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一论影响文学创作风格的主要因素
_典论_论文_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价值
认为人的环境 、生理等物质性因素对文学风格有影响 ,他对孔 融 、刘桢的评价则说明他认为人的思想 、性格等精神性因素对 文学风格有影响 。
论德国废墟文学代表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创作风格
论德国废墟文学代表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创作风格作者:秦艳来源:《商情》2019年第52期【摘要】这篇论文第一部分首先对著名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生平及其作品表达的重要思想做了详细的介绍。
第二部分中以伯尔在1959年发表的小说《九点半的台球桌》为例,对其小说人物和情节做了分析。
然后着重对小说中与主题相关的几个重要元素做了分析说明,从不同角度的深刻剖析了小说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同时完美呈现了海因里希·伯尔独特、灵动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文学创作小说风格1. 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以对民族灾难的反省而步入了所谓的“内省期”。
在文学方面,这段自省的时期被称为“废墟文学”,也被称为战争文学或返乡文学。
这段德国文学时代一直持续到德国战后重建并且对战争的恐怖情绪消退。
废墟文学的作家大部分都是战后被关押在监狱中或返回家园的年轻人。
他们都亲历了这场战争,并通过他们的文学作品生动而具体地呈现了战争带来的毁灭性灾难。
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öll,1917-1985年)是继托马斯·曼(Thomas Mann)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作家。
他的作品主角大多都是工人阶层、知识分子,刻画的故事情节也是对下层阶级凄苦生活的写照。
1947-1951年间,伯尔作品的主题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作品大都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伯尔被迫参战,随后被驱逐前往法国、苏联、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参战。
战争结束前不久,他被盟军俘虏,并于1945年12月从美国释放。
这次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伯尔。
法西斯战争给全世界带来了毁滅性的灾难,并摧毁了所有德国人的幸福生活。
数百万人在战争的火焰中丧生。
战后这片土地满目疮痍,只剩一片废墟。
德国人遭受失望、沮丧、饥饿和疾病之苦。
正如所有的小资产阶级一样伯尔也在与这场危局做着抗争。
正是这些经历为伯尔的作品奠定了重要基础。
文学概论 知识重点
文学概论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记者”_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影响文学创作和发展的三要素:“种族、环境、时代”- 法国丹纳《艺术哲学》《英国文学史》序言文学作品的四个基本层面:字音层、意义单元、图示化方面、被再现的客体——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文学的艺术作品》——黑格尔提出的层面是“形式”“意蕴”文学作品的三个层次:言、象、意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巫术与文学的关系:英国詹.乔.弗雷泽在《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文学一词最早见于:文学一词最早见于《论语》一书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英国克莱夫·贝尔在《艺术论》中提出了“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必定存在着这样一种性质,没有它,一件艺术品就无法存在,有了它,从最低程度上说,没有一件艺术作品是毫无价值的。
这一性质是什么呢?为一切能激发起我们的审美情感的对象所共同禀赋的性质,是什么呢?在圣·索非亚[大教堂建筑],沙托尔[大教堂建筑]的窗户中,在墨西哥的雕塑中,一只波斯陶碗,中国的壁毯中,在帕杜瓦城的乔托的壁画中,以及普桑,弗兰切斯卡,塞尚的杰作中,普通存在着的一种性质是什么呢?只有一种回答似乎是可能的,那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在上述每一件艺术品中,线条与色彩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结合在一起:那些形式以及各种形式之间的联系,都激发起我们的审美情感。
这些线与色的联系与结合,这些在审美意义上美妙动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而‘有意味的形式’则是所有视觉艺术中普遍存在的性质。
”文以气为主:曹丕《典论·论文》提出“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家创作个性的重要性作品的形式价值: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应该是作品的形式价值,是文学性或特异性,由此提出“陌生化概念”陌生化概念: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书中提出“陌生化概念”中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称为“诗学”“意象”:这一审美的范畴,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象征文学的特点:暗示性、朦胧性- 象征性文学是一种侧重于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方式。
文学风格
file://C:\china-drm\34842\kcjy\main0601.htm
Page 4 of 6
一般说来,当作家的某种风格形成之后,在较长的时间里会保持其基本的风貌不变,有的作家即使不断调整和 变化也往往万变不离其宗,有的作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固然会有程度不等的变化,但在其自身的风格差异中仍能 看出其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 (三)多样性 文学风格除了独创性、稳定性的特点之外,还有多样性的特点。风格因人而异,不可强同也不必求同,这是创 作的固有规律。风格的多样化还有客观方面的原因:表现对象的广阔无限、多姿多彩,受众审美的各异其趣、变动 不居,既提出了风格多样化的要求,也为作家各展所长,争奇斗艳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第四节 一、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 为了便于鉴赏和总体上的把握研究,中外理论家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并企图说明各个风格类型的审美特 征。一般地说,西方古代倾向于三分法,这可以追溯到安提西尼,他把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庸的和低下的三种。黑 格尔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区分出严峻的风格、理想的风格和愉快的风格三种,并做了详细的阐说。现代文艺理论 家威克纳格则从文体的角度区分出智力的风格、想象的风格和情感的风格。 