齐读.(2)导读第3〜14自然段,了解以前的蔡林是个怎样的孩子.①分角色来模拟对话.②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说说原来的蔡林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③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读句子.2.解读王老师.(1)谈话:蔡林如此大的转变,都要归功于谁?(2)面对蔡林,王老师都做了些什么呢?再次走进第3〜14自然段,请大家速读,找出相关语句,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学生根据相关语句进行汇报,教师相机引导.(3)出示差生档案.①齐读差生档案.②此时无声胜有声,王老师是通过差生档案想告诉蔡林什么?③蔡林读懂王老师的信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④蔡林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找回了自信.从这一件事中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个的老师.根据回答,板书.五、拓展延伸.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一定有很多老师给过我们支持、帮助与鼓励.在即将离开恩师的时刻,我们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拿起笔,写下你内心最真挚的话语.老师,我想对您说……六、总结.亲爱的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鼓励,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六年的学习生活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关心和帮助我们的老师吧.因为有老师地循循善诱和无微不至地关怀,所以我们更自信地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未来.努力学习吧,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感恩生活,善待他人.七、布置作业.将课堂上交流的资料整理成文章.4.忘不了的笑声【学习目标】1.领悟作者的写作切入点一一通过笑声写出一个个同学的特点.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同学间浓浓的情谊.【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同学间浓浓的情谊.【学前准备】制作相关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前几篇文章都是写老师的,这篇文章是写同学的.让我们看一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自己对同学的留恋的.二、整体感知.1.文章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文章都写了“我”小队的队员,有余晓、鲁珊、方萍、陈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爱笑.)2.除了写上面这几个人的笑声,文章还写了哪些笑声?(还写了野炊时候的笑声、春游时的笑声、智力竞赛得胜时的笑声、早会评比获奖时的笑声.)三、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把疑难问题和还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合作研讨.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若有不同的意见,集中全班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学生问题参考:(1)作者认为,这些笑声都是什么样的笑声?(2)作者的写作视角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1)最后一段中表明这些笑声都是快乐的笑声、团结的笑声、充满理想的笑声.(2)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之间的亲切情谊,写作角度别出心裁.四、小结.这是一篇视角独特的文章,抓住了同学们的笑声表现同学的特点,表现了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情景.我们写作文也要选择合适的角度,抓住特点,表现某一主题.五、作业.1.把学习这节课的收获写在笔记本上.2.回忆六年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同学,并把他的特点写下来.5.作文上的红双圈【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主题,体会文章思想感情.2.自主阅读,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3.感受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和关爱.【学习重点】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学前准备】制作相关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在《新来的王老师》一文中,王老师别有用心,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给了他特别的鼓励,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老师对学生又有哪些帮助.二、自读课文,思考问题.4.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2)“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不平凡的经历?(3)当“我”听说作文被贴在报告栏上时,“我”有什么表现?(4)“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交流,教师明确:(1)文章写了因为一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自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一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2)贴在报告栏上一一发表在县办刊物上一一发表在地区刊物上一一发表在正式刊物上.(3)表现:“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4)影响:“我”在红双圈的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终成为作家.三、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从本文中你学到了什么写作手法?(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了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四、交流体验.1.文中讲述的故事在你身上发生过吗?请与同学交流类似的经历,并谈谈你的感想.学生交流后,教师作适当总结.2.让学生将交流的情况整理成文.制作班级纪念册【学习目标】1.以生活为本,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开拓思路.2.说写结合,完成两篇小作文.(1)介绍照片中的“我”.(2)为同学的照。
《成长足迹》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成长足迹》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0c747a43323968001c9243.png)
《成长足迹》教学设计一、课题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成长足迹二、目标分解依据1、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1)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2)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4)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2、教材特点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安排了四篇文章,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次有关成长的小综合活动。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成长足迹”不仅是对四年级成长话题的延伸,同时也是对小学学习生活的简单小结与回顾。
