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丰县糖人贡

的家乡,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位于江苏的西北部,古称凤城,相传远古时期曾经

有凤凰落于此地而名;更因是汉高祖刘邦故乡,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美誉。

自古以来,丰县都以农耕作为主要的生活生产方式,因为这里地处平原,有河流,并且气候适宜。所以,这里历史悠久,人文昌盛,又是汉刘邦的诞育之乡,所以遗留了许多汉文化古迹以及民俗风情。

【丰县糖人贡】

2008年6月14日,文化部办公厅公示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就把丰县的糖人贡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糖人贡”又名“糖贡”,是一种使用模具浇铸而成的民间糖塑形式,因为在丰县地区作为葬礼祭祀之用,其造型中又多人物形象,所以当地人俗称为“糖人贡”。丰县糖人贡艺术发端于清代中期,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糖人贡,顾名思义,是用食品原料白糖加工制成人物或物品形状的的贡品。一般用木质的模具(因为防止糖过热在制作过程中粘连模具,一般使用梨木)。首先要把捆好的糖人贡模子浸泡在水中,使模子表面湿润,这样模具不沾糖浆,糖人贡成型后也较容易脱模。然后将铜锅置于火炉上,加适量水和白砂糖,细火慢熬至水分收干,达到适宜温度、成色。准备灌模前把模子从水中捞出,甩掉多余的水分,置于干净的空盆内。看到锅内白糖溶化后可开始灌模,一人两手握模,让模口直立朝上,另一人把糖浆快速倒入糖人贡模内。然后滚动模具,使糖浆均匀着模,倒出多余的糖浆并用木铲作适当修补。滚动时要迅速并均匀用力,以保证糖人贡成型后厚薄均匀,造型饱满、充实。最后,将模内糖汁冷却至充分凝固后,解下模上的绳子,将模子一块一块轻轻拿掉,一个凝固成型的糖人就呈现出来。风干之后的糖人贡只是半成品,还要用毛笔、食用色素(多用胭脂红、食用绿、食用黄)绘彩即为成品。相糖的制作一般选择晴天,因为阴天下雨相糖不易成型,影响成色。

糖人贡为世代家传(传男不传女),秘不授人。所以是的糖人贡的制作人有着很多的局限性。现在糖人贡的代表人物是郭氏族第五代传人郭新元,生于1965年,江苏省丰县凤城镇向阳北人。其模具齐全(多为祖传模具)。而糖人贡模具制作的代表人物是丰县常店镇马楼村颜世灵。他16岁开始学艺,为祖传第四代传人。工艺流程包括选材、加工、绘制图案、刻制正、反两面模板的图案等程序。它作为丰县传统丧葬祭祀礼仪的一种载体,是儒家孝道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丰县民俗文化中浓重的一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丰县糖人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诸多方面,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丰县糖人贡,形象古朴优美、生动传神、通体雪白、瑞泽如玉、晶莹剔透、加之用食用色素描绘,洁净而艳丽、意趣天成,质朴中透出典雅之气,蜚声周边县市。

“糖人贡”三个字,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仿佛很遥远的事情,但对于出生于七十年代

的人来说,却会时不时地触动记忆中的某个片段。包括对于现在的八零后和九零后估计也或多或少的在孩提时代听说过。糖人贡一般在去世者的葬礼上由前来吊唁的亲戚或朋友送上。根据与去世者的亲疏关系,送来的糖人贡大致分为六件套、十八件套。但如果是特别德高望重,或者比较有名的人去世的话,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敬,甚至还会送二十四件套和四十八件套(但现在,很少看到成大套的糖人贡)。

吊丧过程中,丰县有“抢贡”的习俗,应是和糖人贡直接相关的了,“抢贡”的人一定要是丧者的孙子辈(不过现在也有写家族可以让其他孩子参与抢贡)。按习俗,亲友吊唁时,丧者侄孙辈在灵棚两旁跪谢,称为跪棚。吊唁完毕,亲友即将转身之际,由主持丧事的人(俗称大老执)高喊:“谢客!”,跪棚即前出跪谢吊唁人。而此时,丧者的孙子辈的小孩们会一涌而上,抢贡桌上的糖人贡,多得者有子孙“强旺”的征寓。因为据说这样不但能够得到死者灵魂的庇护,并且,哄抢场面越是热烈,越是能够显示死者受尊重的程度。但是一般大人们不让小孩去抢寿桃造型的糖人贡,因为是要圆坟用的。中年或青年死亡吊丧时,不会出现“抢贡”,这也是丰县民俗中特别人性化的一面。

民国前后,民生凋敝,一般百姓用不上糖人贡,只有大户人家才能用得起。当时的糖人贡艺人,也往往买不起原料,多是来料加工,民国期间,国民党兵团司令王敬九将军的父亲去世,王敬久将军在老家葛巴草集村大办丧事,专门聘请丰县城里的糖人贡艺人上门制作了32件套糖人贡,在当时被乡邻称羡,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糖人贡艺人的惨淡经营。

丰县糖人贡历史悠久,与丰县传统民间丧葬习俗密切相关,主要反映儒、释、道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它不仅是研究我过古代丧葬祭祀礼仪、民风民俗的“活化石”,而且糖人贡以食用糖为原料,不仅具有观赏性,也可食用。目前,与“糖人贡”类似的艺术品,在湖北鄂州、四川成都、自贡和河北献县等地还能看到。鄂州叫“糖塑”,四川叫“沙糖罗汉”,河北叫“扣模糖人”,原来在南京地区也有类似的糖塑,但今天已经见不到了。

丰县糖人贡与当地民间民俗密切相关,有很强的地域性。糖人贡市场狭小,仅限于丰县及周边农村地区使用。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过去延续下来的丧葬习俗也慢慢开始变化,程序越来越简单,现在的人们也鲜能看到抢贡的场景了。再加上从事糖人贡制作是件很辛苦的事,由于制作工序复杂,技术要求高,加上旧社会糖人贡艺人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较低,而且手艺往往不传外人。高门槛、低收入,往往艺随人走,造成糖人贡从业人员锐减,现在糖人贡艺人已为数不多,目前从艺者仅有10余人,加大糖人贡的保护力度已刻不容缓。糖人贡也几乎成了一种象征,面临濒危和湮灭。

2008年,徐州市共有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级遗产名录。丰县糖人贡名列其中。这为丰县糖人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现在,丰县设立了专项保护资金,建立了糖人贡数据库。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原则,把丰县糖人贡的发掘与保护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列入了政府工作的日程。古老的丰县糖人贡获得了新生,新时代的丰县糖人贡又将会给新时代的丰县人带去美好的记忆。

注:参考文献

1.《丰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丰县档案局合编,王文升标点注译:《明版<丰县志>注译本》,1985年版,第20-21页。

2.《民间食品·熬出来的糖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