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类毕业论文——中国贫富差距分析
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研究
2.2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贫富差距形成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既有自然历史和个人的因素,也有体制上、制度上、政策上的原因,而且,在这些因素当中不仅有历史性、必然性、合理性的一面,也有许多非正常性、消极性、甚至是非法性的一面。
所以,分析我国贫富差距形成的原因,要从多角度、多方面综合起来考虑。
2.2.1自然和历史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的差距是造成各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不可小视的因素。
从自然地理上看,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但各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相差悬殊。
东部地区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开发时间长,人们的文化素质较高,所以,东部地区的经济基础较好,各方面生产条件比较优越;而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多为高原、盆地和沙漠,大部地区高寒、缺水,并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通讯落后,开发历史较短,所以,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差,生产条件恶劣。
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引导资源流向,其第一位的条件就是要看资本要素的回报率。
哪里回报率高,资金、人才、技术、生产资料就会往哪里流。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凭借着在地域上的优势,加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倾斜,吸引了许多外资,经济较快的发展了起来。
而中西部地区的种种不利条件,使商品生产者无利可图或获利较少,外资权衡利弊,不敢轻易的把资本投到中西部。
这种资本投入回报率上的差别,使东西部的差距继续拉大。
除此之外,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又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很不平衡,·历史上就存在巨大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传统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在中国由来已久,造成了城乡差距的长期存在。
众所周知,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抢占市场和掠夺殖民地。
由于中国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地区各方面条件比较优越,而中西部地区条件恶劣,贫困地区较多,并且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区,所以,帝国主义为了掠夺高额利润,纷纷在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建厂,而对少数民族实行歧视、压榨的政策,对中西部资源进行野蛮疯狂的掠夺,这就进一步促成了中西部落后的历史后果。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分析
(3)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从政策和体制上将城乡分割为完全不平等的两部分, 不论在社会地位上、经济地位上还是政治地位上,城市居民都高于农村居民。为了优先发展城 市工业,国家通过农业“剪刀差”的形式来为城市的工业化聚集资金,其主要方式是国家通过人 为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和人为提高其工业产品销售价格的方式来获得“剪刀差”,从而把农业产 品的利润转化为了工业产品的利润,国家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工业化聚集原始资金,使得城市的 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然而这种方式扭曲了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的价值,使得农业产品的价值 被人为低估,造成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并且长期得不到提高。并且我国农业主要集中在种植业, 而畜牧业和农村加工业都不发达,这都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经济”战略,对城市建设投入 过多,而对农村发展投入过少造成的。同时,我国的城乡户籍制度也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 转移,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不能享受到和城市居一样的福利待遇,这也在客观上决定了城市居民 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另外,教育因素对贫富差距的影响,也从隐性转变为显性, 中国城市和乡村的教育设施、科技设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城市内部教育氛围良好、注重人文 素质的培养,而乡村教育设施不齐全,农民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乡村的人均受教育程度 远低于城市,从而产生区域的文化思想差异,带来的经济发展效率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异。因 此城乡二元经济的壁垒不仅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增收难,同时逐渐扩大了城 乡收入的差距。
24
2、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
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 社会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和各 种素质和能力的差异,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在收入水平上即使按劳 分配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由于 对资本等生产要素占有量的不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等非 生产要素所带来的非劳动收入自然也存在差异。同时我国政治体制 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性的道路,制度的不完善为各种权力寻租和贪 污腐败提供了体制性空间。政府配置资源的紊乱和监管的不到位是 权力寻租产生的根源,权力寻租会产生大量灰色和黑色收入。通过 “设租”“寻租”交互运动的方式用资本换取国家领导干部手中的所掌 控的经济优势获准权,这样一方面加剧了企业之间因不公平竞争而 导致的收入差距的扩大,同时也使一些官员在行贿过程中获取了高 额的灰色收入,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
贫富差距论文2篇
贫富差距论文贫富差距是指社会中富裕和贫穷两个极端之间的巨大差异。
近年来,贫富差距问题成为全球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篇论文将讨论贫富差距问题对社会、经济和个人的影响。
第一篇将重点讨论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和社会不平等的影响。
第二篇将探讨贫富差距对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第一篇:贫富差距与社会稳定贫富差距问题不仅影响着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还会对整个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首先,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当少数人掌握着大部分财富和资源时,会导致社会阶层的拉大,更多的人陷入贫困中,形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恶性循环。
