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doc
司法所工作的调研报告
司法所工作的调研报告《司法所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司法所是我国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基层司法行政、社区矫正和法律援助等多项职责。
为了进一步了解司法所的工作情况,本次调研对各地司法所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二、调研内容1. 司法所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调研发现,各地司法所的组织结构各有特色,但大体上都包括行政办公室、调解室、矫正室和法律援助室等部门。
在人员配置方面,一些司法所在人员总量上较为充足,但在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方面还存在一定缺乏。
2. 司法所的工作内容和形式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调研发现,司法所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民事调解、刑事矫正、法律援助等多个方面。
工作形式上,一些司法所采取集中办公,即在同一建筑内开展各项工作,而另一些则采取分散办公,即在社区内设立多个工作点。
3. 司法所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调研发现,一些司法所存在着人员专业化和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另一些司法所在法律援助的范围和深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外,由于法律援助工作的特殊性,一些司法所在开展工作时遇到了政策和资金方面的难题。
三、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司法所的工作情况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尽管司法所在基层法律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因此,需要在人员队伍建设、工作形式创新、资金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管理和推进改革,从而更好地发挥司法所的作用,为社会提供更加专业化和便捷的法律服务。
四、建议和展望针对司法所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二是创新工作形式,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司法所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可以让司法所在基层法律服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和公民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一种基础公共服务,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所必须的法律服务。
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对于提升依法治理的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推进中国(**)科技城法治示范区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为了解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按照市人大安排部署,**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课题研究组,由区人大常委会**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区人大法工委、区依法治区办、区法制办、区司法局、区政务服务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对中国(**)科技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
前期,课题组通过沉下去、走出去、请上来等方式,深入相关部门、重点乡镇(街道)、法律服务机构、社会组织调查走访;分别召开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和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所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意见;组建考察组赴**市**区、**区,**市**区进行了考察学习,六易其稿,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依法治国的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建设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
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
国务院《“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出安排部署。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旗帜鲜明的提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即将出台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
市委、市政府将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中国(**)科技城法治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所以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将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延伸至基层,是深入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强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分。
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2021年,针对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
该调查涉及国家政策、民众需求、法律服务机构等多个方面,旨在了解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政策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
例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司法责任制改革方案》等文件明确提出了构建覆盖城乡、专业化、多元化、高效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目标。
但是,在实际实施中,政策落地情况仍不尽如人意。
有些政策缺乏配套措施和具体实施方案,导致实际效果不佳。
二、民众需求调查显示,广大民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其中,城乡居民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普遍较低,对其中内容和渠道认识不够清晰。
各地法律服务机构在服务民众中应注重宣传和普及知识,尤其是在基层服务中心等更贴近民众的领域,加强推广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性,提高民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认识度。
三、法律服务机构在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建设方面,调查显示城市法律服务中心、乡村法律服务所等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建设较为完备,但是一些地区基层法律服务中心缺乏专业人才的支撑,导致民众维权难度较大。
另外,一些电子信息化程度较低,对互联网等新型媒介利用不足,需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目前一些地区也有利用政府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法律服务质量、方便民众的成功经验。
综合来看,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基础构建中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但在服务质量提高、普及程度、服务渠道拓展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政府应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加强相关政策的实施,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同时,法律服务机构也要面对发展新形态、新模式的挑战,真正解决好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落实好“法治中国”的核心要求,助力提高全球治理能力和水平。
