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组织、非营利组织、非政府部门、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之间的关系
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促进公益、社会服务、慈善事业或其他社会目标为宗旨的组织。
它们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常由志愿者、捐助者或政府资助支持。
非营利组织通常以群众性组织形式出现,包括慈善机构、基金会、社会团体、宗教机构、教育机构等。
根据组织的性质和活动领域,非营利组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分类包括:
1.慈善机构:主要从事救助贫困、帮助弱势群体、救灾和慈善捐助等活动。
2.基金会:以捐赠、资助、奖学金等形式支持公益事业或特定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3.社会团体:包括志愿者组织、行业协会、职业协会等,致力于维护会员权益、推动
行业发展或社会改革。
4.宗教组织:以提供宗教服务、传播宗教文化、开展慈善事业为主要目标。
5.教育机构:包括学校、大学、培训机构等,专注于教育教学事业。
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包括:首先,其目标不是盈利,而是为了社会公益或服务。
其次,通常由志愿者、捐助者或政府支持,而非以股东或投资者利益为核心。
此外,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透明度和社会责任意识也是其特征之一,通常需要接受审计并公开财务报表,对社会和捐助者负责。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益支持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益支持在当代社会中,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益支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些组织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并提供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平台。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以及它们与社会公益支持的关系,同时还将探讨公众参与其中的好处和挑战。
首先,什么是非营利组织?简而言之,非营利组织是指那些旨在服务社会或特定群体的组织,其目的不是追求经济利益,而是通过提供特定的服务或活动来实现社会公益。
这些组织可以包括慈善机构、基金会、社会福利机构、志愿者组织等。
它们依靠各种方式来筹集经费,如捐款、赞助、政府拨款等。
与此同时,社会公益支持是指社会各个层面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持和参与。
公众可以通过捐款、志愿工作或倡议活动等方式参与到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中。
这种支持与参与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变,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
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公益支持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公众的关注和支持。
而社会公益支持则是靠非营利组织为公众发挥作用的途径。
这种相互关系不仅有助于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也增进了公众对社会事务的了解和参与。
公众参与非营利组织的工作有许多好处。
首先,参与可以为公众提供机会,使他们更广泛地了解社会问题和挑战。
通过参与,公众可以深入了解非营利组织的工作方式,了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需求。
这种参与可以增加公众对问题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贡献。
其次,公众参与还可以加强社会连结和共同体感。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可以让人们感到他们是社会的一部分,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志愿工作或捐款等参与方式,人们能够与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联系,形成社会网络和支持系统。
这种连结和共同体感可以促进社会凝聚力的增强,形成更有活力和包容的社会。
然而,公众参与非营利组织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是参与度的问题。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社会公益的重要性,但仍有很多人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
在快节奏和繁忙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社会问题带来的影响,缺乏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其中。
非营利组织与公益慈善
非营利组织与公益慈善非营利组织是指在人类社会中,为了实现各种社会目的而设立的组织。
这种组织通常是通过无偿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其目标不是盈利而是为了实现社会公益目的。
一般情况下,非营利组织是由群众性组织、慈善机构、慈善基金会等机构组成的。
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解,可以从其名称入手。
非营利性组织意味着其运营不以附加价值或财产增值为目的,而主要关注的是基于公益与慈善的目的。
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非营利组织的范围还包括特殊管理区域内的组织。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组织在政府指导下管理社会公益事业,实现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的目的。
公益慈善是向弱势群体提供捐助和支持的一种慈善行为。
的确,非营利组织和慈善组织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社会公益服务。
其所代表的意义,与反对资本主义或市场竞争相关的主张完全不同。
相反,这些组织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服务与支持。
事实上,公共服务和支持已成为非营利组织和慈善机构之间的主要竞争领域。
人们对公益慈善的需求一直存在,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这个需求将是无穷尽的。
各种经济、政治、生态、文化和社会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所以公益慈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人们被激励着,不仅是为了激发自身的爱心,更是因为全球贫困和疾病等各种严重的问题的存在。
在中国这个知名的发展中国家中,需要一个开放和善良的社会氛围,以便非营利性组织的筹款和活动能够得到公民的支持和参与。
事实上,这种氛围有时确实存在,人们对社会公益活动的关注和支持,对非营利组织和慈善机构的意义已不言自明。
特别是在灾难、疾病和贫困普遍问题的紧急回应和应对方面,慈善组织在中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非营利组织的公共服务和支持,是基于道德和正义的原则,并没有盈利目的。
