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恩施民俗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将恩施民俗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
近年来,各地旅游部门都大力开掘本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民俗风情游、古民居游等具有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一展风采,民俗村、民俗风情园等人文旅游资源景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民俗文化在进入旅游业的伊始就以其对旅游者强大的吸引力而备受青睐。

旅游业对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弘扬优秀的民俗文化,更好地传播民俗文化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而从目前旅游业对民俗文化的开发情况来看,在如何将民俗文化更好地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如何完善、精化民俗旅游产品等方面仍需努力。

标签: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恩施旅游
1993年,“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生态旅游概念在中国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确认。

从此以后,中国便如火如荼地发展生态旅游。

后来把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推向全国,中国的民俗生态旅游便逐渐普遍化了。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恩施便按照“国家级生态旅游区”的总目标和“绿色恩施州,土苗风情园”的定位,积极发展恩施的民俗生态旅游。

而如何将恩施的民俗文化与生态旅游结合的更加完美,以便更好的走向中国,走向世界,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

一、发展民俗生态旅游的局限
民俗生态旅游在中国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旅游模式,如湖南凤凰、西青民俗生态旅游区等。

恩施民俗生态旅游正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但是开发中突显出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恩施市文联副主席董祖斌在《关于恩施民俗文化开发利用的思考与对策》一文提到“现阶段民俗文化开发利用不足;民间氛围不浓厚;民俗文化的组织指导机构不健全”。

此外,还有很多研究民俗文化和生态旅游的学者提出诸多问题,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而经过实地考研得出制约恩施民俗生态旅游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政治经济因素
1.体制不健全
恩施州旅游业的发展起步比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发展,2000年之后发展速度才加快。

现阶段,政府虽然对发展本地区旅游业非常重视,但是对于将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民俗生态旅游的认识还需要更加深入。

即使政府对民俗文化申遗成功,但是如果没有相关的资金投入以及健全的体制,就会使民俗生态旅游业发展仍然滞后。

2.宣传力度不够
针对“你对恩施土家文化了解多少?”这个问题,我们对湖北某大学的100个省内同学(不包括恩施州的)和100个省外同学分别做了细致的调查,结果如下。

100个省内同学对于恩施民俗文化完全了解的占30%,大致了解的占30%,一点也不了解的占40%。

100个省外的同学对于恩施民俗文化完全了解的占2%,大致了解的占10%,一点也不了解的占88%。

从这几组数据来看,很明显,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们对于恩施民俗文化的了解是极其少的。

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差异,除了历史原因和个人原因之外,还有恩施利用互联网、报纸、电视等媒体对民俗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很多人不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恩施的土苗风情,更有甚者,对于恩施这片土地都不知道。

因此,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制约民俗生态旅游发展的一大因素。

3.基础设施不完善
要想发展好旅游,交通是第一步,交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需求方面看,交通是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的先决条件;从供给方面看,交通则是发展旅游业的命脉;从旅游收入方面看,交通运输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部门,本身也是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

恩施州地理环境复杂,交通线路密度低,公路等级低,虽然近几年得到了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腾龙洞、鱼木寨、玉龙洞景区路面窄,路况差等,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社会文化因素
1.品牌打造不够鲜明
全国民俗旅游如此盛行,像桂林、大理自古就是著名的城市,本身已有较大的名气,只需进一步包装,发展生态旅游就可以驰名全国,而恩施州作为新兴的旅游城市,还没有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务之急,是必须打造自己足够鲜明的品牌,来.吸引游客的眼球。

只有这样,才能在当前高压的社会中调动游客疲惫的审美力。

2.原情怀的失真,现代文化的冲击
为了眼前的利益,添加一些非本民族文化的特色或模仿非本民族的文化,对于模仿,不精不细,毫无特色可言。

俗不知“同为名山:华山险;泰山雄;黄山奇;峨嵋秀。

‘险’‘雄’‘奇’‘秀’,就是不同的个性。

”失去了土家族特有的个性,也就是失去的土家族的真情怀,游客根本没有去真正地了解与感受,又怎么可能得到土家族文化的真谛并为之感动。

而且在我国二十多年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实践与理论探讨中,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关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旅游开发带来的浓厚的商业文化侵蚀着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带来的强势现代流行文化冲击着民俗文化,这种改变体现在物质、精神及行为规范等方面。

