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_身份_与_身份认同_

合集下载

中小学教师职业身份认同变化趋势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身份认同变化趋势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身份认同变化趋势研究教师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角色,其职业身份的认同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工作满意度,还深刻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新技术的迅速融入,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身份认同经历了显著变化。

本文将探讨这些变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教师个人和教育体系的影响。

### 一、背景分析职业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在职业生命周期中,对自身身份及其角色的认知与评价。

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影响职业身份认同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社会文化的变迁、教育政策的调整、公众对教师职业的看法等。

近年来,社会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发生了变化,也促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的目标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全面素质的培养。

同时,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在线教育和混合学习模式的锐增,进一步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

这些变革使得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引导者、合作者、学习者。

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和价值,从而使得职业身份认同不断演变。

### 二、现状分析1. **社会认知的多元化**教师职业曾被广泛尊重,被视为神圣职责。

然而随着社会对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等问题的关注加深,公众对教师的期望逐渐多元化。

一方面,教师被期待成为知识传播者;另一方面,他们也要承担更多的心理辅导、德育教育以及社交技能培养等职能。

这种多重角色使得许多教师感受到职业认同的困惑。

2. **职业成就感的变化**传统上,教师通常通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升学率来衡量自身的职业成就。

这种评判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育过程中的其他关键因素,如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人际关系和情感等。

如今,随着教育评价指标的逐渐丰富,教师开始寻求更全面的自我认同,接受新的成就感来源,如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的提高。

3. **政策与制度影响**国家和地方政府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教育改革和教师发展的政策。

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构建与挑战

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构建与挑战

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构建与挑战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环境中,教师的职业身份认同日益受到关注。

教师的职业身份不仅关乎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同时对学生的成长与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理解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构建过程及其面临的挑战,对于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尤为重要。

职业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在其职业角色中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和理解。

对于教师而言,这种身份认同不仅涉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包括对职业使命感的认识、社会角色的理解以及与教育相关的价值观的形成。

教师的职业身份是在其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构建而成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人经历对职业身份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成为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中,往往会经历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包括教育专业的学习、实习经历、在职培训等。

这些经历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积累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能塑造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价值观。

教育专业的学习使教师了解教育学理论,增强了他们对教育使命的认同,而在职培训和实践则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工作中的挑战和责任。

此外,社会与文化因素对职业身份的认同也有显著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教师的职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各不相同。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教师被视为尊贵的职业,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公众认可,教师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更易于建立起强烈的职业身份认同。

而在一些地方,教师的职业被视为低收入职业,社会对其的认同感则相对较低,这样的环境往往会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影响其职业身份的构建。

教育政策和学校文化也是影响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工作内容、评价体系和职业发展路径。

在许多国家,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课程标准和评估体系,这些变化不仅要求教师不断适应与调整教学方法,也考验着他们对自身职业身份的认同。

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包括领导风格、同事关系、学校支持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师对自身身份的认知和认同。

面对这些挑战,教师在构建职业身份认同时需要主动寻求资源与支持,积极参与专业发展和社区分工。

教师的身份与身份认同

教师的身份与身份认同

教师的“身份”与“身份认同”——崇仁中学教师校本培训专题之十六教师作为一个“身份”的标记,其中包含了制度性的“权利”(rights)和心理性的“认同”(identity)两个组成要素,其中“权利”表示着一种法律上的地位,而“身份认同”则是对“权利”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在法律地位之外的另一种社会感知。

以这样一种理论范式为基础,我们不难作出这样的推论:对于教师群体生存状态的研究,一方面有赖于对教师身份在制度安排上的考察,另一方面也与社会对于教师群体的身份认同有关。

也就是说,在我国,“教师”既是一种制度规定的法律身份,也是一种社会所确认的社会身份。

所以,我们需要探讨教师如何在这种制度身份与现实中的社会身份认同中得以生存并得到维持的机制。

一、作为制度化利益的“教师身份”现代社会的交往形式是一种结构性的,任何一种关系通常可以由“制度”将其上升为规范化、定型化的行为方式。

因此,无论制度在何种意义上被使用,它都是从非个人关系的角度表示“一种具有规范意义的范畴”。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事实上能(该)做些什么,不能(该)做些什么,拥有什么权利,承担什么责任,做了某事或因某种行为就会得到什么或者失去什么,这都是由他生活于其中的制度体系所规定的。

