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社会变迁与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时代的社会变迁与挑战
林雅华
中央党校文史部博士
各位学员,大家好。
我是中央党校文史部的教师林雅华,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节课叫做“网络时代的社会变迁与挑战”。
从上世纪60、70年代以来,整个数字化的浪潮在不断地向前推进,而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一体化的进程也在全面地铺开,这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的契机,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样一个不可逆转的以互联网为引擎的数字文明时代当中,我们究竟要如何地看待当下的社会发展变迁的样貌,以及它给我们所带来的一系列的挑战?那我们今天就进入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要分成两个部分来讲,第一个部分,网络时代的社会变迁。
而第二个部分,网络时代给我们的国家治理带来了哪些方面的挑战。
一、网络时代的社会变迁
我们现在就进入第一部分的学习,关于网络时代的社会变迁。
在进入课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一分钟的时间你可以做点什么?大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可能只能喝一口水、翻一页书,甚至,我们也许只能够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如果这一分钟是发生在信息快速流动的互联网络中,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张图,这张图告诉我们,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在全球的互联网络中将要发生将近64万G的数据传输量,而将要发生将近200多万次的网络搜索,甚至会发生将近28万次的社交门户的登录,会发生将近6万多个小时的音乐的下载。
这样一个数据我们还可以源源不断地说下去。
如果这样的一分钟是发生在中国的互联网络,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这幅图。
在这幅图片上可以看到,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络将发生9.5万条微博的发送,将发生将近25万元的中国移动的净收入,而12306网站在这一分钟时间里将产生将近265万张的订单,而最为著名的淘宝网,在这一分钟时间里会发生将近15万人次的独立的访客和下单。
只有的一个数据在中国更是在每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不断地刷新着全新的记录。
在当下的中国,不论是吃穿住用行都已经离不开网络了,我们曾经用一网打尽这个词来描绘状况,也只有在互联网络的今天一网打尽才真正成为了现实。
所以我们来看现在的这样一个时代的景观,我们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总结,互联网已经
从虚拟走向现实,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或者说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最基本的生存状态。
(一)中国互联网:风雨20年
这样的一种改变究竟用了多长的时间?如果我们认真回溯一下,这样的一种改变仅仅发生了20年的时间,如果这20年是放在中国漫长的5000年历史长河中来看的话这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如果这20年与我们的改革开放进程相融合、相碰撞、相重叠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中国或整个现代中国的文化样貌就会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
所以,我们现在就来一同回顾一下互联网在这风雨20年的时光中究竟对现代中国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影响?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我们首先来看1987年,图片上左上角的这一位是一个德国人,他的名字叫做维纳•措恩教授,他来自于当时的联邦德国的西德,其实早在1984年的时候他就架构了西德与美国之间的第一条互联网络,因此被称为是德国的计算机之父,恰巧在80年代的时候,他跟我们当时的机电部研究院的王运丰教授是故交,所以两个人便商议着要架设一条在中国与西德之间的互联网络的桥梁,于是措恩教授就带领他的学生来到了中国,经过他们的日夜奋斗之后,我们终于看到1987年的9月14日晚上的9点07分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即屏幕右上角的这一封非常著名的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邮件,从北京发往了德国。