必然也会导致原情怀的丧失。

(三)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于生态旅游本身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为生态旅游创造了天然条件;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

这里,我们主要谈论后者。

恩施州,位于鄂西山区,地形特征为山地,这就使得恩施州与外界存在天然的隔阂,致使交通不便,不方便游客的旅行。

对于这些问题,一下解决是不可能的,需要长时间的战略部署,才能彻底根治这些问题。

否则恩施民俗旅游根本不可能作为一枝独秀屹立于中国大地上,只能在民俗旅游的洪流中默默无闻地发展甚至是消失。

二、如何走出困境,发展民俗生态旅游
恩施这样一个纯天然、无加工的民族聚居地,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完全可以按照原生态自然式和主题附会式的旅游模式来发展民俗生态旅游业。

这样既不失单调又不乏色彩,反而能够更好地发展本地区的旅游业。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的方式总结出走出穷境,发展民俗生态旅游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
宣传始终是提高知名度,提高影响力的有效而可靠的方式。

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利益,要积极地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进行大力的宣传,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各个大报社、电视台与网站,不仅是在湖北宣传,更要走出湖北省,将客源定位于中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甚至国外。

(二)打造恩施土、苗民族品牌,彰显民族特色
恩施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是其振兴本民族的一大支柱。

所以这个支柱一定要有它的品牌支撑,即特立独行的地方。

“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

”而恩施就应该做这样的勇士。

总体做一个品牌规划,然后分为各个小主题,如:婚礼圣地,可以将摆手舞、土家饮食文化和独特的传说相结合等。

在恩施这样一个世界一隅的天堂,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烦躁,让爱情得到人类最原始最纯真的祝福。

进而发展饮食一条街,旅游商品一条街,现代旅游场地等。

情要真,意要切。

生态旅游的内涵不同于一般旅游,生态旅游者是在旅游过程中,欣赏当地的景色,了解当地的民族风情,学习野生动植物等相关知识,获得一种非凡的体验得到价值观的升华。

少数民族文化属于稀缺的文化资源,弥足珍贵,突显出其极大的文化价值。

所以恩施的旅游业应该是朝着把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并且不断地完善,恩施的旅游一定要情真意切,培养一批真正的土家舞蹈者、歌唱家。

通过民族实物的展示与民族歌舞的表演,将静态展示与动态表演结合起来,激发游客的互动参与。

使旅游者能够体味到恩施土家
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搞好交通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交通,旅游业就不可能发展下去。

恩施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城市,一定要抓好机会,大力发展交通,只有交通发展好了,使游客进进出出得到了方便,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2010年宜万铁路和沪渝高速公路的修建,极大地改善了恩施的对外交通,很好地促进了恩施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州内各县市的交通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只有建设好交通道路,方便游客出行,才能真正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四)做好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恩施地区有很多古建筑,如恩施土司城、巴东县楠木园王爷庙、红庙岭地藏殿等,这些都是祖先们留给后人的珍贵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这些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恩施上千年的文化,何其珍贵,不容置疑。

另外,对于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传统节日等文化遗产,务必传承并发扬光大。

只有把当地的民俗文化保存下来,并不断丰富,才能使其在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

要做好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政府应该起好带头作用,并倡导广大民众也参与其中。

此外,政府必须投入资金,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维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切实做好遗产保护工作。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科学合理的政策指导下,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的作用,旅游可唤醒民俗文化主题的文化自觉性,增加民俗文化的文化价值,提高民俗文化主题的文化自豪感。

恩施要积极地稳步向前发展,坚定地走生态旅游的步伐,大力宣传,打造自己本民族独特的品牌。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恩施将会成为民俗旅游胜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