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张跃伟00904160 本书中道金斯使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叙述、充实的案例,将生物学的一个新理论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他提出的基因具有自私性的理论可以完美的解释诸多的生物学现象,而这一全新的理论又使每一个读者感到惊异。基因,作为生物体的遗传密码,是构建整个有机体的蓝图,生物的复杂的行为都几乎完全受控于基因。对于基因的认识,是认识生命的重要过程,道金斯为我们打开了认识基因的一个新的角度——基因具有自私性。

道金斯提出,“本书的论点是,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我们自己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1。本书中,作者为了清楚地阐明自己的论点,将基因人格化,基因似乎具有目的性,就是要让自己更完整的保存下来,这便是其自私性的来源,这个比喻恰到好处的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使“自私的基因”清晰地展现了出来。

“成功的基因的一个突出的特性是其无情的自私性”2,这就引入了第一个论题,即利他性与自私性的矛盾。既然基因是具有“无情的”自私性的,那么所有的生物应该都是生来自私的,但是很多动物所表现出的利他性行为又是怎样解释呢?执行刺蛰任务的工蜂为了完成抵御侵略者的任务不得不面临死亡,小鸟在捕食飞禽飞近时会发出“警告声”,在地面筑巢的鸟类在捕食动物接近时上演“调虎离山计”等,这一系列实例都是动物利他行为的快照。在解释这些利他行为的众多论点中,“群体选择理论”可能由于和人类的道德观念相符,因而似乎可以给出较完善的解释,却存在无法自圆其说的困境,本书中也多次提到群体选择的错误之处。道金斯通过一些生物的利他性行为告诉我们,在他的论点中,基因固然是自私的,而动物的一些利他行为也并非与此矛盾,而正是“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3,也就是说“基因自私”与“个体自私”并非完全等价,不能混为一谈。这一观点在第一章中就阐释出来,使整本书的逻辑体系更为完善。

基因具有无情的自私性,道金斯使用这一论点,依托于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论,对生命起源、遗传机制、种群斗争等一系列问题做了详尽的解释,充分展现出“自私的基因”这一论点的正确性及其深厚的生物学内涵。

原始汤中有机物不断聚集,偶然形成了一个非凡的分子——复制基因,它们为了保存自己而大量增殖,伴随着复制错误的发生,在原始汤中形成种群,基因的自私性在物种形成前就使成功的基因具备了几个主要特性,即长寿、生育力和复制的准确性,满足上述特性的基因能够稳定的增殖。复制基因为了保证自己的存在,它们渐渐的从原始汤中走了出来,并最终寄居于众多生存机器。各种各样的生物体就是基因的生存机器。基因的自我保护式的发展过程或许就是原始生命的诞生过程。

基因具有潜在的永恒性。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中,具有颗粒性,是因为遗传单位越短,其生存的时间可能就越长,因为基因总是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尤其对有性生殖,子代基因总是成为父母基因的混合,混合的过程中会发生染色体的交换、倒位等,因而染色体的寿命就是一代。在交换的过程中,颗粒越小的基因自然就越容易保存,而交换本身概率就并不高,因而基因的永恒性体现在小的基因片段的永恒性上。基因的改变会造成生物体相应性状的改变,对于特定的环境来说,生物体适者生存,因而总是那些更能让生物体适应环境的基因能够更好的保存下来。

1《自私的基因》page2

2《自私的基因》page2

“生存机器最初是作为基因的贮藏器而存在的”1。基因拥有生存机器的整个构造蓝图,但生存机器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并在生物圈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以动物为例,神经系统完全可以控制动物的行为,那么基因又是怎样参与到对相应生存机器的控制中呢?道金斯用一个形象的例子论述了这个过程。基因就像编程人员控制计算机那样去控制它们的生存机器。基因所构造的蓝图中,不仅包含生存机器的外形,还包含生存机器的大致生命过程,几乎可以预见到未来,但基因所预见的只能说是特定环境中的情况。在一些难以预见的环境中,基因就采用更高明的手段:预先赋予生存机器以一种学习能力。模拟是一种睿智的生存策略,那些善于让生存机器进行模拟的基因总是能够更好的扩散,“模拟能力的演化似乎终于导致了主观意识的产生”2,如果说意识是进化的终点,那么进化就必然导致生存机器摆脱基因的束缚,变成独立于基因的有执行能力的决策者,最终使基因不能够正常的发挥其功能。就像人一样,如果有一天,人类的科技水平足以轻易的实施基因组计划,并在DNA上大做文章,将势必导致进化过程的中断,这对自私的基因们来说就像篡夺皇位的佞臣,所以意识的发展对基因应该是致命的伤害,那么基因既然还处在能够掌控一切的阶段,它们是否会趁早竭力阻止意识的产生呢?但初级的意识,如模拟、学习甚至推理判断,将会给生存机器带来更大的生存优势,而那些携带初级意识遗传能力的基因必然会得到迅速的广泛的传播,另一方面,基因又预见到这位得力助手具有最终成为最棘手的反臣的潜在可能,又必然会产生负反馈,阻止意识的进一步发展,那么人类的智慧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是否与基因的自私性相矛盾呢?这或许已经成为独立于生物学的哲学问题了。此外,如果按照以上的论断继续进化,那么有基因的自私性可以推断,所有生物都会向着具有更高“初级智慧”的方向发展,至于“初级智慧”的定义则与相应基因的实际掌控能力有关,但可以预言已经存在的人类智慧应该永不会被超越。

“自然选择有利于那些能够控制其生存机器从而充分利用环境的基因,包括充分利用相同物种和不同物种的其他生存机器。”3不同物种的生存机器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相互发生影响,有相互利用也有相互的竞争,这就需要生存机器针对不同的境况制定不同的生存策略,对于竞争对手,自然是对手越少对自己就越有利,但竞争的方式总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到动物间的博弈。然而,总有一些特定的生存策略能够使生存机器本身或整个种群稳定的保存下去,稳定策略成为ESS(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如果有策略有悖于ESS,在最初阶段可能会产生有限的繁荣景象,但最终总会趋向于灭亡,或者在最初阶段就无法存在下去,而ESS的产生又总是与环境息息相关,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稳定策略,在特定环境下的稳定策略在新的环境中也有可能不再适用。

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自然界中物体的实际运动是作用量变分为零的运动。那么在生物中是否也有类似的原理呢?能否将种群的稳定策略归结为某种类似的“作用量的变分为零”的策略呢?如果可以这样解释,那么生物的稳定生存策略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就应该是“作用量变分为零或趋于零”。在物理学中,作用量是拉格朗日函数对时间的积分,而拉格朗日函数在忽略势能的影响下就是系统的能量,所以可以这样理解:物体的实际运动大致可以看作物体沿能量消耗最少的过程进行。推广到生物学中,是否同样可以考虑,基因所主导的生存机器采取的稳定策略就是消耗能量最少的策略。那些在生存中耗能多的策略所对应的基因,总是会在竞争能力上略为逊色,所以这些基因就会渐渐消失,而那些总是以耗能最少为原则的基因就得以广泛的增殖扩散。如恃强凌弱的策略似乎比还击策略耗能更多,因为还击策略只有在受到侵犯时才会采取行动,而恃强凌弱策略则需要不断的采取欺凌的行为。当然,简单的物理模型相对于极度复杂的生物过程来说总是过于苍白,它只能给出大致的方向,而无

1《自私的基因》page62

2《自私的基因》page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