而在当今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组织在过度强调利润和效益上可能会远离这些原则。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组织走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上的严峻挑战。
在公益慈善中,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透明、诚信和有效的管理方式。
它们需要执行透明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诚信机制,积极发起研究、评估和创新。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益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益在现代社会中,非营利组织在推动社会公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致力于促进社会福祉、改善社会环境以及推动社会变革。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作用,以及它们在社会公益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首先,什么是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一类不追求盈利的组织,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益和服务社会。
与企业不同,非营利组织不以实现经济利益为目标,而是通过社会工作、社会服务或社会改革来满足社会需求。
例如,慈善机构、社区组织和环保组织都属于非营利组织的范畴。
其次,在推动社会公益方面,非营利组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非营利组织能够弥补政府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医疗和环境保护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政府资源有限无法完全满足这些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非营利组织通过筹集资金和资源,提供社会服务并填补公共领域的空白。
其次,非营利组织在倡导社会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研究、教育和宣传等途径,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例如,人权组织通过调查和揭发人权侵犯行为,推动社会对于公正和平等的价值观念的认同和实践。
同时,一些环保组织通过呼吁公众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政府和企业采取环保措施。
此外,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公益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救灾和人道援助工作。
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危机,这些组织都能快速响应并提供急需的援助。
另一个例子是国际儿童基金会,它致力于改善儿童的生活条件和保护他们的权益。
该组织通过提供教育、健康和营养支持,为弱势儿童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然而,非营利组织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筹集资金是非营利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它们不追求盈利,很难获得来自企业和个人的长期经济支持。
因此,非营利组织需要通过募捐、赞助和合作伙伴关系等途径来筹集资金。
其次,非营利组织面临的监管和透明度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些组织存在内部腐败和不当管理的问题,在管理和运营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
我国“第三部门”志愿者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第三部门”志愿者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导读: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美等发达国家发生了一场范围广泛的“社团革命”,出现了成千上万的“第三部门”组织,遍布于环保、医疗、宗教、慈善、教育等各个领域。
对于“第三部门”来讲,志愿者是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进行志愿者管理也成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但是,由于志愿者提供服务的特殊性,“第三部门”进行志愿者管理就具有不同于一般组织管理的特点。
关键词:“第三部门”,志愿者,管理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美等发达国家发生了一场范围广泛的“社团革命”,出现了成千上万的“第三部门”组织,遍布于环保、医疗、宗教、慈善、教育等各个领域。
伴随着这场“社团革命”,对“第三部门”的研究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
“第三部门”的概念,是由T列维特(Levitt)提出的,是“指非公非私的:即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国有、私营企业的第三类组织。
”“第三部门”作为一个新兴的部门,包括基金会、慈善机构、环境保护组织、各种社会中介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学校、医院等社会公益组织和社会政治团体等组织。
对于“第三部门”来讲,志愿者是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进行志愿者管理也成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但是,由于志愿者提供服务的特殊性,“第三部门”进行志愿者管理就具有不同于一般组织管理的特点。
一、我国“第三部门”志愿者管理的现状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中国“第三部门”组织正在悄然兴起。
但“第三部门”没有有效利用“志愿者”资源,或者说缺乏“志愿者”资源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在人力资源利用上的最大差异。
实际志愿者资源是非营利组织的一项重要的社会资源,据调查在美国,仅在1998一年当中,就约有1.09亿成年人参与了志愿者活动,56%―62%的妇女每周奉献3.4个小时、49%的男人每周奉献3.6个小时从事志愿服务活动。
在中国,据统计有高达34.4%的非营利组织表示没有志愿人员,有17.5%的非营利组织志愿人员在1-4人之间,仅有18%的非营利组织志愿人员在40人以上。
公益事业的组织与实施
公益事业的组织与实施公益事业是为了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而展开的一种社会活动,具体包括教育、医疗、慈善、环保、社区服务等方面。
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组织和实施,这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负责。
一、公益事业的组织1.政府机构政府是公益事业的重要参与者,不仅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还要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实施。
在国内,各级政府都设有相关机构,如民政局、卫生局、教育局等,来负责公益事业的组织和管理。