对于教师群体而言,这种决定是通过被赋予一定的“身份”得以实现的。

从根本上说,身份就是某人或群体标示自己的标志或独有的品质。

经典的身份理论认为,身份是一种常驻不变的“人格状态”,是赖以确定人们权利和行为能力的基准,人们一旦从社会获得了某种身份,也就意味着他获得了与此种身份相适应的种种权利。

但现代建构主义认为,“身份”是由社会所建构的,是行为者通过其在社会环境中不断和他身外的或者未曾预料到的经验相遇,并把某些经验选择为属于自身的东西。

因此,身份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演变中持续和在持续中演变的过程。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身份是流动的,也是变化的;不是一个可以自我决定的概念,还需要对于身份本身的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教师角色与身份认同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教师角色与身份认同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教师角色与身份认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教师角色与身份认同教师是社会中一份子,肩负着培养未来一代的重要使命。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教师培训成为了广大教师们持续学习的重要途径。

在参与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以及建立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传递知识的引路者,不仅需要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还需要充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教学方法。

我参与的一次教师培训课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教学理论中的重要观点和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我通过课程学习,逐渐明确了教师的角色定位,意识到自己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导者和启迪者。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角色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在课程中,我了解到了课堂教学的多元性和灵活性。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问引导、案例研究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因此,我珍视每一个课堂教学时机,努力创造有趣、互动、启发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

同时,教师角色的建立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也是教师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学到了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要素包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等。

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需求,我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们的多样性,关注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这样,我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对我的认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的身份认同是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的关键所在。

在教师培训课程中,我明确了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情怀。

教师应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关爱与耐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支持者。

在总结参与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时,我深刻认识到教师角色与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幼儿园新教师的身份认同与职业使命感

幼儿园新教师的身份认同与职业使命感

幼儿园新教师的身份认同与职业使命感2023年,幼儿园新教师的身份认同和职业使命感逐渐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增加,从业者的素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教师的身份认同和职业使命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幼儿园新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样的重要性。

在我加入这个职业之前,我一直想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

对于我来说,这个职业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承载了我对于孩子们未来的期盼和祝愿。

因此,在接受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和职业使命感。

首先,教师的身份认同非常重要。

在我看来,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答惑”的职业,更是一个“陪伴成长”的角色。

我们需要以孩子的视角来思考问题,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发自内心地爱孩子、尊重孩子,并且与他们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

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需要注重自身的素质提升,不断学习和进步,以更好地为孩子服务。

其次,职业使命感是教师工作的精髓。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职业使命。

我的职业使命是为每个孩子提供一个愉悦、丰富和健康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幼儿园里度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时光,并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注重孩子个体发展的全面性,并且坚持以爱心和耐心组织和开展各项活动。

最后,教师的身份认同和职业使命感也需要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和支持。

只有当我们的社会将教师视为价值的主人公和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教师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支持,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发展。

总之,幼儿园新教师的身份认同和职业使命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不断的实践和提高中,我们将不断完善自我身份认同和职业使命感,并为孩子们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幼儿教育的队伍,为我们的未来做出更积极和更有意义的贡献。

幼儿男教师身份认同 pdf

幼儿男教师身份认同 pdf

幼儿男教师身份认同幼儿男教师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它涉及到个体对自己作为男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价值和地位的认知和评价。

这种认同不仅受到个人经历、教育背景、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还与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同事关系以及家长的期望等密切相关。

首先,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幼儿男教师的身份认同往往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一些社会中,男性通常被期望承担家庭的经济支柱和决策者的角色,而幼儿教育则被视为女性的领域。

这种观念可能会导致男性在选择幼儿教育作为职业时面临一定的社会压力和偏见,从而影响他们的身份认同。

其次,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和同事关系也会对男教师的身份认同产生影响。

如果幼儿园能够营造一个积极、包容和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让男教师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和尊重的,那么他们就更有可能形成积极的身份认同。

相反,如果幼儿园中存在性别歧视或偏见,男教师可能会感到孤立和排斥,从而影响他们的身份认同和工作表现。

此外,家长的期望也会对男教师的身份认同产生影响。

一些家长可能认为男性更适合担任体育、科学等领域的教师,而不太适合担任幼儿教育的工作。

这种期望可能会让男教师在工作中感到不被理解和认可,从而影响他们的身份认同和工作积极性。

为了促进幼儿男教师的身份认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幼儿园应该积极营造一个包容、支持和尊重的工作环境,让男教师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和尊重的。

这可以通过制定平等的政策、提供公平的机会、鼓励男教师参与决策等方式来实现。

2. 加强专业培训:通过提供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男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这不仅可以提高男教师的工作质量,还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身份认同。

