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导学案全册【完整版】
04.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导学案第四单元
![04.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导学案第四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f8408c17f01dc281e53af0e5.png)
5.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出诗歌的节奏。
1.教师要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在指导生字书写的时候,要发挥示范的作用,要能及时反馈。
四、再读课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用时:15分钟)
1.指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2.播放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教师解说。
二、理解诗题,知晓诗人(用时:5分钟)
1.介绍诗人李白。出示ppt资料。
2.板书诗题,指导学生读题,读准“瀑”“布”。识记这两个生字。
3.指导学生用“补白”的方法,说说题目的意思。
4.出示图片,欣赏庐山瀑布,感受瀑布的形态。
1.听老师介绍诗人李白,了解他的诗歌特色。
2.朗读题目,读准字音。交流识记方法。
3.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4.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
5.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范读并指导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认识生字,交流识记方法,区别“炉、烟”。
3.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书写生字“照、烟、川、挂”。把难写的字多写几遍。
3.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4.看图说说瀑布的样子,了解庐山。
教师要教学生用补白的方法说题目的意思,从而为下面理解诗句打下基础。
三、初读疏通,初知诗意(用时:15分钟)
1.出示带拼音的诗句,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相机正音:读准“紫烟”。
2.认识生字:相机区别“炉、烟”,学写生字“照、炉、烟、挂、川”。
1.指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主要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预习学案+语文表格式导学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预习学案+语文表格式导学案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ac33c709a32d7375a4178054.png)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预习学案+语文表格式导学案第一单元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当兼顾时代性。
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
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
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
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
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一、关于识字写字: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重视写字姿势的习惯培养。
(重在学会方法和习惯)二年级学生识字、认字量较大,学生每天的书写生字量很大。
此时学生书写的多为合体字,对汉字的间架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是学生形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关键期。
结合课堂内的写字指导渗透一些相关的书法知识,对学生大有好处。
学生如果在写字过程中初步具有了一定的书法意识,自然会有意识的将字写好,也许开始写得慢一些,但到后来习惯、字体已经形成自然就写得又快有好。
减少一个字的书写遍数,给学生以宽松的作业时间,重在写字质量上提出要求。
舍得拿出课时进行书法教学和比赛,必然会促使班级整体书写水平的提高。
教师和学生必然从中获益匪浅。
二、关于阅读积累:二年级的阅读还要继续重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这里的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的习惯,这里还包括这阅读目标里所讲的第2、3、10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喜欢图书、爱护图书”这些方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表格式)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9686ac0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f.png)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表格式)第一单元大自然是个奇妙无比的世界,有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
为什么小蝌蚪和它们的妈妈长得不一样?能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的“我”究竟是什么?植物妈妈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本组教材以“自然科普”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们走进大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语文园地一”和“快乐读书吧”。
1.会认5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没、为、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奇妙并从中理解大自然所蕴含的道理。
4.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1.会认5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没、为、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1.《小蝌蚪找妈妈》………………………………………………………… 2~3课时2.《我是什么》……………………………………………………………… 2~3课时3.《植物妈妈有办法》……………………………………………………… 2~3课时语文园地一…………………………………………………………………… 3~4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主动积累词汇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1.小蝌蚪找妈妈3.我会读。
◆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师:同学们让我们大声地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生大声齐读第二、三自然段)师:同学们,看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哇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相比有什么变化?生: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对,长出了两条后腿。
(多媒体出示)师:那请同学们仔细再看看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小蝌蚪找谁打听妈妈了?生:鲤鱼妈妈。
08.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导学案第八单元
![08.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导学案第八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2289dc4343323968011c92f4.png)
(用时:15分钟) 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3.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展开小组合作,检测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自学,教师相机指导。
(1)组织学生利用书中识字表自我检测。