其次,贫富差距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在一个资源分配不均的社会中,富裕阶层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医疗和福利资源,而贫困人口则面临更多的不平等待遇和机会限制。
这种不公平现象可能导致社会冲突和社会动荡的出现,进一步威胁着社会的稳定。
此外,贫富差距也会对社会的社会资本产生负面影响。
社会资本是指人们通过社交关系和合作来创造共同利益的能力。
在贫困人口增加和社会不平等加剧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可能会减少。
人们的互相信任度降低,合作关系变得困难,这进一步削弱了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贫富差距不仅对贫穷人口造成了不公平的待遇和机会限制,还会对整个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为了建立一个公平、稳定的社会,政府和社会应采取措施来减少贫富差距,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品质和社会地位。
第二篇:贫富差距与经济增长贫富差距对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首先,贫富差距加剧会制约经济增长。
当贫困人口无法获得足够的教育和培训机会时,他们的人力资本将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从而无法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而富裕阶层过高的财富集中度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阻碍经济的全面发展。
其次,贫富差距也会影响消费和市场活动。
贫困人口由于收入较低,无法满足基本的消费需求,从而减少了市场需求。
相反,富裕阶层的消费能力大大增强,但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进行高端消费,而非普遍消费,从而限制了市场的发展。
中国贫富差距分析[大全五篇]
中国贫富差距分析[大全五篇]第一篇:中国贫富差距分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中论文论文题目:对中国贫富差距的分析与思考学生姓名:000学号:000所在院系:经济管理学院所在年级、专业:0000级 000任课教师:完成日期: 2012年11月对中国贫富差距的分析与思考摘要:本文对中国贫富差距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别持续拉大,城乡差别、区域差别等社会差别也在持续拉大然后阐述了中国贫富差距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中国贫富差距改善的措施。
关键词:贫富差距;分析;解决措施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经历的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
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从中央到老百姓、理论界,都在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人民生活总体上普遍提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贫富差距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4000美元,但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却比较突出,基尼系数居高不下,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由于贫富差距过大,出现两极分化,造成经济增长停滞、社会不稳定、政局动荡等问题,被称为“拉美现象”或“中等收入陷阱”。
2008年8月,美林集团与欧洲最大的咨询公司凯捷咨询在北京联合发布了《2008年亚太财富报告》指出,截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41.5万单位个人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富人。
从财富平均拥有量来看,中国百万富翁人均掌握资产达510万美元,高于340万美元的亚太地区平均值。
的集中度正在以年均12.3%的速度在增长,是全球平均增速的2倍。
贫富差距的适度存在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分析(统计学角度)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分析(统计学角度)我国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区域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可能危及社会和政治稳定,阻碍国民经济健康顺利发展;过大的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可能会加剧落后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经济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如果持续扩大的收入差距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将有可能激化民族矛盾,危及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本文分析了我国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和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测度方法和指标选取(一)绝对差距1.极差(R):反映总体中指标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离差,用以说明指标值的变动范围和幅度,其值越大,说明收入的绝对差距越大。
2.标准差(S):反映指标值与其算术平均值的偏离程度,其值越大,说明收入的绝对差距越大。
计算公式为:nS i x/)(2(二)相对差距1.变异系数将标准差计算公式中的收入水平进行标准化处理,就得到变异系数。
分组和不分组的情况下计算公式分别为:12()/uwi Vxn2()/wii VpxV是变异系数或加权变异系数,V越大,表示收入差别越大。
V UW表示不加权变异系数,V W表示加权变异系数。
2.泰尔指数1967年泰尔(Theil)根据统计信息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测度指标,用收入的对数值与等值分配的对数测度它们之间的差别,并用收入比重加权。
一般主要使用下列分解公式:Nii yLOGNI11)0(GggggGggg vpLOGpIpI11)0()0(其中,p g是第g组的人口比重,v g是第g组的收入比重。
二、现状分析(一)东中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1、绝对差距逐步扩大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是348元,东部372元,中部317元,西部346元;东部比全国高24元,是1.07倍,比中部高55元,是1.17倍,比西部高26元,是1.07倍。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信息技术系05级4班沈珊珊(2047)[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
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
[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
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
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关于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分析
关于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分析近年来,中国贫富差距现象已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悬殊、地区差距明显、部门行业、阶层之间差距加大。
由于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差距势必还要进一步扩大。
正确认识问题及采取必要对策是关乎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从目前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出发,通过分析贫富差距产生原因,提出如何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建议。
一、中国贫富差距现状贫富差距有一个可衡量的指标基尼指数。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
