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企业团队建设
回一年在宝诚团队学习道德经总结

回一年在宝诚团队学习道德经总结21世纪的竞争是宝诚团队的竞争。
注重宝诚团队建设,加强宝诚团队力量,打造高绩效的工作宝诚团队,是提升宝诚竞争力的关键。
人企部在工作中把不同背景、不同个性、不同专场和不同经验的人组织在一起,使他们成为一个富有成效的工作宝诚团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通过在工作中的不端摸索与总结,我体会到要加强宝诚团队建设,打造一流的工作宝诚团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宝诚团队力量的塑造宝诚团队的力量应包括宝诚团队的执行能力、学习能力、绩效能力、和谐能力等。
1、执行能力。
宝诚团队执行能力就是指“当上级下达指令或要求后,迅速做出反应,将其贯彻或者执行下去的能力”。
一个宝诚团队的执行能力,直接决定公司的生命。
无论怎样好的经营、管理策略,假如执行不力,都是废纸。
执行能力也折射出领导者的统筹能力和宝诚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我坚持广开言路,强化执行,在制定方案中,人企部的员工齐心合力、集思广益,根据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将每一件事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方案确定后,宝诚团队成员消除一切杂音,以统一的行动,确保制定的方案得到有效落实。
2、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提高宝诚团队素质、确保较强攻坚能力的基础要素,是一个宝诚团队创造能力、自我超越能力和系统思考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宝诚发展的源动力。
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宝诚团队整体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发展需要,促进工作目标的完成,从而推动公司发展。
人企部现有员工全部学历均达到本科及本科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占30%。
除了学历要求外,人企部宝诚团队的职业资格水平也处于领先,50%以上人员通过自学考取了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认证,宝诚团队带头人更是取得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3、绩效能力。
要工作就要有效率和效果,绩效能力反映了宝诚团队成员对宝诚团队的贡献能力。
建立有效地绩效管理机制,提高宝诚团队绩效能力,对整个宝诚团队出色完成工作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
要让宝诚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宝诚团队的成果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
道德经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道德经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也是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一。
虽然它主要探讨的是哲学和宗教问题,但是其中的一些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也有启示。
以下是一些启示:
1. 无为而治:《道德经》中强调“无为而治”,即领导者不应过度干预员工的工作,而是要给他们自由和空间去发挥自己的能力。
这种领导风格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
2. 以人为本:老子强调“道法自然”,主张人的行为应顺应自然规律。
在企业管理中,这可以理解为管理者应尊重员工的人性,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感受,以人为本,而不是只看重效益和利润。
3. 和谐共生:《道德经》中提倡“和而不同”,主张在差异中寻找和谐。
在企业管理中,这意味着要尊重和接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通过沟通和协商达成共识,实现团队的和谐共生。
4. 谦逊低调:老子主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提倡谦逊低调的处世态度。
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这意味着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以身作则,赢得员工的尊重和信任。
5. 持续学习:《道德经》中强调“学无止境”,主张持续学习和自
我提升。
对于企业来说,这意味着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和进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总的来说,《道德经》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现代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从《道德经》中读出的更好的企业管理状态

从《道德经》中读出的更好的企业管理状态从《道德经》中读出的更好的企业管理状态老子《道德经》第八章讲:“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从《道德经》中读出的更好的企业管理状态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从《道德经》中读出的更好的企业管理状态这句话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水的这些特点就像是“道”。
我们看不见道,但我们看得见水,知道水的特性,就应该能悟道。
“上善若水”,是说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
它能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正如古人所说的:“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凡是能利物、利人之事,水都尽力为之。
水的这种特性,可谓之“上善”。
老子弘扬水的精神,其实也是在宣扬一种领导哲学。
“处众人之所恶”,自愿退居“下游”,包容一切,一位优秀且伟大的企业家,就要有这种低调务实的精神。
“居下地”高位向下,且行为底调,这是当前的企业家们最应该要有的.精神。
那些行为高调并且被众多“光环效应”所包围的领导者,往往失败于掌握太多大权,沉迷于下属的赞美,从而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结果都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2013年5月马云辞去CEO。