2.社会团体社会团体通常是非营利性的组织,如慈善机构、环保组织、儿童福利机构等,这些组织通常由志愿者和捐赠者组成,其目的在于服务社会和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3.企业机构企业机构也是公益事业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各大企业都有自己的公益活动和项目,如华为的“数字公益计划”、阿里巴巴的“公益宝贝”计划等。
企业的公益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还有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形象。
二、公益事业的实施公益事业的实施有多种形式,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方式:1.物质支持物质支持是公益事业实施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它包括捐赠、赞助等不同形式,如救灾物资捐赠、资助贫困学生、资助医疗救助等。
2.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心灵是公益事业的灵魂,志愿者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支持公益事业的发展。
不仅可以为公益事业进行宣传,还可以参加具体的项目实施,如义务教育、环保活动、社区服务等。
3.技术支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支持正在成为公益事业实施的新趋势。
各大科技公司的技术支持项目,如微软的“公益技术支持计划”、谷歌的“公益之门”等,通过技术手段提供公益服务,将科技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4.社会组织的协作公益事业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协作。
社会团体、企业、政府、志愿者等可以协作组成一个必要的服务体系,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优势来开展公益服务,提高公益事业的水平和质量。
总结起来,公益事业的组织与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需要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实施,才能推动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共同福祉。
浅析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这些作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八个 方面:
1. 通过直接提供包括资金、物资等经济资源,以强制投入的方式打破贫 困所固有的恶性循环,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改变贫困人口的生活状态 2. 通过开展项目,特别是伴随项目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将大量有用 的信息和技术技能传授给受益人,使他们通过参加学习和直接应用,努 力掌握这些技术技能,从手段和方式上改变贫困人口的生活状态 3. 通过开展项目,特别是包括小额信贷等扶贫项目,在投入资源的同时, 启动受益人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并引导当地建立起有约束功能的信用链 及其关系制度,主要从社会资本和生产制度上改变贫困人口的生活状态 4. 在长期开展项目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逐步积累经验和知 识、技能,成为各个扶贫领域的专家,他们比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更熟 悉业务,同时也更深入基层,能够更直接和有效地针对不同地区、不同 人群、不同贫困层的不同问题开展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扶贫活动
二、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及其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建立与发展,整个社会越来越趋向多元 化。特别是在一些社会问题比较突出、尖锐 的领域里,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尤为活跃和集 中,它们往往发挥着政府和企业所没有或难 以充分发挥的作用,推动了社会进步。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环境保护领域的非政府组织活 动
非营利组织
一、概念介绍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
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 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 学术、环保等等。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 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然而,某些专家认 为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区分开来的最主要差异是:非营利组 织受到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配给拥有者或股东。 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第 一部门) 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 力量。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 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 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私 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 慈善团体是 非营利组织的一种,而非政府组织(NGO)也可能同时是 非营利组织。
慈善机构的种类
慈善机构的种类
慈善机构是一种非营利组织,致力于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以达到社会公益的目的。
这些机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以下是其中的几种:
1. 慈善基金会
慈善基金会是一种机构,其目的是支持和资助社会公益项目。
这些基金会通常由个人、家族或企业创建,并接受捐赠资金,然后将这些资金用于资助慈善事业。
2. 慈善组织
慈善组织是指一些以慈善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这些组织通常有特定的慈善目标,例如支持儿童教育、救助灾民等。
3. 志愿者组织
志愿者组织是指由志愿者组成的非营利组织,其目的是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服务。
这些组织通常拥有自己的志愿者团队,并通过组织活动来影响社会。
4. 慈善捐赠平台
慈善捐赠平台是一种在线平台,允许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慈善捐赠。
这些平台通常与慈善组织或基金会合作,以确保捐赠资金被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
总之,不同类型的慈善机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目标,但他们的共同点是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