我国古代的风格理论十分丰富,对风格的分类及其审美特征的论述可谓独树一帜。其特点是:一,对风格的分 类有简繁两法,趋势是由简到繁;二对风格范畴的概括十分简约,而对风格的审美特征多取描述的方法,且常用形 象化的比喻,以激发欣赏者的审美联想,强调用感性的体悟和比较去识别不同的风格,而避免做出严格明确的规 定。这可能不够“科学”、“理性”,但更切合多数人的审美经验,因为风格美是难以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把握 的,它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情调和韵味、色彩和境界。 中国的简分法是将风格分为“刚”和“柔”两类,也有“虚”与“实”、“奇”与“正”等二分法,但以刚柔 说影响最大,且源远流长。曹丕始论风格,正式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刘勰则 说“气有刚柔”,“刚柔虽殊,必随时而适用”。意思是各有所适,不可偏废。至清代,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姚鼐进 一步从美学的高度区分阳刚和阴柔这两种最基本的风格。 较繁的分类法始于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谈到风格的“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时说:“若总其 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刘勰的八体又分为四组,四组之间有一正一反的关系:“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皎然 《诗式》提出“辨体有一十九字”:高、逸、贞、忠、节、志、气、情、思、德、诫、闲、达、悲、怨、意、力、 静、远。 司空图把诗歌的风格分为二十四类: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 蓄、豪放、精神、 缜密、疏野、清奇、委屈、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中国古代的风格分 类法主要是一种主观直觉的分类法,而现代的风格分类则趋向于客观科学,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就做了这方 面的贡献。他把风格分为四组八种: (1) 组:由内容和形式的比例,分为简约和繁丰; (2) 组:由气象的刚强和柔和,分为刚健和柔婉; (3) 组:由于话里辞藻的多少,分为平淡和绚烂; (4) 组:由于检点功夫的多少,分为谨严和疏放。 西方的三分法。中国古代的简分法与繁分法。 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如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简约之美、繁缛之 美、典雅之美、朴素之美、幽默之美、荒诞之美等等均是美。风格美不仅给人以形式上的满足,而且足以陶冶人 心。 研究风格的审美价值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 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民族、阶级的。 第二, 风格的审美价值虽然可以超越时代,但它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却往往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 响。它不取决于少数人的选择,而取决于时代、民族、阶级的集体选择。 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与审美价值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编写组-05电子教案-PPT精品文档
《等待戈多》剧照
以移风易俗、世道人心为己任的 作品 构织情节的主要线索:伦理观念 的冲突 中国古代戏曲: 曲折的情节、激烈的矛盾冲突、 感人的人物形象、鲜明的价值观
欧阳修 填词度曲,游戏消遣,华靡艳丽;
写诗严肃,欣赏李白,豪迈雄奇;
作政论文,国计民生,淋漓透辟。
创作冲动
创作冲动与创作动机
列夫•托尔斯泰:《什么是艺术?》
第二,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再度体验。
我曾经说过: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 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 的情感。 我们不管描写什么情绪,只要我们 自愿地描写,我们的心灵总是在一 种享受的状态中。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
华兹华斯 (1770-1850)
第三、艺术情感与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
艺术理解与选材
“山大”的一位朋友跟我闲谈,随便 的谈到他在北平时曾用过一个车夫 。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 如此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受穷。
听了这几句简单的叙述,我 当时就说:“这颇可以写一 篇小说。”
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
艺术理解与构思过程
刚才我正在散步,忽然很清 楚地懂得了我的《复活》 为什么写不出来的原 因。……我明白了那篇小 说必须从农民的生活写起, 明白了他们才是目标。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 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 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故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个体心理层面:郁积于胸,不吐不快; 个体生活层面:谋生手段,养家糊口; 个体精神层面,实现价值,获得尊重。
创作动机的社会性因素
文学创作:是社会通过作家而进行的 关涉到社会整体性的活动。 文学创作的动机:作家对社会向他发 出的某种“召唤”的积极回应。
论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湖北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题目论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姓名何志美学号 *************专业年级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文少雄职称老师2015年 5月 27日浅谈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何志美内容摘要:郁达夫小说以其坦率的自我暴露、感伤的浪漫抒情格调、结构的散文化和流丽、清新的文笔著称,开创了20世纪20年代主观抒情小说的先河。
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的古典文学教育造就了他的诗人气质;二是留日经历让他开始冲破道德的禁区探询人性的真实;三是郁达夫生活的时代造就了他作品忧郁感伤的基调。