他常说,阿里集团要做102年的企业,百年老店必然面临新老交接,只有打造出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淡化个人色彩,用制度管人管事,平缓过渡,才能使企业在没有英雄时也可以运转正常并不断发展壮大。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也曾说过:“如果一家存活了10年的公司的CEO一天都不能离开,是非常危险的。
”可见,优秀的领导者都会适时的选择“退居”,这不仅表现为企业在治理上质的飞跃,更是企业真正能达到基业长青的一大制度保障。
老子进一步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管理哲学《道德经》致企业之用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管理哲学《道德经》致企业之用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原文】善建(1)者不拔(2),善抱(3)①者不脱(4),子孙以祭祀(5)不辍(6)②。
修(7)之于身(8),其德乃真(9);修之于家(10),其德乃余(11);修之于乡(12),其德乃长(13)③;修之于邦(14)④,其德乃丰(15);修之于天下(16),其德乃普(17)。
故以(18)身观(19)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⑤,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20)哉?以此(21)。
【注释】(1)建:立;竖起;建造。
(2)拔:移动;改造;抽拉出来。
(3)抱:结合。
(4)脱:脱离。
(5)祭祀:供奉祖先及神灵、表示崇敬祈求保佑的一种仪式。
(6)辍:中止;停止。
(7)修:治理;修炼。
(8)身:自身。
(9)真:原本。
(10)家:大臣的封地。
古代一级组织建制。
(11)余:有余。
(12)乡:全乡。
古代的一级组织建制,一万两千五百户为一乡。
(13)长(chang):张;扩大。
(14)邦:邦国;诸侯国。
古代诸侯的封地。
(15)丰:充足。
(16)天下:央国属地。
指全社会。
包括家、乡、邦在内。
(17)普:普遍;全面。
(18)以:用。
(19)观:观察;衡量。
(20)然:这样。
(21)以此:因为这。
【意释】善于建树的人其建牢固不可拔除,善于结合的人其结牢固不可脱落,子孙守之则世代祭祀不断。
修德于自身,他的德是真实的;修德于家,他的德就超出了修身的范畴;修德于乡,他的德就进一步的扩大了;修德于邦,他的德更加丰富;修德于天下,他的德才会普及天下。
所以,以道立身者以道观照自身,有家者以道观照全家,有乡者以道观照全乡,有邦者以道观照全邦,有天下者以道观照全天下其德有益,其后无虞。
我怎么知道会是这样的呢,这是因为行为是思想的反映。
【致企业之用】老子在本章论述的是悟道修德的重要性。
用现代语言讲就是要建设一种合乎规律要求的精神文明,并用这种精神文明指导我们的实践,从而达到人格完美、组织(政权)稳固,时代相传的目的。
道德经与企业团队建设

道德经与企业团队建设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企业核心团队的打造,以求做大、做强及更好发展。
其实这个课题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人类有始以来就存在。
原始氏族部落的首领,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让部落所有的人免于饥寒交迫,免于外来族群的侵略、奴役和杀戮。
因此,各部落自发选举有能力、有威望的贤能之人来担任头领,确保族群的生存与持续发展。
而他们选举头领的标准,则是依据他们所感知的自然力量的品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大公无私。
原始部落的人深知头领品德的重要性,头领的素质决定了他们的生与死,领导与被领导始于“信任”,信任是人类组织的第一基础。
谈到现代企业管理团队的建设,其根本也还是做人的工作。
人的思想是最大的生产力,管理的最大效果就是要达到全员在理念上的认同。
部落如此、邦国如此、宗教如此、军队如此、企业如此,家庭也是如此。
所以现代企业管理要突破通过人、财、物而达到最大效率的限制,进入到在思想上形成一个铁的团队,管理上才上了一个层次,也才有了企业持久发展的基础。
下面就团队的核心理念的根源、凝聚力、团队的组合、思想的交流及核心理念的贯彻执行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求从老子的智慧中探寻一条如何建立企业团队的实用方案。
团队建设的基础为道合原文:道常无,名朴。
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章)[译文]:道本源能量质朴而没有名称,它的本性纯朴自然,虽然小不足见,但整个显现的宇宙万物都在它的转换中。
侯王若能掌握持守此先天之道,万物治理井然有序。
宇宙间阴阳相和,百姓将无须强加号令也会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在此明确提出:宇宙间有一种人类看不见、摸不着的自然能量,虽然这种能量小不可见,但它却主宰着世间的万物。
人类所有的文献中只有老子把它命名为“道”,并系统地描述了这种能量的运作形态。
老子在《道德经》中进一步阐明自然的“道”和“道”的品行“德”。
《道德经》是对宇宙根本规律的描述,是对天道和天德的根本解释。
道德经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道”:规律、市场、信念、使命
法是制度、规范、管理理念,是一个企业管理 的纲领,企业“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制度 将规章制度付诸实施,谓之“法莫如显”。 术是管理者的模式、技巧、能力、是良好贯彻 “法”的有效手段,管理者“以其言而授之事 流程 ”,“以其事而责其功之“刑名之术。 工具,即以简单的工具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金蝶、表单 、工具、钉 钉
法
术
器
势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企业 内部控制 五部委 企业内部控 制基本规范 内部控制五要素 内部环境:公司文化、 治理结构、权责分配 风险评估:目标设定、 风险识别、风险应对、 会计准则 控制活动:不相容职责 分离、授权审批控制、 财务系统控制、绩效控 制 信息与沟通:信息系统 、金蝶、OA 内部监督:持续监控、 缺陷报告、整改落实
势是企业管理者的绝对权威、决策凝聚力,管 执行力、管 理者以“法”、“术”来树立管理权威,又以 理权威、凝 管理权威来施行“法”、“术”的职权,谓之 聚力 “法势合一”
采购Hale Waihona Puke 程市场规律采购管理制度
采购流程 金蝶供应链、 合同台账、比 价表 执行、考核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名词 道德经 社会
道
有物混成,先天 “道”:规律、理念、信 地生。吾不知其 念 名,强名曰道。 人法地,地法 “法”:公开颂布的成文 天,天法道,道 法律以及刑罚制度。 法自然 “术”:是君主驾驭臣民 道者不易,法者 、使之服从于统治的政治 时易,术者简易 权术。 工欲善其事,必 “器”:就是所使用的工 先利其器 具和手段。 审时度势、势在 “势”:即权势,主要指 必行、顺势而为 君主的统治权力。
道德经49章企业管理感悟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洞察,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极大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其中,第49章提到的“圣人无常师,故遍天下而不辞”等句子,对企业管理有以下几点感悟:
1. 领导者的学习态度:领导者应该像圣人一样,永远保持学习的态度,不受限于传统的师徒关系,而是遍寻天下学问,不断吸收新知识,增长见识。
2. 广泛吸取各种资源:企业应该像圣人一样,不拘一格降人才,广泛吸取各种资源,包括人才、技术、信息等,以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3. 珍视人才: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企业应该像珍视地球上的物质财富一样珍视人才,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平台,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
4. 珍视友情和合作:在商业活动中,企业应该珍视与合作伙伴、员工、客户等建立的良好关系,相互支持,共同成长,这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石。
5. 适应变化,灵活处理问题:在企业管理中,也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6. 简洁高效的管理:企业应该追求简洁高效的管理,简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道德经》第49章提供了一种宏观、全面的领导哲学,对企业管理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道德经与团队管理(陈沛亮)

道德经与团队建设——-易道智慧主讲:陈沛亮课程背景易经,群经之首,此为祖经。
道德经,万经之王,此为宗经。
合称祖宗。
此二者互为阴阳,不二如一。
认祖归宗,找到本源,是所有文化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也是企业长青的根本基石和灵魂!无根的花朵必然枯萎,没有灵魂的躯壳何能长久?没有灵魂的企业,有何前途?两大最神秘最神奇的经典,究竟蕴藏什么密码?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何以易道智慧提升管理者心性修为与人格魅力?如何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如何锻造忠诚高效的团队?如何打造德才兼备人才梯队?如何用易道智慧达到身心和谐?………………针对以上问题,本课程将为您呈现传统中华文化之精华,开启心性修习之门。
同时,讲师融汇国学与管理实践菁华,为您深刻解读企业管理之道,最关键是将易道智慧的玄奥,用最朴实,最大道至简的方式落地实操,互动体验。
使国学智慧真正的在心中扎根,在现实发芽!让大家都成为真正的国学实践者,受益者,而不仅仅是听众……课程收获一、掌握管理者心性修炼法门;二、掌握企业管理者全景式思维模式;三、掌握管理者管理实践关键点,规避习惯性管理陷阱。
四、掌握阴阳五行八卦在团队建设的实战运用。
五、掌握易经在个人养生,心态建设上的妙用。
六、掌握道德经经典名句在生活工作中的导航作用。
课程大纲A、开场白:管理的阴阳之道,历史背景介绍儒释道文化应如何融会贯通,一心而已!管理归根结底也是心法!B、八大模块一、居善地——坤卦——定位的智慧1、企业的整体定位(1)心该聚焦何处(2)客户需求至上(3)他山之石攻玉(4)资源整合放大实践运用:心胸定格局——海尔老子天下第一2、个人的定位(1)究竟为谁工作(2)互有什么价值(3)认清摆对自己实践运用:起心动念即结果——刘邦项羽差哪里二、心善渊——坎卦——修养的智慧1、心性(1)三大圣人都安什么心?2、三学(1)戒——敬畏心感恩心实践运用:乐天知命与怨天尤人(2)定——如如不动心实践运用:喜怒不形于色(3)慧——扫心第一实践运用:反求诸己3、如何调心(1)自信——自我价值自认同实践运用:马云——自信人生二百年(2)自依——坚持因为别无选择实践运用:俞敏洪——演讲激情突破2、信的心法(1)自信与他信(2)真信与假信(3)信息与信心实践运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雨伞和脚踏车的故事3、信息的法则(1)同频共振法则(2)反向投射法则(3)冰山意识法则实践运用:现场互动五、政善治——艮卦——管理的智慧1、绩效面谈六步骤(1)陈述绩效事实(2)共议行为偏差(3)肯定优势表现(4)共商改善计划(5)协商可用资源(6)提出鼓励期望实践运用:一碗水端平——海尔赛马不相马2、无为而治的心法(1)领导为什么累(2)领导如何不累实践运用:做最无能的领导——领导三大最高境界六、事善能——乾卦——人才的智慧1、发现人才(1)人才标准:将才与帅才(2)人才配置:阴阳互补(3)相由心生:相人之术实践运用:刘备让团队死心塌地的法宝2、培育人才(1)相对法则(2)饥饿疗法(3)引发自省(3)自律——克己复礼战战兢兢实践运用:黄光裕——无敬无畏毁前程三、与善仁——巽卦——关系的智慧1、团队建设中的管理陷阱(1)能人效应与“劳模”陷阱实践运用:三十八岁现象的宿命意义(2)形式主义与“老爷”陷阱实践运用:康乾盛世与和珅现象(3)大哥作风与“兄弟”陷阱实践运用:距离法则与出卖定理2、残忍的慈悲和慈悲的残忍(1)最大的仁慈是不仁慈实践运用:富过三代———洛克菲勒家风秘密(2)仁义之君与残暴之君实践运用:口碑第一——曹操为什么被骂(3)团队凝聚力的精神核心实践运用:和钱没关系——东山再起的秘密四、言善信——兑卦——沟通的智慧1、上下同欲者胜——沟通是为气血通(1)有声与无声:沟通的秘诀(2)目标的排序与聚焦:少则得、多则惑实践运用:士气第一——伟人的演说力(4)榜样牵引实践运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暗示效应3、激发潜能(1)潜能本无限(2)问题即答案(3)棍棒和萝卜实践运用:规过与扬善——益者三友4、授权使用人才(1)均衡权责(2)明晰标准(3)阐明期望(4)及时督导实践运用:听其言而察其行——疑人与用人5、有效激励五原则(1)精神重于物质(2)行为重于结果(3)形式重于内容(4)下行重于上行(5)普行重于独秀实践运用:君子喻于义——不死的直销七、动善时——震卦——运营的智慧(1)时机的创造和把握(2)顺天养生秘诀传授实践运用:身心和谐一招鲜——现场演示八、不争——离卦——文化的智慧不争之争(1)员工心中的好上级(2)退一步,海阔天空实践运用:功成身退的智慧——汉初三杰人生归宿C、结束语:儒主、佛心、道骨。
道德经与企业文化

道德经与企业文化关于道德经与企业文化《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作品,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作。
道德经与企业文化有关系?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道德经与企业文化,希望对你有帮助。
道德经与企业文化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道德经》43章)句解: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左右、影响天下最坚强之事物。
老子告诉世人:天下无形万物的背后有人类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本源规律,这一本源总则又分为各层次的细则。
有形的一切都在无形的法则掌控之中。
实际上我们日常商业经营也是无中生有,世间的所有上市公司都源于创始人头脑中的想法、思路、思想风暴。
无形的道像气一样无所不入,像水一样无所不适。
这就是《道德经》通篇的核心主旨:宇宙间一切有形的万物都源于无形的“道”能量的运行,正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谈到现代商业管理自然也离不开这一宇宙的基本原则,那就是企业治理的成就归根于企业一代代领导者的企业使命、企业文化。
韦尔奇的管理也是从无形开始的。