该调查针对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厅党委《关于印发〈××××年厅直机关开展“三解三促”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们于3月8日-11日赴××、××市就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专题驻点调研。
期间,实地调研了××市、姑苏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2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司法所、1个司法行政服务站,察看了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同时,在××市局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市局机关职能处室、县(市、区)司法局长和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等负责人的意见建议。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情况近年来,××、××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召开的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部署会、推进会精神,按照省厅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对上积极争取支持、对下切实对接需求,对内不断整合资源、对外广泛动员力量,有力推动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入发展。
一是积极搭建立体化的服务网络。
××、××市坚持“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积极推进“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点线面结合、惠及全民”的服务网络。
××市6个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运行,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建成率均达100%,××市在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社设立了律师工作站。
××市10个县(市、区)、96个镇(街道)已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973个村(社区)建立便民法律服务站,三级平台实现了全覆盖。
同时,××市建立了12348公共服务信息化实战平台,××市在司法行政微信、微博、“e同说法”APP中增设公共法律服务模块,为市民提供“指尖上”的法律服务。
调研司法所调研报告
调研司法所调研报告调研司法所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为了解司法所工作的情况,提升司法所服务水平和改善工作机制,我们对某司法所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司法所的服务群体、服务内容和服务过程;2.掌握司法所的工作情况、问题和需求;3.分析司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三、调研方法1.实地走访观察:我们深入到司法所,实地观察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并与工作人员进行面谈;2.问卷调查:我们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了群众对司法所服务的满意度、需求和建议;3.文献资料分析:我们对司法所的相关文件资料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整理。
四、调研结果1.服务群体和服务内容:司法所主要服务对象为社会上的各类居民,提供民事、刑事等各类法律服务,包括法律咨询、诉讼代理等;2.服务过程:调解是司法所最常用的方式,也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方式,但调解人员缺乏专业性和权威性,缺乏统一的调解标准和程序;3.工作情况:司法所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工作量大,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同时,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服务意识也有待提升;4.问题和需求:群众对司法所的服务普遍表达了满意,但也有部分人提到办事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群众对司法所的需求主要包括法律意识教育、提高服务质量等。
五、问题分析1.司法所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2.调解人员缺乏专业性和权威性,缺乏统一的调解标准和程序;3.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4.办事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稳定。
六、改进措施1.增加人力资源投入:司法所应增加工作人员数量,提高工作效率;2.提升调解人员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加强对调解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权威性,建立统一的调解标准和程序;3.加强员工培训:司法所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服务意识;4.优化工作流程:司法所应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服务质量稳定。
七、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司法所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司法所工作的调研报告
司法所工作的调研报告司法所工作的调研报告一、引言司法所是人民法院法律服务体系中的基层单位,承担着为当地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纠纷等重要职责。
为了了解司法所的工作情况并探索其发展方向,我们对某市司法所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以及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参与调研者30人。
三、司法所的基本情况某市司法所设有9个,分布在市内不同区域。
每个司法所下设多个办案组,办案组下设多个法律工作队。
司法所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接收案件、调解纠纷、提供法律咨询等。
四、调研结果1. 接收案件: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司法所在案件受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受理困难,办案队伍人员不足,导致案件无法及时受理;二是受理流程繁琐,申请人需要提交大量的材料,耗时耗力。
2. 调解纠纷:调研结果显示,调解纠纷是司法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司法所在调解纠纷方面做得不错。
但有一些调查对象表示,在少数一些复杂纠纷中,司法所的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有待提高。
3. 法律咨询:在法律咨询方面,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调查对象对司法所的法律咨询服务表示满意。
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司法所的法律咨询只能提供基本的法律常识,对于复杂的法律问题无能为力。
4. 司法所工作的重要性: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司法所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
五、问题分析与对策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司法所在接收案件、调解纠纷和提供法律咨询等方面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提高司法所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对策:1. 提高受理案件的效率:加强司法所的人员培训,提高办案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办案能力;优化受理流程,简化申请材料,提高受理效率。
2. 加强调解纠纷的能力:加大对司法所调解纠纷工作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司法所员工的调解技巧和法律知识水平。
3. 提供更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增加法律咨询师人数,提高法律咨询师的专业水平,为当事人提供更全面、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
在法律服务的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资源方 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区域差距,影响服 务的整体效果。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拓展服务覆盖范围
通过设立更多法律服务机构、推广线上服 务等方式,将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到乡村和