- 1 -。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的关系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的关系2009810一非营利组织与社会保障的内在联系性这里所指的非营利组织(No-GovernmentOrganization)简称NGO,亦称为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社会中介组织或“第三部门”等,它是与政府、营利组织相对应的社会组织,是社会成员之间基于共同志趣或爱好的社会组织;是联系组织各自的成员以及广大的社会成员,参与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团体。
主要致力于社会公益服务,其基本宗旨是满足社会民众的需要,致力于各种社会性问题的解决,比如开展互助、互益性生产、救济等公益性活动。
非营利组织通常具有五个特征:一是非政府性,强调非营利组织在产生旨趣、组织体制、提供和承担公共职能等方面,没有像政府一样严格的科层体制,也不过分强调组织的政治性。
二是非营利性,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的存在不是为了积累财富或创造利润,而以服务于社会、实现社会公益为宗旨,尤其注重对弱势群体的服务。
三是自治性,指它作为独立的自治组织,依据法律法规和本组织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在人事、财务、决策等方面不依赖于任何其他社会组织,具有独立的决策权,能够有效进行自我管理,在内部管理和对外工作中自治自主。
四是志愿性,这是非营利组织非常重要的精神资源,是组织开展活动的动力源泉,主要表现为由志愿者参与而开展社会工作。
五是公益性,以服务和奉献于公众的需求和利益为基本宗旨,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公益性和互益性两种,但总特点是有利他性质。
六是排除特性,这是针对某些特殊社会组织的规定,如一些宗教或宗族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也有了迅速的发展,截至2004年底,我国正式注册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已超过30万个,加上大量没有正式注册的组织,我国非营利组织总数大约在300万个以上。
①它们正以其各自的特色逐渐发展壮大,并在自身相应的各领域开展了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对失学儿童的救济,开展了希望工程项目;中华慈善总会对孤寡残疾等弱势群体的救助;中国扶贫基金会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帮助,援助贫困大学生上学的“新长城助学计划”;陕西妇女研究会在关注妇女问题,维护妇女权益方面利用国际基金会的援助相继筹建了婚姻家庭问题研究、反家庭暴力和妇女法律服务中心以及农村发展扶贫等项目;北京的“红枫热线”、“妇女法律服务中心”、“打工妹之家”。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益事业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益事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
而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作用和挑战等方面来探讨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关系,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和作用非营利组织简单地说就是指那些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追求一定的公益目标,服务于社会的组织。
这些组织包括慈善机构、教育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
不同于盈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目标不在于获取利润,而是为了社会福祉和公共服务而存在。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公益事业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服务提供者,能够填补政府在一些领域服务不足的空白。
比如,很多地方的残疾人福利、儿童教育等问题,非营利组织能够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经验来提供支持和援助。
其次,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创新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非营利组织通常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性,他们能够更快地识别和解决社会问题。
此外,非营利组织还能够起到社会监督和倡导的作用,通过推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影响社会变革的进程。
二、非营利组织面丰润诸多挑战虽然非营利组织在推动社会公益事业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它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经费问题是非营利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由于非盈利性质的特点,非营利组织往往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
依赖于社会捐助和政府资助的非营利组织在筹集资金上存在困难,这也制约了它们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发展。
其次,管理问题是非营利组织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由于没有股东的关系,一些非营利组织在管理上较为松散,缺乏有效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此外,法治环境不完善也是非营利组织面临的问题之一。
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非营利组织活动受到限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三、提升非营利组织的能力和影响力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升非营利组织的能力和影响力至关重要。
认识不同的社会组织
认识不同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由公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具有独立法人身份的非营利性团体,其活动范围涉及社会公益、慈善、文化教育、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
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本文将介绍几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公益组织和行业协会,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贡献。
一、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简称 NGO)是由公民自愿组成的独立的非营利性团体。
它们致力于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社会公正,并关注环境保护、人权保障、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的问题。
