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图谱之粒细胞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性粒细胞异常改变:
1.核象变化包括核左移和l核右移,反映中性粒细胞的成熟程 度G 正常血象中有少量杆状核细胞出现,它与分叶核细胞之 间的比值约为1:13。 ( I )核左移:外周血中出现不分叶粒细胞(指杆状核粒细胞、 幼稚粒细胞)超过5%。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 染上急性中毒、急性失血及急性溶血等。如晚幼粒、中幼粒 等细胞增多为极度左移,多见于类白血病反应或白血病。具 体表现为: ①伴白细胞总数增高的核左移称再生性左移,常见于急性化版 性感染,如大叶性肺炎等; ②白细胞总数不增加或减低的核左移称退行性左移,常见于严 重感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如伤寒、感染中毒性休克的败 血症等。 ( 2) 核右移:是指中性粒细胞核出现4 、5 叶(正常时多为 3 叶l) 或更多,其百分数越过3%。这是造血功能衰退或造血 物质缺乏的表现。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使用抗代谢药物 后。此外,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象右移,提示预后不良。
嗜中性晚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5-25μ 胞核: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其核凹 陷不到核直径的一半。核膜增厚,染色质粗 糙,紧密,核仁消失。 胞浆:量多,浅红色。全胞浆中布满中性特 异颗粒。
嗜碱性晚幼粒细胞
嗜中性杆状粒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呈圆形,胞质淡红色。胞核幼 稚型的呈杆状或马蹄形,成熟的呈分叶状, 三叶的较多见,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 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 或组织。
中性粒细胞异常改变:
3. 退行性变表现为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 缘不清。胞核可呈固缩、肿胀、破碎、溶解 等变化,退行性变是细胞衰老死亡的表现。
空泡粒细胞
红斑狼疮细胞
Hargraves(1948)首先在骨髓中发现,Haserick(1949)从 外周血中找到LE细胞。miecher(1954)证明红斑狼疮细胞 因子为一种抗核因子,是一种γ球蛋白,现已明确形成LE 细胞需要4个因素:①LE细胞因子,是一种抗核蛋白抗体, 存在于外周血、骨髓、心包、胸腔和腹腔积液、疱液和脑 脊液中,其相应抗原为脱氧核糖核酸一组蛋白复合物,此 抗原存在于细胞核内;②受损伤或死亡的细胞核,无种属 和+器官特异性,即人或动物的各种器官的细胞核均可与 LE细胞因子起作用;③活跃的吞噬细胞,一般为中性粒 细胞;④补体:在吞噬时需要补体的参与。LE细胞形成 的过程首先为LE细胞因子与受损伤或死亡的细胞核起作 用,使细胞核胀大,失去其染色质结构,核膜溶解,变成 均匀无结构物质,所谓“匀圆体”细胞膜破裂,匀圆体堕 入血液,许多吞噬细胞聚合来吞噬此变性的核,形成花瓣 形细胞簇,随后此变性核被一个吞噬细胞所吞噬,就形成 所谓LE细胞,补体参与起促进吞噬作用 约90%~ 70%活动性SLE患者,LE细胞检查阳性。其他疾病如硬 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中约10%病例可查见该细胞,此 外,慢性活动性肝炎、药疹如普鲁卡因酰胺及肼酞嗪(肼 苯哒嗪)等引起也可阳性。
Alder-Reilly异常
Alder-Reilly异常:主要的形态特点是白细胞中(包 括嗜中性、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胞浆中含有粗大的染成深蓝色的(嗜天青)颗粒, 有的压在核上,易与中毒性颗粒混淆;通常颗粒不 多,但仔细观察较易发现。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是一种粘多糖代谢障碍性疾病。异常颗粒是由 于溶酶体缺乏某些水解酶,造成粘多糖和神经鞘磷 脂堆集,成为可染色的颗粒。患者常同时伴有脂肪 软骨营养不良或Hurler综合症。
Cheidiak-Higashi异常:主要形态特点是在嗜中性粒细胞 (包括幼稚细胞)胞浆中,含有一种粗大的颗粒。该颗粒大 小不一,直径1-4μ,圆、椭圆或不规则形,染成灰蓝色、蓝 紫色、以至棕红色,甚为显著;髓过氧化物酶,苏丹黑B染 色和酸性磷酸酶均为强阳性。有时在嗜酸性、嗜碱性和单核、 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组织细胞中亦可见到此种大颗粒。患 者称为Cheidiak-Higashi综合征(CHS),多见于幼儿,呈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通常伴有中度白化病,其眼球及皮肤色 淡而缺乏色素。眼球震颤和畏光。目前认为这种粗大颗粒是 一种巨大的溶酶体。含有这种溶酶体的细胞吞噬能力仍属正 常,但游走能力及趋化性以及消化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 故极易感染细菌和病毒,并因反复感染最终出现外周血中白 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多数在幼年即死亡,但杂合子可 无任何症状。
