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族共聚酯的合成及形态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第六章 脂肪簇聚酯_聚酸酐_氨基酸类聚合物

第六章 脂肪簇聚酯_聚酸酐_氨基酸类聚合物

在多羟基季戊四醇的存在下,可合成星形或高枝化聚乳酸的反应
6.1.4 脂肪族聚酯的应用
一、卫生医药方面的应用
由于脂肪族聚酯安全无毒,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吸收性等性能, 因此,首先是在卫生医药方面得以应用。其中,除幼儿尿布、妇女卫生 用品等之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应用。
① 医用材料。主要包括成骨材料及敷料和医用缝合线等。 由于脂肪族聚酯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力学强度,可加工成替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所以利用脂肪 族聚酯容易水解的特性,开发脂肪族聚酯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得以广 泛开展。
表 6-1生物降解性脂肪族聚酯及其结构
大多数脂肪族聚酯的熔点都低于100℃,因此无法单独用作塑料制 品。通常情况下,只有使聚酯的熔点提高到高于100℃,经加工成型 后得到的塑料制品才具有使用价值。
(1)酯交换反应 酯交换反应以二元酸二甲酯或二乙酯与等物质量的 二元醇,在催化剂存在下,经高温、高真空度脱甲醇或乙醇,得到聚酯
(2)直接酯化-脱二元醇反应 该方法是先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 将二元酸与过量的二元醇进行酯化,形成有端羟基的预聚物,然后 在高温、高真空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脱除二元醇,从而得到聚 酯。以乙二酸和乙二醇的聚合反应为例,其反应历程如下
脂肪族聚酯的可生物降解性除了与聚酯的结晶度有关外,一般认为存 在以下趋势:
① 支链的存在将有利于生物降解 ② 在一定程度下配链间的亚甲基越多越易生物降解 ③ 苯环族与芳香族则会降低其生物降解性。 许多试验已经证实:脂肪族聚酯不仅本身与人体相容性非常好、无毒, 而且在体内可降解,根据急、慢性及长期动物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降解产物 也是安全的。
一、 开环聚合
开环聚合法所得聚酯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到几十 万。

脂肪族共聚酯与PVC相容性研究【文献综述】

脂肪族共聚酯与PVC相容性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应用化学脂肪族共聚酯与PVC相容性研究1.前言世界塑料工业发展迅速,其用途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塑料已和钢铁、木材和水泥并列为材料领域的四大支柱。

PVC作为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通用型塑料,自问世以来就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并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增塑剂是PVC加工业用量最大,也是一种关键的助剂[1]。

因此,增塑剂的发展和PVC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增塑剂的研制开发重点是,开发生产更多具有高性能、功能化、无毒性、专用化的增塑剂,并进一步完善生产工艺[2]。

随着世界各国环境意识的日益提高,特别是医药、食品加工、日用品、玩具塑料等塑料制品,对主增塑剂DOP提出更高的纯度及卫生要求。

目前,国外一方面对传统的主增塑剂进行研究;另一方面,研究新的催化、分离工艺,开发新一代的增塑剂,以期待能找到性价比更好的、更卫生安全低毒性的、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型增塑剂产品,在原有的品种基础上提高可加工性,充分利用资源,生产成本低,综合性能优异和符合环境环保要求的产品,已经成为增塑剂的发展方向。

19世纪20年代,已经开始用低分子量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来制备软质塑料制品,因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属于低分子量化合物[3]。

它们在材料中的持久性比较差,在使用的环境中以及动物和人的体内都发现了这些物质[4]。

当这些增塑剂在室内释放的时候,可以聚集在家具的灰尘中,然后通过呼吸、饮食和皮肤的接触向人体渗透;当它们向海洋中释放的时候,它们可以被有机物吸收,进入海洋生物链系统,在特定环境下,这些污染比其他的污染更加严重,当增塑的PVC材料用于医学仪器和玩具的时候,这些低分子的添加物的释放,由于体液的接触,比如说唾液和胃液,而变得更快。

增塑剂的流失,一方面影响了材料的长效性,另一方面向环境和人体释放了有害物质,这些现象对社会的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欧盟国家倡导持续健康发展,已出台新法规明令限制这些最常用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在儿童玩具、儿童用品中使用,要求使用性能更好的替代增塑剂[5]。

论文-聚酯多元醇生产工艺及分析

论文-聚酯多元醇生产工艺及分析

XXX学院岗位技术总结(毕业论文)题目聚酯多元醇生产工艺及分析姓名 XXXXXX所在系部应用化学系专业班级高聚物0922指导教师 XX老师企业指导老师 XXXX实习单位江苏华大新材料有限公司2012 年 04 月摘要聚酯多元醇,有机物,通常是由有机二元羧酸与多元醇缩合,或由内酯与多元醇聚合而成。

不同品种的聚酯多元醇由于种类不同或制备工艺不一样,性质也不一样,对于聚酯多元醇比较重要的几个指标是羟值、酸值、水分、粘度、分子量、密度以及色度等。

聚酯多元醇的特性及用途:聚酯型聚氨酯因分子内含有较多的酯基、氨基等极性基团,内聚强度和附着力强,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

以己二酸和不同多元醇为原料,经酯化、缩聚合成己二酸系聚酯多元醇,工业上生产聚酯多元醇常采用真空脱水法,即在真空条件下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二元酸和二元醇进行缩聚反应,合成一定分子量的聚酯多元醇。

从事聚氨酯( PU) 合成革的生产, 根据该废水可生化性较差(BOD5 / COD< 0.3) ,有机物浓度、悬浮物含量和色度均较大,且含有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水质成分复杂的特点,选择了“厌氧和好氧”相结合的处理方式。

