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言文教学的趣点竞相进发
文言文激趣教学的几种尝试.doc
文言文激趣教学的几种尝试卢燕玲摘要: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知识的能力,结合教学实际,朗读激趣、教学互换、活学活用,编演课本剧这样的尝试可以起到一定的教学相长作用。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激趣方式纵观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现状,盛行教师逐字逐句讲解的课堂教学方式。
这种传统教学法固然有其长处,教师可以准确把握重难点,从而进行全面讲解,使教学工作得以更顺利地进行,教学进度也更快一些。
但这种教学法却很难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在实际的课堂上,学生只需要带上一支笔就能完成的听课记录这一模式会逐渐抹去他们的学习热情。
而且文言知识的积累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就使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难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为此,我在教学中做了几方面的尝试,力图让学生以新的眼光看待文言文,以新的方式学习文言文。
一、朗读激趣,初步感知文言文。
苏东坡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清人孙淳曾这也样强调诵读的重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教育家叶圣陶说:“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可见,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朗读,可以让学生认清字形,辩明词性,读准字音,才能很自然的掌握其含义,在文通字顺的同时掌握大量实词虚词,为日后独立阅读文言文做好准备。
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朗读是文言教学得以的顺利开展的保证。
因此,调动同学们读文言文的积极性成为首要任务。
朗读的前提是音形义的畅通,这就对预习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
高中生的学习习惯初步稳定,对具体的预习要求是可以完成的。
接着需要在课堂上给予指导。
高中课文选录的文言文有人物传记类、游记类、论事类。
文言文激趣的方法[文言文教学中的“激趣”教学]
文言文激趣的方法[文言文教学中的“激趣”教学]一、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1.利用文章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言文的内涵,让学生明晰学习文言文不仅是为了汲取祖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更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思想和陶冶他们的情操。
针对有的学生质疑:文言文离我们这么遥远,我们又不用文言文说话,也不用文言文写文章,为什么还要煞费苦心地学习文言文呢?殊不知,古文的优秀篇章中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多次重读这些文章,我们都会为古人超越时空的哲思感而感到由衷的敬佩﹗2.及时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这样可以激励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温暖而奋发,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总是习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
当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学生的情感也会随之产生。
那么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就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开展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是有好胜心的。
在竞赛中,学生会拿出极大的热情来争取获胜。
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能采取比赛的形式则会更多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二、潜心研究教法,使学生愉快学习(1)重视指导学生诵读,让他们出声朗读,并达到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对加深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
在诵读时,要让学生读出文章作品中应有的语气、语调或节奏,表达出文章或作品的情绪、气氛和感情。
在诵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点断句读、抓住文章的特色各方面要结合起来,因为有的语句意思作品没有直接指出,措辞委婉。
在诵读时,要求学生把注释、时代背景、作品的提要等穿插其中,多次反复朗读。
课内活动让文言文教学趣味盎然
课内活动让文言文教课兴趣盎然文言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悠长的历史、绚烂的文化。
文言文,是现代汉语丰沛充盈、活色生鲜的头。
学习文言文,是每其中国念书人必备的功课。
能否具备扎实的古文功底,是权衡一个人语文修养高低的重要指标。
让学生爱学文言文,会学文言文,学会文言文,是语文教师不行推辞的责任。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课的要求是:“朗读古代诗词,阅读简易文言文,能借助说明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着重累积、感悟和运用,提升自己的赏识品位。
”笔者以为,文言文教课要充足尊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按照学生的身心特色、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意识、主动意识,调换学生踊跃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
经过听、读、说、演、写等一系列多姿多彩的课内活动,让学生打破心理阻碍实时空限制,沉醉在文言文的字里行间,在耳濡目染的熏陶感染中习得文语言感。
一、读的活动朗诵,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块叩门砖。
《语文课程标准》说:“各学段对于朗诵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诵”,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诵中经过品尝语言,领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感情态度,学惯用适合的语气语调朗诵,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感情态度的理解”。
“有些诗文应要修业生朗读,以利于丰富累积,加强体验,培育语感。
”朗诵的形式好多。
自由读,满城风雨,打扫读音阻碍;齐读,激越宏亮,整体感知文意;个人读,声情并茂,展现自我风范;分角色读,置身情境,读出不一样个性;演读,奇特多变,表现创建思想。
二、说的活动一方面,“说”是在“读”的基础长进行的;另一方面,“说”带动着对课文的阅读。
故事概说:如特级教师余映潮在教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先讲了相关齐威王的一个成语故事“一举成名”,而后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叙述齐威王的另一个成语故事——“车水马龙”。