上任伊始,韦尔奇就提出数一数二的战略愿景。
他说:“我们要能够洞察到那些真正有前途的行业并加入其中,要在自己进入的每一个行业里做到数一数二的位置——无论是在精干、高效,还是成本控制、全球化经营方面。
不这样,20世纪80年代的公司将不会再出现在人们面前。
我们必须做到数一数二,因为如果我们对一项业务的长期竞争力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终将有一天业务会陷入困境,这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韦尔奇认为GE的各项业务都要力争在市场占有率、在竞争力上达到业界数一数二,否则就要处理掉。
追求数一数二,这正是GE的新战略愿景。
在此后的20年里,这一愿景就像一面旗帜,指引GE从当年的美国十强之一,变成世界第一;从当年的大而有些僵化的“超级油轮”,变成最具活力的企业——“会跳舞的大象”。
在此基础上,韦尔奇强调要确立面对现实的经营态度。
他提出要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安排,而不是按照希望的去做。
道德经与企业治理

道德经与企业治理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企业治理则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议题。
虽然这两者看似毫不相关,但实际上,道德经中的智慧理念对于企业治理也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道德经与企业治理之间的联系。
一、道德经与企业治理的基本概念1. 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述的一部经典著作,共有81章。
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即通过自然而不强制的方式来达到和谐统一。
其中最著名的两个思想是“道可道非常道”和“名可名非常名”。
2. 企业治理企业治理是指在公司内部建立有效监督机制,确保公司高层管理者行使权力时不会滥用权力或违反法规,并保护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
二、道德经与企业治理之间的联系1. 诚信诚信是商业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在《道德经》中,老子强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道是万物的根源。
如果企业在商业活动中不诚实守信,就会破坏商业伦理和市场秩序,最终导致企业的失败。
因此,在企业治理中要注重建立诚信文化和诚信机制。
2. 自律自律是企业治理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道德经》中也有类似的思想,“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或一个企业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则能够避免过度扩张、过度消耗资源等问题。
因此,在企业治理中要注重自律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3. 公正公正是企业治理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在《道德经》中也有类似的思想,“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这意味着只有真正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因此,在企业治理中要注重公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4. 谦逊谦逊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思想之一,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
在企业治理中,领导者应该保持谦虚态度,倾听下属的建议和意见,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5. 简约《道德经》中也提到了“少私寡欲”,即要保持简约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在企业治理中,也应该注重节俭、避免浪费,以提高企业效率和降低成本。
道德经对于企业道德管理的指导

道德经对于企业道德管理的指导作为一位资深学者,我一直对于道德经对于企业道德管理的指导作用感兴趣。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在当代社会,企业道德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它关乎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责任。
通过研究道德经,我发现其中蕴含的思想对于企业道德管理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首先,道德经强调以德治企业。
道德经中提到:“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这句话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将道德视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在企业中,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员工,都应该注重培养自身的道德素养,以德为先,做到诚信守法、廉洁奉公。
只有以德治企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和道德风尚。
其次,道德经提倡谦逊与谨慎。
在企业道德管理中,领导者应该具备谦逊和谨慎的品质。
道德经中说:“谦者,道之所由生也;强者,道之所由亡也。
”这句话告诫我们,谦逊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石,而傲慢和自负则会导致企业的衰败。
领导者应该虚心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学习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
谨慎则是指领导者在决策和行动时应该慎重考虑,避免盲目冒进和决策失误。
第三,道德经强调和谐与平衡。
在企业道德管理中,和谐与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道德经中提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这句话告诉我们,企业应该追求内外的和谐与平衡。
内部和谐是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要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协调一致的工作氛围。
外部和谐则是指企业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要和谐共处,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环境资源,与利益相关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最后,道德经强调以柔克刚。