非政府组织以其独立性、专业性和灵活性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非政府组织通常由志愿者组成,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和价值理念而聚集在一起。
与政府机构不同,非政府组织不受政府的直接控制和干预,因此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它们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项目,为社会提供服务,并促进社会发展和改革。
二、公益组织公益组织是致力于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非营利性组织。
它们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教育、医疗、扶贫等各类服务。
公益组织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公益,推动社会公正,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公益组织依靠社会资源和捐赠资金来支持其运作和项目开展。
它们通常有一支专业的团队,并与政府机构、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公益组织不仅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还通过宣传教育和社会行动的方式,引起社会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和参与。
三、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由同一行业的组织和机构自愿组成的团体。
它们代表着该行业的共同利益和发展方向,致力于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行业的声誉和竞争力。
行业协会通常由该行业的企业、专家、学者和相关机构组成。
它们通过举办行业论坛、开展技术培训和研究,促进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
行业协会还与政府部门合作,就行业政策、标准和法规进行研究和倡导,维护行业成员的权益。
行业协会在促进行业发展、推动行业创新和协调产业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非营利组织基础知识
非营利组织基础知识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组织,其中非营利组织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那么,什么是非营利组织?它们是如何运作的?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非营利组织的基础知识。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非营利组织,简单来说,就是不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组织。
它们的目标通常是为了实现某种社会使命、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与以盈利为核心目标的企业不同,非营利组织将所获得的资源主要用于实现其组织的宗旨和目标,而非分配给组织的所有者或股东。
二、非营利组织的类型非营利组织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1、慈善组织这类组织致力于帮助贫困、受灾、弱势群体,通过筹集资金、物资和提供服务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2、教育和研究机构如学校、学术研究机构等,专注于知识的传播和创新。
3、文化和艺术组织推动文化传承、艺术创作和表演,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4、环保组织致力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5、社会服务组织为特定群体提供服务,如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
三、非营利组织的特点1、使命驱动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往往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社会使命,这是它们行动的核心动力。
2、资金来源多样化其资金可能来自个人捐赠、企业赞助、政府拨款、基金会资助以及自身开展的一些收费服务等。
3、志愿参与很多非营利组织依靠志愿者的力量来开展活动和提供服务。
4、透明度和公信力要求高由于资金大多来自公众,所以需要对财务和活动进行公开透明的报告,以赢得社会的信任。
5、非分配限制即组织的盈利不能分配给成员或管理者。
四、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机制1、战略规划明确组织的使命、愿景和长期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和计划。
2、项目管理设计和实施具体的项目来达成组织的目标。
3、财务管理合理筹集和使用资金,确保财务的稳健和透明。
4、人力资源管理吸引、培养和留住合适的员工和志愿者。
5、合作伙伴关系与其他组织、政府、企业等建立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npo
第一章1、非营利组织的定义:Nonprofit Organization,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独立的民间组织。
基本属性正规性-具有正式注册的合法身份,同时有法人资格,即民事责任能力。
非政府性--独立自主的自治组织;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属于竞争性的公共部门。
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能进行剩余收入(利润)的分配(分红);不得将组织的资产以任何形式转变为私人财产。
自治性-能控制自己的活动,不受外部控制的内部管理程序。
志愿性-特别是形成有志愿者组成的董事会和广泛使用志愿工作人员。
志愿公益性—志愿者和社会捐赠;社会公开性与透明性;提供两种竞争性公共物品。
分类:按组织构成分类——会员制组织,非会员制组织;按活动领域分类——环保组织,妇女组织,人权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工会,学校,医院,俱乐部等;按活动范围分类——国际NPO,全国性组织,区域性组织,草根组织,社区组织;按资源来源分类——政府资助的组织,自主经营的组织,慈善组织,互助组织与合作社,非营利企业;按服务性质分类——公益性组织,互益性组织;2、NPO的活动领域:环境保护、扶贫发展、权益保护、社区服务、经济中介、慈善救济3、第一部门:国家,缺乏效率;第二部门:市场,缺乏公平;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在国家与市场之间与国家和市场相比较有这些不足:(1)无论国家体系还是市场体系,都是相对独立的整体,第三部门却不构成一个整体,比较分散;(2)非营利组织动员的社会资源无论在规模上、构成上还是能量上,都远不及国家体系和市场体系; (3)非营利组织无论作为整体还是个体,都难以与政府、企业相抗衡,因而它们彼此之间还难以形成真正平等的相互关系。
4、NPO的产生、发展与演变(1)资本主义早期的非营利组织资本主义于19世纪正式确立,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一方面,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社会财富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急剧膨胀;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本身所包含的一系列根本的制度缺陷,带来了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导致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和战争,以及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的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