“成长足迹”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在“阅读材料”中安排了5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从而激起他们对自己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留恋热爱,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充实完善自己的成长档案,搜集各种材料和同学合作制作班级纪念册。
学生通过对小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整理,形成对自我成长的认同,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准备。
3、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六年级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具备了相当的语文知识与综合能力。
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
这六年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综合性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
三、学习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和分类整理自己的成长档案、给相片加小标题、真情告白等活动,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
2、通过对活动过程的阶段性回顾、个性化汇报展示,使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就感,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成长足迹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成长足迹_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9550d6775727a5e9856a6160.png)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成长足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用心感受老师的辛勤耕耘,在浓浓的师恩中找寻成长的足迹,并以此为动力,继续前进。
2.通过对活动过程的阶段性回顾、个性化汇报展示,使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就感,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通过引导学生分类筛选评语、给相片加小标题、个性化作文,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
4.承前启后,为下阶段的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这段时间为了制作好我们的成长记录册,大家都在积极地活动开了。
前两节课,我们就“同学情深”“集体荣誉”两个栏目进行了交流讨论,这两天大家又进行“师恩难忘”材料的搜集活动。
今天我们就一起商量商量怎样把这个栏目制作得更好,让我们继续踏着成长的足迹,去感受浓浓的师恩吧![评语]任务驱动的学习。
本节课围绕制作班级纪念册这个任务展开。
二、师恩难忘,活动载情1.“教诲深深”(评语组)①交流活动计划,介绍活动过程生:大家好!我们是TL小组(teacher’slove),因为阅读材料中的《作文上的红批注(双圈)》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我们就想:是啊,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老师用他们的心血为我们写了多少的评语呀!于是我们就进行了一次评语大搜索。
大家看,我们小组就是按这份活动计划行动的(出示活动计划,并简要介绍)。
评语小组活动计划调查搜集途径调查内容人员分工教导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成长记录册》期末评语同学保留的作业作业批语(家庭作业上激励的话);作文批语同学珍藏的礼物老师所赠送的礼物、奖品上的话[评点]1.重视活动计划的汇报和评价,这是对学生综合性学习起点的重视。
因为计划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
2.计划中还应该包括教师日常教学和平时对学生的口头评价语言。
3.作为一份完整的计划,应该有活动时间和地点的安排。
这样便于教师把握好学生活动的进度,并及时进行必要的参与、指导、督促。
成长的足迹教案范文
![成长的足迹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54700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e.png)
成长的足迹教案范文教案:成长的足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成长,明白成长的重要性,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成长的看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并能够写出一篇关于成长的文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教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理解成长的概念和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看待成长,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用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动物和植物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讨论成长的定义和意义。
(10分钟)2.导入新课:通过引导问题,让学生思考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
(5分钟)3.活动一:给学生分发一张空白的时间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在时间轴上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
(15分钟)4.活动二: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并和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
(20分钟)5.活动三:请学生阅读一篇关于成长的文章,并提出问题或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15分钟)6.活动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成长的文章,并在班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30分钟)7.小结: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思考成长的实质和自己的成长目标。
(5分钟)四、教学资源:1.视频或图片展示动物和植物的成长过程。
2.空白的时间轴。
3.关于成长的文章。
4.学生自己带来的成长故事和经验。
五、板书设计:-成长的定义和意义-时间轴上的成长经历-分享和交流-文章写作-成长的实质和目标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们对成长的概念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们通过观察和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加深了对成长的认识和领悟,并能够用自己的话写出一篇关于成长的文章。
同时,通过讨论和互动,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思考成长,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将学生的经验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成长足迹 1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成长足迹 1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482f2aaf45b307e871972e.png)
