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社会变迁与挑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时代的社会变迁与挑战

林雅华

中央党校文史部博士

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中央党校文史部的教师林雅华,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节课叫做“网络时代的社会变迁与挑战”。

从上世纪60、70年代以来,整个数字化的浪潮在不断地向前推进,而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一体化的进程也在全面地铺开,这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的契机,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和挑战。在这样一个不可逆转的以互联网为引擎的数字文明时代当中,我们究竟要如何地看待当下的社会发展变迁的样貌,以及它给我们所带来的一系列的挑战?那我们今天就进入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要分成两个部分来讲,第一个部分,网络时代的社会变迁。而第二个部分,网络时代给我们的国家治理带来了哪些方面的挑战。

一、网络时代的社会变迁

我们现在就进入第一部分的学习,关于网络时代的社会变迁。在进入课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一分钟的时间你可以做点什么?大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可能只能喝一口水、翻一页书,甚至,我们也许只能够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如果这一分钟是发生在信息快速流动的互联网络中,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张图,这张图告诉我们,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在全球的互联网络中将要发生将近64万G的数据传输量,而将要发生将近200多万次的网络搜索,甚至会发生将近28万次的社交门户的登录,会发生将近6万多个小时的音乐的下载。这样一个数据我们还可以源源不断地说下去。

如果这样的一分钟是发生在中国的互联网络,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这幅图。在这幅图片上可以看到,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络将发生9.5万条微博的发送,将发生将近25万元的中国移动的净收入,而12306网站在这一分钟时间里将产生将近265万张的订单,而最为著名的淘宝网,在这一分钟时间里会发生将近15万人次的独立的访客和下单。只有的一个数据在中国更是在每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不断地刷新着全新的记录。在当下的中国,不论是吃穿住用行都已经离不开网络了,我们曾经用一网打尽这个词来描绘状况,也只有在互联网络的今天一网打尽才真正成为了现实。

所以我们来看现在的这样一个时代的景观,我们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总结,互联网已经

从虚拟走向现实,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或者说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最基本的生存状态。

(一)中国互联网:风雨20年

这样的一种改变究竟用了多长的时间?如果我们认真回溯一下,这样的一种改变仅仅发生了20年的时间,如果这20年是放在中国漫长的5000年历史长河中来看的话这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如果这20年与我们的改革开放进程相融合、相碰撞、相重叠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中国或整个现代中国的文化样貌就会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所以,我们现在就来一同回顾一下互联网在这风雨20年的时光中究竟对现代中国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影响?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我们首先来看1987年,图片上左上角的这一位是一个德国人,他的名字叫做维纳•措恩教授,他来自于当时的联邦德国的西德,其实早在1984年的时候他就架构了西德与美国之间的第一条互联网络,因此被称为是德国的计算机之父,恰巧在80年代的时候,他跟我们当时的机电部研究院的王运丰教授是故交,所以两个人便商议着要架设一条在中国与西德之间的互联网络的桥梁,于是措恩教授就带领他的学生来到了中国,经过他们的日夜奋斗之后,我们终于看到1987年的9月14日晚上的9点07分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即屏幕右上角的这一封非常著名的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邮件,从北京发往了德国。其实这样一封邮件当时是用德语和英文两种文体来写的,大家来看屏幕右上角,它原来英文的意思是越过长城,我们就可以到达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的一封信就象征着中国向整个互联网络发出了自己的第一声的寻呼,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就此迈入了一个互联网的时代?这还没有到这样的时刻。

我们再看接下来的1994年,在1994年的4月20号,在经过了无数的坚持努力和争取之后,中国的第一条连入国际专线的网络开通了,成功实现了中国与互联网的一个全功能的连接,使得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第77个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络的国家,而从这一刻开始中国才算是真正地迈入了世界互联网的大家庭。而我们恰恰来回顾一下这样的一个年份,1994年的4月20日,距离2014年6月已经恰恰是20年的时间,而我们也恰好把1994年的4月20号称为是中国的一个“互联网络日”。不过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这个时候,中国互联网的使用还只局限于科研和学术的领域当中,与普通人的生活距离还非常地遥远。

究竟是谁打破了互联网与中国普通民众之间这一道厚厚藩篱,开启了中国普遍民众这一重要的历史契机?我们来看下面的这一幅图。大家可以看到,这是在1995年的北京中关村

的一个街口上树立起了一道巨大的广告牌,大家来看这个广告牌上究竟写了一句怎么样的话语,我把它推进来给大家看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广告牌上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它给出了答案是“向北1500米”,而这个向北1500米究竟是什么?我们来看下面的一行小字,其实这是当年年仅33岁的一个女创业者张树新所创办的一家互联网络公司,名字就叫做瀛海威时空,这样的一家互联网络公司,它给出的一个口号是“我们从事的是影响未来100年的事业”,而其实当我们再回过头来看1995年这样一个口号的时候,我们确实可以佩服当时这一批时代的先行者锐利的目光,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只有真正地带领中国的民众踏上这么一条由互联网络所架设而成的信息高速公路,我们才能够与世界先进的文化真正地接壤,我们才能够真正地重新迈入现代化的一个发展道路。而这样的一种开放的胸怀,这样一种勇于尝试的心态,其实恰好呼应了我们当时改革开放的一个大潮,也呼应了当时邓小平同志所号召的我们要大胆地闯,要大胆地试,这样一种时代的口号。

所以我们就此可以看到,在上世纪的90年代的中后期,整个的中国掀起了一场非常激烈的或非常热烈的在互联网创业领域的一个大潮,甚至很多人说,当时只要在硅谷出现任何一个全新的商业计划或商业的创意,就会在同一时间的北京、上海或深圳,在任何一个小小的咖啡厅里就能够看到一支创业团队在商讨着这样一种创业的可能性。所以大家看屏幕,我们看到了在1997年,在一年的时间当中网易、搜狐和新浪三家门户网站先后创立,而在1998年远在深圳的马化腾他带领着一支年轻的创业团队创立了我们当下庞大的腾讯帝国的雏形,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这个小企鹅QQ的形象,而在随后的一年,在西子湖畔的杭州,马云他创办了现在这样一个非常著名的阿里巴巴的公司。而到了2000年,李彦宏从美国归来,在中国创立了自己的搜索品牌,也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百度公司,而在2000年之后,中国的互联网领域更是遍地开花,基本上塑造了我们当下的一个文化景观与文化样貌,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发展延续至今的这么一股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创业的热潮,它积聚了中国人民创业的智慧和创意的精神,分别从商业、技术、投资等各个领域自下而上地呼应了中国当时的一个现代化发展的或改革开放发展的一个大潮,引领了中国社会一个非常快速的现代化转型的进程。

(二)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与规模

所以,我们回顾了互联网这样的一个发展历程,我们再来看,它现在究竟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规模?大家来看图片上的这样一个数据,截止到2013年年底,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