核右移
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核为主,若5 叶核者超过3%时,或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大部分为4-5也或者更多,称为核右移。此时 常伴有细胞总数减少,与造血物质缺乏或骨 髓造血功能减退有关。常见于营养性巨幼细 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也可见于应用抗代 谢药物如阿糖胞苷等。在炎症的恢复期可有 一过性右移。若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右移 变化,则多预后不良。
嗜碱性杆状粒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描述:最多,形态不规则,外 周常有突起,胞质淡红色。胞核幼稚型的呈 杆状或马蹄形,成熟的呈分叶状,三叶的较 多见。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白细胞根据 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颗粒 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 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 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嗜 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 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
中性多分叶核粒细胞
巨大的中性多分叶核粒细胞,数一数分了多 少叶。比较一下周边的淋巴细胞和红细胞, 可以粗略估计其大小。
原始粒细胞
胞体:直径10-20μ,圆或稍椭圆。 胞核:较大、圆或稍椭圆居中或稍偏一侧, 占细胞2/3以上,染色质细呈细粒状,排列均 匀,平坦如一层薄沙,无浓集。核膜较不清 楚。 核仁:2-5个较小,清楚,呈淡兰或无色。 胞浆:量少,呈明亮天兰色,绕于核周,无 颗粒,过氧化酶染色阴性,但后期有时也可 见阳性颗粒。
佩尔杰异常症血象(pelger-huet)
佩尔杰异常症:一种遗传性周围血象中的粒 细胞异常症,粒细胞的核叶不超过1-2个,并 具有异常粗的核染色质
中毒颗粒
中毒颗粒为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的较粗大 、 大小不等 、 分布不均的深蓝色或蓝黑色颗粒。 在较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及恶性 肿瘤时多见。
胞体:直径16-20μ,圆形。 胞核:圆形,或稍有凹陷,位于中央或稍偏 位,约占整个细胞2/3,染紫红色,核膜明显, 染色质尚均匀,随成熟渐增浓或呈小块状, 核仁厚失。 胞浆:多,淡红色,有多量嗜中性颗粒,染 紫红色,细而圆。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描述:细胞 呈圆形,直径13-15μm。胞质内充满粗大、 整齐、均匀、紧密 切片下的嗜酸性粒细胞 排列的砖红色或鲜红色嗜酸性颗粒,折光性 强。细胞核的形状与嗜中性白细胞相似,通 常有2-3叶,呈眼镜状,深紫色。嗜酸性粒 细胞容易破碎,颗粒可分散于细胞周围。
吞噬有大量霉菌的白细胞
吞噬有大量霉菌的白细胞。白细胞以他特有的功 能将霉菌吞如,牺牲自己,杀灭敌人。视野中还 可见到完整正常的白细胞,周边的霉菌也许是他 将要吞噬的对象。红细胞在这里保持完整,说明 他没有参与清楚细菌的工作。上图未染色,下图 SM染色。
嗜酸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本病例来自早产婴儿,此血片为出生后46天的涂片, 白细胞总数为17.95×10^9/L。中性粒细胞分5叶核 以上者超过3%,或大部分为4-5叶或者更多叶,称 为核右移。此时常伴细胞总数减少,与造血物质缺 乏或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有关。常见于营养性巨幼细 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 如阿糖胞苷等。在炎症的恢复期可有一过性右移。 若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右移改变则多预后不良。