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一个社会的基尼指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加.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国内外所有经济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
据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中国国家统计局前期公布的数据也表明,我国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
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了中国贫富不均的严重程度,也显示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而是绝大部分聚集在少数人手中。
我国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
二、贫富差距的原因分析1.分配原则的变化当前戒们放松了对其他分配方式的限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方式。
但必须看到,这种改革也使得非劳动收入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迅速上升。
而非劳动收入的获取条件是不一样的,诸如居民选择职业的自由度、经营能力的大小、占有资金的多少、文化程度的高低等.并不是每位居民均等拥有因此居民所得的非劳动收入也不均衡2.国家政策的调整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区域经济梯度开发战略。
《财经》:贫富中国--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优秀范文五篇)
《财经》:贫富中国--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财经》:贫富中国--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劳动力自由流动是关键性的解决之道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当务之急是应该从体制上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问题。
本研究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课题成果《中国收入分配与公共政策》的一部分。
该课题组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一直对个人收入分配变化趋势进行追踪研究,分别于1988年、1995年、2002年展开三次全国范围的住户调查,获得了第一手的调查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此调查报告。
本课题集中研究中国不断扩大的个人收入差距问题。
当前,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从宏观层次上讲,收入差距本身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结果,但是它又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互动的作用。
也就是说,收入差距本身不仅和经济效率相关,过度的平均主义和过大的收入差距还会影响到经济效率。
更重要的是,过大的收入差距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大量的发展中国家的例子都表明,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导致社会和政治不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这种不稳定反过来又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发展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国家的收入差距也许处在一种临界的水平上,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会带来何种社会后果很难预测。
在普遍的收入差距中,城乡差距更为普遍和严重。
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农民收入增长放缓后,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已连续7年低速增长,不及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5。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1.8∶1左右,扩大到3.1∶1。
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故此,本调查报告把研究重点集中在城乡差距方面。
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发出了“一号文件”,是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统计学类毕业论文——中国贫富差距分析
统计学类毕业论文——中国贫富差距分析本科毕业论文院系:专业:班级:作者: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20**年05月中国贫富差距分析摘要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现象。
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经济进入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轨道?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运用基尼系数描述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现状、分析形成原因、提出对策,并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基尼系数贫富差距分配治理Analysis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ChinaAbstract After 30 years’ reform and open policy,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li fe have had tremendous and profound changes, W hile people’s overall income level is remarkable ly increased, there is a phenomenon that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has been further expanded. It is a question that is worth thinking deeply about how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of socialist and to make China’s economy enter into a track of the virtuous circle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uses the Gini coefficient to describ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China, and analyzes the reason of forming, and then to propose some countermeasures. 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theChina’s basic national condi tion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own views.Key words Gini coefficient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ssignment Govern.引言 (1)1.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表现 (2)1.1.从基尼系数看我国的贫富差距 (2)1.2.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的具体表现 (2)2.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形成的原因 (5)3.调节贫富差距的对策 (6)3.1.扭转“重资轻劳”现象 (7)3.2.设计合理的制度 (7)3.3.保障社会公平并消除腐败 (8)3.4.对于贫富差距拉大的治理 (9)3.4.1.解决“三农”问题是基础 (9)3.4.2.“限高”、“拔低”和“扩中”并举 (10)3.4.3.推行公平的二、三次分配制度 (10)3.4.4.用“有形之手”遏止贫富差距拉大 (11)3.4.5.根本之举是发展教育 (11)结束语 (12)参考文献 (13)英文摘要 (14)共同富裕是我们发展的理想目标,但是近年来我国的贫富差距却呈现不断拉大的态势。
