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
(完整word版)最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实用版)
![(完整word版)最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实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98fce1a98271fe900ef919.png)
物理课程标准一、科学内容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
为了便于广大师生复习,结合我校教学情况,将科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整合细化为18个知识板块,按照课本教学需求具体学习如下:第一章:机械运动(4.物体的运动)(1)知道机械运动,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粗略估测时间,会用钟表、秒表测量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粗略估测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读数。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1.声现象)(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4)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简单应用等。
第三章:物态变化(11.物态变化)(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2)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
(4)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四、五章: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2.光现象)(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4)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5)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6)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9a25e6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4.png)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1000字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是一套全新的教育标准,它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探讨自然现象的本质规律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下面是1000字的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1. 总体目标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解放出来,通过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 主要内容(1)物理学基础学生应该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物理量、物理单位、物理规律等。
在此基础上,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解释物理现象。
(2)机械学学生应该学习简单机械、机械能、功和简单机械的应用等内容。
通过学习,他们应该能够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3)热学学生应该学习温度、热量、热力学等内容。
通过学习,他们应该能够理解热能的运动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4)光学学生应该学习光的物理特性、光的反射和折射、透镜和成像等内容。
通过学习,他们应该能够理解光的基本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5)电学学生应该学习电荷、电场、电势、电线圈和电磁感应等内容。
通过学习,他们应该能够理解电的基本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此外,学生也应该学习电流、电阻、电路等内容。
(6)物理实验学生应该通过物理实验学习以上内容,并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学生还应该学习如何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
3. 教学方法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1)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3)多媒体教学: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评价方法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评价方法也得到了重视。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052f0e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d.png)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现在我们初中物理学习的是人教版教材,而且教材又刚刚进行了调整,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了空间,具体表现为: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
相当于将力学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
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习题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每一维度的目标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部分相当于以前《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与要求,在《课程标准》中可以称作“知识技能点”。
有四种知识技能点,其中“基础知识点”三种:了解、认识、理解,“基本技能点”一种:独立操作。
另外,在基础知识点中,还有比上述的三种要求较低的要求:初步了解、初步认识、初步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特别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探究一般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实验探究教学应该尽可能地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角落。
在《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必须进行的“探究活动点”,它们是探究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
每一个探究活动点,在《课程标准》中用“经历(探究)”来要求。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4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4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179b9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33.png)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1
目标导向
根据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学习目标清晰。
2
内容整合
科学地整合知识点和技能要求,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
3
教学方法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4
教学评价
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个性化发展,提高学习质量。
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与评价
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与评价是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采用多样 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 过程的全程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物理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内 容
力学概念
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力、 能量等基础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力的种类、平衡条件和牛顿 运动定律。
波动与光学
涵盖声波、电磁波的传播、光的 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学习 光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 用。
热学与能源
探讨热量、温度、热功转换等热 学概念。了解常见的能源类型及 其利用,学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的预期实施效果
新版物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积极影响。通过培养学生的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增强探索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同时,丰富多样的物理实验活动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课程的融合性和跨学科特点,也将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性思维,提高综合应用知识 的水平。
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可以确 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改善,促进 教育公平与发展。
课程标准实施的保障措施
1 健全法律法规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课程标准 的顺利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2 加强组织领导
(完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完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4a908b64b35eefdc9d3330e.png)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姜有志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教育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
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它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
初中物理课标就是初中物理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物理的直接依据。
一、《课程标准》的内涵(1)课标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阶段学习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或教科书)。
(2)它是国家(或地区)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估计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
(4)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5)《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1)框架结构《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内容领域及行为目标);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术语解释、举例)五大部分。
《教学大纲》:只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建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课时安排、考核与评价)三个部分。
(2)内容侧重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教师教学工作为重点关注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侧重知识技能的获得是多数学生能达到的“最低标准”是教学要实现的“预期目标”学生学习结果与过程的表述教学内容纲要和教学工作提示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规范直接的、统一的、硬性的控制(3)性质与价值《教学大纲》在前言中指出义务教育的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人才。