本文就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及其形成原因、影响来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郁达夫小说;艺术风格;影响郁达夫他以惊世骇俗的“自我暴露”的小说而闻名遐迩,人们对他的作品也是众说纷纭,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几十年来遭受冷落,也是这种风格,使他的作品对于读者有一种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现在就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一下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郁达夫小说的主要艺术风格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是以专情而放任的矛盾形象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作家。
他以代表作《沉沦》而闻名于世,也引起了诸多争议。
褒之者认为他真正的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自我写真的小说新体式,称其作为较成功的“私小说”。
贬之者攻击他为色情、下流。
说郁达夫是“颓废文人”。
无论争议结果如何,郁达夫作品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抒情色彩、坦率大胆的自我暴露、“感伤主义”的格调、病态的人物描写、“零余者”典型形象的选择、“自叙传”的形式构成了郁达夫小说区别于他人的独特魅力。
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都不是单一的,尤其像郁达夫这样复杂的作家更是如此。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讨郁达夫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一)坦率的自我暴露郁达夫小说的作品,有着卢梭的风范。
他的作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憎态度,甚至内心深处一刹那的猥亵念头,全彻底地暴露在读者面前。
语言风格论文:张炜小说语言风格研究
语⾔风格论⽂:张炜⼩说语⾔风格研究语⾔风格论⽂:张炜⼩说语⾔风格研究【中⽂摘要】张炜是中国当代⽂学史上⼀位著名的作家,其在⼩说创作⽅⾯成就突出。
学术界对张炜⼩说的研究与其创作⼏乎同时展开,并且随着其⼩说创作的发展⽽不断深化。
综观张炜⼩说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学⽅⾯,语⾔学⽅⾯的成果很少,⽽从语⾔风格学⾓度对其⼩说语⾔进⾏系统的研究⾄今还没有。
⽂章在系统梳理了关于张炜⼩说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张炜⼩说代表作为语料,将语⾔研究与⽂学研究相结合,运⽤现代语⾔风格学理论,对张炜⼩说语⾔进⾏定量、定性分析,然后分门别类加以归纳,分析说明语汇、语法、修辞等因素在形成张炜⼩说特定风格中所发挥的作⽤。
语汇使⽤⽅⾯,⼝语词、⽅⾔词、粗俗语、谚语和歇后语使⽤较多,⽂⾔词和成语使⽤较少,这决定了张炜⼩说语⾔风格主调为朴实、明快和简约。
句式使⽤⽅⾯,多⽤常式句、短句、紧句和散句,从⽽奠定了作品朴实、简约、明快的格调。
修辞格使⽤⽅⾯,⽐喻和拟⼈作为主要的辞格⼿段,对张炜⼩说语⾔风格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
恰当使⽤⼀定量的富有乡⼟⽓息的⽐喻,使作品具有通俗化的特点;拟⼈的使⽤⼜为作品语⾔增添了简约的格调氛围。
张炜⼩说语⾔风格的形成是内外因共同作⽤的结果。
内部因素是基础,外部因素是条件。
主观上,作家的创作观和⽣活经历影响了其⼩说语⾔风格的形成;客观上,作家本⼈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国内外作家的创作观及其作品,这些因素在很⼤程度上促进了张炜⼩说的语⾔风格的形成。
⽂学的复杂性决定了研究⽂学需要语⾔学的配合。
运⽤语⾔学的⽅法对张炜⼩说语⾔进⾏探讨,可以让张炜⼩说特定的风格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这对进⼀步认识张炜⼩说语⾔的整体⾯貌也有积极意义。
【英⽂摘要】Zhangwei, a famous writer o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ha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on writing novels. Meanwhile, academy on researching his novel carried out and even deepened in accordance with its development. Seen from the research, most of them put energy on literature while few looked at it from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Whereas there is no systematic study on its novel from language style’s standing.Taking materials on researching Zhang’s novel into consideration, the language used in novels can b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from the combined perspectives of literature and linguistics. This study explained the role of lexicals and grammar rhetorics.From the dimension of lexicons, Zhang’s novel mainly employed spoken words dialects proverbs, but it is less frequently found that idioms used. They lay the foundation of language style as simple easy; from the angle of rhetoricals, rountine sentence, short sentence loose sentence serve as the foundation for simple easy style; In rhetorical standing, metaphor and personification takes the positive effects, using of vernacular makes the novelmore accessible to readers.The language style was the result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The former serves as the basis while the latter as condition. Subjectively, the language style was formed by experience from writer. ly, it is shaped by situation where the author involved.Literatur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needs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with linguistics. The use of linguistic methods to explore novel language Zhang Wei, Zhang Wei, the novel can be a particular style of tangible things. This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Zhang Wei, the overall appearance of novel language has a positive meaning.