中国贫富差距 论文
中国贫富差距摘要:本文以中国贫富差距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然后阐述了中国贫富差距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中国贫富差距改善的措施。
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贫富差距;现状;措施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经历的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
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从中央到老百姓、理论界,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人民生活总体上普遍提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贫富差距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
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测量贫富差距程度。
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为1表示全部财产集中于一人;基尼系数的变大表示贫富差距继续加大。
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中等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在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自2000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开始越过0.4的国际警戒线,并连续几年直线上升,(见下表1:1977年至2010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贫富差距不断恶化。
表1:1977年至2010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收入分配差距表现在城乡之间、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和不规范收入以及非法收入等方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论文
一、我国当今现状的贫富状况数字证明: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
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
而根据北师大经济学教授钟伟统计,大陆50个富豪的资产即相当于5000万农民年纯收入,300万个百万富翁的资产,相当于九亿农民两年的纯收入。
此外,人民银行统计发现,中国银行体系总计8940亿元存款中的80%,集中由20%存户持有。
同比其他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之前为0.16,1995年为0.415。
在同一时期,美国的基尼系数为0.41,英国为0.37,印度为0.297,俄国为0.48,丹麦为0.25,泰国为0.46。
由上述数据可知,我国的贫富差距现象渐趋严重,两极分化在不断扩大,形势不容小觑。
二、贫富现象引发的问题1、贫富现象引发两极分化严重中国是走向两极分化最快的国家之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更不会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中“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但是目前我国贫富差距状况已经比较严峻了。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因此,对于愈演愈烈的贫富差距扩大,两极分化严重这一棘手的社会现象,我们在合理的看待这一事实的同时,更要抓住这一矛盾,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当今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实事求是,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地分析原因,探索并总结解决之道,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三、贫富差距的分析据有关方面分析,造成贫富差距现象的原因如下:1)中国贫富差距大与中国的区域差异大、城乡差异大密切相关。
中国贫富差距论文
中国贫富差距论文1000字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随着扩大。
贫富差距的存在不仅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社会尊重感和社会满意度下降等。
因此,探究中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缓解,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的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1.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16上升到2019年的0.475,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中度警戒线,而城乡差距更是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2.地区差异较大中国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差距较为明显,西部地区的贫困程度比东部地区更加严重。
此外,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也比较明显,农村贫困人口相对较多。
二、中国贫富差距的原因1.政策和制度不完善一些政策或制度的制定或实施存在缺陷,如土地制度、分配制度、税收政策等。
土地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土地闲置,未能带动农民增收;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导致资源的分配不公;税收政策的设置不当导致企业和个人避税,而政府的财政收入受到影响。
2.经济结构与社会发展不平衡中国的发展模式主要是以出口和投资为主,这种发展模式使得城市和工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农村和农业经济相对滞后,因此造成城乡、地区之间贫富差距的加剧。
3.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现代化的经济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支撑,但由于投资不足,教育资源不足,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受教育机会相对较少,因此造成人力资本供给的不足,并加剧贫富差距的扩大。
三、缓解中国贫富差距的措施1.政策和制度改革加强土地制度改革、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行公共财政制度重组等可以缓解贫富差距的加剧。
2.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乡村和城市经济的融合,发展农业、养老、旅游等产业,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3.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的投入通过提供普惠教育、免费医疗等公共服务,扩大中产阶级群体,增加家庭收入,达到缓解贫富差距的目的。
评中国贫富分化现象论文[5篇范例]
评中国贫富分化现象论文[5篇范例]第一篇:评中国贫富分化现象论文摘要: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贫富分化现象已经产生,并且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为什么会产生贫富分化?我们该如何看待贫富分化这一现象?本文试着就上述问题逐一做出探讨。