偏远地区,实现全覆盖。
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
开展多形式的公共法律服务宣传和教育活 动,提高民众的认知UE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现状
法律服务机构与人员配置
机构设置
当前,我国公共法律服务机构主要包括法律援助中心、法律 服务所、公证处、律师事务所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服 务机构体系。
人员配置
各类法律服务机构的人员配置相对齐全,但存在部分地区人 才短缺现象。未来需进一步加大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 度,提升整体素质。
推进法律服务智能化
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法律服务的智能 化水平,实现法律服务的个性化推荐和精准匹配。
探索法律服务社会化模式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法律服务,推动法律服务与社区 治理、人民调解等有机结合,形成社会化、协同化的法律 服务新模式。
提升法律服务质量与效能
完善法律服务质量标准体系
建设目标
通过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现纠纷解决方式多样化、高效化、人性化。
建设内容
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调解方式,推动调解与仲裁、诉讼等有机衔接 ;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提高调解工作专业化水平。
实践效果
纠纷解决效率显著提高,大量纠纷在诉前得以化解,减轻了法院负担;群众对纠纷解决机 制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人才资源配置,引导优秀法律服务人才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流动。
03
促进法律服务机构多元化发展
鼓励和支持各类法律服务机构发展,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精选模板.doc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精选模板1公共法律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公共法律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下面是我们站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公共法律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供大家参阅!近年来,xxxx市司法局有序推进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工作,整合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机制。
市本级、5个县(市、区)、74个乡镇、755个村(社区)建立公共法律中心(站、点),539个村(社区)聘请了法律顾问,占全市村(社区)的47%,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工作中也遇到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公共法律体系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公共法律体系体现了公益性、社会化的特性,目的是满足群众的基本法律需求,但目前建立的公共法律体系还是在司法行政体制内运行。
《xxxx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xxxx6〕41号)文件要求“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将政府购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但我市公共法律工作经费未纳入同级财政经费预算,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经费没能落实,法律工作者参与热情不高,后续不到位。
二、公共法律条件不完备。
《全区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桂司通〔xxxx5〕58号)要求,市、县(市、区)公共法律中心按照“一平台六中心”(即信息化综合平台、法律中心、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法律援助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安置帮教中心、社区矫正中心)结构布局,提供“窗口式”“大厅式”“一站式”,乡镇(街道)公共法律工作站、村(社区)公共法律工作室要求设置窗口、法律图书角等。
目前,市司法局和三区司法局都没有独立的业务用房,现有的办公条件不能满足设置“一平台六中心”和公共法律窗口条件,三个区司法局已购买的全区司法行政视频会议系统都因没有场地无法安装。
乡镇(街道)公共法律工作站都是依托司法所设置,司法所除了承担司法行政职能外,还加塞了很多工作职责,司法所门口挂的牌子普遍达到10个以上,且司法所工作人员平均3人,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化策略和建议•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当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需要加强研究和改进。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通过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和分析,了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
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范围本研究主要针对某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涉及该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等多个机构。
限制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研究未能涵盖所有类型的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如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等,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和限制02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指通过构建网络化、高效化、规范化的法律服务体系,为公众提供及时、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
概念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公益性、普惠性、专业性和及时性的特点,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法律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特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概念和特点近年来,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法律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服务质量逐步提高。
问题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法律服务资源相对匮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公众多元化的法律需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制约了服务效率的提升等。
现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VS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将朝着更加均衡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将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均等化,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将更加注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服务的应用和发展。
调研报告: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
调研报告: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主导下,由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机构组织为供给主体,由司法行政人员和法律工作者为公民和社会组织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法律事务服务的活动。