企业道德管理中,领导者应该注重以柔克刚的管理方式。
道德经中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这句话告诉我们,柔弱的力量可以战胜坚强的力量。
在企业中,领导者应该善于沟通和协调,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强硬的手段。
只有以柔克刚,才能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道德经》——企业发展之根

老子,一位历史深处的温润老人,他的思想,如水一般流淌在我们周围,浸润着我们的心田。
须臾离不开,却并不为人所重视。
在当今五浊恶世,人们会越来越发现,只有水的品格能够洗涤我们的思想与灵魂。
老子的思想,并不是要我们超脱世俗,亦非逆来顺受,“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作事”才是正道。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
上篇《道经》,言宇宙之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道德经》流传二千五百年而不衰,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也是最伟大的哲学著作。
围棋、《易经》、《道德经》最为相近相通,乃同根所生,皆为阴阳变换之妙法,皆追求“道”之本源———即揭示宇宙万物演化的根本原则。
它们是华夏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基因,历经数千年依然熠熠生辉,是中国古典文化最灿烂的瑰宝,是中华文脉之根,是中华文脉之魂魄。
《道德经》是最接近宇宙客观真理的朴素哲学,老子言“道深沉矣,似海,高大矣,似山;遍布环宇矣,而无处不在;周流不息矣,而无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论之而不可及也!”其永恒之智慧,下可修身、养性,中可齐家、置业,上可治国、平天下。
老子修道而长寿,长孔子二十余岁,孔子数次向老子求教天道,感叹:“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回到鲁国后对众弟子称赞老子“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
“老聃,真吾师也!”虽然历代中国的统治者独尊孔子的儒学,而能成大业者,却无不是依靠《道德经》的思想来平天下和安天下的。
当今,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受到广泛的重视,其实孔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正是源于老子思想。
《道德经》却因过于简单又过于深奥,容易被误读和误解,所以老子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02: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推行《道德经》作为企业文化——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系列

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推行《道德经》作为企业文化——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系列每年到这个月初,每个企业都开始作上半年的工作总结。
我也不例外,在召开各部门的部门小结后,开始总结上半年公司的运营情况。
借此也总结一下《道德经》学用在公司推行这半年来的心得。
2015年初开始推行《道德经》学用走进企业活动,创办了读书会,也从春节后开始推行三节操,真正的感悟是“率先垂范,身先士卒”。
从2014年开始在企业里宣传《道德经》,在员工的不理解中慢慢找寻推行的方式方法,开始明白:不管嘴里说出多少漂亮的辞藻,如果不能亲自行动起来的话,到底还是无法赢得大家真心的支持!我们想让别人做的事情,必须身先士卒,给大家做个榜样,大家才会跟着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一次公司集体晨会中,列队的时候我发现,当没有领队指挥的时候,队形散乱,虽然有要求按部门和车间整队,但是因为人数不等,队形散乱,各组成员也无所适从。
当把队形整好时大约花了十分钟的时间,但是队伍前后左右仍然不能整齐。
第二次的时候,我按照人数把队形的第一个人先安排到位,然后后面的人逐渐以第一个人为基准陆续补位,队形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前后左右非常整齐!这就是“标杆”的榜样作用!羊群有领头羊,狼群有领头狼,蚁群有蚁王,部队有指挥者??每一个人都希望有人引领着,每一个人心里都希望有一盏明灯照着。
这就是我们领导者需要用心去关注的细节!在推行三节操的过程中,只要在家,每天我会提前20分钟到公司,坚持打拳,然后带领大家一起做三节操,开始一些人应该是被动或者不太情愿的,因为我在,不好意思,慢慢被动也就变成了习惯,甚至一部分人开始享受。
在参观一次允程老师的公司晨会后,我把分享环节带回了公司,每天安排一位家人分享,并且让大家彼此点评,再把真诚微笑,爱要大声说出来的语言每天让他们去演练,享受。
在这个环节中,因为公司平时推行的道德文化,他们开始会把《道德经》与工作、生活相结合去分享,我感到非常的棒!虽然《道德经》学用在公司还没有被完全接纳,但是一部分核心人员已经开始去接受,并开始主动配合学习,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成立了一支以打造“核心研发团队”为目标的学习型队伍,把自愿学习和核心的一些成员都动员进了学习队伍,每周开展一次围绕《道德经》的学习,从产品开发,客户需求,生产管控方面结合《道德经》的章节展开学习,采用学习后互动提问的方式,逐渐把道德文化融入到企业的经营中去!看到同仁们不再有以前那样的抱怨,看到他们晨会上展开的笑颜,看到他们工作中的互相包容,我感动,也有来自内心的感恩!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实操】如何用《道德经》建设企业文化

【实操】如何用《道德经》建设企业文化自从2013年踏上美丽的文化城学习《道德经》之后,在老师的引领下,我开始对发展自己企业的文化建设有了一些新的所思所想。
老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所著五千言《道德经》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老子《道德经》是古今中外自然哲学规律的最高经典,老子文化的弘扬能够促进世界和谐、社会安定、家庭和谐和个人身心健康,能够促进道德三界安平泰。
为此,考虑到公司已成立三十多年时间,原有的企业文化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故我决定将《道德经》引进企业,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添砖加瓦!可是《道德经》虽好,但如何真正走进企业,成为企业文化?那么,让公司的员工能够接受、领悟是首要前提。
首先,我认为要想改变别人,先要改变自己。
所以我运用《道德经》第二章中的“行不言之教”来开始自己的改变。
记得2013年8月份我第一次到文化城,老师授课时讲:要关心自己的人生,首先要关心好自己的身体。
老师特别强调人要依道而行,必须要摒弃一些不良嗜好,尤其要戒除一切不良习惯所带给身心健康的危害。