关键词:市场经济税收支付转移界定一、贫富分化现象的产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我国自1992年提出要建立市场经济至今,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效率经济,它通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使得原材料、劳动力、人力资本、货币资本等社会资源源源不断的流向效益好的地区、行业和个人,从而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促进优胜劣汰,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
然而社会总资源是相对一定的,它过多的流向效益好的地区、行业和个人,必然使更多的效益不大好的地区、行业和个人得不到其发展所需要的充足的社会资源,由于得不到其发展所需要的充足的社会资源,使其效益更加相对不大好,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增强环路,如图一所表示,必然导致地区、行业和个人之间的贫富分化,而且贫富差距又逐步拉大之势。
所以说,贫富分化的产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出现的副产品,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贫富的相对差距会越拉越大。
这恰好验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句话: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市场经济当然也不例外。
二、贫富分化的拉大并不意味着穷人越来越穷我们已经知道贫富分化的产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他表示贫富两个阶层拥有的财富的差距会越拉越大,但它并不意味着穷人会越来越穷。
可以想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制造出来的财富也会越来越多,可供人们使用的资源也会相对增多,水涨船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会越来越高。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中国当前的贫富差距现状,包括其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梳理和解读,本文希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提供有关贫富差距问题的深入认识,为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将首先概述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然后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包括经济、政策、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
接着,文章将分析贫富差距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
二、中国贫富差距的历史演变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并非一蹴而就,其历史演变过程复杂且多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伴随着贫富差距的逐步扩大。
在改革初期,通过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市场化改革等措施,极大地激发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
然而,这一过程中,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滞后,使得贫富差距问题开始显现。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贫富差距问题也愈发严重。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在城市中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另一方面,资本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群与广大普通民众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贫富差距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控。
例如,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农村振兴战略等,努力缩小贫富差距。
政府还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然而,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贫富差距问题仍然存在。
这既与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分配机制有关,也与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未来,中国需要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政策体系,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分析
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分析本文通过对我国及总体城乡收入基尼系数的分析,以考察我国的贫富差距状况。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贫富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
本文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标签:基尼系数;收入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一、引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然而贫困、失业、能源消费与价格也部分证实了我们存在的危机。
尤其是贫富差距问题,成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在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差距以及东部、西部、中部的地区差异在不断缩小,但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这两类收入差距又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深入,一边逐渐向高消费高信息化的社会转变,另一方面,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日益表面化、深刻化,交通,网络信息迅速发展的城市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农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大部分地区的高收入层和贫困地区的低收入层的形成,使地区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由此产生的机会不均等带来的财富不均等,财富的不均等又带来了机会的不均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分化就越来越大。
过大的贫富差距会让低收人人群产生不平衡心理,加之当前我国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还相对滞后,这些在政治上埋下了不稳定的隐患,经济上加剧了泡沫现象的产生,因此贫富差距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二、我国居民收入差别状况基尼系数是可以用来定量测定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等分配的百分比。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但超过0.4就算警戒状态,达到0.6则说明收入差距悬殊,随时可能发生社会动乱。
如今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5,中国20%最贫困的人口收入份额只有4.7%,而20%最富裕人口收入额则高达50%。
从2004年起,国家和发展改革委员会就业与收入分配司在国家统计局的协助下开始公布自1978年以来的城市和农村的基尼系数,但其数据自身和推算方法的说明并不明确,因而很难依赖这些数据。
贫富差距论文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最不可忽视的问题----贫富差距现在我们的国家正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发展着,这种别称为中国速度,令世界瞩目,但高速发展的利与弊说法不一,不尽相同。