3. 增进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家长对男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这可以通过组织家长会、分享男教师的工作经验和成果等方式来实现。

4. 倡导社会文化的变革:积极倡导社会文化的变革,打破传统观念对男性从事幼儿教育的偏见和歧视。

高中英语教师身份认同

高中英语教师身份认同

日期:contents •教师身份认同的概述•高中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困境•高中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构建•高中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实践策略•结论与展望目录教师身份认同的概述01定义教师身份认同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自己作为教师的角色、地位、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和认同。

特点教师身份认同具有独特性、自主性、实践性等特点,它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还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定义与特点教师身份认同的重要性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身份认同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强职业幸福感和满足感。

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身份认同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教育教学指导,促进学生的发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身份认同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师身份认同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传统的“教书匠”形象到现代的“专业人士”形象,教师的身份认同逐渐得到提升和重视。

历史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身份认同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技能,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发展教师身份认同的历史与发展高中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困境02教学任务与工作压力教学内容的挑战01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通常包括教授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工作量的压力02高中英语教师通常需要承担较大的工作量,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这些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工作压力的挑战03由于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和评价较高,高中英语教师常常感受到来自学校、家长、学生和社会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职业认同。

社会期望的压力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往往比较高,认为教师应该是完美的化身,这给高中英语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评价体系的挑战现有的评价体系往往过于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使得高中英语教师不得不围绕考试来设计和实施教学,从而影响了教师对教学任务的把握和完成。

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

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

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张军凤张军凤/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学硕士(天津300191)教育发展研究2007.4A发展・教师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应该受到关注,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为教师开拓探寻自身的活动空间,主动建构自己的专业身份认同提供充分的条件。

一、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内涵所谓身份认同,就是人们对自身归属的主动寻求。

在英文中,身份和认同是同一个单词“identity”,它的基本含义为“‘在物质、成分、特质和属性上存有的同一的性质或者状态、绝对或本质的同一’,以及‘在任何场所任何时刻一个人或事物的同一性;一个人或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其他的状态或事实’。

”[1]换句话说,身份认同旨在使处在某一群体中的个体,主动建立一个认知和表达体系,在自己是谁、自己是做什么的、扮演什么社会角色、遵循什么规范等问题上形成清晰的主体意识并表现出相应的主体行为。

专业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己作为专业人员身份的辨识与确认,它关注的是个体在本群体中的个体差异,它的本质在于个体在群体中突显自己的身份特征,表达的是个体在本群体中“做到最好”的主体诉求。

身份认同和专业身份认同二者既互相联系又有区别。

身份认同包含专业身份认同,专业身份认同是对身份认同进一步的感知与确认。

从某种程度讲,身份认同是向外的,它旨在使个体能够体认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能够接受和践行所在群体的行为规范、原则和价值取向,实现一种群属感;专业身份认同是向内的,它使身处于某个群体中的个体获得自我实现的需求,努力使自己更加专业化,在本群体中彰显自己特有的身份特征,标识的是一种在群体成员中的地位。

不过,无论是身份认同还是专业身份认同,二者都是主体在一定的生存场景下,在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考量下,在与外界的互动作用下,对自己的生存状态、生存意义的持续、主动建构的过程。

教师的身份认同是指教师自我对社会所界定的教师内涵的认知与体验,确认自己作为一位教师,允诺和遵从作为教师的规范准则,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身份的重要标志。

我国教师身份认同研究述评

我国教师身份认同研究述评

我国教师身份认同研究述评近年来,我国对老师身份认同的研究不断增多,科学家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探讨老师身份认同,本文将对我国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进行一番评述。

一、老师身份认同的概念认同是人们对自身各种特征的认可、肯定和满足,概括来讲,认同是人们对自己是谁的认知。

老师身份认同指的是老师在教师身份中对自我认知与肯定的过程,此过程在教师们担任教师的职业和角色时,自身角色意识和心理认同积极地形成,进而完善和彰显其专业能力,并为其他教育角色所塑造;老师身份认同对其他角色的形成也有巨大的影响力,既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又可以促进教师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发展。

二、我国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国教师身份认同研究也取得了大量实证性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对教师身份认同内涵的研究、对教师身份认同维度的研究、对教师身份认同的测量的研究以及对教师身份认同发展的影响因子的研究等。