【关键词】语⾔风格张炜⼩说【英⽂关键词】Language style Zhang Wei Novels 【⽬录】张炜⼩说语⾔风格研究中⽂摘要3-4Abstract4 1 前⾔7-14 1.1 选题缘由7 1.2 语⾔风格界定7-9 1.3 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9-11 1.3.1 张炜⼩说语⾔风格研究现状9-10 1.3.2 语⾔风格研究现状10-11 1.3.3 研究的意义11 1.4 张炜其⼈其⽂11-12 1.5 研究对象及研究⽅法12-14 1.5.1 研究对象12-13 1.5.2 研究⽅法13-14 2 张炜⼩说语⾔风格在语汇使⽤⽅⾯的表现14-29 2.1 ⼝语词的使⽤14-16 2.2 ⽅⾔词的使⽤16-21 2.2.1 ⽅⾔名词的使⽤17-18 2.2.2 ⽅⾔动词的使⽤18 2.2.3 特殊⽅⾔词“溜”“精”。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文论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文论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判断题(1~5题)“兴观群怨”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共同规律,就是在孔子那里主要是针对“用诗”,即发挥文艺社会作用而提出的“兴观群怨”,在后世都逐渐与“作诗”结合起来,使“兴观群怨”不仅成为对文艺社会作用的一种自觉认识,而且成为对文艺创作的一种明确要求。
[答案]对“兴观群怨”之“怨”,广义的“怨”,也就是把“怨”看作是对人的各种情感的一种代称。
[答案]对“兴观群怨”之“怨”,狭义的“怨”,也就是照字面意思所理解的“怨”,它是由种种不满意所引发的一种特定情感,包括忧怨、哀怨、怨恨等等。
[答案]对“兴观群怨”之“群”,是孔子以“诗教”为特色的文艺观的一个鲜明体现。
首先,它鲜明体现了孔子“诗教”的目的在于“仁”。
“群”就是人与人相亲相爱,和谐相处。
其次,孔子之所以强调“诗可以群”,是因为看到了文艺在使人“群”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感染作用。
[答案]对《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也是刘勰创作论之总纲。
[答案]对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比如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穷而后工”说等。
[答案]错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比如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以及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等。
[答案]对孔子的思想,可以说是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式,以“中庸”为准则,所以也被称为“仁学”。
[答案]对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中。
[答案]对孔子所说的“兴”的含义,就是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答案]对老子是“道不可言”的首提者,也最直接、明了。
[答案]对刘勰对作家个性和创作风格的最高要求是要有“风骨”,要“风清骨峻”。
南师大文艺学2013-2020考研真题
南师大文艺学2013-2020考研真题2013年610文艺学综合基础(150分)一、名词解释1.“狂飙与突进”运动2.西厢记3.新生代文学思潮4.《诗经》5.净化二、简答题1.简答曹丕《典论·论文》的主要文学观点2.说说你对《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理解3.简答莫言《红高粱》的叙事艺术4.以具体作品为例简答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三、论述题1.具体论述陈子昂文学创作实践与理论的创造革新精神2.以作品为例分析文学意境的特征3.以作品为例分析艺术构思801 文艺学专业写作(150分)论文学与疾病,要求字数不少于3000字2014年610文艺学综合基础(150分)一、名词解释1.《离骚》2.《桃花扇》3.《唐吉坷德》4.朦胧诗5.艺术构思二、简答题1.试论苏轼的文艺观2.如何看待福楼拜小说“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叙事风格3.简析中国90年代先锋小说的主要创作特点4.如何处理文学创作中的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关系三、论述题1.谈谈陶渊明的艺术精神内涵2.结合鉴赏体验论述审美意象的特征3.结合阅读经验论述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共鸣与余味801 文艺学专业写作(150分)论荒诞,不少于4000字2015年610文艺学综合基础(1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话语2.现代主义文学3.巫术发生说4.创造社5.狂飙突进运动二、简答(每题12分,共60分)1.简述《诗经》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2.请简要分析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3.什么是文学意蕴层面?4.鲁迅《故事新编》的创新表现在何处?5.简述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三、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1.请论述叙事作品的视角及其意义。
2.简论“清空”风格。
801 文艺学专业写作(150分)当代文学理论认为,文学的特点在于“话语蕴藉”,中国古代文论提倡“含蓄”、“深婉”;然王夫之引佛家语提出“现量”说(王夫之:“僧敲月下门”,只是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纵令形容酷似,何尝毫发关心?知然者,以其深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
表象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中的作用文学论文
表象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中的作用文学论文文学创作和欣赏就其过程而言,都是综合了多种因素,诸如作家读者的生活、经验、学识、兴趣、感知、理解等,都是各种因素经过复杂融合的过程。
我们无法把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中的要素进行单一、细化、明晰的分割,形成科学定理、公式一样的内容。
但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仍然需要从不同细小的点出发,来认识它们在文学创作和欣赏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更好地促进或完成文学的创作和欣赏。
什么是表象?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
表象与感知种类一致,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觉表象等。
表象有具象的表象和抽象的表象,它不仅是一个或几个画面,一个或几个形象,还可以是一段故事,一段情节、一种体会、感触甚至可以是一种意境、一种寄托、一种憧憬。
表象具有五种形态。
第一,个别表象,即是某一个具体、个别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在大脑留下的印记,它具有定性的特点。
第二,概括表象,它是指记忆中某一类事物的形象。
它比第一种带有概括性,带有类的特点。