(2023年修订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全国版)
![(2023年修订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全国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cdbf1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1.png)
(2023年修订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全国版)1. 简介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我国教育法和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结合全国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和严谨的修订而成的。
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国初中物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课程内容3.1 力学- 3.1.1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的作用效果- 摩擦力、重力、弹力等常见力的特点和计算- 牛顿运动定律- 3.1.2 能量守恒与转化- 能量的概念和分类- 动能、势能、热能等常见能量的形式和转换- 能量守恒定律3.2 热学- 3.2.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的概念和计量-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比热容、热值等热学量的概念和计算- 3.2.2 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等物态的基本特点- 相变现象及其原因3.3 电学- 3.3.1 电荷和电场- 电荷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电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3.3.2 电路和电流-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符号- 电流的形成和计算- 电压、电阻等电学量的测量和计算- 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电学定律3.4 光学- 3.4.1 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基本性质和传播方式- 平面镜、凸面镜等光的反射现象及其应用- 3.4.2 光的折射和色散- 透镜、棱镜等光学元件的原理和应用- 光的折射定律和色散现象3.5 声学- 3.5.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基本特性-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3.5.2 声音的接收和处理- 耳的构造和听觉原理- 声音的放大、录制和处理技术4. 教学要求- 4.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3年初中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课件
![2023年初中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d727f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6.png)
丰富课程价值
目 录 (202110年1版1)年版与2022年版目录对比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一、学生必做实验 二、行为动词说明 三、科学探究实例
也是 方法论 怎么办?
1
自然人
教化
理解 信奉
2
社会人
前言——课程的底层逻辑
教育:培养适应于终生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
升级
双基
掌握“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
具 体 化
升级
核心素养
三维目标
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备适应终生发展和未 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
内容不断丰富 视野不断拓展
务取得圆满成功。已知火星质量约为地球的 1
9
,体积约为地球的 1 ,则
7
1.88/0.63
A.巡视器登陆火星后质量不变
B.巡视器登陆火星后质量变小
C.火星的密度约为地球的 1
63
D.火星的密度约为地球的 7
9
三、课程目标——目标要求(物理概念) 1. 认识物质的形态、属性及结构,认识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 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 际情境联系起来,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关现象,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
课程是教育的施工蓝图; 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 是以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学 科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与 进程的总和。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版)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460f8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c.png)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版)一、课程性质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1.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2.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4.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5.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三、课程设计思路1.将全面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作为物理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定位2.《标准》分别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形成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
3.《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其中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表达与交流等要素,4.“内容标准”中的科学内容分别以“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和“能量”为一级主题一、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1.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在实践中有提高效率的意识;3.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能产生兴奋感及成功感,能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养成尊重事实、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4.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物质”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2 物质的属性内容标准:1.2.1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最新物理新课程标准(初中版)
![最新物理新课程标准(初中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222c31f111f18583d05aa4.png)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
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3ca457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b.png)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初中物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该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运用与物理学相关的基本知识,比如:物质的性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功和能等。
(2)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包括使用基本实验仪器和完成基本实验操作的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和方法。
(2)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物理现象和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欲。
(2)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3)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1、物质与运动(1)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如质量、速度、加速度等。
(2)掌握重力、摩擦力等基本力的概念和作用方式。
(3)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知道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内容。
2、能量与能源(1)了解能量、能源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电能、热能、光能等能量的转化和利用方式。
(3)了解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3、声与光(1)了解声波、光波的基本性质和传播规律。
(2)掌握声音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及其应用。
(3)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
4、电与磁(1)了解电场、磁场的基本性质和概念。
(2)掌握电场力、磁场力的作用方式和计算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初中物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该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运用与物理学相关的基本知识,比如:物质的性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功和能等。
(2)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包括使用基本实验仪器和完成基本实验操作的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c75f898979563c1ec4da7162.png)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版)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0a67b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7.png)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版)物理课程是一门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面向全体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关注科技发展,注重科学探究和教学方式多样化,以及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课程设计思路将全面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作为物理课程目标的基本定位。
《标准》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形成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目标。
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其中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而科学内容分别以“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和“能量”为一级主题。
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研究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物质”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
