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化学成分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鞭草化学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301-01

【摘要】文章分析了马鞭草抗乙肝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

【关键词】马鞭草抗乙肝作用成分分析

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为马鞭草科(verben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始载于《名医别录》,民间以其全草或带根全草入药。马鞭草作为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活血通经等功效,广泛用于治疗伤风感冒、水肿、痢疾、黄疸等证。现代研究表明,马鞭草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和hbsag,并能抗乙肝纤维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技术,作者筛选到马鞭草抗乙肝活性的有效部位。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本文对该有效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槲皮素(2)、杨梅素(3)、熊果酸(4)、马鞭草苷(5)和杨梅苷(6),其中化合物3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仪器与材料

熔点用xrc1显微熔点仪(四川大学科仪厂制造)测定,温度计未校正;红外光谱用 nicolet prot g460 光谱仪测定,溴化钾压片;核磁共振用bruker am500 型核磁共振仪测定,tms为内标;esi ms 在 hp1100 lc/ ms上测定。柱色谱用硅胶(200~300目)、薄层色谱用硅胶(10~40 μm)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sephadex lh20为美国ge公司产品,ods为日本ymc产品。马

鞭草于2008年8月采自广东省广州市,由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曾令杰博士鉴定为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

2、提取与分离

取阴干的马鞭草10 kg,粉碎至约60目,用适量甲醇室温浸泡3次,每次7 d,合并提取液,抽滤,减压回收甲醇得墨绿色黏膏状提取物280 g。取该提取物250 g分散于适量热水中再转移至2 500 ml 分液漏斗,依次用石油醚、chcl3萃取3次(每次用1 000 ml溶剂),除掉极性小的化学成分,再用etoac萃取3次(每次用1 000 ml),

减压浓缩乙酸乙酯萃取液后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35 g。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为马鞭草抗乙肝活性有效部位。有效部位经硅胶柱层析(200~300目),三氯甲烷甲醇系统(体积比20∶1~0∶1) 梯度洗脱。tlc检测,合并相同组分,共得到7个部分;各部分再经sephadex lh20柱层析[洗脱剂为甲醇水(体积比3∶2)]、ods柱层析[洗脱剂为乙腈水(体积比1∶1)]、制备薄层层析(展开剂为氯仿甲醇体系)等反复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1(20 mg)、2 (38 mg)、3 (15 mg)、4 (30 mg)、5 (55 mg)和6 (10 mg)。

3、结构鉴定

化合物1:黄色粉末,mp 275.0~276.5 ℃。hcl mg试验显阳性。esi ms(m/z): 287.0 [m+h]+。1h nmr(500 mhz,dmso

d6) δ: 12.18 (1h,s,5oh),8.15 (2h,d,j=8.5 hz,h

2′,6′),7.02 (2h,d,j=8.5 hz,h3′,5′),6.55 (1h,d,j=2.0 hz,h8),6.27 (1h,j=2.0 hz,h6)。13c nmr (125 mhz,dmso

d6 ) δ: 146.9 (c2),133.5 (c3),176.5 (c4),162.2 (c5),99.0 (c6),164.9 (c7),94.3 (c8),157.6 (c 9),103.9 (c10),123.1 (c1’),130.3 (c2′,6′),116.2 (c3′,5′),160.1 (c4′)。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的山

柰酚一致。

化合物2:黄色粉末,mp 303.0~304.5 ℃。hcl mg试验显

阳性。esi ms(m/z): 325.0 [m+na]+。1h nmr (500 mhz,dmso d6) δ : 12.20 (1h,s,5oh),7.80 (1h,d,j=1.8 hz,h 2′),7.68 (1h,dd,j=8.6,1.8 hz,h6′),6.98 (1h,d,j=8.6 hz,h 5′),6.51 (1h,j=2.0 hz,h8),6.26 (1h,j=2.0 hz,h6)。13c nmr (125 mhz,dmso d6 ) δ : 146.8 (c2),136.5 (c

3),176.6 (c4),157.5 (c5),99.1 (c6),164.8 (c 7),94.3 (c8),162.6 (c9),104.0 (c10),123.6 (c 1′),115.6 (c2′),145.7 (c3′),148.1 (c4′),116.0 (c5′),121.3 (c6′)。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的槲皮素

一致。

化合物3:棕黄色针晶(meoh),mp 324.0~325.5 ℃。hcl mg

试验显阳性。esi ms(m/z): 319.3 [m+h]+。 ir (kbr) νmax/cm-1: 3 350,

3 028,1 660,1 609,1 544, 1 447,1 316,1 245, 1 200, 1 163,1 113,1 095,1 026,939。1h nmr (500 mhz,dmso d6) δ : 12.50 (1h,s,5oh),7.25 (2h,s,h2′,6′),6.37 (1h,d,j=2.0 hz,h

6),6.17 (1h,j=2.0 hz,h6)。13c nmr (125 mhz,dmso

d6 ) δ : 147.3 (c2),136.5 (c3),176.2 (c4),161.2 (c

5),98.6 (c6),164.8 (c7),93.8 (c8),156.6 (c 9),103.4 (c10),121.2 (c1′),107.7 (c2′,6′),146.2 (c3′,5′),136.5 (c4′)。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的杨梅素一致。

化合物4:白色针状晶体(etoac),mp 285.6~287.0 ℃,硫酸香兰醛显紫色。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的熊果酸一致。

化合物5:无色针状晶体(meoh),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的马鞭草苷一致。

化合物6:黄白色片状结晶(meoh),mp 182.5~184.0 ℃。波谱数据与文献报道的杨梅苷一致。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