(1)对教师身份认同内涵的研究教师身份认同是什么?研究发现,教师身份认同的内涵包括教师自身履行职责意识、职业尊重意识、对对手团体实现平等公平的认识等,这些意识可以构建在教师专业实践中,并且通过学习获得,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各种职业培训来增强自身的职业认同感。

(2)对教师身份认同维度的研究教师身份认同有哪些维度?研究发现,教师身份认同的维度主要有教师技能认同感、对对手团体的认同感以及对职业道德的认同感。

他们是教师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构成教师身份认同的完整性、体系性和有效性,从而使教师认同感和行为协调一致,使教师们为学校做出积极的贡献。

(3)对教师身份认同的测量研究教师身份认同可以如何测量?研究发现,教师身份认同可以通过角色冲突程度、专业化满意度和投入回报感知等方式测量,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有效的测量结果,为了更好地评估教师的认同感,可以结合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测量,对教师的认同水平进行科学测量。

新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身份认同

新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身份认同

新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身份认同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而教师是其中最具有影响力和责任感的人。

在2023年,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身份认同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在新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领者和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者。

教师需要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包括丰富的专业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优秀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技能、良好的沟通、协作和组织能力以及坚定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从学生的成长和成就出发。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习惯养成,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各种文化领域,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综合素质。

教师还要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进程和学习成果,指导和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天赋发展个性化课程,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除了教育工作,教师还需要承担着更广泛的社会责任。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多重文化背景,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压迫,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为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身份认同也变得更加多维和个性化。

教师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探索和实践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教师还需要与时俱进,跟随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紧跟新的技术、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教育趋势,不断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和变革。

总之,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身份认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它们是随着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而迭代迭代,不断更新和完善。

但教师一些重要的素质和基本的价值观是不变的,如教育的使命、学生优先、人文关怀、开放和包容等,这些素质和价值观能够为教师提供坚实的支撑和动力,引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发展中的职业身份认同研究

教师发展中的职业身份认同研究

教师发展中的职业身份认同研究引言:教师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肩负着传道授业、育人成才的重要使命。

教师职业身份认同不仅对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心理健康以及工作满意度有深远影响,也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校教育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发展中的职业身份认同。

一、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定义与特征教师职业身份认同是指教师对自己职业角色的理解、接受与认同程度。

它既是教师对自身职业角色的认同感,也是教师的价值观、信念、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内在表达。

教师职业身份认同具有稳定性、相对一致性和动态性等特征。

二、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1.教育背景与培训:教师的教育背景与培训水平对其职业身份认同产生重要影响。

高等教育学历、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专业培训的经历,有助于教师形成更加稳固的职业身份认同。

2.职业成就感: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与其职业身份认同密切相关。

教师在工作中的成就感越强,越容易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认同,并且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学校文化与氛围:学校文化和教育氛围也会对教师的职业身份认同产生重要影响。

良好的学校文化、合作共建的学术型氛围能够促进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职业认同。

4.社会认可与支持:社会对教师的认可与支持也是影响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

社会大众对教师的尊重、赞美和支持,可以增强教师对职业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三、教师职业身份认同与职业发展教师职业身份认同与职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塑造促进了教师的职业发展,而教师的职业发展又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职业身份认同。

四、职业身份认同与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职业身份认同与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

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身份越认同,越容易感到满足和充实。

而工作满意度的提升又会对教师的职业身份认同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教师职业身份认同与学生学习成绩教师职业身份认同对学生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职业身份认同强烈的教师更有责任心,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成绩。

“编制”之困:高校教师的组织身份属性与身份认同

“编制”之困:高校教师的组织身份属性与身份认同

人 事 管理 制 度 的 核 心 内容 直接 影 响 着 现 代 大 学制 度 改革 。从 本 质 上 讲 , 高 校 教 师 编 制 管 理 和
高校 的 组 织 特 性 密 切 相 关 。 高校 作 为 一 个 具 有 社 会 公 益 性 的 学 术组 织 , 又 直 接 影 响 着 教 师 的
( B F AO 9 0 O 5 1 ) ; 中 国高 教 学 会 “ 十 二 ・五 ” 规 划课题“ 基 于 教 师 专 业 化 成 长 的现 代 高 校 教 师 管 理 制 度
创新研究” ( 1 l YB 1 4 7 ) ; 教 育 部 教 师 队伍 建 设 改 革 示 范 项 目“ 创新‘ 导、 训、 助’ 三位 一 体 模 式 , 创 建 高 校 青年教师能力提升体系” [ 教育部教师司( 2 0 1 3 ) 1 3号 ] 。 作者 简 介 : 李志峰( 1 9 6 7 一 ) , 男, 湖北武汉人, 教授 , 教育 学 博 士 , 研 究 方 向为 学 术职 业 与 大学 教 师 、 高等 教 育 管理 。
2 0 1 3年 9月
高 教 发 展 与 评 估
Hi ghe r Edu c a t i on De v e l op me nt a nd Ev a l ua t i on
Se p t .,20 13
第2 9 卷 第 5 期
No . 5,V o1 . 29
d o i : 1 0 . 3 9 6 3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7 4 2 . 2 0 1 3 . 0 5 . 0 1 3
“ 编 制 " 之 困: 高 校 教 师 的 组 织 身 份 属 性 与 身 份 认 同
李 志峰 , 高 慧 , 高春 华