创新角度译说:在复习了苏轼的《水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两篇诗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请联合两篇诗文的内容,以苏轼的口吻,和作者心中的月亮对话:如:月亮啊,想我苏轼一身才干,却屡遭崎岖。
让文言文教学的趣点竞相迸发
趣 。例如 :故 ,在 “ 温故 而知新 ”
中解 释 为 “ 的 .原 来 的 ” 旧 .在 “ 问其故 ”中解 释为 “ 因” 公 原 .在 “ 故余虽愚 ”中解 释为 “ 以” 所 .更
意 义 .所 以 .往往 有些 字 。见 其
的游戏 、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等进
行情趣化的导人 .为学生的文言文
有甚者 .在 “ 桓侯 故使人问之” 中
解释 为 “ 意 ” 如 此 多 的解 释 . 特
形 、闻其声 就能了其意 ,这对于求
知欲强烈的学生来说 .又是文言文
边 教 边 悟
学 习巾的一大欣喜 例如 ,笔 者在 教授苟 子 的 《 劝学 》时 , 学生 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文言文时不妨 范 读一下 .对朗读的停顿 、语速 、情
知也 ” 的 “ ” 病 .笔者就 让学生 一 “ 担心 、忧虑 ”的意思 。这种方法 , 虽然还是需要学生去记忆 .但 学生 能从 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同样 不失 为一种好的方法 3 造 字 法 中 国的文 字 博 大 . 精深 .每个字的起 源都有 它特定 的
生疏 的内容前 .通过轻松情趣化 的 导 入 .可 以缓解学 生的畏难 情绪 .
“ 心 、忧虑 ”等等 。笔者在 教学 担
时遇到实 际运用 .常常让学生在记
前苏联 教育家 维特 洛夫指 出 : “ 教育 最 主要 的助 手 是 幽默 睿智 . 它 可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 .并能创 造 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 习的轻松愉
现在 的意思是用布做 的衣服 .而在 古代却是平 民百姓 的意思 。这些截 然不 同的古今意思 .使得学生在学
堂上 .学生看到 同一个字在不 同的
文言文教学充满娱乐
文言文教学充满娱乐
引言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然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为了提高学生的
研究兴趣和效果,本文将探讨如何使文言文教学充满娱乐。
1. 创设情景
将文言文教学融入有趣的情境当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化身古代人物,用文言文与他
人进行对话交流。
这样的活动既增加了研究的趣味性,又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运用。
2. 游戏化研究
采用游戏化的研究方式,能够让文言文教学充满娱乐。
可以设
计文言文词汇卡片游戏,让学生通过猜词义、造句等方式来巩固词
汇的记忆。
同时,还可以制作文言文解谜游戏,让学生在解谜的过
程中体验文言文的魅力。
3. 多媒体辅助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文言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可以制作动画或视频,将文言文中的经典故事情节呈现出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此外,可以通过使用互动教学软件,让学生参与文言文教学的互动环节,增加研究的乐趣。
4. 文言文文化体验
将文言文教学与文化体验相结合,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可以组织参观古代建筑、博物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同时,可以组织文言文演讲比赛、诗词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结论
通过创设情景,游戏化学习,多媒体辅助和文言文文化体验,我们可以使文言文教学充满娱乐。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教学激趣七法
文言文教学激趣七法一、以文言文训练,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文言文是语言的精华,是汉语的精英文本。
由于其语言的精致细腻,书写简洁大方,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利用文言文来不断熟悉和运用中国古生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触类旁通,去探究和把握文章含义,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让学生向原稿把握文章大意,培养他们运用文言文思维的意识。
由于文言文的典雅精美,语言简练而活泼,在今天值得我们更多去把握文章大意,让学生不断理解文言文,培养他们时时以法度古文的思维,能够用古典概括当下的思想,为他们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合理设计课堂,提高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
可以配以视频材料、图片素材、故事情景实操等方式,引入动画片,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做简单的语文写作改编,这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更有趣。
四、多使用互动教学,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
在体验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共同阅读文言文,收集想法,然后大组一起讨论,小组环节,由每一个组员分别表达,和老师楞相继的汇报,既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也可以培养孩子们思考问题,如何去解决以及言传身教的能力。
五、教师用自己的真实故事,将文言文古典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们一起走进古代,把古典文言文放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真实故事临场加入讲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出自古典诗词的艺术气息,去体验古典文学之美。
六、继承古典文献,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老师可以分享古典文献的优秀之处,引导学生从故事的场景中来感悟古人的智慧,从而去启发、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学习古典文言文的美好之处。
七、注重语言的精湛和优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老师可以跟学生一起谈论语言的优美古雅,在把握内容上,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来发现语言的优美之处,在引导学生运用文言文的同时,从中寻找灵感,搭建语言表达的桥梁,使学生从古典文言文中学到新的经验。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由于学生缺乏类似的语言环境,缺乏必要的文言知识储备,对文言文的实用价值存在偏见以及学生的畏难情绪等使得文言文教学也成为一大难点。
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能否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