第三部门定义概念等
1、第三部门,介于国家和市场之间的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如俱乐部、慈善组织、科研机构、工会等。
这是相对于公共部门(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为私人所拥有,并以利润最大化为组织目标,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或提供服务以求得利润的各类工商企业组织)而提出的概念。
2、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或又称为志愿部门(Voluntary sector)是一社会学与经济学名词,意指在第一部门或公部门(Public sector),与第二部门或私部门(Private Sector)之外,既非政府单位、又非一般民营企业的事业单位之总称。
虽然各国对于第三部门的定义各自不同,但一般来说第三部门单位大都是由政府编列预算或私人企业出资,交由非政府单位维持经营的事业体。
一般常见的社团法人、基金会或非政府组织(NGO)通常都属于第三部门的范畴,虽然每个第三部门单位成立的背景与营运方式都有不同,但普遍来说第三部门单位通常具有像是以社会公益为目的,与不用缴税等特质。
那些以服务公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所得不为任何个人牟取私利的机构,都可划入第三部门。
3、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定义第三部门第一种是给出法律上的定义。
例如,美国税法501(c)(3)规定,免税组织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该机构的运作目标完全是为了从事慈善性、教育性、宗教性和科学性的事业,或者是为达到该税法明文规定的其他目的;二是该机构的净收入不能用于使私人受惠;三是该机构所从事的主要活动不是为了影响立法,也不干预公开选举。
而能够享受免税资格的组织便是第三部门组织(佛斯顿伯格,1991)。
第二种是依据组织的资金来源加以定义。
例如根据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标准,如果一个组织的一半以上收入来自以市场价格销售的收入,就是营利部门;如果一个组织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的资助则是政府部门;如果一个组织一半以上的收入不是来自于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和服务,而是来自其成员缴纳的会费和支持者的捐赠则是非营利的第三部门组织。
以下属于特别法人的是()
以下属于特别法人的是()
以下属于特别法人的是():
特别法人是指在法律上与自然人或普通法人具有同等地位的一种法律主体。
特别法人产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基金会、社会团体等。
特别法人的特点是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拥有与自然人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它们可以独立进行合同的签订和诉讼的提起,可以拥有和处分财产,还可以作为主体参与公众事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特别法人:
1. 政府机构:政府机构是由国家法律设立的专门行政机构,例如中央政府部门、地方政府机构、行政执法机构等。
2. 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为非经营目的而设立、由志愿者组织和管理的社会组织,例如慈善机构、社会公益组织等。
3. 基金会:基金会是指为特定公益目的而设立,由一定财产形
成的法人组织,例如教育基金会、科研基金会等。
4. 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是指由一定数量的自然人组成,为了共
同追求共同利益而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组织,例如行业协会、社团
组织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特别法人类型,它们在法律上享有特殊的地
位和权益,可以独立行使法律规定的权力和义务。
特别法人的存在,不仅为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多样化
的组织形式。
公益组织、非营利组织、非政府部门、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之间的关系
公益组织、非营利组织、非政府部门、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之间的关系公益组织、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志愿者组织、慈善机构之间的关系公益组织、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志愿者组织、慈善机构之间的关系在“公益组织”概念之外,时常徘徊着几个性质相同但意思又不尽相同的概念让我们觉得左右为难,今天在这里让我们来好好分析、归纳、总结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理清其中的脉络,除上文所讲的公益组织,我们将对其他概念进行一个分析对比。
1、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
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等。
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
2、非政府组织[1]: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缩写NGO)是一个不属于政府、不由国家建立的组织,通常独立于政府。
虽然从定义上包含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但该名词一般仅限于非商业化、合法的、与社会文化和环境相关的倡导群体。
现在该名词的使用一般与联合国或由联合国指派的权威NGO相关。
3、第三部门:从范围上讲是指不属于第一部门(政府)和第二部门(企业)的其他所有组织的集合。
因此,主要为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未注册的草根组织。
学者认为它应当与第一、第二部门互补互动,而不是向这两个部门挑战乃至试图取代它们。
4、志愿者[2]组织:志愿者组织是存在并发展于中国的,以从事公益事业和志愿劳动为基础的团体组织。
志愿者组织最早的原型来源于香港的“义工组织”和台湾地区的“志工组织”,后来传入大陆后,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成为今天的志愿者组织。
志愿者、义工、社工、志工只是不同地区在该类组织中的不同称呼而已。
5、慈善机构[3]:慈善机构是指从事慈善事业的机构,它是通过合法的组织,以社会捐助的方式,按特定的需要,把可汇聚的财富集合起来,由组织进行再次筹备分配的行为方式。
学会区分不同的社会组织
学会区分不同的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
对于公民来说,了解不同的社会组织,区分它们的性质和作用,对于正确选择合适的组织参与、提升社会参与能力以及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学会区分不同的社会组织。
一、政府主导的组织政府主导的组织是社会组织中最常见也最为人熟知的一类。
这类组织通常由政府设立,以政府的指导和资金支持为基础,旨在推动政府的各项政策、计划和倡议的实施。
政府主导的组织在推动公共事务、社会福利、教育、环保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教育局、环保局、妇女联合会等都属于政府主导的组织。
二、非政府组织(NGO)非政府组织是一种独立于政府机构的社会组织。