其中,“物质的属性”的内容标准包括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并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此外,还包括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以及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实验和观察,了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2.3了解力的概念和种类,能用实例说明力的作用和效果。
2.2.4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能用实例说明这些定律的应用。
活动建议:1、利用计时器、尺子等工具,测量自己跑步、骑车等的速度,并进行比较。
2、设计实验,观察力对物体的影响,比如用弹簧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3、设计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实际应用。
2.3声和光内容标准:2.3.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的特性和应用。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7d0017d5ef7ba0d4a733bd3.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课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现在我们初中物理学习的是人教版教材,而且教材又刚刚进行了调整,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了空间,具体表现为: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
相当于将力学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
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习题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每一维度的目标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部分相当于以前《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与要求,在《课程标准》中可以称作“知识技能点”。
有四种知识技能点,其中“基础知识点”三种:了解、认识、理解,“基本技能点”一种:独立操作。
另外,在基础知识点中,还有比上述的三种要求较低的要求:初步了解、初步认识、初步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特别重视科学探究教学,探究一般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实验探究教学应该尽可能地落实在教学过程的各个角落。
在《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必须进行的“探究活动点”,它们是探究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
每一个探究活动点,在《课程标准》中用“经历(探究)”来要求。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206125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2.png)
主题一物质各种物体、微粒和场,都是以不同形式存在着的物质。
(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内容标准(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例1 调查自然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列表归纳这些物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根据不同物质在物理性质(形态、弹性、颜色)和用途上的差异进行分类。
(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
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例2 讨论塑料、化肥、清洁剂、灭蚊片和农药等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例3 观察周围的物质,根据形状和体积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说明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
(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4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这些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释为什么液体温度计中的液体会有不同。
(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例5 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例6 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了解高压锅的原理。
注意: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技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在课程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观念是《标准》提倡的基本理念之一。
2.活动建议(1)调查学校和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
(2)观察并探究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
例如:放进冰箱的新鲜蔬菜过几天为什么会失去水分?冰箱内壁的水珠到哪里去了?写出探究报告。
注意:电冰箱中的物态变化有典型特点,电冰箱内既有熔化和凝固,也有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让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会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成就感。
这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的具体体现。
(完整版)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完整版)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1b93e1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7.png)
(完整版)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1. 引言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新课标进行详细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课标内容。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 新课标概述初中物理新课标是根据学科发展和学生需要而制定的最新的教育标准。
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新课标内容的设计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研究为出发点,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它不仅重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的掌握,还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 新课标主要特点新课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知识系统性:新课标将物理知识进行了系统分类和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 融合思维能力培养: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强调实践探究:新课标将实践操作和科学探究纳入学科教学,使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研究过程。
- 赋予个性化研究: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个性化研究需求,并提供相关教育资源和策略。
4. 新课标的组织结构新课标按照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了分章节的组织:- 第一章:物理学概述,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第二章:运动与力学,涉及运动和力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等内容。
- 第三章:能量与功率,介绍能量和功率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定律。
- 第四章:物质与波动,讲解物质和波动的基本特性和相关现象。
- 第五章:热学与热能传递,介绍热学和热能传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六章:电学与电路,涉及电学和电路的基本知识,包括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内容。
- 第七章:光学与镜像,讲解光学和镜像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5. 实施新课标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初中物理新课标,以下建议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研究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23详解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23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cae29b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4.png)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23详解概述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23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教学指南,以帮助学生在物理学领域建立坚实的基础。
本文详细解释了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标准内容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23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领域:1. 基本物理概念:学生将研究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定义,如力、速度、加速度等。
他们将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物理量和单位:学生将研究各种物理量的定义和相应的单位。
他们将了解国际单位制,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3. 测量和误差:学生将研究如何进行准确的物理量测量,并了解测量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
他们将学会使用仪器进行测量,并研究如何处理误差以获得可靠的数据。
4. 运动学:学生将研究各种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他们将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并能够应用运动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5. 力学:学生将研究力的性质和力的作用效果。
他们将了解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和弹力等概念,并能够分析力的平衡和不平衡情况。
6. 能量:学生将研究能量的概念和转化。
他们将了解机械能、热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并能够解释能量守恒定律。
7. 光学:学生将研究光的性质和传播规律。
他们将了解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等现象,并能够解释光的传播路径。
8. 电学:学生将研究电荷、电流和电路等基本概念。
他们将了解欧姆定律、电阻和串并联电路,并能够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标准目标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23的目标是: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使他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物理原理和规律。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物理实验和项目。
5.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使他们能够理解科学的社会影响,并遵守科学研究的伦理规范。
(2023年修订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全国版)英文版
![(2023年修订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全国版)英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e7ff4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8.png)