语文教学如此,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
因此,如何增强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的问题,就成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对文言文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故事导入法故事引入法就是把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用讲故事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吊学生的胃口,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提高,使之为了解故事而主动学习,达到积极主动学习文言文目的的一种方法。
像《狼》《石壕吏》这类文章就比较适用此法。
二、成语引趣法,文言文因为距离我们年代的久远,文字有的比较难理解,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也就觉得枯燥无味了。
而成语则天天在接触,学生比较熟悉,对一些成语故事很感兴趣。
我们在教学时如能恰当地利用相关的成语来导入,在某中程度上能够起到这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如笔者在教《桃花源记》时则用了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这些成语,在教《童趣》时则可用庞然大物这一成语。
而对于历史性的篇目,像《曹刿论战》则可由一鼓作气的故事来导入。
三、读法多变激趣发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觉得容易,首要任务是教学生会读,俗语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课标也指出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
由于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多不同,学生要咬文嚼字,学起来生涩难懂。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目的就是要让文言文变得通俗易懂,适合中学生的阅读习惯。
而要能让学生领略诵读文言文的趣味,让学生在读中自己质疑、释疑。
这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适当的朗读指导。
指导大致可按如下步骤:1.教师先范读,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甚至可以摇头晃脑,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领略到古文的韵味,从而主动模仿,自己读出文言的韵味。
文言文教学趣味性
文言文教学趣味性在当今的语文教育中,文言文教学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文言文仿佛是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山,充满了晦涩难懂的字词、复杂的语法结构和遥远的古代文化背景,让他们望而却步。
如何让文言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言文的学习中,成为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首先体现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上。
传统的逐字逐句翻译讲解,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我们可以尝试引入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古代场景,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人的生活和思想。
比如在教授《桃花源记》时,可以让学生们扮演文中的角色,模拟渔人进入桃花源的情景,在互动中理解文中的描述和情感。
故事讲述法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
许多文言文本身就是精彩的故事,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这些故事娓娓道来。
像《史记》中的许多篇章,都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
在讲述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细节和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多媒体的运用也能为文言文教学增添不少趣味。
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直观地展示古代的服饰、建筑、礼仪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所描绘的世界。
例如,在讲解《兰亭集序》时,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展示兰亭的风景图片,让学生在视听的享受中感受王羲之笔下的诗意境界。
游戏竞赛的方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以组织文言文知识竞赛,设置填空、选择、翻译等题目,让学生在竞争中巩固知识。
或者开展猜灯谜、对对联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其次,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还在于引导学生挖掘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
每一篇文言文都是古代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通过文言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和价值观。
比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名句,传递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谦虚的美德。
让文言文教学灵动而有趣
让文言文教学灵动而有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部分。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文言文仿佛是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山,充满了晦涩的字词、复杂的语法和遥远的古代文化。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让文言文教学变得灵动而有趣,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要让文言文教学灵动有趣,首先得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学习和探索。
我们可以从讲述古代名人的趣闻轶事开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古人的生活和思想。
比如,讲讲苏东坡与佛印之间的幽默对话,或者讲讲李白“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传奇故事。
这些有趣的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古人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有着和我们一样丰富的情感和个性。