与政府主导的组织不同,非政府组织通常以非盈利为目标,由社会成员自发组织起来,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
它们可以关注环境保护、人权、教育、健康等多个领域。
非政府组织以独立性、民主性和参与性为核心价值观,其发展需要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例如,红十字会、绿色和平组织、乐施会等都是非政府组织的典型代表。
三、行业协会与商会行业协会与商会是由某个行业或行业相关的企业自发组成的团体。
它们旨在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开展行业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行业协会与商会也会代表行业利益并与政府、其他组织进行合作和沟通。
例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美国商会等都是行业协会和商会的代表。
行业协会和商会在促进行业发展、维护行业权益以及提供会员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社会团体与文化组织社会团体与文化组织是由自发组织的公民或感兴趣的群体组成的组织形式。
它们通常聚焦于特定领域的文化、艺术、体育、公益等方面,旨在推广特定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社会团体与文化组织可以为社区提供文化交流、娱乐活动、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支持。
例如,戏曲爱好者协会、摄影俱乐部、乡村图书馆等都属于社会团体与文化组织的范畴。
总之,学会区分不同的社会组织对于我们正确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组织分类
社会组织分类
社会组织是指那些具有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共同参与和共同贡献的社会实体,包括政府机构、企业、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社区组织、志愿者组织等。
这些组织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一、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是最重要的社会组织之一,它们是国家的行政机关,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
政府机构包括中央政府机构、地方政府机构、公共事业机构等。
二、企业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主要参与者,它们是营利性组织,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来获取利润。
企业包括各种规模和类型,如大型跨国公司、小型企业、创业公司等。
三、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们通常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如慈善事业、环保、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
非营利组织包括基金会、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等。
四、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是由个人或组织自愿组成的,旨在促进特定领域的社会公益事业的组织。
社会团体包括行业协会、工会、妇女组织、青少年组织等。
五、社区组织
社区组织是致力于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组织,它们通常是由社区居民或志愿者组成的,负责推进社区公益事业,如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医疗卫生等。
六、志愿者组织
志愿者组织是由志愿者组成的组织,旨在提供志愿服务,如慈善捐赠、义务劳动、文化交流等。
志愿者组织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的志愿服务需求。
非营利组织法律框架与社会公益的关系研究
非营利组织法律框架与社会公益的关系研究非营利组织是指那些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社会公益事业而存在的组织。
这些组织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推动社会进步。
但是,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框架与社会公益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法律框架与社会公益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一、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框架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框架是指非营利组织在法律上的地位和规范。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间非营利组织法》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该法规定了非营利组织的种类、设立、登记、管理等方面的规定,明确了非营利组织的权利和义务。
此外,我国还有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志愿服务条例》等,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了更加详细的规范。
二、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益非营利组织是为了社会公益事业而存在的,因此,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益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非营利组织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推动社会进步。
例如,慈善组织可以向贫困地区捐赠物资、资金,帮助当地居民改善生活条件;环保组织可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同时,社会公益也需要非营利组织的支持。
政府虽然在推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其资源和能力有限。
而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更加专业、有效的支持。
三、非营利组织法律框架对社会公益的影响非营利组织法律框架对社会公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法律框架能够保障非营利组织的权益和合法性。
在法律框架下,非营利组织可以依法设立、登记、运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其次,法律框架能够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行为,防止其滥用权力或者违法行为。
这有助于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非营利组织存在着违规操作、财务不透明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了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形象和信誉,也对社会公众产生了负面影响。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关系研究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关系研究引言在当代社会,非营利组织在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密切关系,并分析这种关系对于社会的影响。