厌氧工艺采用水解酸化技术,好氧工艺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技术。

运行结果表明, 经该工艺处理后, 废水中的COD、BOD5、NH3-N年等指标均能达标排放,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聚酯多元醇,合成,真空度AbstractPolyester polyols organic compounds are usually composed of organic carboxyli acid and Polyols condensation or by a lactone and polyol polymerizing . Different varieties of polyester polyols as different types or different preparation technology , properties are not the same , for the polester polyol several important indexes of hydroxyl value , acid value , moisture is viscosity , molecular weight , density and chroma . Polyester polyol characteristics and uses : polyerster polyurethane for molecule contains more amino ester , a polar group , production of polyester polyol vacuum dewatering method is often used . In order to adipic acid and polybasic alcohol as raw material , through esterification , polycondensation of polyester polyol synthesis of adipic acid, namely in the vacuum condition with buty titanate four as catalyst , diacid and diol for condensation reaction , syntyhesion of certain molecular weight polyester polyol , cohesive strength ang strong adhesion high strength , wear resistance . Engaged in polyurethane (PU ) synthetic leaher production , according to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wastewater is poor ( BOD5/COD<0.3 ) ,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matter ,suspended matter content chromaticity are larger , and containing bio-refractory organic matter ,water quality constituents in compound Miscellaneous charateristics , choose “ anaerobic and aerobic ” combined treatment . Anaerobic process using hydrolytic acidification technology ,aerobic technology . Art by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technolytic . The running results show that , after being treated with this technique , wastewater COD ,BOD5,NH3-N indicators can reach the standard of discharge , is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Keywords: polyester polyols ,synthetic,vacuum degree目录1 聚酯多元醇的概念及用途研究 (1)1.1聚酯多元醇的概念 (1)1.2聚酯多元醇的用途 (1)1.3聚酯多元醇的发展状况及研究意义 (2)2 合成聚酯多元醇概述 (2)2.1合成聚酯多元醇的原材料 (2)2.2聚酯多元醇反应机理 (2)2.3聚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4)2.4聚酯多元醇的合成工艺 (4)2.5合成聚酯多元醇的影响因素 (5)3.不同结构聚酯多元醇的合成 (5)3.1引言 (5)3.2实验主要原料及处理方法 (6)3.3聚酯多元醇PEPA.R的合成 (6)3.4聚酯多元醇PEPA.B的合成 (7)3.5聚酯多元醇PEPA.A的合成 (7)3.6醇酸摩尔比对聚酯多元醇的影响 (8)3.7小结 (9)4 水可分散型磺化聚酯多元醇的合成 (9)4.1引言 (9)4.2实验主要原料 (10)4.3合成路线 (10)4.4合成工艺步骤 (11)4.5水可分散型聚酯多元醇的表征 (11)4.6结果与讨论 (12)5 多元醇生产的中控分析 (13)5.1酸值分析 (14)5.2羟值分析 (15)5.3粘度分析 (16)5.4色数测定 (16)5.5水分测定 (17)6 聚酯多元醇的精益生产工艺 (17)6.1实验 (17)6.2工艺步骤 (20)6.2.1准备工作 (20)6.2.2精己二酸的添加 (21)6.2.3反应阶段 (22)6.2.4 抽真空及影响 (24)6.3废水处理 (26)7 总结与展望 (31)附录 (32)参考文献 (34)致谢 (35)1聚酯多元醇的概念及用途研究1.1聚酯多元醇的概念聚酯多元醇是多元醇和多元酸共缩聚而成的含活性端羟基的无规低聚物(以下简称聚酯多元醇)。

脂肪族共聚物

脂肪族共聚物

脂肪族共聚物脂肪族共聚物是一种由相同类型的化合物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它的烷基链通常都是直链状结构,通常都是由甲基、乙基等低碳烷基构成。

在高分子化学中,脂肪族共聚物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

首先,由于其分子结构相对简单,因此它们具有较低的粘度和较高的稳定性。

此外,由于脂肪族共聚物的分子链是由相同类型的单元构成的,因此不会出现互相配对或组成复杂的交联结构的情况。

因此,它们具有较高的结构规则性和高度的化学均一性。

除此之外,脂肪族共聚物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由于它们的分子结构相对稳定,因此在高温环境下不容易熔化或分解。

这使得它们适用于一些高温环境下的应用,例如塑料制品,胶水等。

另外,脂肪族共聚物还具有较高的可加工性和可成型性。

这主要归因于其分子结构的规则性和分子量的分布范围较小,使得其流动性较好,容易成型。

总的来说,脂肪族共聚物在高分子化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还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和形状稳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涂料、化妆品、医疗器械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备脂肪族共聚物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单体配比和聚合速率等参数,以保证其分子结构的规则性和均一性。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性能特点,还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改性,例如引入哪些官能团来调节其溶解性、材料生物相容性及防火性等方面。

总之,脂肪族共聚物是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加工性和形状稳定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未来,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新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脂肪族共聚物必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其潜力和作用。

共聚聚酯的性能及应用

共聚聚酯的性能及应用

共聚聚酯的性能及应用newmaker1 前言聚酯有很多种类,大家比较熟悉的有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Eastman Kodark 公司开发了聚酯的新品种——PCT(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二甲醇酯,由PTA(对苯二甲酸)或DMT(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CHDM(1,4-环已二甲醇)先通过酯化或酯交换反应,再通过缩聚反应而成。

它是一种半结晶的热塑性聚酯,其突出优点是耐热性好,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变形温度均比其他热塑性聚酯和工程塑料高,因此它主要应用于耐高温材料方面,如耐热食品容器、餐盘等。

目前,PCT 可分为填充型、共聚酯型和熔融掺混型3种,其中所谓的共聚酯型就是指在酯交换(或酯化)和缩聚反应之前,加入除DMT(或PTA)和CHDM 之外的第三种二元酯(二元酸或二元醇)的单体,进行共缩聚而形成的共缩聚物,并将醇改性PCT 称为PETG 。

这种共聚酯由于链的现整性被破坏,使结晶度大大降低,甚至当EG/CHDM 比例达到一定值时可得到完全无定形的共聚酯。

PETG 常用的共聚单体为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全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

它是由对苯二甲酸(TPA)、乙二醇(EG)和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三种单体用酯交换法缩聚的产物,与PET 比较多了1,4-环己烷二甲醇共聚单体,与PCT 比多了乙二醇共聚单体,因此,PETG 的性能和PET 、PCT 大不相同。

PETG 是一种非结晶型共聚聚酯,随着共聚物中CHDM 的增加,熔点下降,玻璃化温度上升,结晶度下降,最后形成无定形聚合物。

一般PETG 中CHDM 的含量在30%-40%较适宜。

PETG 制品的透明度高,光泽度高,是一种全新的透明工程塑料;此外冲击强度优异、耐热性好、热封性好、弯曲不泛白、耐划痕、耐防老化、防静电、耐化学性优异、低萃取性、耐水解性、流动性好、着色力强、易于成型加工、卫生性好(符合FDA),属于新一代环保塑料。

聚酯类化合物的定义

聚酯类化合物的定义

聚酯类化合物的定义引言聚酯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包含酯键。

聚酯类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聚酯类化合物的定义、合成方法、性质及应用等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

聚酯类化合物的定义聚酯类化合物是由酯键连接的重复单元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酯键是由醇和酸反应生成的键,其中醇的羟基与酸的羧基发生酯化反应,形成酯键。

聚酯类化合物中的酯键可以是相同的醇和酸反应生成的,也可以是不同的醇和酸反应生成的。

聚酯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通常含有酯键和其他官能团,例如羟基、酮基等。

这些官能团赋予聚酯类化合物特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聚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缩聚反应法聚酯类化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是缩聚反应法。

该方法是通过醇和酸的缩聚反应生成酯键,从而形成聚酯类化合物。

缩聚反应法一般分为两步:首先是醇和酸的酯化反应,生成酯基;然后是酯基之间的缩聚反应,形成聚酯链。

酯化反应可以采用酸催化或酶催化。

酸催化是常用的方法,酸可以是无机酸如硫酸、磷酸等,也可以是有机酸如苯甲酸、乙酸等。

酶催化是一种温和的方法,可以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

缩聚反应可以采用热聚法或溶液聚法。

热聚法是将酯基加热至高温,使其发生缩聚反应。

溶液聚法是将酯基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通过添加催化剂或调节pH值等条件促使缩聚反应进行。