此外,利用多媒体资源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与文言文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代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
同时,还可以展示一些精美的古代书画、文物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些多媒体手段,原本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起来,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教学设计也是关键。
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言文所描绘的场景。
比如,在教授《桃花源记》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文中的角色,模拟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通过表演来理解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情感。
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文言文的主题、思想等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不能一味地死抠字词和语法,而应该注重整体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引导学生先通读全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再逐步分析重点字词和句子。
在讲解字词时,可以结合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还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比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通过展示“走”字的甲骨文形态,让学生明白其象形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文言文教学充满趣味
文言文教学充满趣味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许多学生往往对文言文感到困惑和畏惧。
如果教师能够以趣味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那么学生就能够从中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提高学习效果。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故事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最好的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内容产生兴趣。
例如,在学习《论语》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再引入《论语》中的内容。
这样,学生就会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二、多种教法,保持兴趣文言文教学不能仅仅依靠翻译和讲解,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诵读法、表演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
三、文化背景,加深理解文言文教学不能脱离文化背景。
教师需要给学生介绍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需要给学生介绍北宋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四、生活,学以致用文言文虽然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是相通的。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际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文言文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论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文言文教学并非易事,但只要教师能够用心引导学生学习,以趣味性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克服困难,领略到文言文的魅力。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和历史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提高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文言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情境创设、故事演绎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
如何让文言文教学激情生趣
如何让文言文教学激情生趣作者:韦琼学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23期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
学习文言文,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语感和思维,提升精神品格。
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年代的久远,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很多教师都认为文言文教学,枯燥无味,大部分学生也对文言文日生厌倦之情。
那么如何让文言文教学激情生趣呢?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各种手段,利用多种形式,尽量挖掘现有文言教材中的亮点,展示文言的无穷魅力,让教材变得有趣有味,让学生在阅读文言作品中体验到阅读文言文的无穷乐趣,一、多样诵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自读自悟,清障明义。
自读自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起步,清障明义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学生拿起一篇文章,最先碰到的是字词障碍,这时学生便要求教于字典、辞书,圈圈点点,动手动脑。
这样比教师灌给学生,学生死记下来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因为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不仅字词障碍得到清除,而且“明义”也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自读能力,摒除了一切依赖教师的思想,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齐读感知,培养语感。
齐读作为一种传统的朗读形式,长期以来非常活跃地存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即使是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齐读仍然是教师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因为齐读声音洪亮、富于节奏、可以烘托课堂气氛,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自信心。
同时齐读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之一。