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及其启示

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及其启示

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及其启示
教师的身份认同是指教师对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价值、角色、职责和能力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教师来说,身份认同的建构不仅影响着他们的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也深刻影响着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

因此,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教师的身份认同普遍存在一定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变动性。

教师的个人经验、社会文化背景、职业环境和教育政策等因素都会对其身份认同产生影响。

同时,教师的身份认同也会对教师的行为、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情况和教育改革等方面产生影响。

因此,对于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来说,应该重视教师身份认同的建构和变化,探究其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从而引导教师形成积极的身份认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同时,也需要制定更加合理和有利于教师身份认同建构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措施,为教师的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总之,教师的身份认同是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对于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和教师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1 -。

教师工作的教师角色与身份认同

教师工作的教师角色与身份认同

教师工作的教师角色与身份认同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承载着培养青少年的重任。

在教师工作中,教师角色与身份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榜样。

本文将就教师工作中的教师角色与身份认同进行探讨。

一、教师角色教师角色包括传授者、引导者、评估者以及关怀者等。

首先,作为传授者,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教师还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是学生的评估者。

通过对学生的考试、作业和课堂表现等进行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评估应当公正客观,并且注重鼓励和引导,而非单纯以成绩论英雄。

最后,教师还应当是学生的关怀者。

教师应当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学生的问题。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是指教师对自己角色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一个教师的身份认同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效果。

教师身份认同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自我认知和职业环境等。

首先,自我认知对教师身份认同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有清晰的认知,知道自己在学生的教育成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教师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其次,职业环境对教师身份认同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职业环境可以提供给教师更好的发展机会和资源支持,增强教师对自己角色的认同感。

而不良的职业环境可能削弱教师的身份认同,使其产生职业倦怠或情感疲惫。

教育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应当为教师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提供充足的培训和发展机会,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

新时代教师的身份认同与责任伦理 心得

新时代教师的身份认同与责任伦理 心得

新时代教师的身份认同与责任伦理心得一、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教师这一职业的身份认同和责任伦理也日益受到关注。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探讨自己的身份认同和责任伦理,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从个人经验出发,探讨新时代教师的身份认同与责任伦理,并共享一些心得体会。

二、身份认同与责任伦理的重要性1.身份认同的重要性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裙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师的身份认同直接关系到其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投入程度,对于培养学生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树立正确的身份认同,教师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教育责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2.责任伦理的重要性责任伦理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应当在教学中承担起对学生成长的伦理责任。

教师还应当对学生、学校和社会负有责任,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新时代教师的身份认同1.担任学生引路人的身份认同作为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自己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这一身份认同来自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指引者。

我时刻铭记着自己的身份认同,努力做好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引领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2.践行教育初心的身份认同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应当坚守教育初心,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教师的身份认同中,我将教育事业视为自己的事业,不断追求教育的创新与进步,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四、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伦理1.对学生的责任伦理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教师应当对学生负有道德和伦理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关心学生的成长,倾听他们的诉求,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我还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对学校的责任伦理教师作为学校的一员,应当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负起一份责任。

教师身份认同心得体会

教师身份认同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

自从踏上教育这片热土,我始终保持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以下是我对教师身份认同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重任。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那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统一。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和创新思想。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我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勇于创新。

在教学中,我努力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

再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同时,我还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

在课堂上,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宽容、保护、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

同时,我还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为他们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下是我对教师身份认同的一些具体体会:1.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幼儿园教师的多重身份与角色

幼儿园教师的多重身份与角色

幼儿园教师的多重身份与角色幼儿园教师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任教育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承担着多重身份,既是知识传授者,又是引导者、陪伴者和照顾者。

随着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演变,他们需要具备越来越多的技能和素质来应对日益复杂的教育任务。