其他合成方法除了缩聚反应法,聚酯类化合物还可以通过其他合成方法得到。

例如:•环氧化合物和醇反应生成环氧醇,再与酸反应生成聚酯。

•二酸酐和双醇反应生成聚酯。

这些方法能够合成特定结构的聚酯类化合物,拓宽了聚酯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

聚酯类化合物的性质聚酯类化合物具有多种优异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聚酯类化合物通常是固态,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这使得聚酯类化合物在高温下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聚酯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可拉伸性,可以通过加热和拉伸等方式改变其形状和性质。

脂肪族聚酯的特点

脂肪族聚酯的特点

脂肪族聚酯的特点脂肪族聚酯是一类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酯键。

脂肪族聚酯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如良好的耐热性、耐化学性、电气性能等,被广泛应用于塑料、纤维、涂料、胶粘剂等领域。

脂肪族聚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多样性:脂肪族聚酯的分子结构可以通过改变合成方法、反应物种类和比例等方式进行调整,从而制备出具有不同性质和用途的聚酯。

例如,聚乙二酸乙二醇酯(PET)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透明度,常用于制备食品包装瓶;聚酯碳酸酯(PCC)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可用于医学材料和环保领域。

2.热稳定性:脂肪族聚酯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性。

例如,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达70℃以上,热分解温度超过350℃,适合于制备耐高温容器和电子元件。

3.化学稳定性:脂肪族聚酯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酯键,这些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抗酸、碱、水等化学物质的侵蚀。

例如,PET对酸和碱的稳定性较好,可用于制备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化学试剂瓶。

4.透明度:脂肪族聚酯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光泽度,能够制备出高透明度的制品。

例如,PET制成的瓶子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光泽度,可用于制备透明的饮料瓶和化妆品瓶。

5.可塑性:脂肪族聚酯可以通过添加塑化剂来增加其可塑性,从而制备出柔软的制品。

例如,聚乙二酸丁二醇酯(PBT)可以与塑化剂共混,制备出柔软的塑料制品。

6.耐候性:脂肪族聚酯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够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保持稳定性。

例如,PET可以通过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来提高其耐候性,适用于户外环境下的制品。

脂肪族聚酯作为高分子材料的一种,具有多样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透明度、可塑性和耐候性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塑料、纤维、涂料、胶粘剂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脂肪族聚酯的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改进,相信它将在未来的材料领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脂肪族透明聚氨酯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脂肪族透明聚氨酯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脂肪族透明聚氨酯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研究摘要本文采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4,4一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与聚四氢呋哺二醇(PTMEG)分别进行预聚反应,经多元醇(三羟甲基丙烷TMP、1,4一丁二醇BDO)扩链。

高温固化后得到脂肪族系列用于飞机层合风挡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

通过改变异氰酸酯种类、硬段含量、催化剂含量及扩链剂配比,对几种脂肪族透明聚氨酯(PU)弹性体的力学性能、耐热性、透明性、工艺性以及与基材的粘接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通过FTIR、DSC、TGA、DMA等多种手段分析了IPDI型PU和HMDI型PU的结构及微相分离,并首次对HMDI型PU弹性体热老化机理进行了探讨,得到以下结论:随着体系硬段含量的增加,脂肪族PU弹性体的硬度、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都逐渐增加,PU的断裂伸长率下降,在材料使用温度范围内的耐热性有所提高.高温热稳定性下降,透光率、雾度变化不大,而与AC、PC基材的粘接强度有所提高;随硬段含量增加,在DSC、DMA曲线上,PU的主转变峰逐渐移向高温,体系发生了较为彻底的微相分离;IPDI型PU与HMDI型PU透明弹性体性能的变化趋势~致。

增加扩链剂(CITE)中TMP含量,除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提高外,PU的硬度迅速提高,断裂伸长率下降。

耐热性的研究表明,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含双环结构的HMDI型PU的耐热性要高于单环结构的IPDI型PU,两者的耐热性又高于HDI型Pu,但高温的热稳定性结果则相反。

HMDI型PU(H132)经150℃长时间热老化后,醚键的氧化和断裂是其在FTIR、13CNMR、DSC等曲线上以及材料表面状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醚键氧化主要生成酯基以及其它一些羰基衍生物。

实验确定PTMEG:HMDI:cHE摩尔比为1:3:2,扩链剂l,4--BDO与TMP摩尔比为3:1催化剂相对含量为2%时的配方为较佳配方。

关键词:脂肪族,透弱聚氨酯,微相分离,热老化,中间层,层合风挡TheStructureandPerformanceofAliphaticTransparentPolyurethaneElastomersAbstractTheprepolymersofpolyurethane(PU)weresynthesizedbasedonpolytetrahydrofuranglycol(PTMEG)anddiisocyanate一【1,6-Hexylmethylenediisocyanate(HDI),Isophoronediisocyanate(IPDI),4,4’一dicyclohexylmethanediisocyanate(HMDI)extendedwithmixtureoftrimethylolpropane(TMP)andl,4-butanediol(1,4-BDO).AseriesofaliphatictransparentPUelastomersusedforlaminatedwindshieldwouldbepreparedaftertheprepolymerswerecuredathightemperatureforalongtime.Therelationshipbetweenmechanicalproperties,heatresistance,transparencyandprocessingpropertywiththevariousofdiisocyanate,themolarratiobetweendiisoeyanateandPTMEGthemolarratiobetweenTMPand1,4-BDOandthecontentofcatalysthadbeendiscussed.Thestructureandmicro-phaseseparationofPUbasedonHMDIandIPDlwereanalyzedbyFT-IR,DSC,TGA,”CNMR,DMAandetc.ThechangesofstrucmresandpropertiesofheatagedPUbasedellHMDIhadbecastudiedforthefirsttime.Itwasconcludedthatwiththeincreaseofcontentofhardsegments,thehardness,tensilestrength,tearingstrengthofPUelastomerincreased,andtheheatresistanceincreasedsimultaneouslywithinservicetemperature,buttheelongationatbreakandthethermalstabilitydecreased.ThetransparencyandhazeofPUweren’tvariedonthewhole,andtheadhesionstrengthbetweenAC/PCandPUwasimproved.ThemaintransitionDeakOfthePUbased0nHMDIandIPDIshowedintheDSCandDMAcurvesshiftedtohightemperaturewiththeincreaseofcontentofhardsegments.Completemicro-phBseseparationoccurredinthePUsystem.ThetendencyofthevariationsofpropertieswassalneinthePUHMDIand1PDI.systembasedonWiththeincreaseofTMPcontentinextender,thehardnessofPUincreasesquickly,tensilestrengthandtearingstrengthincreasedtoo,elongationatbreakdecreased.ThecomparativetestsofheatresistanceindicatedthatthedicyclohexylmethaneringstroctureofHMDIhadsuperiorheatresistancetothesinglecyclicringofIPDIandthelinearHDlwithinservicetemperature,butthethermalstabilitywasonthecontrary砒decompositiontemperature.H132wasagedat150℃foralongtime.ThebreakandoxidationofetherbondswerethemaincausesofthechangeofFT-IR,DSC,“CNMRCurvesandsurfacepropertiesofthePU.Theoxidationandmanyotherearbonylderivatives.productswereesterbondsPTMEG:HMDI:CHE=l:3:2,TMP"1,4-BDO=1:3,andwith2%Cat.wasabetterformulationforP【』Keywords:aliphatie,transparentpolyurethane,micro-phaseseparation,thermalaging,interlayer,laminatedwindshield736969北京化工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基于不同碳链长度二元酸的脂肪族聚酯的合成及性能