第三,回忆表象,是指头脑中重新浮现出的过去生活经验的积淀,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头脑里可以呈现出小时候玩伴的形象、自己以前住过的房间的布局及各种用品的模样等等。
它是再生的表象。
第四,想象的表象,是指大脑中未曾记忆过的凭借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内心表象。
例如,日本的富土山,即使是没有登过它的人,也能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座巍峨的雪山。
第五,不同感官感觉知觉的表象,即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通感所获得的不同的表象。
文学创作不像其它科学创造发明,是直接对物质实体的加工、改造,那么,文学创作的对象是何物,我们从直接上看,就是表象(当然是源于对生活感知的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表象就是文学创作的基源,没有表象,文学创作就无以为托,缺少了加工的原料。
当然,如此说,也不是有了表象就有了文学创作。
表象不仅作为文学创作的基源,它也贯穿文学创作的始终,金开诚就说过“从量上说,文学创作的自觉表象运动贯穿于全过程,无所不在,因此它在整个创作的心理活动中占有巨大的比重。
童年经验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论文)
童年经验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殷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童年经验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情感基调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心理学、民俗学、区域地理学入手,凸显稚气、山岳气、土气、鬼气四个意象,追溯童年经验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鲁迅文学创作形成的深层心理奥秘,有助于把握作品深层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童年经验;鲁迅;文学创作作者简介:殷红(1992.1-),女,汉族,籍贯:四川广汉,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在读,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8-036-02“童年经验是指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包括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期的各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印象、记忆、知识、意志等。
”【1】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情感基调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鲁迅的童年既是他的生命的起始,又是他创作的源泉。
家庭环境、地理环境、文化风俗作为鲁迅童年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以符号的形式内化为潜意识,对鲁迅创作在题材选择、人物形象塑造、审美情感等多方面产生影响。
一、稚气(家庭) 家庭环境是鲁迅童年生活的主要场域。
鲁迅童年体验以家庭变故为分水岭,早年的丰富性体验和变故后的缺失性体验形成巨大反差,对鲁迅的心灵产生持续震颤。
祖父周介孚允许鲁迅自由读书,因此鲁迅从小便广泛涉猎民间知识。
《山海经》给鲁迅勾勒出奇幻多彩的艺术世界,《封神榜》、《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拓宽了鲁迅的视野。
“对于他后来思想的发展颇有影响,似乎铺平了他以后长期对于杂学以及爱好并提升小传统通俗潮流的兴趣”【2】。
百草园更是鲁迅童年欢乐之地,在百草园里,鲁迅发现了自然的优美崇高,建立起独特的审美体验,收获无限的自由与欢乐。
在安桥头外婆家和皇甫庄大舅父家美好的乡村生活体验,鲁迅投射在《故乡》、《社戏》等作品里,呈现出人性的质朴善良。
文史类专业课复习资料-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
(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
“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
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
文学概论第7章文学风格
张爱玲与沈从文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张爱玲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 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 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 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沈从文:《边城》
3.主题、意蕴的侧重
由于作家对生活的思考、探索不同,理解感 受不同,思想的重心、指向不同,因此在主 题、意蕴的侧重上也显得不同。反复出现在 作家创作中的主题、意蕴倾向,是考察其艺 术风格的一个重要层面。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文学体裁的驾驭
体裁选择是指作家根据自己的表现要求而对 文学体裁如诗歌、散文和小说等的选择。一 定的创作个性要求有一定的体裁同它相适应, 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学风格。鲁迅在 30年代何 以停止小说写作而改写杂文?原因可能多种,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那冷峻、尖锐而 雄伟的战斗风格需要杂文这一体裁去淋漓尽 致地表现。反过来说,正是杂文这一体裁尤 其能展现鲁迅的上述风格。
29
六、风格的特点 风格的特性,并不是指风格的外在 特点,而是指风格之所以成为风格 的内在必要条件和构成因素。这样, 风格的特性就是指风格所必须具备 的那种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等 内在特点。
30
风格( style )一词源于希腊文,原义为 木堆、石柱和雕刻刀等。希腊人取后一 种含义,引申而指组成文字的特定方法, 或写作和讲话的特定方式。这就是说, 风格在是指组成文字的特定方法、或写 作和讲话的特定方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高明就是风格。“语 言的准确性,是优良风格的基础。” 西方,发展出了风格是“思想的外衣”的说 法,在 19 世纪遭到了福楼拜等人的抨击。
文学论文综述范文
文学论文综述范文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学论文范文一:传统文学创作意境研究[摘要]在我国文学史上,优秀的诗词曲赋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意境,意境成为长期以来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传统中锤炼出来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
因此,创造意境是抒情文学创作的关键所在。