首先,幼儿园教师是知识传授者。

他们要负责启蒙幼儿的认知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语言、数学和科学等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教学内容,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需要及时反馈幼儿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供正确的指导,确保知识的正确掌握与运用。

其次,幼儿园教师是引导者。

他们要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需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幼儿传递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绘本、玩具等,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合作和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引导,教师能够帮助幼儿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第三,幼儿园教师是陪伴者。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要成为他们的朋友,与他们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教师要关心幼儿的生活和情感需求,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分享快乐与烦恼。

此外,教师还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和变化,从而更好地指导和照顾幼儿。

通过陪伴,教师能够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并为他们打开广阔的认知世界。

最后,幼儿园教师是照顾者。

他们要为幼儿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包括饮食、卫生和安全等方面。

教师需要保证幼儿的饮食营养均衡,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教师要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身体的健康。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防止事故的发生,确保幼儿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总之,幼儿园教师作为多重身份和角色的扮演者,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敏感性和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能动性与教师身份认同社会文化理论视野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能动性与教师身份认同社会文化理论视野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能动性与教师身份认同社会文化理论视野一、概述在教育领域,课程改革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不仅依赖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材的改革,更关键的是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能动性和身份认同对于课程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试图从社会文化理论的视角探讨这一问题。

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教师能动性。

教师能动性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展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体现在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动性的发挥对于推动课程改革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能动性的发挥并不是无条件的,它受到社会文化理论的制约。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

在教育领域,社会文化理论强调教育环境、教育政策、教育观念等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了解社会文化理论的影响,以及教师在其中的能动性是如何受到制约和影响的。

教师身份认同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教师身份认同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自己身份的认知和定位,它是教师教育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身份认同面临着挑战和改变。

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还要求教师改变对自身角色的认知。

社会文化理论对于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也具有重要启示。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身份认同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它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了解教师如何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和改变自己的身份认同。

从社会文化理论的视角来看,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能动性和教师身份认同是相互关联的。

社会文化环境既影响教师的能动性,又影响教师的身份认同。

我们需要从社会文化环境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教师的能动性和身份认同,以促进课程改革的成功实施。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提供持续的教育培训、创造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以及重视教师的参与和声音等措施来提高教师的能动性和身份认同。

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及其启示

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及其启示

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及其启示教师的身份认同是指教师对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身份特征和职责心态的认同程度。

教师的身份认同既涉及到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因素,又关乎教育实践和教学管理的效果与影响。

一、表现形式教师的身份认同有很多表现形式,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 安全感:教师的身份认同与自尊、自信、自我价值等因素密切相关,可以在作为教师的过程中获取一种被重视、被肯定的感觉,从而积累一种安全感。

2. 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教师身份认同越高,对于自己在教育实践中能够履行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越强。

3. 教学成果和学生反馈:一个教师的身份认同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反馈来进行衡量,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表现,一位优秀的教师可以得到学生高度的评价,表明他的身份认同是高度的。

二、影响教育实践的因素1.父母影响:父母的身份认同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特别的影响,对于教师而言,父母的支持和信任不仅会让教师的身份认同得到加强,还会带来更多的动力和支持。

2.教育工作经验和文化素养:教师对其身份认同的觉悟程度与其教育工作及文化素养相关,教育工作经验的丰富程度和文化素养的高低是构成一个教师的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

3.职业生涯规划和目标意识: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之上,所以教师必须有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等能力,才能更好地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实现职业目标上的成功,对于教师自身的身份认同是非常重要的。

三、启示教师的身份认同对于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高度的身份认同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对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为了保证教育工作中的身份认同, 教师应该注意以下要点:1.提高自身教育理论知识素养,开展不断自我评价和调整;2.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保障健康生活;3.与同龄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能力;4.注重个人心理健康,通过自我完善去提升自我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身份”与“身份认同”!曲正伟曲正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春130024)教育发展研究2007.4A发展・教师发展・教师作为一个“身份”的标记,其中包含了制度性的“权利”(rights)和心理性的“认同”(identity)两个组成要素,其中“权利”表示着一种法律上的地位,而“身份认同”则是对“权利”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在法律地位之外的另一种社会感知。

以这样一种理论范式为基础,我们不难作出这样的推论:对于教师群体生存状态的研究,一方面有赖于对教师身份在制度安排上的考察,另一方面也与社会对于教师群体的身份认同有关。