基于不同碳链长度二元酸的脂肪族聚酯的合成及性能
平板硫化机 :XLB型 ,常州第一橡胶设备厂 ;万能 拉伸 试验机 :WDT Ⅱ一10型 ,深圳 凯强力 ;红外 光谱 仪 :Nicolet Avatar,美 国 Nicolet公 司 ;差示 扫描量 热 仪 :Pyris,美 国 PE 公 司 ;核 磁 共 振仪 :AVANCE III (400MHz),美 国 Bruker公 司;动 态 力 学 分 析 仪 : DMA8000,美 国 PE公 司 ;X射线衍 射仪 :D/max一250 型 ,日本理学 电机 株式会社 ;热重分析仪 :TG 209 F3 型 ,美 国 TA 公 司;旋 转 流 变 仪 :MCR301型 ,德 国 Anton Pear公 司 。
doi:10.16865/].cnki.1000-7555.2018.06.001 收稿 日期 :2017.06.25 基金项 目:江苏省高校 自然科 学研究面上项 目(15KJB150001) 通讯联 系人 :李 锦春 ,主要从事生物降解 材料及阻燃材料 的研究 ,E-maihlijinchun88( ̄163.tom

பைடு நூலகம்高分子材料科学 与工程
2018年
1.2 脂 肪族聚 酯 的合成 分别将 脂肪族 二元酸 SA、AA、 、SeA、DA与
BIX)按醇酸摩尔 比为1.5:1加人装有搅拌装 置和冷凝 装 置 的 三 口烧 瓶 中,并 加 人 催 化 剂 钛 酸 正 丁 酯 (彻 )(0.5%酸的量 )。第 1步 酯化反应在 氮气保 护 下 16O~180℃持 续反应 4~5 h,直 到 没有 更 多 的水 被 蒸 出 来 ;第 2步 缩 聚 反 应 在 220~240℃ 持 续 反 应 4~5 h。产物在室温下收集 ,提纯得到 白色固体产物。 将 SA、AA、SuA、SeA、DA与 BDO反应所制备 的聚酯 分别标 记为 PBS、PBA、PBSu、PBSe、PBD。合成 反应 示 意 图 ̄IFig.1所 示 。

生物聚酯合成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物聚酯合成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生物聚酯合成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生物聚酯合成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资源进行聚酯合成的先进技术。

聚酯是一类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耐久性和热稳定性,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传统的聚酯合成技术通常依赖于石化资源,存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利用生物资源来合成聚酯。

生物聚酯合成技术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作为原料,通过生物催化或微生物发酵等方法,将生物质转化为聚酯。

相比传统的合成方法,生物聚酯合成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首先,生物聚酯合成技术可以减少对有限的石化资源的需求。

生物质是可以再生的资源,如农作物秸秆、木材纤维等,因此可以取代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原料,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生物聚酯合成技术具有较低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相比于传统的聚酯合成过程,生物聚酯合成不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物质,是一种更加环保的制造方法。

此外,生物聚酯合成技术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聚酯是一种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可以用于制备塑料、纺织品、涂料、粘合剂等各种产品。

通过生物聚酯合成技术,可以获得性能优良的聚酯材料,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尽管生物聚酯合成技术存在一些挑战,如生物质资源的获取、合成工艺的优化等,但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和创新,相信生物聚酯合成技术将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减少对石化资源依赖、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生物聚酯合成技术具有重要的优势。

因此,本文将会对生物聚酯的概念和特点、合成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最后,我们将分析生物聚酯合成技术的优势和前景,以及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生物聚酯合成技术为主题,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和探讨。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对生物聚酯合成技术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研究背景和意义。

聚酯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及其进展

聚酯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及其进展

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开环聚合法
目前以乳酸为原料合成聚乳酸主要有两条合成路线: 开环聚合法与直接缩聚法。
开环聚合,首先由乳酸脱水环化制成丙交酯,再将重结晶的丙交 酯进行开环反合成聚乳酸。此种合成方法易于控制、工艺成熟,并且 合成出的聚乳酸分子量可以高达上百万,是目前合成聚乳酸的主要工 业化生产路线。但这种合成方法的缺点是丙交酯作为反应中间产物需 要用一定的有机溶剂不断结晶提纯、干燥,从而造成该方法操作复杂、 工艺流程长、生产成本高,无法与通用塑料相竞争,影响聚乳酸及其 衍生物产品的使用与推广。
熔融缩聚是在高于聚合物熔点的温度下进行的,整个反应体系处于熔融 状态,不加任何介质,只有聚合物本身及催化剂等助剂在热的作用下进行聚合。 反应所产生的水等副产物通过惰性气体或者真空而不断被排出,促进反应向正 方向移动。熔融缩聚的反应温度、时间、真空度及催化剂的选择、含量等因素 都会对产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通过熔融缩聚制得高分子量的聚乳酸 就需要重点研究反应的最佳条件。
为了增大产物分子量,可以在反应过程中加入合适的扩链剂,扩链剂上的活性官 能团跟聚合物上的端基发生反应使聚合物主链增长从而提高分子量。聚乳酸合成反应 中常用的扩链剂有二异氰酸酯、环氧化物等。
PET的应用
PET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商品名,主链中的苯 环可提高聚酯的刚性、强度和熔点(265℃),亚乙基则 赋予聚酯柔性,综合两方面性能,才使PET成为质优的合 成纤维。PET还可制作双向拉伸薄膜,用于胶卷、磁带片 基,并可用作工程塑料,如瓶料。
PTT最早是1941年由英国的Whinfield和Dickson在实验室合成的,但由于 其主要原料一一聚合级1, 3一丙二醇(1, 3-Propanediol, PDO,)长期未能实 现具有经济意义的工业化,因而限制了PTT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聚合 级1, 3一丙二醇的工业化已经实现。

耐温共聚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耐温共聚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作者简介:杨朝贵,男,本科,高分子材料工程师,主要从事聚酯材料的合成、改性研究与应用,在热塑型树脂的开发以及生产工艺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发表论文多篇并获得专利4项。

收稿日期:2022-12-090 引言最初PET 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经过缩聚产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具有良好的成纤性、力学性能、耐磨性、抗蠕变性、低吸水性以及电绝缘性能。

聚酯主要集中应用在纺织品上,随后应用于薄膜和工业用纤维(轮胎增强)上,然后在20 世纪70年代又用于软饮料和瓶装水的包装容器,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聚酯的需求增加及其较高的利润,使聚酯产能急剧扩大,其用途从合成纤维进一步拓展到各类塑料容器、胶片、食品包装材料等领域[1~4]。

PET 大分子链刚性较强、韧性较差,同时主链比较规整、排列紧密,使其具有较好的结晶性能[5]。

常规PET 切片在高温下不耐温易变形、导致在要求温度高的产品上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急需要一种能够耐温的聚酯材料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随着聚酯规模工业化以来,生产能力提升、加工技术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二元醇及多元醇单体技术进步和生物基技术的产业化,基于聚酯改性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引人注目[6]。