(2023年修订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全国版)英文版(2023 Revised Edition) National Middle School Physics Curriculum Standards1. Introduction2. Core ConceptsThe curriculum covers a wide range of core concepts in physics, including motion, forces, energy, waves,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Students will be introduced to these concepts through hands-on experiments and real-world applications t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3. Inquiry-Based LearningThe curriculum emphasizes inquiry-based learning, where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ask questions, conduct experiments, and analyze data to discover scientific principles on their own. This approach foster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scientific method.4. Cross-Curricular ConnectionsThe physics curriculum is designed to integrate with other subjects, such as mathematics,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By making connections across disciplines, students can see how physics relates to the world around them and develop a holist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concepts.5. Practical ApplicationsThroughout the curriculum, students will explor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physics in everyday life and various industries. By applying their knowledge to real-world scenarios, students can see the relevance of physics and how it impacts the world.6.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Assessment in the physics curriculum will focus on measur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key concepts,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ability to apply physics principles in different contexts. Various assessment tools, such as quizzes, projects, and experiments, will be used to gauge student progress.7.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eachers implementing the physics curriculum will receive ongo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 enhance their content knowledge and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This support will ensure that educators are equipped to effectively teach physics and support student learning.8. ConclusionThe (2023 Revised Edition) National Middle School Phys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provide a roadmap for educators to deliver high-quality physics education to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y focusing on core concepts, inquiry-based learning, cross-curricular connection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ssessment,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curriculum aims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success in the field of physics and beyond.。
解析2023年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解析2023年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0b40db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7.png)
解析2023年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强调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标准明确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物理理论,理解科学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物理理论,理解科学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和解释等,进行物理探究。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和解释等,进行物理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公正无私,热爱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公正无私,热爱科学。
4. 实践活动:学生应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提高物理实验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实践活动:学生应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提高物理实验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内容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力和运动:该部分包括运动的描述,力的作用,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
力和运动:该部分包括运动的描述,力的作用,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
2. 能量和功:该部分主要介绍工、能、功率的概念,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转换等内容。
能量和功:该部分主要介绍工、能、功率的概念,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转换等内容。
3.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分子和原子构造,物质的三态,以及物质的密度和浮力等内容。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分子和原子构造,物质的三态,以及物质的密度和浮力等内容。
4. 光和声:包括光的反射和折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光和声的应用等内容。
光和声:包括光的反射和折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光和声的应用等内容。
5. 电和磁:包括电流和电压的概念,电阻和欧姆定律,以及磁场和电磁感应等内容。
(完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
![(完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4733989ccc7931b765ce15d2.png)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五)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
三、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程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设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容时,将科学探究纳人“课程内容”。
本标准中的“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索。
本标准对这些要素分别提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根据物理学的内涵,本标准以“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为“课程内容”中“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对全体初中学生应掌握的物理内容提出了要求。
每个一级主题含有若干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又含有若干三级主题。
这些三级主题综合融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为进一步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在科学内容中增设了样例和活动建议,它们不是硬性要求的内容,而是为了帮助教师理解科学内容中三级主题的具体含义。
本标准还提出了实施建议,以便教师进一步参考。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l.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
3.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5.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规定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
科学内容中的举例是对科学内容要求的进一步解释,活动建议是为教学提供参考的活动实例。
一、科学探究在本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将科学探究列人“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常,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只涉及部分要素。
科学探究的要素应灵活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裸程内的各个方面。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科学内容本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下表为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与二级主题。
这种呈现形式不代表教材的结构或教学的顺序,教材编者可根据本标准编写不同特色的教材。
科学内容中的样例与活动建议是为教师提供的教学参考,教师可以从中选用,也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开展更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1.物质本主题所涉及的科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有重要联系。
学习这些内容能让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
这部分内容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对于身边物质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第二类是对于物质结构和物体尺度的初步认识,由于学生缺少直接经验,因此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第三类是和当前蓬勃发展的材料科学相联系的,教学中应注意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物质”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内容要求l.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l.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l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测温范围。
例2 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