当然齐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除了全班齐读之外,还可以,小组齐读;文白对读等。
这样不仅让擅长朗读的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而且还达到人人参与,面向全体的目的。
3、演读结合,愉悦身心。
演读,即将演与读糅合起来,通过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把头脑中平时所积累的表象挑出来重新组合成文章中所描写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有形有色的事物,达到如睹其物,感受到事物的形、色、味;如见其人,感受到人物的音容笑貌、性格特点;如临其境,感受到环境的恬静或欢腾、旷远或险峻。
文言文教学充满趣味
文言文教学充满趣味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能力要求。
但是由于年代、观念、语言环境的差异,中学生研究文言文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即使是死记硬背,他们也难以理解高度浓缩的文言文语言。
因此,文言文一直被学生误解为枯燥无味的“大石头”。
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更加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烦和恐惧。
因此,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必须大刀阔斧、适宜学情地创新文言文教学,让新课改的春风也度“玉门关”。
如何让文言文教学灵活生动起来,使学生走出文言文研究的阴影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精美的导语设计——小荷才露尖尖角导入是语文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
它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性,是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文言文教学也要考虑到文言文的特点和学生的研究心理,精心设计导语,以激发学生研究的动机和兴趣。
可以用课件提供背景,或用生活现象、课文内容、俗语俚语、提问、悬念等方法设计导语。
力求千变万化,调动多种方式,使用不同手段。
例如,研究《木兰诗》时,可以给学生播放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的片断;而研究《烛之武退秦师》时,则可以这样设计导语:俗话说“嘴是扁的,说话是圆的”、“三寸不烂之舌抵得上百万雄武之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烛之武是如何用“三寸不烂之舌”巧退秦师的。
精美的导语就如一株“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惹得蜻蜓早已“立上头”。
二、深切体会文之韵律——大珠小珠落玉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把字词句翻译当作重中之重,孰不知,文之韵味是从吟诵中体会的,兴趣是从吟诵中产生的,语感是从吟诵中积累的,素养是从吟诵中培养的。
所以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该做到每堂课都能听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琅琅读书声,或老师范读,或名家范读,或学生朗读。
即便是读,也要尽量形式多样,如诵读、齐读、轮读、赛读、伴乐读、清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
文言文教学充满趣味
文言文教学充满趣味
文言文教学之趣味探索
文言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对于现代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却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任务。
如何让文言文教学充满趣味,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可以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幽默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例如,可以将“之乎者也”比作古代的“流行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通过这样的比喻和形象描述,学生不仅能够轻松掌握知识,还能够激发对文言文的兴趣。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经典故事也是文言文教学的宝贵资源。
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刘胡兰宁死不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情感色彩和背景。
同时,这些故事也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
此外,借助插图和场景再现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例如,在讲解《论语》时,可以绘制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入文言文的世界。
通过场景再现,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总之,要让文言文教学充满趣味,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的魅力。
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历史人物和经典故事的讲述,以及插图和场景再现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愉快地学习文言文,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共同探索文言文教学的趣味之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中华文化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文言文的创新教法
文言文的创新教法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智慧。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往往是一件枯燥乏味且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如何让文言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在此,我想分享一些文言文的创新教法。
一、情境创设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场景中,能够增强他们对文言文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比如,在讲解《岳阳楼记》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岳阳楼的壮丽景色,配以古典音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岳阳楼的雄伟。
同时,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范仲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心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所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文中的人物,亲身体验古人的言行和思想。
