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几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几点策略
【摘要】营造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在老师熟练掌握教材驾驭教材、课堂的基础上,巧妙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教者语言精妙,和学生关系民主平等,在和谐的氛围中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创设情境课堂氛围掌握教材策略
营造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是调节学生学习情绪的有效手段之一。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全身的细胞活跃起来,也包括脑细胞活跃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维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试想,在一个学习氛围很浓的班级里,学生大多数都能做到主动学习;有一个吸引学生的课堂情境,学生很容易置身其中,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每位教师不断研究、实践的课题。
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掌握教材,教学目标制定合理
教师要熟练地把握好教材,教师对所教的课程熟悉、运用自如,学生觉得不枯燥,这样才有学习兴趣。
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但较笼统,而
且是一般性要求。
具体到每节课的目标,则应尽量订得准确。
具体,既为总目标。
大目标服务,而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制定课时目标,一定要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过高容易挫伤积极性,过低则引不起兴趣,而且要运用区别对待原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欣慰和喜悦。
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要注重价值意识的培养,以使学生能终生受益。
由于学生各自基础条件、思想方法、行为需求不同,对于课的价值追求和期望也不相同。
但必须强调要有价值意识,在教学目标上或掌握某种技术和方法,或尝试某心理体验等。
价值追求,是人的能动性的源泉和动力,因此也是形成积极、热情、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的基础。
2.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
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学习的起点,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借助孩子们熟悉的生活,设计新颖,精彩的小故事或小游戏,找出与教学相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某一个感官或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一定的兴趣,让其自然而然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课堂形式要不断创新,巧妙的设计每一个活动环节,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课堂上尽量运用学生生活中的趣事来诠释学科理论,避免一些专业难懂的术语。
巧妙的课堂导入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环节,可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学《白杨礼赞》,我这样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当你置身于茫茫沙漠之中,或跋涉在荒凉的黄土高原上时,突然发现了一排倔强挺立的充满生机的白杨树,这时你的感受会怎样?有一位大作家在黄土高原上看到白杨树的时候,就用散文来礼赞白杨树。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赏读茅盾的《白杨礼赞》,看看他在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中是怎样礼赞白杨树的?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样的导入,创设了一种愉悦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处在良好的状态,有利于他们进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3.调动学生原有知识,激起探索新知的欲望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早已积累起了一些人生经验,是学习事物的基础。
从已学知识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知识的奥秘。
学生有原来的知识经验做基础,乐于通过探究来学会新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设问题,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对《木兰诗》中“木兰归来”这一节情景,可要求学生依据原文,展开想象,设想当时的场景及人物的肖像、心理。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某个问题的认识往往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教师可尽可能鼓励学生逆向思维,彰显个性。
4.尊重学生,做到师生关系平等
教师首先必须在思想上平等对待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学生当作研究者、合作者,而不是接受者。
其次,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学习研究的过程,从这一角度来说,教师与学生也是平等的。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研究者,才能使课堂上出现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真正将教学的重心“教”转到“学”上来。
采取民主的教学作风,减少角色意识,是营造和谐、热烈的课堂的重要因素,民主作风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师生关系的恰当处理。
师生关系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有所不同,一般讲,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心理的日趋成熟,师生关系逐步以从属到平等或合作,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缩小,那种搞师德严,故意制造紧张气氛的教学是对少年儿童自由活泼天性的遏制,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善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在学习上打破师生界限,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在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形成自主的学习心理。
如教学《沁园春雪》,我和学生一起比赛朗读。
或许是因为比赛吧,学生们读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讲解词句时,就把词句的豪放、磅礴理解透彻了。
见他们兴致勃勃,我就顺水推舟,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写一篇赏析文章。
这堂课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自主风采,发挥了他们潜在的能力。
另外,教师每节课都要感情投入,精神振奋,这将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强烈的渲染作用。
尊重学生,以生为本,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创设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
弯下腰去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尊重不同于自己的声音,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才敢于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对所学知识质疑,这样才能使课堂上出现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
5.语言精妙,具有感染力
学生都喜欢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教者就要灵活地驾驭课堂,能够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或者偶尔幽默一下,或者偶尔调侃一下,或者形象生动、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决问题,解决课堂上遇到的突发问题。
多掌握一些知识,尽量不要被学生的问题难倒。
适当地恰当地评价学生,多多夸夸“咱们的孩”,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
既缓解了课堂气氛,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6.自主学习,学会思辨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该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
”一个真正的文化人,不应该是知识的容器,而应是善于思考的人。
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就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自学习惯。
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随着知识面的扩展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他们总希望有较多的机会表现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显示自己特有的才能。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渠道很多,比如:鼓励学生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在教学《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我就要求学生查资料,作背景知识的准备,让他们懂得不这样做将影响阅读理解的过程和结果。
激活学生思辨的火花,就是要敢将矛盾引进课堂,诱发学生的自主思考。
如教学《刘姥姥游赏大观园》时,我请学生谈对三位姑娘的看法,结果几位学生发表了与传统认识相左的意见。
我当场让学生进行讨论。
他们情绪高涨,兴奋异常,展开了一场热烈的争辩。
这正是我们期待的最佳教学气氛。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和思辨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其自学能力,有利于其以后的学习。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是快乐、幸福的,与其教育孩子刻苦读书,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倒不如引导孩子发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让孩子靠毅力坚持努力学习,远比不上培养孩子乐于学习的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对培养孩子学会学习,终生学习至关重要。
也是我们每个老师应该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