(2)小组成员利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测。
(3)组长对不认识的生字进行归纳,再读再认。
4.教师指导学生按自然段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吓跑森林里的百兽的事。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标出课文的9个自然段,对不熟悉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小组活动:(1)学生自己逐一认读书中的15个生字和3个多音字“转”“闷”“呀”,圈出读不准的生字。
(2)认读生字,相互纠正。
(3)归纳不认识的生字,会读的同学大声范读,认不准的同学认真倾听。
如果遇到小组同学都读不准的字可以到书中找拼音,拼一拼,再读一读。
2.提醒学生自然段的标志,以便其准确标出。
3.重点正音:“转、扯、爪、猪、受、神”是翘舌音;“嗓”是平舌音;“抗、趟”是后鼻韵母;“转”在本课中读四声zhuàn。
4.学生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不断句。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10分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生词“食物”,想一想:老虎是在什么情况下抓住狐狸的?2.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狐狸和老虎的动作的词,思考:老虎和狐狸谁更厉害?3.指导朗读。
1.通过查找工具书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食物”指吃的东西,说明老虎是在饥饿的情况下抓住狐狸的。
2.狐狸的动作是“蹿”,老虎的动作是“扑”和“逮”,说明老虎更厉害。
3.有感情地朗读。
1.提示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
2.可引导学生做动作理解这几个动词,使学生明白狐狸的动作虽然很快,但仍然被老虎逮住,这说明老虎更厉害。
3.提醒学生利用语速的快慢来表现文章的内容。
四、认真观察,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食、物、眼、爷”,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1.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
05.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导学案第五单元
![05.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导学案第五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eb48e15f7375a417866f8ff5.png)
第பைடு நூலகம்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悟(用时:3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上节课所了解到的课文内容。
2.课件出示插图二,引导学生说说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16分钟)
1.引导学生同桌合作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学生自读课文情况。相机用课件出示生词:井沿、回答、口渴、喝水、大话、弄错、无边无际、抬头。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识记生字“井、观、沿、答、渴、喝、话、弄、错、际、哪、抬”。
1.同桌合作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在老师的引导下朗读课文,识字解词。
四、总结课文,理解寓意(用时:5分钟)
1.组织学生讨论:读了课文,你认为谁错了?错在哪里?
2.引导学生谈谈从这个故事中获得的启发,相机点拨,让学生体会“坐井观天”中蕴含的道理。
1.师生互动交流:青蛙错了,错在坐在井里,目光狭小,只看到了井口那么大的天,却不知道井外的世界,还自以为是。
1.播放“坐井观天”的动画片。
引导学生说说这个故事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2.板书课文题目,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1.认真观看视频,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大意,总结得出:视频讲的是“坐井观天”的故事。
2.同桌交流,说出“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
教师指导第1个环节: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播放视频,也可以用课件出示情境图或者出示画好的简笔画。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最新】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导学案第六单元.doc
![【最新】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导学案第六单元.doc](https://img.taocdn.com/s3/m/cba9856276c66137ee0619c2.png)
15 大禹治水导学案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解题激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板书“泼水节”,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泼水节的资料,相机补充介绍。
3.板书“难忘的”,设疑:究竟是什么样的泼水节让人难忘?1.自主交流问题: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是怎么来的?人们在泼水节上做什么?2.相互介绍搜集的资料。
3.齐读课文题目,认真听老师讲,产生阅读的兴趣。
1.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把问题进行梳理,形成学习提纲或学习提示。
2.要在师生交流中让学生明白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了解泼水节的由来、习俗等。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20分钟)1.出示自读要求:同桌合作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测自读效果:(1)出示要求会认的17个生字,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引导学生学习“忘、泼、度、龙、炮、穿、向、令”等要求会写的生字。
(3)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多音字。
(4)出示难读的长句子,指导朗读。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交流:从课文中你了解了哪些内容?1.同桌按学习要求合作读课文。
2.汇报交流。
(1)开火车读,齐读。
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同学推荐好的方法。
(2)读词语,交流识字方法。
如:用动作演示的方法理解“泼、穿”;观看图片理解“龙”“炮”;字理识字“民”。
(3)分段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盛”等多音字。
(4)在文中标出长句子,画出停顿,练习朗读。
3.小组合作学习:(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2)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从中了解课文中的有关内容。
1.合作学习的要求一定要讲清楚,不要流于形式而落得不实,教师可以课件显示要求:(1)一边读课文一边圈画带有生字的词语,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2)同桌互考生字读音。
(3)同桌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互提建议。
2.重点强调三拼音“敲、健、穿、向”,后鼻音“龙、容、盛、康、忘、向、令”,前鼻音“民、碗、健、穿”,翘舌音“驶、容、盛、穿、寿”,平舌音“族、踩”。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教案表格式第四单元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教案表格式第四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03314803b4daa58da0114a3b.png)
8 古诗二首
导学案设计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续向上攀登。
只有站得高,飞鸟……)学生想象的基础上,
3.指导学生用“补白”的
解诗句打下基础。
(5)指导学生朗读诗句。
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
9 黄山奇石
导学案设计
1.播放黄山风景的视频,频,用一句话谈谈对黄山的印 1.在畅谈对黄山的印
第二课时
法,抒发情一样的吗?