为推进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市委政研室、市司法局深入3个县市区、2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6个公共法律服务站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我市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将其纳入法治建设和“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从组织领导、体制机制、软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圆满完成。
我市把公共法律服务作为司法为民的一张服务名片来打造,市分管领导亲自调度安排,圆满完成了衡南县、雁峰区两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站、室建设的试点工作。
衡南县、雁峰区为全省首批(33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单位,统一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要求进行建设,建成面积300多平方米,设立接待柜台、等候休息、法律援助、公证服务、人民调解、法治宣传6个功能区和问询接待、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服务、人民调解、法治宣传、信访投诉、志愿者服务8个服务岗位,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
两个试点建设获得司法部和省司法厅充分肯定,司法部在XX召开了现场指导会。
从去年建成运行到现在,两个中心共接待群众2600批次,接待群众数量与之前的法援便民窗口相比,出现成倍增长。
衡南县法律服务中心反映,原来的法援便民窗口一天只有2-3人来咨询,现在法律服务中心一天有10多个人来咨询,3-4人申请法律援助,办理公证的人更多。
二是良性运转机制基本形成。
出台了《法律援助管理办法》《政府购买法律援助服务实施方案》,建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公益性活动和弱势创业群体公益法律服务、司法鉴定援助等机制,将法律援助纳入本级财政购买服务指导目录,成为全省率先全面实施政府购买法律援助的2个地区之一。
司法所调研报告
司法所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司法所作为普法宣传、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的重要机构,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了了解司法所在社会中的具体情况和作用,我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本文将叙述我的调研过程,并就司法所的作用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期望能提出一些有益的改进意见。
首先,我选择了某市的一家司法所进行调研。
该司法所位于市中心地带,环境较为优雅,装饰简洁大方。
我首先与该所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们的日常工作以及面临的挑战。
随后,我观察了他们的办公环境和工作流程。
通过与一些当事人的面谈以及观察庭审过程,我对司法所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司法所在社会中扮演着普法宣传的角色。
在调研中,我了解到司法所举办了一系列的普法讲座、咨询活动以及出版了一些普法读物。
这些活动和资源的提供有效地满足了市民的法律知识需求,提高了他们的法律意识。
然而,我也发现司法所的普法宣传工作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一些普法活动缺乏互动性,缺乏吸引力,导致市民参与度不高。
另一方面,一些普法讲解的内容较为枯燥,不够贴近市民的实际需求,需要进一步改进。
同时,司法所也承担着纠纷调解的任务。
在我的调研中,我了解到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成功解决了许多社会纠纷,为当事人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
然而,我也发现纠纷调解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纠纷调解案件耗时过长,影响了当事人的利益。
其次,一些矛盾与纠纷缺乏有效的调解资源,难以达到理想的解决效果。
为了提高纠纷调解的效果,司法所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起更为完善的调解机制。
除了普法宣传和纠纷调解,司法所还提供法律服务。
在我的调研中,我了解到司法所为市民提供了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并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法律问题。
这一方面体现了司法所作为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司法所在资源、人力等方面的限制。
为了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司法所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专业人才,并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水平。
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市农机系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又好又快地实施农机富民工程的过程中,先后实施了农机创业行动和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为完善农机公共服务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那么怎么写一份报告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省司法厅副厅长卢庆祥的一行6人,先后对江西省、浙江省、江苏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调研。
7月7日上午,在江西省司法厅进行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座谈会。
听取江西省司法厅副巡视员叶青介绍了江西省相关工作的整体概况,江西省司法厅厅办公室、普法教育处、律师工作处、公证工作处、基层工作处、法律援助工作处和法制处分别介绍了有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情况和体会。
卢庆祥副厅长认为江西省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工作方面的亮点特色经验和成果值得学习借鉴,尤其是将“12348”法律服务热线打造成司法行政“110”、法律援助建立“三个中心”、“十大法治人物”评选、“律师进社区”、“金牌调解”电视节目等亮点工作印象深刻,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7月8日上午,在嘉兴市司法局局长陆娟梅、副局长王林飞、秀洲区局局长姚福祥、海宁市局局长金中一等的陪同下,我们对嘉兴市部分市区进行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
先后走访了秀洲区洪合公共法律站、秀洲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观看了嘉兴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专题片和公共法律服务专网演示,听取了陆娟梅局长关于嘉兴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介绍。
卢庆祥副厅长对嘉兴市司法行政系统把握嘉兴统筹城乡发展先行机遇,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做法表示赞赏。
认为嘉兴市此项工作起步早,保障足,范围广,法律服务资源丰富,队伍素质强,精神面貌好,能以群众需求的角度搭建便民平台,创新服务方式,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非常值得贵州省学习借鉴。
7月8日下午,在海宁市司法局座谈会上,听取了海宁市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介绍了近年来,海宁市创新构建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形成了以“海宁司法”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龙头,海宁市公共法律服务网、“紫薇说法”普法品牌、“@海宁司法”官方微博、“海宁司法12348”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为补充的,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便民服务、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虚拟型掌上“法律服务超市”,为群众提供了指尖可达的便捷法律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体现了公益性、社会化服务的特性,目的是满足群众的基本法律需求,但目前建立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还是在司法行政体制内运行。
下面的分享的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有关的文章,欢迎继续访问应届毕业生报告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一:根据司法部令第59号规定,基层服务所是依法在乡镇和城市街道市里的服务组织。