其实这样一封邮件当时是用德语和英文两种文体来写的,大家来看屏幕右上角,它原来英文的意思是越过长城,我们就可以到达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这样的一封信就象征着中国向整个互联网络发出了自己的第一声的寻呼,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就此迈入了一个互联网的时代?这还没有到这样的时刻。
我们再看接下来的1994年,在1994年的4月20号,在经过了无数的坚持努力和争取之后,中国的第一条连入国际专线的网络开通了,成功实现了中国与互联网的一个全功能的连接,使得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第77个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络的国家,而从这一刻开始中国才算是真正地迈入了世界互联网的大家庭。
而我们恰恰来回顾一下这样的一个年份,1994年的4月20日,距离2014年6月已经恰恰是20年的时间,而我们也恰好把1994年的4月20号称为是中国的一个“互联网络日”。
不过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这个时候,中国互联网的使用还只局限于科研和学术的领域当中,与普通人的生活距离还非常地遥远。
究竟是谁打破了互联网与中国普通民众之间这一道厚厚藩篱,开启了中国普遍民众这一重要的历史契机?我们来看下面的这一幅图。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在1995年的北京中关村
的一个街口上树立起了一道巨大的广告牌,大家来看这个广告牌上究竟写了一句怎么样的话语,我把它推进来给大家看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广告牌上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它给出了答案是“向北1500米”,而这个向北1500米究竟是什么?我们来看下面的一行小字,其实这是当年年仅33岁的一个女创业者张树新所创办的一家互联网络公司,名字就叫做瀛海威时空,这样的一家互联网络公司,它给出的一个口号是“我们从事的是影响未来100年的事业”,而其实当我们再回过头来看1995年这样一个口号的时候,我们确实可以佩服当时这一批时代的先行者锐利的目光,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只有真正地带领中国的民众踏上这么一条由互联网络所架设而成的信息高速公路,我们才能够与世界先进的文化真正地接壤,我们才能够真正地重新迈入现代化的一个发展道路。
而这样的一种开放的胸怀,这样一种勇于尝试的心态,其实恰好呼应了我们当时改革开放的一个大潮,也呼应了当时邓小平同志所号召的我们要大胆地闯,要大胆地试,这样一种时代的口号。
所以我们就此可以看到,在上世纪的90年代的中后期,整个的中国掀起了一场非常激烈的或非常热烈的在互联网创业领域的一个大潮,甚至很多人说,当时只要在硅谷出现任何一个全新的商业计划或商业的创意,就会在同一时间的北京、上海或深圳,在任何一个小小的咖啡厅里就能够看到一支创业团队在商讨着这样一种创业的可能性。
所以大家看屏幕,我们看到了在1997年,在一年的时间当中网易、搜狐和新浪三家门户网站先后创立,而在1998年远在深圳的马化腾他带领着一支年轻的创业团队创立了我们当下庞大的腾讯帝国的雏形,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这个小企鹅QQ的形象,而在随后的一年,在西子湖畔的杭州,马云他创办了现在这样一个非常著名的阿里巴巴的公司。
而到了2000年,李彦宏从美国归来,在中国创立了自己的搜索品牌,也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百度公司,而在2000年之后,中国的互联网领域更是遍地开花,基本上塑造了我们当下的一个文化景观与文化样貌,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发展延续至今的这么一股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创业的热潮,它积聚了中国人民创业的智慧和创意的精神,分别从商业、技术、投资等各个领域自下而上地呼应了中国当时的一个现代化发展的或改革开放发展的一个大潮,引领了中国社会一个非常快速的现代化转型的进程。
(二)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与规模
所以,我们回顾了互联网这样的一个发展历程,我们再来看,它现在究竟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规模?大家来看图片上的这样一个数据,截止到2013年年底,中国
网民的规模已经超过了6.18亿,我们整体的一个人口的数量大概是接近13亿左右,而我们现在的一个网民数量已经接近我们整个人口数量的一半以上,而这样的一个数据在今后的几年发展当中相信还会不断地向前推进,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中国互联网民还有一个很强大的上升与发展的空间。
从一个横向的对比来看,大家来看这幅图,在1997年的时候,刚刚连入世界互联网的中国网民的数量只有62万人,而到我们刚才所说的2013年年底我们已经达到了6.18亿人次,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头,互联网民的数量增长了1000倍。