也就是说,在我国,“教师”既是一种制度规定的法律身份,也是一种社会所确认的社会身份。

所以,我们需要探讨教师如何在这种制度身份与现实中的社会身份认同中得以生存并得到维持的机制。

一、作为制度化利益的“教师身份”现代社会的交往形式是一种结构性的,任何一种关系通常可以由“制度”将其上升为规范化、定型化的行为方式。

因此,无论制度在何种意义上被使用,它都是从非个人关系的角度表示“一种具有规范意义的范畴”。

[1]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事实上能(该)做些什么,不能(该)做些什么,拥有什么权利,承担什么责任,做了某事或因某种行为就会得到什么或者失去什么,这都是由他生活于其中的制度体系所规定的。

对于教师群体而言,这种决定是通过被赋予一定的“身份”得以实现的。

从根本上说,身份就是某人或群体标示自己的标志或独有的品质。

经典的身份理论认为,身份是一种常驻不变的“人格状态”,是赖以确定人们权利和行为能力的基准,人们一旦从社会获得了某种身份,也就意味着他获得了与此种身份相适应的种种权利。

[2]但现代建构主义认为,“身份”是由社会所建构的,是行为者通过其在社会环境中不断和他身外的或者未曾预料到的经验相遇,并把某些经验选择为属于自身的东西。

因此,身份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演变中持续和在持续中演变的过程。

[3]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身份是流动的,也是变化的;不是一个可以自我决定的概念,还需要对于身份本身的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

因此,对于“身份”需要从两个方面去把握。

一方面是对身份的自我认同。

任何一种社会身份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这种功能和价值在社会互动过程中通过他者对自身的角色期待,实现对自身身份和利益的定位。

另一方面,这种身份是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可的统一。

身份必须由互动所产生的结构建构起来,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建构的,它必须依赖自我和他者在互动中的共同作用。

只有他者认可了自我身份,自我身份最摘要:研究和探讨教师群体的生存状况,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可视为一种有意义的分析路径。

现实中我国教师在身份认同上出现了“重叠认同”的现象,这使教师群体在认同方式上出现多元的选择状况,也凸显了我国教师生存的真实状态,即要在利益选择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教师;身份;认同终才能得到社会承认,成为社会身份,并由此获得相应的权利和利益。

就像戈夫曼在“戏剧理论”中提出的,人作为“在社会舞台上表演的作为角色的个人”,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作为角色的个人,为了在社会互动中显示其角色的特征,必须做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自我表演的动作和姿势;除此之外,作为角色的个人还必须在精神意识内部不断地考察和评估其自我表演的过程和效果,评估观看其表演的公众的各种表情和动作,同时又要考虑到与他共时在舞台上表演的他人所组成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原则。

[4]因此,教师通过对于“身份”的赋予,一方面得到价值上的肯定;另一方面也会转化为现实趋势与取向,也就是功能上的肯定。

只有这时,“当一个组织成功地吸纳到了成员,并且得到了他们的依赖,能富有效率地实现目标,能被更大的社会所接受,它就通常能在相对稳定的结构中,在一整套目标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新的运行模式,简言之,它就制度化了。

”[5]简单地说,“身份”就是通过表征自身而获得的一种对于利益分配的“成员资格”,也就是说,身份的获得直接决定能不能获得相应的身份利益。

具体到教师而言,就是一个人是否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例如,“在2006年初,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国将清退目前仍然存在的44.8万中小学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对我国教育发展尤其是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

但根据《教师法》第10条“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资格条例》第2条:“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规定,大多数代课教师并不具备法律所规定和认可的“教师身份”,这样,其自身的关于教师的身份利益,比如工资待遇、非正当理由不能解聘等也就无法保障。

而且,这种身份利益在“成员资格”内部也存在着差异。

比如,对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教师身份,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虽然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23条明确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但由于民办与公办学校教师在身份获取上的不一致,导致他们在事实上无法享受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待遇。

公办学校是公办事业性质,教师享有国家事业单位的编制;而民办学校划归为民办非企业性质,教师不能享有国家事业单位的编制。

由于身份上的不同,两类学校教师的社会保障被纳入到不同的体系中,待遇有很大差异。

民办学校教师即使缴纳相同数额的社会保险资金,退休时所能享受的待遇也要大大低于公办学校教师。

可见,教师身份已经成为我国教师获取身份利益的一种基本条件,国家也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范使教师身份的获得制度化。

比如我国《教师法》第10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同时,《教师法》第11条第2款规定:“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

”这就是教师生存的一个制度化的背景。

教师如要想在该系统中生存,就必须取得经过制度“思考”过的条件,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身份被制度化,并成为一种被争夺的利益。