基层法律服务所依照司法部规定的业务范围和执业要求,面向基层的政府机关、群众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合伙组织以及公民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
基层法律服务所规范化建设,按照江苏省司法厅《关于创建规范化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意见》及《江苏省规范化基层法律服务所考评办法试行》的要求,规范化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必须是机构设置规范、队伍建设规范、业务建设和执业规范、制度建设和所务管理规范、基础设施建设规范。
笔者作为从事基层法律服务管理的一线行政工作人员,结合本区的工作实际,来浅析本文之主题。
高淳区面积802平方公里,拥有43万人口和134个行政村居,现有律师事务所4家和执业律师27名,律师数量严重不足且过于集中在区域商业中心,而辖区内基层特别是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大量纠纷,一般都是标的额不高、对于法律服务的需求属较低层次的传统项目。
受律师服务的成本、价格承受力、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现阶段基层特别是农村群众就近获取律师服务仍存在很多困难。
因此,基层法律服务的这种贴近基层、便利群众、服务便捷、收费低廉的优势,不仅满足了农村低层次、多样化的法律服务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区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和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人才匮乏的矛盾,缓解了律师服务的高端化、专业化与服务需求的低层次、多样化之间矛盾。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在我区有着深厚的社会条件、群众基础和市场需求。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报告
CHAPTER 03
公共法律服务需求调查
调查设计及实施服务的需求 情况,为完善公共法律服 务体系提供参考。
调查对象
面向社会公众、企业和政 府部门,确保调查结果的 全面性和多样性。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 献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 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 有效性。
文献2
作者姓名,书籍名称,出版社,出版年份。
文献3
作者姓名,文章标题,网站链接,发布时间。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
总结词
加大投入,优化资源分配
详细描述
加大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资金、人员、技术等资源的充足供应。同时,优化资源的分配方 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效能。
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
总结词
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
详细描述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建设,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强化服务功能,满足不同领域 、不同层次的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同时,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并改 进问题,提升服务质量。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服务网络基本覆盖
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成,以 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覆盖城乡的公共 法律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城乡,包 括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村(居)法律顾 问、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
服务内容不断丰富
服务质量稳步提高
公共法律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基本满足人 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 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 义具有重要意义。
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调查报告范文
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
公共法律服务就像一场法治的“及时雨”,洒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让咱老百姓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能有个靠谱的依靠。
这次调查司法局的公共法律服务,就像探秘宝藏一样,看看这宝藏到底有多闪,哪些地方还能再打磨打磨。
二、调查方法。
咱可没整那些高大上又难懂的调查法,就是简单直接。
一方面跟那些接受过公共法律服务的老百姓唠嗑,这叫访谈法。
在街上、社区里逮着机会就聊,听他们讲自己的亲身经历,那可都是最真实的感受。
另一方面呢,咱还收集了一些相关的数据资料,这就是文献法啦,从司法局内部资料到一些官方的统计数据,能找的都找了,就想把这个公共法律服务看得透透的。
三、调查结果。
# (一)服务内容。
1. 法律咨询。
法律咨询那可是公共法律服务的先锋队。
大部分老百姓都知道可以到司法局或者通过电话、网络平台找律师免费咨询法律问题。
像邻里纠纷、劳动纠纷这些常见的事儿,咨询量特别大。
但是呢,也有一些小问题,就是有些法律咨询的回答有时候太“法律条文”了,老百姓听着还是有点懵,就像给个数学公式,但没解释咋用。
2. 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可是大救星啊。
对于那些经济困难又需要打官司的人来说,这就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不过呢,宣传力度还得再加强。
有些真正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的,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等好事儿。
而且申请法律援助的手续有时候有点繁琐,要填好多表格,准备好多材料,这就像闯关一样,把一些急需帮助的人挡在了门外。
3. 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就像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很多小矛盾小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员的调解就化解了。
但是调解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调解员那是相当厉害,三言两语就能把剑拔弩张的双方劝得和和气气。
可有的呢,缺乏专业知识和调解技巧,调解起来就有点费劲,甚至有时候会让矛盾升级。
# (二)服务渠道。
1. 线下服务点。
司法局在各个乡镇、街道都设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这是好事儿。
可有些工作站位置有点偏,标识也不明显,就像躲在角落里的小蘑菇,不太好找。
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第一篇: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xxxx年,xx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首次提出了“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建设法治中国论述中指出“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为我们加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公民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筑牢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仅能够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知识诉求,帮助他们答疑解惑,维护切身利益;同时也是密切党群关系,实践中央“群众工作路线”的重要方式。
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概念及其意义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指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导向,以维护公共利益和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法律问题为主旨,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在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的组织指导下,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组织等各种法律服务资源和社会力量,为政府、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无偿或低廉法律服务的公共体系。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区涉法问题和涉法矛盾大量增加,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法律服务需求的增长。