而如果从一个横向的对比来看,大家来看这幅图,图上标示出了当今世界上的这五个非常强势的互联网大国,分别是英国、英国、德国、日本和印度,但当我们把这五个互联网大国的所有网民的人数全都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大家可以发现,它仍然无法超越中国,所以从目前的人数来看,中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网络大国。
与此相关的,中国整个网络经济的发展规模也是非常惊人的。
下面的这幅图可以看到,在2003年到2014年之间,整个的互联网经济的规模呈现出一个急剧攀升的态势,仅就2003年到2010年这七年的时间之内,我们的互联网经济的规模就增长了30倍,而可以预计的是2014年的时候,整个互联网经济的规模将达到7753亿这样一个庞大的数据。
我们还可以看一看我们的网络经济的一个增长跟我国的GDP增长之间的关联,大家来看这幅图,在图上绿色这一条指示着是我们互联网市场经济的一个规模,而下面红色的这条线指示的是我国的一个GDP的增速,从图上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头,互联网经济的规模远远地高于我国GDP的增速,用一个数据来表示,它基本上可以是我国GDP增速的5倍以上,增速是非常惊人的。
从一个纵向的对比来看,我们来看一下,美国、中国之间的一个经济的经济增速的发展情况,从下面的这幅表上可以看到,2007年到2012年之间美国的一个复合增速只有3%,中国整个的GDP的复合增速已经达到了10.1%,而更加惊人的是中国互联网经济的一个发展的速度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2.4%,这样一个数据无疑说明,中国的互联网经济的规模不仅仅在中国来说是令人震惊的,与此同时,它在一个世界范围的对比上来看,也表现出了它非常强劲的一个增长的势头。
所以我们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大家来看,这是2013年11月11日“双11”购物节,在一天24小时的时间内,淘宝的整个的交易总金额达到了350.19亿元,从一些更细致的例子来看,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它的交易额就超过了一亿元,在不到40分钟的时间里,它的交易额超过了50亿元。
在不到9个小时的时间里,它的交易额就超过了121亿元,而一
举打败了美国最大的一个网络购物节,即“网络星期一”,最后它以350.19亿这样一个庞大的数据领先于世界之首。
我们其实还可以期待,在今年淘宝会创造出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数据,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国际上的一种竞争力是很强的,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对比,大家来看我的这样一幅图表的构成情况,大家可以在图表的下方,看到这是当今世界美国最为著名的三家互联网络公司,亚马逊、谷歌和脸谱,这三家公司已经牢牢地占据了世界互联网领域的第一阵营,即它们的市值规模就已经超过了千亿等级的大关,这是不是就是美国一枝独秀的时候?并非如此。
大家可以对比看一下中国的这三家最为著名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公司、阿里巴巴以及百度公司,大家都知道,腾讯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在香港的市值规模已经超过了一千亿港币,在今年3月份,腾讯的市值规模已经超过了一千五百亿美元,无疑已经进入了千亿美元的阵营中来。
阿里巴巴其实现在已经在美股提交了IPO 的一个增股的说明,《华尔街日报》预测说,阿里巴巴在成功上市之后,它的市值规模将要超过2500亿,而百度公司最近进行了许多成功的收购,比如说收购了手机的“91助手”等,也无疑使它的市场竞争力在不断地加强,我们可以期待的一个远景是在未来中国这三家互联网企业将毫无疑问地进入到同等的世界互联网公司的第一阵营,与美国几家公司相比肩,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的一个规模和发展势头。
因此,我们在讲了这一系列之后,大家可以感觉到,在这20年的发展时间当中,中国的互联网是经历了一个风雷激荡的岁月,在这样一个岁月当中,它实现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一个华丽转身,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它把一个还处于半农业半工业的中国直接带入到了一个信息社会当中,直接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最先进的生产力进行一个对接和冲撞,无外乎有一些美国媒体说,最近20年,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事件是中国的崛起。
而我想,在中国崛起的背后,起到了一个最重要的引擎和催化作用的无疑是中国的互联网,所以,中国的互联网推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一个历史的事实。
但这是不是说,互联网所带给我们的只是一种经济层面的发展和进步?并非如此。
我们更加看重互联网的意义所在的,其实在于互联网所带动的中国整个社会与文化的现代转型,中国的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得到一个蓬勃的发展,其根本不仅仅在于商业创业,在我们的创意产业等方面发挥的一个引领的作用,更加重要的是它为中国每一个公民带来了一个信息的赋予,信息的沟通以及自由地表达等一系列的平等化的追求,而这一点恰恰是互联网所带给我们的一个重大的礼物。