二、教师法律身份与社会身份的“重叠认同”教师身份已被“制度化”,这在我国《教师法》第3条可以找到明证,“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这也即教师的法律身份。

但是这样的法律身份规定并不能使我们完全解决现实中对于“教师是谁?”的困惑。

因为在日常话语中,我们对教师有着太多的令人“羡慕”的称谓,比如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

这些形象话语与前面教师身份的法律描述相比,带有更多的社会对于教师这种“身份”在心理上的道德诉求:一方面,教师应当成为“人之模范,社会之楷模”;另一方面,教师的形象更多地是“付出”着的,只讲奉献,不讲回报。

教师真的可以成为“社会的代表者”吗?教师究竟能代表谁?这些问题曾引起诸多学者的讨论。

比如,吴康宁教授就以“我”作为教师的经历对此进行过分析。

他认为“教师究竟是谁”是一个麻烦的范畴,教师不可能完全成为社会的代表者,甚至有时候连自己也代表不了。

后来又有学者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商榷。

[6]学术产生的分歧,从根本上反映出一个问题:教师的身份问题在法律认同与社会认同方面出现了差异。

可以用例子来说明教师法律身份与社会身份的这种“重叠认同”关系。

比如,湖南株州市某语文老师的“读书为了挣大钱,娶大美女”言论一经报道,就遭到社会与学生家长的强烈反映和不满,这位语文教师后来被学校解聘了。

如果我们单把这件事情作为一种案例,那么根据《教师法》规定,“用人单位在解聘教师时,除有正当理由,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而这种“正当理由”,第37条有具体解释:“教师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法律规定与这一案例一一对号,那么学校对这位语文教师进行解聘并没有合理的法律基础。

“挣大钱,娶美女”言论能算是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行为吗?或者说能算是一种品行不良?可能都算不上。

但是这种解聘却没有招来社会对于这一事件在法律上的非议,相反却是民众的一致叫好。

究其原因,就在于在这一事件当中,对教师身份的社会认同占了上风,并掩盖或者超过了对教师法律身份的认同。

还有,我们通常对优秀教师的描述都非常相似,他们一般都在甘于清贫的条件下取得了常人无法达到的成绩。

这中间可能存在事实。

但社会的心理定势中对教师应该“清贫”,并无法接受教师对于物质经济条件方面的那怕一点点要求的观念却是不恰当的。

殊不知,教师同样有获得合理报酬的权利,也同样具有作为人的自主选择的权利。

这也应是我们发现教师身份认同的现实逻辑。

第一,教师对于社会认同的承诺是教师行动价值理性化的一部分。

“每一种被公开的偏离利他主义规范的行为都会损害整个专门职业共同体的公众威信。

它可能会导致对某一专门职业共同体中越轨行为的实际程度产生广泛性误解。

”[7]比如当前“禽兽教师”一词的出现就表达了社会对于教师共同体的“广泛性误解”。

这也证明,教师身份的最终成立需要教师共同体的全体参与与共同信奉,并形成教师群体面向社会、展现整体的一种行为模式。

第二,教师对于其社会身份所产生的个人认同是由“肯定”与“否定”两种规则加以控制和强化的。

无论是“社会的代表者”还是“奉献精神”,从经济人的角度看,都不具有现实合理性,因为这不可能会自发产生。

也就是说,教师社会身份的确立需要一定的制度化激励机制保障:达成教师社会身份要求的将会得到社会的“肯定”(比如师德优良、甘于清贫,等等),而对于没有达成要求的的行为则会受到社会的否定(比如提高教师待遇等),而且这些“肯定”和“否定”都是通过一定的制度机制促成的,比如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的培训,在社会上大力宏扬“蜡烛论”、“春蚕论”等等。

可见,在教师身份的认同中,出现了法律规定与社会期待之间的“重叠认同”现象。

对于教师身份的两种认同方式,从发生逻辑上讲,教师的法律身份是从社会身份之中抽象出来的,也就是说,先有教师的社会身份,再有教师的法律身份。

因为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一经产生,就要受到来自现实社会中历史、文化、传统、经验的影响,并在这种影响下形成社会对于“教师”这一社会角色行为的期待,并在社会化过程中沉淀下来,形成习惯、服从和认可的秩序,从而转化为教师的社会身份。

而法律身份则是特指的,它是对教师身份的本质性规定,并不面向某一个具体的教师个体,而是指向于教师群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