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公共法律服务需求的增长,对传统的法律服务制度和法律服务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带动了公共法律服务需求的增长。
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涉及到大量的法律问题,迫切需要法律服务工作者引导和帮助群众正确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引导和协助农村基层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解决基层矛盾。
三是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社会矛盾尖锐,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一定区域内多数人的利益被长期漠视甚至被随意侵害了,而这些被侵害的群体相对加害人而言处于弱势,他们不知、不愿或不敢以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一旦不满累积到忍无可忍的程度,就不可避免地爆发群体性事件,从而损害政府公信力,伤害党群关系。
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一、引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本次调研主要从体系构建、服务内容、社会参与和问题分析等方面进行调研,旨在为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深入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二、体系构建情况1.部门协作机制:通过成立县公共法律服务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工作互助。
3.法律服务网络:通过搭建县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方便群众获取法律服务,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三、服务内容2.法律援助:设立法律援助基金,为经济困难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让他们享受与富裕群体同等的公正待遇。
3.法律培训:面向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开展法律培训,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增强法治文化的传播和宣传。
四、社会参与2.社会组织合作:与社会法律服务组织或学者、律师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法律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各方专业和资源优势。
五、问题分析1.资源不足:目前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还不够强,面临人员不足、场所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2.服务质量不高:部分法律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对案件的处理缺乏专业性和效率性,需要加强培训和监督。
3.受众群体有限:以县城为中心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还未完全覆盖到农村地区,需要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和拓展服务范围。
六、建议1.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工作人员和经费投入,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
2.强化培训和监督:开展法律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3.完善服务网络: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服务网络的扩大和连通。
七、总结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服务质量以及完善服务网络,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发展将会更加稳定和健康,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法律服务,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意识的普及。
调研报告XX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调研报告XX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一、引言二、调研方法1.数据搜集:搜集XX市相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文件、统计数据、调研问卷等相关材料。
2.问卷调查:通过在XX市居民中开展问卷调查,获取公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满意度等信息。
3.实地访谈:访谈相关部门负责人、律师事务所代表等,了解公共法律服务的实际运作情况。
三、调研结果1.政策支持:XX市积极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了公共法律服务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4.教育宣传:XX市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教育宣传,通过宣传活动、宣传媒体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四、问题与挑战1.资源不足:目前XX市公共法律服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仍然有限,难以满足公众的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
2.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存在差异,需要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管和评估。
3.公众信任度不高: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公众普遍对公共法律服务的信任度较低,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五、建议与展望1.资源加大:增加投入,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和物力支持,增加法律人员的编制和培训。
2.专业化建设:加强对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建立专业化的公共法律服务团队。
3.宣传教育: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4.协同合作:加强政府、律师机构、法学院等各方合作,形成公共法律服务的协同效应。
总结:XX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资源不足、质量参差不齐和公众信任度不高等问题。
只有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机构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增强公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信任度,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公众的法律权益保障。
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为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据上级部门要求,县司法局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调研。
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县立足县情实际,着力抓载体建平台补短板,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上做了实践与探索。
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信息化为抓手,以法治思维的方式创建了“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基本实现了法律服务全覆盖,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县共建有县法律服务中心1个,乡镇法律服务工作站13个,皆配备了远程通讯服务设备和满意度评价器,并投入使用。
截至6月底,全县共在“三台融合”平台录入工单77条。