它让我们弥补了我们在进入现代社会所缺乏的一个极大的自由、创意、
分享、平等等这一系列的自由的现代精神的短板,而这正是互联网给我们的最大馈赠。
(三)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变革
那么,这样的一种转变或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的转型,它恰恰体现在我们现在最为关注的一个移动互联网的转折点,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
而这样的一种变革就在我们的身边。
大家来看,在过去的一段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说,任何的信息或通讯都基本上固着于电脑桌面之上,没有办法随身移动,因此,也就没有办法能够达到及时性、快速化的这么一种效果,而现在我们发现,任何的一种信息的传送或通讯的发生,基本上都可以跟随着一个可移动的终端,如影随形地跟随在我们身边。
而过去非常纷纭复杂的导航网站的页面也已经变成了可视化、及时化、简洁化的一种应用在智能手机上的体现。
举一个例子,镶嵌在手机当中的二维码的技术,它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去关注任何一个产品信息,从而实现它的一个扫描、推送和获取,大家来看,在图片的右下方,这是英国驻华大使馆,在这个戒备森严的警卫背后的墙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二维码的图像,我们只需要用手机轻轻地加以扫描,相关的信息就会推送到手机之上,使得信息的获取非常便捷。
还有一个例子,从去年开始的这么一场打车软件的竞争关系,它分别是由现在两家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和阿里巴巴公司分别注资的快的和嘀嘀打车,这二者在中国的大都市当中非常便捷地使用这种叫车服务的同时,其实也在不断地培养中国整个移动支付的人群,它几乎和中国的移动互联网金融这二者相互地合作,推进了中国当下的一个移动化的信息社会的发展的新潮流与方向。
我们还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的出现,无论是iwatch ,还是谷歌眼镜,还是各种各样测试心跳以及血压的智能医疗设备等,都在预示着未来发展的一个前景。
我们甚至还可以感受到或看到我们未来世界将会是一个物与物、人与物,是一个完全的泛终端智能化时代的来临,到那样的一个时刻,我们当时在科幻小说当中所看到的任何一种情景几乎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而这样的一种现实或这样的一种发展的前景,它其实最为关键的是伴随着这样的一个智能手机的出现,可以说智能手机的出现大大地改变并且预告着我们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从下面的这个数据里来看,到目前为止,我们中国智能手机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了5.8亿,即将在未来1、2年之内还会有一个快速的发展。
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中国的整个网民使用移动互联网,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比例已经占到了全部网民的81%,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数据,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未来1到2年的时间内,我们可以见证中国将近8、9亿的人口都将使用智能手机,进入互联网的大家庭,这说明我们当下的一个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但更加重要的是,它提示着我们一种新的社会发展变化的模式即将开启了,而这样的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的模式的开启将有助于弥合中国当下的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都很清楚,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中国的一个信息化的进程其实主要的还是在各大城市当中发生的,由于技术的限制,由于网络光缆的铺设的困难,使得边远地区难以接入网络,也由于原来的上网的技术或技巧的比较复杂,也使得很多的处于比较边远地区或知识结构不是那么完整的难以进入互联网的大家庭。
在这样一种信息的聚合和分散当中所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数字发展的鸿沟,其实在不断地加大原有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那道鸿沟,我们把这样的一种更加剧烈化的鸿沟称为“数字鸿沟”,而这样的一种“数字鸿沟”在某种程度上会大大地加大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而这一点恰恰在我们现在所说的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将有所改善。