例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让学生分别扮演邹忌、齐王、妻妾和宾客等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揣摩人物的心理,用文言文的语言方式进行对话,这样不仅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故事引入法很多文言文都有其背后的故事或者相关的典故,以故事为切入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比如,在教授《出师表》之前,可以先讲述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他写《出师表》时的复杂心情和坚定决心。
再比如,讲解《鸿门宴》时,可以先讲述刘邦和项羽在反秦斗争中的经历,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为学生理解鸿门宴上的剑拔弩张和人物的微妙心理做好铺垫。
通过故事引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解读,而是有了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历史认知。
三、对比教学法将文言文与现代文进行对比,或者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文言文进行对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演变。
比如,将《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现代文“学习之后经常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进行对比,让学生分析文言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简洁和精炼。
怎样让文言文课堂充满乐趣最新稿
怎样让文言文课堂充满乐趣咸安区何功伟中学李靖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
因为其传承了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不可忽视。
再之其与现代汉语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难免理解起来会有障碍,因而成了难题。
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喜欢学、主动学。
怎样让文言文课堂充满乐趣,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巧导入、精板书、会提问、善迁移。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巧导入精板书会提问善迁移时至今日,让中学生学好文言文并非易事,更何况文言文教学本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
一来文言文读起来艰涩难懂,有时候甚至是诘屈聱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使之望而生畏;二来文言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师来说,确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课堂上总是围绕文言词语的理解及句子翻译进行教学,缺少趣味性。
因此,如何让学生乐学文言文、学好文言文就成了语文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最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积极性,让文言文的课堂充满亮点和乐趣。
笔者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做到以下四点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结合文言文教学中的若干案例谈谈浅见。
一、巧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
一堂课成功与否,导语设计很重要。
精彩的开场白立即就能轻而易举地抓住学生的心,让其心随你而动。
巧妙的导入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积极地迅速地投入到课堂中去。
(一)以成语、俗语导入课文。
在《扁鹊见蔡桓公》一文的教学设计中,我是如此导入的:“当我们形容一个人医术高明时,我们往往说这个人是‘妙手回春’、‘华佗再世’(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其实远在华佗之前,我国就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人,他就是扁鹊,他只要看你一眼,就知道你的病在哪儿,病到什么程度。
真是了不起!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跟着扁鹊一起去给蔡桓公看看病,你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
”这个导语设计先从学生所熟知的夸赞医生医术高明的词语说起,然后根据初中生的好奇心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出神医扁鹊,从而自然而然地导入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顺利地进入课堂教学。
【文言文教学激趣方法】文言文激趣导入
【文言文教学激趣方法】文言文激趣导入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令无数教师头痛的事,费九牛二虎之力,却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主要是时代相隔太远,语言思维习惯有了巨大改变。
另外,学生对文言的认识不足,对其是“想爱你却是那么不容易”。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
我试将自己所用的方法写出来与大家讨论,以期能共同攻克这个难题。
一、明认识,有知之之乐。
对于文言文学习的目的,应该给学生讲清楚。
学习文言文不是为了单纯掌握古汉语语法词汇,也不是为了高考的得分,而是通过学习,传承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挖掘古人精神的宝藏,启发或指导我们现代的生活和工作。
学习之前,我从“鉴于往事,有资于政道”的二十四史讲到现代商场必读的《孙子兵法》,从康熙雍正对汉文化的学习,讲到中央党校本科生考试题中大量文言翻译题,从个人在人生的低谷是如何像苏东坡一样自我砥砺,讲到如何像姚鼐那样去发现寒冬登山之乐。
这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文言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修养,悦情抒怀,还可以学习说话的艺术、管理的方法,等等。
当学生从理性上对一个知识的价值有了准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兴趣学习它,并希望掌握它。
二、巧传授,有好之之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在学习中,只有正确的认识与良好的动机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变化传授知识的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评书激趣。
以叙事为主的课文就可以采用讲评书的方式。
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是这种方法最好的诠释,他使枯燥、生硬的内容变得活泼生动。
如《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我是这样开头的:“话说公元前632年发生了著名的城濮之战,在这次战争中晋文公战胜楚国,建立了霸业。
第二年,八国会盟,晋国在会上提出要修理曾经帮过楚国的郑国。