在分析意境的艺术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意境创造的方法,为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意境;文学创作;特征;方法意境,通俗地讲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在我国文学史上,优秀的诗词曲赋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意境,意境成为长期以来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传统中锤炼出来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
因此,创造意境是抒情文学创作的关键所在,而意境也成为抒情文学永远的灵魂。
一、意境的艺术特征首先,在情感的基点上,意与境互相渗透,和谐统一。
意境不是单一的结构体。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乙稿序》中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这就是说,意境是由意与境,主观与客观两方面要素组成的。
其次,意境是一个和谐广阔的情感活动的艺术空间,具有丰富的蕴藉和情思内涵。
意境描写景物和人物,目的不是为了给景物和人物本身构造形象,而是为了创造一种艺术境界。
它是一种特有的空间。
意境和意象是不同的。
一般说,象是具体的物象,意象通常指一个单一的事物形象。
而意境则是物象与物象之间多重复合联系所构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场景、氛围、画面、情调、韵味,是“境象非一,虚实难明”的化境,是意象与意象互相作用产生出新质的一种艺术空间。
再次,意境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索。
意境形象需要依赖意象,可是意境形象的具体性,并不直接体现在单独的意象身上,意境的意味无限性,存在于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功能结构所形成的艺术空间上,因而,依靠感受、体验和分析个别有限的意象,是不能把握意境的丰富内涵的。
二、意境创造的过程与方法创造意境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意象的选择与组合,创造具有境外之境、象外之旨的艺术空间,要点在于处理好形与神、虚与实的和谐契合,即要做到形神兼备、虚实相生。
文学欣赏论文范文
⽂学欣赏论⽂范⽂⽂学欣赏论⽂范⽂⽂学欣赏是⽂学作品在读者⽅⾯引起的⼀种思维活动,是⼀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达到的是⼀种精神升华的境界。
下⽂是为⼤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学欣赏论⽂范⽂的内容,欢迎⼤家阅读参考!⽂学欣赏论⽂范⽂篇1浅析中国⽂学作品中的雅俗欣赏摘要:中国是⼀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化⼤国,早在⼏千年前⽂字出现不久的时期,就有了各种类型的⽂献记载,包括历史⽂献、⽂学作品等,这些都成为了中国现今留存下来的⾮物质⽂化遗产。
中国⽂学作品作为中国传统与现代⽂化艺术的具体体现形式,是作者通过⼈物性格和形象的刻画、环境及背景的描述、事情的叙述等来表述作者的内⼼思想或社会现实的⼀类⽂化作品,同时也是作者思维和想法的具体形式的载体。
然⽽不同的⽂学作品给予读者的感受⼜不尽相同,在我国⽂学作品的流变中逐渐形成“雅”、“俗”两⼤类别,这两类⽂学作品都具有其独特之处。
因此,⽂章从我国⽂学作品的雅俗概念着⼿,从⽂学作品的叙事特点、⽂体特征以及其语⾔风格等⽅⾯对中国⽂学作品中的“阳春⽩雪”与“下⾥巴⼈”的特性进⾏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中国⽂学作品;雅俗欣赏;阳春⽩雪与下⾥巴⼈引⾔中国是世界上四⼤⽂明古国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历史的沉淀,中国的⽂学作品层出不穷、类型多样,有诗集、词赋、⼩说、戏剧等不同⽂体。
⽂学作品是作者表达⾃⾝情感或反映社会现状的⼀种载体,根据时代的不同可划分成古典⽂学作品与现代⽂学作品两种类型,⽽⽆论是哪⼀类别的⽂学作品,其写作的⼿法、表达的⽅式都有不同程度的雅俗性。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学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与作者的情感,对其雅俗性进⾏赏析和探讨⼗分必要。
基于上述⼏点考虑,⽂章对中国⽂学作品中的雅俗的定义与关系做出说明,并结合⽂学作品中的叙事特点、⽂体特征及语⾔风格等⼏⼤⾏⽂特点对中国⽂学作品中的雅俗欣赏进⾏了阐述,详细情况如下⽂介绍。
1.⽂学作品中的雅俗概要1.1 雅俗的概念雅俗是⼀对反义词,在中国⽂学作品之中是相对⽴⽽存在的两个概念,是在⼈们对⽂学作品进⾏⼴泛的、长期的研读之后,在⽂学领域形成的⼀类与作品的赏析和评鉴相关的专业术语。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作品风格研究论文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作品风格研究论文”学生姓名:雷秋儒林一凤王雪晶刘霖何宗蔓韩曼妙指导老师:刘华亮年级:高一(21)班学校: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摘要:为深刻学习文学,了解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作品风格。
我小组特召开相关研究活动。
通过上网查询资料,向老师询问,小组内互相交流等方法展开。
莫泊桑的小说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
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
契柯夫的写作洁净.幽默和深刻.他善于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不动声色地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欧·亨利思想的矛盾和他作品的弱点,与他的创作环境有极大关系。
即使在他已经成名,受到读者广泛欢迎的时候,他的生活也依然经常处于拮据状态。
他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我是为面包而写作的”。
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
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逼真、自然,是莫泊桑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追求的首要目标。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无艺术,也是他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重要标志。
较之于19世纪前期巴尔扎克、斯汤达与梅里美,莫泊桑的短篇已经摆脱了任何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更抛弃了传奇小说的一切手法。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1、在选材上,莫泊桑对特殊的、奇特的事件不感兴趣,他的短篇都以日常生活故事或图景为内容,摹写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态。
平淡准确一如现实生活,没有人工的编排与臆造的戏剧性,不以惊心动魄的开端或令人拍案叫绝的收尾取胜,而是以一种真实、自然的叙述艺术与描写艺术吸引人。
由于作者观察精细、善于开掘,却深刻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实和社会的本质。
篇幅虽短,蕴含极深,平淡小事,意义不凡。