PET 、PBT 、PC 等聚酯的工业化生产基础技术稳固,其改性技术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转化过程相对简单。

这些改性技术可以分为共聚改性、共混改性和材料表面改性等,其中共聚改性在提高聚酯的附加值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以二元醇及多元醇作为改性单体通过共聚改性制备醇改性共聚酯一直以来是研究热点[7]。

国内外对异多元醇改性 PET有过相关研究,但对多元醇直接添加改性聚酯并未有耐温共聚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杨朝贵,周欣,杜富刚,邓小亮,王凯莉(四川省宜宾普拉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聚酯事业部,四川 宜宾 644007)摘要:本文提供了一种耐温的改性共聚酯,采用不同的二元醇合成改性PET。

聚酯生产工艺

聚酯生产工艺

聚酯生产工艺 (3)第一章聚酯生产概况 (3)第一节涤纶生产的历史 (3)第二节涤纶生产工艺路线 (3)第三节涤纶改性及聚酯新品种 (5)第二章聚酯合成基础知识 (6)第一节高聚物的基本概念 (6)第二节缩聚反应 (8)第三节高聚物的性质 (13)第四节聚合反应工程简介 (15)第三章聚酯生产的原料及辅助料 (17)第一节对苯二甲酸 (17)第二节乙二醇 (18)第三节二氧化钛 (18)第四节催化剂 (19)第四章聚酯合成原理 (20)第一节聚酯合成的主反应 (20)第二节聚酯合成的化学平衡 (23)第三节聚酯合成反应动力学 (27)第四节聚酯合成的副反应 (29)第五节聚酯合成的催化剂 (36)第五章聚酯生产原料的配制 (40)第一节PTA的卸料、贮存和输送 (40)第二节催化剂溶液的制备 (42)第三节PTA-EG浆料的配制 (43)第四节二氧化钛悬浮液的配制 (45)第六章聚酯生产工艺过程 (48)第一节聚酯生产的工艺方法 (48)第二节聚酯生产工艺条件的选择 (49)第三节聚酯生产工艺过程的控制和调节 (53)第四节聚酯生产工艺过程的计算 (56)第七章聚酯熔体的切片和包装 (59)第一节聚酯熔体的输送 (59)第二节聚酯熔体的挤出能力 (60)第三节聚酯切片生产的工艺过程 (61)第四节聚酯切片的输送与脱水分离 (61)第五节聚酯切片的贮存和包装 (64)第八章聚酯装置的操作方法 (65)第一节聚酯装置的开车准备 (65)第二节聚酯装置的开车 (69)第三节聚酯生产上学运行操作 (71)第四节聚酯装置的停车操作 (71)第九章聚酯生产的副产物及其综合利用 (73)第一节聚酯生产副产物概述 (73)第二节乙二醇回收 (73)第三节聚酯废料的回收和利用 (75)第十章聚酯生产辅助装置 (77)第一节热媒加热系统 (77)第二节溴化锂制冷装置 (79)第三节仪表压缩空气和过滤器清洗 (81)第十一章聚酯生产公用工程及废水处理 (84)第一节水 (84)第二节电 (85)第三节汽和气 (85)第四节废水处理 (86)第十二章聚酯生产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的测试分析 (88)第一节中间控制主要项目的测试分析 (88)第二节中间产品主要项目的测试分析 (89)第三节成品项目的测试分析 (89)第十三章安全生产知识 (92)聚酯生产工艺第一章 聚酯生产概况聚酯是由二元或多元醇和二元或多元酸缩聚而成,在大分子主链上含有酯键〔〕C O O --的一大类高聚物的总称。

聚酯生产技术 聚酯聚合原理

聚酯生产技术 聚酯聚合原理
1. 缩聚反应没有特定的反应活性 中心; 2. 缩聚反应无所谓链引发、链增 长和链终止; 3.缩聚反应是逐步、可逆平衡反应。
聚酯生产技术
6
高聚物生产技术
三、逐步聚合形成高聚物的过程
……
小分子
小分子 小分子
小分子
低聚体
高聚体
……
单体A
单体B
聚酯生产技术
7
高聚物生产技术
四、聚酯合成机理
线型缩聚反应过 程可用逐步缩聚、缩 聚平衡和缩聚过程副 反应来描述。
聚酯生产技术
10
高聚物生产技术
3、缩聚过程副反应
① 基团消去反应:二元酸受热会发生脱 羧反应,引起原料官能团比的变化,最终影响 分子量。
② 长链交换反应:交换反应的规律是较 长的链易从链中间断裂进行交换反应,较短的 链从链端处发生交换反应。链交换使缩聚产物 分子量分布变窄。
③链的降解反应:缩聚反应是可逆反应 ,单体往往是聚合物的降解剂。结果是分子量 降低和分子量分布变宽。如:聚酯的水解、醇 解反应。
聚酯生产技术
2
高聚物生产技术
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合成
+
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
机理:逐步缩聚
聚酯生产技术
3
高聚物生产技术
二、缩聚反应
1、缩聚反应定义
含有两个(或两上以上)官能团 的低分子化合物,官能团之间发生缩 合反应,在缩去小分子的同时生成高 分子聚物的逐步、可逆平衡反应称为 缩聚反应。
形成缩聚物的同时,还有水、醇、氨 或氯化氢等低分子副产物产生。
聚酯生产技术
11
高聚物生产技术
五、反应程度与平均聚合度 1、反应程度
反应程度(P)指缩聚反
应中已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

脂肪族聚氨酯树脂

脂肪族聚氨酯树脂

脂肪族聚氨酯树脂脂肪族聚氨酯树脂前言脂肪族聚氨酯树脂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化学性、耐臭氧性和耐候性等特点,广泛用于制造汽车、医疗器械、建筑材料等领域。

一、脂肪族聚氨酯树脂的定义和分类脂肪族聚氨酯树脂是一种以异或酸缩合产生的多元醇和二异氰酸酯为原料,经过聚合反应得到的线性高分子化合物。

按照酸玻璃转换温度(Tg),脂肪族聚氨酯树脂可以分为低Tg型、中Tg型和高Tg型等。

二、脂肪族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脂肪族聚氨酯树脂的常规生产工艺包括两步法和三步法。

其中两步法是将多元醇和二异氰酸酯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然后进行加热反应,得到聚氨酯初级产物;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加入聚醚、聚酯等助剂进行热固化反应,得到脂肪族聚氨酯树脂。

而三步法则是在两步法的基础上再加入一定量的聚酯、聚醚等辅助成分进行加工。

三、脂肪族聚氨酯树脂的性能特点1. 耐磨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具有极高的耐磨性,可以承受高强度的磨损和摩擦。

2. 耐化学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对多种化学物质都有很好的耐受性,包括酸碱、盐溶液等。

3. 耐臭氧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不易被臭氧氧化,能够保持长期的稳定性。

4. 耐候性:脂肪族聚氨酯树脂具有耐候性,不易受到紫外线、高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四、脂肪族聚氨酯树脂的应用领域1. 汽车行业:脂肪族聚氨酯树脂广泛用于汽车制造中,如制动系统、缓冲材料、导向零件等。