世界上政治与往往相提并论,没有可以离开政治的经济,同样,只讲经济而忽视政治也意味着毫无出路。
因此,只有将政治与经济联系起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才能使两者互相弥补,相辅相成,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在本篇拙文中涉及到政治与经济的范畴太大太广,因此,我仅以个人切身感受来理解,来入手写这篇文章。
古言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历来帝王将相都很重视老百姓的威力和作用,常常把民计民生挂于嘴边,事实也的确如此:若想整个国家兴旺发达,最基础百姓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关键中的关键。
一、贫富差距呈扩大化趋势:近10多年来,中国经济每年以近10%的速度递增。
但基层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基本收入并没有以此速度同倍增长。
事实是形成了更大的贫富差距,收入两极分化。
事实上,今天不少富人的致富是建立在对中低阶层挤压上;许多人的“富起来”不但本身就是非法活动的结果,而且他们积聚财富的方式不可能带动社会其他阶层经济状况的改善;在他们迅速致富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大多数的民众正经历着相对、甚至绝对的贫困化。
用一个形象化的公式来表达,即市场机制+特权垄断+不平等竞争=贫富差别。
带来这样的一个社会,虽然社会经济总体递增,但并没有伴随着全民富有,如此的经济会能带来长治久安的政治吗?资料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贫富差距仍然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中国城镇家庭最高20% 收入户与最低20% 收入户年人均收入差距,从1990年的4.2 倍、1993年的6.9 倍增加到1998年的9.6 倍。
如:江苏省城镇居民家庭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由2000年的5.39倍,扩大到2003年的9.91倍,2004年达到了10.71倍。
对全国5万户城镇居民调查,2004年上半年占调查户总数10%的高收入户组家庭与10%的低收入户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达到9.5倍。
浅析中国贫富差距
浅析中国贫富差距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状况和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度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格局被打破。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的,如何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这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关键词:贫富差距;收入差距;经济体制;改革深入一、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近些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己经走到亟须调整的“十字路口”,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十分迫切,必须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
从基尼系数看,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的“红线”。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介绍,对我国的基尼系数目前各机构认识不一,被学界普遍认可的是世界银行测算的0 .47。
“我国基尼系数在10年前越过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后仍在逐年攀升,贫富差距已突破合理界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参与了4次大型居民收入调查。
他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院系:专业:班级:作者: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20**年05月中国贫富差距分析摘要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现象。
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经济进入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轨道?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运用基尼系数描述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现状、分析形成原因、提出对策,并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基尼系数贫富差距分配治理Analysis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ChinaAbstract After 30 years’ reform and open policy,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li fe have had tremendous and profound changes, W hile people’s overall income level is remarkable ly increased, there is a phenomenon that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has been further expanded. It is a question that is worth thinking deeply about how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of socialist and to make China’s economy enter into a track of the virtuous circle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uses the Gini coefficient to describ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China, and analyzes the reason of forming, and then to propose some countermeasures. 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the China’s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own views.Key words Gini coefficient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ssignment Govern.引言 (1)1.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表现 (2)1.1.从基尼系数看我国的贫富差距 (2)1.2.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的具体表现 (2)2.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形成的原因 (5)3.调节贫富差距的对策 (6)3.1.扭转“重资轻劳”现象 (7)3.2.设计合理的制度 (7)3.3.保障社会公平并消除腐败 (8)3.4.对于贫富差距拉大的治理 (9)3.4.1.解决“三农”问题是基础 (9)3.4.2.“限高”、“拔低”和“扩中”并举 (10)3.4.3.推行公平的二、三次分配制度 (10)3.4.4.用“有形之手”遏止贫富差距拉大 (11)3.4.5.根本之举是发展教育 (11)结束语 (12)参考文献 (13)英文摘要 (14)共同富裕是我们发展的理想目标,但是近年来我国的贫富差距却呈现不断拉大的态势。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是过去20多年里贫富差距扩大速度最快的国家。
据中国社科院朱庆方研究员介绍,2003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扩大到0.45左右,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3.23倍,东西部GDP比例扩大到2.52倍,行业最高与最低工资比例扩大到6.1倍,这些数字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目前,唤起对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的重视,促使大家去思考这个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是很有必要的。