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一)公共法律服务基础条件较为薄弱县目前已建成一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但在乡镇一级的法律服务站都是依托乡镇司法所,无独立办公业务用房,无政府购买服务的专业法律服务人员,司法所除了承担司法行政职能外,还承担当地政府很多工作,且司法所工作人员平均2人,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公共法律服务社会化程度不高一些部门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认识不足,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职能、作用不甚了解,遇有法律问题,只有少部分群众会找法律服务工作站寻求有偿法律服务,大部分群众还是习惯于求助于信访、公安等部门,导致公共服务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公共法律服务基层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在推动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部分乡镇法律服务工作站遇到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操作知识、设备使用不熟练的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全,就不能够高效的服务于群众。
三、解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具体举措及成效(一)充分发挥好现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力量充分发挥好远程通讯服务设备的作用,使县法律服务中心和各乡镇法律服务工作站都具备和市局值班律师进行视讯通话的条件,以便更加高效及时的解决群众咨询的各项法律问题。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调研报告【篇一】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调研报告一、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现状为使法律服务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县司法局以“53321”的模式强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推动法治宣扬、人民调解、公证、法律援济、特别人群管理等工作。
一是构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
在不断完善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动、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已经建设完成的县永乐镇公共法律服务站,130个行政村(社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室,48个贫困村建立法律援济联络点,各村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公示栏和普法、法律服务微信群,全力整合法律援济、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职能,在县级平台为宽敞群众提供“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在乡镇级平台开拓开放式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法律询问、法律援济、纠纷调解等“常日制”“坐诊”服务,在村级平台提供“预约式”“定期制”的法律询问、人民调解服务,切实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供应技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
二是打造“互联网+”线上互动平台。
积极打造“司法行政”公众号,并在上面设置“新法速递”“律师服务”“法治礼包”等核心栏目,开放法律知识学习、法律问题询问、法律服务引导、法律援济申请等功能,努力形成公共法律服务与电子网络平台对接互通、有机融合的服务机制,全力缩小公共法律服务供应的时空距离和质量差异。
三是健全“一小时法律援济服务圈”。
立足“12348”24小时法律服务热线,以县法律援济中心为龙头、法律援济工作站为骨干、法律援济联络点为补充的“一小时法律援济服务圈”,已全面实现乡镇(街道)法律援济工作站全掩盖,村(社区)法律援济联络点掩盖率已达100%,让法律援济服务径直延伸最基层、最前沿,让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法律援济,降低维权成本。
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公共法律服务总量不足。
一是服务供应方式传统。
我县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传统的管理类模式,公共法律服务的提供方式、服务内容等基本由政府单向确定,与社会和群众的要求有差距,供需脱节现象照旧突出;二是服务领域狭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_调研报
告
市农机系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又好又快地实施农机富民工程的过程中,先后实施了农机创业行动和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为完善农机公共服务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那么怎么写一份报告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省司法厅副厅长卢庆祥的一行6人,先后对江西省、浙江省、江苏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调研。
7月7日上午,在江西省司法厅进行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座谈会。
听取江西省司法厅副巡视员叶青介绍了江西省相关工作的整体概况,江西省司法厅厅办公室、普法教育处、律师工作处、公证工作处、基层工作处、法律援助工作处和法制处分别介绍了有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情况和体会。
卢庆祥副厅长认为江西省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工作方面的亮点特色经验和成果值得学习借鉴,尤其是将“12348”法律服务热线打造成司法行政“110”、法律援助建立“三个中心”、“十大法治人物”评选、“律师进社区”、“金牌调解”电视节目等亮点工作印象深刻,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7月8日上午,在嘉兴市司法局局长陆娟梅、副局长王林飞、秀洲区局局长姚福祥、海宁市局局长金中一等的陪同下,我们对嘉兴市部分市区进行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
先后走访了秀洲区洪合公共法律站、秀洲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观看了嘉兴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专题片和公共法律服务专网演示,听取了陆娟梅局长关于嘉兴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介绍。
卢庆祥副厅长对嘉兴市司法行政系统把握嘉兴统筹城乡发展先行机遇,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做法表示赞赏。
认为嘉兴市此项工作起步早,保障足,范围广,法律服务资源丰富,队伍素质强,精神面貌好,能以群众需求的角度搭建便民平台,创新服务方式,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非常值得贵州省学习借鉴。
7月8日下午,在海宁市司法局座谈会上,听取了海宁市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介绍了近年来,海宁市创新构建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形成了以“海宁司法”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龙头,海宁市公共法律服务网、“紫薇说法”普法品牌、“@海宁司法”官方微博、“海宁司法12348”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为补充的,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便民服务、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虚拟型掌上“法律服务超市”,为群众提供了指尖可达的便捷法律服务。
随后,调研组
实地走访了海宁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区矫正中心及海洲司法所。
卢庆祥表示,海宁市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具有鲜明的特色,基础工作扎实有效,值得借鉴。
并希望今后能与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加强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更好地提升两省司法行政工作水平。
下一步,将充分借鉴吸收浙江经验,更好、更快地推动贵州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
7月9日,调研组来到江苏省司法厅。