秦国也想浑水摸鱼,就合兵围郑。
常言道,乱世出英雄。
此话不假,就在郑国危在旦夕之时,历史就恰当地推出了一位以三寸不烂之舌退敌千军万马的人才,他就是烛之武!各位看官,这烛之武是何许人也,又是如何地舌若莲花巧退强敌,且待我慢慢道来。
浅谈如何让初中文言文课堂由枯燥变生动有趣
浅谈如何让初中文言文课堂由枯燥变生动有趣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文言文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但对初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历来是一个难点,学生学起来吃力拗涩难懂而又枯燥乏味。
如何让初中文言文教学既生动又有趣,是每个语文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老师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现在我就叨一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困惑。
学生学文言文,易出现读错别字;节奏、停顿不对读破句;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掌握不了,翻译闹笑话等,读完一遍课文,稀里糊涂,什么也不知道,一到上文言文课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头痛厌学,毫无兴趣,觉得枯燥乏味;再则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缺少对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对文言文价值的认识,为了应对考试,教师利用课堂、早读,叫学生一遍遍反复地读,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失去了兴趣。
他们觉得学习文言文是一件事倍功半、费时费力、不出成效且痛苦的事,进而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厌烦、恐惧等负面情绪。
绝大部分学生从内心深处是不会主动喜欢文言文的,他们学文言文纯属被动地接受。
所以要让学生听得进、学得好,老师必须下功夫。
除了帮助学生克服“怕”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必须把课上生动,把知识点讲“活”。
要消除学生厌学、怕学的负面情绪,探寻既有趣又高效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谈一谈我在这方面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学生课前预习的力度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再加上对文言文的惧怕、厌学,在学文言文前,先明确预习的目标要求,我通常要求他们都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文言文的教学中,要做到一读、二查、三质疑。
一读指:借助字典纠正读音,读顺课文,疏通大意,揣摩佳句;二查指:查资料,查找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再查工具书,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古今异义词的区别;三质疑指:学生在自己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上质疑。
学生有的查拼音、有的读课文、有的查写作背景、有的查注释翻译,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这样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文言文教学的趣点竞相进发
作者:尹仁娟
来源:《师道》2011年第03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文言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规定课文中“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
可见初中语文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大大提高,文言文的地位更加重要。
但在学生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文言文成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怕中之首,而文言文教学也就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关。
如何去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呢?经过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只有增强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教学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一、铺桥架路,导之以趣
前苏联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最主要的助手是幽默睿智,它可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
”尤其是在学习文言文这类相对于现代学生相对较难或较生疏的内容前,通过轻松情趣化的导入,可以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降低学生的难度预期,有效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段生动真实的表演、一句幽默诙谐的话语、一场巧妙恰当的游戏、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等进行情趣化的导入,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二、体验探寻,言中求趣
我们知道文言文的语言是隽永深刻的,每个字词都是很精练的,而要学习文言文势必要从学习字词的翻译人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枯燥的。
笔者认为,教者应从字词句中寻找趣味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在教学过程中寻找“趣味点”的途径有多种多样。
1古今异义词。
经过了很多年,有很多文言词语的意思已经与现在的意思不同,有的还相差甚远。
例如:《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在古代是个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薄,而在现在,卑鄙却成了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
又
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布衣”,在现在的意思是用布做的衣服,而在古代却是平民百姓的意思。
这些截然不同的古今意思,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既惊讶,又欣喜。
2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的课堂上,学生看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竟然是不同的,这既让学生困惑,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例如:故,在“温故而知新”中解释为“旧的,原来的”,在“公问其故”中解释为“原因”,在“故余虽愚”中解释为“所以”,更有甚者,在“桓侯故使人间之”中解释为“特意”。
如此多的解释,确实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这也是文言文难学的一个原因。