(2)根据样子进行想象。
可以了。
10 日月潭
导学案设计
朗读。
在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
话训练。
两句话。
练习背诵。
11 葡萄沟
导学案设计
2.用“拆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沟”,不
1.课件出示带生
题:为什么说“葡课文中找出有关 1.视频内容可以分以下四个角度激趣:
欢美丽的景色、二年级学生在表达时会有困难,教师可以给如下自己搜集的资。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导学案设计-第三单元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导学案设计-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99e3aaf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8.png)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导学案设计-第三单元4曹冲称象导学案设计课题曹冲称象课型新授课曹冲称象》讲的是一个经典的历史故事,课文按照“遇难题→议办法→讲步骤”的思路展开,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机智,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本课导学案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把握时机调动学生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识字、品文的过程中,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在突破教学难点的研究中,运用角色模拟及直观试验的方法,使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听、说、读、写的练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探究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难点)。
能读出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义(难点)。
3.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遭到开导。
(难点)4.通过研究曹冲称象的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的道理。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字词,朗读课文。
(学生)2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1.出示苹果,引导学生思考:1.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想到1.叙述称象的方法对学生来想知道苹果的重量怎么办?的方法。
说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2.引导学生思考怎么称大象的2.学生自由说称象的办法。
以用课件让学生了解可以称重量。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较重物体的秤。
3.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字并组词。
2.“称”是多音字,教师题目。
进修“曹、称”两个“称”是多音字,可以扩大要引导学生通过组词了解不字。
识记。
同读音表示的不同含义。
1.自在读文,一边读一边用自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己喜欢的方式圈画生字。
读课文并圈画生字。
2.读课文第1天然段。
1.对于文中出现的人物,教2.研究课文第1自然段。
(1)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师可以进行简单的介绍,从1)指名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全册)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a2a747d165ce050877321341.png)
1 小蝌蚪找妈妈2我是什么3植物妈妈有办法1 场景歌2 树之歌有木为树根,有足()为脚3拍手歌4田家四季歌4曹冲称象6一封信7妈妈睡了8古诗二首9黄山奇石10日月潭11葡萄沟12 坐井观天13 寒号鸟导学案设计15大禹治水16朱德的扁担导学案设计到相应的字,大声读出生字的字音。
的字。
三、再读课文,重点点拨(用时:10分钟)1.指名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淘、顽”,积累词语“又淘气又顽皮”,扩展“又____又____”结构的词语。
2.指名读第2、3自然段,学习生字“论”。
出示顿号,认识顿号,引导学生观察顿号的形状,指导朗读时注意的地方。
3.读第4自然段,学习生字“暗”。
出示对比图,引导学生感受“明”“暗”的区别。
4.指名读第5、6自然段,学习相关内容。
(1)识记生字,重点点拨:岸、街、切、梁、屋、甚、至。
(2)出示“海岸、桥梁”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出示句子:“房屋、街道、树木、桥梁……都看不见了。
”教师范读,指名读。
5.学习第7、8自然段,识读生字。
(1)指名读第7、8自然段,请其他学生评议。
(2)指导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3)学习生字“躲”。
6.组织学习第9自然段。
(1)请学生找一找这段共有几句话,指导读好第1句话。
(2)字理识字:“散”和“步”。
出示“步”的字理图,启发学生观察、发现,甲骨文、金文的步字,像一前一后两个脚趾的形状,表示一左一右两足交替前行的意思。
7.合作读第10自然段。
1.读第1自然段。
(1)识记生字“淘、顽”。
(换一换:淘——萄。
加一加:元+页=顽。
)(2)说几个“又____又____”这样的词语。
2.读第2、3自然段。
(1)用多种方法识记“论”。
形声字识记:“论”左表形,表示与语言有关,右表声。
组词:无论,讨论。
(2)观察顿号,长得就像小芝麻,在朗读时,停顿的时间比逗号稍短。
3.读第4自然段,注意“躲藏”的发音。
识记生字“暗”。
(猜谜语识记:明中月隐身,只有音相伴。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表格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表格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39478d5fbfc77da369b127.png)
1小蝌蚪找妈妈132 我是什么43 植物妈妈有办法6791场景歌102树之歌1213“杨”个字。
壮实、军装、“柏”在暖暖的阳光下的是木棉,“守”要借助语境识字,把识字和读文结合起来。
2.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教师可以发挥字理图的作用,引导学生趣味识字。
例如:“耐”左边像脸上长满胡子,右面表示手,用手拔掉胡子是一种惩罚,需要经受得住,这就是“耐”的意思。
“守”上面表示房子,下面表示手,手握成拳头待在家里,表示守卫家园的意思。
“化”左边是一个头朝上、身朝左躺着的人,后边是一个头朝下,身朝右躺着的人,人的姿势不同,有变化,这就是“化”的本义。
3.“疆”的识字方法很多,既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字理图,左边是一张弓,右边是分割开的田地,古人用弓箭丈量田地,划分边界。