第一部分:非营利组织: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力量非营利组织是一种追求社会公益目标而非盈利的组织形态,它们以推动社会进步和保障公众利益为己任。
非营利组织可以是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环境保护组织等等。
它们通常由一群志愿者或致力于特定事业的人们组成,这些人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来改善社会环境。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公益事业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能够聚集雄厚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
例如,一个专注于环境保护的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募集资金、组织志愿者和开展公共教育活动来推动环保事业的进步。
他们能够向公众传播意识,吸引更多人加入其中,共同努力实现环保目标。
此外,由于非营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标,他们更加注重社会效益。
这使得他们能够在特定领域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一些非营利组织在专业领域具备着强大的专业知识,他们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研究、解决问题,并为相关行业提供政策建议。
第二部分:社会公益事业:推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壮大社会公益事业是非营利组织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非营利组织的参与和推动。
例如,一个致力于教育公平的社会公益项目可以吸引相关的非营利组织进行资源的捐助,并得到志愿者的积极支持。
这样的社会公益项目正是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益事业之间互相促进的一个典型例子。
社会公益事业的成功发展也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大量的资源和支持,而非营利组织正是能够为之提供这些资源和支持的组织形态。
非营利组织能够通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来扩大影响力,建立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并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第三部分: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联动效应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益事业之间的密切关系带来了双向的联动效应。
非营利组织通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升自身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同时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也依赖于非营利组织的支持和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益组织、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志愿者组织、慈善机构之间的关系
公益组织、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志愿者组织、慈善机构之间的关系
在“公益组织”概念之外,时常徘徊着几个性质相同但意思又不尽相同的概念让我们觉得左右为难,今天在这里让我们来好好分析、归纳、总结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理清其中的脉络,除上文所讲的公益组织,我们将对其他概念进行一个分析对比。
1、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
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等。
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
2、非政府组织[1]: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缩写NGO)是一个不属于政府、不由国家建立的组织,通常独立于政府。
虽然从定义上包含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但该名词一般仅限于非商业化、合法的、与社会文化和环境相关的倡导群体。
现在该名词的使用一般与联合国或由联合国指派的权威NGO相关。
3、第三部门:从范围上讲是指不属于第一部门(政府)和第二部门(企业)的其他所有组织的集合。
因此,主要为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未注册的草根组织。
学者认为它应当与第一、第二部门互补互动,而不是向这两个部门挑战乃至试图取代它们。
4、志愿者[2]组织:志愿者组织是存在并发展于中国的,以从事公益事业和志愿劳动为基础的团体组织。
志愿者组织最早的原型来源于香港的“义工组织”和台湾地区的“志工组织”,后来传入大陆后,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成为今天的志愿者组织。
志愿者、义工、社工、志工只是不同地区在该类组织中的不同称呼而已。
5、慈善机构[3]:慈善机构是指从事慈善事业的机构,它是通过合法的组织,以社会捐助的方式,按特定的需要,把可汇聚的财富集合起来,由组织进行再次
筹备分配的行为方式。
此类组织具有如下特点:(1)以社会成员的慈善心为道德基础;(2)以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和资源捐献为经济基础;(3)以社会性的民间公益团体或公益组织为组织基础;(4)完全以捐助者的意愿为实施基础。
慈善事业的这些特征将它和政府从事的社会救助事业区分开来。
通过对上述的几个相近的同性质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其中所包含的联系和存在的差别,归纳起来,主要有一下几点:
1.公益组织、非营利组织、慈善机构等可以统称为第三部门,第三部门是这些概念中涵义最为广泛,内容最为丰富,定义最为笼统的概念。
2.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公益组织可以统称为非营利组织,但非营利组织区别与第三部门的标志是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性,在第三部门的发展中,更强调其对政府、企业角色之外的补充和功能的互补性。
3.非政府组织主要是从事“政府性”工作的非正式组织,其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国际、政府之间的协议之上,目前的世界主要非政府组织主要是在联合国领导下的从事“为消除人类不平等、饥饿、贫穷”为福祉的组织。
4.公益组织、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是这些概念中具有相对清晰界限的领域,其中慈善机构着重强调以汇聚可用财富进行再分配的组织机制;公益组织基本涵盖了较为正式的、得到官方认证的大型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组织是存在于较小规模的、服务小地区的非营利组织模式,本论文中涉及的所有“社区志愿者公益组织”就是这类服务于社区的小型非营利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