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较中性中幼粒细胞小,呈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微绒毛很少。胞核较大,核/胞质比例大,圆形或椭圆形, 可有凹陷,核内常染色质减少,异染色质增多,在核周凝集 较明显,核仁不常见。胞质内游离核糖体和糙面内质网较多。 线粒体较中性中幼粒细胞多而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基质致 密。高尔基体发育良好,中心粒常见。胞质内出现很多“嗜 碱性”颗粒,颗粒较大,一直径为0.5~1.2μm,外有界膜包 围,基质内有大量排列规则的致密小颗粒,直径150nm,有 少数“嗜碱性”颗粒内容为均质,偶见结晶状核心,由于嗜 碱性颗粒是水溶性的,在标本制备过程中有些颗粒内容物被 抽出,使颗粒显空泡状。
May-Hegglin异常
May-Hegglin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白细胞异常, 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特点是在粒细胞及 单核细胞胞浆中,出现蓝色的类似杜尔氏体 的包涵体。患者常同时伴有巨大血小板,血 小板减少、以及轻度出血倾向,但绝大部分 人不表现任何症状。
Cheidiak-Higashi异常
Auer'体
奥尔(Auer)氏体:是含于胞浆内的一种被罗 氏染色染成红色的棍棒状小体。形态类似抗 酸染色的结核杆菌。一般认为它是嗜天青颗 粒融合而成(来自溶酶体?),髓过氧化物 酶,苏丹黑B染色和PAS反应都呈阳性。正常 细胞中见不到,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时原始、 早幼粒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胞浆中,但决不 会出现于淋巴和红细胞中,故对白血病的鉴 别有一定价值。
早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2-15μ,比原始粒细胞较大。 胞核:大,圆或稍卵圆形,位于中央或稍偏 位,染色质颗粒较原始粒细胞稍粗糙,呈均 匀大沙粒体,核膜不清楚。 核仁:核仁1-3个,但有时核仁少而小。 胞浆:量较多,分布可不等量。淡兰色,无 核周界,有嗜天青颗粒,过氧化酶染色阳性。
嗜中性中幼粒细胞
嗜碱Leabharlann Baidu粒细胞
这类细胞的颗粒内含有组织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 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织胺可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过敏 性慢反应物质是一种脂类分子,能引起平滑肌收缩。机体发 生过敏反应与这些物质有关。嗜碱性细胞在结缔组织和粘膜 上皮内时,称肥大细胞,其结构和功能与嗜碱性细胞相似。 特点 颗粒可覆盖在细胞核上,因之细胞核虽亦呈分叶状,但 常不清楚。嗜碱性颗粒的特点与肥大细胞的颗粒相似,但两 种细胞的关系尚待研究。图为比较嗜 嗜碱性粒细胞 碱性粒细胞(B)与中性粒细胞(N)和嗜酸性粒细胞(E)颗 粒的区别。
中性粒细胞异常改变:
2. 毒性变化 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各种重金属或药物 中毒、大面积烧伤等,中性粒细胞可出现形态变化。具体表 现为:①细胞大小不均:为骨髓内幼稚粒细胞发生不规则的 分裂增殖所致;②中毒颗粒:细胞质中部分或全部颗粒变粗, 着色深,颗粒的分布及大小不等,可能为中性颗粒成熟过程 中发生变性所致;③空泡:可在细胞质或核中出现,常为多 个,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后未能着色所致;④Dohel体: 细胞质内出现嗜碱性多呈斑块、梨形或云雾状,可 能为 核浆发育不平衡所致,为细胞严重毒性变的表现;⑤核棘突: 胞核有各种形态的芽状突出,临床意义尚不明确,可能与中 毒、癌转移、严重放射损伤等有关。
尿中吞噬细胞
尿中吞噬细胞(phagocyte)有来自中性粒的 小吞噬细胞,为白细胞的2~3倍,主要吞噬 细菌等微小物体。有来自组织细胞的大吞噬 细胞,边缘多不整齐,呈圆形或椭圆形,胞 质丰富,常有空泡,约为白细胞的3~6倍; 胞浆内可见较多的吞噬物,如红白细胞、脂 肪颗粒、精子、颗粒状物体、甚至其他小型 吞噬细胞等。
检验图谱
血液图谱之粒细胞系
浆细胞
一组浆细胞图。患者怀疑为浆细胞白血病,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数量增加,且幼稚细胞占 较多比例,散点图明显异常。因而进行涂片 复检,镜下发现此类典型的细胞,初步判断 为浆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外周血中一般成熟的为主, 正常范围在0-2%之间。但是早幼(上)和中 幼(下)的嗜碱性粒细胞你可能基本没有见 过。此图来自某眼科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嗜 碱性粒细胞高达30%,且自己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