贫富差距扩大到现在这种程度,表明我们这个社会确实是生病了。
生了病不能讳疾忌医,应当把它提出来。
但仅提出问题并不等于解决了问题,还需要作理性的思考。
运用基尼系数描述我国的贫富差距现状,认真地研究问题到底是从何而来并提出对应措施,防止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以便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中国贫富差距分析1.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表现1.1.基尼系数表现出来的差距运用基尼系数的一般规律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与基尼系数高低成正比,越发达的国家基尼系数越高,发展中国家的基尼系数往往低于发达国家,基尼系数的国际警戒线是0.4。
据测算,我国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1996年为0.424,1998年为O.456,1999年为0.457,2000年又增加到0.458,表明我国的贫富差距已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且呈逐年扩大的趋势。
而且我国的基尼系数近年来一直高于0.3左右的世界平均的基尼系数标准,收入差距脱离经济发展水平表现畸高,与经济发达程度不相吻合,而且随着经济非均衡连续快速发展,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标提前涨至警戒线,这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如表1所示。
表1 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动态数列表年份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年份全国居民基尼系数1997 0.3706 2001 0.40311998 0.3784 2002 0.43261999 0.3892 2003 0.43862000 0.4089 2004 0.4387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资料1.2.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的具体表现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主要是指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
收入差距是一种流量差距,主要指社会成员之间收入的不同;财富差距是一种存量差距,主要指社会成员之间所掌握的各种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
而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则较多地表在收入差距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乡差距。
这是贫富差距最主要的表现。
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和消费有着巨大的差距,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一方面,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出现了减缓的趋势,有些地方增产不增收,使改革开放以来本已缩小的城乡经济差距又有所扩大。
如表2所示。
表2 1978-2006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变化情况表年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率(%)城乡人均收入比(倍)(1)(2)(3)(2)/(3) 1978 343.4 133.6 - - 2.57 1979 387.0 160.2 12.8 19.4 2.41 1980 477.6 191.3 23.5 19.3 2.49 1981 491.9 223.4 2.9 16.7 2.20 1982 526.6 270.1 7.1 21.1 1.94 1983 564.0 309.8 7.0 14.8 1.82 1984 651.2 355.3 15.4 8.1 1.83 1985 739.1 397.6 13.5 12.1 1.85 1978-1985 14.3 24.61986 899.6 423.8 21.6 6.5 2.12 1987 1001.2 462.6 11.3 9.1 2.16 1988 1181.4 544.9 17.9 17.7 2.16 1989 1375.7 601.5 14.1 10.4 2.25 1990 1510.2 686.3 9.7 13.9 2.20 1986-1990 13.6 12.31991 1700.6 708.6 12.6 3.2 2.39 1992 2026.6 784.0 19.1 10.7 2.58 1993 2577.4 921.6 27.1 17.6 2.79 1994 3496.2 1221.0 35.6 32.4 2.86 1995 4283.0 1557.7 22.5 27.6 2.74 1991-1995 30.2 241996 4838.9 1926.1 12.9 23.6 2.51 1997 5160.3 2090.1 6.6 8.5 2.46 1998 5425.1 2162.0 5.1 3.4 2.50 1999 5854.0 2210.3 7.9 2.2 2.64 2000 6280.0 2253.4 7.3 1.9 2.78 1996-2000 5.94 3.32001 6859.6 2366.4 9.23 5.01 2.89 2002 7703.0 2476.1 12.3 4.6 3.11 2003 8472.4 2614.2 9.9 5.6 3.24 2004 9422.3 2936.2 11.2 12.3 3.20 2005 10493 .23255 .59.6 6.2 3.22200611759.33587.610.47.4 3.28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经济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二是个人或家庭收入差距。
资料显示,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仅占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4.27%,而富有的20%的家庭则占有全部收入50.24%。
目前在城市高收入群体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就是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占31%,平均月收入为8786元;所占比重最少的是农林牧渔、水利业的生产人员,仅占到0.1%,平均月收入为3158元。
据1996年天津市千户抽样调查得出的结论:在城市低收入群体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各类下岗人员,占40.2%,失业者占2.4%,提前退休者占5.5%。
三是行业差距。
收入分配正在向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倾斜,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领域的劳动者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正在迅速增长。
近年来,金融、保险、外贸、邮电、交通、电力、烟草等行业的收入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而文化、教育、科研、采掘、勘探、纺织等行业收入明显偏低。
再考虑到垄断行业职工享受的奖金、劳务费等名目繁多的工资外收入和住房等非货币收入,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就更加明显。
如图1所示图1四是地区差距。
我国东中西各省市区发展差距较大,导致不同地区居民收入消费差距悬殊。
如表3所示。
表3 东西部部分地区人均GDP及居民消费水平变化(元)年份东西部人均GDP差异东西部居民消费水平差异1994 5246.7 1003.31995 6205.2 1416.01996 8113.2 1958.91997 9177.3 2674.71998 10024.8 2903.81999 10764.3 3160.92000 12069.5 3628.92001 13202.4 4075.82002 14663.2 4542.12003 16994.4 5114.12004 20172.1 5921.42005 21741.3 6075.32006 24634.0 6557.1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