给人以以小见大的艺术享受。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考研712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十年真题(2010-2022)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考研712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十年真题(2010-2022)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文学考研712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真题一、填空1、以艺术构建形象的手段和()为标准,可以讲艺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和综合艺术四大类。
2、文学典型具有如下特征: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生内涵, (),()3、诗歌具有如下特征:() ,(),形象创作的特殊性,语言的音乐美,独特的语言结构4、象征主义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寓意性,(),(),意象的客体呈现。
5、情景的关系有:(), ()和情景并茂。
二、名词解释1,小说2,表现说3,主观化4,文学体裁三、简答题1,形象的间接性2,简析文学鉴赏中“共鸣”的特征3,马克思掌握世界的三种方式是什么?4,作为艺术的语言,文学的特点是什么5,诗人主观内在性的情感与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四、论述题1,如何理解文学消费中精神价值和市场价值不一致的现象?2,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意蕴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五、文学评论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评论文章。
评论角度任选,可整体论述,也可就内容或形式的某一方面立论。
要求:1.要体现评论文章的体裁特点,不可写成抒情散文或泛泛而谈的读后感2.扣住所给材料进行评论,不能抛开材料另起炉灶3.有一定的理论背景,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4.字数控制在800-1000杨牧之《在美国越战纪念碑前》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文学考研712文学理论与文学评论真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文学作品的“四分法”指把文学作品分成四种类型: ()、()、 ()、() .2.关于文学起源有很多著名说法,其中弗莱泽泰勒的观点是(),席勒-斯宾塞的观点是().3.小说按篇幅和内容容量区分,可以分成()、()、().4.文学与绘画、音乐等艺术门类的不同主要在于它采用()作为表现媒介和构建形象的手段.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文学的情感性2.结构3.风格4.文学批评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说说文学的意识形态性2.说说灵感的特征3.说说文学欣赏的特点4.为什么受劳动是原始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5. 文学鉴赏中的“共鸣”,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论意境2.以一作家创作(可在古代、现当代、外国任选)为例说明浪漫主义的特征五、文学评论(50 分)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评论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论影响文学创作风格的主要因素 ------以剖析冰心文学创作风格为例
学生姓名: xxx
学号:xxx
系别:师范学院
专业班级: xxx
任课教师姓名: xxx
起止时间: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
论影响文学创作风格的主要因素------以剖析冰心文学创作风格为例
摘要
文学创作风格,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有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作家独特创作个性的一种审美属性,它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理性层面,感性层面等。
在本文中,作者以著名作家冰心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层面,如从文学风格的诸种理论层面,文学风格的内涵层面,文学风格与言语组织层面,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与特征层面,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与审美价值层面,文学风格与文化层面,并结合研究对象冰心的实际创作深入探讨剖析影响作家文学创作风格的形成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冰心文学创作风格主要因素
目录
1.永远的冰心............................................................................... .3 2.冰心的文学创作风格总体把握 (3)
2.1影响冰心文学创作风格形成的背景 (4)
2.2冰心文学创作风格的深层探究--------“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 (6)
3泰戈尔哲学与西方宗教的身影对冰心文学创作风格的重要影响 (8)
4 “用生命创作” (9)
参考文献 (10)
1、永远的冰心
冰心,中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一个如清泉般纯真、善良的女性,她的光芒一直照耀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灵,给予我们爱的启迪,超然的人生体悟。
她,像一个小小的精灵,用生命在挥动着稚嫩的翅膀,谱写了一曲曲宁静、安然、超脱与动人的旋律,用美丽的生命创造了犹如潺潺流水般沁人心脾的文章,用世间最真挚的心和最温柔的语言向人们述说着真、善、美,也给中国的文坛注入了一股股新鲜而又浪漫的滋味。
冰心,就是这样一个至纯至真的女子,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灿烂和美丽,她是我心中永远的冰心。
2.冰心的文学创作风格总体把握
冰心的创作发轫期主要是在五四运动及1920年,而正是这个阶段的创作奠定了冰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中期,中国饱受战争的伤害,侵袭。
冰心和当时的其他的作家一样,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与风化,于是这群文学知识分子的创作风格,从思想到主题上都开始为之一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1940年,冰心完成了人与文的文学创作风格的成熟期,冰心的文学创作风格中开始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延续着早期关于“问题小说”意识,关注现实社会人生苦难,思考着在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生命遭际;这一时期的创作风格的凸显的同样还有关于对于母亲形象的书写风格,但是这和早期冰心书写母爱的那样单纯的风格不同,冰心这一时期更看重母亲形象所具有的抗战时期中华民族所缺少的力的美,这一时期的创作更多地体现了人文成熟时期更深刻的生命体验、更高的艺术水准、更加开阔的艺术境界。
2.1影响冰心文学创作风格形成的背景