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到每年春节的时候,正是大家思乡归乡心切的时候,而随着网络售票的开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互联网选择购票,甚至还有很多的人使用各种各样的抢票的软件,使得票源在一秒钟之内就被抢购一空,这样一来对于大多数的不知如何上网或欠缺网络知识的弱势群体或真正需要买票回家的那么一大批的农民工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由于他们不知道如何上网,所以他们所选择的方式都是在售票大厅里通宵地等待,由于每年的冬天恰恰是最为寒冷的时候,大家看图,很多人因为没有办法抵御严寒,只好裹着棉被来到售票大厅,还有一些年老的农民工朋友,当他们好不容易挤到售票窗口颤巍巍地向里头递进钱的时候,却被告知票已经全部都被售空了,我们来看他的这样一种表情,任何一个家中有年长的亲人的朋友都会不免会为之辛酸,谁家没有老人呢。
所以看到这样一种情景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字鸿沟对当下社会的一种影响。
而现在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大家用手机就能够轻松地上网,更重要的是,任何一个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就可以连入移动互联网,并且由于当下的国产智能手机的低廉化,还有它的价格的亲民化,它的操作的简洁化,使得越来越多的没有能够掌握复杂的网络知识的人,也能够通过手机连入互联网络。
大家可能都已经注意到一个现象了,很多父母他们由于年纪比较大的缘故,他们并不会键盘打字,也不会各种复杂的上网技巧,但如果教他们使用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个软件,即“微
信”,他们可以非常容易地就能够跟自己的孩子、朋友搭建起这么一个联络的桥梁。
由此可见,这是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一个时代性的转变与社会性的转变。
所以我们来看,原本横亘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这种地域的差别、收入的差别、阶层的差别,乃至原本无法消泯的数字化的鸿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得以悄悄地抹平,并且在不断地缩小它们之间的差别。
而且我们也可以观测到这样一个现象,尤其在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他们的整个的行为模式基本上都是趋同的,互联网、电视和手机是他们平常使用速率最大的一些电子设备,而在三线、四线甚至五线以下的小城镇乡村里,他们的这些青少年使用手机的整个的时间的百分比还要超过一线、二线的大城市。
所以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所带给我们的正是这种突破了地域限制,数字鸿沟,年龄差别,阶层差别,收入差别的这么一种不平衡现象的一个致胜法宝。
而我们也可以期待,到时候将会有一个真正的大众时代的来临,而这种大众时代就意味着我们的互联网的使用就不仅仅局限于精英化、城市化、年轻化的人群,而将扩展到广大的农村地区,而扩展到大量的低收入的群体,以及广大的弱势群体,正为我们未来社会的一个平衡的发展将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是互联网给中国整个现代化或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的转型所带来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移动互联网也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加快了中国网民参与社会监督,进行社会治理,倡导社会公益的脚步,从而带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个例子,大家看这幅图,在图上可以看出,当下我们的这样一个手机上网或社交媒体的使用,已经基本上进入了千家万户,我们几乎可以在每一个智能手机上都可以看到这两个非常主流的社交媒体的使用,一个是微信,一个是微博,那么,在中国恰恰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中国的网民在使用微信和微博上面的这种热度不仅仅是集中在日常的闲聊,而更多的是关注到了中国整个的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这一点是和西方完全不同的一种互联网的文化。
中国的这种社交媒体的使用大大凸显了中国网民对于一种政治参与,对于一种社会参与的热情。
所以,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中国、美国和日本这三个国家在这过去的6个月时间里,我们互联网的网民在社交媒体上所使用的时间以及社交媒体的普及率上的一个对比来看,中国都毫无例外地占据了第一的位置。
中国的网民在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和时间的长短上来看,都是占据第一位的。
由此可见,中国的网民在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网络问政,进行社会参与的热情大大地高于其他的国家。
我们可以看这样一幅图,在这幅图上指明了2013年中国所发生的最为热点的舆情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