成长足迹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回忆小学阶段美好的时光,写写难忘的老师或同学,难忘的校园,难忘的一节课或是难忘的一次活动。
(2)和同学们畅谈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足迹”,并制作班级纪念册。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阅读、交流、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时光,在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1.围绕“难忘”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课时安排:六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发兴趣1.教师:同学们,六年了,你们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不仅是大家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难忘的小学生活。
2.教师导读:六年的时光,变化最大的就是你们成长了。
一路走来,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足迹。
如何把这些足迹记录下来呢?我们读读课文给我们的建议。
二、读题,了解活动内容1.学生自由读题目,了解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1)阅读“阅读材料”里的文章。
(2)写写难忘的人或亊。
(3)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4)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5)制作班级纪念册。
三、讨论、制订活动计划1.教师:这么多项内容,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我们必须进行合理的安排。
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我们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2.指名反馈(1)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班级的照片以及自己成长的照片,搜集制作班级纪念册的插图等。
(2)说说自己的成长故事。
(3)课前自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课堂上来交流。
(4)写一写难忘的人或亊。
(5)集体反馈寻找到的班级“成长足迹”,然后合作制作班级纪念册。
3.课堂小结,鼓励积极参与活动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是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人,希望你们积极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把你在小学阶段最珍贵的回忆留给老师、留给同学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小组交流
首先进行第一环节,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在交流中选出自己小组要汇报的课文,同时小组合作完成这张表格,
课文题目
事例
人物的品质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难忘的启蒙》
《老师领进门》
《新来的王老师》
《忘不了的笑声》
《作文上的红双圈》
(二)小组汇报
好了,同学们,我看小组讨论得非常激烈,现在请以小组为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汇报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以主持的形式,也可以一个汇报一个板书,也可以使用道具,首先请各位组长告诉我你们要汇报的课文是哪一篇?(小组长回答汇报哪一篇课文)
那么其他的小组可以对同一篇课文进行补充或者提出疑问,这是补充小组。
各位,准备好了吗?好,哪个小组先来?(可以打乱课文顺序进行汇报,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及时做出鼓励或者点拨,如汇报不足可以请补充小组进行补充)
(三)总结话语
同学们,今天你们的汇报非常精彩,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都是热爱学习的好学生,希望你们可以把这种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用于每一学科,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翁。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学习“阅读材料”,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展示。
准备
提前安排自主学习的任务,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照片激情,激发兴趣
一张张照片仿佛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们记忆的匣子,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围绕“难忘的小学生活”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梳理脉络
(五)检查自学情况
上个星期,老师就已经给发了导学案,让你们根据导学案的提示来自主学习五篇阅读材料,你们自学得怎么样了吗?老师下来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看看哪个小组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强。
表扬…..小组,他们小组每个人都认真地做了预习,书上面还写满了批注,掌声表扬,希望在接下来的环节可以欣赏到这些小组别样的风采。
通过本次的综合性学习,我们来回顾六年的小学生活,并把令人难忘的事情编辑成一本班级纪念手册。
(一)展示班级纪念手册的封面
(二)咱们的班级纪念手册可以编入哪些内容?
(三)自主阅读,了解内容
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班级纪念手册变得丰富多彩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中为我们安排了哪些内容?
(四)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总结出以下几个板块:师恩难忘、同学情深、金色足迹、我爱我家、依依别情。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集体备课教案
参与研讨老:黄思甜吴琼瑜王娜何平修刘静
课题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成长的足迹
个性批注
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阅读材料”中的文章,通过小组交流,小组汇报等形式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老师、对母校、对同学的情感。
教材分析
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阅读材料”、小组交流、小组汇报等形式体会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老师、对母校、对同学的情感。
教学反思
请小组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自评,自评完以后两个小组再进行交换评,并给对方小组提出建议,我们希望在接下来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都能用这种方法来学习。
教师根据评选结果和课堂得分宣布本节课的最佳小组、最具潜力小组、最佳合作小组。
板
书
设
计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师恩难忘
同学情深
金色足迹
我爱我家
依依别情。
相关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