但绝处总有逢生时,笔者倒觉得正因其难,才有其趣处,在处理这一难点时,笔者是这样做的:
①图表法。
准备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上一张简表,分门别类地把常用字的多种意思归纳下来,当然得配以具体的例子。
这种类似于游戏的积累,不仅让学生感觉有兴趣,而且学习效果也是显著的。
②比对法。
这是在图表法的基础上,在对常用字的多义项有所积累的情况下使用的,知其本义延伸到其引申义。
比如“病”这个词,它的本义是重病(古代小毛病称疾),泛指疾病。
《扁鹊见蔡桓公》中的“君之病在肠胃”就是用的本义。
它还可以引申为“毛病、缺点”,“困苦、困窘、困苦不堪”,“担心、忧虑”等等。
笔者在教学时遇到实际运用,常常让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用代人法进行比对,挑选出最佳答案。
如在《论语》中的“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的“病”,笔者就让学生一一比对,最后学生一致通过:是“担心、忧虑”的意思。
这种方法,虽然还是需要学生去记忆,但学生能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同样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3造字法。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每个字的起源都有它特定的意义,所以,往往有些字,见其形、闻其声就能了其意,这对于求知欲强烈的学生来说,又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大欣喜。
例如,笔者在教授荀子的《劝学》时,学生对“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和“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中的“致”和“至”老是混淆。
为此,笔者在借助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对学生讲道:“至”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会意字。
“鸟飞从高下至地也”,即到达的意思。
这个字上边为鸟的变形,下面一横代指地面。
“致”字是形声字,左“至”右是反文,即“又”的变形,“又”在甲骨文中像右手的形状,是“手”的意思。
“致”也就是借助于外物,比如,借别人的手的帮助才能到达,如第一句话:不借助别人手的帮助而到达,就写“至”,如第二句话。
如此记忆,学生的错误基本上就不犯了。
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就知道了带反文旁或者带“又”的字基本上与“手”有关。
三、上下求索,诵中找趣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描写到寿镜吾老先生在读书时自得其乐,读得把头“拗过去,拗过去”,真正是把诵读的乐趣描绘得淋漓尽致。
文言文教学跟现代文教学不同的地方除了要疏通文意外,还要熟读成诵,如何在这枯燥的诵读中寻找乐趣,恰当方法的运用对于教师的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1教师范读。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很重要的,我们的一言一行学生都非常想要模仿,所以教师首先要自己喜欢文言文,才能让学生喜欢文言文。
范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不失是教师展示自己的风采的一个途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观察老师朗读课文时的表情及形体动作,从而多了一个“看”的训练。
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文言文时不妨范读一下,对朗读的停顿、语速、情感等加以指导。
相信学生的情绪会大涨,兴趣也就越大。
2背诵竞赛。
潜能是在不断激发中爆发的,所以适当地让学生对自己的潜能挑战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不少文言文意境优美,情理深邃。
读之朗朗上口。
从背诵文言文中学生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自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因而,笔者在让学生背诵文言文时,常常让他们以班或组为单位,通过比赛的方式来背诵,这对他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四、知人论世,积累访趣
古人的作品虽然同样是生活、情感的反映,但毕竟与我们现代人相隔久远,学生很难站在作者的角度来理解作品。
据此,笔者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与作者交流、对话,这就要让学生去了解作者的身世、性格、经历,也就是知人论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设身处地地从作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但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对作者的介绍也只是蜻蜓点水,学生往往一堂课结束,囫囵吞枣似地记下几个词的解释就算把课文学完了,对于作者想要在文中表达的,充其量也就是一知半解。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走进作者,笔者觉得,在课前或课后让学生自己去查找作者的一些生平轶事,并用摘录的方法积累下来,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作者,又能让学生从积累的过程中寻找到乐趣。
如在教授《晏子使楚》时,笔者在课前布置了一个作业,即:查找晏子的生平轶事,并把它摘录下来。
学生对于晏子早有所耳闻,所以作业的布置让他们兴致大增。
望着课堂上那一双双信心满满的眼睛,笔者深信:虽然课还没开始,但学生已经走近了晏子。
五、学以致用,以思激趣
在教师一味地想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之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了语文学习的初衷,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所以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不妨采取一些方法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既能掌握文本,又能体验到语文创新活动带来的乐趣及成功后的喜悦。
1仿写。
如学习《小石潭记》后,文中的水色与校园中的池塘景色极为相似,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故意说道:“塘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莲间:倣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同学相乐。
”学生听后,先是不解,而后恍然大悟。
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仿照这篇文章写一篇校园游记,学生欣然提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辩论。
文言文课文中,很多都是阐述一个道理,而这些道理在今天也是适用的,笔者认为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小型的课堂辩论活动。
如学了《马说》之后,可以设计几个辩论话题,如论毛遂自荐;论自身的发展等。
总之,只有挖掘出了文言文教学中的有趣点,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被调动,我们的文言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