然后,我对照《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小事做起》,找准了“目标”——就是从戒烟开始,这样让大家既能看得到我的改变,又能使自己的身心获得很大的好处!虽然本人以前并非不知道吸烟之危害性,但所受的触动却一直没有像那一次参加研习营中老师批评吸烟这个不良习惯的危害性时之体会,那样的刻骨铭心!所以找准“目标”后即起心动念,我进行了个人戒烟的准备。
在回到公司与中层干部分享泰国学习《道德经》感悟的会议上,我自己提出了至元旦坚决把烟戒除,并争取在“十一国庆”前戒掉的承诺,希望大家监督。
最后到九月底,我提前实现了一根也不抽的戒烟目标,同时也就兑现了在公司中层干部会议上的承诺——这对我个人而言,是一次戒除多年不良习惯的新生;对平时关心我、爱惜我的亲人和朋友而言,则也是少了一份担心。
同时,还有一个收获就是,自从学用了《道德经》,所有人都说原本不会笑的我,脸上的微笑也比原来增加了。
论《道德经》的辩证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论《道德经》的辩证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一、背景与意义《道德经》是古代中国的经典著作,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特别是辩证法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全球化、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如何在这个大环境中保持稳健的步伐、持续的创新并应对各种挑战,成为管理者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而《道德经》则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哲学上的指导和方法论的支持。
二、研究内容•辩证法在管理策略中的应用:企业时常面临各种复杂的问题和矛盾,如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本土化与全球化等。
《道德经》中的辩证法思想提倡“无为而治”,即要在矛盾中寻找平衡,达到和谐。
这种思想指引管理者在制定策略时,既要看到矛盾双方,也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转化和统一,从而做出更为全面和长远的决策。
•企业文化与《道德经》的融合:《道德经》强调“道法自然”,这与现代企业追求的自然、和谐的企业文化不谋而合。
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可以借鉴《道德经》中的思想,如尊重自然、尊重员工、尊重规律等,从而塑造一个富有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
•领导艺术与辩证思维的结合:《道德经》中提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暗示领导者应具备辩证思维,时刻站在员工和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样的领导方式不仅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还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结果与讨论近年来,不少企业开始探索将《道德经》的辩证法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华为公司在其管理中就充分融入了《道德经》的思想,提倡“无为而治”的管理哲学,鼓励员工自主创新,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于这些成功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道德经》的辩证法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然而,如何更好地将传统哲学与现代管理实践相结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四、总结与未来研究方向《道德经》的辩证法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启示。
它不仅能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找到平衡点,还能指导企业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力。
《道德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所谓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科学理论与管理哲学理念的有机结合,不外乎是以企业精神、使命、愿景、经营理念、行为规范、形象标志、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为企业指明“道”的方向,而企业文化建设就是通达“道”的桥梁。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道德经》哲学思想中的基本精神就是以人为本。《道德经》第七十五章中“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强调了必须满足人民最基本的物质需要才能稳定统治,而对于企业来说,在物质利益面前,“上饱下饥”的状态有损于员工积极性的进一步发挥,员工的“跳槽”,与其说是别人开出的条件更好,不如说是忽视了自身环境的建设,忽视了物质文化的建设。因此,要把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作为大事来抓,用程序化规范机制而非随意性管理,这样才能“无为而治”。
《道德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近日,笔者在信阳新世纪大讲堂聆听了由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翼成教授主讲的《道德经》与人生智慧,明师点悟、实例论道,种种奥妙尽在其中……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与企业文化建设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与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个资深学者,我多年来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哲学思想感兴趣。
其中,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理念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文化建设对于组织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因此,我开始思考如何将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理念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理念强调了一种非强制性的领导方式,即通过不过度干预和控制来实现治理。
它强调了自然法则和自发性,认为最好的领导方式是尽可能地让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
这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开放、自由和创新的理念相契合。
