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的微博学术信息交流实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的微博学术信息交流实证分析
摘要:微博是伴随web2.0技术迅速发展的网络社区平台,越来越多的学者或用户利用微博进行学术信息交流。以“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微博圈”为研究样本,构建关注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学者之间的关注及交流探寻微博学术信息交流网络的特点,以期为其它领域的学术信息交流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为学科发展提供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学术信息交流;社会网络分析;微博
Based On SNA Perspective Empirical Analysis Microblog Academic Information Exchange
Abstract:Microblog is associated with web technology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community platform, more and more scholars or user use Microblog for academic exchanges of information. With "circle of Microblog"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library science as the research sample, build on matrix, us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through the scholars atten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search Microblo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ademic information exchange network,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areas of academic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reference,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for subject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academic exchanges of information;SNA;Microblog
1研究背景及相关工作
1.1 研究背景
Web2.0的出现和发展,催生了博客(Blog)、人人网、微博客(简称:微博)、网摘、P2P、天涯社区等虚拟社区的形成,它们所具备的即时性、互动性等优势[1]引发了学术信息交流环境、范围、方式以及内容的巨大的变化:学术信息交流环境由实体空间逐渐转变为虚拟社区平台,不同学者、专业人士之间的交流比现实生活中交流更为真实;学术信息交流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学科以及人员结构,从整体上实现了跨空间、跨地区共享;学术信息交流的方式从单一向多样转变,从学术座谈会、研讨会扩展到学术博客、学术论坛、学术微博圈等;学术信息交流的内容也打破了传统学术信息交流话题固定、覆盖面少、内容单一的局限性,不仅实现了显性知识的共享,更推动了隐性知识的利用[2]。其中,微博独特的设计理念,及时、通畅和广泛的用户信息交流渠道,使其在众多的虚拟社区中脱颖而出。近年来,作为新兴的社交网络应用,微博已经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微博从满足人们弱关系的社交需求逐渐演变为大众化的舆论平台,越来越多机构及公众人物都通过微博来发布或传播信息。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2216万,增长7.2%。网民中微博使用率达到了56.0%,较2012年底增加了1.3个百分点[3]。
1.2 相关工作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微博信息交流网络的特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微博用户信息交流网络结构的研究。王晓光等人[4]首先深入研究与实证分析了微博用户形成的交流网络,分别根据社会网络分析中的核心—边缘理论和聚类分析方法,界定了微博社区中核心区域与外围区域,描述了聚类群组结构,分析了群组间成员彼此关系。亦有学者[5]提出了3 种信息交流网络结构模型,即圈子模型,嵌套模型和围观模型,并且从微博信息传播机制角度提出了裂变模式和聚合模式,从信息内容分析角度提出了链状模式、环状模式和树状模式。除此之外,袁毅,杨成明[6]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跟踪微博用户在时间周期内关于某一话题的交流数据,发现用户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形成了关注、评论、转发和引用四种社会关系网络,对此,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测量、比较和分析了四种网络不同的结构形态及其交流特征。
(2)微博社区信息传播模式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利用新浪微博平台设立官方微博“科学人讲坛”,构建了集微博信息发布、微博活动直播、微博大屏幕、微访谈等多种微博服务应用于一体的“微博传播云”模式[7]。刘丽芳[8]通过构建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提出微博客的传播方式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而是一种裂变传播。社交网络提供了一种基于关系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式中传播者与受众、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方向、传播效果等要素各有其特殊性。对此,史亚光,袁毅[9]通过构建社交网络传播模式,准确地描述了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过程以及上述要素的特点。此外,亦有学者[10]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传播模式、传播者、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和受众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网络社区信息传播的因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微博信息交流网络模型的建模方法亦倍受关注,微博用户的
信息交流机制和微博信息分类技术逐渐走向成熟[11]。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对于信息交流的研究大多都是从信息交流网络结构、信息传播模式等角度进行研究,但以微博为载体的“学术”信息交流研究很鲜见。
此外,目前对微博网络结构、相互关系、交流程度等问题研究尚不够深入,而这正是揭示学术信息交流的关键。综合以上因素,本文选取图书馆学、情报学
领域的微博圈作为实证,从微博构建者之间学术信息交流与信息传播的角度出发,基于建立的关系矩阵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
学者之间的交流及关注探寻微博学术信息交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