2. 医疗器械:脂肪族聚氨酯树脂在医疗器械的制造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如骨钉、皮内缝合材料等。

3. 建筑领域:脂肪族聚氨酯树脂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中,如地板、隔热材料等。

结语脂肪族聚氨酯树脂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良。

相信未来这种高分子材料会成为更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聚酯的生产过程

聚酯的生产过程

聚酯的生产过程一、聚酯的生产概述聚酯是由二元或多元醇和二元或多元酸(或酸酐)缩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

聚酯的主要用途是制备聚酯纤维,1998年聚酯纤维的世界产量达到1600多万t,在聚酯的应用分配中约占60%。

按用途可分为聚酯树脂、聚酯纤维、聚酯橡胶等。

按所用酸的不同(饱和酸和不饱和酸),又可分为饱和聚酯和不饱和聚酯。

聚酯的制备方法很多,目前聚酯的起始原料是对二甲苯,由对二甲苯生产对苯二甲酸(PTA),然后再与多元醇(常用乙二醇)缩聚。

具体的生产方法有精对苯二甲酸直接酯化缩聚法(简称直缩法)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先经酯交换再进行缩聚的问接酯交换缩聚法(简称间缩法),目前前者已占绝对优势。

这两种方法按生产过程划分又有连续法、问歇法及介于连续法和间歇法之间的半连续法。

直缩法(即PTA法)与问缩法(即DMT法)相比有如下优点。

①PTA法单耗低、成本低。

因DMT分子中有两个甲醋基在酯交换过程中析出,因此PTA单耗比DMT低近15%,而PTA价格通常比DMT低,因而聚酯的原料成本比较低。

②PTA法无甲醇生成,因而可省去甲醇回收工序,流程简短并节省投资,而且不存在甲醇的防爆问题,可降低消防和安全要求。

③PTA法的乙二醇(EG)/PTA配比通常低于EG/DMT配比,因而乙二醇精制工序处理量小,有利于减少投资。

近年已解决PTA法中EG的直接循环利用问题,省去了EG精制工序。

④PTA法可利用PTA酸性自催化,省去了酯化剂,不会有催化荆沉积等问题。

直缩法的连续工艺有如下优点。

①在自控条件下,过程和设备长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产品质量好,没有工艺各批产品的差别问题。

②产品聚酯熔体可直接纺丝,省去了熔体冷却、切粒以及再干燥、熔融等工序,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特别适用于高强工业丝的生产。

③适用于大品种大批量生产。

随着柔性生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近年大型连续工艺已解决了多品种生产问题。

④可节省投资。

日产30t和60t的连续装置,投资比问歇法节省30%和60%。

聚己内酯_丙交酯聚酯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聚己内酯_丙交酯聚酯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防污涂料发展历史
防污涂料历史久远,可上溯到古代,现今对它的研究仍是很有意义。据记 载[9,10】,公元前人们已经将砷、硫磺等应用于防止船体长蛆。在这之后,希腊人 将沥青和蜡等用在涂料中进行防污。在中世纪,又有人将沥青、油脂、一些天 然树脂应用到防污涂料中。在两千年前,重金属己被用来防污,人们使用铅板 来保护木壳船底。到17世纪末,人们发现对于木壳船体,铜板的防污效果大大 高于铅板。后来随着铁、钢壳船的出现,木壳船已退出历史的舞台,人们发现 如果用铜板包覆船体会加速船体的腐蚀。人们发现重金属铜离子具有杀生性, 从此以后人们将铜离子作为防污剂应用到防污领域。当然,人们也将其它重金
属如汞、砷等应用到防污中【11】。后来由于它们的危害性过大而被禁用。上世纪
中期,人们以氧化亚铜作为主防污剂再配以树脂及辅助材料制备防污漆。到60 年代后,人们将有机锡作为防污剂,辅助氧化亚铜使用,达到广谱杀菌。 70年代后,有机锡自抛光防污涂料(SPC)被广泛使用。其机理是当涂层 体系浸没在水中,聚合物在海水中慢慢水解,有机锡基团从聚合物上缓慢的游 离出。由于带有亲水基团,那些剩下的聚合物可在船舶航行时,通过水流冲刷 溶解在水里,聚合物开始不断地水解,有机锡被释放出来,起到防污目的,而 聚合物具有一定溶解和溶胀性,它的表面会比较光滑就会起到减少摩擦阻力。 这样,就解决了海生物污损和表面逐渐粗糙这两个引起防污漆表面粗糙因素。 到20世纪80年代,有机锡自抛光防污涂料已变成全球船舶所用主要防污涂料。 据IP公司统计,使用SPC防污涂料的船舶占全球船舶的60%"-'70%。而我国的 新建商船也主要使用这类防污涂料。IP、KANSAI、HEMPEL、JOTUN等国际 上知名海洋涂料生产商在我国均设有生产厂家。 虽然有机锡自抛光防污涂料防污效果好,可以降低船体阻力从而减少燃油 消耗,但它对环境危害过大。据报道当有机锡的浓度>0.1ppm时将会严重影响海 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也有发现它会造成生物变异。环保日益受到重视,许多 国家意识到有机锡的危害,纷纷立法限制有机锡涂料。美国、日本、欧洲共同 体先后立法限制有机锡的使用。之后我国也发表了宣言,提出发展无公害的海 洋防腐和防污技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l引。 20世纪后期,世界范围内加快研发无锡低毒性的防污涂料。在这期间,无 锡自抛光防污涂料(TF.SPC)得到了飞速发展【l引,TF.SPC采用可水解的树脂,以

共聚酯定义

共聚酯定义

共聚酯定义
共聚酯是一种常见的合成聚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的单体通过聚合反应而形成。

它具有许多优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共聚酯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可以通过酯化反应或缩聚反应来实现。

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就是通过对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得到的。

这种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反应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因此PET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塑料瓶等领域。

共聚酯的性能由其组成单体的性质所决定。

例如,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酯(PSMA)是一种具有良好透明度和耐候性的聚合物,主要由苯乙烯和丙烯酸酯单体组成。

因此,PSMA常被用于制备透明塑料制品和耐候性涂料。

共聚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纺织品领域,由共聚酯制成的纤维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耐磨性和耐褪色性,因此广泛用于制作衣物、床上用品等。

此外,共聚酯还可以用于制备薄膜、涂料、胶粘剂等。

共聚酯的优点不仅在于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优越,还在于其可塑性和可调节性。

通过合适的单体组合和反应条件的控制,可以调节共聚酯的分子结构和性能,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共聚酯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适
的合成方法和调节单体组成,可以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共聚酯,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共聚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创新和价值。

脂肪族聚酯聚酰胺共聚物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脂肪族聚酯聚酰胺共聚物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脂肪族聚酯聚酰胺共聚物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脂肪族聚酯聚酰胺共聚物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高分子材料。

