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魏晋:陶渊明
cǎi jú dōng lí xià ,yōu rán jiàn nán shān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古: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山【上平十五删】
今: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山【八寒,an,ian,uan,üan】
出自:出自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释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

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

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
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这是非常好的一首诗,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他开头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把自己的房子建筑在人世间,可是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那么“在人境”一定会有“车马喧”,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他自己自问,说“问君何能尔”,就是我问你是什么原因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呢?下面他答到“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我们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

我们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当中,只要我们每个人他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远离了一些世俗的官场,那么我们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

我们也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这样使自己变得非常的宁静,这个对于我们自己人生的修养,对于我们社会的安宁都是很有好处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

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

下面他就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就是说山里面自然的景观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傍晚时分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大自然是在这个很自然的气氛中飞鸟就回到鸟巢中去了。

然后从这样一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中,陶渊明感受到人生的某一种境地。

但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境地,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欲辩已忘言”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什么意思?
答: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写自己心与世俗远离,所以身在尘世,而心能感受超尘绝俗的真趣。

自己虽构屋居住人间,但没有世俗车马往来的喧闹。

这是因为自己的心远离尘俗,所以即使身居闹市,也如同在偏远的地方一样,不受干扰。

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这两句是说无意中偶见南山,从南山胜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情,与自己隐居的生活中,感受到真意妙趣。

日落时分,山景尤佳,飞鸟相伴而还。

万物各顺其自然,这里有很深的奥妙,欲辨而忘其言不能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

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
答:释义: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原诗如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例】:
中英句例:
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Jin·taoyuanming of the alcohol consumption of 20 first "Picking chrysanthemums under the eastern fence, and leisurely see Nanshan.
虽然没有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却也有“开门西山下,悠然见东山”的雅致。

Although no Narathiwat" picking chrysanthemums Dongli, leisurely Nanshan see" conception, but also have "open door to the Western Hills, see carefreely Dongshan" elegance.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Picking a chrysanthemum, carefree and leisurely see Nanshan. Hill gas show good, birds readers also.
“曾经的五柳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摒弃官场的丑恶,他驾着破旧的马车从这扇门驶过,然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Once the five Mr. Yoo came from here, in order to discard the officialdom of the ugly, dilapidated carriage drove from his door passing, and then 'adopt-Ju Dong-li, the leisurely to see the mountain'.
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
As the words go, picking asters' near the eastern fence, my gaze is resting really upon the southern mountain.
汉语句例:
谦让是苏东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从容;谦让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谦让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花是大地的女儿,花是动人的少女,花是传递爱心的天使。

菊,是一种悠闲,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

人和社会,一切斗争的总结局也许都是中庸而已。

与其认真,不如随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有钱就寻一醉,无钱就寻一睡,与过无争,随遇而安。

路遥
很多中国人住了多年的高楼大厦,老了却最想有个院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的生活情致大概是很多中国人的一致向往,在养个鸡鸭狗兔什么的,才叫落叶归根。

这个根,从本质上说就是对土地的心理依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陶渊明
陶渊明的一生选择的是站立。

虽然自己的生活穷困潦倒,但为了避开官场的污浊,他不为五斗米折腰,选择了归隐田园。

于是,便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由和“晨兴理荒废,带月荷锄归”的闲适。

美好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挂念;美好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美好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美好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哥们,虽然上班像上战场,但是,下班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祝幸福快乐!
我曾经也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式爱情;但菊花已在现实生活中枯萎,而我也不再悠然。

这并不是我喜欢你、你喜欢我便可以在一起的世界。

这世界有山、有海,也有墙,并不如我们想像的那样平坦。

蔡智恒
虽然没有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却也有“开门西山下,悠然见东山”的雅致。

杜牧闻听此言,虽然心下有戚戚然,但是同时那文人的脾气也起来了,禁不住击节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庭院也好,在池边也罢;摆几盏瓜果,沏一壶香茗,手释一卷古书;身边或娇妻,或美婢,红袖添香,怡然自乐,自能体会东晋靖节先生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正如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宁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纯净自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空旷清新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翻译】:
英:Picking a chrysanthemum, see carefreely South hill.
德:Eine Chrysantheme zu wählen, sehen Sie unbeschwert South Hill.
韩:국화를캐고둥둥울타리아래로유유히남산을보았다
繁: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文学思想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

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

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

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

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

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

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

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

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陶诗文共一百四十几篇,引用《列子》、《庄子》典故多达七十次之多,不能不说对老庄思想接受甚深。

陶渊明崇尚老庄的自然美学观,同时又是生活劳动在田园之中,很自然地,田园生活便成了他的审美对象化,也因此成就了中国田园诗歌的辉煌。

陶渊明以自然为美,以真为美的诗美思想,闪耀在诗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个性,使读者强烈感受到诗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内容上,则是把田园生活引进了诗坛,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渗透在艺术上,则是产生了真朴淡远的艺术境界和冲淡自然的美学风格。

这就是伟大诗人的陶渊明,千百年来,他的品格,他的诗歌,他的田园,连同他的那份悠然,一并成为后世诗人与读者崇拜和研究的对象,就足以说明他美学思想的无尽生命力。

艺术特色语言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

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

如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

”体现了一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的巧妙构思。

手法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

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

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

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

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

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归鸟、孤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也是诗人高洁性格的象征。

风格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

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