也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编字谜,例如,一把弓箭藏着土,三条线分开两块田。
4.“银”字可以和“很”“跟”“根”等形近的字进行对比,用换部首的方法识字,例如,“很”字去掉“彳”,换成“钅”就是“银”。
还可以编字歌:有木为树根,有足()为脚跟,双人(彳)为很多,金属(钅)为银色。
153 拍手歌16174 田家四季歌1920224 曹冲称象23256 一封信26277 妈妈睡了导学案2930313233348 古诗二首3536389 黄山奇石394110 日月潭42434411 葡萄沟4546484912 坐井观天50。
2024年-07.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导学案第七单元
![2024年-07.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导学案第七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15d492b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e.png)
19雾在哪里导学案设计课题雾在哪里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依据这个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学生活动卡,引导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完成活动卡,以确保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然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鼓励学生创新表达,说出雾在自己心中是什么样的,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本课的教学注重识字,启发学生多样识记生字,教师适时引导、点拨识字规律和理解字义的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房屋、岸边、散步、消失”等词语。
(重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
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重点)3.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样的情景。
要养成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习惯。
(难点)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制作本课生字字卡。
(学生)2.了解雾的相关资料。
(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出示图片,质疑导入(用时:3分钟)1.出示有雾的情境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天气现象。
2.出示生字卡片“雾”,引导学生识记。
3.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这种天气现象就是雾。
2.读准字音,观察字形,想办法记住“雾”。
(换一换:“雷”的“田”换成“务”。
)3.齐读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1.读课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一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
2.注意梳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读文识字,合作交流(用时:15分钟)1.教师范读。
2.组织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3.课件出示自学生字的要求,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自学要求:拼一拼,记一记,考一考。
05.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导学案第五单元_最新修正版
![05.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导学案第五单元_最新修正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8988ad28ea81c758f57880.png)
2.学生完成作业,并请家长对自己的作业做出评价。
教师可以建议家长从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是否能读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语气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用时:4分钟)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读。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全文,复习填空:故事里的寒号鸟,住在(),故事里的喜鹊,住在()。冬天到了,喜鹊(),而寒号鸟最后()。
1.学生朗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当作 前面 晴朗 枯草 将来 寒冬腊月 狂吼 重复 哀号 夜里 大雪纷飞
2.学生朗读课文,交流:故事里有寒号鸟和喜鹊。冬天到了,喜鹊躺在温暖的窝里睡觉,而寒号鸟冻死了。
(2)互相评议朗读情况。
(3)交流识字的好方法。
4.检查自读情况,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1)出示课文生字词。
(2)出示课文中短语。
(3)出示课文中喜鹊和寒号鸟说的话。
5.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指导学生完成填空。
故事里有寒号鸟和喜鹊,它们是()。冬天到了,喜鹊(),而寒号鸟最后()。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16分钟)
1.引导学生同桌合作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学生自读课文情况。相机用课件出示生词:井沿、回答、口渴、喝水、大话、弄错、无边无际、抬头。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识记生字“井、观、沿、答、渴、喝、话、弄、错、际、哪、抬”。
1.同桌合作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在老师的引导下朗读课文,识字解词。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当”;理解“晴朗、劝告、啰唆、冰窖、哀号、得过且过”等词语。(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老师的指导下按步骤认读生字和词语,师生相机正音:“捕”读bǔ,不读pǔ;“迎、顶”是后鼻韵母,不要读成yín、dǐn。
(2)根据已有经验交流对字形的识记。
4.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识记生字环节,教师要注意利用课件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制作汉字部件,进行拼字游戏、扩展词汇。
出示自学提示:
(1)学习第2~6自然段中的生字。
(2)小蝌蚪是通过几个小动物的帮助找到妈妈的?