首先,无为而治可以引导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者放下权威和控制欲望,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空间。
在现代企业中,领导者往往试图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层级管理来控制员工的行为。
然而,这种过度控制往往会抑制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相反,无为而治的理念鼓励领导者相信员工的能力,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由地发展和创新。
其次,无为而治可以促进组织内部的和谐与平衡。
道德经中提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这意味着通过柔性的领导和管理方式,可以在组织内部建立和谐的关系,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共赢。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者应该尊重员工的个性和差异,鼓励员工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协作,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此外,无为而治也提醒着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者要保持谦逊和谨慎。
道德经中强调了“行其事,无欲”。
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不追求个人功利,而是以整个组织的利益为重。
他们应该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以更好地引导组织的发展。
然而,要将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理念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代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领导者往往需要做出许多决策和安排。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控制范围内实现无为而治,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无为而治理念。
首先,领导者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与企业团队建设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企业核心团队的打造,以求做大、做强及更好发展。
其实这个课题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人类有始以来就存在。
原始氏族部落的首领,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让部落所有的人免于饥寒交迫,免于外来族群的侵略、奴役和杀戮。
因此,各部落自发选举有能力、有威望的贤能之人来担任头领,确保族群的生存与持续发展。
而他们选举头领的标准,则是依据他们所感知的自然力量的品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大公无私。
原始部落的人深知头领品德的重要性,头领的素质决定了他们的生与死,领导与被领导始于“信任”,信任是人类组织的第一基础。
谈到现代企业管理团队的建设,其根本也还是做人的工作。
人的思想是最大的生产力,管理的最大效果就是要达到全员在理念上的认同。
部落如此、邦国如此、宗教如此、军队如此、企业如此,家庭也是如此。
所以现代企业管理要突破通过人、财、物而达到最大效率的限制,进入到在思想上形成一个铁的团队,管理上才上了一个层次,也才有了企业持久发展的基础。
下面就团队的核心理念的根源、凝聚力、团队的组合、思想的交流及核心理念的贯彻执行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求从老子的智慧中探寻一条如何建立企业团队的实用方案。
团队建设的基础为道合原文:道常无,名朴。
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章)[译文]:道本源能量质朴而没有名称,它的本性纯朴自然,虽然小不足见,但整个显现的宇宙万物都在它的转换中。
侯王若能掌握持守此先天之道,万物治理井然有序。
宇宙间阴阳相和,百姓将无须强加号令也会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在此明确提出:宇宙间有一种人类看不见、摸不着的自然能量,虽然这种能量小不可见,但它却主宰着世间的万物。
人类所有的文献中只有老子把它命名为“道”,并系统地描述了这种能量的运作形态。
老子在《道德经》中进一步阐明自然的“道”和“道”的品行“德”。
《道德经》是对宇宙根本规律的描述,是对天道和天德的根本解释。
根据老子的宏论,人类是来感悟天道和天德的,人类的领袖是从天道和天德中感悟到核心价值、品德根本和使命的。
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团队建设上,企业的创始人要找到个人的使命,并把个人的使命放大到一个企业组织中,激励团队成员共同去实现这一使命,并使得团队每一个人的价值通过这一企业使命得以实现。
谈到团队建设,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团队的价值观,也就是要解答“我们是谁?我们的组织为什么要存在?”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团队发展的基础,决定企业存亡。
企业的发展在管理层面上是一个变与不变的平衡:即企业的使命是不变的,由此而发展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企业文化、企业方向,这些也是相对不变的;而企业的经营模式、组织结构、产品的更新、销售渠道等等,则需要不断地顺势而为,并率先创新,这样才可以形成企业的良性循环,历经领导人更迭、产品的更新换代、经济的循环周期、金融的繁荣与危机而仍能可持续发展。
从此图中看出,企业的使命是团队建设的基础。
但是企业的使命又是从何而来的?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才可以知晓如何去挖掘企业的使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团队,使人生之旅放出光彩。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寻找一个使命、建立一个团队,但反过来却可以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这个路径,并通过挖掘使自己具有相应的领导能力。
企业的价值观是建立团队的重要基石,志同道合基础上谋求企业的发展才可能事半功倍,而这一核心价值最初源于企业老板的个人价值观和修养。
一年前,一家私企老板请我去讲《道德经》与企业管理,以谋求公司员工素质的提高。
接受前我侧面了解一下这家公司,发现公司人浮于事、纪律涣散;再深究一下原因,方知老板坐着几百万的豪华车,整日超豪华接待、通关系,可员工却4个月没开工资了。
我大惊,婉言拒绝了他,并向他说明了问题所在。
实际经营中,也遇到一个合作方理念不同的案例。
前不久我公司涉及一个地产项目,是某市位置很好的一块教育用地,有很多公司感兴趣,去市里谈,都没有什么结果。