在江苏省司法厅听取了副厅长万力介绍《关于推进江苏覆盖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厅律管处、法制处分别介绍了有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情况和体会。
卢庆祥副厅长认为江苏省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工作方面的亮点特色经验和成果值得学习借鉴,尤其是在完善网络、研发产品、扩大供给、加强保障方面,打造出了一个富有特色的江苏经验,尤其是在有力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人才保障、经费保障上给与一定的肯定。
7月10日,调研组来到了南京市江宁区司法局考察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市局李世刚副局长、区局王钢副局长陪同下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对江宁局12348协调指挥中心、法援中心、秣陵司法
所进行实地考察,观看12348网络视频实时监控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实际操作。
对江宁局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进行高度的肯定及评价。
对江宁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调解、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资源,实现一体化法律服务;推动各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托司法所挂牌成立,由司法所与法服所、律所开展“所所共建”,定期或预约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全区200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部配齐;依托基层调委会组织,在各村(社区)普遍建立司法行政服务站。
利用“12348”视频指挥平台,在局机关和各级法律服务平台之间实现“一线通”,全区基本建立起“区、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时”法律服务圈初步成型。
给予肯定,并将好的经验带到贵州,更好的推动贵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发展。
建议:一方面,抓好平台建设,建好四个体系。
一是建立服务平台组织体系,解决“在哪里开展服务”问题。
服务平台组织体系包括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两部分。
其中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由县级司法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司法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社区(村)司法行政工作室组成;网络平台包括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建立的“12348公共法律服务专线”及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的具备法律服务、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功能的“公共法律服务网”。
二是建立服务产品项目体系,解决“提供什么服务”问题。
制定指导全省的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清单,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产品化。
项目按需设置,居民自主点单,通过向城乡居民印发《公共法律服务手册》等形式,及时向社会推出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明确各个产品项目的具体内容、服务模式、供应渠道和最新政策,方便群众选择,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新需求。
三是建立服务供给配量体系,解决“如何集约服务”问题。
举例来说:把信访中心和司法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安排在一个大厅合署办公,群众有矛盾纠纷来上访,信访中心接待、登记,综合服务中心有专业调解员跟进调解,调解成功了,可以写个协议书进行公证,不成功可以找律师帮助打官司,打官司固定证据我们可以提供司法鉴定服务,打不起官司的我们还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还把法治宣传贯穿其中,这就形成了一条龙的集约服务。
四是建立服务指标考评体系,解决“确保规范服务”问题。
这是对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成效进行管理和评价的制度性安排,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认同度和满意率,也是促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主要保证。
主要包括:服务设施、人员配备、工作流程、业务规范、服务绩效和满意度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另一方面,实施“四大工程”,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实施法律服务利民工程。
通过顶层规划立标准,基层实践接地气,网上网下齐头并进,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推进了公共法律服务覆盖城乡居民的一体化建设。
依托市县乡村四级服务平台,将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司法鉴定、司法考试、公证九项职能“打包”综合提供,查询服务、窗口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方式齐头并进。
二是实施法治宣传育民工程。
组织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围绕首个“国家宪法日”开展了集中宣传活动。
抓好重点对象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宪法与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宣传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改善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是实施法律援助济民工程。
重点抓好群体法律援助,开展了“农民工讨薪行动”、妇女维权、残疾人法律援助月等专项活动。
与公安部门联合在全市看守所、拘留所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
与市妇联对接,建立了妇联法律援助工作站运行机制。
依托市县乡村四级法律援助工作网络,打造城镇半小时、农村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
推行法律援助“绿卡”制度,建立困难群众资料库。
推动便民示范窗口建设,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12348”法律服务热线法律咨询、纠纷调处、普法宣传、综合服务、政务监督、协调联动等服务功能。
四是实施人民调解安民工程。
重点抓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实行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在省、市、县广播电视台开辟了人民调解栏目,引领调解工作向精细化发展。
大力推进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共建立交通事故、医疗纠纷、消费纠纷、劳动争议等各类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20个。
建立法律专家库和人才库。
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创建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三调联动”机制。
应用了社会矛盾纠纷网格化排查预警系统,对全省矛盾纠纷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使我省公共法律服务迈向新台阶,取得更大的成绩。
首先,从早上6点30分到8:30左右背法条和需重点记忆的资料。
晚上1:30左右睡觉,中午休息20分钟。
其次,白天用来复习各科目,晚上由于学习、工作了一天,容易犯困,就以做习题为主。
第三,看或听有关法律的方面的案例节目,最好是有深度分析的节目,对提高案例题的分析能力很有帮助。
第四,每半个月做一道论述类型的题目,坚持自己分析动手写,不要急着看答案。
第五,我在用以上的方法复习时,都是比较细致的,所有的科目都是重点,一路循环的复习,坚持到考试。
最后,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了能够保持理想的复习状态,我每天坚持跑步20分钟。
当一切都准备妥当时候,也是水到渠成的时候。
当从考场出来,我知道我的目标实现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复习的过程,确实很苦,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和超人的意志力,很难做到复习的过程持之以恒。
没有好的学习计划和方法,也往往容易失去目标和带来困惑。
要想通过司法考试,没有一定的法律知识的积累,想投机取巧,走捷径或不劳而获是根本不可能的。
当你在冬季、春季、夏季播下了种子,秋季也就是收获的季节了。
愿所有的司考人,都拥有美后的收获季节!。