这种共聚物由脂肪族聚酯和聚酰胺两种不同类型的单体通过共轭反应合成而成。

它既有脂肪族聚酯的良好延展性和低温柔软性,又具备聚酰胺的高强度和耐热性。

因此,脂肪族聚酯聚酰胺共聚物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如下结构来描述脂肪族聚酯聚酰胺共聚物的概述、说明和解释:第2部分将介绍脂肪族聚酯聚酰胺共聚物的概述,包括其定义及特性、合成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第3部分将详细说明脂肪族聚酯聚酰胺共聚物的结构解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4部分将对脂肪族聚酯与聚邬胺共聚物进行分子机理解析、形成过程解释和重要作用解释。

第5部分将给出文章的结论,总结本文的要点,并展望脂肪族聚酯聚酰胺共聚物的研究方向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介绍脂肪族聚酯聚酰胺共聚物,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概述、说明和解释。

通过深入了解该材料的特性和性能,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同时,本文还旨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份详实可靠的参考资料,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科研进展。

2. 脂肪族聚酯聚酰胺共聚物概述2.1 定义及特性脂肪族聚酯聚酰胺共聚物是一种由脂肪族聚酯和聚酰胺两种高分子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共聚物。

它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因此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脂肪族聚酯是一类含有酯键的高分子化合物,常见的脂肪族聚酯包括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和聚丁二烯对苯二甲酸酯(PBT)。

而聚酰胺则指的是含有重复的氨基或互相连接氨基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尼龙6和尼龙66。

脂肪族聚酯聚酰胺共聚物具有结构上不同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这使其具备了优越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和耐化学性。

此外,它还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低水吸收率以及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这使得它在许多工程领域中成为理想的材料选择。

2.2 合成方法脂肪族聚酯聚酰胺共聚物的合成通常通过将脂肪族聚酯和聚酰胺进行共混,并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来实现。

饱和脂肪族聚酯多元醇

饱和脂肪族聚酯多元醇

饱和脂肪族聚酯多元醇饱和脂肪族聚酯多元醇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也被称为聚酯多元醇。

它是由多种酯化剂和多种多元醇聚合而成的产物。

饱和脂肪族聚酯多元醇是一种有机物,通常具有粘稠液体甚至固体的形态。

它们通常是在室温下稳定的,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高分子材料。

饱和脂肪族聚酯多元醇的化学结构中带有酯键,因此它具有优异的耐酸、耐碱性和急性耐腐蚀性。

这也使得它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涂料、油漆、塑料、弹性体、粘合剂等领域。

饱和脂肪族聚酯多元醇的主要优点是机械性能优异、热稳定性好,因而物理性能强劲、稳定性极高。

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和吸水率低的优点。

这种材料还有很多的应用和特性。

例如,它可以用作合成聚氨酯的前驱物,用于生产各种聚氨酯弹性体、涂料和粘合剂。

在实际应用中,聚氨酯会被基于饱和脂肪族聚酯多元醇的分子间结构所控制。

这种分子间结构的工程设计能够为材料提供不同的物理性能,例如弹性、硬度和抗磨耗性。

同时,饱和脂肪族聚酯多元醇还可以用于制作各种树脂。

这些树脂具有优异的特性,包括化学稳定性、耐磨性、桥梁抵御能力、光泽和电绝缘能力。

饱和脂肪族聚酯多元醇的一种重要高级物质——聚酯聚醚多元醇是聚氨酯预聚物制备中的一种关键原料,因为它充当着聚合物末端基向异氰酸酯预聚物提供反应位的职责。

使用聚酯聚醚多元醇生产的聚氨酯用作聚合物的复合结构。

另外,饱和脂肪族聚酯多元醇还可以用于制作耐水的高光泽难燃材料,可以应用于儿童玩具等领域。

而磺化饱和脂肪族聚酯多元醇能够使电子设备、汽车和建筑物等更加耐火、隔音和性能优异。

总之,饱和脂肪族聚酯多元醇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极好的物理化学性能,是一种非常有价值和重要的高分子材料。

它在涂料、弹性体、粘合剂和塑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产品品质、提升产品性能和推动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脂肪族共聚酯的合成及形态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其使用后的废弃物也迅速增加,而当前使用的大多数聚合材料在自然界中都很稳定,难于降解,即使与淀粉等可降解的天然材料掺杂,降解的也只是填充部分,不能降解的聚合物粉末难以回收,造成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尤其在制品使用周期较短的农业、包装业及医疗行业中。

目前研究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中,有一大类是聚酯,其主链大都由脂肪族结构单元通过易水解的酯键连接而成,由于其主链柔顺,因而易被自然界中的多种微生物或动植物体内酶分解、代谢,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 是其中熔点较高的一种聚酯,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有很广的应用领域,但是均聚物某些性能(如机械性能)难以满足使用要求,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 虽然难以生物降解,却具有熔点高、结晶速度快、机械性能优异以及加工性能优良的特点,如果通过丁二酸、对苯二甲酯和丁二醇合成的脂肪族和芳香族的共聚酯却能结合前两者的性能特点,既可以保留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同时又具备较好的生物降解性[2]。

脂肪族共聚酯是在合成过程中引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醇或酸,以改变它的性能[3-4],如改变结晶性能。

共聚酯中同时含有两种链段,其性能会随两种醇或酸的比例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结晶温度、速度以及结晶度也会发生变化,熔融温度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5]。

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主要是指脂肪族单体和芳香族单体形成的共聚酯。

芳香族单体包括芳香族二元醇、二元酸、内酯、交酯或它们的衍生物;脂肪族单体包括脂肪族二元醇、二元酸、内酯、交酯或它们的衍生物。

脂肪族聚酯可作为高分子型的PVC增塑剂。

目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是塑料助剂中产量与消费量最大的一类产品,近年来,有关通用单体小分子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可能致癌及其毒性的争议不断[6~9],欧洲共同体和日本等国已禁止多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塑料助剂在与人体密切接触的塑料制品中应用,引起全球的关注[10~12],使其在食品包装、医用塑料及玩具中应用受到限制,开发环保无毒的新型塑料助剂,以替代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满足国内外对聚氯乙烯(PVC)助剂环保化的要求已是当务之急。

而脂肪族聚酯类增塑剂与低分子量的单体增塑剂相比,具有挥发性低,迁移性小﹑耐高温﹑不容易被水和溶剂抽出及毒性低的特点,被称为永久性增塑剂[13,14]。

报道较多的是己二酸系列的单一聚酯,如聚己二酸1,2-丙二醇酯、聚己二酸1,3-丁二醇酯和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系列聚酯[15]和聚己内酯[16]但是也有报道提及单一的脂肪族聚酯因为其有较好的结晶性而影响了与聚氯乙烯的相容性[17]。

有关脂肪族共聚酯作为增塑剂的还未见报道。

随后详细的描述了用旋转黏度计、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仪(1H-NMR,13C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热重分析-差示量热扫描仪(TG-DSC)对合成样品进行系统的表征得到的结果。

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 ,是主链上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基团 (NHCOO )的大分子化合物的统称。

它是由有机二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与二羟基或多羟基化合物加聚而成。

端羟基脂肪族聚酯是合成聚氨酯的一个重要原料。

有人报道了基于不同二元醇合成的聚酯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18]。

目前对聚酯的形态研究比较集中的聚酯类型是己二酸系列脂肪族、葵二酸系列聚酯、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丁二酸系列聚酯,芳香族聚酯,聚己内酯,聚丙交酯。