原因是该市要求把国际上知名的酒店管理学院请进来。
我公司在国外、国内都从事过教育地产的投资,对国外的教育资源也比较了解。
先后几次到日内瓦谈,终于谈妥可以联合办酒店管理高级培训、研究生课程等,对方也到实地进行了考察,并签署了合作协议。
根据国家教育规定和该市的需求,需要有当地一家院校也加入,以便提高当地教学质量和国际接轨。
为了完成市里的要求,我们反过来和外方谈能否完成一个三方协议,得到的答案是不可以。
外方讲他们开展的酒店教育基于实用及操作上,他们传授得更多的是酒店的运营和实际操作,培养的是实用人才。
我们去这家学院考察也确实看到了它的独到之处,学校不大,但处处可见其独具匠心之处。
学校里有从市场上去买菜、到厨房的各个环节、各类名酒品尝操作场所、实习餐厅、实习酒店等。
学校办公楼一进去就是一个酒吧和三个餐厅,统统都是教师带领学生们来实际经营,也难怪成就了酒店管理一流学院的盛名。
而中方传统的学校把一切都放在了书本上。
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酒店业在中国近年来变化得更快,可培养酒店业人才的院校却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迟迟不变,或变化很小。
外方明确地指出两个不同的理念和办学宗旨无法融合,而改造起来十分费力,即使是在硬件上、课程上改变一些,也无法形成本质上的改变,取得应有的效果。
于是,我们也只能在原来的方案上作了大幅改变。
由此可以看出理念的融合是一切的基础,硬件再好,理念不对,产出的结果自然不对。
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等还是要在理念上多下功夫。
道不同,不相为谋。
建立团队是企业领导的首要责任,要知人善用,用人的标准要符合企业的核心理念。
企业的领导人,特别是高级领导人的重心不是日常的琐碎管理,而是企业的核心理念的铸就,并把这一理念不断地强化到企业治理的方方面面。
在团队建设方面,企业的领导就是要选拔奖励符合企业理念又有能力的人,让这些人到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而反过来则是要清除那些不符合企业理念的人,即便是业务能力强,但对企业的核心理念并不认同的人。
团队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组合原文: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章)[译文]:有和无互相化生,难和易相应而成,长和短对比存在,高和下互相呈现,音和声平衡应和,前和后连接伴随。
老子在此章中告诉我们,形而上的道是永恒存在的,而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则是相对的、变动的。
一切事物在相反关系中,互相对立而又互相依赖、互相补充。
团队是由不同能力的人统一在一个理念下的组织,把各自的能力释放到一个核心目标上。
团队需要不同的角色,首先是核心领导人,然后是核心领导圈及团队成员。
领导要以团队成员作为资源,知人善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
团队成员要听从领导的号令,遵守团队的价值观。
唐僧手无缚鸡之力,虽不能降妖服魔,却是整个西天取经团队中的领导,并率领众人完成了取经大业。
唐僧有两个其他人所不具备的特点,那就是目标始终如一,信念从未动摇。
如此他才引领三位神通广大的成员: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
唐僧就是靠他的灵魂在凝聚着这个取经队伍。
团队的建设首先是一个整体。
领导人要具备引领的方针,为团队设立企业的使命,激励团队成员在统一理念下实现共同的愿景。
团队领导人的价值观,或者说是团队在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价值体系是基础,在普遍认同的基础上,把这一价值体系充分地深入到团队的每个环节中,历经岁月的考验才能使团队持续发展壮大。
中国历史上就有一个擅长建立团队的高手:刘邦。
毛泽东评论:刘邦是封建皇帝里面最厉害的一个。
英国着名历史学家约瑟??汤恩比评论说:“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凯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太祖刘邦。
凯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的皇帝,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
楚汉相争,刘邦得天下,项羽功败垂成,自刎乌江。
刘邦自我总结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实际上是一个深谙老子智慧的人,他胸怀广大,知人善用,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始终效忠于他的团队,即便是他死后,他的团队依然团结一举粉碎了吕氏集团,把皇位重新交给他的儿子汉文帝:刘恒。
汉代一直奉老庄的无为而治为国策,才出现了汉代400余年的统治。
凝聚团队力量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3章)[译文]:不标榜凸显个体的贤才异能,百姓就不去争功名;不珍惜稀有之物,百姓就不去倾其所能而获取;不去激发个体的贪欲,百姓就不被蛊惑妄为。
真正悟道的人治理社会,要剪除民众的私心杂念,确保他们免于饥饿和寒苦,去除其追逐个体贪欲和自我表现的意念,增强他们的体质。
使民众去除追求个体贪欲的智能机巧。
使得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
老子此处讲一个组织要为其成员提供安心、平和发展的环境,使他们安居乐业,并获取成就感。
企业组织不倡导刺激个人的智巧和脱离组织的意志和思维。
团队建设中,我们要认识到核心理念是永久的,企业中不需要有几个核心领导人和几个核心理念。
企业领导人要做到的是使全员在统一理念下团结、和谐,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各自的力量,以达到企业共同的目标。
这也是老子“无为而治”、胡总书记所讲“不折腾”的深远意义。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马云创立了让世人瞩目的阿里巴巴,实现了建立全世界最大的商人网站的目标。
而马云在其创业中经历了无数次挫败,能最终成就他的恰恰是他所带的团队。
阿里巴巴能否实现马云后的伟大和基业长青我们尚不可知,但确实可以从他的团队建设中汲取一些经验。
1998年底,马云的创业走到了谷底,在经过一番内心的痛苦挣扎之后,他作出了人生中颇具里程碑意义的决定:放弃北京外经贸的一切,回杭州再次创业。
马云约齐了团队的所有人,他说:“我打算回杭州了。
你们可以留在部里,我帮你们推荐好的公司,争取好的待遇。
你们要是跟我回家二次创业,工资只有500元,不许打的,办公就在我家那150平方米里,做什么还不清楚,我只知道我要做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商人网站。
如何抉择,我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
”5分钟后,所有人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意愿,跟着马云回杭州。
那一刻,马云流泪了。
马云与这一团队之间建立了超越利益之上的联系,建立了信任。
而这一信任源于团队对马云的使命、价值观、愿景、品行和他的不可预见前程的相信。
2000年,成功拿到高盛等500万美元的风投后,阿里巴巴创业者们的心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