(3)鲤鱼妈妈和乌龟是怎么回答小蝌蚪的?
(4)找到青蛙妈妈时,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
2.引导学生再读全文,说一说: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是怎样变化的?
3.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他们的妈妈什么样?
4.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1小蝌蚪找妈妈
导学案
课题
小蝌蚪找妈妈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让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再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这不但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而且能使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并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者、服务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回顾,深入学习(用时:3分钟)
1.复习生字、生词。
2.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课题,开火车读词语。
2.交流课文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听写词语,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二、图文结合,自读自悟(用时:22分钟)
1.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6.选出最出色的一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合作探讨后回答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第2~6自然段中的生字。
(2)小蝌蚪是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找到妈妈的。
(3)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告诉小蝌蚪:“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引导学生在读中识记、理解生字。
(1)边读课文边在文中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同桌交流识字。
(4)同桌互考,检查识字情况。
(5)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停顿。
2.学生同桌之间开展自学。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画生字,反复认读和识记生字,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自学的基础上同桌之间开展相互交流。
3.学生用多种方式读第1自然段。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1.“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2.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理解“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在朗读中体
会“甩”的意思。在这里
“甩”是摆动的意思,如:牛甩着尾巴。
3.“快活”和“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他们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重读“找”,“妈妈”要读得亲切一些。
1.学生对比观察图片,认识蝌蚪和青蛙。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读准字音。重读“找”,“妈妈”要读得亲切一些。
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出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20分钟)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随机教学“迎”,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
(3)随机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哇、两、捕、就、阿、姨、哪、宽”和多音字“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课文中小动物的图片、头饰;查找介绍青蛙及其他小动物成长的资料。(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识字激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导入: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她在哪儿。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找,好吗?(板书课题)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教”。(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难点)。
3.了解青蛙的生长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的道理(难点)。增加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了解小蝌蚪的演变过程;搜集有关其他小动物的成长过程的资料。(学生)
(2)指导朗读:强调重读“大大的”“长长的”,“游来游去”要慢点读,表现出小蝌蚪的自由自在。
1.学生看图,按要求说图意小蝌蚪的样子:大脑袋、长尾巴。
2.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词语“一群”“快活”,明白“大大的”“长长的”比“大”“长”表现得更强烈、更突出。
四、巩固生字,指导认读(用时:6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中“塘、脑、袋、灰”四个生字,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词语。
3.把生字放回原文,在语境中识字。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词语。
3.再读课文第1自然段,在语境中巩固生字。
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灰”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塘”“脑”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袋”是上下结构的字,在“脑袋”一词中读轻音。
三、图文结合,感悟快乐(用时:9分钟)
1.指导学生看图说话。
(1)这幅图中画的是哪儿?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2.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自由读。
(1)画出小蝌蚪的样子。
(2)交流小蝌蚪的样子。
(3)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感悟“大大的”“长长的”与“大”“长”的区别。
(4)找到妈妈时,小蝌蚪变成了小青蛙。
2.学生回答: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四次变化,先长出了两条后腿,再长出了两条前腿,接着尾巴变短了,最后尾巴不见了。
3.按老师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4.一组同学戴头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评价。
1.学习第2自然段时注意以下几点:
(1)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的特征——“四条腿”“宽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