任何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风格都与她所处的年代,那样独特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的。
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言语特色的文学创作风格都是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一个片段的演绎。
冰心从小生活在个知书达理,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并且在冰心出生后7个月时,就随全家搬迁到上海。
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
了她的心胸,在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之下,以及在家人爱的滋润下,冰心健康成长。
在教会学校,冰心第一次接触到基督教,其“博爱”精神深深打动了冰心这颗仁慈之心,她要用自己充满爱心的文字来释放爱人如己的“博爱”精神,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
如此美好幸福的成长环境也开始慢慢的塑造冰心的文学创作风格。
从文学风格的诸种理论根源四个主要层面探究(一)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
着眼于从作品的外在形式所呈现的特色来理解风格,认为风格就是一种言语形式。
由于风格最终是以言语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所以从外部来研究确有必要,但风格的形成又有着更深刻复杂的内在根源,所以仅从外部研究或仅仅把风格归结为形式又是片面的。
结合冰心的作品《繁星·春水》来理解,我们也感受到了冰心从文字中透露出的母爱,童心,也深刻的反映了她的风格阐述的独特的语言形式。
(二)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即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风格联系起来。
认为风格是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这是从主体角度来考察,是一种广义的心理分析,具有言语分析所不及的一面,但可能忽视外在的表达或混淆日常个性和创作个性。
冰心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展示了大自然,人的那样纯美的意境,而她的创作个性正是这样的美好与温暖。
(三)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
从作家的内在个性与表现对象结合以及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观点来理解风格,强调有机整体性,是一种较切近实际的解释。
冰心的语言特色,文学内容和形式都深刻的涵盖了文学创作的风格的方方面面,从她的作品《致小读者》也可以深刻感受到。
(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纵观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作者也深刻了解到,中国古代文论特别强调对作家作品的鉴赏品评,尤其强调,作品的风格是读者经反复玩味后可以辨认的一种格调。
其实这可以认为是从读者鉴赏的角度来理解文学创作风格,认为风格与读者有关,重点强调了风格是精神上对读者的无限接近,读者方能引起共鸣。
正是因为冰心的文字,文学创作风格都和对应的读者十分的接近,与读者同在,于是引起了读者对她的作品的更深刻的理解。
2.2冰心文学创作风格的深层探究--------“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
读冰心的文字,我总是很容易触摸到她的文字所散发出来的那样淡雅美好的清香文学创作风格。
1923年,冰心发表了富有清新淡雅而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的韵味的诗集《繁星》《春水》,其中展现的是那样的淋漓尽致。
这与冰心的创作个性是息息相关的,在中国文学理论的众多论著中都强调了这样一点,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具有密切的关系,而创作个性也会转化为文学风格。
理解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小于风格的概念,它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
当它一旦施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创作个性也是一种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
因此,冰心那样温柔,那样忧愁的文学创作风格大抵是与这两个相关联的。
3 泰戈尔哲学与西方宗教的身影对冰心文学创作风格的重要影响
冰心的作品充分体现了“爱的哲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要追溯到其所受中西方文化的教育和泰戈尔哲学的影响。
泰戈尔是冰心最仰慕的诗人。
冰心早期“爱的哲学”思想的形成就是受到其“泛没论”的哲学思想的影响,颂扬母爱,讴歌自然和抒写童心。
并且,我们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来探寻冰心散文作品中,那些基督教文化的精神显现的思想以及创作风格,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其中最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圣洁的母爱意识;二是救赎世人的牺牲之爱;三是以纯净、圣洁的眼光透视人生。
4 “用生命创作”
冰心,一个柔弱却也非常坚强的女子,用自己的生命一点一点书写着对这个世界的所有梦想与期待,在她构建的那个纯粹的理想世界里,她宣扬着善良的人性至美,她演绎着温暖的一幕幕,读她的文字,炽热的柔情在心里荡漾,读她的思想,刻骨的感悟在心中凝聚,读她的感情,浪漫的情绪在心中游离。
她的童心之论,母爱歌颂,爱的哲学,梦的纯美······点点都在感动着我的心灵,我爱纯粹的冰心,更爱这个用生命歌颂世界的冰心。
参考文献
[1]王金芝冰心文学思想研究【网络出版年期】2011年 02期
[2彭金山到中年的体验与“了解”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03期
[3] ZHANGHUI On Bingxin Children Aesthetic Features of Literary Creation 1995.\brochure internet.addiction.html 2001, 17:187 – 195
[4]LIAOHAOYUE Bing Xin’s about Woman under Feminine Principle Sight Explanation HTTP://WWW。
brochure internet。
NET/KCMS/DETAIL 1996, 1:237 – 244
[5]YANGQI New Era Female Writer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Girl Novels 2010 htp://www. brochure /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
[6] 胡涓涓冰心诗歌翻译的风格及成因 http://www. / 2010
年 04期
[7]《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
[8]泰戈尔文选研究网络来源
[9]《文学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技术出版社徐景熙刘甫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