蒋平平等人合成了己二酸系脂肪族聚酯,比较了二元醇链长度对结晶形态的研究,Papageorgiou等人研究了葵二酸系列聚酯结构与形态的关联,发现其具有多重的融化峰,熔点高低次序为聚葵二酸乙二醇>聚葵二酸丁二醇>聚葵二酸丙二醇[19],George等人研究了丁二酸系列脂肪族聚酯的形态,发现分子量相近的情况下聚己二酸丙二醇酯具有较慢的结晶速率和较低的结晶度;与此相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则显示更快的结晶速率和较高的结晶度[20]。

M。

Namkajorn等人研究了聚乳酸系列的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形态,讨论了二元醇的种类和投料比对聚酯形态的影响,发现随着二元醇长度的增加,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和结晶度下降了,而随着芳香族单体比例的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升高了[21]。

Gan Z等人研究了己二酸丁二醇与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性能[22]。

Lu X研究了对苯二甲酯/2,6萘二甲酯和乙二醇共聚酯的结晶形态[23],Lee JH研究了对苯二甲酯/2,6萘二甲酯和己二醇共聚酯的结晶形态[24],Ohtani Y等人研究了聚丙交酯的结晶性行为。

然而参考众多文献我们发现尽管关于脂肪族聚酯的形态研究的报告种类多而且数量大[25],但是有关于脂肪族共聚酯的形态研究的报道则很少。

综上所述,脂肪族共聚酯及芳香族共聚酯的结晶形态和热形态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1] N ikolicM. S. , D jonlagic J. . Polym. Degrad. Stab. [J ], 2001, 74: 263—270[2].郭宝华, 丁慧鸽, 徐晓琳, 徐军, 孙元碧. 生物可降解共聚物聚丁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的序列结构及结晶性研究[J]. 高等学院化学学报, 2003, 2(12): 2312-2316.[3]lkada Y. Basics and application of biodegradable polymers[M]. Llsevier,Tokyo:1990.[4]Y.Doi, Microbial Polyester[M]. New York: VCH Publishers,1990.[5] 周楠,宋晨星. PBET共聚酯的研究开发[J]. 化工科技市场, 2001, 8[6]肖峰,王庭慰,丁培。

PBS基共聚酯降解性能的研究概述[J]. 中国塑料, 2009, 23(9): 12-15.[7]林国良,陈登龙,黄宝铨,等.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替代品研究进展[J]. 塑料助剂,2007(5): 1- 4.[8]沈慧芳, 彭文奇, 宁蕾, 夏正斌. 聚氨酯结晶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胶粘剂, 2010, 19(7): 59-63.[9]王正辉, 萧翼之. 高结晶性聚酯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表征[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5,21(4): 292-294, 299.[10]王玉忠, 吴大诚, 郑长义. 用DSC研究阻燃PET的结晶性和结晶动力学[J]. 高分子学报, 1993, 4:497-501.[11]王正辉,萧翼之.高结晶性聚酯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表征[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21(4):292-294, 299.[12]李雪莲, 朱利民, BRANFORD - WHITE Christopher, 陈大俊. 芳香/脂肪族共聚脲多孔膜的微观形态及其性能的初步研究[J]. 膜科学与技术, 2010, 30(1): 44-49.[13]李俊卿,张惠芳.国内增塑剂现状与发展趋势[J].塑料加工, 2007, 42(5): 16-19.[14]辛灵敏. PBS与膦酸酯的共聚合成与性能研究[D]. 成都四川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院, 2007.[15] B. Andricˇic′, T. Kovacˇic′, S. Perinovic′, I. Klaric. Polymer Blends Based on Poly(vinyl chloride)andBiodegradable Aliphatic–Aromatic Copolyester[J]. InterScience, 1002-1008[16] Zhichao Liang, Pengju Pan, Bo Zhu, Tungalag Dong, Lei Hua, and Yoshio Inoue. Crystalline Phase ofIsomorphic Poly(hexamethylenesebacate-co-hexamethylene adipate) Copolyester: Effects ofComonomer Composi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J]. Macromolecules 2010, 43,2925–2932[17]Ihn KJ, Yoo ES, Im SS.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poly(tetramethylene succinate) crystals.Macromolecules 1995;28:2460–4.[18] Ichikawa Y, Suzuki J, Washiyama J, Moteki Y, Noguchi K, Okuyama K. Strain-induced crystalmodification in poly(tetramethylene succinate). Polymer 1994;35:3338–9.[19] Ichikawa Y,Washiyama J, Moteki Y, Noguchi K, Okuyama K. Crystal transitions mechanism inpoly(tetramethylene succinate). Polym J 1995;27:1230–8.[20] Ueda AS, Chatani Y, Tadokoro H. Structure studies of polyesters. IV. Molecular and crystal structureof poly(ethylene succinate) and poly(ethylene oxalate). Polym J 1971;2:387–97.[16] J eongsoo choi and Seung – Yeop Kwak. Hyperbranched Poly(E-caprolactone) as a NonmigratingAlternative Plasticizer for Phthalates in Flexible PVC. Environ. Sci. Technol. 2007; 41:3763-3768. [17] Minna Hakkarainen. Migration of Monomeric and Polymeric PVC Plasticizers. Adv Polym Sci (2008)211: 159–185.[18] Da-kong Lee, Hong-bing Tsai.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Transparent Thermoplastic SegmentedPolyurethane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Polyols. Polym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07,80:695-699.[19] George Z. Papageorgiou, Dimitrios N. Bikiaris, Dimitris S. Achilias, Stavroula Nanaki, NikitasKaragiannidis,Synthesis and Comparative Study of Biodegradable Poly(alkylene sebacate)s,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 Polymer Physics, Vol. 48, 672–686 (2010).[20]George Z. Papageorgiou, Dimitris N, Bikiaris. Crystallization and melting behavior of threebiodegradable poly(alkelene succinates).A comparative study. Polymer 46(2005) 12081-12092. [21] M. Namkajorn, A. Petchsuk, M. Opaprakasit, P. Opaprakasit.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degradable aliphatic-aromatic copolyesters from lactic acid, dimethyl terephthalate and diol: Effects of diol type and monomer feed ratio. express polymer letters(2010), 52: 415-417.[22] Gan Z, Kuwabara K, Yamamoto M, Abe H, Doi Y. Solid-state structures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aliphatic–aromatic poly(butylene adipate-co-butylene terephthalate) copolyesters. Polym Degrad Stab 2004;83:289–300.[23] Lu X, Windle AH. Crystallization of random copolymers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andpoly(ethylene naphthalene-2,6-dicarboxylate). Polymer 1995;36:451–9.[24] Lee JH, Jeong YG, Lee SC, Min BG, Jo WH. Co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poly(hexamethyleneterephthalate-co-hexamethylene 2,6-naphthalate) random copolymers. Polymer 2002;43:5263–70.[25] Ohtani Y, Okumura K, Kawaguchi A.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of amorphous poly(l-lactide). JMacromol Sci Part B: Phys 2003; B42: 875–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